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2024-07-17

学习李虹心得体会(共4篇)

篇1: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李虹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警察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优秀品质,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她凭着对警务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为学习宣传李虹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向李虹同志学习的活动。

向李虹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只有真心为群众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和尊严。”这是李虹同志朴实而又崇高的信念和追求。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李虹认识到要做好一名社区民警,就要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就要从人民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只有如此顺应民心,才能民心所归、百姓所望,才能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李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忠实地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政治使命。

学习李虹同志,就是要学习她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社区警务工作繁重杂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不但不容易干出成绩,还容易遭到群众埋怨。李虹不畏艰难,不怕付出,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亲民、爱民、便民警务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新方法,创造出“两心换一心、三勤促三力”工作法。她沉下身去,主动走近群众,在和社区居民沟通上做文章,和群众多亲近,多交流,让群众接纳她、认可她。通过与群众拉家常,主动发现群众的需要,主动满足群众的需要,为自己工作找准方向,把“主动”作为加强社区警务管理的法宝。

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反应快、汇报快,遇事从不教条,因地制宜、灵活应对,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千篇一律地按常规办事。她坚持用真心和爱心换民心,以嘴勤、手勤、腿勤提高对社区民众的亲和力、协调力和感知力,努力为群众提供真诚贴心的警务服务,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真心实意解民难,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受到了群众的拥戴。

2009年11月,兄弟单位的同志来到她的社区,需要她协助调查一起案件,李虹凭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很快找到案件知情人,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最让社区群众高兴的事,莫过于给小区安灯了。过去,小区晚上除了主要路口安装有路灯外,其他的地方一片漆黑,老人晚上不敢出来,居民意见很大。了解情况后,李虹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社区存在的问题,在她的多次反映和说服下,洛轴物业老总被感动了,筹措资金为小区装上了路灯。路灯装好了,小区亮了,老百姓笑了,李虹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学习李虹同志,就是要学习她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爱民情怀。面对繁重的一线基层警务工作,她从不叫苦,不叫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她所在社区有8个楼院、3500户居民、人口约1.3万。社区居民中下岗失业工人多,困难家庭多,流动人口多,情况非常复杂。入户调查、治安防控、纠纷调解等基础工作十分繁重。她常常辗转奔波在各个楼院,走进家家户户,记下密密麻麻的人名、楼栋、电话号码和各种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常此以往,身体难以支撑,几次入院治疗,家人劝她不要太拼命了,但她仍奋不顾身,坚持入户走访,“为了社区群众苦点累点,我心里踏实,值!”

一天晚上,一位三门峡的同志来社区办事,由于社区的规划有点复杂,又加上天色已晚,他找不到出去的路,很是着急,正好看到了小区公示栏里有李虹的便民服务电话,于是给她打电话求助。正在家里做晚饭的李虹,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通过电话给他指明了路线。有一次,一位锦州市民想要找寻他失散了20多年的战友,得知他的这位战友就居住在李虹负责的社区,但是却没有具体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李虹。由于李虹多年深入社区的走访,她对小区居民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很快便找到了这个人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这对失散了20多年的老战友终于又见面了。

学习李虹同志,就是要学习她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李虹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群众图办事方便,总想送些礼品好办事。可李虹从来都是拒收任何礼品、礼金,礼券,并且每次都会委婉地批评这些群众不相信她。时间长了,群众都了解了她的的确确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想干好自己的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点事,管理好这个社区,让社区群众安居乐业。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代办身份证、报生入户、户口项目变更、户口迁移、法制教育等问题,李虹向群众大胆承诺办理时限,制作印发《社区警务十项便民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因此,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的“热心肠、贴心人”。

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和群众都要向李虹同志学习。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向李虹同志学习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锤炼作风,开拓进取,团结拼搏,为促进我市社会和谐,实现福民强市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法规科

近期,我市在党员中开展了向李虹同志学习的活动。我认真学习了市公安局天津派出所天津路社区警务室民警李红同志的事迹报告后,深受感动。李虹同志长期扎根社区,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凭着对警务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我通过学习李虹同志先进事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向李虹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政治信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只要真心为群众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去威信和尊严。”这是李虹同志朴实而有崇高的信念和追求。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她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为党、为国家和民族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向先进人物一样,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地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向李虹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爱岗敬业的时代精神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李虹凭着一名人民警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畏艰难,不怕

付出,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现着一

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她这样以吃苦为乐、以工作为荣、脚踏实

地、不断创新、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

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

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

伟大的奉献。没有敬业精神,即使你才华横溢,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也只能是摆设。

三、向李虹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无私奉献的爱民情怀

面对繁重的一线基层警务工作,她从不叫苦,不叫累,不计较个

人得失。她所在的社区下岗失业工人多,困难家庭多,流动人口多,情况非常复杂,工作非常繁重。她常常辗转奔波在各个楼院,走进家

家户户,常此以往,身体难以支撑,几次病倒住院。可是她却仍坚持

入户走访,“为了社区群众,我苦点累点,心里踏实,值!”

