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2024-07-19

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共10篇)

篇1: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7月21,22号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了到沙区天新桥医院的社区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却给我收获很多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其实说起来,虽然社会实践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准备却花了五天的时间,在准备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学到了好多东西,五天的时间,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从数据统计,到诊断技巧,老师讲的认真仔细,学生听的一丝不苟,这些知识是但从书本上学不来的。两天的实践,却用五天的时间来准备,这也更让我明白了,做医生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这个任务多简单,只要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就要去竭尽自己的全力将它做好,才不近仙的人无以为医,说的或许也正是这个道理。

两天的社区实践其实并没有太多很难的技能操作,但却暴露了很多问题,第一天,我们任务很是轻松只是简单地发发传单,但就是这个简单的任务,我们完成的却很艰巨。因为没有太多人愿意去接我们的传单,他们心中自始至终将医生与骗子联系在一块儿,认为这些传单除了骗他们的钱毫无益处,这些当然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对自己健康的漠不关心,但同时是不是我们也有问题?作为医生我们被人称为白衣天魔,医患关系紧张,是不是也有我们的利欲熏心,医德尽丧?所以医患关系仍待改善,任重而道远。

第二天也只是简单的量量血压血糖,操作虽然很是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很顺利,有个病人的脉搏波动确实很微弱,以至于两次测量,都不是很明确,所以对于我测量了三次才完成,以至于都弄疼了别人,我固然也是出于好心与负责,但这里面也有我的学艺不精,学医真的是一件一点也马虎不得的事情。

进入小区,本来以为测血糖血压这些事情,是不会有很多人来测的,但却出乎意料,人非常多,这固然是我们值得高兴得一方面,因为这一天我们会有好多事情来做,会得到很多锻炼,但回过头来考虑,确有许多值得考虑的地方,测量血糖血压是老年人必须定期来做的,甚至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要一天一测,甚至一天多测,按道理来讲,这些病人家里都有这些仪器,或许社区医院进行方便的测量,但却并不是这样,他们的医疗常识与知识严重匮乏,和社区医院的制度落实并不是很到位,医疗改革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实行下去,所以啊或普及医疗知识,彻底监督医改的落实仍然需要很多人去努力。

时间结束了,收获很多,得到了许多知识,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和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总之我们这些医学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路要走。

篇2: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不像在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的补充,我们比别人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知识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可以说基本不上手,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临床上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是在实际临床中,错了可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旦犯错,可不是追究你的责任,纠正你的错误这么简单,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也许就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是威胁病人宝贵的生命的原因。因此,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素质。

下面我将从制度、技术、思想和个人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制度严格。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交班完毕,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

二、技术方面。在几天的观察中,对于医护方面的常识我了解了不少。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抽血的要领;病历的写法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其他要领略。

三、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虽然现在社会上风气不好,甚至有很多人崇尚金钱至上,但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四、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真切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与真正实践的匮乏,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真正的见习实习即将来临,这次社会实践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势日益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寒期打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假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这次实践中,我还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去社区服务站看了看,也是我对服务站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卫生服务站实习的同学们为病人量血压、测体温,做一些基本的护理,为他们解答一些日常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等。通过实习,我们对医生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医生惟有具有技术、责任和爱心才能成为受患者爱戴和尊敬的好医生,才能不辜负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才能对得起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这种信任,才能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号。看到现在这么多病人受慢性病的折磨和一些不治之症,我感到医生们任重而道远,而这就是我们将来的使命,是我们若干年后的神圣职责。

儿童保健科是专门面向儿童,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各种易发病提供咨询,保健服务,并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在饮食,营养,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给予各种建议,指导家长科学地养育子女。我们在这里了解了儿保科医生的工作,他们细心地为每一名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定期为他们体检,为家长仔细解释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防治保健科是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为主的站点,接种各种计划内疫苗和自费疫苗,来接种的大都是一些儿童,防保科为每个儿童建立数字化资料,并及时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家长带领孩子前来接种。我们在防保科了解了各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次数,也帮助那里的老师整理接种记录等资料,建立传染病报告等档案,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篇3: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与分组。

选择同一教师任教的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本科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分子诊断学》两门课程的4个实验教学班, 每个班25人, 随机挑选2个班作为常规组, 2个班作为改革组, 常规组和改革组在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完全一样, 而在实验报告书写环节, 常规组按照常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改革组按照综合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2. 方法。

