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2024-05-13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教学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

型:写作课 教

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

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三、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用修辞和句式)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四、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1)定点观察法: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五、写景技巧

技巧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技巧2:用感官,多角度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技巧3:比喻、拟人 技巧4 动静结合法:

六、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东到西、从近到远、时间顺序: 从春到冬、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 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七、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有角度

情景交融

有特征

有景物

有技巧

有顺序 教学反思:

篇2: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方法:讲授法、事例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写作指导课

一、口语表达

(一)表达内容: “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

1、什么是景物描写。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三)口头表达

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 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窗外可以指窗外的景色的一部分或仅能看到的全部景色,也可以指视野扩大到窗外更远处的景色。

2)、角度。在写景物时,可以选取一个主要观察视角,再以其它的观察角度灵活描写;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地点的转换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在描写时,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3)、重点。在描写窗外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给所描写的景物确定一个基调,如美丽、忙碌、欢乐等,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抓住所写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如春天溪水融化、小草泛绿,夏天蝉儿乱鸣、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落叶飘零,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凛冽。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一个景物在某个季节的特点。

3、要注意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写作课

一、布置写作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准确、无病句、语言表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安排合理、字迹工整、力争有创新。

4、写作时间,40分钟完成。

二、学生开始写作。

三、教师巡视,小结。

第三课时 作文评改及讲评课

一、回顾上次作文的题目及要求。(由于从作文到讲评间隔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必要回忆作文要求,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修改过程中进行)

二、学生自评

讲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行修改完善。

三、学生互评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

2、教师出示互评标准 1)本组内成员作文互评 2)每个作文要经过二到三批

3)每经过一个批改人都要给出分值及评语,写明批改人和时间 4)作文评改后。小组长要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分,然后展示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每组展读作文并说出该作文展读的理由

2、其他各组针对所展评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最好给出改进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评,给出相应的意见,并对每篇作文进行简单的总结。

4、讲评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附:作文互评标准

1.格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居中;每一段的开头有没有空出两格)

2、是否有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4、是否有错词病句(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5、语言表达是否明确(5分)

6、内容具体、充实

7、中心是否明确(10分,是表达程度酌情给分)

8、结构安排是否合理(10分)

9、字迹是否工整(5分)

10、是否有创新(10分)(说明: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结构方式、描写方法、开头结尾的设置、过渡段的设置、文章写法的运用、修辞句式运用等,这一标准主要是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篇3: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

一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 借代、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学生应加以重视。在分析鉴赏时, 必须把握修辞效果。因此学生不但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 且能说明作用。如比喻是为了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 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二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 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 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 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 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三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

四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 虚是联想想象之景, 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主要包括: (1) 神仙鬼怪和梦境,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 (2) 已逝之景之境,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3) 设想未来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之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声色结合, 绘形绘色

诗歌中把声音和色彩相结合, 构成活泼且又绚丽的一幅幅画面, 景物如在眼前, 富有生活气息。如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前两句绘形绘色, 运用色彩美, 展现了一幅美丽图画:红红花瓣上带着隔夜雨滴, 碧绿的柳丝在早晨轻烟中更是迷人可爱。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 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六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七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 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 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 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 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 只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 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 它要求的是既简洁, 又传神。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 寥寥数笔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 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 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 融情于景, 构造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此外, 景物描写诗还从多种感官出发, 运用侧面描写, 对景物展开描述, 如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从触觉、视觉、听觉出发, 表现夜雪之大。

篇4:浅谈向名作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于作文的秘诀问题我们都服膺鲁迅先生的说法与做法,即反对对所谓秘诀的迷信。在《作文秘诀》中他在调侃了所谓的做古文的秘诀后指明了应有的作文态度,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中学生学习写作同样需要具有这样的观念。作文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所谓的秘诀,真正的思想情感、真正的技巧是有机地结合在文章之中的。在对前人名作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写作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各种表达手段,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金玉 上海南汇中学 201300)