我们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树立这种群众至上的思想。以

人民群众满意为准则,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

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四、向李虹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

尚情操

李红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

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社区的“热心肠、贴心人。”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要树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成为金钱的俘虏,干干净净做人和做事,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头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积极

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作风硬,洛阳兴”。坚定信念,转变作风,增强为民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当好表率,弘扬“洛阳精神”,拼搏

篇3:李虹我们的课程

——悦读轩文学社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

钱老师让我说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听过几次关于课程建设的讲座,但都如站在地球上用肉眼看星星,只看到其闪光,若没有一点天文常识,我只会说:看,天上有星星。至于什么星,大小、质地、离我们有多远,一切的一切都无从知道。

今天,我坐在这里看课程这颗星星,我认认真真地看,踏踏实实地做,努力做到我觉得准确。

要做一个关于书的课程,是跟我的童年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父母外出工作,就是现在所谓的留守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度过完整的一天,那是很难得的事。而这时,我找到了它——书。从不会因为太忙而不能陪我,只要我需要,它可以随时陪伴我左右,在书中能找到很多我需要的。而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这个告诉其他的孩子们。

而选择做一个关于曹文轩的书的课程,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借《草房子》这本代表作,做一个自己认为对的课程。

我们班级将这个活动社团称之为“悦读轩”,意思就是快乐地读曹文轩的作品。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里,有一个人的名字总轻敲我们的心灵,他就是曹文轩先生。曹文轩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村孩子为写作对象,刻画农村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长经历,他的作品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欣赏自然美,会爱这一方乡土。

在曹先生的笔下,总有着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水乡景色。

曹先生说: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对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然风光的描写,似乎成了曹先生的文学作品的商标。

我们为什么要去欣赏这些关于自然风光的描写,是因为我看到了曹先生写的一段话:风景描写最能体现写作功夫,若把自然风景描写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

与作品的情调、氛围和人物的情境融为一体,这是很难的。我小时候曾抄写过大量的描写自然风景的片段,这对我今天的写作受益匪浅,从中得到的恩惠无法用语言表达。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些植入,我今天的作品绝对不会如此有特色。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构成的是一本奥义书。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例如这样优美的文字:

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做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中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这里的富庶人家,都攒下钱来去盖这种房子。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每天让学生搜集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诵读,摘抄,仿写,感受自然之美,心中升起美好的对自然的爱恋,利用假日里去看看村里乡里的景,譬如我们学校对面的那一片油菜花,看了自然就会有内心的涌动,不管涌动的是什么,让它化作文字,长可以,短亦可。

二、摸索人性美,善待平淡人生

在这如诗如画的水乡景色中,曹先生融入了苦难、人性、道德、温情、民族气节等元素。处处感受到曹先生对人性美的颂扬,每一个孩子成长经历中的这些人性的美好,正是化解他们苦难的法宝。

杜小康:油麻地最富庶人家的“大少爷”,突然之间却沦为家境一贫如洗的学生。一个14岁的少年面对着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大变故,没有表现出软弱和哀伤。杜小康就是在万顷的芦苇荡里,学会了忍受孤独,在暴风雨中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他充满自信地独立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再依赖大红门的庇护,甚至不依赖于父亲。杜小康并未失学而失去自信,也未因失富而失去自尊,走出校门的杜小康却被校长看做是最有出息的孩子。大自然是杜小康的真正课堂,苦难才是杜小康真正的导师。杜小康在大自然中学会了坚强,并保持着做人的优雅与自尊。

桑桑:本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孩子,也是油麻地小学最宠爱的孩子。在桑桑14岁的年轻生命里,最深刻的体验该是对生命的眷恋。在那段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间里,桑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软弱和孤独。但被无边的爱包围着的桑桑很少感到害怕,因为同学和老师的祝福与安慰。他看着那些努力想为他做着一些事情的人们,桑桑饱含了感激。所以桑桑执著地固守着生命,即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依然那样美好地去看一切,去想明天。桑桑在大自然中,在许许多多爱着他的人中学会了思索,懂得爱与美,体验了生死离别的痛苦与欢欣。

还有秦大奶奶、陆鹤、细马。

他们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回味悠长,让我们的孩子谈谈对成长的感受、谈谈成长的内涵,鼓励孩子们去看看电影《草房子》。

篇4: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 李虹霞

缘起

通常,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要有自己经营的一间教室,也要影响这间教室的一群学生。学生的学校生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室生活。而学生的教室生活怎样,一定跟教室的生态环境和教师息息相关。

