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2024-07-06

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共15篇)

篇1: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600字

音乐的世界没有烦恼,只有单纯的爱……——题记我生活在音乐的世界,每时每刻都被音乐包围。于是我注入了音乐的世界,音乐也便注入了我的灵魂。“岁月流去我欠你一句:妈妈我爱你。”道出了这世界最伟大的母爱;“别等到一千年以后,世上早已没了我。”唱出了时间如同金钱一样宝贵;“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吟出了童年的美好纯洁。这一曲曲动人的歌在我的灵魂中交织出完美的乐章。正如王力宏的《我们的歌》中唱的一样:如果世界太危险,只有音乐最安全,带着我进梦里面,让心愿都实现。当你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天堂,它会让你心中几乎所有情感全部化为乌有,只剩下快乐。当心情很好时,放一些激情舞曲的CD,在洋溢着欢快高昂气氛的音乐中尽情放松。当心灵受到创伤时,一曲“孤单心事”让我找到了共鸣:恋你是孤单的心事,不懂你微笑的意思,只能像一朵向日葵在夜里默默地坚持。不过在所有歌曲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启示录》:你我跟着这节拍,为自己喝彩,只要我主宰,让音乐把所有悲伤都替代。每当听到这首歌,所有悲伤便被抽出,取而代之的是音乐,是快乐,是爱!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弥补那伤痕累累的心;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主宰快乐的方向盘;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把那所有的黑暗全部挤出,换上一片灿烂的光明……

 

篇2: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600字

有一种语言,它的载体不是文字;有一种语言,它的理解不靠眼睛;有一种语言,它的品悟不仅仅借助大脑。它便是音乐——走进人的心灵,敲动人的心弦的音乐。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现在的人们,常常背负着各种问题和压力。他们整天灰头土脸的生活,迷茫在城市的海市蜃楼下,不在乎每天的感受,慢慢地,都变成了千篇 一律的机器,笼罩着阴郁。而音乐,正是让他们恢复往日鲜活的一剂良药。不知道是音乐如心情,还是心情如音乐!也或许音乐与心情融为了一体!人与自然也融为了一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篇3: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听到和接触到的是大量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 而对祖国的传统音乐根本不了解、不熟悉, 我想民族音乐的推广首先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传统音乐, 应该从欣赏与聆听入手, 让学生聆听与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最典型的、最优秀的民族乐曲, 在他们欣赏音乐的同时, 穿插讲解民歌分类知识, 同时增加一些本地区的民间音乐作为补充教材。

例如, 在进行山东地区民族音乐教学时, 我让学生首先搜集有关具有山东音乐特色的音乐形式, 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乡的歌曲及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于是我找到了切入点, 让学生搜集与自己家乡有关的音响视频资料, 并在全班展示, 最有特色的是学生们的创编, 他们将视频中的精彩频段重新编排, 运用快书的表演艺术形式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等表现出来, 博得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山东的“音乐特产”——山东快书, 更让他们加深了对齐鲁大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的了解。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 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 我从电视网络中寻找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在民歌教学课中, 为学生播放了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歌演唱会, 当学生看到我国的歌唱家出现在了世界舞台, 聆听到宋祖英的美妙歌声, 这时他们对我国的民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演出成功结束的画面出现时,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时, 我及时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种类、演唱形式包括历史资料等, 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同时民歌的教学要求很容易的在课堂上解决了。

在欣赏曲目的同时, 如果能够介绍一些民族乐器, 同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民族乐器的介绍中, 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了解了乐器的性能、特点后, 学生更愿意去尝试学习演奏这些有趣的乐器, 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此外, 了解我国各地方的主要剧种和典型的唱段, 也是民族音乐系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 京剧的经典唱段《苏三起解》《红灯记》选段;山东吕剧的《李二嫂改嫁》唱段;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段等都很吸引学生。学生们从陌生到喜欢听, 由喜欢听到想学唱, 慢慢地对戏曲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 一批戏曲、曲艺音乐的爱好者也就培养了出来。

