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2024-07-19

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精选6篇)

篇1: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20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20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为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以普查表为直接处理对象,采取国家、省、地市分级数据处理模式进行。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负责完成本级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按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是: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及封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及封面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及封面的所有信息录入、编辑、审核、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汇总、资料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整个数据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研制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设备采购及工作环境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组织完成地市级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工作;组织完成光电录

入数据的加载、审核、校正和上报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阶段,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地市级集中组织光电录入,国家、省、地市三级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地市的统一组织下,将数据处理的光电录入工作延伸到县区级进行,但县区必须保证充足的数据处理人员和必备的数据处理环境。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组织数据上报。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对普查表短表和封面、普查表长表和封面、死亡表和封面的所有信息全部采用光电录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生成以县为单位的普查表图像文件和数据文件。

对光电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审核、错误修正后,生成净化后的数据文件。

将光电数据、净化数据、普查表图像文件,按要求分批逐级上报。

国家、省、地市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汇总。县区级由地市级汇总后反馈数据。有条件的县区,也可自行完成普查数据汇总工作。

国家、省级要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市也可以考虑人口普查数据库的建设。

四、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

各省、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组的主要工作: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制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

2、组织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编写操作手册。

3、组织国家级数据处理试点。

4、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查。

5、组织光电录入、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培训。

6、负责对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7、负责对上报普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8、完成国家级数据汇总。

9、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

10、组织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的总结、评比。

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地区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本级和下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3、组织本地区的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下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反映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5、负责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6、将本级审核通过的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完成本级数据汇总。

8、负责建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

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上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相关要求,落实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人员和数据处理环境。

2、组织完成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数据加载和审核编辑等工作。

3、将普查表的数据文件、图像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时间,报送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4、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5、负责向县区级反馈普查资料。

五、人口普查数据的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上报普查数据。

数据报送的有关规定

1、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报送普查数据文件、普查表图像文件的同时,还需要以文字和报表形式报送以下资料:

由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上报资料清单及说明。

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数据检查表。

2、数据报送要安排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报送期过后20天内,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值班,及时解决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一般应在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查询后三日内予以明确的答复。

3、在规定的上报期后,未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同意,下级人口普查

办公室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4、数据报送的方式:数据文件以网络方式报送,图像文件以磁带方式报送,相关信息文件通过网络和传真方式报送。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的时间

1、原则上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15日前,向本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各省普查办也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地市数据的上报时间另行规定。

2、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

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六、安全与保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以统计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已在公安部门登记备案,各地必须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应按照所报备的相应等级的要求执行。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所用计算机要保证专机专用,安装补丁管理和防病毒系统,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七、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按照分

级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电录入。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把印刷、填写质量关,做好普查表的印刷和填写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入光电录入环节的普查表印刷质量合格、填写符合规范。

普查表包装、运送和交接

在普查表的包装、运送和交接时,应严格遵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普查表交接手续,明确责任,确保普查表完整无损。

光电录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普查表的“不错、不乱、不重、不漏”。

数据转换

光电录入后的普查数据需要加载到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人员应对加

载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确保加载数据不重不漏。

编辑审核

要严格按照数据编审规则进行数据审核,对发现的错误,由同级或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核实订正,并做好记录。

数据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报送数据,报送的数据要完整,手续要齐全。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是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软件的安全、稳定、可靠、易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补丁下发。

八、数据处理工作环境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数据处理环境要求》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方案,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环

境的准备工作。

数据处理系统环境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统一规定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本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准备和集成工作,确保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处理系统分为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可分开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部署。那一世范文网

计算机设备环境

1.地市级环境

网络要求:千兆以上的局域网、带宽10mb以上的与省连接的广域网,实现网络管理、病毒防治及补丁更新等功能。

独立的光电扫描工作机房,具备不间断ups保障。

每25万户~30万户配套1台光电

扫描仪,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每台光电扫描仪配套6台以上的专用数据处理pc机。

