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2024-07-20

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共6篇)

篇1: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学习心得

北关小学课题组 刘 燕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实际教学中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们的影响如何呢?今年,我参与了学校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市级课题研究,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我深深的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下面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

一、对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认识

小学课本中插图是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虽是非文字性资源但却以其以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着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教材插图都是以故事形式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升华教材情感的重要媒介。因此课文插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在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对教材插图的使用率不高,尽管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认识到了教学插图它独特的魅力及它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是考核成绩,对教材中的那些精美的插图指导往往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教材中那些精美的插图也就形同虚设,不能真正有效的运用。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

在此次研究前期,我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认识到课文插图与识字、阅读、习作之间都有着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文字的关联并深入思考、挖掘文本的内涵,从而对升华文本的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利用好插图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对插图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比如:在观察插图后知道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讲的是什么内容?等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插图,先讲讲从插图中观察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试着讲讲古诗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畅谈自己从中的收获、对文本的认识,甚至还可以进行续写文本或者是给文本配插图。这样课文插图的用途也发挥到了最大化。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我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结合插图来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差,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从而体会母子之间那份深深的情感。

三、语文教材插图中的选择

插图,作为一种视觉文本,与文字文本共同向读者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是对文本的一种补充与扩展,能将文字所描述的东西形象、直观、具体的反映出来,进而增强文字对读者的感染力,吸引读者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学习。同时,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美化教材的重要资源,起着一定的装饰作用,使读者对文本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满足了读者对美欣赏的需求。同时,插图也是对语言文字的扩展延伸和重要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编选上必须要求严格,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独特性、艺术性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的课文插图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综上所诉,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对语文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教材的设计者、教师、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都只是我不成熟的一点想法,希望这些见解能引起一线教师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唤起他们发掘教材资源的热情,在教学中能最大化的拓展使用好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插图。

篇2: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之理论学习材料

北关小学课题组 刘 燕

现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会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娘》,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前三幅为棉花姑娘生病向别人求助时的画面,最后一幅画的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前三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作比较,请他们说说棉花姑娘生病时和健康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时的区别,更为学生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的盼望‛作好了铺垫。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景物图,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图,我们应该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但这种方法的自觉养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对他们是有所触动的。就拿《秋天的图画》来说,课文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课文的插图准确地对应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完了整篇课文之后,我请学生去插图中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很快,学生们便自己总结了,作者按照从右到左,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描写这幅图的。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我们以后描写风景,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叫做有序。

四、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五、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如《小熊住山洞》一课。课文相对较长,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有条理而且完整地复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掌握每幅插图的意思(熊爸爸提议造房子——春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谢小熊一家),然后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讲述故事,降低了难度,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讲述了,激发了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讲述的兴趣,培养了一年级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选自《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我在教学《亲人》时,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 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二、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三、观察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结合插图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晨读》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小学生在清晨刻苦读书”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篇3: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教材内容,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是人在一生中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 学生都要面对不同的体育教材内容。因此, 若要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就必须重视教材内容的选择,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 逐渐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 研究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 了解教材内容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主动积极调整教材内容, 从而不断改进体育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随机抽取36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 搜集、阅读并整理大量有关资料、论文。根据论文的需要, 本文还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在确定问卷的基本内容、验证其可靠性时, 走访了有关专家、教授, 广泛地征求了他们对本问卷的建议, 增强了本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及严密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喜爱的运动项目等几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 6 0份, 回收360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问卷351份, 有效率为98%。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教材所存在的问题

3.1.1 教材内容重复设置

教学内容过多, 难以分清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 而且严重重复, 初一到高三内容都差不多, 学习了一遍又一遍, 而技术技能却没有掌握。教材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 无丝毫改动。在实际的教学中, 祖孙三代甚至四代, 学的都是一个内容。如跨越式跳高、耐久跑等教材内容显得陈旧、死板、缺乏活力。