营造良好的家庭及社会的民族音乐氛围, 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在家庭方面, 父母要鼓励孩子学习民歌演唱及民族乐器的演奏, 让他们多多聆听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 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和文艺活动传播民族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这样能够辅助引导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乐。同时, 让有条件的学生外出学校采风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和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 这是有利于学习民族音乐的, 民族不同风俗不同, 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 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外出学校采风, 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 经过不断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的MP3中慢慢地也开始出现了民歌的身影, 当我问及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时, 他们认为经典的音乐很好听。民族音乐里含有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文化, 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总之, “新一代学习者的音乐教育不仅仅被社会视为是一种智力视野的扩展, 而且是一种社会需求。每一种音乐传统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 并根据其音乐概念产生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 我想,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的传承者, 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走近民族音乐, 应该是一项贯穿教学始终的工作, 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们应该探讨研究更多的适合中学生的有利于民族音乐传承的教学手段, 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潮流中, 做一个民族音乐传承的使者, 愿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永远的传承, 永远的发扬光大。

注释

篇4: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先从听觉训练入手,加强学生的听觉能力

听觉训练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对于老师来讲也是如此。在训练时,我要求队员唱乐曲中的一些具体的段落,或是用手打拍子,这样提供了一个更具结构性的方式来评估是什么提高了学生的听觉,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各自声部里的一些细节。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将合奏中的弱点凸现出来。运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抓住时机集中指导并有效地运用排练时间。

听觉训练是最有效的。它能扩展学生对一首作品的理解,并把积累的知识运用于其他作品中。

1.听优质的乐曲范奏及优秀的各声部乐器独奏

本学期初二年级的第一次训练课上,我将我们即将排练的乐曲《走向复兴》的高质量的乐曲范奏播放给学生。在聆听时,除了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还要注意乐曲演奏的力度变化、各声部的融合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聆听合奏的音色以及音乐的张弛、互动等涉及表现的因素。

让学生进行分声部的讨论:以声部为单位,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制定聆听评价表。表中要包含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力度、速度、表现的变化,音色、平衡、融合度等的项目,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评价。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音乐化的思考,并且使他们熟悉各种音乐术语,以便在欣赏作品时运用专业词汇进行准确的评判。还可以使他们更清楚地理解好的合奏概念,同时在以后演奏这首乐曲时能以此作比较,为理解和演奏好乐曲打下基础。

2.加强发展学生听觉训练的技能

在学生视奏熟练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奏。首先,让乐队将整个乐曲听几遍,然后将主题旋律完整唱几遍;其次,由学生根据音乐将乐曲分成乐句并进行轮唱,直至熟练地将整个曲子连贯起来演唱,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器乐演奏。在整个合奏中,乐队必须用他们的耳朵来学习乐曲的旋律、和声以及各声部的配合、音色的和谐。

有些学生可能不会或不习惯用耳朵来学习音乐,尤其是用这种方法来演奏的第一首乐曲,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我们指导教师一定要把以上步骤的开始几步做好并一定要坚持下来,随后学生会觉得容易一些,并会慢慢地学会节奏、音准、音乐的控制,会用音乐的思维来演奏和表现音乐。

长期进行这种模式的听力训练,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各个方面有很好的理解,能够独立地对音乐进行思考,使其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表现音乐,对提高乐队的合奏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演奏时,可以自己独立地、批判性地进行思考,不再只依靠指导教师来纠正错误,能够节约大量的训练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其他音乐方面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融入体验式演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

学生在吹奏旋律的同时就接触到了音乐表達的情感。吹奏旋律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让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例如,在学习《中国军魂》的演奏时,乐曲是进行曲风格,速度要求每分钟144拍,情绪是雄壮有力、激动地,这些音乐表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乐曲,让他们从中体验感受不同的演奏方式使音乐表情发生的变化。

从音色变化上:先每个声部演奏一遍乐曲的第一部分,学生分析各声部音色的特点。如,长笛声部音色婉转悦耳,比较柔和;小号声部音色嘹亮,听起来刚劲有力;中音号声部音色浑厚,给人一种坚定的、厚实的依靠感……接下来木管组与铜管组分别演奏第一部分,学生比较音色上的变化,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能否缺一不可等等。

从力度变化上:每个声部选一个人,由这些人合奏第一部分,再全体合奏第一部分,学生分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从音乐的气势上哪一种更能表现雄壮有力。在达成共识后,全体队员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人都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奏,一种是用较强的力度来演奏,再一次体验力度上的变化。