每台人普图像管理专用服务器支持2台光电扫描仪。

2台专用pc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

建立2tb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用于图像管理。

2.省级数据处理环境

省级编审汇1 2 下一页

篇2: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方案

为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以普查表为直接处理对象,采取国家、省、地市分级数据处理模式进行。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负责完成本级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按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是: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及封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及封面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及封面的所有信息录入、编辑、审核、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汇总、资料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整个数据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研制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设备采购及工作环境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

是:组织完成地市级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工作;组织完成光电录入数据的加载、审核、校正和上报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阶段,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地市级集中组织光电录入,国家、省、地市三级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地市的统一组织下,将数据处理的光电录入工作延伸到县区级进行,但县区必须保证充足的数据处理人员和必备的数据处理环境。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组织数据上报。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对普查表短表和封面、普查表长表和封面、死亡表和封面的所有信息全部采用光电录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生成以县为单位的普查表图像文件和数据文件。

对光电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审核、错误修正后,生成净化后的数据文件。

将光电数据、净化数据、普查表图像文件,按要求分批逐级上报。

国家、省、地市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汇总。县区级由地市级汇总后反馈数据。有条件的县区,也可自行完成普查数据汇总工作。

国家、省级要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市也可以考虑人口普查数据库的建设。

四、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组的主要工作: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制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

2、组织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编写操作手册。

3、组织国家级数据处理试点。

4、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查。

5、组织光电录入、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培训。

6、负责对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7、负责对上报普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8、完成国家级数据汇总。

9、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

10、组织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的总结、评比。

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地区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本级和下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3、组织本地区的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下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反映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5、负责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6、将本级审核通过的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完成本级数据汇总。

8、负责建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

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上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相关要求,落实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人员和数据处理环境。

2、组织完成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数据加载和审核编辑等工作。

3、将普查表的数据文件、图像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时间,报送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4、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5、负责向县区级反馈普查资料。

五、人口普查数据的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上报普查数据。

数据报送的有关规定

1、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报送普查数据文件、普查表图像文件的同时,还需要以文字和报表形式报送以下资料:

由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上报资料清单及说明。

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数据检查表。

2、数据报送要安排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报送期过后20天内,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值班,及时解决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一般应在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查询后三日内予以明确的答复。

3、在规定的上报期后,未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同意,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4、数据报送的方式:数据文件以网络方式报送,图像文件以磁带方式报送,相关信息文件通过网络和传真方式报送。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的时间

1、原则上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15日前,向本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各省普查办也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地市数据的上报时间另行规定。

2、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2011年1月

20日前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六、安全与保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以统计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已在公安部门登记备案,各地必须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应按照所报备的相应等级的要求执行。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所用计算机要保证专机专用,安装补丁管理和防病毒系统,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七、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电录入。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把印刷、填写质量关,做好普查表的印刷和填写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入光电录入环节的普查表印刷质量合格、填写符合规范。

普查表包装、运送和交接

在普查表的包装、运送和交接时,应严格遵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普查表交接手续,明确责任,确保普查表完整无损。

光电录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普查表的“不错、不乱、不重、不漏”。

数据转换

光电录入后的普查数据需要加载到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人员应对加载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确保加载数据不重不漏。

编辑审核

要严格按照数据编审规则进行数据审核,对发现的错误,由同级或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核实订正,并做好记录。

数据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报送数据,报送的数据要完整,手续要齐全。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是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软件的安全、稳定、可靠、易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补丁下发。

八、数据处理工作环境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的《第六次全国

人口数据处理环境要求》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方案,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工作。

数据处理系统环境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统一规定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本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准备和集成工作,确保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那一世范文网

数据处理系统分为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可分开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部署。

计算机设备环境

1.地市级环境

网络要求:千兆以上的局域网、带宽10mb以上的与省连接的广域网,实现网络管理、病毒防治及补丁更新等功能。

独立的光电扫描工作机房,具备不间断ups保障。

每25万户~30万户配套1台光电扫描仪,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每台光电扫描仪配套6台以上的专用数据处理pc机。