(1) 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常规实验报告格式: (1) 题目;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结论。论文式实验报告格式: (1) 题目; (2) 摘要; (3) 前言; (4) 材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参考文献。 (2) 问卷调查。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有关常规实验报告和论文式实验报告比较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全部100名学生中以匿名方式进行。

二、实施情况与总结

1. 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结果如表1所示。

对论文式实验报告教学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相对于传统实验报告教学方式, 88%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论文式实验报告教学方式, 说明论文式实验报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实施心得。

常规实验报告往往只注重实验的表面现象与知识的简单对接, 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空间受到严重限制, 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只是机械地罗列实验内容, 应付似的完成实验报告, 出现不加思考地照抄讲义或教材上内容的现象。为了让自己的实验数据尽可能与教材的一致或期望取得高分, 部分学生甚至私下修改实验数据, 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1]。常规实验报告到论文式实验报告的改革顺应了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趋势。调查结果表明, 实施了论文式实验报告的教学方式后, 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方式可以加强自身对整个实验的分析能力, 更能锻炼自身对实验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高达92%的学生认为该方式可以熟悉论文格式和锻炼论文撰写能力, 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三、结论

1. 论文式实验报告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查阅文献的能力。

有报道称探究性实验报告通过查阅资料, 最后以小论文形式交上来, 更容易吸引人, 让人找到有意义的写作任务[2]。论文式实验报告包含探究性思维, 其所具有的严谨性、规范性能给学生带来科研探究的动力却丝毫不减学习的积极性。

2. 通过自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论文式实验报告不仅保留了常规实验报告的基本功能, 而且形式灵活多样,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其知识面, 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3. 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的过程是一个把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现代各专业领域已经发展到学科与学科之间, 学科内部间纵横交错、相互渗透、融合的程度。学生在进行论文式实验报告时, 需要结合两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进行, 这样不仅利于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融会贯通,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一篇合格的论文式实验报告, 首先, 是语言的运用, 既要有的放矢, 又要精简扼要;其次, 实验报告结构要严谨完整, 既要显得层层相扣, 又要符合逻辑;最后, 实验结果要简明扼要,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概括能力。因此, 论文式实验报告撰写过程可以从多维度、多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4. 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由实验考核的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学生的成绩。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的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这部分学生在实验失败时往往从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出发, 追根问底,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从而在进行下一次实验操作时认真对待。论文式实验报告能带来的另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严谨认真态度的形成。

5. 通过论文式实验报告的撰写, 提高了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 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撰写论文,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日后撰写毕业论文和科研学术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青, 等.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06) :105.

篇4: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关键词】临床医学 社区预防 医学实践 效果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40);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37);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31017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5-02

1.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在社区的实践方案

1.1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参观

《预防医学》课程实习时,带教老师分批组织学生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和)疾病控制中心参观: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原则,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范围、程序,了解全科医生进行临床预防服务的模式,传染病报告流程,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等;由经验丰富的公卫医师进行基于工作案例的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讲座;带教老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医师、学生代表的座谈会,了解用人单位、学生对于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培养模式的意见与看法。

1.2预防医学专题暑期社会实践

总结分析第一阶段的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和家长告知书,并就背景知识、注意事项等进行实践前教育。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原则上回生源所在的县(区)、镇(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践。实践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程序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与儿童保健的措施及管理,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及预防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控制与预防,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预防与监测等等。

1.3实践考核与评价

实践记录表,由实践单位记录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业务能力表现评分(包括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和实习态度等);实践心得报告,召开社会实践学生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社会实践收获、意见和建议;针对社会实践单位的调查表,包括实践单位对实践形式、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等。

2.实践效果

2.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预防观念的形成

课题组调查发现经过社区实践的学生在传染病防治策略,疫情报告,儿童预防接种,全科医生临床预防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经社区实践的学生。约87%的同学能较全面、系统的阐述群体观念、三级预防观念,约69%的同学能在实践中体现出对上述观念的贯彻。因此,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让学生早日接触工作实践以适应新的医疗形势发展,使学生逐步树立了防治结合的思想,胜任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2.2有助于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责任感

临床医学生容易片面地认为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接触临床、接触患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社区预防医学实践后,主动咨询预防相关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加,学生对预防医学在今后临床工作的帮助的认可度也更高,端正了他们学习预防医学的态度。此外,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自觉性、也能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