从速度变化上:全体演奏两遍一部分,两遍速度不同,请学生注意看指挥的手势。第一遍速度很慢,在第一遍结束的长音上指挥突然加速,使第二遍演奏速度一下子加快了很多,在两遍演奏完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两遍的不同感受,哪一种能够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求的表情。

通过以上的体验演奏和学生讨论,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要素对于音乐的重要性,能够将抽象的音乐表情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演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用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诠释的乐思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奔涌,让起伏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小鸟般地飞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篇5: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坐在自己的小屋中,打开录音机,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这首曲子是多么美妙,好像自己置身于一个有着柔和的月光的夜晚,独自一人走在湖边,感受到了作者那忧伤的新情,我也随之进入了它的内心世界。而它也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沉醉在这动听的乐曲中。

我还停留在《月光曲》中,下一首曲子《蓝色多瑙河》已经播放了,这是一首圆舞曲,,取自节奏欢快,在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穿着华丽服装的男士和女士正在欢快的跳舞,他们动作整齐而优美,我也随着那优美的旋律舞蹈起来,一切都被快乐包围着。

我有听到了许多动听的曲子,有的让我感受到的是悲伤、悲痛,有的让我感受到的是快乐、幸福。这些曲子让我了解到了不同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音乐有着无穷大的魅力,让我如此的热爱它。

音乐能让我们在烦躁的心情中平静下来,取出了一切的烦恼和忧伤;

一月(音乐)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

一月(音乐)能够让我们心旷神怡。

让音乐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快乐!

篇6: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在天空清澈的夜晚,我总会在CD机中放进一张民谣。我很喜欢扬琴的声音,像是那个满腹心事的南宋女词人的浅唱低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而我在沙发温暖的包围中,在咖啡低调而飞扬的香味中,清清楚楚的知道,窗外的风无比清凉,白云镶着月光如水的银边,一切完美。明天一定阳光明媚,我可以放肆得无法无天。

然而大多数夜晚,我的心情是不好的:寂寞、孤独,和一点点呼之欲出的害怕恐惧。而这个时候我会选择张惠妹,或者蔡健雅。我总是以一种蜷缩的姿势坐在墙角的蓝白色沙发里,像个倔强的小孩子,满脸的抗拒和不安,却睁着发亮的眼睛听到张惠妹唱“我要快乐,哪怕是睡得安稳”以及蔡健雅的轻声哼唱,这就是我内心真实的写照。一丝暖意涌上,面对空荡的房子,害怕恐惧也渐渐消失不见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音乐的力量吧。

我是一个坏孩子,生活毫无规律,所以上帝并不保佑我。我常常不舒服,有时还会痛得掉下眼泪来。我心爱的沙发对面是堵白色的墙,很大的一片白色,蔓延出泰山压顶般的空虚感。我曾经试图在墙上挂几幅自己的照片,可最终还是把它们全部摘了下来。不管挂上哪幅,在我看来都不搭调。空白,还是空白,那墙的空白让我看到了自己,也是这般苍白懦弱,以及内心大片大片的荒芜,暧昧且疼痛。但一旦音乐响起,我就会发现墙上有许多华丽的色彩,凹凸有致。

音乐走进了我的心灵,我可以在音乐里自由地飞翔,一直飞过太阳、月亮,飞过四季春秋,飞过绵延的高山,飞到乌云散尽阳光普照。音乐赋予我力量,让我能够坦然面对一切,做最真的自己。

篇7: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我喜欢音乐。那从不同乐器里飞扬出的一串串动人心弦的音符似乎具有神奇的魔力,将我带入了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在所有的音乐里,我最喜爱的是古典音乐,它不像革命歌曲那般豪情万丈,也不似流行歌曲那般苍白空洞,而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富有内涵。或如小桥流水般优雅婉转,或如旭日喷薄般雄壮有力,或如般如泣如诉。每一首乐曲都是一个故事,只有用心体会,才能触摸到它的灵魂。

我最爱听的是小提琴协助曲《梁祝》,它是用多种乐器合奏而成,轻灵飘逸,动人心弦。那跳跃的音符跃入耳间,跳入心里,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乐曲的起伏婉转在我的脑海里流动,幻化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终了,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每当我生气忧伤时,我就会放一曲古典音乐来听,让轻灵的音符将我带入一个奇幻世界,忘却烦恼,忘却忧愁,摆脱一切焦虑与不安,完全进入一个忘我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天很蓝,水很清,万物都显示着自己的本色,不含任何杂质,只有音符在天地间轻舞,飘扬。置身其中,真是一种享受。我想,这大概就是心灵的.净土了吧!

