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2024-06-25

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通用9篇)

篇1: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一,毕业生就业办理流程

1,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就业协议鉴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 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鉴证.用人单位是省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 理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可由省人才交流中心签署;如果不是人 事代理单位,可先办理人事代理手续,或持用人单位出具的《人事代 理委托书》 ,由省人才交流中心对就业协议签署意见,盖章.3,办理派遣手续.毕业生持鉴证后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协议书》到学校办理毕业派遣手续.4,签订劳动合同.毕业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应及时与毕业生签 订劳动(聘用)合同和办理劳动(聘用)合同鉴证,并按规定为毕业 生缴纳社会保险.5,办理报到落户.从每 7 月份开始,毕业生可通过自助查 询--个人查询本人档案到达情况,确认到达后,持相关材料于当年 12 月 20 日前到省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报到落户手续.

二,毕业生报到,落户 毕业生报到,

办理流程: 办理流程: 1,查询档案到达情况.各大专院校依据毕业生就业协议或省人

才交流中心开具的《人事档案调档函》将学生档案寄(送)达省人才 交流中心档案管理部,毕业生可点击这里查询本人档案到达情况.2,提交落户所需材料.在确认档案到达后,用人单位,本人或 者委托他人于 12 月 20 日前将办理落户所需相关材料送到省人才交流 中心一楼大厅人事代理窗口.3,办理落户手续.窗口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核,受理,并在 2 周内为毕业生办结落户手续.办理报到落户所需的材料: 办理报到落户所需的材料: 到落户所需的材料 1,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毕业,在杭州市区(不包 括萧山,余杭区,下同)落实就业单位的人员.(1)《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对因未还清助学贷款而暂时没有 拿到证书的,出具证书复印件和学校证明);(2)《报到证》原件和复印件;(3)《户口迁移证》(迁往地址为杭州市区);(4)与在杭单位签订的经劳动(人事)部门鉴证的一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5)杭州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用人单位为当事人缴纳 养老保险情况证明(养老保险缴纳清单);(6)一张一寸照片.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1)《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2)《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

(3)《户口迁移证》(迁往地址为杭州市区);(4)一张一寸照片;3,通过浙江省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家承认学历的非在职高 等教育学历考试的浙江省内生源本,专科毕业,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 单位的且年龄在 30 周岁以下的未婚人员.(1)《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2)《户籍证明》(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3)《报到证

》原件及复印件;(4)未婚证明(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5)与在杭单位签订的经劳动(人事)部门鉴证的一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6),杭州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用人单位为当事人缴纳 养老保险情况证明(养老保险缴纳清单);(7)《人员进杭落户审批表》(人才中心提供的一式二联表,并且 表中的用人单位要与就业协议书一致);(8)身份证复印件;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上述流程只适用于落户在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员.落户在杭 州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的除上述材料外, 需单位或亲友家户主出具的 同意落户证明(房产证和户口簿),到户籍所在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2,第“3”类人员的《报到证》需持就业协议书(协议书由毕业学校或 自考办提供,并且须用人单位,人才中心,学校三方盖章)到省高校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华星路 203 号,米兰洲际酒店斜对面)办理.3,第“三”类人员的材料经人才交流中心审核后,到华光路 35 号(吴 山广场旁)杭州市公安局办理 《准予迁入证明》(一式三联)再持 , 《准 予迁入证明》第二联,原户口本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口迁 移证》;最后持《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 《户口迁移证》《人员进杭 , 落户审批表》红联,一寸照片一张到省人才交流中心一楼大厅人事代 理窗口办理落户手续.

三,办理毕业生改派

(1)当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和户口迁移证一并派回 生源地的,且未在生源地办理报到落户手续的,现已在杭找到接收单 位的,可在省人才交流中心领取或在浙江人才网下载《毕业生就业调 整表》 一式 3 份)去生源地人才中心签署同意改派意见并加盖公章,(, 再由现接收单位和省人才交流中心在《毕业生就业调整表》上盖章, 然后再携带《毕业生就业调整表》和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 业生就业报到证》报到证到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华星路 203 号,米兰洲际酒店斜对面)开具新的报到证,凭新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回毕业学校的派出所重新开具或修改 户口迁移证,后持相关材料到省人才交流中心办理进杭落户等手续.(2)毕业生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但现己同原单位解 除协议的,并在杭找到新单位,新单位要求毕业生改派的,可在毕业

当年和第二年内办理改派.新单位可到省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 开户手续后,领取或在浙江人才网下载《毕业生就业调整表》(一式 3 份),请原签约单位签署同意改派意见并盖章,再到原签约单位的 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盖章,之后分别到新单位和省人才交流中心盖章, 再携带《毕业生就业调整表》和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

业生 就业报到证》到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华星路 203 号,米兰洲 际酒店斜对面)重新开具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 报到证》 ,凭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回 毕业学校的派出所重新开具或修改户口迁移证, 后持相关材料到省人 才交流中心办理进杭落户等手续.

