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加减法

2024-05-28

新年的加减法(精选6篇)

篇1:新年的加减法

新年的加减法散文

一个人说:“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了,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又减少了一年。”

另一个人说:“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又将拥有一年。”

第三个人说:“第一个人用的是减法思维,所以越减越少。第二个人用的是加法思维,所以越加越多。”

而我们,当听到新年钟声的时候,是该用减法思维,还是该用加法思维呢?

算“减法”,我们正在失去。

20岁的人,失去的是童年的乐趣。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再也不可撒娇任性。

30岁的人,失去的是校园的浪漫。不得不告别幻想,不得不挑起“而立”的重担。

40岁的人,失去的可能是恋爱的甜蜜。不是不想,而是那个季节已过。

50岁的人,失去的是青春的梦想。生活和事业“大局已定”,不可能从头再来。

60岁的人,渐渐失去的是健康的体魄。壮心虽然不已,体力却再难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拼搏。

但是算“加法”,我们却正在获得。

20岁,我们获得了健美。18岁的姑娘一朵花,20岁的小伙壮如山。

30岁,我们获得了才干。男人顶天立地,女人风情万种。

40岁,我们获得了成熟。任凭风云多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50岁,我们获得了经验。或已担当重任,或已荣为智囊。

60岁,我们获得了轻松。事业已经成就,孩子已经长大,乐享天年,笑看人生。

我们不能不算“减法”,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一天就会少一天,过一年就会少一年。所以一年到头的时候,掐一掐,算一算,已经过去的365天中,是收获大于支出,还是支出大于收获?

我们也不能不算加法,因为生命的进程将使我们的拥有越来越多。20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10岁的时候太天真;30岁的时候,我们才知道20岁的时候太莽撞;40岁的.时候,我们才明白30岁的时候常迷惑。

“减法”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新年的钟声,是对每个人的警告。时间就是这样的无情,不知不觉之中,就走过了春、夏、秋、冬。

“加法”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新年的钟声,是对每个人的祝愿。哪怕你遭遇挫折,哪怕你历经坎坷,不是又有了新的一年吗?新的一年是新天地,新的一年是新起点。我们将比上一年更理智更聪明,完全可以重新谋划,重新播种,重新耕耘,重新收获。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论老之将至》一文中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大海,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像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条河,不在于目标是否远大,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不在于长度是否久远,而在于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是否出色。

只要你追求过、奋斗过、付出过,你就有理由享受快乐,为成长快乐,为收获快乐,为积累快乐,为希望快乐。在新的一年,我们相互之间最需要祝福的一句话,就是:“新年快乐!”

篇2:新年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教具、学具准备:9个圆片、9个磁铁

教学设计:

一、复习

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还会算8的加减法?(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探究算理

A、观察情景图:小朋友在干什么?一共有几人?(学生发言)B、揭示课题:9的加减法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A、教师出示小圆片代替小朋友,边贴边数,一共9个。

B、把小圆片分成两堆,你能根据自己分的结果写出4道式子吗?

C、学生动手分自己的小圆片,写算式。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A、指名板演分的结果及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序的板书。

4、读算式,感悟算理。

学生齐读算式—男生读加法算式,女生读减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7、8题,教师巡视指导。B、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出示:7+2=()

3+6=()

4+5=()

1+8=()

6+()=9

2+()=9

9-8=()

9-()=4

2.“开放”的教材观

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重视操作活动,使学生“动手做学问”

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点拨者。

2.选择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艺术性:采用师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

篇3:“加减法的验算”教学片段及反思

课前思考:通过验算判断计算的正误, 是计算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减法的验算”一课的教学,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巩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另一方面在验算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为学习加减法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做好铺垫。为此, 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验算的意义,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 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初步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体会数学计算的快乐。

教学过程:

片段一:复习引入

观察算式:596+87=683,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几个算式的得数, 并说说为什么。

87+596=683-87=683-596=

(答略)

(让学生先观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想加法算减法, 说算理,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利用知识迁移为新课探究奠定知识基础, 使算法有据可依。)

片段二:加法验算

观察 (主题图) 提问,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主题图上的信息说一说讲了件什么事情?

生:妈妈给小明买一套运动服花了135元, 买一双运动鞋花了48元;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 售货员说:“找您17元。”小明想, 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是呀, 找的钱对不对?哪个同学可以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桌先讨论, 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全班交流。

生:先看妈妈买两样物品花了多少钱?