有人说:古典音乐太老了,没有流行音乐前卫。但我却认为,古典音乐抒发了音乐家们的真实的内心感受,记载了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因为文明不会老,所以古典音乐也不会过时,而是成为一种时尚。一如一朵不败的花,一眼不息的泉,生机勃勃,灿烂耀眼!

当然,音乐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革命音乐和流行音乐也会深受人们喜爱,各种各样的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篇8: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一、采用声乐结合手段, 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声乐并茂的氛围,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音乐教学产生了变化。一切教学手段的创新都是通过声与乐的结合, 激发学生对声与乐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利用多媒体创设声与乐结合的教学方式, 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 就让学生在唱、跳、动中领会了音乐的真谛, 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律动“请跟我做”时,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与我一起舞动, 做拍手、摇头等动作,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生在拍手鼓掌时能够掌握音乐的律动, 增强集体协调意识。在教学《小青蛙》这一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拟声话剧表演, 让学生通过听到的音乐想象小青蛙的动作, 并模拟青蛙的叫声。学生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叫声, 还故作姿态模拟青蛙的跳跃。这样, 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眼、耳口、手、脚、脑的协调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 既学习了本节课的音乐知识, 又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充满了无限童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能创设生动形象的音乐情境,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乐于接受新奇的事物。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 可以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 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视频。再现历史的瞬间, 让鲜活的历史故事与音乐教学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又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保卫黄河”。在教学《春天来了》这首歌时, 我从网络中搜集了这样的画面:葱郁的树林、灿烂的阳光、桃花与梨花, 柳树发出了新芽等。生机勃勃的画面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小学生看着这些优美的画面, 感受音乐那欢快的节奏与优美的旋律, 此时此刻, 仿佛已经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

三、以问题激发思维活动, 促使学生参与探究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诱因。打造具有童趣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知识的兴趣, 从而理解音乐知识。问题通常分为两种:一是要求学生能立即回答出来的问题, 如在教学歌曲《七色光》时, 我提出: (1) 这个歌曲的节拍是多少 (2) 你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 这样的问题学生立即就能回答出来。另一种提问方式是没有具体答案, 而要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问题的关键。这样, 学生就会在亲身感知中参与课堂探究。例如:在教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经典乐曲时, 我提问: (1) 你能说说这首歌的内容是什么吗? (2) 这首曲子中包含了怎样的情绪?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领会了音乐的美妙, 感受了音乐表达的主旨。在欣赏这些乐曲后分小组讨论, 交流对音乐的理解。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营造了探究氛围。

四、激发欣赏音乐兴趣, 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

小学生的年龄很小, 生活阅历比较浅, 经验积累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不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 或者是有趣的故事, 也可以是启发性谈话等, 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 从而获得同步感知。这样, 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骑竹马》这首钢琴曲时 , 这首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都以轻快的节奏与弱拍表现强音, 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在骑竹为马时欢快雀跃的情景。作品中间部分让学生模拟勒马的动作他们在环顾四周时表现出谐谑的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 我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理解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 然后欣赏音乐。在第二次聆听音乐时就让学生用动作、表情表现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首乐曲所反映的情绪, 在欣赏音乐时我让几名学生用教杆、尺子当马骑。他们兴高采烈地表演,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对这首乐曲由感知到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

总之,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这样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承才.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美育素质[J].广西教育, 2012 (01) .

[2]付莉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 2012 (11) .

