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2024-07-31

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共4篇)

篇1: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摘要:在介绍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镇江滨水区旅游资源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镇江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过程及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镇江;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

镇江地处江苏省长江南岸,是典型的滨水城市。2006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部滨水区建设,至今已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对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进行分析。

一、文献综述。

城市滨水区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旧港口和滨水区出现衰退现象,城市滨水区的重建在北美首先发起,随后蔓延至欧洲乃至全球,其中出现了不少公认的成功典范,但同时也有失败的模仿者。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由于实践的领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成果,对城市滨水区再开发中的物质、经济、社会、政治层面都有深入探讨。在物质层面,国外专家普遍强调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及公众利益的维护;在经济层面,国外学者将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策略归纳为两类:一是重振港区的工业和商业功能;二是以商业、游憩等开发为导向,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大部分成功的项目属于第二类,这与“后工业社会”中第三产业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在社会政治层面,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一般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一关系下,如何平衡政府、再开发机构、投资机构和市民的利益成为一大难点。国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中旅游游憩功能进行研究。例如,Krausse(1995)以美国罗德岛的新港为例,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认为滨水区旅游业发展必须和当地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平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呈日益增长趋势,国内学者、规划师首先从介绍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开始,然后结合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实例,从开发机制、经济发展、相关者利益、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关注城市滨水区开发。例如,保继刚、刘雪梅通过对广州滨江东开发的案例分析,指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滨水区开发模式的缺陷,建议政府应在意识、理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发挥控制角色。国内学者对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研究大部分是通过案例来阐述所研究的内容,具体包括滨水区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旅游产品设计、游憩空间开发及原则等。

二、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资源及特点。

镇江北部滨水区是指长江路、东吴路、禹山北路以北,以内江(又名北湖)为核心,含老港池、水面及长江滩地在内总面积约61.6KM2的沿江临水区域。该区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结合非常完美。闻名中外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沿江拔起于平畴之上,颇为壮观。金山海拔虽仅44m,但山中建筑依山层叠而上,别具一格,堪称立体园林,金山寺更是蜚声海外;焦山耸峙江心如浮玉,又中分二水,颇有中流砥柱之势,隔岸象山对峙;北固山绝壁临江,形势险固;“三山”名胜历史遗存、民间传说丰富,如金山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焦山有关《瘗鹤铭》的传说、北固山的“甘露寺刘备招亲”等。云台山风景区的西津渡历史街区,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全国现存唯一的喇嘛式过街石塔(昭关石塔),有清末民初镇江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西津渡古街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被英籍作家韩素音女士誉为“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

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镇江北部滨水区本应是彰显镇江“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最佳之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给人的印象却是滨江不见江,靠山不见山,原因在于镇江在城市工业化初期,北部滨水区一直承担着航运、工业生产的任务。众多码头、泊位、企业在支撑镇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大量污废水和废气,致使城市滨水区环境污染严重,面貌“脏乱差”。

镇江北部滨水区在大尺度空间上处于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长江镇扬河段。历史上长江镇扬河段的河床和主泓道发生过几次大的南北往复摆动;清康熙以后,长江主泓道北移,镇江沿岸泥沙沉积加剧,1840年前后,与镇江主城区相连的大型边滩—征润洲形成,以后征润洲不断向北、向东淤涨延伸;目前,征润洲沙滩、焦北滩已基本包围包含镇江老港池的长江内江水域,以河成湖内江(北湖)为核心的北部滨水区由此形成。

内江由于不断有大量泥沙淤积,一方面,使镇江老港港池通航条件越来越差,建国后虽经多方整治,但最终还是由于港池淤塞、无法生产不得不外迁;另一方面,内江容量的不断减少,也影响镇江城市的防洪功能,加剧了滨水区水体的污染,使“三山”风景区失去原有“水面云山”、“山水相连”、“东西浮玉”的秀丽山水景观。