3.1.2 体育教材缺乏层次性、阶段性

教材既没有深度, 也没有高度, 只是学习一学习一再学习。如田径内容中的快速跑、耐久跑等项目从初一到高三都是重复学习, 只是在跑的距离上有所不同, 学生对这些教材内容早已熟视无睹, 缺乏新鲜感和激情, 因此对体育课的态度是若即若离, 既离不开又不愿意上。体育教材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材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而变化,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浓厚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

3.1.3 体育教材竞技内容多

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设置多以竞技技术为主。如:短跑、耐力跑、跳高、跳远、投掷、体操等, 多是运动会竞赛项目, 比的是速度、力量、弹跳等, 属于纯竞赛性质,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它可以激励学生的奋进精神。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循环, 便使人感到了厌倦, 不再热衷。如背越式跳高经过多学时的学习后真正掌握该技术的学生很少, 往往是在课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用各种姿势抢着过杆, 练习的气氛十分活跃, 可以看出学生不是不喜欢跳高, 而是该技术难以掌握。尤其是当今社会, 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 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为学生们所喜爱。通过下表可了解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见表1) 。

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对球类运动较感兴趣, 在教材上就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所变化, 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教材内容。

3.2 教材内容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整体现状的影响

3.2.1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 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 对这项运动有了依赖性, 这时体育锻炼将变成更加主动、更加自觉的行为,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学生:对教材上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见表2) 。

我们可看出有72.93%的学生对限选内容有兴趣, 如果学生对限选内容的兴趣和爱好越强, 那么习惯性也就越强。

3.2.2 对学生体育锻炼次数的影响

一个学生有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最基本的要看他有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次数, 是否在体育课后继续有兴趣地练习课上所学的内容。通过对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调查我们发现有2 5%的学生的体育锻炼次数是1~2次/周 (见表3) 。

体育锻炼是体育课上所学内容的延伸,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喜爱他肯定会在课后继续练习以增加熟练程度, 这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课上枯燥、乏味的内容本来就厌倦了, 又怎么能在课后继续练习这些内容。

3.2.3 对学生掌握锻炼项目的影响

通过调查结果可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5项体育运动 (见表4) 。

由此可知, 学生掌握体育健身项目数并不是很理想。学生所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其锻炼项目。从学生掌握的这些体育健身项目来看, 第一位是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 (体操、短跑、跳高、跨栏) ;第二位是学生应考类体育运动项目 (百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 ;第三位是游戏类 (或称有氧健身类) 体育运动项目 (球类、跳绳、游泳、韵律体操等) 。

绝大部分学生在每周仅两学时的体育课上掌握了一些竞技运动项目, 但是学生们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时是否会练习所掌握的运动项目, 学生们在课外都是采用哪些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通过表5可看出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球类和游戏类排在第一位, 这与体育课上所掌握的运动项目刚好是相反的, 同时也说明体育课上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不同, 这也是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下降的原因。如果一直延续这样的教材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项目, 无法使学生对某个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 (见表5) 。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通过调查可看出教材内容是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2) 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重复设置、缺乏层次性, 教材竞技内容过多, 身体锻炼知识不够全面。

(3) 教材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锻炼的次数、所掌握的锻炼项目, 这些都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本条件。

4.2 建议

要选择适应终身体育需要的内容为教材,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教材内容应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并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内容。

篇4: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化学史 情感目标

前言:

对于化学这一个学科,很多老师仅把它理解为一个理科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强调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但是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化学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在当今的社会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才带来了今天的科学飞跃。为了培养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化学史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强调引导学生的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这一门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化学史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集合了唯物主义的实验推理,唯心主义的原理猜想,结合了朴素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考。高中教材中引入化学史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渗透经典哲学主义思想来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能力。基于此,化学史的教学应立足于引导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源头理解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整个化学史的发展进程里,体现着人类对于物质的理解,体现着人类对物质间变化规律的探寻。化学史的发展就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加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当中,必然将受到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意识到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对其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化学史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引导