2.3有利于增长见识、开阔思路、转变观念、促进就业

通过社区预防医学实践,学生对国家的卫生政策、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内容,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基层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较深刻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访谈中不少同学希望多安排此类实践,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本校医学生对基层卫生工作了解不够,包括对社区医生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社会价值与社会认同、发展前景、待遇等方面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他们到基層卫生服务机构的就业意愿。社区实践可以对基层工作内容、性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环境以及待遇等全方位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区卫生工作,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实践前,调查发现有71.3%的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县、乡镇医院或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疾控部门)工作。而社区预防医学实践以后,近60%的学生考虑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就业选择。实践后不少同学表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工作强度、社会认同及待遇比想象的好。因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增加学生的见识,转变观念,主动面向基层单位就业,从而提高就业率。

3.存在问题

3.1由于传统临床医学观念限制,实践效果受到影响

临床医学生社区预防医学实践与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早期接触临床有点类似,但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生对临床相关内容充满好奇,在进入社区进行预防医学实践的时候,还是更多的关注临床技能方面的学习。比如参观医生查体,结核的X片诊断及治疗过程等;对疾病监测、疫情处理与报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高,不利于“六位一体”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许是由于上述原因,基层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特别是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努力的方向。

3.2实践模式的推广上存在困难

基层单位对本校所开展的预防医学专题社会实践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认为对于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的了解有益,对于培养“即用型”人才有益等等。但也表示,如果作为长效的制度运行,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相应劳动纪律和考核机制也需要完善。本实践模式作为教学科学研究,为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有益参考,但推广仍需职能部门进一步从人才培养的成本效益上进行权衡,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从合作方式上和基层单位进行协调。

4.结束语

预防医学实践的探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对以往的经验、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转变观念,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完善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模式。以社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培养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建好社区实习基地深化预防医学实习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05:25-27.

[2]王晓燕,雷毅雄,王家骥.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特色预防医学实习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1:43-44.

篇5: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小组共24名同学又分为7个小组,在白鹤社区及其周边的6个医疗卫生服务站点实习。每个小组3~4个组员,有一个小组长带领,在一个站点实习2~3天后,换到另一站点,这样依次轮转,整个实习为期10天。6个服务点分别是白鹤医院、丹顶鹤卫生服务站、丹凤卫生服务站、孔雀卫生服务站、儿童保健科和防治保健科。

白鹤医院实践的同学主要在内科实习,他们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如量血压等,同时做老师的助手,有时也做一些护理工作。星期一有个中暑病人昏倒后前来就诊,我们的一位同学协助老师参与抢救,及时有效地替病人缓解症状,为老师进一步治疗争得时间。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往往行动不便,同学们就会上前搀扶,领他们配药,注射等。这些都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称赞,虽然比较辛苦,但我们无比自豪,因为这一点一滴都是为人民服务,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无私爱心的奉献。

在丹顶鹤卫生服务站实习的同学们为病人量血压、测体温,做一些基本的护理,为他们解答一些日常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等。通过实习,我们对医生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医生惟有具有技术、责任和爱心才能成为受患者爱戴和尊敬的好医生,才能不辜负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才能对得起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这种信任,才能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号。看到现在这么多病人受慢性病的折磨和一些不治之症,我感到医生们任重而道远,而这就是我们将来的使命,是我们若干年后的神圣职责。社区医生们和蔼耐心的态度,细致认真的工作为我们树立一个又一个的好榜样,那天在丹顶鹤站,医生听到急忙前来的家属说90多岁的老人躺在家很不舒服,他急忙拎起医药箱,顶着烈日出诊,这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医德教育的课堂。丹凤和孔雀卫生服务站也是为其邻近居民解决常见健康问题,同学们在那边也受益匪浅。