篇5:学习描写景物作文600字以上

蝶恋曾经花栖处。今日飞翩,归来梧桐木。欲寄眷恋与何物,原是停留花落故。

——题记

鱼儿在江河中休憩,然后游向广袤无垠的大海;鸟儿在树枝上休憩,然后飞向无拘无束的天空。

蝴蝶的飞翔,总是走走停停,它没有固定的居所,亦没有无止的旅途。停留在木牌上的这只蝴蝶,在我看来是人生中美丽的一瞬,可在它看来,仅仅是旅途中的一个中转站而已。如同我们自己,总行走在路上,累了,倦了,风餐露宿也好,锦衣玉食也罢,总有片刻的停留。而从湖南行至云南,亦是我人生的一场休憩。这彩云之南的国度,天空蔚蓝的背景衬托得朵朵白云越发光彩,满眼的绿意和柔和的气候更是叫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宛若织出的篇篇行云流水般的乐章。仿佛时间早已停滞。

木牌成了蝴蝶的眷恋,亦是云南成了它的眷恋,与此同时,这天空之城亦成了我的眷恋。

人生没有永远的旅途,也没有永远的休憩,如同这只蝴蝶的人生,飞翔过,拼搏过,停留过。

一处眷恋便是一处停留。我们总诉说着“蝶恋花”的故事,用优美婉转的曲调谱写“蝶恋花”的传说,因为花儿便是蝴蝶的眷恋。它停留在娇艳的花朵上,或是这块毫不起眼的木牌上,如同今天我流连在这云南的土地上,充满了中转时的轻松愉快,期待着时间的缓慢流转。

也许是这只蝴蝶嗅到了树木的气息,寻找着自己眷恋的花朵,也许它是真的爱上了这篇土地,爱上它的一切,又或许,它让我想起梁祝化蝶的故事,它在寻找着自己今生的另一半。无论如何,蝴蝶停留过,便留下它眷恋的足迹。何处,只是万千眷恋中的一种牵挂,却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眼前浮现我背着背包,悠闲地行走在古城之中的身影,我在行走,却是人生之中的一次停留。云南成了我眷恋的地方,一处停留的地方。

停留在人生中必不可少,否则就是毫无目的地走向人生的终点;眷恋也必不可少,否则便是行走在土地上的一具行尸走肉。云南的神秘力量,洗净了我眼中的尘埃。

篇6:初二学习描写景物优秀作文

饭后,我与家人谈话,不知不觉谈到了游乐的地方。许多城市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扰乱着我的思绪,母亲知道我喜欢海,站在布满白云的天空之下,与海风握着手,与海鸥交谈着,那种感觉,像是童话故事里的插画,神秘而又梦幻,我们即将踏上厦门之旅。

夜色正浓,我们坐上了飞机,眺望着窗外,那是另一个景象,云层密密的,眨眼间,我们抵达了厦门。

清晨,寂静无声,升起了太阳,升起了我心中的期望。城市里,喧闹着,许多琳琅满目的贝壳摆饰出现在我的眼前。骑着单车,看着这热闹的街角,风迎着喜悦掠过我的耳边,沁入心底,凉凉的。天空是湛蓝的,一点也没有污染的迹象。来到了海边,那里出奇地宁静,海浪拍打着沙子,将那片贝壳送出了海,我的瞳孔倒映着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

我光着脚丫,奔向大海,浪花拍打着我的脚丫。海冲上来了,来得急也退得快,在这骄阳似火的夏天,海是我们的亲人,透过城市的喧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我们,闭上眼睛,听着海风,感受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我喜欢海,更喜欢这个神秘而又梦幻的大自然。

低下头,一只螃蟹在我的脚边,我急忙躲闪着,害怕它那厉害的“剪子”,然而他却没有如我所想,他只是想和我交个朋友,我想。我跟着他走了几步路,沙滩上留下了我与螃蟹的足迹,海浪顺着我们的足迹把贝壳卷进了海里,顺着那边望去,我的视线里又多了几只螃蟹,他们似乎是遇到了困难,有一家人在离他们不远处的地方架起了烧烤架,有说有笑的,那个看起来只有五岁的孩子使劲的拉扯着她母亲的裙角,他们来到这里,孩子好奇的蹲下来,眼神中透露着一丝喜悦,他伸手碰了一下他的壳,刚一碰却被他的母亲抓了回来,那个孩子却只是弱弱的说了一声,“我想和他们做朋友……”后来,它们抵不过人类,却只能被残杀了……