毕 业 生 就 业 调 整 表
姓 名 性 别 身份证号 毕业学校 联系电话

生源地 学 历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原 就 业 单 位 意 见 见 意 门 部 管 主 事



拟 改 派 单 位 意 见 见 意 门 部 管 主 事



改 派 理 由

名 地 地
注 备

1 2



份 毕业生

毕业生 表 时




篇2: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一.什么是档案接收单位

档案接收单位指毕业生档案接收及管理单位,一般体现在就业协议上档案接收一栏(一般情况下:政府机关为XXX人事处(科)、公司为XXX人力资源部、医院为XXX人事科或XXX卫生局、XXX人才市场)。

学生签好协议后,需要和档案接收单位再次确认档案是否可以被接收。如果可以接收,档案接收单位一般会出具纸质版接收函。

二.什么是户档回生源地

生源地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与大学所在地、现在的户口所在地没有关系。生源地不随户籍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以不同户籍多次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来说,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

户档回生源地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在非生源地落实就业单位,且就业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不接收毕业生户档,需将户档迁回生源地;

2、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者短期内不能落实就业单位,需将户档迁回生源地。

学生办理户档转回生源地的需要提前与生源地的档案接收单位确认档案能否被接收,并明确生源地档案接收单位的具体名称、地址、以及组织机构代码。

三.什么是户档代理/托管

将户档迁往户档代理/托管机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落实就业单位,将户档迁往户档代理/托管机构;

2、落实就业单位,将户档迁往非就业地且非生源地的户档代理/托管机构;

3、在本省区市就业部门代理或托管。

学生办理托管手续的,后期派遣(改派)需要到托管机构进行派遣(改派)手续

四.什么是户档冻结在学校(我校不予办理此项)

户档冻结在学校只适用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以待就业状态将户档冻结在学校。

按照相关规定,户口、档案冻结在学校期间,只能办理与就业相关的手续(就业派遣或将户口、档案转回生源所在地),其他情况下均不能使用。如无法出具户籍证明;无法借用《常住人口登记表》;无法办理出国护照;无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丢失身份证无法补办;不开具出国成绩单;不开具结婚(单身)、生育、升学、出国(境)、保险、购房、出生、无犯罪记录、亲属关系、学历、经历、财产继承等证明。

篇3: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一、研究样本描述

本次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4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1份, 问卷回收率94.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访谈对象30名) ,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研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从总样本来看, 本次所调查的511名2015届毕业生, 其中男生246人 (48.1%) , 女生265人 (51.9%) , 性别构成基本保持1:1水平。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结果中, 可以看出, 我校毕业生在毕业选择上,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大, 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铁饭碗”仍然成为超过70%的被调查者求职时的首要选择。

二、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 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现状如下:

(一) 基本特征

从上述结果可知, 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呈现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自我意识感较强, 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

5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力尚可,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66.8%的被调查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但是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已做好求职准备。可见, 有较大一部分学生缺乏求职方面的知识积累, 在求职准备上没有足够的自信。

2.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严重, 择业方向单一且存在偏见。

据表1可知, 有70.6%的被调查者择业方向为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从“工作定否”这一指标也可以看出, 到目前为止, 仅有15.5的被调查者工作已定, 大多数毕业生仍然死守“铁饭碗”。在对3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显示, 70%的人期望在省内工作, 以便于照顾家里。可见,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仍然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香饽饽”。

3. 就业方式多元化, 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放开和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 考研、创业、留学等多途径、多选择就业成为主流, 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进行自我定位。调查显示:61.8%的人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为2000元-4000元之间, 只有24.1%的人期望的薪酬为4000元以上, 当然,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我校毕业生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够找到高薪工作。在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 对于毕业后, 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 21名应届毕业生表示考虑自谋出路, 如果条件具备, 他们愿意自己去创业。可见, 我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增强。

4. 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广泛存在。

调查显示, 76.1%的人感到就业压力, 但绝大多数学生 (73.4%) 能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反映出我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 77.5%的人有焦虑感, 30.1%的人抑郁低迷, 40%的学生有自卑心理, 毕业生依赖心理较严重, 达43.2%, 只有19.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社会支持感。可见, 应届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依赖等不良心理。

(二) 差异性表现

以性别、学科类型、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毕业选择、工作是否落实为自变量, 研究其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的差异情况。[2]p34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

1. 性别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验到就业压力感以及焦虑困惑、抑郁低迷、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但是, 女生远远比男生有社会支持感。在应对就业压力时, 男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 学科类型、生源地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在学科类型上, 文史类的学生比理工类学生更有就业压力感。同时, 文史类的学生在焦虑困惑、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问题上明显高于理工类学生。可见, 在求职中, 文史类的学生求职压力较理工学生更大。从生源地来看, 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跟你体验到就业压力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由于农村学生缺乏社会资源, 无资源可“依赖”, 在依赖心理方面, 城镇学生远远高于农村学生。