篇9: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合唱教学;问题;学生心灵;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面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合唱作为一种充满美感的艺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情操,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得到放松。为了使合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教师应对目前的合唱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目前小学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不到位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合唱”仅仅意味着“大家一起唱一首歌”,而对声部没有具体的理解。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涉及有关合唱的问题,听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或看一次现场演唱都是十分难得的。因而,学生对合唱没有深入的认识。

2.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缺少专业的音乐训练,学生往往只在课外对合唱有所了解。对于一部分学习过声乐相关知识的学生,合唱更加容易学习,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合唱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技巧。不同的音乐基础,会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严重的教学瓶颈,使教学进度无法统一。

3.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不够专业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许多小学不重视对音乐这类“副科”的教学。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导致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不够系统,缺乏完整性。这种情况也会对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合唱教学的策略

1.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咬字习惯

合唱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艺术。为了统一教学进度,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同步进行合唱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耐心教导,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基础,使学生能够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学习。统一教学进度后,可以实现全班合唱的和谐统一,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更直观的体现。

例如,对于基础差距较大的班级,教师可以考虑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成之后,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布置一些自己练习的任务,如按照五线谱哼唱本课的歌曲。与此同时,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指导。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使后进生追上教学进度,实现统一教学。

2.结合欣赏音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因为对音乐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上指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名家作品,首先让学生的兴趣被带动起来。接下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领会到什么是好的合唱。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欣赏过程中训练出来的审美能力,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发现薄弱之处,从而优化合唱的质量,提升合唱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对《四小天鹅舞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芭蕾舞作品《天鹅湖》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天鹅湖》选段,加深学生对本课欣赏作品,即《四小天鹅舞曲》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作品的美妙之处。

3.合理利用乐器进行教学,提高合唱能力

音乐的组成部分有许多,合唱是一部分,乐器演奏也是一部分。为了提升学生“合”的能力,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易于操作的乐器,来帮助学生熟悉旋律,增强辨音能力。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简单明确,同时拓展了学生对乐器的认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田野在召唤》这首合唱曲目时,可采用小提琴来演奏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增强声部之间的对比性,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音准。

4.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音乐课堂因此变成了一种折磨,而不是美的体验。为了让小学生对合唱艺术产生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该对教学手段多加研究,仔细考虑清楚什么才是真实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使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声乐小游戏,如接歌词,听一首歌的高音部对出它的低音部等。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该准确掌控课堂节奏,让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得到的是快乐和愉悦的感受。不同的小学音乐教师,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学习合唱的激情,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考虑,不断完善小学合唱课堂。只有接受到正规而有趣的合唱训练,小学生才会对合唱,乃至对美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婷婷.让课堂如音符般跃动: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二三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田静.发散思维 快乐教学:浅析小学音乐如何快乐教学[J].读书文摘,2016.

篇10: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上班下班,头脑里尽是学生:名次,分数;纪律,卫生……诗情画意被覆盖了,多愁善感被删除了,小资情调被剪切了,作息生物钟被修改了……眼帘里激活的是学生学习的图片,弹出的是老师议论学习方法的对话框,点击率最高的名词是生物、地理。我要崩溃了!想让自己松弛,给绷紧的神经松松弦,我只能借助音乐了。

做完家务,我静坐电脑前,一任音乐的旋律来抚摸我的心灵。舒缓的,缠绵的,凄美的,哀怨的,喃喃低语的,如泣如诉的,那旋律穿过我的耳鼓,撞击我的心房,一丝一缕,一声一字,如软化剂,软化了我的`神经;似润滑剂,润滑了我的头脑。音乐的旋律,慢慢冲刺了我心灵的空间,我不再麻木,不再僵硬,不再迟钝。流淌的旋律,引导着我,找回了我自己。我恢复了自己的角色,我是女人,在家里我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

我不再烦躁,不再焦虑,那样对待家人是不公平的。我躁动不安的心灵终于找到了静静的港湾,我要安歇在那里。

篇11: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500字

我喜欢那劲暴的摇滚乐,吉他、贝司所发出的重金属的响声,歌手大声的呼喊声,富有节奏感的音律。这一切都让我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戴上耳麦,关上房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那铿锵的拨弦声让我的心随之跳动,我的心随着音乐一齐摇滚,忘了自我,忘记世俗的浮沉。

音乐,能发泄我消极的情绪。

我喜欢那温柔的抒情曲,古筝的柔美,钢琴的清新都让我无法自拔,喜欢捧着小说,听着《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小说中主角的命运坎坷,泪像珠子般一颗颗脱落下来,掉在墨香的纸上,染出一片水迹。音乐能控制我的情绪。它欢乐,我欢乐;它悲伤,我悲伤;它愤怒,我愤怒;从曲子中听出作者柔柔的情,温温的意,音乐控制了我的情绪,掌控了我的心。