每台人普图像管理专用服务器支持2台光电扫描仪。

2台专用pc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

建立2tb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用于图像管理。

2.省级数据处理环境

篇3: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一)劳动力资源

大连劳动力资源一直稳步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逐步扩大,199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379万人,200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444万,201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531万人,比1990年增加152万人,增长幅度40.11%,比2000年增加87万人,增长幅度19.59%。

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如下表1所示。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得

劳动年龄人口按我国国家标准是指16-59岁的男性人口和16-54岁的女性人口。在人口分析中,通常用劳动年龄人口这一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点)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但鉴于现时的人口统计口径和为便于比较分析,表1中使用的是国际分类标准,即将15-64岁的人口界定为劳动年龄人口。

(二)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按年龄劳动参与率如表2所示。

(三)经济活动人口状况

经济活动在西方指各种为获取工资或赚取利润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活动。因此,经济活动人口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除去经济活动人口,其余部分称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它实际上是除失业人口以外的各种不在业人口。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1. 就业人口状况。

2010年大连就业人口学历行业分布见表3。表3中提取了大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全市分年龄、性别、行业大类的就业人口(城市)表”和“全市分受教育程度、性别、行业门类的就业人口(城市)表”两表中主要信息得到,目的是观察不同行业的从业人数和该行业的所有从业人数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2. 失业人口状况。

从大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提取按学历区分基本失业情况数据见表4。

三、大连市劳动力分析

(一)劳动力资源暂时充足,但十年后将可能出现不足

为了便于分析,将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画成方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上数据可以看出,大连十年后劳动力将明显减少,由于5-14岁年龄人口仅是50-59人口的41.72%,完全做不到劳动资源的补偿,5-14岁人口数在十年后将替代现在50-59岁人口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个缺口很大。20-24岁的学生是否在大连就业也不能确定,各年龄段均有流动人口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离开大连,这个缺口将更大,会使大连陷入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劳动分配力度,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这也势必会有一部分经济活动人口转变为非经济活动人口。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二) 劳动参与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但未来可能改变

大连市1990年、2000年、2010年劳动参与率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连过去30年内统计的劳动参与率结构都呈倒U型,已接近国际上认为的中等发达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劳动参与率为70.85%,劳动参与率成倒U型说明儿童和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较低,青壮年劳动参与率较高,分析原因是目前大连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家长一般为15-20岁孩子选择的是继续学习,而不是就业,这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好处。而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如果养老金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后参加工作的意愿较低,这可能与大连传统的社会观念有关。但是十年后伴随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这种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可能会迫使60岁以上的人继续工作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三)就业人口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也有待转变

从就业人口总量上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就业人口的18.56%,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就业人口的64.75%,就业人口学历总体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从图3就业人口学历行业分布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最多,但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最低。制造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虽然为16.88%,但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造业本身技术复杂,需要高等教育劳动力要多。

从失业人口上看,男、女在失业总数和平均失业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大连失业人口中从年龄来看20-24岁失业人口最多,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失业人口逐渐减少,从平均失业时间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平均失业时间逐渐增加;就学历而言学历较高者无论是失业人数还是平均失业时间都远远低于低学历者。这也说明在现今的就业市场中,年轻、高学历人员比较短缺。

四、解决建议

(一)重视调整产业结构

其一,再就业人口中,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33.59%,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充实到二、三产业中,其二,重点发展劳动力使用较少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大量资金投入替代劳动力的使用,减轻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其三,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劳动者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时对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城市正规部门是指那些只要能够加入、几乎所有的人都乐于去工作的部门,它包括政府和大型企业,诸如银行、保险公司、工厂和贸易商行等)的期望越高,如果都希望在这些部门工作,找工作的等待期会加长,就造成了政府越提高教育,失业人口越多,这就需要政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机构与教育水平相匹配,减少对本来就不足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二)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外来劳动力人口