三、镇江北部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过程及所体现的原则。

2006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部滨水区建设之前,镇江市已先后启动并完成了长江路滨江大道拓宽与沿江风光带建设工程、位于北固山和焦山之间的滨江旅游风光带工程,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之后,在镇江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启动实施了金山湖整治、内江节制、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以及截污、控污、污染企业搬迁、渔民安置、码头搬迁等配套措施工程;未来的北部滨水区将以波光粼粼的内江(北湖)水体融金、焦、北固三山为一体,自西向东形成征润洲景区、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内江湿地公园、北固山景区和焦山景区六大特色景区。纵观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这一巨大系统工程,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的一些原则得到了较好的遵守: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规划建设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北部滨水区建设是“十一五”镇江城市“南山北水”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规划建设中,通过在城市南、北之间建立纵向联系通道,如朱方路、檀山路、黄山北路、黄山南路等,将大江风貌引入城市,使滨水区空间更加开敞、开放,使“南山”、“北水”有机连在一体。

2.优先考虑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原则。

镇江依水而建,因水而灵,水体的质量对滨水区乃至整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北部滨水区主要以工业、航运为主时期,内江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的重点是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为此,镇江市政府于2002年底向科技部争取到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简称镇江“863”项目,2003年10月正式启动,先后对滨水区内二百多家生产性企业、27座码头实施搬迁或整治;通过在征润洲引航道内江入口处修建节制闸,扩建焦山东南方向焦南闸、焦南坝,新建运粮河七摆渡、二摆渡闸等“四闸一坝”工程,并对内江进行清淤扩容,以有效控制内江的水位和水质。金山湖整治工程通过退渔还湖、引换水控制、环湖景观、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恢复金山三面临水的风貌;同时组织专家对北固湿地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对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进行恢复设计,从而有效改善滨水区水环境质量、恢复良好生态系统。

3.旅游游憩功能开发与其他功能开发相协调原则。

专家们普遍认为城市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其用地项目应向大众开放。镇江在滨江大道工程及滨江旅游风光带工程中,都给游客和市民保留了面积可观的公共景区空间,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但北部滨水区建设作为一个大型区域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就投入产出而言,其主体不对称,相对局部的大投入、短期的强投入,它回收的范围更多是全局性的,回报的时效更多是长期性的,因此滨水区旅游功能开发必须与城市防洪功能、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开发相协调。对宝贵的北部滨水区土地资源,采用市场化经营,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追求滨水区土地不断整体升值,保持北部滨水区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

4.尊重地方文脉原则。

文化要素是最能体现城市自身环境品质和潜质的方面之一,城市滨水区开发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演进,体验她的特色和脉络,收集她的人文与传说。镇江北部滨水区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充分认识到镇江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了城市文脉。例如:滨江旅游风光带中的咏水诗画长廊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在镇江段长江上发生的重大历史典故,集中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歌颂水文化的诗作;金山湖整治工程中,景观设计面积为1.08KM2,而其中新形成水面积就有0.68 KM2,目的在于让游人领略昔日“水漫金山”的风采;北固山附近经清淤与生态修复后,将重现“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胜景;在内江封航之前,有关部门两次组织打捞可能遗失在江中的《瘗鹤铭》碑刻。

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是镇江“滨江山水型”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游憩空间开发既有一般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共性,同时由于镇江北部滨水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积累的经验、遵循的原则丰富了我国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

篇2: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6 ~ 9月, 采用定点随即抽样调查方式, 选择了牡丹江市四大城区 ( 包括东安区、西安区、阳明区、爱民区) 的5个居民小区, 2个公共休闲场所, 2个娱乐场所作为调查地区。地址选取考虑位置、 规模等因素, 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248份, 其中有效问卷240份, 有效率96% 。之后通过SPSS, 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居民基本特征分布 ( n = 240)

问卷结果显示 ( 见表1) , 从性别上看, 男女比例相当, 能更好的反应男性和女性对环城游憩的活动偏好特征; 从年龄上看, 19 ~ 29岁及30 ~ 3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居民在受调查中所占比例最大, 各占44. 2% 和32. 5% , 这部分居民假期休闲行为活跃, 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老年市场是环城游憩的潜在客源; 从学历上看, 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达77. 5% , 可见市区居民知识水平普遍较高, 这就要求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景区环境质量、文化内涵的提升; 从职业构成看, 受访者职业分布比较全面, 但受访比例稍有不同, 科研及文教人员和学生的比例最大, 这类居民假期较多, 环城游憩潜力最大, 在旅游宣传促销中可以有所倾向, 比例最少的是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妇女; 休闲旅游不属于生活必需品, 因此与收入直接相关, 从收入上看, 基于学生群体数量较多, 收入在每月10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数较大, 达到22. 5% , 这类客源对旅游产品价格敏感度很高, 他们的需求能反映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休闲旅游市场的走向, 在产品推广中应加以注意, 占样本比例最大的是月收入2001 ~ 3000元, 达到31. 7% , 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24. 2% , 由于问卷地点多为休闲场所和娱乐场所, 这样的数据反映出收入与休闲活动频率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3居民环城游憩时间和费用偏好