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有工厂化的统一样式,有秧田式的座位,有整齐划一的进度,有显示老师权威的讲台讲桌,学生到教室里来,意味着集体合作,也意味着被集体驯化,被规范被比较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充满的恐惧,对教室很难产生喜爱。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学习生活最多发生的地方——教室,创造一个怎么的学习环境,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研究证明,学习在面临挑战的环境下得以强化、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受到阻挠。安全而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强化学习者在放松状态下的有效学习。教室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用爱心和智慧。对小学生来说,能否从他们的视角去建设教室,童心童趣又尤为重要。我们深知,决定一间教室容量大小和幸福多少的,更应该取决于这间教室里教师的视野、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气度。

新课标中“教师即课程”,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去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能否在尊重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围绕着教室里学生的困惑和需要,为学生设置适合的课程,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对母语教育的重视,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身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希望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热爱我们的母语、欣赏我们的汉字。可事实却不尽人意。原本最容易亲近,也是最温暖、最诗意的母语,经过我们的教学,为什么早早让学生留下了“无趣”的印象?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诟病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预期的效果迟迟难以显现。

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最初认识来自于什么?仅仅给学生一本语文课本显然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胃口。我以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应该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怎样的课程资源;学生能否因为喜欢这些课程资源而爱上母语恋上汉字,应该取决于我们怎样来实施课程。

因此,我近几年致力于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法,致力于重建教室,重建课程。

“统合”视野下的“幸福教室”

“统合”教学,试图追求一种整合的理念,沿着“国家课程师本化”的路径,建立起“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对分散在学科内部的内容相近、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重塑教学流程,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和整体、创造性地学习。统合教学,主要从三个纬度进行统合:一是横向统合,包括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统合和跨学科之间的统合;二是纵向统合,包括一册教材内容本身的统合和跨学段语文教材之间的统合;三是时空统合,包括学生教室生活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合。

我的“小学语文统合教学”,进行了三年的跨年级语文教学实验,围绕创造语文资源学科教室——“幸福教室”来重整课程,也进行了三年的包班实验。事实证明,随着教室的生态环境、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随着对儿童兴趣、快乐学习和尊重个性的强调,我们发现,温暖代替了生硬,成长代替了说教,教室变成了“微国家”,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智慧的交换、人格的升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多元课程的开发更加适应学生。唯此,教室才能变成了适合儿童成长的福地。学生浸润其中,素养高积淀厚,走出这间教室,容貌气质发生了巨大改变。真正解决了《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如果定义“幸福教室”,我期望它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也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幸福温暖无限延伸的气场;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空间无限广阔,无比深厚,有无穷的引力,是我们师生的精神家园;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能给孩子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让孩子们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琅琅书声!

当然,创建一间“幸福教室”,绝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自己的事,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家长的参与和学校的支持,教室建设的重要力量来自——家校资源的整合。

有记者走进我的教室,探求幸福教室的密码,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竟然是这样的“幸福教室”:没有了讲台,只有开放的老师办公桌;没有让孩子们生厌的“作业”,只有主动承担的“工作”;没有让孩子们惧怕的“考试”,只有才能素养的“展示”;没有等级分明的“班干部”制,只有主动担当责任的“核心成员”和“每日班主任”;没有值日生,只有一个个“美容师”、“魔术师”和“专家”“掌门人”。

竟然是这样的“幸福教室”:少了老师的命令和安排,多了“选择”、“民主”和自主“组阁”;少了老师的监管,多了“小记者”的美好抢拍和错误曝光;少了“正课”时间,多了社团活动……

一间教室,到底应该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在我的教室里,讲台、讲桌没有了;作业、练习册没有了;考试、测验没有了;值日生、班干部没有了;业务检查、班级考核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有老师的儿童办公桌;有学生展示的星光舞台;有众多的彩色书柜;有丰富的经典书籍;有最美的“第二张脸”和“素养展示”;有名目繁多的“大师”“大使”“掌门人”“导学”“先行者” ……

在统合视野下,我创设了幸福教室的支柱课程——“起步课程”、“慢板课程”、“快板课程”和“散板课程”,完全围绕着教室里孩子们的困惑和需要展开。

“起步课程”,幸福源自“第一次”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这段话告诉我们,“第一次”至关重要。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让我见证了“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太重要,一旦错过,费再大的劲也会于事无补。作为教师,我们跟学生发生的教与学,有诸多个“第一次”,我们能否抓住“第一次”的教学契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教学的效度,更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大小。

基于对“第一次”的重视,我形成了自己的“起步”师本课程。“起步”课程着眼于兴趣的培养,促进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

课例如下:

①爱识字从自己的名字开始

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教室布臵一新,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黑板上的几十只彩球,每只彩球上面都写上了学生的姓名。

“妈妈,妈妈,快来看,这只彩球里有我的名字!”第一个进教室的小家伙大叫,惊喜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很快,彩球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寻找到自己名字时的惊喜驱使他们大声喊了起来,还不时缠着家长问另外汽球里的名字。

接下来,汽球里的名字就成了第一节课的活教材。我们师生利用名字相互介绍,我不时渗透识字方法;在结识一个好朋友的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认识了好多小朋友的名字;识字最多的孩子被评为识字大王,接受大家的采访,介绍识字经验;受到启发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识字愿望……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已经被点燃了!