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用了多少钱?谁来列式?

生:用加法计算135+48=183 (元) (竖式略)

师: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别说明检验方法。)

第一组:用183-135, 看得数是不是48。

第二组:用48+135, 看得数是不是183。

第三组:用183-48, 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哪一组的同学解释一下你们的检验方法。

第三组:用和 (183) 减去一个加数 (48) , 如果等于另一个加数, 说明加法计算是正确的。

师 (小结) :第一组、第三组都用两种物品的总数减去其中一种, 看得数是不是另一种物品的价格, 而第二组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看总数是不是得到183。说明验算加法一般有两种方法。

教学思考:创设买物品问题的情境, 培养学生选择有用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生第一次接触验算, 让学生独立思考试一试,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结果, 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互逆关系及加法交换律的认识。

片段三:减法验算

师: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学生板算) 。

200-183= (竖式略)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个位不够减, 向十位借1, 十位也不够减, 向百位借1, 最后的结果是17。就是说售货员要找给妈妈17元。

师: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呢?同学们可以边看书, 边思考和讨论。

学生看书。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汇报怎样检验减法的计算结果。

第一组:用200-17, 看是不是等于183。

第二组:我们用加法来验算减法, 就是用17加上183, 看结果是不是等于200。

师 (归纳) :做减法的时候, 可以用加法来验算, 用差+减数, 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差, 看是否等于减数。学会了验算方法, 今后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检验, 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篇4:光的加减法

——衢州 半调天使

你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特别好,所以我们这次先来动手做个神奇的小实验,再来分析和解答。

【做做看:香蕉不见了】

准备一根黄色的香蕉和一个被蓝色透明塑料纸覆盖的手电筒,走进一个黑暗的房间,用手电筒的光去照香蕉,会看到什么?你有调色的经验,可能会想到,黄色加蓝色会调出绿色,那么我们会看到一根绿色的香蕉?错!除了一束蓝色的光柱外,你什么也看不见,那根香蕉神秘地“隐身”了!

见证完了这一“奇迹”时刻,让我们来揭开谜底吧。

首先我们知道,自然界并不存在白色的光,所谓的“白光”(比如太阳光)实际上是各种色光混合叠加的结果。只要你问过“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点就应该已经很了解了。人眼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最敏感,因此它们被称为“三基色”,如果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会组合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而如果三者等比例相加,那就成了“白光”。台下有调皮的同学问了,“那么有‘黑光’吗”……呃,所谓“黑”,就是什么光都没有!

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另一个问题:在同样的光源(比如太阳光)照射下,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这是因为:一个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它反射了从光源发出的光,而物体在反射光时,会选择性地反射和吸收——有的很“慷慨”,把所有色光都反射出去,于是呈现为白色;有的很“贪婪”,来者不拒,统统“吃”进去,于是看上去黑乎乎的;大多数物体则由其各自不同的材质吸收某些颜色的光,反射另一些颜色的光,于是就有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树叶为什么是绿的,就是因为叶片里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蓝光和红光。这其实是在给光做减法:白光-蓝光-红光=绿光。你用来画画的颜料,正是利用了这种“减法”,不同颜料各自吸收不同的色光;当你把各种颜料混到一起的时候,实际上被吸收、被“吃掉”的光越来越多,当然就越来越“黑”了。

说来说去,那个香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你自己也完全可以分析出来:在“白光”下,香蕉皮吸收蓝光,反射红光和绿光,红绿光混合成黄光,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黄灿灿的大香蕉;而当黑屋子里只有蓝光的时候,香蕉皮一如既往地把蓝光“吃掉”,却没有其他的光可以反射,于是它就在你眼前“消失”了。

篇5: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教学目标: 1、探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探究,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 。生2:小明吃了这蛋糕的 ,妹妹吃了这个蛋糕的 ,弟弟吃了这块蛋糕的 。生3: 里面有2个 。生4:2个 是 。生5: 里面有3个 ,3个 是 。 ……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小明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3:妹妹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4:小明比妹妹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6:妹妹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 生7: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 + 生8:蛋糕还剩几分之几? - - - …… 师:大家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把算式进行分类,为新课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选择: + 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 涂上红色,再把它的 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从图上看结果是 。 ⑵ 是3个 , 是2个 ,3个 加上2个 是5个 ,也就是 。请你来总结:你认为简单的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选择: -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从上面的算式中选择1、2道,并算出结果。〔设计意图: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曾经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课堂上适时让学生合理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本节课教师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再进行合作讨论验证猜想。学生经历了从“合理猜想”到“小心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知识在练习中刷新1、  口算: + = - = + =- = - = + = 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 ( , , , , , , , , , , , ,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⑴ + = = ⑵ - = = =1⑶ - - = =18 ⑷ + = =1 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 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 +