时间和费用是环城游憩旅游得以进行的两大基本条件。调查中, 在问到 “影响居民休闲选择的因素” 中, 选择 “时间”和 “费用”的分别占76. 7% 和44. 2% 。关于环城游憩的期望时间, 42% 的受访者希望是1天, 50% 的受访者希望是2天, 关于环城游憩期望费用, 33% 的受访者希望是101 ~ 200元, 32% 的受访者希望是201 ~ 300元, 调查发现, 月收入越高, 旅游与其费用相对也较高 ( 见表2) 。

( 表中数值为样本百分比, 单位: % 。1 ~ 17 分别代表17 类休闲选择, 1—没时间休闲, 2—广场公园, 3—酒吧咖啡厅, 4—饭店, 5—亲朋好友家, 6—商场, 7—健身场馆, 8—洗浴中心, 9—俱乐部, 10—游乐场, 11—卡拉 OK, 12—在家看电视, 13—夜总会, 14—影院, 15—城郊旅游, 16—外地旅游, 17—其)

4居民休闲活动偏好

在工作日, 男性和女性居民的休闲选择差异性不大, 工作日时间紧张, 选择没有时间休闲的男性 ( 60. 0% ) 和女性 ( 38. 7% ) 占所有选择的比重最大, 女性选择在家看电视的占到25. 8% , 去外地旅游的比例为零, 一些男性和女性群体也倾向于去广场公园类的免费休闲场所游玩, 男女比例分别为15. 5% 和19. 4% 。

在周末休息日, 男性和女性居民的休闲活动选择差异较大, 男性休闲选择显示除分布平均的特点, 除了没有时间休闲外, 广场公园 ( 22. 4% ) , 亲朋好友家 ( 17. 2% ) , 健身场馆 ( 19. 0% ) , 洗浴中心 ( 12. 0% ) , 影院 ( 12. 0% ) 等的选择比例较大, 有10% 的男性会选择去周边景区旅游。女性在周末的休闲选择倾向显著, 选择商场店铺的最多, 达到53. 2% , 广场公园, 亲朋好友家和在家看电视都超过25% , 表现出单调性的特点, 仅有6. 5% 的女性选择去周边景区旅游。可以看出, 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在各种休闲场所更加活跃, 因此休闲活动的内容比女性要丰富得多。

在节假日, 男性与女性居民的偏好选择具有共同特点, 男性居民选择去城郊旅游的占选项的36. 2% , 选择去外地旅游的占选项的22. 4% ; 女性居民选择去城郊旅游的占选项的40. 3% , 选择去外地旅游的占选项的33. 9% 。在节假日, 居民有充分的时间放松身心, 对环城游憩产生浓厚的兴趣, 牡丹江市环城游憩开发的客源市场基础强大。

5不同性别居民环城游憩活动选择

在环城游憩活动选择上, 男性与女性有一定的共性和明显的倾向差异 ( 如图1和图2所示) 。超过30% 的男性和女性居民都喜爱爬山这个活动项目, 这对环城游憩带森林公园爬山设施的改善提出了要求; 受访居民中有31% 的男性和27% 的女性选择漂流活动, 牡丹江环城游憩带漂流资源丰富, 游人兴趣很高, 这对项目安全系数要求更加严格; 女性对采摘项目产生了相较男性更加浓厚的兴趣, 有25% 的女性居民选择这一项; 男性对钓鱼项目相较女性有更高的期望, 有24% 的男性居民选择这个项目。

6居民获取环城游憩信息主要渠道

在获取环城游憩信息方面, 如表3所示, 从受访者获取信息内容看, 亲朋好友的口碑相传占有绝对大的比例 ( 68. 3% ) , 这对景区景点的形象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景区形象是形成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游客对景区的感知形象越积极, 则其对该景区游览的评价越高, 未来的重游倾向越强[5], 越能促成口碑效应。景区构建本身是从功能形象、可达形象和情感形象三方面展开[5], 景区形象的优化对于景区的营销具有积极的意义。

单位组织游玩在受访选择比例占38. 3% , 景区景点对学校类、企事业单位类客源市场应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项目、价格优惠活动等, 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提供专线车辆服务, 并针对这类旅游者文化层次高的特点, 提供高素质导游服务等。

其他的信息获取途径依次为报纸杂志、电视、网络、 旅行社、户外广告、传单和其他。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 (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1 (4) :354-359.