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吸引外来劳动力,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多。所以政府要创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了就业机会又会吸引更多的外来劳动力,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既发展了经济,又解决了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要使外来劳动力稳定下来,还要重视城市建设。政府不但要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还要通过舆论导向形成具有较强融合性的文化氛围,达到吸引劳动力,留住劳动力的目的。再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其中应该包括有效的职业中介机构,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良好的政策、法律咨询援助机构,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改善就业环境。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情况的实时发布,来促进劳动人口就业。例如,及时公布平均失业时间等,这样可以给失业者一个平均的心理预期,可以鼓励短期没找到工作的人,也可以给长期没找到工作的人以心理压力,促使其尽快达成工作意向。

五、结束语

未来十年大连会同中国许多其它城市一样面临劳动人口短缺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口的老龄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软环境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既使劳动力短缺,也不会消除失业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政府都要做好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杜鹏.新世纪的中国人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德怀特.H.波金斯.斯蒂芬.拉德勒.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10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指导方案

关键词:人口普查;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

石景山,因首钢而闻名、因奥运启动转型升级的北京传统重工业城区。近年来,坚持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 R D)的长远发展目标,把握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主基调,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伴随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如何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及更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十年来石景山区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人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调控人口的对策建议,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一、人口发展状况

通过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石景山区人口在总体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年龄结构方面出现新特点。

1.全区常住人口稳定增长

根据石景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61.6万人,与2000年的“五普”时相比,十年共增加12.7万人,增长26%,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从5800人/平方公里增加到7301人/平方公里。

从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长趋势来看,户籍人口增长缓慢,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外来人口增速较快,是石景山区常住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户籍人口从2000年的33.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6万人,增加2.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75%。外地来京人口从12.6万人增加到20.6万人,十年间增长了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04%。

2.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2010年,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21.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5.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5.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总体上看,石景山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314人上升为346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30151人下降为2449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0686人下降为2580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3880人下降为9028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3.5%下降为1.6%,下降1.9个百分点。

3.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2000年到2010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8.6亿元增加到295.5亿元,年均增长10.5%;三产比重从19.9提高到5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业人员格局产生较大变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000年15497人提高到20917人,年均增长3%,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三产从业人员人数占比从60.1%增长到72%,就业人口比例逐步优化。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的划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结构水平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见下表)。结合石景山区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石景山区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属于现代型。

4.老龄化迹象明显

通过比较“六普”和“五普”数据发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2.1%下降为9%;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0.2%上升为81.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7%上升为9.7%,人口呈现“底部老龄化”趋势,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口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对于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就业结构的优化为区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区域人口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

1.协调度问题值得关注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人口每增长1%,G D P必须相应增长3%以上,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国际上通常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来描述两者的协调程度。当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在0.2以下为“社会协调发展级”,0.21-0.99为“社会渐进级”,大于或等于1时为“社会停滞级”。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越低,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越高,反之则两者不相协调。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石景山区人口增长弹性系数0.22,处于社会渐进级。从具体年份看,石景山区从2005年起便从“社会渐进级”迈入“协调发展级”,2010年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18。但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散力度的逐渐加大,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石景山区将成为吸纳人口的主要区域,人口总量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给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高学历人口比重偏低

在北京市范围内,石景山区人口受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基础教育比重大,硕士及以上比例为3.3%,低于北京市3.8%的平均水平,高学历高素质人口相对较少。北京市69.1万研究生中,超过80%都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和昌平区,分别为30.2万人、13.7万人、6.3万人和5.4万人。目前石景山区的研究生学历人口不足2万人,造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不易带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与石景山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还有一定差距。

3.高端人才不足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从36.2万人增加到46.1万人,增加9.8万人,年均增长2.4%;就业人口从2.6万人增加到2.9万人,年均增长1.1%。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2%,与其他五个城区相比,石景山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高端行业、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依然相对较少。而且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全区三产从业人员中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18%,而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旅游休闲五大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均低于5%,这与石景山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4.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石景山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4%,绝对数量超过46万,且人口总抚养比为过去十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但是,随着50、60年代出生的人陆续退出劳动年龄,自然退休人数大量增加,特别是首钢搬迁调整后,富余人员中有1万多人已达退休年龄,准备进入社会养老,使我区人口老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5%。这些无疑增加全社会养老金、医疗费用、社会福利和其他有关费用支出,对经济社会影响较为明显。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政策