音乐,能牵出我的悲伤。

我喜欢那悲伤的情歌,从中流露出的是演唱者自身的伤感与无奈,听着那些感人的歌声,我的心也跟着不禁伤感起来,是否有情人终究不能成眷属?是否相爱的人真的不能永久?下一秒,歌曲回转,明天起,开始新的一天,又露出他们的乐观向上,是的,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被打倒。音乐教给我道理,给我无限的启迪。

我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使我忘记烦恼;我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震撼我的心灵;我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教会我许多道理;我喜欢音乐,是因为它能唱出我心中所想。

篇12:让学生走进教师的心灵

关键词:学生、教师、让学生走进教师的心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大学校园的成年学生,在他们心中,教师是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形象,很多学生都试图想走进教师的心灵,但他们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很简单,教师以自己的权威和知识的优势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可以有权力去知道和探求学生心中的小密秘,但是学生没有这个权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一轮课改已经在中小学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应该让学生走进我的心灵,让我的教学环境变得和谐,充满平等和新意。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探索的一条路。

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走进我的心灵呢?关键是我应该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应该放下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盛气凌人的气势,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我在语言、知识、态度、行动、内容上都要与学生溶为一体

1.语言:要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蔼、有磁性。而且应富有幽默感,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去听我的课。我在我的课上确实是用我的语言征服了我的学生:下面我说我的有关语言的例子:

1.1.在上高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个好奇心,对我的第一节课设计了一些语言情境:在讲氧化铜与氢气反应时,我说:“氧化铜很胖,需要减肥,而氢气很瘦,需要加肉,所以氧化铜就很无私地满足了氢气的要求,自己也达到了目的。”仅这一句话,就把学生逗乐了,学生的学习气氛也上来了,同时也明白了氧化铜失氧和氢气得氧的知识。还是这节课,在讲解电子得失时,我用了这样的话:“电子就象一条小虫子,从树根爬到树梢,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个数没有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电子的转移和电子的个数了。

1.2.在第五单元《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率》的第一节《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时,我认为这节课很抽象,很难懂,所以我设计了语言包袱:首先是周期的理解,我利用了这样的语言:“地球围绕着太阳有一个固定的周期,那么作为地球上的一切都应有一定的周期性,物质也不例外,我们就要找一找物质的周期性”这样就把内容大众化,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找自己的物质世界。在对铝化合物的学习时,我说了这样的话:铝形成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就象墙头草随风倒”这句话把学生都逗乐了,同时也不觉得内容的.生硬了。在对元素周期率的总结时,我又说了这样的话:“没有规律不成方圆,我们现在就把这些元素的规律总结一下,让这规律为我们服务,我们也有一个为我们干活的仆人了!”学生这时感觉到元素周期率是为自己服务的,当然就很愿意学习了。

语言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我想在一些很抽象的知识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也力争在我的课上把语言这个环节做好,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是那么大,很容易沟通,以上的事例也说明语言是师生之间一座好的联系桥梁。

2.知识:

教师还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气质

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是要有足够的高度,同时,我觉得,还应有足够的广度,这样,在与学生交流时就会多一份自信,学生也很喜欢与这样的教师沟通,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2.1.我在讲课之前尽最大限度地去搜捕知识,把有关的知识全都找到。这样在上课时就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例如:我在上第二单元碱金属时,我查阅了所有有关碱金属的材料,特别

[1] [2] [3]

篇13:让音乐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 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 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 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 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就是代替孩子说, 代替孩子做, 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 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离开了教师的示范, 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 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 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 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 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 让孩子带着问题听, 带着故事悬念听, 看着画面听, 听不出没关系, 再听一遍, 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 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 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 幼儿模仿再后, 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 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 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 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 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 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自信心大增, 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音乐素养, 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通过正确的观察与评价 , 了解每个幼儿

一个班上几十名幼儿, 由于家庭环境、性别、个性的不同, 他们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 但他们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每一种特点, 才能客观的获得他们的情况。在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在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观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 在针对性的去观察, 才能掌握幼儿学习的情况, 为之后的互动奠定基础。