儿童保健科是专门面向儿童,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各种易发病提供咨询,保健服务,并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在饮食,营养,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给予各种建议,指导家长科学地养育子女。我们在这里了解了儿保科医生的工作,他们细心地为每一名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定期为他们体检,为家长仔细解释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防治保健科是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为主的站点,接种各种计划内疫苗和自费疫苗,来接种的大都是一些儿童,防保科为每个儿童建立数字化资料,并及时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家长带领孩子前来接种。我们在防保科了解了各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次数,也帮助那里的老师整理接种记录等资料,建立传染病报告等档案,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同时也促使我们把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医疗服务主要为社区居民解决常见健康问题,是社区居民的首诊医院,社区医生大都接受过全科医生专业培训,是社区居民的首诊医生,他们采用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广泛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促使新的医学模式的运用和执行,他们用全科医学的理念,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服务。他们提供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并且白鹤医院与李惠利医院建立紧密的交流合作和转诊关系,李惠利医院派出各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来支持白鹤社区的医疗工作,白鹤医院遇到疑难病例及时向李惠利医院寻求支援,这样从全科医师到专科医师,强有力地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来就诊的病人大部分是复诊,以老年病人为多,尤其是慢性病人,他们与社区医生建立了一种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医生们对很多病人都很熟悉,医患关系就跟朋友、熟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社区医生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者,这跟大医院的医患关系有很大区别,那种医生与病人的默契是我们在各大附属医院实习时体会不到的。对于离休干部,白鹤医院还为他们建立详细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随访或给他们体检。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体验到的,它们很好地把全科医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我们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这些理念在工作中的执行以及它们的优点,使我们对社区卫生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将来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6:寒假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见习时间:1月11日—1月25日

地点:四合永镇医院

主题:在口腔科见习半个月

调查报告:在口腔科见习半月20**年1月11号一20**年1月25号

学到的知识: 认识器械、材料及它们的用法。了解了其他常见病的护理及预防原则。熟悉了常用医疗无菌,污染物品的处理方法。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不足之处。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临床经验: 1 做根管治疗时患者若张嘴时间过长,可在其嘴角涂抹凡士林,防止嘴角裂。加失活剂后可加丁香油棉球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氧化锌,棉球的作用是减压。瘘管,口腔及颌面部皮肤形成瘘管,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处之易出血,长期排脓,有死骨形成。若无炎性渗出或符合根充指征,就可行根管充填。瘘管会慢慢消退。最好每一次扩管都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扩大针,以防止污染其他根管,同样擦拭牙胶尖。前牙开随用球钻,熟练后可用裂钻。扩管时若患者疼痛剧烈,可根管注入少量地卡因或利多卡因。

常用知识: 1 口腔常用药甲硝唑、利君沙等只可用于18岁以上的患者服用,年龄较小者应适当减量。拔牙时除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外,还应询问是否患有感冒,感冒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导致创口感染 拔牙后不能漱口,因为自来水中含有许多细菌。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口腔小手术饮食问题:

术后2-4小时,进食无渣冷流食,如排骨汤、鸡汤、酸奶、凉牛奶、冰激凌、果汁等。

术后4小时至次日可食半流食和软食,如蛋羹、米粥、蔬菜泥 汤等。

术后三天开始进食高蛋白饮食。

总结:

在口腔科实习的半个月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到了---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体会了整体护理实施的关键所在。加强了对常见药物的计量用法。进一步学习了对龋、牙髓炎、尖周炎的症状、治疗方法。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熟悉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身为一个医师的基本工作职责.时间虽然短暂,却开阔了眼界.在此谢谢各位老师的关爱及教育。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理论结合实践,早日做一名优秀的口腔医师。

篇7: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

暑假是我们大学生一个很宝贵的时间,可以放飞我们心灵的自由;也可以踏入社会,磨练我们的毅力,体验一下它的丰富多彩。七月的天骄阳似火,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20xx年7月14日至7月19日,我作为校级社会实践队的一员参加了我们临床医学院院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赴下关关迤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为我提供了实践平台,我们带着社会责任感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来到关迆社区,锻炼才干,砥练品格,提升精神境界,从活动中得到受益终身的东西,成为人生的切入点,对自己的未来起到很好的作用。

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圆满结束。回想这六天的行程,我们在下关关迆社区进行义诊、“甲型h1n1”的宣传、开展一系列讲座如(老年骨质疏松、急救技能、眼科常见疾病及保健)、看望空巢老人、慰问夕阳红敬老院及下关孤老院并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也一点一滴地从这次活动中积累了很多东西。这是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感受着这个社会,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社会的竞争,同时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书本内,认识社会,感受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为老年人量血压并与他们一起聊天,感觉到他们的心灵孤独,所以我们觉得他们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更加需要用我们所学的,奉献给他们。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医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此次一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深入社区、了解基层及社区的机会,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懂得了学与致用、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社会实践大部分的活动与我们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涵盖了医学基本知识、心理学等,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像这样与本专业相关,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服务社会的活动,希望院里能多开展,以便于更多的同学参与这样的活动,增长见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这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从这次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不能贪心,要乐于助人,在为病人治病中寻找快乐,因为人间的温暖来自爱心。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真地学好医学技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竞争也非常严峻摆在了我们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已经不再单纯知识型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竟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有了像我这样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到荣幸。虽然6天的实践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本次参加实践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6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生活带着大学生特有蓬勃朝气走进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逝者如斯夫如白驹过隙”六天光阴转瞬即逝在那里有我们欢笑有我们泪水有我们喜怒也有我们哀乐所有一切犹如人生路上一串串闪光珍珠让人倍感珍惜。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2