[2]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战略地位[Z].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5 (9) .

[3]保继刚, 等, 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1 (2) :202-213.

[4]吴必虎, 等.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 2007 (2) :27-31.

篇3:武昌沿江滨水区亲水空间研究

关键词: 滨水区亲水空间设计 和谐城市 滨水特色 历史文化特色

一.世界范围内的滨水区发展与复兴

回首城市发展的历史,滨水城市一直有着引人注目的一页:文明古国发源于水滨。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是因借水而得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不是沿海就是沿江.这些城市不仅依水而建,而且其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这主要出于人类生活对水的依赖和人类向往开阔场景的天性。

当滨水区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开发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的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括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滨水区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使之成为人们的共享空间。其中,亲水空间是否良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滨水区开发的成功.它可以决定滨水区是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城市中心区还是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缺乏凝聚力的边缘地带对激活经济的目的会打很大折扣,武汉沿江防洪墙的存在使本来位于市中心的滨水区似乎成了城市的边缘地带。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重要性

和缺水的内地城市比,武汉水域条件得天独厚.应充分认识滨水区的价值及对经济的影响:

2.1 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带动周边地带及相关事业如房地产业的发展。

2.2 市民生活的需求

武议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蕈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广大市民。

2.3环境保护的需要

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使武汉滨水环境恶化,成为人们不愿接近,也难以接近的场所。因此,恢复岸线生态环境,清洁水体,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是产生凝聚效应的重要途径。

三.武汉市沿江滨水区现状分析

3.1 特征

武汉是一个典型的滨水城市,具有特殊的区位性,其区位特点如下:①长江斜贯武汉市区中部,与汉水在市中心交汇,同支流、河、湖一起形成庞大水系。②武汉居于华中,当南北之要冲,东西之枢纽,具有“九省通筒”之便。③武汉居两湖平原之中,江汉平原之东北沿市区属残丘性河湖冲积的平原,主体上地势平坦,山水相间,自然景观宜人,生态环境也有自己的优势。④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气候环境优良等。汉口沿江地段位处武汉中部,是两桥相挟的中间地带,也是以长江、汉水等流动水体为主体的城市标志性滨水区。它汇同锁住大江的龟蛇两山、具有现代特色的两桥以及黄鹤楼、电视塔等,形成武汉腹地的主体象征。

3.2 问题

3.2.1. 水滨权属复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执来统一建设和管理,权责不明,监督不力,使得滨水区问题变得敏感。

3.2.2用地性质基本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大部分黄金岸线多以码头仓储等作业区为主用层次性低,不符合城市核心区的功能,也与其特殊而优越的区域地位不相称。目前还有大量破旧的码头存在,还有一部分的码头还在建设之。

3.2.3汉正街商品市场影响救水两岸环境,商业发达,交通混乱,缺乏相应的货运客运设施。影响武汉市景观形象,同时也反面的降低了武汉发展的质量。

3.2.4 江滩面积过大,逐年淤积严重,不利防洪,必须采取一定的清挖措施。长江的水体污染还是存在,在长江水面有大量的垃圾存在,以加强监管措施,提高全民的素质,自觉保护环境。

3.2.5 滨水空间不统一。虽然长江沿岸有一些亲水公共空间但对大面积的滨水空间来说只占了小小的一部分,而且极不统一,与周边环境不相符合又缺少滨水特色和城市风格。

四.滨水区开发原则

4.1 土地利用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有限的资源,因其水域天然存在给滨水区空间提高的附加价值,对它的利用价值显得更为重要。

4.2 亲水性原则

亲水性原则几乎是滨水区域能否成功的关键,滨水区必须吸引人,而吸引的原则是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要求。人在滨水区环境中的行为心理总的特征就是亲水性,当然这是以自然清洁的水体为提前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本质应是体现对人的关怀。因此在滨水区开发中,要尽可能做到“可见”“可近”“可触”水,水边蛤人的感觉不同于城市其它区域,因为水域存在一种视觉的愉悦感、舒适感,看到水总是令人开心,滨水区在越来越呈无机性的城市形态中,是一个能感知生命和自然的极宝贵的空间。