“十二五”时期是石景山区人口问题的凸显时期,也是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时期。坚持人口战略研究,以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为重点,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与石景山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完善人口调控体系

加强对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建立健全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区域人口基本信息库和拓展信息库建设,推动人口、统计、人保、医疗等部门信息共享,开展人口数量和构成等数据分析,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人口安全预警预报。

2.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条件,全面推行学前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全面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培训力度,提高区域人口综合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依托功能区、科技园等人才创业载体,吸引高技术人才创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育区域重点产业所需高水平企业家,注重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围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产业发展与高端人才引进的顺利对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模式,强化养老服务,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石景山区统计局.2002.北京市石景山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篇5:洮坪乡人口普查指导员先进个人

----记洮坪乡人口普查办主任孙赟

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以来,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安排下,挑起了乡人口普查办主任的重任,他不仅负责全乡的人口普查工作,同时还担任了普查指导员,从宣传培训发动到入户登记等各阶段工作,他都是亲自参与,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和指导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团结带领全乡普查工作人员,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乡的人口普查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一、以身作则,认真学习普查知识

为了顺利开展好全乡人普各项工作,该同志积极投身到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中。参加了县人口普查办组织的综合业务培训,为了当好老师的角色,他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课后与老师积极进行交流探讨。培训结束后,回到自己负责的辖区,他就为人口普查工作忙开了,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工作任务多时,一直忙到深夜。

二、爱岗敬业,高效完成普查工作

从培训工作开始,他就奔走于每个普查区,进行工作指导,从物资分发、业务培训及前期的报表材料上报等工作他都是亲自负责。为及时了解各普查区的实际情况,每天他都要和普查指导员们联系,询问出现的问题,并一一解决。并时常亲自下到普查小区手把手指导普查员各类普查表的填写、审查等工作。正是由于孙赟同志一丝不苟的紧抓入户登记工作,全乡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了普查登记工作任务。登记结束后,针对全乡上报出生、死亡等人口数据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数据不相符的问题,他积极联系各村委会普查工作负责人,找出问题所在,协商解决。正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才使全乡人口普查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勤勤恳恳,为人普事业积极奉献

因人口普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不计个人得失,经常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平时很少回家,甚至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他从没有过多的怨言,全身心的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正是他夜以继日的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坚持工作,才使全乡人口普查工作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为全乡人普事业作出了积极奉献

洮坪乡人民政府

篇6: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1

开发区有关部门、街道各办(中心)、村(社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通知》(浙政发〔2019〕31 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通知》(杭政函〔2020〕8 号)以及余杭区《关于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通知》(余政办〔2020〕16 号)文件精神,为全面做好东湖街道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七次人口普查将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实施,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反映东湖街道人口发展状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要全面查清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街道行政区域内的户籍人员、流动人员,以房找人方法:生活居住自建房、安置房、商品房、厂区宿舍等,以及建筑企业、建筑工地(含道路交通)、工棚等的人。

(注:以局培训为准。)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

四、普查的组织架构

第七次人口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东湖街道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村社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1.东湖街道成立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为街道财统审计办公室、东湖派出所、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开发区产业发展局经济运行科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统审计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实施等工作。

2.东湖街道各村(社区)成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小组,组长应由村(社区)书记或主任担任,副组长应由村(社区)班子成员担任,工作小组成员需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岗位责任,确定一名专项信息联络员。工作小组根据东湖街道人口普查办公室的进度和要求,做好本村(社区)范围内人口普查工作。

3.一个村社即一个普查区,各村社再结合实际,合理划分普查小区,原则上按 80-***户设置一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员,每个普查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原则上四至五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我街道范围预计有 1000 余个普查小区,需要千余名普查员上门登记,“两员”的招聘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成效。

五、普查的工作流程和计划

(一)准备工作(2020 年 1-6 月)

1.成立街道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20 年 4 月)