3. 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结果显示, 非独生子女和贫困生会比独生子女、非贫困生体验到更多的消极负面情绪, 但是在应对就业压力时, 非独生子女和贫困生会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4. 毕业选择、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结果表明,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生和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比其他就业选择、已经落实单位的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就业压力和消极负面情绪。而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但面对就业压力, 没有落实单位的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程度高于已经落实的同学。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应届毕业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原因,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重视和加强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大学生有理想、用于创新、善于交往的品质,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 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实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2.上好就业指导课程,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中心任务是使大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 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中, 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此外, 还要加强创业教育, 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3.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取消一些不合理的专业, 适时调整教学大纲, 淘汰一些过时的课程,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建设,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5.应届毕业生应加强学习, 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并做好求职准备。俗话说, “打铁须自身硬”, 应届毕业生平时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加强社会实践;做好求职准备, 及时关注就业信息, 积累求职经验, 为求职“练好内功”。

摘要:如今,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民族高校大学应届毕业生——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由于种种原因, 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 了解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 为做好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 (6) .

[2]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周平, 沈建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

[4]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09 (4) .

[5]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篇4: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应届毕业生;培训模式

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新员工培训是新员工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所以作为企业来说应改进这方面工作,降低因员工不适应工作而造成的人员流动。新员工通常分为校园招聘员工和社会招聘员工,通常学校招来的应届毕业生像是一张白纸,因而在新员工培训中要做适当区分。

A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A公司拥有近54.9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和约20万名正式雇员。截至201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3.17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1,727.56亿元。从保费收入来衡量,A公司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A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A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在各大高校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从事业务推广工作,并把这一举措作为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予以制度化、常态化。作为新晋员工的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部在其入职前会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达到岗位的要求。但在由于现在A保险公司并没有建立一套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设计的培训方案,再加上自身培训制度存在缺陷与不足,培训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一、当前A公司保险业务员(应届毕业生)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培训是“为人作嫁衣”,耗时、费钱、费力。A保险公司也不例外,存在对培训认识不足,认为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没有形成体制,发动各个部门积极参与;认为培训等同于讲课,重讲不重练,缺乏绩效管理等问题。

1.培训方法单一且陈旧

A保险公司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方式上,仍然在运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即采取“培训师讲,学员听”的方式,大面积的涉及理论知识。另外,在培训过程中,A保险公司还广泛采用放录像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员工认为“培训就是放录像”,由于应届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园,个性较为突出,时间长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A保险公司许多员工都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产生抗拒的心态,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

2.员工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

在A保险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结束后才进行简单的考试测试一下。所以就导致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有的学员却收获甚微。调查显示,有64%的员工在接受A保险的入职培训时感到无助,其中只有17%的员工可以找到有关负责人解决问题,有83%的人心中的疑问无法解决。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A保险培训沟通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员工在参加培训时,特别是参加入职培训,哪怕是细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都对其会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令企业蒙受损失。

3.忽视培训的评估反馈工作

培训评估反馈是检验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对培训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才能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目前A保险公司对评估的投入明显不够,他们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管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评估反馈信息系统,没有将评估所用的方法、员工的学习情况、测试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和比较。这就导致了目前A保险公司对培训工作“下情不明、上情不清”的状况,管理者不能对培训效果进行系统的考评,许多培训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却无法估量巨大的投入是否能收到预期的回报。

4.没有形成与培训制度相配套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A保险公司的员工普遍不重视培训,培训工作的地位可谓是及其尴尬,举步维艰。这是因为A公司的培训制度是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没有和人力资源的其他模块有效的结合起来,更没有纳入到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体系中来。这样就造成了培训工作得不到各个部门的重视,难以深入开展。另外,由于A保险当前培训工作只作为员工入职的一个环节,没有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这就使得培训并不对员工的晋升和薪酬等产生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大大折扣。

二、应届毕业生导入培训的改进思路

培训需求的分析一般涉及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面。现在A保险公司存在不足的部分是人员分析,因而造成的培训方法不适合应届生的层次,也造成了沟通方面的困难。因而,首先要对应届毕业生这类新员工要进行分析。

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步入职场,在应届毕业生与社会招聘的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

1.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必要职业技能。应届毕业生由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围绕书本开展,注重教授理论知识,所以这一人群的理论功底扎实,但由于他们还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必然会缺乏相关的经历和经验,许多理想和希望都与显示存在一定差距。

2.自我定位不清晰,容易受挫折。由于应届毕业生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对职场环境还不熟悉,大部分人刚开始都会感到非常迷惘,短时间内不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另外,由于收到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结构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平日对其都非常关爱,初次独立面对社会,容易受挫折,抗打击能力不强,缺乏战胜挫折的能力。