2.在设计教学活动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有时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是教师能够预见到的, 对于这样的指导教师只要在活动中实施就可以了, 但幼儿毕竟是一群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 他们有时的表现会让老师事先也揣测不到, 这时, 教师必须全面观察, 及时调整自己的导策略。

3.层次分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 怎样去化解难点, 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音乐活动《快快起床》中, 幼儿先是欣赏歌曲, 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应的图片, 再根据歌曲进行排序。其实这一环节是为之后的“轮唱”这一难点做准备的, 通过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集体解决问题。通过图谱的不同变化, 让孩子感受、学习轮唱, 激发孩子的演唱兴趣, 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轮唱。

三、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 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 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 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 在实施活动时, 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 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 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 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兴趣

1.创设活动情景, 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小狗抬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 配以熟悉的流行音乐旋律就成了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 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 我在设计时就通过提供情节图片让幼儿排序, 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 在反复的检验图片过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 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艺术化的教学语, 能激起幼儿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幼问好等常规, 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 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 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 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 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 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 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 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 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 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 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 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3.适当的节奏教学, 能激起幼儿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歌词内容很简单, 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 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 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 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 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 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 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总之,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 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 与幼儿平等相处,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 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 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 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 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 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性情, 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 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14:让音乐走进心灵

听高山巍峨,流水潺潺,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随着琴弦的拨动,一曲曲动人的旋律道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映月》而不再落寞,《二泉映月》也因有了阿炳的执着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在太湖边上,一位盲人用悲戚的琴声诉说自己坎坷的人生,控诉社会的黑暗。《二泉映月》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时而如阳春白雪般高雅,时而如黄钟大吕般雄浑。

感受《紫色中国》,不但是舒缓心灵的音乐,而且是一系列极精致的东方丝弦作品,采用现代编曲手法,技巧性的运用二胡、古筝、排箫、洞萧、琵琶、扬琴、中音笙等乐器,将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搭配得恰到好处,旋律清幽抒情,能将你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音乐里享受浪漫,感觉温馨,感受自然。

在夜的最深处,带上耳机,去聆听二胡的倾诉,古筝的悲啼,竹笛的吟诵,玉箫的低泣,葫芦丝的私语,感受这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萦回,让我们如此深切的领略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驱散的是城市里的疲惫,换来的是久违的温馨、浪漫与自然。

感受《解开思念的乱绳》,有着一种穿透心灵的伤感和凄美,思念的边缘中,依然是那么迷人和温馨。解开思念的乱绳,如这个季节般清晰明澈。更好像是一首南来北往的爱恋。思念的记忆永恒成今生的约定,守候在多情的色彩中……

《解开思念的乱绳》——系紫色家园系列第四集之曲,紫色家园系列是心灵慰藉音乐,首首金曲,欣赏起来令人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打开尘封记忆的大门……

一杯茶、一首曲子、一个紫色的夜晚,让我们走进冥想的世界, 《解开思念的乱绳》旋律清幽抒情,能将您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音乐里享受浪漫,感觉温馨,感受自然......

感受卡洛儿的《秘密》——娇美纯净,韵味盎然。那轻柔吟唱的声音再一次向你诉说了那深埋于心底的秘密。那轻柔吟唱一声声像在天空的鸟儿一样低低地盘旋,震撼,身边的繁杂顷刻远去,整个世界只有音符飞舞。吟唱的声音,浅浅的音符,好像诉说着心里的一些秘密。在这样一个闲暇的日子,倾听,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尘嚣的嘈杂,一杯清香的茶,一本喜欢的书,为伴,思绪,却陷进自己深深的回忆里体味着音乐的魅力,让人安静、安静、安静……

感受肖邦用心灵谱曲,倾诉一腔爱国热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双手谱写的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的一个孤独的身影……

感受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感受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植入不羁,在传统中融入个性;感受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轻吻你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聆听帕瓦罗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啊,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音乐,让心灵获得了洗礼,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戈,茶中馨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美妙的音乐,让它为你的心灵着色,让它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让它的美永远留在你的心间。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篇15: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让语文课走进学生心灵(教材处理篇)