就这么简单,孩子们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开始了生活识字。这是不是生动、直观的识字教学呢?这是不是对学生热爱和欣赏语文的最初的培养呢?

②爱上我的新伙伴——语文书

认识名字后,我们的语文课又要怎么上呢?

“同学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她在汽球里,她在在电视里,她在墙壁上……当然,也在老师就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那儿。从今天起,有位可爱的朋友要陪伴我们一起学习,她会给我们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她会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她会带我们去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认识她和她成为好朋友吗?

孩子们一边兴高采烈地回答愿意,一边四处张望,找寻这位神秘的新伙伴。“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到前面来,用你的双手把她捧回去。” 神圣的书本交接仪式开始了,我郑重地双手把语文课本递给每一位新同学。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课本,一路小心翼翼地捧着,轻手轻脚地走回到座位上。

“打开她,闻闻她,好香啊,里面有最好的营养大餐呢!现在,把你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第一页。”

孩子们沉浸在墨香之中,努力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最好。

“现在,李老师再送你们一样礼物——书皮,我们来给新伙伴穿上新衣服。” 孩子们用小手轻轻地包上书皮,看他们小心的样子,我暗自高兴:珍惜才会热爱!

③爱拼音从律动开始

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初的感受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尤其是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时间长,效果差。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嘴巴起泡了,可还有很多学生拼不出、读不准,慢慢掉队,成为班级的“小尾巴”。

在学习的开端,我们成功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艰难”和“无趣”,且坚持“重复过去的故事”。拼音教学,绝对地高耗低效!

怎么办?

我想到了儿歌。儿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方式,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还想到了音乐。音乐能让孩子们在儿歌优美的旋律中,感悟节奏和韵律之美,音乐还能帮助孩子们感受各种情绪或思考各种问题,几乎人人都喜欢反复倾听音乐。

最终,一架钢琴和一台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让“李老师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 ā—ā—ā;大公鸡,喔喔叫,拢圆嘴巴ō——ō——ō;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ē——ē——ē;1加小点还念1,牙齿对齐ī——ī——ī;乌鸦的小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跃起吐水泡,收起嘴巴ü——ü——ü……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笑意浮上脸庞,眼睛开始放光,转而相互对视,咧着嘴笑了……孩子们的嘴巴开始跟着动起来,小手也开始翻动语文书,去寻找这美妙律动背后的故事。

我的拼音教学轻松极了,不必喊得口干舌燥,不必急得声嘶力竭。倒是孩子们,不断要求反复播放儿歌,他们似乎听不够、也读不够。听——小鼓敲,de-de-de;马蹄响,da—da—da; 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是啊,那一个个难拼的音节此刻多容易、多有趣呀!

不到一周,孩子们背熟了儿歌,掌握了节奏,翻熟了课本。无论我怎样变化顺序读“拼音律动”,小家伙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对应的字母或音节。接着,帮孩子们分分类,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朗读和课中休息操结合起来,“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动口动手,寓教于乐。

再一周,教给拼读的办法,水到渠成,孩子们都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工具,随时随处自觉运用。只是,我们“调整”了以往的拼音字母书写和《同步练习册》。

两周,完成拼音教学,且让每个孩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渴望,我们成功了!

④爱祖国从爱唐诗开始

一年级的学生学完拼音,课本上出现李白的《静夜思》,就该着手背唐诗了。虽然唐诗琅琅上口,学生学前也接触了不少,但作为教学如何迈好第一步很关键。

想起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唱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把它唱好、读好、背好,为什么要学唐诗还用我再多说话吗?

于是组织一年级一班和四年级四班共上一堂课——《祖先的诉说》。动情的吟诵伴着优美的旋律,两个年级的孩子一起陶醉了。四年级四班学生的朗读已经像模像样了,展示给小弟弟妹妹时自信又自豪。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跟着和,因为识字太少,嘴型一看就不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惊奇和羡慕就够了!

接下来,就开始了“唐诗背背乐”活动,一首、一首,又一首,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孩子们背下了四十首唐诗。唐诗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爱祖国,我们选择一个最浪漫的理由,从爱唐诗开始!……

“起步课程”还有很多,诸如《爱上世界上最美丽的汉字》,带领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发现汉字之美,让学生心怀敬意开启自己的中国字书写。

还有第一次师生交流、第一次习作等,不再一一列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他还说:“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的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我不过是苏氏理论的实践者罢了。

如果繁琐,简化如下: “起步”课程,着眼于兴趣的培养,促进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例如,《爱识字从名字开始》,名字成为第一节课的活教材,师生利用名字相互介绍,在结识好朋友的游戏中,点燃了孩子们识字的欲望!《爱拼音从律动开始》,一架钢琴和一台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让“李老师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两周,完成拼音教学,且让每个孩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渴望。《爱我中华从唐诗开始》,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唐诗背背乐”活动开始了,一首、一首,又一首,唐诗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慢板”课程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在一切都进入高速运转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快,快,快点”,恨不得让孩子不经历坐、爬、站就要会走,甚至直接跑起来,可是,这种行为导致的苦果,也只有我们自己尝了。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是韩愈在忠告我们。我们能不能让孩子的学习,从容一点,再从容一点呢?