在当今社会,地球上各个国家的发展与进程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递。越了解这个世界,也就越能体会到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是如何激烈。在高中教材化学史教学内容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中华五千年文明里化学是如何发展的,商朝时,我国已经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从春秋时期的炼铁技术,到战国时期的炼钢技术。中华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已经让此时的化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后到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相继问世,中国的化学水平引领全球。如此灿烂的文明突显我国化学史的辉煌,到了今天China这个代表着瓷器的名词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国名。在这个了解过程里,学生必然对我国的化学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及至今日,我国的化学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停滞已经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如火药是我国的化学发明,此技术传出国外后,枪炮开始对着我国。过去的迷信里强调物质的组成是“五行”,强调天地间的“八卦”,时至今天化学元素周期表为所有人所熟知,却仍然有人固执地相信与研究着五行八卦。大量以低价出售至国外的化学原料经过国外加工处理后又高价进口。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深刻地明白我国当下的化学研究情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正确引导学生爱国思想与民族情感。

3、化学史教学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人类的文明与发展离不开对物质的利用与改造,在整个人类史上,化学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光明的未来,也带来了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如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提高,对煤和石油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与化学危害品。比如自然环境中受到烟尘颗粒的侵害,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到生存环境,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的排放带来了沙尘天气和酸雨。这些化学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会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化学对于人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修复与保护人类环境的意愿。再如当今最为著名的诺贝尔奖,就是化学家诺贝尔所建立的。作为一位化学家,其研究成果直接提高了人类在道路建设,建筑建造方面的效率。安全炸药出于其手,却被应用到了战争之中。正是因为这一点,诺贝尔在遗嘱中才要求所有财产都用于奖励世界和平,鼓励世界科技与医学进步。这样一个充满了人类关怀的化学家在化学史上的表现,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爱社会爱人类的情感,引导学生珍爱环境,爱护现有的一切成果。

4、化学史教育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在整个化学史教学中,需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要不断利用化学史中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出真知的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融入化学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这一门学科的感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形成系统性的化学知识体系。当然,新课程的改革是希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但同时化学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科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只有让学生一方面重视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史的情感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化学史的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合在教学内容中相互促进的。所以老师加强化学史教育就能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深度,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完整科学人文素养的学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材中的化学史教育中,老师就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教育时间。利用化学史中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研究意愿。

【参考文献】

[1]党双彩.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02)

[2]林新珠.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3]单旭峰.对高考中化学史试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考试.

篇5:问题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微型课题 课题负责人:韩瑜

参与人:袁宁生 赵佳颖

课题组所在单位:白泥井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近两年学年来,在全县推行全面进行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教育工作新形势下,我校也不甘落后进行着有效的课堂改变。学习内容的改变,教学方式的不同,让学生很难适应,或者说是对新事物还要有个新认识的过程。为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的投入到新课教学之中,课文插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老师运用插图环节简单化,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插图是可有可无的。本应形象的插图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2.课题的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孩子们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仍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形象的认知阶段。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通过课堂观察和实验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抵触情绪普遍,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没有自我入境之感。语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听的基础上,背的基础上,导致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无趣学生自然坐不住。教学目肯定达不到,教学质量不高,更谈不上有效性的实现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寻找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在课堂上能坐得住并百做不厌有收获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在课堂利用插图的研究中,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一个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本课题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教材插图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内在的根本原因,提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坐得住的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多看有关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课文插图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坐得住说得好的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②巧妙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构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1)信息采集法

通信息采集法:通对教师课堂插图的利用,利用的方法,利用效果等信息进行采集,获得研究对象的一手资料,为从宏观上了解研究对象打下材料基础。(2)参考文献法

参考文献: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书籍、论文和资料。通过学术期刊、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插图合理利用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插图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文插图的满意程度等情况。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通过本人的实践与积累的经验,掌握课文插图在课堂中的何灵活运用。

(二)步骤过程

1、本课题自2015年01月——2015年08月结题。

2、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01月――2015.03月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04月――2015.05月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06月――2015.08月②总结成果,申报课题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组理论研究大致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学习期结合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前期学习主要集中在2015年2月日至4月,在课题组负责人韩瑜的统筹安排下,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了相关理论。历时半年余的时间,通过集中研讨,调查问卷,实验课,示范课,案例分析等方法,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获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教材插图对小学低年级学习的影响问调查表