3.个性突出,富有激情,喜欢创新,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大局观念。由于第一次接触社会,每一应应届毕业生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在这一时期,他们普遍看重发展前景,薪酬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他们会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样是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由于从小就独处,喜欢张扬个性,年青人思维敏捷,创新力强,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虽然在大学有类似的团队训练,但和企业团队项目合作相差甚远。endprint

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特点,所以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与社会应聘者分开班次独立培训,受训场地、培训进度及内容以及考试难度内容将不再统一。

A保险公司在针对其业务员(应届毕业生)的培训过程中,应制订连续性的培训计划,把培训分作若干个阶段实施,丰富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在培训课程安排和考核安排上做了重新设计。(表1)加强培训时的沟通工作和培训结束后的评估反馈,建立起一套涉及员工职业发展的、完整的培训机制。

1.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内容丰富化

在培训方法上,A保险公司应突破传统的讲授模式,结合应届毕业生员工积极性高、突出个性,但缺乏业务技能的特点,引进诸如会议讨论模式、团队模拟业务模式、带岗实训、拓展训练等方式,将学员从被动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从单纯的听记学习转化为体验式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学习成果的意愿。

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过程中间的沟通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而在应届生的入职培训中,每一部分的培训内容都要配合适当互动环节。比如在开班会议、企业文化、晋升计划中,采用了新老员工互动交流、个人未来计划分享来进行互动。在部门介绍、岗位介绍和业务知识流程这块,采用优秀员工交流的方法。在礼仪培训、沟通技巧、缓解压力方法、角色模拟和小组业务中,采用了团队交流的方式。在第四周的方法中,采用了内部导师制度,采用老员工带新的方式来提高员工业务。

在培训的内容上,应届毕业生由于经过学校的正规教育,理论知识功底较为扎实,故而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减少纯理论的学习,加强对企业文化、实际业务技巧、态度培训等方面教学内容的投入,让新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掌握一定的业务技巧,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

2.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所有的培训工作一定是按需而动的,在培训开展之前,A保险公司应针对应届毕业生员工这一群体开展调查工作,要充分了解他们整体情况和培训需求,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培训计划,而非千篇一律的按照原有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一套方案适用所有的培训上,必然会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的内容与岗位要求不相符。故而,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计划书,是理清培训需求,指导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步骤。

3.注重培训的评估与反馈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绩效,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形式。目前A保险的培训工作没有建立有效评估反馈机制,特别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更是只作为入职的一个环节,没有对其学习情况、测试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和比较,导致无法估量培训效果,更无法进行效果跟踪,改善培训机制。A保险公司要加强培训考核,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并通过追踪员工的绩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培训机制和决定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培训效果的即时反馈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应届毕业生的导入培训中的考核方式呈现多样。笔试、观察表现和提交总结都成了新员工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并结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如资源部可参照新员工在公司顶岗实习的半年期间绩效进行综合评估,选取同期新员工的5%到10%颁发新员工奖学金。金额可拟定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按照公司财务部门所给出的建议奖励金额为准。对表现特别突出,绩效考核排在前列的新员工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如公司总部的业务培训、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培训等。同时,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培训中迟到早退。初犯给予口头警告,两次以上书面警告并公示,三次以上的按情况而定,严重者终止培训,解聘。通过一定的正负激励来强化培训效果。

4.强化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联系

培训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模块,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环节。它不能独立存在,应当有与培训相配套的一系列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目前A保险培训工作相对孤立,特别是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工作,只作为入职的一个环节而已,对其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这就使得培训的组织者和员工都对培训极不重视,地位很是尴尬。针对这样的问题,A保险应设计一套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成立A公司培训学院,培训按期进行,每半年或每年一期,培训通过按等级颁发证书,证书在企业内认同,并作为日后晋升等职业发展的依据。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培训与员工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使培训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加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作用。

三、小结

本案例结合了A保险公司的实际,对A保险公司业务员(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方案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引入了新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并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特点,对课程安排和考核安排做了重新设计。尽快让员工完成学生到企业职员身份的转换、熟悉企业文化和制度、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为出发点初步建立起与培训相配套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和职位变动的依据,将大大激励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见表1)

参考文献:

[1]宋朝利,王立校,郭爱英:《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改进—以S信贷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1

[2]闵罡,吕翠:《新员工导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B保险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4

篇5: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大学毕业后的一年很关键,原因有三:就业协议书、报到证/派遣证、国家干部身份。近年来,在紧张的就业过程中,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刚刚毕业的一两年内,就丢了自己的国家干部身份、人事档案、户口。

(一)毕业前要签《就业协议书》--为了学校统计就业率,同时也是学校办理该毕业生报到、接转行政、档案转出、户口关系的依据。

(二)说到就业协议,须提到《报到证》与国家干部身份。

只有毕业生签署了就业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该毕业生毕业后将有具体单位的报到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报到证到你的工作单位报到,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

(三)《报到证》分上下两联(内容相同),上联(蓝色)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发给毕业生,下联(白色)则放入学生档案内(人事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管理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若你没有签就业协议书,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毕业生要保管好《报到证》。

