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2024-07-21

家风是社风的细胞(精选6篇)

篇1: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最近,央视就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比如采访陕西作家陈忠实先生,陈回忆父亲教导自己不说狂话大话,不说谎话,只说真话。他讲到1962年高考落榜时自己情绪极度低沉,父亲用一句话开导他——天下农民,一大层人啊!不要以为高考失利人生就完了,当农民也很好。这句话强烈震撼了陈忠实,将他的狂妄一扫而空。

我以为采访家风家规,让这一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重新引起人们对于家风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实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这是因为家风就是社风的细胞,并会对

其他各风产生影响——

第一,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因的,都体现了主流的价值判断。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圭臬。反而五常八德、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

第二,家风是社风的涓涓细流,或曰社风肌体的细胞。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 的范例: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等都是可供借鉴的样板。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采访中许多普通百姓说的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还有诚实、勤劳、守信、节俭、独立、大度、感恩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再现和正能量的体现。

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

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百姓拍手称快,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更加好转的基础。这,就是家风构建的价值。

文/雷钟哲

篇2: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同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以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从建设好家风始。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总和。家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中国传统家庭,十分重视家风建设,重视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引导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几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是有着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训、家规,要求家庭成员一体遵守。这种家训家规,有的是倡导性的,让家庭成员努力去践行;有的则是强制性的,家庭成员不得违背,否则会受到家法惩戒。家庭中这一软一硬的家训家规,保证了对家庭成员的引导和约束。二是家庭中家长、长辈的表率示范作用。在家中,凡订立家训或制定家规者,都处于家庭尊长和权威地位,他们不仅对家庭成员提出种种口头或书面的要求和戒条,而且自己往往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儿孙作出榜样。长辈对孩子无论是有形的耳提面命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都会对家庭成员起到巨大的影响。三是中国家庭中固有的尊祖敬宗观念,使家庭成员易于接受祖训,形成门风。尊祖敬宗是中国家庭道德和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祖宗的话不能不听成为家庭成员的共识,否则就是不孝。著名的《钱氏家训》为什么能一代一代传延至今,这是钱氏后人对钱氏宗族的始祖钱镠的敬仰和认可。包拯留下的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包拯此说,一方面体现了包拯治家的严厉,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包公那个时代,家族成员对“家籍”的重视,被清出家门所背负的社会道德谴责压力是极大的。这种对祖宗的敬畏,是家训家规得以制定和遵从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个家庭好家风的确立和表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几条是必须做到的。一是家风正,体现在家庭成员能立德为本、勤俭持家、诗书传家、忠贞爱国等诸方面;二是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标准;三是具有持久性。一个好的家风,往往绵延不坠,几代相传。西汉武帝时大臣张汤,出身一般。但从张汤起,七代显贵,门风不坠,一直绵延到东汉时期。而与张汤同时代的那些封侯拜爵者,甚至那些比张汤资格要老得多,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权贵们,其家族往往经过几代就衰败了。正如《汉书》的作者班固说的:“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富平者也!”富平是指张汤的儿子富平侯张安世,为汉武帝、昭帝、宣帝的三朝重臣。为什么张汤家族能富贵绵延,其他一些家族却不能保长富之安,这与张汤的家风是大有关系的。张汤位居三公,可以说官高爵显,死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俸赐,无它赢(馀)”。家里原打算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反对,结果仅“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以薄礼葬之。汉武帝知道以后,感叹道:“非此母不生此子。”这是对张汤的家教和母训作了充分肯定。张汤本人和他的母亲,为张汤门风的确立作出了表率,后世子孙严遵家训,代代相传。班固讲到张汤家族世代兴旺,说张汤“推贤扬善,固宜有后”,而其子“(张)安世履道,满而不溢”。“推贤扬善”、“满而不溢”可以说是班固对张汤、张安世家族门风的一个总结。