篇6: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一册40页及想想做做1—6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 以内数的加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个奥运福娃,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福娃奖给那些上课认真 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福娃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请看(课件3只丹顶鹤)认识它吗?生:丹顶鹤。

师:对呀,美丽的射阳就是丹顶鹤的故乡。从图上你看到有几只丹顶鹤(3只)(课件:从空中慢慢又飞来2只丹顶鹤)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又飞来2只丹顶鹤。

师:那合起来有几只丹顶鹤(生:5只)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的意思?生:原来有3只丹顶鹤,又飞来2只,现在有5只丹顶鹤。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原来有3只丹顶鹤(板书3)又飞来了2只(板书2)我们来数数合起来是不是5只,师生数有5只(板书5)。

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加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2=5,小朋友,你认识它吗?(生:加号)师:小朋友真聪明,对了,它叫加号,板书:加号,跟老师读一遍,写加号时先写横再写竖,横要平竖要直,跟老师书空写一遍,你会写了吗?师:这5是怎么来的?生:把2和3合起来是5。师:那“+”是什么意思?生1: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生2:就是把2和3加起来。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那么这个算式我们就读作:3加2等于5,板书:3加2等于5,跟老师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师:再读给你身边小朋友听一听(生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师:(指算式)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呢?“2”呢、“5”呢、生汇板

师:3+2=5是什么意思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小结:(指算式)原来有3只丹顶鹤,又飞来2只,合起来是几只呢,我们用加法来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三、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师:看完了美丽的丹顶鹤,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看吧,课件:小朋友荡荡板的情境。师:你刚才看到什么?生: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来荡荡板,又来两个小男孩。师:谁再连起来说一说图的意思,生:„

师:原来有1个小朋友,又来2个,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3个)怎样写算式,生:1+2=3,课件:1+2=3,师:1+2=3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诉身边的同学,生:我是数的,师:你是这样算的,还有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生:从拍手游戏中知道1和2合成3。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拍手游戏中我们知道1和2合成3。

四、轻松时刻

师:学了这么多知识,下面王老师带你们一起轻松一下,小朋友们请起立,课件:歌曲《动物说话》。

五、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5)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愿意)。课件:(鸡宝宝一家)师:看,谁来了,生:鸡宝宝和鸡妈妈,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见3只鸡宝宝和一只鸡妈妈,师:怎样列算式,生:3+1=4,课件:3+1=4。

②课件:鸭宝宝一家,师:小朋友仔细看,谁又来了,生汇报,师:怎样列算式,生汇报,课件:1+3=4。

③课件: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生:2+2=4,师:2+2=4,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对呀,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可以用加法算式2+2=4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呢?生举例。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2+3=□

师:2+3等于几,我们还可以用点○的方法试一试(指算式)先点几个○(2个)再画几个○(3个),课件:○○ ○○○合起来是几个○(5个),那2+3就等于(5)师: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到41页,看看“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们看算式先画○再填得数。学生画,师生交流反馈。

3、“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用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来玩开火车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生汇报。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三幅图,生说图意,列算式。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送信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送信的游戏?请4位小朋友来扮邮箱,谁愿意?(点4名学生戴上邮箱头饰?)再请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谁愿意?师发算式卡片,其它小朋友做小老师,小朋友把信送对了,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们。生活动。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邮箱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在田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田字格里怎样写呢?点课件(指3+2=5)比如3+2=5,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怎样写,师边读边写,在第一个田字格里写3,在第2个田字格中间写加号,加号后面写2,接着写=,再写得数5,小朋友们会写了吗?请打开书到41页,看想想做做第6题,用钻笔描出算式再写出得数,生写,师巡视,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写怎么样?生评价,再看看这位小朋友写得怎么样?师:小朋友们算式写得真漂亮。

六、总结评价

上一篇:老公的态度决定老婆对你的态度下一篇:2018年度学校控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