我呆呆地望着,心中没有一丝怜悯,海风轻轻的吹过我的眼角,一粒沙子吹进了我的眼睛,而我却不知道,对于一个身为他们伙伴的“朋友”来说,那只螃蟹是多么的无助,他用力的“掐”了我的脚,甩头爬入布满垃圾袋的海水里去……我恍然才感到脚上的疼痛,痛得是那么地钻心。

太阳染红了白云,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整个天际,显现出一副唯美祥和的画面。也许是沙子,终究让我流下了眼泪,它饱含着酸涩的滋味,滴在了那片贝壳上,最终被海浪开玩笑似的卷走了。我们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虽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满足践踏在别人的痛苦上。却不曾知道,我们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篇7: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1、识记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会在记叙文中适当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心情。

教学方法:

自主与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会遇到很多有关景物描写的精美语段,读读这些句子,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受到一种人情美。这些景物描写能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如果我们在作文时,能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那该多好啊。

2、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见上边)

二、自主整理:

(1)从你学过的语文课本上找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写景方法。

(2)同桌交流。

(3)交流展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

3、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却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4、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秃树枝丫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鲁迅《风筝》)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莫怀戚《散步》)

6、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筒光照来照去。……“下来吧,孩子”。(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篇8: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表达情感

众所周知, 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 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还是古代的诗词歌赋等等, 尽管题材不同, 形式多样, 风格迥异, 总是不乏景物描写。只有这样, 文章才能显得文字活泼, 内容丰满, 意蕴深邃, 精彩纷呈, 以至于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景物描写范围之广, 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雾、日月星辰、江河湖泊、高山流水、名胜古迹等, 然而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愚以为首先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譬如, 现行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故乡》一文, 其体裁为小说, 当小说的主人公“我”渐近故乡时, 作者鲁迅做了以下一段景物描写: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 可谓气氛阴沉, 色彩暗淡, 文字呆板, 将二十年后故乡一派衰落凋敝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把小说中的“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章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现代白话文如此, 古诗文亦然。

二.暗示下文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除了表达情感之外, 还兼有其它。铺垫下文就是其它作用之一。这种作用需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景物描写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第55自然段中, 当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的英子走进家门, 发现家里异常安静时, 作者做了这样的景物描写: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这里寥寥数语, 表面上看只是对院子里的景物作了轻描淡写的描绘。而实质上作者是匠心独运, 以花喻人, 通过对院子里夹竹桃垂败散落的描写, 暗示下文英子的父亲在医院病逝的凄凉情形, 从而把英子丧父的悲痛心情推向极致。

三.渲染气氛

当然,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能千篇一律, 在特定环境中, 根据表达的需要, 景物描写又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第11自然段, 在斑羚一老一少结对飞渡悬崖时, 作者这样写道:山涧上空, 和那道彩虹平行, 又架起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里作者把斑羚飞渡时形成的弧线这种景象与空中的彩虹这种自然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加以描写, 意在渲染斑羚飞渡时的悲壮气势, 让读者领悟到为了种群的生存, 老斑羚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推动情节

还是以《故乡》为例。《故乡》根据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 这三个故乡都安排了特定的景物描写。因为我这次回故乡的目的, 是想卖掉老屋, 又是冒了严寒,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看到了衰败、凋零的故乡。但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故乡的议论和哀叹之中, 而是通过母亲的口提到闰土引起回忆, 而且引出了记忆中的故乡。特别是把少年闰土月夜守瓜图描绘得明快艳丽, 人物英俊活泼, 相映成趣。展开故事情节后, 冷酷的现实随即摧毁了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这篇小说中唯一欢快的情景就被对“故乡”现实描写的低沉空气驱散了, 剩下的只是“我”的一种忧郁和感伤。实际上, 故乡的全部美丽都属于记忆中, 而且是仅仅停留在少年闰土身上。篇末借助渐渐远离故乡的“我”朦胧之感再一次幻化出神奇的境界:海边, 碧绿的沙地;上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 或者说坚定了我追求理想中故乡的决心。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 渐渐地使读者的心灵进入了我回故乡、忆故乡和离故乡之中去,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篇9:《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1.了解景物描写的范围和作用。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及听说读写的能力。

3.掌握描景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要突出景物的特點,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景物图片,经典描景散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对春的描写,我们北方春的脚步虽然迟缓点,细心的同学一定能捕捉到春的影子。

二、诉美景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窗外的景致及感情色彩。

同学们的描述抓住了景物的大致内容,没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怎样才能描写出我眼中景即为心中景,并抒发自己独到的情感呢?