我们的慢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①心怀敬意的慢书写

例如课程《写好第一笔》,把软笔书法引进语文课内,和硬笔书写同步进行,带一份敬意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慢慢的,学生在大仿格内,一笔一划地练习,开始了规矩的学习。他们从容观察,慢慢落笔;调整写字教学顺序,把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把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有意滞后,犹如射箭之前先练好眼力,磨刀不误砍柴工。

再如课程《长好第二张脸》,先让学生扔掉橡皮,不急不躁,看准再写,慢慢体味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接下来,用毛笔专门练习自己的名字,渐渐地学习“不可抖” 的慎重、“不可歪”的端正,拥有自己作为自己的“不可取代”的自信……

所以,我们的幸福教室的孩子,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真正做到了提笔即练字。只要有汉字,就要心怀敬意地去书写,就要把书写变成喜悦的流泻。经过这样的调整,班里的学生几乎人人成为“书写高手”。一年级时,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山东省的书法考级,获得了一、二等级证书。2011年的全国目标教学会议上,我们三年级一班的书写素养展示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以极大震撼:要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一个班的孩子都能写得那么好。

我愿意自己的学生能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②满心责任的慢工作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亲身经历了大作业量批改的痛苦,颈椎酸痛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病。跳出“学校规定”、“教师职责”和“学生守则”,在“统合”的视域下看待学生作业问题,我开始怀疑埋头苦批的效度,也动摇了多少年来兢兢业业批改学生作业的习惯,我追问自己:曾经认真批改的作业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耗费在上面的大量时间到底值不值?

为此,开设慢课程《我工作我负责》,利用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试验。我们变换角度,把“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主动工作”,我们尝试把作业批改变成成果展示。事实证明,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常常让我们叫绝。

一天,隆跑到我身边,说:“李老师,我到鸡窝去认字了!”我莫名其妙,以为他说错了,谁知他一遍遍认真地说他真的到鸡窝去认字了,我确定自己没听错,才问他认了什么字,他说:“我实在是没地方认字了,只好跑到我奶奶家的鸡窝去认字,上面写着——禁止入内!”我恍然大悟,抱住他大笑起来。

还有学生瑄,自己主动给自己安排工作,漂亮的书写,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总结出“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每次的成果展示,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标准评判,一点不亚于我这个老师。我们常常不相信孩子,看低他们,着急替代他们的眼睛和嘴巴。其实,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有慢慢说话的权利,他们将还我们无数的惊喜。

当我们发现并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成长的种子,做他们的老师是多么幸福呀!③慢慢读,欣赏啊

开设课程《纯粹地读书》,学生也习惯了我的告白:下周是我们幸福教室的读书周,大家可以尽情读书,慢慢欣赏,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会随时关注“幸福教室里的宝贝们”,希望你们能在博客里,及时上传你们的读书情况,我愿意分享你们的快乐!

看到这样的博文我也会波澜不惊:李老师走了之后教室“天翻地覆”,虽然早读和午练不成样,但是读起书来却鸦雀无声,根本不像平常调皮的学生。

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从不布臵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的,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

④慢慢写,成长啊

为了让表达成为学生的需要,我把班级博客建设成了“空间教室”,及时捕捉“教室”动态,提取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用文字记录并发布。这些用文字凝固的感动和幸福,学生和家长可以反复咀嚼回味他们纷纷建立博客、发表博文。

我们的两个“幸福教室”以及我们的个人博客,成了师生、家长乃至周围相关人员共同耕耘的田园,资源共用、幸福分享,自由交流、发表思想。自由的表达,让学生的文字真正贴近了生活——

“我的爸爸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尽职尽责,为我们一家四口整日奔波在外。他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一位好爸爸。我的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不管有多远,他每次都来接我回家。

我爸爸不抽烟,不赌博,就是好喝酒。喝酒也没关系,哪个男人不喝酒?再说,爸爸是生意场上的人,做生意就得用酒来拉拢感情。可不管怎么拉拢感情,喝酒要讲个量,可是我爸爸喝酒他却不讲量,还一口一杯地喝酒,大家知道酒可不是好东西,喝多了对身体不好,轻则“三高”,重则死亡。

爸爸,你已经四十岁了,我不希望你在四十这个人称一朵花的年龄阶段就“那个”了。爸爸,真心希望你能把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维持下去。爸爸,缺一不可呀,更能缺你。

这是一个被说成“孔子来了怕也教不好”的学生大彬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喝酒的担心。后来大彬妈妈开心地告诉我,这篇博文对大彬爸爸震动很大,他把儿子的博文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经常拿出来在酒桌上传阅,成为不喝酒的挡箭牌。

……

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如果上马繁琐,可以改动为:

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强调“快,快,快点”。而先哲韩愈告诉我们的育人之道,则是: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能不能让孩子的学习,从容一点,再从容一点呢?