(二)学生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三)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

1、论文《课文插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钥匙》 2公开课

①校级师范课:《我多想去看看》 ②校级课堂改革提升讲课比赛:《壁虎借尾巴》获得二等奖

(五)、课题组认为比较好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案例分析、研究反思、教学随笔、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等资料,请领导审阅。

六、理论成果汇总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运用语言性的和非语言性的资料来引入新课,突出教学目标语言。经过近一年的探究,我组成员认为插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课文插图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很快的平复课间紧张、亢奋的心情,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中,为新课的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但由于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讲解哆嗦难懂,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要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3巧妙地用课文插图,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文插图,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其思维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1、语文教学也是一个较复杂的探索过程,课文插图的合理利用艺术的提升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改进,它没有固定的框框,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用批判和审视的目光,多角度地去观察、去分析、去反省我们的“课文插图运用的方法”是否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2、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它将为我们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地查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技能更加完善,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赋能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八、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1、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一年级(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课题负责人签名:宗婧

篇6:对教材与教辅著作权问题的浅见

一、有关教材、教辅版权关系的法律条文、行政解释

1、《著作权法》

第十四条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第二十三条 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五条 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2、国家版权局2003年10月17日《关于习题集类教辅图书是否侵犯教材著作权问题的意见》

一、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四条,构成汇编作品的教科书,在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是具有独创性的,应受到著作权保护。

二、如果某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具有独创性,他人按照该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和编排顺序结构编写配套教辅读物,应视为对该教科书在著作权意义上的使用;在未经必要许可的情况下,这种使用即构成对该教科书著作权的侵害。

三、除上述保护教科书类汇编作品的一般原则外,对于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编写的与教科书配套的教辅读物,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教辅读物中没有再现教科书的内容,即不侵害教科书的著作权。3、2011年8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

第一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管理”中有一句话:“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这句话在行业引起很大的震动,有人认为这是2003年版权局解释的替代,以此认定一切配套教辅均为侵权。为此,9月6日,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特意作了说明:

这句话并不是2003年版权局解释的替代,它与任何解释都无关,只是对《著作权法》基本精神的重申,即:如果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应当依法取法对方的授权。关于侵权的界定,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判断。

二、教材、教辅版权之争的部分法院典型判例

1、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3273号)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仁爱所主张权利的《化学》一书,包括各专题和单元,每个单元中又由不同的化学概念、示意图、化学试验、化学图表等内容构成。该图书在专题和单元的设置,每个单元中内容的选择上具有独创性,属于汇编作品。根据图书封面和扉页上“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 编著”的署名方式,可以认定仁爱所享有该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教材全解》是按照《化学》编写的教辅图书,由于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因此,两书在专题和单元设置、专题题目和单元名称方面的相同,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并未侵犯仁爱所作为汇编作品著作权人对《化学》一书所享有的著作权。

由于涉案《化学》一书的扉页上还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人员的署名,且仁爱所认可曾经与上述人员就该书中包含的图片、图表及文字等内容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了约定。因此,仁爱所应就此承担举证责任。现仁爱所不能就此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故依据现有证据不能证明仁爱所对《化学》一书中本案所涉及到作品的具体内容享有著作权。因此即使《教材全解》中未经许可使用了与《化学》一书中相同的图片、图表及文字内容,仁爱所也无权就此主张权利。

2、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中国青年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1785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本案中,《英语〃七年级(上)》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仁爱所向教材审定办公室申请立项,组织人员编写完成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由教材审定办公室下发通知,该教材才可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区予以使用,即该书由仁爱所主持编写并承担责任。该书封面上署名方式为“仁爱所编著”,虽然扉页上列明了主编及编者的名称,但仁爱所提交的其与编写人员签订的协议可以说明,参与该书编写的人员均确认该书著作权属于仁爱所所有;并且,仁爱所与湖南教育出版社签订的协议亦反映出其是该书著作权人的身份。在无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本院据此确认仁爱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的著作权人。