4.3 审美和实用功能相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 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过程,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揭示与再现。

4.4 历史遗产的活用原则

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城市,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在城市的扩建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特别是城市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历史条件。汉口沿江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可以毫不费力地给与空间以附加价值。而城市滨水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风景、民俗、建筑、饮食、起居乃至哲学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发生多层次交叉的景观综合体,武汉发展好城市滨水文化对城市总体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亲水空间设计要素

人在滨水环境的各种行为包括:A 步行行为:1.滨水游步道 2.铺道 3.林荫 4.栏杆

B 休憩行为:1.座椅 2.树荫 3.垂钓

C 社交行为:1.广场 2.坐椅 3.游步道

D 观赏行为:1.清洁的水体 2.护岸 3.历史文化建筑 4. 栅栏样式或其他细节 5.文化生活

5.1 滨水游步道

游步道的氛围和行走意愿有着极大关联,即使距离很长,也应让人不觉得累,兴致盎然地想要走下去。滨水游步道有以下几种重要因素。

① 铺地:铺地的目的是创造地域的连续性、提供舒适的足感和闲静气氛.并使人意识到空间的异样性。

② 栅栏:是防止掉入水中的安全设施,由于它有一定高度,并位于人们视野范围内,所以它的设计非常重要。如:a石制的样式永恒、古典、坚固|b铸铁花式很适合在具历史氛围的环境里使用:c混凝土女儿墙式栅栏密实、安全,但不宜大面积用。

③ 椅子:在构成滨水区的环境要素中,椅子也有左右空间的重要作用,是吸引人们到达、驻足、休憩、感觉舒适愉快的手法之一。

④ 照明:主要是起安全和景观作用。

5.2 滨水绿化

上海外滩的高架平台并不理想,长达一公里(1 km),宽数十米(1Om)的平台,没有遮荫,而且铺地在夏日的阳光下反射着巨大热量

武汉是一十非常需要阴凉的城市,绿化除淡化阳光外.也带来湿润的空气与轻松舒适的视觉气氛,还可软化僵硬的景观,栽种时使用的树种类型不同可以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景色,近水栽植的树木以不妨碍水上和岸上相互观景的视线为准则,树木的布置可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植物的种类也切忌千篇一律,要适当混杂栽植,这样在不同的季节,各种植物就会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姿态。

5.3 护岸的设计

护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在滨水区对水来讲也是陆域的最前沿。看水景时,护岸会自然而然地进人视野中来;接触水时,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也必须通过护岸。因此护岸设计的好坏,可决定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护岸设计:第一,必须注意它的治水性质,只有充分满足治水、安全功能,市民才能在水边安心玩赏;第二是亲水性,无论在哪儿,人们都应能看到水面,井毫不费力地接近水边,同时还可接触到水;第三是,从对岸或者水面上可观赏到美丽的水边景色。

按长江的现状,护岸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直立式护岸:适合这种护岸的地方,有三种情况:a、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b、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c、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已建的护岸。

② 倾斜式护岸。这种护岸比较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有较高的亲水性,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适用这种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护岸并倾斜护岸能加强堤防稳定性。护坡随倾斜度的不同及表面堆砌方法的不同,敷设护岸的石面构造与间隙绿化所展现的美景程度也不同,有较大的景观展示面。

③ 台阶式护岸。这种只能在极小的局部如广场等地用,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并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是亲水性最高的护岸,但容易给人一种单凋的人工性的感觉,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人易滑倒,使用时应充分注意。

④ 提供滨水区文化生活体验场所滨水区除了能提供宜人的环境外.也应成为城市生活舞台,提供文化体验场所,如咖啡座、垂钓、船舶展示、古董市场等。

六.武汉沿江亲水空间构想

结合武汉的防洪,排涝,护坡,护堤等工程设施,进行城市环境面貌的处理与改造。在长江防洪堤的需求下,在沿江外滩地段修建旅游,观赏,休闲平台,完善滨水地带的功能效用。然而目前汉口沿江空间断面,由于注解建筑和防洪堤的固定而没有改变的余地,在现在有资金条件下。要给市民一个亲水空间,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除了在大部分堤外绿化江滩,还应在重要景观地段开辟一段一年四季都可供市民享用的岸线,同时加厚堤防。在堤上,在形成不受季节影响而能展望到水面的滨水游步道,加厚堤身所构成的与堤面标高一样的游步道不可能很宽。重要的是它位于通过武汉三镇的主动脉线上,为俯视它的市民展示全貌,但这个地方往往被我们忽略并被认为是景色最薄弱的一环,原因在于汉正街的环境使汉水岸线的环境恶化,所以改善汉水两岸的环境前提,是改善汉正街的环境甚至是改变汉水两岸用地性质。