(四)国家干部身份

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而很多人却从毕业后就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干部身份。国家干部身份靠什么来?靠就业协议,靠《报到证》。《报到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

(五)职称评定--有干部身份的人才有资格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单位上岗后,必须要经过一年的见习期(国家规定)。见习期满后,本人必须记得要签《毕业生见习期考核鉴定表》,这是你转正的鉴定表(从此你就拿正常工资了),说明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了。(见习期需要在同一单位完成,也就是你的就业协议、报到证以及你的转正证明表,这三个上面盖的要是同一单位的章,否则视为无效)。

紧接着要记得填写《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也就是初级职称评定表(这些事要你自己留心,没有人会提醒你去做的,表格可以到人事部网站下载)。具体可评定的职称可以到人事部网站上查询(职称最好和自己学的专业有联系,否则到中高级评定时比较难)。现在我国职称评定这块要通过考试(除艺术、工艺美术、体育教练员及广播电视播音4个系列外),以考试来决定你是否能评上职称。

在你初级职称评完四年后,也就是你工作的第五年,你可以申请评定中级职称。再五年后,也就是工作第十年,评定高级职称(具体可上网查)。这样你一辈子的职称就基本评定完了,所以有些幸运的人10年就可以当上“高级工程师”。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

《就业协议》的签署是没有限制的,与任何公司或单位签都可以,就算是三个人的小公司也能签,但要保证一点,--不要在一年内倒闭,否则你就没有人给你签转正了。

又有人说了,我想考研,我明年要考,我就不签三方了(其它情况也一样),随便找个活干干,挣点钱完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记住,不论任何时候,别放弃你的身份!如果你要考研,那么你属于在职考研一类,我们举例说一下。假如你考上了:你6月大学毕业,7

月到单位报到。第二年7月,你转正,初级职称评定。研究生9月入学。当你研究生入学时,你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3年研究生读完,你出来直接拿正常工资了(进私企),没有见习期一说了(研究生毕业也有3个月的见习期)。

假如你没考上:没考上更简单,直接继续工作,回头等着评中级,没差什么。

别错失本该属于高校毕业生的国家干部身份,谨记!

(六)户口

毕业生户口有五种去向:

1、工作单位有户籍管理的条件(比如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国企、其他比较大型的企业)。工作单位可以接管户口那最好,当然也要自己主动去办理这方面的手续。

2、就业地的人才交流中心。

工作单位不能接管户口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放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但是有个限制条件,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是属于临时户口,有两年的限期,毕业超过两年就不能继续托管了。而且户口跟档案是一体的,不能单独提出来。

3、代理托管挂靠;

4、未曾办理,一年后学校给予打回原籍;

5、任逍遥,不知所终。

(七)档案

按照规定,个人是不能接触自己的档案的,档案的发送必须使用国家“机要”文件发送方式,属于国家秘密。

档案分为三种: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和工人档案。

学籍档案记录一个人的读书生涯,记载着他何年何月在哪里读书,受过何等处分何等表扬,一些测评表格、成绩单等归教育局管理。

人事档案则是在学籍档案中加入了派遣证、履历表、转正定级材料、婚姻变更材料、出国材料、劳动合同等,归人事局管理。

工人档案则是指没有经过转正定级,没有获得干部身份的工人,归劳动局管理。

目前还在校读书,包括像我这样的正在实习,但还未毕业的学生的档案,全部是学籍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份档案才转成人事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挂靠在代理托管机构);如果毕业生毕业后未办理相关手续,那么在两年派遣期后,其学籍档案过期,将被打回原籍,进入劳动局,转变为工人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劳动局)。如果学校不理这码事,等过了两年派遣期后,没有了报到证,你连原籍都迁不回去了。

(八)干部身份的作用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条件。公务员政审材料有一条明确规定要有干部身份(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除外)。

2、单位之间,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北京现在的落户政策基本就是人才引进,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干部身份。只有拥有干部身份,才能说是干部调动。

3、拥有干部身份才能够评职称。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

4、提干的基本材料。就是说如果你要被提升干部,就必须拥有干部身份。

5、计算干部工龄的起始点,工龄从拥有干部身份开始计算。

有人说,我暂时想考研,等研究生毕业后再想工作的事。假如你今年7月份毕业,你在6月份跟一个代理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档案被发到这家代理公司。等到九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需要档案,就去让这家公司发送你的档案到学校(你算作是在职考研,与应届生考研没什么区别)。一年后,找签三方的那个公司给做转正定级,确定干部身份。三年后你毕业,实际已经拥有2年的工龄了。工龄这个东西很重要,首先必须拥有干部身份(工作一年)才能评定初级职称,工龄4年(工作五年),可以评中级职称,工龄9年(工作10年),可以评高级职称。

今后无论工作如何变动,你的人事档案不能脱离人事厅(局)以及所属的人才中心等干部档案管理系统。一旦转入劳动局或所属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职介等机构超过三个月不能及时转回的,将失去原有干部身份。

篇6: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这是和你提问相关的一个政策,你可以参考。。

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市出台了鼓励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以下简称换房)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基本生活保障(以下简称换保障)的政策,下面就农户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1、换房和换保障坚持什么原则?