介绍景物描写的范围及作用:1.范围:包括耳力所能达到的,人的思维所想象得到的景物。如:山川草木、亭台楼阁、星汉宇宙,小到蚂蚁、蚊虫等都在描景范围之内。2.作用:景物描写主要为了反映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如果在记叙文中写景主要是为了渲染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进而反映生活。3.五官开放绘美景:(1)眼观:外部形态;光和色。(2)耳闻:发出的声音。(3)鼻嗅:味道描写。(4)手触:细节处的描写。

从以上几处入手,有意识地去观察景物,无论从视野还是心境上都开阔了不少。把自己刚才描述的景物在心里再翻一翻,能否找到一条比刚才更好的描述模式。

三、赏美景

播放PPT图片(四季美景图片)学生欣赏,并简单记录。

让学生任选图片展开联想来构思。

师继续指导:1.写景要按一定顺序。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详略得当。2.适当引用前人的诗词歌赋。3.巧妙的运用修辞。

四、写美景

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构思及教师的点拨,进行创作。

五、读美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可把学生分成组,小组推举在课堂上读。)

六、听经典

放录像听经典范文朗读,讨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七、修改作文,分析点评

附:板书设计:五官开放展奇景,妙笔生花著美文

诉美景赏美景

写美景读美景

篇10:《景物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学校 程 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3.通过学习例文,要求学生掌握生动、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明确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顺序。教学难点:

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有句话叫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们都很向往这些美丽的地方,但是那里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天堂,因为那里没有我们的亲身感受,更没有我们的真情流露。那么,哪里才是属于我们真正的天堂呢?其实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信,我带你们去看看,(出示校园植被图片)这颗伫立在校园一隅默默陪我们成长的香樟树,这片躺在校园一角悄悄伴我们玩耍的青草地,还有静静绽放在枝头的姹紫嫣红的小野花,它们虽然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奇观异景,但他们却散发着独特而朴实的美,它们那坚韧而顽强的生命力,在我们班三十二个小作家的生花妙笔下,焕发出生命的熠熠光彩!(课件:欣赏同伴作品)

二、指导方法:

(一)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

细致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观察的细致与否,决定着认识事物的成败,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写好写景习作最主要的在于细致观察,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叫“观察,观察,再观察。”只有对所写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耳听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文思泉涌。也许有同学说,我写景前也作了细致的观察,可是一到写作时还是无话可说。其实,问题还是出在“细致”二字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呢?说白了,所谓“细致”就是要通过多种观察的手段,如(板书:目视——观其形状、颜色和姿态,耳闻——听其声响,口尝——品其味道,鼻嗅——闻其气味,手触——摸其质感,脑想——进行抒情,)等等。从不同的层面,来了解事物的特点,从而实现详尽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目的。

(二)层次分明,文辞优美

层次就是文章内容的写作顺序,这是我们习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有的同学想到哪写到哪,尽管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如果不注意表达顺序,这样写出的文章也会黯然失色的。(课件举例:修改同伴作品。)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以下几种顺序:

1、空间方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由远即近,从整体到局部等等。

2、时间变化顺序——可按一年四季和一日的时间变化(春夏秋冬如《烟台的海》,早中晚如《夹竹桃》)

3、地点转换顺序——这是针对参观、游览的景点比较多的描写方法而言的。

优美的文辞,是指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它们犹如女性的化妆品,厨师的调味料,有了它们,文章看起来才会优美生动、形象感人,品读起来才会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三)动静结合,尽情想象

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既要写出它的静态美,也要写出它的动态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动态的美,往往要发挥想象所谓 “想象想象,越想越象”、“一处风景,三分自然,七分想象”。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比如《广玉兰》“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这些动态描写,都是通过观察和想象,使原本静态的植物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抒发真情,点名中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实大自然的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本身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而是作者自己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用笔去描摹的,因此,这些景物也就自然而然注入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写景也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课件:欣赏名家作品)