作为医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学校便布置了社会实践,由于我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为了充实自己的医疗知识,我便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福建省**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实践。

对于我这个只有学医半年的新生来说,只能在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指导下开始工作,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畏惧。看着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净的帽子和口罩,心中那份坚定油然而生!时至今日,实践结束了,如今的我满载而归。

刚进入医院,由于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我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医院的工作比较陌生也对于自己在新环境中应做的工作没有一个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有老师为我们讲解医院的诊疗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丰富的经验让我们可以尽快的适应医院实践工作。学会适应,学会在新坏境中成长工作是我实践阶段的第一个收获。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非常繁重与杂乱的,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就让我手忙脚乱。仅有的自信也荡然无存,于是我虚心的向老师学习,紧紧的跟着老师,护理老师耐心的给我讲解护理知识。慢慢的,我穿梭于各个病房,熟悉她们的护理术语和日常工作。我协助护士接待患者,做好测血压、测体重、测胎高、听胎心等工作。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还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因为有了临床实践,我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到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项工作。我进入临床实践的第二个收获就是正确认识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我觉得医疗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还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在实践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妇产科病房内医患间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医护人员将人文关怀落实在行动上,使患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的配合治疗。在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间,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话语、甚至一个小小的礼物,都可能会让患者得到心灵的巨大安慰,医生虽然忙碌,只要真正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需要放在首位,让患者的观点和人文意识有效结合起来,诊疗起来也是很顺手很自然的事情。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了解到了医护人员真实的工作方式,作为未来的医师,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努力专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篇8: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 我国大学生急救知识还比较缺乏, 大部分的大学生还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根据2013年一项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的技能掌握率均低于6%[4]。另一项调查表明, 大学生不会心肺复苏等初级救生术者占80.0%, 对溺水、电击、CO中毒等不会救护者占76.2%, 对出血、骨折不会救护者占88.9%[5]。由此可见, 在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极度缺乏。但同时, 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获得急救知识的机会十分贫乏。学生们只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讲座或者网络等宣传媒体对某些知识有简单了解, 而没有系统、科学地学习和实践。但同时, 学生们也表现了对获得急救知识的渴求。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校大学生中, 95.1%的学生对急救课程内容十分感兴趣;98.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操作训练十分必要, 而且非常有效;85.5%的学生认为如能成为必修课、增加学时会更好;82.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一年级学习院前急救知识, 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会有所帮助[6]。在校大学生年轻好学, 活动面广, 易接受新生事物。一旦出现突发灾害或面对危重病人时, 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从跨时间角度考虑, 率先向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 并试图通过他们, 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 整个社会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必将大幅升高。这对增强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 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 具有积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我校为一所以医学为主, 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一向坚持质量立校, 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在教学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更是走在前列, 急救技能已列入医类专业学生实习考核范围。同时, 学校拥有完备的临床技能中心, 3家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 为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及师资配备。学校教务处还组织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医务人员,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多年的心得体会, 精心编写了《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教材, 配备了必要的教学模型、急救器材等。经过3年的教学, 在教材逐渐完善、实验室建设陆续补充、教学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 获得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我校在各个非医学类专业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备了一定优势。

急救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生已经成年, 在智力、体力方面具备了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术的能力。在我校各专业开设急救医学课,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其眼界, 启发其思维, 增强学生“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现场急救技能就是救命能力”的救命意识。在实践操作训练中, 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 激发每个人无限的潜能, 培养学生勇于助人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冷静坚毅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学校教育中开设急救医学课程, 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急救知识, 进行严格规范的现场急救技术的训练, 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比之于接受过公益性短期培训的人而言, 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