换房和换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计划管理”的原则。

2、适用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户,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换房和换保障:

(1)有合法的农村宅基地;

(2)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自愿永久放弃全部农村宅基地;

(4)自愿永久放弃全部经营权(含自留地)。

3、公寓房安置地点在哪里?

农村宅基地换房地点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首期安置房暂定名“景春苑”,建设地点在缔艺家西侧(见附图)。

4、公寓房的户型分哪几种?

建筑设计户型面积分为60㎡左右、80㎡左右、100㎡左右、120㎡左右四种。

5、换房可享受多少面积?

换取的标准面积为每户基数40㎡,再加每人40㎡,每户标准内总面积不超过260㎡,超标准面积不超过40㎡,每户换房数量不得多于3套。

6、安置房的价格如何确定?

换取的标准面积内部分的价格确定参照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超过标准面积部分按签约时同地段商品房价格。房价由住宅标准面积、超面积乘以相应的价格和层差率加车库面积乘车库价格(标准面积内住房销售价格减半)构成。层次差价系数参照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相应标准执行。

7、换保障可享受什么样的政策?

经营权换保障政策参照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海政发[2004]51号)执行。换保障户在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照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统筹的人员,不列入置换生活保障范围。以换保障签约的时间为基准日,对未达到劳动年龄段(16周岁以下)的人员,每人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7000元,达到和超过劳动年龄段(16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参照我市被征地农民政策,为其按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费第二档标准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参照享受相应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其中15000元记入个人账户。其个人账户管理、大病医疗统筹、生活补助费发放、丧葬费标准、就业培训、档案管理、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等均参照被征地农民相关政策执行。

8、到市区置换公寓房是否仍享受所在镇(街道)搬迁奖励补助政策?

农户以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不再享受所在镇(街道)搬迁奖励补助政策。但属于连户成片搬迁的(可包含搬迁至所在镇、街道“1+X”点的农户),市财政对置换市区公寓房户进

行奖励补助,对连户成片3户以上的每户奖励3万元,5户以上的每户奖励4万元,10户以上的每户奖励5万元,整组的每户奖励10万元,整村的每户奖励15万元。补助资金通过与换房总价款差额结算办法奖励到户。

9、换房换保障政策执行至何时,什么时候受理报名?

换房换保障政策实施期限至2011年12月31日止,时间以签约日为准。全市换房和换保障户数总量实行计划管理,每年集中申报两次,申报时间为3月和11月。首期报名截止2010年4月30日。

10、如何办理换房换保障手续?

(1)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户向所在村(含农村社区,以下统称村)村民委员会出具《农户自愿永久放弃全部宅基地和全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承诺书》,承诺书需年满16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全部家庭成员签名,并提出换房和换保障书面申请,填写《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申请表》和《海宁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申请表》,同时提交家庭人员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集体土地使用证(或建房报告)、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证等相关证件。

(2)公示。经所在村初审后,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为7天。

(3)审批。经初审和公示后,符合换房和换保障条件的户由村汇总,并填写《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名册》和《海宁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名册》,连同《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申请表》和《海宁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申请表》一并报镇(街道),经镇(街道)核实同意后于每年的4月和12月报市统筹办,由市统筹办分送相关部门审核后审批。

(4)签约。经批准后,由市房委办会同市统筹办通过镇(街道)、村(社区)落实换房和换保障户与所在村、镇(街道)及市房委办签订《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协议书》,与所在村、镇(街道)及市劳动保障局签订《海宁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协议书》。并由镇(街道)代为收回原住房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证等相关证件,如原已取得合法建房许可而未建造的户,同时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5)预付房款。换房协议签订后15日内办理预付房款相关手续。换房面积在120㎡(含120㎡)以下的,每户须预付房款5万元;120㎡以上的,每户须预付房款8万元。

(6)选房。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建设,公寓房建设工程竣工后,市房委办会同市统筹办通过镇(街道)、村(社区)通知换房户户主及购房人办理公寓房选房手续,并开具公寓房选房《抽签通知单》。购房人凭①《抽签通知单》;②镇(街道)开具的收回原住房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证证明;③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本人不到场的委托书(单位盖章)、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资料抽取《选房顺序号》。并由市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市房委办按照换房户的置换申请面积和预付房款情况分别提供60、80、100、120平方米左右四种不同户型的住房。购房人凭①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本人不到场的委托书(单位盖章)、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选房顺序号》公证书等资料,按《选房顺序号》公证书的顺序和规定参加相应户型的选房,选定房号后,签订《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选定协议书》、以下简称《选定协议书》),并由市公证处出具公证书。