三、观图写作

1、看图说词,成语,短语,句子,引用诗句或创作诗句。

2、片段练习

四、评价作品

板书: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

层次分明,文辞优美

动静结合,尽情想象

抒发真情,点名中心

教学反思:我们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写话能力的实效性研究》正在日火如荼地开展着,十位成员中,有八位老师都上了课堂实例。大家的教学设计都是“国内首创”,因为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更因为我们的课题本身就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每位老师上的课都是自己精心设计,精致打磨,精彩呈现的原创。

我是这学期最后一位上课的老师,由于前面的老师课例上得太好,以致于越到后面压力越大,怎么办?怎么办!我胡乱地翻着一些教育书刊杂志,想从上面得到一些灵感,果然,我看到了一则“杜利奥定理”,这是美国作家杜利奥说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比失去热情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这个定理可以引申为: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的人,他们一学起来就像发动机般迫不及待,高速旋转,他们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对学习充满渴望,并且不断地把自身的热情传递出去带动周围的人鼓足干劲。这样的一群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看完定律,我心中有了定数,决定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同学们带着热情去操场上进行“热身训练”——对操场四周的植物(小草和香樟树)进行“写生”。第二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兴奋而又神秘地告诉大家:“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写作„„”话音未落,班里一阵唏嘘:“切,又是习作。”说到写作,大家都很反感。我笑着说:“不过,这次与往日不同,我们到操场上观察植物,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想写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反正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耶!”大家高兴得“哇哇”直叫,一个个像自由的小鸟飞向了操场。

他们三五成群地挨在一起,一群站地上欣赏高大挺拔的香樟树,一群蹲在地上观察瘦弱矮小的青草。只见他们有的捡起树叶,仔细的翻看;有的轻轻地抚摸着叶片,边看边记;有的捏着樟叶,闻来闻去;有的撕开叶片,舔舔里面的汁液,又放进嘴里嚼一嚼,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很像李时珍品尝中草药的样子;还有的伫立在草丛边,久久凝神思索„„此时此刻,他们完全沉浸在这种轻松又愉悦的创作氛围中,他们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他们要用自己纯洁的心灵为读者歌唱一曲植物赞歌。他们仿佛变成了草和树,草和树仿佛变成了他们,他们合而为一,此时此地世上唯有此人唯有此物„„

我把他们的作品收集上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写得太棒了!比我平时的命题习作好上一千倍。我兴奋不已,决定把文章打成电子稿,用课件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分享这顿“美文大餐”

上完课以后,有收获也有失落。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学习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想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主要是要激起他们有一种想写的强烈欲望,让他们有一个能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应该让他们置身于环境之中,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创作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我们也要采用多激发、多鼓励、多展示、多交流、多肯定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建立写作的信心。当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我们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次品”,我们也不要批评。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所以,首先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然后再提出中肯的意见,这就叫变“纠谬法”为“评优法”。实际上,在作文课上,分析作文病例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修改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我们要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和“能写好”的最佳精神状态中,这样才能把课题《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农村小学生写话能力的实效性的研究》落到实处。

《景物细节描写》评课记录

安徽省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学校 程 梅

李敏老师:

1、整节课教师围绕细节描写来引导,并适时总结协警的方法,有指导、有归纳,还有动手试写,重点突破。

2、栀子花图片的出示,源自生活,取之于平凡之物,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3、优点总结如下:评促写、发为先、图为源、练精彩、4、不足之处:学生参与点评,修改不够深入;开头出示的两组图片作用不大,没有老师的语言优美,既然语言可以替代图片,说明图片五利用价值,建议删除。

王飞老师:学生的习作水平较高,老师的语言优美;让学生练习习作的图片目的性较强,图片中呈现的四种形态的栀子花,为学生的习作作了很好的铺垫。

夏华老师:环节清晰,开篇较好;幻灯片中呈现的学生作品应做个评价,比学生自己读出来效果要好。

陈燕老师:设计的环节清晰,教师的语言优美,特别是第一环节呈现的很好,但是学生的作品讲的过多。

程晖云老师:取的景很好,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景物(香樟树、小草、栀子花),学生的作品水平也较高。有瑕疵的作品,应让他自己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其修改,在让其他同学修改。

上一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税收工作中的作用下一篇: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你的微笑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