家风正与不正,对家庭成员的一生影响很大。好的家风,能泽被后代,保证子孙走正道,生活安定,远离灾祸;家风不正的家庭,则会祸延子孙。唐初大将李勣官居宰相,临终前将子孙托付他的弟弟李弼并留下遗言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幸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新唐书·李勣传》)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和李勣同朝为官,都是唐初的名相,为大唐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人作为高官,清廉自守,都多次受到皇帝表彰。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却都失败了。房玄龄两个儿子,次子遗爱参与谋反被处死,长子受牵连被废为平民;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参与谋反被杀,其兄杜构受株连遭流放;高季辅的儿子高正业因受上官仪案牵连被贬于岭表。李勣在遗言中,深以房、杜、高三人“辛苦立门户”,最终“悉为不肖子败之”为教训,托其弟李弼从中汲取教训,负起李家门风建设的责任。宋代司马光在他的家训名篇《训俭示康》中,着重和儿子司马康谈到家风的重要性,指出近世的寇准“豪侈冠一时”,但由于他的功业大,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他还是略显宽容。可是他这种豪侈生活作风,却养成一种奢华的门风,结果“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从唐代李勣和宋代司马光的两篇家训我们可以看出,树立良好家风对一个家庭、对子孙来说有多么重要。

篇3:家风是家族文化的核心

春节期间, 中央电视台通过自己强大的舆论力量, 在“春节走基层”系列当中做了街访, 将“家风”一词成功“复活”了。有多少年不提这个词了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且研究这个东西了。中高考作文研究的专家和老师们, 开始围绕这个命题、猜题。很多民俗学专家, 比如冯骥才, 也高度重视这个新事物, 在春节期间, 在两会上, 都反复强调家风, 比如“家风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事实上, 很多家庭在无意识中, 都在践行着一种观念, 并且传承多年, 习焉不察, 这就是家风。在我们的传统社会, 开放之前出生的那些人, 我们一般都是“耕读继世 (长) , 诗书传家 (久) ”。有些则直接当作春联, 年复一年写在大门上。但是现在开放久了, 商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市侩投机等等, 都成了他们名正言顺的“家教”理念。不用说, 即便到了现在, 我们依然不能支持这样的家风。

还有一些家庭, 有比较完整的家传理念, 至今没有被改造或者污染, 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了一代代人, 做得好, 但是说不好。处于不自觉的懵懂的状态。这显然也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

中央说的“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其实也适合家风。家风也是一种文化, 家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华民族某些精神根脉和灵魂的东西。在西风东渐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依然依稀闻得到民族文化的馨香, 我很欣慰。说明这不是容易改变的, 也不是可以替换的。

家风是家族文化的核心。但是城市化打破了过去聚族而居的格局, 外来文化冲刷了年轻人的小脑瓜, 家族支离破碎了, 家族文化也就濒危了。不管你祖坟上冒了青烟, 还是你祖宗跳出来骂街, 都没有人在乎了, 因为你在他乡, 在异地, 在某个祖宗看不见的地方谋生。如果连辞旧迎新的除夕, 都不舍得支持, 都不放假, 那么这个民族的民心怎么办, 这13亿对家庭有天然的亲近和依恋的个体在哪里寻找慰藉?

毫无疑问, 如果我们不在乎家风, 或我们用错误的理念改造了家风, 那么中华民族的“族风”内核就会改变, 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就会变弱或变坏。家风当然也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 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家风影响国风, 国风影响执政党党风, 党风影响政风, 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实际上, 一旦成了“风”, 就互相影响, 无人能够例外了。今天, 如何引导全民树立正确价值观, 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恰能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通过国人的参与, 传递丰富、朴实、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家风, 最具道德和传承的家风, 还是中国的母族精神。俗话说, 母亲用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世界。生活中, 母亲往往是幸福家庭的主导。从古至今, 中国人所赞美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 并非是为母亲强行划定角色属性, 却始终是中国妇女的美德。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 在中国有将近70%的母亲拥有有偿工作, 远远高出53%的世界平均水平, 但母亲依然是家庭中创造幸福的韧性力量。“最美家庭”的幸福故事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母亲往往是最美家庭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在言传身教中传递文明的风尚, 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质朴的家风, 在润物无声中播种和谐的种子。

好事业带来成就感, 好家庭带来幸福感。对于母亲来说, 幸福既取决于个人的独立和发展, 也来自家庭的和谐与互助。敬老、教子、相夫、善邻, 维系家庭的和谐, 也维护社会的稳定。“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不正是千万家的美好相加, 聚合了我们改变世界的力量, 推动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 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 无论生活的天空有怎样的阴晴风雨, 女性都是这个苗圃里最辛勤的园丁, 更好地发掘她们的力量, 何愁没有绿荫满园、大树参天?