2.制定人口普查工作进度(2020 年 4 月)

3.“三落实”以及制定街道人普办工作制度(2020 年 5 月)

4.制定七人普工作方案、收集有关人普资料(2020 年 5 月-6 月)

5.根据需要进行普查社区地图的划分、核实村级边界和代码(2020 年 6 月-7月 13 号前)

6.人普“两员”选配(2020 年 6 月)

7.组织参加区级指导员培训(2020 年 6 月)

(二)普查试点(2020 年 7 月)

1.七人普试点准备工作(2020 年 7 月)

2.人普试点、试点宣传(2020 年 7 月)

3.街道普查指导员参加市级培训(2020 年 7 月)

(三)划区绘图(2020 年 8 月)

1.开展划区绘图培训(2020 年 8 月)

2.普查区建筑物标绘(2020 年 8 月)

3.根据需要进行划分普查小区、编制普查小区码(80-***户或***人为一小区)(2020 年 8 月)

4.准备普查小区底图(2020 年 8 月)

(四)清查摸底(2020 年 9-10 月)

1.街道、村(社区)二级普查员和指导员参加培训(2020 年 9 月)

2.街道对村(社区)普查员和指导员开展培训(2020 年 9 月)

3.开展普查摸底和登记阶段宣传、相关行政登记资料(2020 年 9 月)

4.户口整顿结果移交至人口普查办公室 2020 年 9 月)

5.下发普查用的 PAD 设备(2020 年 9 月)

6.街道、村(社区)普查机构开展人普宣传月活动(2020 年 10 月)

7.完成人普小区图并进行抽查(2020 年 10 月)

8.全区开展七人普清查摸底工作(2020 年 10 月)

9.自主填报预约登记、入户摸底普查(2020 年 10 月)

10.编制、上报户主姓名调查底册(2020 年 10 月)

(五)人普登记(2020 年 11 月)

1.普查员入户定位登记。完成数据的录入(每天备份)、和上传(2020 年 11 月)

2.短表登记、上报。长表抽样、登记、上报(2020 年 11 月)

3.比对复查(2020 年 11 月)

(六)数据审核(2020 年 12 月-2021 年 1 月)

1.审核、查漏补缺和数据验收(2020 年 12 月)

2.长、短表数据处理(2020 年 12 月)

3.事中质量抽查长(2020 年 12 月)

4.长、短表数据审核和验收(2020 年 12 月-2020 年 1 月)

六、普查的工作要求

1.坚持依法普查。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个人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2.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各村社收集整理疫情防控期间住宅小区进出人员信息登记表、小区通行证办理表以及房屋出租情况摸底表等有利于人口普查工

作的相关基础资料,并妥善保管,提前理清辖区住户信息,积极探索疫情防控排查取得资料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应用。健全部门联动的统计单位名录库持续维护更新机制。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全面推广应用电子签名,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等设备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提高普查数据采集抗干扰能力和数据采集处理效能,减轻基层普查人员工作负担。

3.注重宣传引导。应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情况,广泛深入宣传人普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报道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2

人口普查总体方案是为了保证工作内容和程序的一致,从而取得全面准确的普查资料,而根据一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制定的。为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制定过程中,要结合用户调查、专家咨询以及试点情况对试行方案进行反复修订。但经政府批准成为正式方案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人口普查总体方案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是:(1)普查的目的和意义;(2)普查的对象和范畴;(3)普查的标准时间和登记时限;(4)普查项目,包括确定指标、指标体系,规定指标计算和分组方法,制定普查表;(5)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办法,包括建立机构、组织领导、普查人员来源和培训、普查登记、质量控制、数据汇总整理、普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和汇编出版等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时间进度及经费来源。

为保证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普查方案中的有关规定,还须制定有关说明及各

项工作的实施细则。例如中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都制发了人口普查表的“填写说明”,并分别制定了 8 个和***个工作细则。

参考资料

1.吴忠观.人口科学辞典: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人口普查工作方案 3

上一篇:EPS泡沫是一种热塑性材料下一篇:做幸福快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