首先,满怀敬意慢慢写。创设课程《写好第一笔》,调整写字教学顺序,把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把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有意延后,磨刀不误砍柴工。软笔和硬笔书写同步进行,学生带一份敬意,从容观察,慢慢落笔,在大方格内,一笔一画地练习,开始了规矩的学习,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课程《长好第二张脸》,先让学生扔掉橡皮,不急不躁,看准再写,慢慢体味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接下来,用毛笔专门练习自己的名字,渐渐地学习“不可抖” 的慎重、“不可歪”的端正,拥有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其次,慢慢读,欣赏啊。开设课程《纯粹地读书》,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从不布置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的,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快板课程”,让学生全方位高效度发展

在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问题后,我开始提速,实施“快板”课程: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整合学习内容,让大量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

“快板”的统合课,主要是用一个“主题”把众多相关教学资源组合起来,通过“左顾右盼”找到教学的统合点,再“瞻前顾后”,把它们勾连成线,最后“内外贯通”,统整一体。

“美读”是统合教学的主要策略。我深信朗读的力量,我们的语文学习从热爱朗读开始,语文由此变得简单而优雅。我用“趣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各种韵律和节奏,点燃学生的朗读欲望;我用“点读”点拨学生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恍然大悟;我用“润读”,唤醒学生内心亲近文学的渴望,从而滋润学生的人生。

“快板课程”让一年级识了2000字。我和学生用一半的时间学完国家统编教材,剩下的时间,我引进主题“学习丛书”,也引进大量儿歌、绕口令、韵文、唐诗和中外优秀童书以及古代蒙学读物等。我与高年级的学生,陆续整理了《童谣识字》《韵文识字》《字经识字》《成语千句》《趣味偏旁》等系列读本,就用“读”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的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一年级结束,人均识字量已达2000字,远远超出课标1000字的保底量。

2010 年7月,我带着我的一年级班学生,进行了《整合识字》的教学汇报。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用一课时多完成二年级上册的8篇集中识字课文和与所识成语相关的课文3篇。通过教学资源、识字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统合,实现了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高效教学。类似的课例还很多。

“散板”课程 解放空间走向多元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唯有走出教室,才能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游学课程》由此开设。为分担风险,我们特地成立“幸福教室家长会”,选出两名会长,参与我们的活动策划。

我们成立了“幸福银行”,竞选了行长,“幸福银行”正式开张,开始了“幸福之旅”的筹资活动;利用家长会,举办了向爸爸妈妈预支压岁钱的借款协议签订仪式;我们分工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分享……经过充分预热、充足准备,2012年春天,终于成行。

我们把教室搬到了北京玉泉小学,向玉泉小学的全体师生进行了素养展示。舞台上,我们幸福教室的孩子吟诵《诗经》,吹奏《神话》《我和你》,朗诵《春江花月夜》《少年中国说》,合唱《小船》《虫儿飞》,最后,在朗诵《一路走来》中结束展示,孩子们开心又自信地接受北京孩子们的热烈掌声。随行家长更是骄傲自豪地扬起了脸。

和玉泉小学三年级四班的手拉手课程,更是令孩子们难忘,接受的小礼物被摆放在幸福教室的博古架上,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走进北大、清华,孩子们有了一份期许,也有了一份动力;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当然,我们不忘去青少年阅读体验中心,美美地读了一上午书。

游学课程还将继续,满心憧憬……

《星光课程》的开设旨在推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塑造每个学生的别样风格。今年六月,利用教育部首批县市教研员培训的现场会,我们幸福教室首位“星光学子”推介暨李威辰素养展示如期举办,一周的时间,全班同学都为李威辰开心地忙碌着,没有怨言,只有期待——下一个“星光学子”会是“我”!

经典永远同行

“经典启蒙”微课程学习目标

结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我们将学习部分国学经典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的国学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2.我们将诵读部分诗词韵文,让自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消除对文言的隔膜,增加亲近感。结合我们中关村三小的学校定位和育人目标,“北京气质”和“大家风范”是我校定位,培养有“责任心”“进取心”和“同理心”的学生是我校育人目标,我们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3.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与现代仍有意义的相关内容,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我们将研读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圣人的智慧思想,细读文天祥等英雄的文字,从中汲取正力量,借助智慧,去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去塑造自己的品性,有对“大家风范”的追求。

“经典启蒙”微课程系列学习内容

1.韵律的盛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的诵读。2.学习《弟子规》和朱子治家的基本法规,营造温暖甜蜜的家庭殿堂——《朱子治家格言》精华内容。