三急救医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该说我校非医学专业类学生急救医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还是非常雄厚的。目前担任教学任务的讲师均为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一线临床医师, 尤其是担任理论教学的均为高级职称的医师, 多位急诊科主任亲自担任主讲。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历, 给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 笔者认为, 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 亟待提高。我们的许多讲师虽然在临床急诊医学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但很少与其他的学校教师进行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多数没有接受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培训, 基本处于独立发展状态。要在我校各专业普及急救医识知识, 提高急救医学课程教学质量, 必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目前我校现状, 可以从4个方面解决师资问题:第一, 抓好教研室建设, 形成教学龙头。通过教研室来团结和领导全体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并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起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与指导作用。第二, 更新观念,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各位讲师应经常性地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材料, 更新教学观念, 与时俱进。第三, 讲评结合。由教研室牵头, 每学期组织听课、评课, 对课程教学作出评估, 可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开展示范观摩教学活动, 对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第四, 开展教学检查, 检查要认真仔细, 提出问题, 共同解决,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四急救医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急救医学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组织3家附属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急诊科专家编写了《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教材。此后又根据教学实践, 统一编制了教学PPT。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学生们最想学习的急救医学知识依次为常见病急性发作的救治 (占61.25%) 、常见外伤止血骨折的外置 (占53.75%) 、心肺复苏术 (占47.5%) 、自然灾害自救 (占37.5%) 、其他急救医学知识 (占7.5%) , 85.92%的同学希望学习实用强的急救医学知识、4.23%的同学希望了解一下就行, 还有9.86%的同学希望学习专业强一些的急救医学知识[7]。这说明我们教材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为非医学专业类的大学生, 通过比较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充分的实践操作训练, 能初步了解常见病症的急救处理、准确快速地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处理外伤急救等急救知识。通过4个章节的系统学习, 利用模型和急救器材进行操作指导, 学生能够增强急救意识, 掌握急救知识, 准确熟练地实施现场急救。但其中部分内容过于专业化, 可进行适当调整。同时,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 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 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产生。作为一本现场急救的教材, 要时刻关注学科研究新的进展, 时刻进行更新和补充。教材建设任重道远。

五急救医学课程的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校的急救医学实验室主要利用临床技能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临床技能中心拥有多个教学场地, 实验室设备包括: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7具, 三角巾、止血带、绷带、夹板等教具若干。目前每班有来自各专业的约100名学生, 现有场地基本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内容的实际操作训练。但为了更好地普及急救医学知识, 实验室建设应加大投入, 心肺复苏模拟人达到8~10人一具, 止血、包扎、固定达到4~6人一套。由于心肺复苏模拟人容易损坏, 临床技能中心应加强对教具的及时维护。同时为了实际搬运等教学内容的教学, 应进行医用担架、颈托等教具的添置。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社会群体之一, 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知识, 最适宜作为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象。重视对大学生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在高校开设急救医学课程, 是实施普及急救医学知识, 推广现场急救医学技术, 提高公众急救医学知识普及率的最佳途径,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学校在这条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相信, 通过努力, 我们将在推动急救教育的探索上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梦洁, 张丽萍.大学生急救护理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30) :187-187.

[2]何琨, 魏金星.大学生急救知识现况调查及培训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45 (4) :661-663.

[3]GR EEN AC, WALLIN GFO R D SC.Childhood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harmful skin effects: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Prog Biophys Mol Biol, 2011, 107 (3) :349-355.

[4]楼婷, 江智霞, 李昌秀, 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 :118-119.

[5]费国忠, 钟厚德, 姜庆五, 等.上海市“120”医疗呼救号码和急救知识抽样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 1997, 17 (4) :51.

[6]邹圣强, 许化溪, 郑金旭, 等.综合性大学开设《院前急救医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9) :794.

篇9: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急救的最根本目的是挽救生命。正确实施现场急救可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因此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掌握对于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场急救是否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l]。我国许多医学专家指出,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把对生命的威胁减低到最低限度,因此,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势在必行[2]。大学生既是将来社会的重要成员,也是普及急救知识的主力军[3]。笔者根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试论在高校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与开设急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实施办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推动急救知识在高校的普及方面作一点探索。