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依山傍水,应将山水的优势组织到景观规划中去。同时武汉是历史上的内港城市,是华中最大的都会,是以商兴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荆楚文化应是城市发展的一大文化特色。所以我们提倡在武汉长江沿岸的江滩设计中大量运用一些荆楚文化的景点,将古代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与材料相结合。

良好的市容对市民行为有诸多约束作用,城市面貌与市民素质之间可相互影响,武汉滨水区开发也许不仅仅是带动经济、满足市民生活,结合城市原有的文化历史底蕴建设一个和谐城市和独具一格的江城。

参考文献:

[1] 刘奇志.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2004 (3)

篇4: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 (ReBAM) 的基本涵义, 即“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 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理论有其适应性, 主要是适应于大城市郊区;也有起局限性, 不适应于具有旅游主导功能的城市。“外来旅游者”光顾的旅游目的地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被列入环城游憩带, 而具有旅游主导功能的城市要强化和建设的是后者, 即“外来旅游者”的游憩地。基于桂林是以境外和国内游客为主的旅游城市, 本文提出桂林环城游憩带的新概念, 包括环城游憩带研究:泛漓江流域旅游圈中提到的桂林市周边环城带和远距离的环城风景带第三圈层, 即位于城市-乡村交错地带包括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县域在内的, 主要满足国内外游憩者和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度假需求, 且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性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形式, 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的带状分布或网状分布的特征。

二、桂林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及分类

本文描述的桂林环城游憩带包括桂林市5个区 (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 , 12个县 (桂林城郊、阳朔、兴安、龙胜、资源、恭城、荔浦、灵川、全州、灌阳、临桂、平乐、永福) 。截至2008年底, 对189个旅游地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获得各个旅游地的基本资料。

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和游憩活动性质可将桂林环城游憩带内的189个旅游地划分三大类:自然观光旅游地, 包括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溶洞景区等;人文观光旅游地, 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宗教旅游地、工业旅游示范点、纪念馆、博物馆等;运动休闲旅游地, 包括主题公园、游乐场、度假村、疗养院、运动 (户外攀岩漂流) 休闲区和农业休闲地。按照该分类方法, 根据桂林特殊的情况, 人工娱乐属休闲度假旅游地缺乏, 只有一个兴安乐满地 (既属于主题公园, 又属于休闲度假区) , 本文将其归类到运动休闲旅游地, 将189个旅游地进行类型划分, 结果如表1所示, 各类型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桂林年鉴2007》景点统计表, 其中兴安乐满地归

从表1可以看出, 桂林周边县的三种旅游地类型中, 自然观光和人文观光旅游地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两者分别占总数的41.27%和39.15%、数量最少的运动休闲旅游地占总数的19.58%。这是因为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属于少数民族地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交相辉映, 并且旅游开发投入少, 游客规模门槛值少, 因而自然观光与人文观光旅游地数量较多, 主要集中在桂林城郊、阳朔、龙胜、灵川各县, 表明桂林周边县的旅游结构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存的新格局。

三、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

(一) 旅游地空间统计特征

各类型旅游地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根据各个景点的实际距离, 通过实地调查咨询和网上查询, 以桂林汽车站为桂林市中心, 测量桂林市周边三种类型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结果如下:人文观光旅游地 (75.49km) 、自然观光 (74.54km) 、运动休闲 (88.95km) 。

三种类型旅游地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的不同, 体现了旅游地受城市中心引力约束影响的大小, 也反映出不同类型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人文观光和自然观光两种类型旅游地相差不大, 三种旅游地平均城市距离相对数值较大,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游客门槛值不高, 其开发主要受制于资源条件, 因而其布局主要受到资源分布状态的影响, 反之, 主要受市场区位条件的影响。由此看出, 三种旅游地都属于资源导向型, 反之, 属于市场导向型。同时, 休闲度假旅游地的平均城市距离为88.95km, 比观光旅游地大, 此种类型旅游地既要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离景区远近) 、便利的交通, 还要有高质量的休闲和度假环境和完善齐全的配套设施等, 能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休闲, 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桂林山水风光。