(7)签订换房合同。购房人凭①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本人不到场的委托书(单位盖章)、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选定协议书》公证书等资料,签定《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合同》(以下简称《换房合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与换房户签定《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合同签订时由镇(街道)将收回的原住房集体土地使用证、农村

集体土地承包权证等相关证件报市有关部门依法注销,土地使用权相应收归集体组织。同时给予每户4个月的自行临时过渡安置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每户每月不足400元的补足400元。

市经济房建设发展中心及时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购房户必须按《换房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付清房款(可按揭贷款),否则将按合同条款办理。

(8)自行拆旧和退回承包土地。换房和换保障户在签订换房合同后4个月内自行拆除原有住房(含生产用房及地面附属设施),逾期作自动弃旧处理,同时全部承包土地(含自留地)退回村级集体组织。

(9)交房和办理保障手续。换房户在小区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并自行拆除原旧房和退还全部承包土地(含自留地),且经市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办理相关结算手续,预付房款、未达到劳动年龄段人员一次性安置补助费总额、连户成片奖励等和换房总价款实行货币差额结算后10日内,与市经济房建设发展中心签定钥匙交接通知单,凭钥匙交接通知单和《换房合同》复印件到小区物业管理公司领取钥匙。同时,由换保障人员所在村以户为单位,持《海宁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人员名册》,携参保对象的公民身份证明及复印件3份、户口簿(需有公安机关的户籍备注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寸免冠近照6张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在办妥参保手续的次月起按规定参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标准享受待遇。在取得公寓房产权之日起30日内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逾期不迁的,根据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经市公安局核准,将换房户家庭成员户口迁往其合法固定住处或置换的公寓房内。

11、换房换保障户立户条件是什么?人口如何认定?

立户条件:按海政办[2000]21号文件执行。夫妻双方离婚满5年、或离婚满2年且另一方已登记结婚的,可立户安置。

人口认定:按户籍(以居民户口簿记载为准)确定家庭在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口。下列人员可计入家庭在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口数:

(1)已领取本市有效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子女未婚嫁,其独生子女可按2人计算。两户以上共同赡养的老人可分摊进行计算;

(2)户口外迁的全日制大中专学校的在校学生(需凭学校有效证明);

(3)因土地征迁而户口迁移至城镇的人员(已享受过福利分房或经济适用房的除外);

(4)户籍关系外迁或被注销的现役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初级士官(已提干的军官除外);

(5)户籍关系外迁或被注销的被判处徒刑的服刑人员;

(6)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的其他人员。

立户及人口认定均以换房换保障四方协议签订日为基准日。

12、公寓房产权性质是什么?如何上市交易?

公寓房建设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购房户在开具销售不动产发票后,可自行按规定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契证,但换取的公寓房属于政策性住房,取得产权证之日起五年内(含五年)不得上市交易(抵押除外)。

本政策解答由市“两新”办负责解释

篇7: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解答

大学应届毕业生档案户口问题——户口迁回原籍、档案放在学校所在地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悬赏分:70-解决时间:2010-6-14 05:08

我是在外地上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现未就业,准备在原籍所在地就业。能不能够户口档案分离:先把户口迁回原籍,档案放在学校所在地的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就业后再把档案调回来?

把档案调回之后应放到人事局还是劳动局?

问题补充:户口单独迁出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以后档案转出需不需要开报到证那些?

估计毕业前签不了三方协议。

【回答】

一、人户关系,是指人事挡案和户籍关系,一个归宿于单位或人力交流中心等职能部门管理,一个归宿于当地公安机关管理,一般情况人户关系最好不要分离(指在同一地区),在现在这个人才流动的时期,政府也允许人户分离.1.可以户籍和档案分离,但是你这样会不方便以后拿取档案。一般毕业后学校会给你一个户籍迁移证(可以是你原户籍,也可以是单位)让你带去你原户籍所在派出所或单位做迁移证明;如果你签约单位了学校会把你档案直接发送到你签约的单位,如果没有签约可能有性3种:1)叫你自己拿去档案管理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保管,2)直接发送到你户籍及将迁移到城市的档案管理中心,3)学校将帮你保管1-2年,在此期间你勿必领走。

2.档案应放到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最好放在人事局,因为在毕业后1年内每找到工作时免费的,而且保管也专业点;人才交流中心其实就是人事局的一个下属单位)

3.户口迁出是凭你所在学校毕业时所给的户籍迁出证,证书上有迁出和迁到两个地点。

4.各地各校档案迁出管理不一,我建议你最好咨询一下:1)学校老师和人事部问清保管时间和手续2)你原户口所在地人事局保管时间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时间和手续,如带不带毕业证、身份证等

5.最后你将学校所给的证书、证明,人事局等机构给的‘保管协议’保管好,另外他们所给的数据记录清楚(带点纸笔在身上)

二、户口和档案的迁转或托管

户口必须由毕业生本人到学校保卫处办理迁转手续,档案则由学工处档案室寄到就业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或按照有关要求处置。

(一)已落实就业单位者的户口和档案的处置方式

1、毕业生就业后档案、户口如何迁转?