一 我国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大学生急救知识还比较缺乏,大部分的大学生还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根据2013年一项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的技能掌握率均低于6%[4]。另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不会心肺复苏等初级救生术者占80.0%,对溺水、电击、CO中毒等不会救护者占76.2%,对出血、骨折不会救护者占88.9%[5]。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极度缺乏。但同时,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获得急救知识的机会十分贫乏。学生们只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讲座或者网络等宣传媒体对某些知识有简单了解,而没有系统、科学地学习和实践。但同时,学生们也表现了对获得急救知识的渴求。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95.1%的学生对急救课程内容十分感兴趣; 98.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操作训练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有效;85.5%的学生认为如能成为必修课、增加学时会更好;82.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一年级学习院前急救知识,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会有所帮助[6]。在校大学生年轻好学,活动面广,易接受新生事物。一旦出现突发灾害或面对危重病人时,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从跨时间角度考虑,率先向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并试图通过他们,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整个社会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必将大幅升高。这对增强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具有积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我校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一向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在教学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更是走在前列,急救技能已列入医类专业学生实习考核范围。同时,学校拥有完备的临床技能中心,3家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为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及师资配备。学校教务处还组织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医务人员,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多年的心得体会,精心编写了《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教材,配备了必要的教学模型、急救器材等。经过3年的教学,在教材逐渐完善、实验室建设陆续补充、教学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我校在各个非医学类专业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一定优势。

急救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生已经成年,在智力、体力方面具备了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术的能力。在我校各专业开设急救医学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启发其思维,增强学生“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现场急救技能就是救命能力”的救命意识。在实践操作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激发每个人无限的潜能,培养学生勇于助人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冷静坚毅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学校教育中开设急救医学课程,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急救知识,进行严格规范的现场急救技术的训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比之于接受过公益性短期培训的人而言,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

三 急救医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该说我校非医学专业类学生急救医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还是非常雄厚的。目前担任教学任务的讲师均为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一线临床医师,尤其是担任理论教学的均为高级职称的医师,多位急诊科主任亲自担任主讲。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历,给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提高。我们的许多讲师虽然在临床急诊医学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但很少与其他的学校教师进行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多数没有接受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培训,基本处于独立发展状态。要在我校各专业普及急救医识知识,提高急救医学课程教学质量,必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目前我校现状,可以从4个方面解决师资问题: 第一,抓好教研室建设,形成教学龙头。通过教研室来团结和领导全体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起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与指导作用。第二,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各位讲师应经常性地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材料,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第三,讲评结合。由教研室牵头,每学期组织听课、评课,对课程教学作出评估,可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开展示范观摩教学活动,对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第四,开展教学检查,检查要认真仔细,提出问题,共同解决,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四 急救医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急救医学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3家附属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急诊科专家编写了《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教材。此后又根据教学实践,统一编制了教学PPT。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们最想学习的急救医学知识依次为常见病急性发作的救治(占61.25%)、常见外伤止血骨折的外置(占53.75%)、心肺复苏术(占47.5%)、自然灾害自救(占37.5%)、其他急救医学知识(占7.5%),85.92%的同学希望学习实用强的急救医学知识、4.23%的同学希望了解一下就行,还有9.86%的同学希望学习专业强一些的急救医学知识[7]。这说明我们教材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为非医学专业类的大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充分的实践操作训练,能初步了解常见病症的急救处理、准确快速地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处理外伤急救等急救知识。通过4个章节的系统学习,利用模型和急救器材进行操作指导,学生能够增强急救意识,掌握急救知识,准确熟练地实施现场急救。但其中部分内容过于专业化,可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产生。作为一本现场急救的教材,要时刻关注学科研究新的进展,时刻进行更新和补充。教材建设任重道远。

五 急救医学课程的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校的急救医学实验室主要利用临床技能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临床技能中心拥有多个教学场地,实验室设备包括: 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7具,三角巾、止血带、绷带、夹板等教具若干。目前每班有来自各专业的约100名学生,现有场地基本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内容的实际操作训练。但为了更好地普及急救医学知识,实验室建设应加大投入,心肺复苏模拟人达到8~10人一具,止血、包扎、固定达到4~6人一套。由于心肺复苏模拟人容易损坏,临床技能中心应加强对教具的及时维护。同时为了实际搬运等教学内容的教学,应进行医用担架、颈托等教具的添置。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社会群体之一,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知识,最适宜作为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象。重视对大学生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高校开设急救医学课程,是实施普及急救医学知识,推广现场急救医学技术,提高公众急救医学知识普及率的最佳途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学校在这条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将在推动急救教育的探索上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梦洁,张丽萍.大学生急救护理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0,10(30): 187-187.