天津二十一中 卢津榕

作为语文老师,总觉得语文这门学科是一座开满了奇葩异卉的大花园,未入已觉芳香扑鼻,身处其中则更是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没有什么好的感觉,认为训斥说教充斥其中,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反感。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我大力提倡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力图廓清语文的本真面目,力求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

下面以《〈名人传〉序》这课书为例,阐述一下我的语文教学观念。

《〈名人传〉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书,是一篇表明写作目的和宗旨的序言,又是一篇语言精简、激情洋溢、思想深邃的抒情散文。而本书《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罗曼·罗兰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 托尔斯泰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我们没先不看内容,只看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这几位主人公,就已然被他们震撼,他们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大师,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状况和三位名人是很陌生的,这就造成了在感情及理解上的隔阂。所以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三人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作品蕴涵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只是浮皮潦草的理解文章,而是深入进去,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人类优秀精神作品的陶冶,同时感悟大师们的卓越精神品质。这里我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的展示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及绘画作品,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介绍列夫 托尔斯泰,改变把语文课上成纯语言知识的训练课或政治说教课的状况,而是突出语文的文学性、审美性、文化性,注重对人文因素的挖掘。

与此同时我又考虑如果所有东西都是我给学生,即使讲得天花乱坠,那还是我的东西,真正进入他们心灵的又有多少呢?怎样让他把所学变成自己的,自己对所学就加以珍爱并且能烙在心里,在说的奢望一些,像这种凝结这人类优秀精神的作品,我希望能影响他们的爱好,有意识让自己的兴趣更上一个等级,甚至通过他自己的深层思考影响他们的对人生的看法。这样这篇作品才变得鲜活起来,才能说走入到学生心灵。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让学生初读文章后,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书籍分别搜寻三位主人公及作者的资料并加以整合再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分别演示,试图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来把有关的东西内化到学生心理。

针对学生习惯于你说我听,你写我记,不愿用自己头脑思考的阅读习惯,我设计了三遍阅读法,即出读文章,了解大意;解读文章,弄清背景;品读文章,把握深意。这是以接受美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体发展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还学生以“发现”、“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来判断,我深挖他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在他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去引导、点拨,激励学生勇于形成并表达创新见解的过程。

鉴于此,我对这一课进行里这样的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把握作者创作《名人传》的目的和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其

探究能力。德育目标:

1、体会“英雄”的精神力量,学习“英雄”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2、通过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及思想陶冶。

教学重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的英雄观及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欧洲社会背景和三位名人所造成的理解上的隔阂。教学方法:展示感悟的审美化教学方式和点拨、涵咏的探究式 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让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由此引入本课,看看罗曼·罗兰所推崇的名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行了不屈的斗争。

第二是初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根据设题了解文章大意,谈谈第一印象。用课件打出所设题目:

1、通过阅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传主令拟一个称呼。

2、题记的含义。

3、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4、作者认为,最伟大的英雄是谁?原因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名人传》?

6、哪些人需要英雄、呼唤英雄?

一、以“英雄”为契入口,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但未必有深入领悟或是受到感染,所以要进入下一环节--

二、第三是解读文章

1、对当时背景“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的解读

2、对“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的解读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来提供有关资料。

第四是品读课文

1、由译者傅雷的一段话导入

三、2、由学生简介三位传记主人公及作者

四、a了解罗曼罗兰

第一组展示罗曼·罗兰像及简介。“罗曼·罗兰,法国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因约翰克利斯多夫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名人传分别为《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5)、《托尔斯泰传》(1911)。本序为合传总序。”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4、b了解贝多芬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5、c 了解米开朗琪罗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6、d了解列夫.托尔斯泰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以上是学生的课堂实录。

3、设置问题,品读课文

1、罗认为怎样的人才是英雄?

理解”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2、罗认为功业的成败重要吗?

理解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3、除了品质外,罗认为成就英雄必备的因素是什么?

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四、探讨此传记对于当代的意义

板书:

《〈名人传〉序》

罗曼 罗兰

贝多芬 封建专制----资产阶级 人的平等、自由,正义

英雄:心灵伟大---承载全人类

的痛苦,拯救 米氏 中世纪----文艺复兴 人本身的力量

人类与心灵

托翁 封建农奴制----资产阶级 人的平等、自由,正义

上一篇:关于母亲河的朗诵稿子下一篇:初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