3.聆听“祖先的诉说”——开启唐诗的积累。4.细读正气故事,感受英雄胸襟——《正气歌》。5.走进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节选。6.穿越时空,找寻“好的白话的母亲”——文言《小古文一百篇》。7.历史的故事——古代文言神话精选。8.豪迈的呐喊与婉约的歌吟——宋词精选。

9.激活先贤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论语》《孟子》《老子》中最具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精选。

10.先民的歌唱——《诗经》精选三十首。

以上系列课程的开设时间,分布在各个年级,视教师所在学校的课程实施自由度而定,要看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路径

面对博大厚重的民族文化,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什么呢?我想,首要的任务是点燃,点燃一盏盏的文化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让小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起始步”就一步步走进经典里去。其次是引导,引导最美的认识,最浪漫的旅程,让学生愿意亲近经典,“慢慢走,欣赏啊”,发现美,追求美。

经典的学习路径清晰了,经典课程的实施步骤也明朗了: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和师本化处理——生本化处理——课程结构化。

有兴趣是前提。通过“专业化的设计”,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上,然后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成长”。有人问:我自己都没有厚实的经典的底子,怎么师本化和专业化?我以为这并不能成为阻碍经典学习的借口,学生的经典学习不能等待,不容错过的。我们可以和学生一道起步,更可以抢先一步,陪伴,引领,都是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担当。

以终为始很关键。基于课标的经典学习设计,要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从目标来着眼,因为目标是灵魂。倘若我们不清楚目标,可能会越做越远。确定了目标,再来确定学什么,怎么学和怎样评价。所以,要清楚地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期待是什么。

以《经典启蒙》开启课为例,我们这样来实施:

时间:可以平时平时语文课上;可以是晚上周六日;也可以是周一到周五晚上 步骤一:

一个关于讨论经典学习目标的微课程ppt发布在班级群里——

有供学生和家长共同辨析的部分图片,请他们重新归类编辑,标注粗俗和优雅的行为图片; 有多种声音,请家长和孩子辨听,留下优美动听的声音,标注上自己的感受; 有几段文字,请家长和孩子朗读判断,留下高品位的文字。步骤二:

一个个家庭积极参与,编辑后的PPT重新在群里共享。步骤三: 又一个定位经典学习目标的PPT在开课前发布在群里——在悦耳悠扬的雅乐声中,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慢慢闪现:

你愿意拥有不俗的气息,滋生优雅的感觉,显现高雅的品味吗? 你希望拥有更多的智慧,表达更多的见解,有不平庸的眼睛吗?

可以想象,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无法拒绝肯定的回答,他们一定希望如此。目标确定啦!有了学习动机,抓住机会启发孩子们,路径就是——亲近经典,走向优雅;只有亲近经典,才能变得优雅。

经典启蒙学习策略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方式,主要是沿用祖先的经验——“诵读、歌吟”,如今的“音画结合”,也是简单有效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一,是增进亲和力。

如何增进传统文化经典的亲和力?我们小学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刀切,让学生必须背诵多少首古诗、多少部原典,而是通过经典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现代开向古典的窗。我的做法之一,是赋予经典课程美好的名字。用现代的语言去烘托经典的精神,来增加学生对它的亲近。让他们能听到历史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让他们愿意走进去,去亲近一本本需要关切的中华文化的原典。至于能走多远,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第一次的经典课程是让他们感受——“韵律的盛宴”。好听的名字首先吸引了孩子,内容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声律启蒙》,也就是古代的蒙学读物。带领学生以不同节奏的韵律诵读歌吟,有节奏地拍拍桌子、跺跺脚,充分感受汉语的韵律感,孩子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课间哼唱的不再是“喜羊羊美羊羊”,而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了。慢慢地,他们对文明的传承开始充满热情,一张嘴就是字正腔圆的诵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韵律的盛宴”真正帮助学生爱上了母语,爱上了经典。

再如,在一年级的课本里,有《静夜思》一课。我们可以借机开启又一经典课程——“祖先的诉说”,学习内容就是唐诗。接下来,不同的经典课程先后登场亮相,“历史的故事”,是神话的学习;“先民的歌唱”,是《诗经》的学习;“白话的母亲”,是文言学习的开端;“豪迈的呐喊与婉约的歌吟”,开始感受宋词的绮丽;“先贤的智慧”,开始对话“孔孟老庄”,让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著的滋养”,让学生在名著中经历百样的人生„„

教学策略二,是“美读”。我们要深信朗读的力量,而触摸经典最好的办法就是美美的朗读,通过美读来内化语言、丰富情感和激发想象。我常用美读的仪式唤醒学生内心亲近经典的渴望,用美读搭建走进经典的桥梁,开通走向情感深处的绿色通道,用美读带给学生走向优秀的震撼和冲动。这样一来,经典的学习变得简单而优雅。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朗读是语文老师最重要、也是最显才情的基本功,要实打实地练。美读是“趣”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美读是“点”读,点拨示范让学生恍然大悟;美读是“润”读,通过美读这样一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达母语的温暖,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美读那些意蕴灵秀的句子,徜徉于童趣盎然的经典名著,怎能体会不到那份润泽生命的幸福?