[2]何琨,魏金星.大学生急救知识现况调查及培训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45(4): 661-663.

[3]GREEN AC, WALLINGFORD SC. Childhood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harmful skin effects: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Prog Biophys Mol Biol, 2011, 107(3) :349-355.

[4]楼婷,江智霞,李昌秀,等.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2): 118-119.

[5]费国忠,钟厚德,姜庆五,等. 上海市“120”医疗呼救号码和急救知识抽样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1997,17(4):51.

[6]邹圣强,许化溪,郑金旭,等. 综合性大学开设《院前急救医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 794.

篇10: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报告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社区;培养模式;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0;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0971-02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 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 预防医学 》是以人群-环境-健康为模式的、必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笔者针对非 预 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模式进 行了探索与研究。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育前期工作基础

本教研室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组织学生开展了现场测定粉尘和噪声、两管五改、现场采 集水样和监测等实践教学。改革开放时期,本教研室更加注重医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 方 法的改革,但仍适应不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21世纪的医学科学发展对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着重强调实用型医学人才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2,3]。本校先后创 建了14个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具体做法如下:

1.1 领导重视,严格规范化管理

由现任学院副院长出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和二级学院副院 长出任副组长,由主管实习的教务处副处长和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等具体负责,统一安排和 规范化管理,为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1.2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大纲

从制度上有纲可查、有纲可依,明确各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岗位责任制,要 求带教老师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大纲,通过教学基地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 固预防医学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初步应用预防医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和 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技能。

1.3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的实施方案

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保健科、市疾病预防与控 制中心及市卫生监督所作为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与预 防医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作为基地实习内容。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从树立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着眼,学生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把书本知识 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医疗中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应用原则,提高和强化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疗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 思维能力,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预防医学实践相结 合,预防医学基础与社区和现场相结合,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成果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 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注重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早日接触社 会以适应新的医疗形势发展,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 预防大处方的能力。本着以人为本,树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学理念:①加强心理训练,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团结合作精神、锻炼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 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②加强创新教育,以社区健康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③增加大学生在社会基层单位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提高就 业率打下基础。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主要内容

3.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诊断、健康教育和慢性病调查

参加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 区问题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专题讲座,参与社区门诊患者的初诊登记、病案登记,了解诊 断方法及治疗情况和健康维护,进行社区健康诊断和社区慢性病调查。

3.2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加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患者的初诊、病案登记,了解诊断方法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3.3 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参加由市卫生监督所以社区卫生法规的实施与卫生监督的作 用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预防性或经常性卫生监督等内容的实习。

3.4 免疫预防和妇幼保健

参加由各医院保健科以社区免疫预防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 与日常性免疫程序工作等内容的实习。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效果评价

4.1 学生学习效果

4.1.1 提高了学生撰写论文水平学生通过教学基地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 导下,掌握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撰写实习论文有的已刊登于相关 杂志和学院学生论文集。

4.1.2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以社区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如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能积极开展查阅资料、社会调研、独立思维和 科学实践等。

4.1.3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以社区为 导向的教学基地 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接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建立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2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改成果

4.2.1 指导教师思想更加活跃 带教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不 断 增加教学内容的新进展;教学改革有创意,构建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论课、实验 课和教学基地实习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本教研室分别荣获校级重点学科和重 点课程、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等;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素质为宗 旨的教学方法转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

4.2.2 教研室教学研究氛围活跃 目前承担的校级以上教学研究 项目主要有:①面向21世纪 预防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②性道德教育在青年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研究;③预防医 学教学实习基地创建的研究;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 程教学改革探索;⑥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教学实习模式研究。

4.2.3 教研室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发表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主 要有:①《浅论预防医学教 学实习基地的创建与体会》。②《预防医学试题库建设初探》。③《从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谈教学改革》。④《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⑤《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教育综 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⑥《改革统计学实习方式,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素质》。⑦《提高临 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⑧《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⑨《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等近20篇。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性培养

5.1 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 育相统一、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5.2 培养方案的创新

以社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课程体系,使预防医学与临 床医学交叉,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更 加适应防治结合的工作需要。

5.3 运行机制的创新

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地实习教学档案;实行教研室、教学秘书 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基地实习,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5.4 教育效果的创新

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基地实习方案、大纲和教学基地实习鉴定,规范了教学基 地实习论文撰写过程,提高实习论文质量,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 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上一篇:航空旅客须知中英文下一篇:美丽的香山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