家无大事, 家事非小事, 点滴细节蕴含着生活和发展的真谛。就在今年, 联合国将国际家庭日的主题确定为“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更宏大的叙事背景看, 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细胞, 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品质, 更关系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如《大学》所言:“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德, 一国兴德。”

篇4: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优化人文环境履职,为实现**“四个强起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会“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领导小组。盟市委主委胡彬任组长,盟市委副主委杜晓晖、张澜、谢华任副组长,盟市委常委、机关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盟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处理活动的有关事宜和日常工作。

三、活动方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围绕城市管理、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文化事业、法治建设、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广泛开展调研视察、协商建言、民主监督、同心讲堂、反映社情民意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广大盟员改进家风、民风、社风;同时,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举措和建议,持之以恒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和城市人文环境建设。

四、主要内容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活动,倡导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积极推动广大盟员文明素质提升和人文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的浓厚氛围。

篇5: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一、征文宗旨

通过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在思想感情上认同,在生活工作中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思想、生活、工作中,开出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二、征文要求

1、征文要求紧扣“家风养成、民风传承、社风形成”的活动主题,围绕“家风、民风、社风”中有关诚信、友善、敬业、尊法等方面内容来展开,既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征文体裁不限(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除外),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3、作品须原创,且内容真实,未公开发表过,禁止抄袭,抄袭他人作品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其个人参赛资格。

4、征文时间自启事刊发之日始,投稿截止时间为20xx年10月31日。

三、投稿方式

1、邮箱:请发至,并注明“三风”征文。

2、来稿请注明:姓名、个人简历、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四、评比奖励

1、征文活动后,南昌日报、南昌新闻网将刊登参评优秀作品。南昌日报社还将整理优秀文稿编辑成书,向社会公开发行。

篇6: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一、充分利用资料, 设计问题, 剖析出真知

对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这个知识点, 充分利用资料, 对资料进行分析, 设计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读书、思考, 然后进行形式、内容兼备的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 从而得出结论。问题1:克隆羊多利诞生实验中用到了几只羊, 科学家对它们分别做了哪些处理?问题2:这三只羊分别为多利提供了什么?问题3:多利长得像哪只羊?分析为什么会长得像B羊?问题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归纳,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述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真正做到品读出知识、思考出知识、讨论出知识、分析出知识、归纳出观点。

二、利用图片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出示果蝇的一条染色体结构图, 同时提出问题如下: (1) 一个DNA上只有一个片段吗? (2) 片段如何排列? (3) 每个片段可能有什么含义? (4) 果蝇的染色体是否只含有展示出的这八个基因? (提示, 果蝇只有8条染色体, 但性状却又近千万个) (5) DNA的片段是否全部都是基因? (6) 你对这幅图, 还有哪些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分析、讨论、综合、归纳和演绎出DNA可以分为很多个片段, 许多片段是基因, 但有些片段可能不是基因。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不但获得了知识, 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不但领悟了知识, 并且把知识转化为思维智慧;不但进行了思考, 并且把思考理论转化为思考技巧;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而且能化寻常思想为科学素养。

三、利用图片分析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的结构抽象且微观, 因此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表格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1. 剖析图片, 解析染色体概念及组成

什么是染色体?如何根据图片描述染色体的形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观察多媒体图片时, 分析问题: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命名由来?DNA是否就是染色体?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十分微观、抽象, 利用图片资料, 学生结合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问题, 小组内发挥主体性的讨论探究。通过DNA是否就是染色体这个问题, 学生在矛盾思维中, 分析、讨论, 染色体中不但有DNA, 还含有蛋白质。

2. 利用表格分析染色体数目特点

出示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 得出何种结论?

学生根据表格数据, 能很轻松地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那么, 这些生物的染色体有何共同点呢?学生得出: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均为偶数。还有的学生联系上面所学, 回答:都含有蛋白质和DNA。甚至有学生根据米歇尔发现核酸的故事, 得出染色体的元素构成都是C、H、O、N、P。

3. 设计问题剖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问题1:人体细胞内含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写成23对?水稻的体细胞也写成12对。那么设问:能否据此推测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教师补充:体细胞的染色体并非成对存在, 在特殊的细胞中和特殊的时期, 即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某个时期染色体会配对。适时抛出问题2, 引发思考:为什么书本上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写成成对形式。生殖细胞内能否成对存在?联系自身, 你体内的46条染色体, 有几条是母亲给你的?几条是父亲给你的。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变魔术下一篇:企业文化手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