《英语〃七年级(上)》属于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教材完全解读》是按照《英语〃七年级(上)》编写的教辅图书,由于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但由于《教材完全解读》在每个主题下分别安排了“知识能力聚焦”、“方法技巧平台”、“创新思维拓展”、“能力题型设计”、“名师诠释”和“教材课后习题解答”等栏目,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出了编写者的独立构思。因此,尽管两书在整体框架结构方面存在一致性,《教材完全解读》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不构成对《英语〃七年级(上)》编排方式的侵害。

《教材完全解读》一书的“知识能力聚焦”、“方法技巧平台”、“创新思维拓展”等栏目中直接使用《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主题中的句子,已经再现了教材中的内容,构成了对相应内容的复制。这种复制没有征得仁爱所的许可,也未支付报酬,故侵犯了仁爱所对涉案作品享有的复制权。

3、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18950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任何人都有权从已有的作品中获得启示或汲取某些营养,进而创作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只要该作品在具体表达上没有以不合理的方式使用他人作品、没有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则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本案中,《三维优化》对应《英语•七年级(上)》的每个“自主训练”项下均分为“课堂分步练习”和“语法综合训练”两部分,且内容均为各类试题,编写者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编写每一部分的试题内容。虽然在试题的题目或选项中出现了《英语•七年级(上)》中同样包含的单词、短语或词组,但这并不是对《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内容的使用行为,而是使用公有领域中的单词、短语或词组编写试题的行为,并不是对于《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内容的再现。因此,仁爱研究所主张内蒙出版社侵犯其著作权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4、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诉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延边人民出版社、武汉现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侵犯著作权纠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朝民初字第34377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在本案的涉案教材中,在版权页上标注“本书由中外专家与教科书编辑和设计人员合作编制而成,由人教社出版公司出版,版权归人教社出版公司所有”的字样。通过该署名,可以认定人教社出版公司对人教社出版公司出版的四册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享有著作权。对版权页中的“人教社出版公司中学英语室编著”署名,人教社出版公司解释称“人教社出版公司英语室”是其单位的内设机构,非独立法人,不是该涉案教材的著作权人。武汉外语研究所虽然对人教社出版公司的著作权权利主体资格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该四册涉案教材的著作权人不是人教社出版公司。故根据现有证据情况,应当认定人教社出版公司对涉案的四册教材享有著作权。

涉案教材与涉案教辅进行对比的结果是,英文部分内容一致,同时涉案教辅还对英文内容进行了翻译。复制部分和翻译部分均未经过人教社出版公司许可,作为涉案教辅的出版者延边人民出版社侵犯了人教社出版公司的复制权和发行权,作为编写者武汉外语研究所侵犯了人教社出版公司的复制权、发行权和翻译权。对此,延边出版社及武汉外语研究所应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三、现在司法环境下的教辅所面临的版权风险

1、非同步类教辅,包括专题类、高中考总复习类、试题汇编及解析类等,在编排顺序、内容上与教材不同,故被诉侵权的法律风险很小。

2、同步类练习类教辅,编排结构和顺序完全与相应教材相同,全部由练习题组成,再现、翻译教材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法律风险较小。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对于那些按照教材体例编写的练习册等的教辅,虽与教材章节目录相同,法院并未判决侵权,而是界定为合理使用。(法院的判例已推翻了国家版权局2003年10月17日《关于习题集类教辅图书是否侵犯教材著作权问题的意见》第二点)

3、对于那些同步讲解(讲练结合)型教辅书,按照科目出版,与教材及教学顺序完全匹配,对教学内容再现,进行详细解释、剖析、扩展并配以针对性训练,从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图书内容来看,侵权的法律风险很大。

i.文科类。语文类教辅对教材句子、段落的重现,英语类教辅对教材句子、段落的重现及翻译,如果引用比例较大,超过合理使用范围(法院的判例中,引用比例达9%即认为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基本上可以确定侵害教材版权。

上一篇:服装售后年终工作总结以及明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我的同桌是“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