“写一笔汉字方方正正,背一首唐诗字正腔圆”,这是经典诵读课的开启仪式。从此,我们从诗经离骚的源头顺流而下,用心灵的双浆荡起唐诗宋词的重重波澜„„

教学策略三,是跨界统合。

跨界,很流行,我们用于经典学习,实际上就是把语言文字做艺术化的处理,引导学生走进世界上最美丽的汉字、最美丽的母语,认识最浪漫我们的民族。

例如经典课程“祖先的诉说”,我们由谷建芬谱曲的《读唐诗》导入,旋律非常好听,歌词非常诗意——

床前的月光 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 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去读,去唱,她会感觉到唐诗真的是祖先的诉说。学生会懂得,热爱祖国就要爱祖先留下的这张名片,就要选择最浪漫的理由——从爱唐诗开始爱国。我曾经给学生播放日本人吟诵我们的唐诗视频和音频,令他们感动又羞愧,也引发了他们的深思。

不仅文字与音乐跨界,与美术的组合也是常态。诗配画,画配诗,剪纸配快板,都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乐趣。音画与文字的统合运用,更是激发了学生和经典的一见钟情。

“先民的歌唱”是《诗经》的学习。第一次课,我们学习两首爱情诗《关雎》和《蒹葭》。借助大屏幕芳草萋萋的画面,我们从童话中的白马王子谈起,明确了古代的白马王子就是文武双全、相貌堂堂的君子,君子择偶的标准是淑女;也说到了对将来子女的担当,了解基因遗传的重要,约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寻找聪慧的妈妈和睿智的爸爸;在《蒹葭》的吟诵声中,我们品味文字的味道,感受祖先对爱情的高雅追求,最终顺理成章地达成共识,不早恋,提升自己的修养,有足够的鉴别力时再去寻找真爱。不要轻视小朋友懵懂,当场就会有小朋友表示,以后的情书要学习诗经的浪漫,还有小朋友着急地发问:“李老师,如果我写这样的情书,她看不懂怎么办?”我回答:好办,没文化,我们不选择这样的朋友!

我们都清楚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是难点,也是最令学生痛苦的学习。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还是要从小学入手,在最初见面时就让学生对文言一见钟情。不妨这样一试:美的音乐流淌起来,美的应景画面显现出来,简介凝练的小美文诵读起来……哈哈,原来,好的白话的妈妈就是文言。

从小古文微课程起,文言不再难学。久而久之,学生开始自发地文言创作了,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读者意识的觉醒,省了教师多少劲儿啊!作为教师,只需要加油呐喊、煽风点火,就会收获颇丰呢。

教学策略四,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再精巧的师本化处理,再多的教学策略,都是外在的辅助。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最终要基于自身的发展,对所学的方法进行内化。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有机会自己重新建构知识框架。经过四年的经典课程学习,我在第五年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仅仅提出个“话题”。

以微课程“话说君子”为例。

学生们先是利用思维图头脑风暴,进行自我追问;接下来他们明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高度,他们开始到《论语》中去寻求孔子论君子的经典语句,也借鉴众多原典中历代先贤对君子的论述;为了降低难度,学生们利用对比思维图来比较小人和君子的行为,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在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解后,他们又自编了《话说君子》的课本剧对圣人论说进行演绎;最终,学生们进行自我定位,他们要做坦荡荡的君子,追求有担当、有胸怀、有能力、有骨气的君子风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再合作的经典学习,学生的能力和修养得到了很大提升。摘录他们与圣贤的对话,可见一斑。

“虽然,您离我们很远去。可是,您种下的“仁爱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发芽。” “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方向。”

“尊敬的孔老师,您可知道——您的美誉早已流传百世,就连外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称赞您,他们说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汲取您的智慧。不要忧愁无继承者,您逝后,战国时期的孟子又继承了您的美名,和您统称“孔孟”。您的弟子们也为您撰写了一本经典——《论语》。这本书成为了文人们的“佳肴”,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巴不得读呢。您的弟子多又多,有72贤,能加上我们吗?”

“敬爱的孔老师:您好!刚读完《论语》,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您。本认为您是可望不可及的贤者,现认为您是随处可见的朋友。也许我不配称您为老师,毕竟我和您有“小人”与“至圣”之差。励志成为您的影子,成为“季圣”,是不是有点可笑?不管别人怎么说,走自己的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我愿处芝兰之室,不同于昙花,只求昙花一现,我也愿处一幽谷,做一幽兰,独自散暗香,岂不快哉? 我愿与鲲鹏相伴,虽不致逍遥,做一雄鹰,岂不乐哉?”

上一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监理评估报告下一篇:寄语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