根据图1 (A) 、 (B) 可见自然和人文旅游地分布相对集中, 而图1 (C) 则可知运动休闲旅游地分布相对较分散, 这与运动休闲旅游地的消费特征是一致的。运动休闲旅游地需要良好的客源条件, 需要避免积聚效应的产生,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并有完善的度假活动设施和基础设施, 所以, 在选择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地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认为因素, 分散程度偏大往往可以避免过分积聚所造成的竞争。从图1中可以看出, 人文观光旅游地在全州、龙胜、兴安, 桂林市区、阳朔等地分别出现了点状集聚现象;自然观光旅游地在桂林-阳朔沿漓江流域出现了带状集聚分布;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地出现集聚现象主要有临桂、龙胜、灵川、阳朔等著名休闲景点的带动下, 促进周边休闲产业的发展。

(二) 空间分布曲线

采用回转半径法, 以桂林市中心为基点, 以20km为单位逐渐变化半径, 测量各类型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根据获得的数据做出桂林市周边旅游地空间分布曲线, 观察不同类型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

根据表2, 以回转半径为坐标横轴, 回转半径上同类型旅游地的数量为坐标纵轴, 得到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曲线 (即旅游地空间距离-数量分布曲线) , 并进一步做出每个回转半径上的旅游地密度曲线 (见图2) 。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游憩地总数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越靠近郊区, 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会对游憩地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桂林城市圈内, 在离中心城市20km和80km出现了旅游地的集聚现象, 达到峰值, 140km以外总数开始呈下降趋势并急剧减少。在≥180km后, 旅游地总数出现最低点, 原因是此区域正是桂林各县的偏僻地区, 资源开发程度很低, 而又远离县著名景点的中心辐射范围。

此外, 根据图1, 可见各类型游憩地的空间集聚特征也明显不同。自然和人文类型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呈现两处集聚形态:分别在20km-40km, 80km-140km。说明都属近城集聚, 旅游地主要受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运动休闲旅游地在60km-120km之间有集聚现象, 说明桂林的休闲度假旅游地也在快速发展, 主要是靠近各县城附近的郊区。

四、结论

第一, 桂林环城游憩带主要分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运动休闲旅游地三种类型。旅游结构以自然和人文观光为主的类型逐步转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并且休闲度假旅游地正快速的发展中, 总数逐年在增加, 反映了该区域度假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多, 并且顺应了两种形式的融合发展。

第二, 桂林环城游憩带的三类型旅游地的平均城市距离差异小, 平均城市距离相对数值较大,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游客门槛值不高, 其开发主要受制于资源条件, 因而其布局主要受到资源分布状态的影响。

第三,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 桂林、阳朔、灵川、龙胜是集聚点, 旅游业发展达到峰值, 并呈现出三个小的旅游域群, 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四, 桂林环城游憩带在20km-40km, 80km-140km两处大范围内呈现高峰集聚现象, 这一特征有别于大城市的环城游憩带。

第五, 桂林环城游憩带的客源市场是针对外地游客居多, 而大城市主要是针对本地市民。桂林环城游憩带是以著名的旅游名城桂林为中心, 三个著名的县城 (阳朔、灵川、龙胜) 为旅游域群, 形成国内少有的旅游名城环城游憩带。另外, 在泛漓江域旅游圈中提到的桂林市周边环城带和远距离的环城风景带归属于桂林环城游憩带。通过对桂林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布局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分析, 与本文对泛漓江流域旅游圈提出的“一核心、三圈层、四轴线的区域网状格局模式”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进一步论证了桂林环城游憩带已形成, 并赋予其独特的以著名旅游名城为中心的桂林旅游空间新型态。

资料来源:笔者自行计算, 百分比为该回转半径尺度上的同一类型旅游地的数量占该类型旅游地总量的百分率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 (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1 (8) .

[2]、阳国亮, 乔海燕.桂林旅游空间结构新型态:环城游憩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7 (2) .

[3]、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新能源板块下一篇:爱惜生命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