篇8:关注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归属问题

一、了解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现状

1.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档案归属。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将档案转至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也可根据本人要求将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 学校要按规定在择业期内进行保管。

2. 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档案归属。

毕业生已落实了就业单位, 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负责接收档案, 签订了正式有效的就业协议书后, 毕业生可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 将档案转至就业单位所在地。已落实就业单位, 但未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而是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 此时档案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处理方式相同。

3. 办理改派手续的毕业生档案归属情况。

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后, 可持重新办理的《报到证》办理档案关系, 将档案转至改派地。

4. 升学毕业生的档案归属情况。

毕业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将档案和户口转到所考取的院校。

二、找出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混乱的原因

1. 高校毕业生档案宣传教育匮乏。

在就业指导课上针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内涵及作用、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类别等相关问题很少被提及。档案知识宣传教育的匮乏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

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缺失和档案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高校大多对档案工作投入有限, 有限的人员配套, 落后的管理手段, 加之各个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 多数高校无专人负责, 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前后临时突击性整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一直以来都不是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经费不足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3.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标准不统一和档案转递地址不准确。

目前没有统一的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标准。大多数学校批量寄出时用机要转递, 零散寄出时用特快专递, 有时也用挂号信。有些单位和学生不清楚档案的管理制度, 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转递单位填写的是工作单位, 而这些单位没有机要接收权, 如果学校审查不准确, 按照协议书上的转递单位寄出, 就会导致档案不能正常转递甚至丢失。

4. 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管理不规范。

高校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单位和考上研究生后, 学校按要求转递档案出去, 由于接收单位没有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 以致档案丢失。如考研学生档案, 据统计92%的录取院校要求考生分两次寄出档案, 即学生收到调档通知时寄出的政审档案材料, 学生毕业时再寄出后部分档案材料, 有的单位收到档案后没有把两次档案合并在一起或者没有及时把不被录取的考生档案退回, 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5. 高校疏于跟踪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

高校毕业生档案被寄出后, 准确的归属情况高校并不掌握。一些高校毕业生档案没有按照规定转递到其应该转递的地方, 很可能投递错误甚至退回途中丢失, 高校很少跟踪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情况, 所以一些毕业生发现自己的档案没有如期抵达, 询问学校, 学校很难给出准确的解释。

6. 用人单位漠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政府机关、国企、大型正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比较重视, 管理也相对规范。但吸纳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的为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从来不过问毕业生档案, 毕业生主动询问也不予回应或者让毕业生自行解决。

三、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混乱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问题情况复杂, 涉及的高校、用人单位众多, 并且地区差异明显。针对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混乱这一问题要理性分析, 不能一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的现状、症结分析原因后, 让高校毕业生通过充分了解毕业生档案的作用, 主动去处理档案相关事宜。档案管理者和学生就业工作者要认真引导, 使学生对其自身形成的材料有全面的认识。

1. 积极调动高校毕业生主观能动性, 维护自身档案权益。

高校毕业生很少主动询问档案的去处, 不清楚档案的归属, 其主要的原因是自身对高校毕业生档案认识不到位, 了解不全面。在宣传高校毕业生档案知识时, 可以把高校毕业生档案与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利害关系放在最前面, 举出因档案归属不明确造成损失的案例, 呼吁毕业生关注自己的档案。

2. 告知高校毕业生维护档案权益方式。

高校毕业生主观上重视档案后, 会想知道如何妥善处理档案事宜。网络上的信息分布凌乱, 很少有整个流程。在宣传高校毕业生档案知识时, 少些档案知识理论, 主要介绍高校毕业生处理档案事宜的流程, 详细介绍不同情况的档案归属, 以及档案转递后的查询时间, 绘制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分布图, 让高校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

3. 多种渠道大力普及档案知识。

一方面利用人人网推广档案知识, 人人网在高校毕业生中使用率高达90%。该网站具有分享功能。高校就业部门或高校档案部门可以编写简洁的处理档案事宜流程图, 发布到公共主页或朋友分享。利用人人网发布档案知识, 形式新颖, 内容实用, 传播速度极快, 并且可供高校毕业生随时反复查阅。同时有必要适时推出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专题讲座, 并且将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专题讲座放在系列讲座的第一站, 面对面地介绍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功能、影响、处理方法。借助就业指导课的强势推广力, 相信仅需几年的时间,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意识可以强化, 并且延续到以后的高校毕业生, 辐射到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单位, 直至整个社会重视高校毕业生档案。还可以制作档案知识宣传板, 安放在高校人流密集处, 让高校学生从大一入学就对档案有印象, 在每年毕业生离校前, 增放流动宣传板,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意识, 宣传板的内容选用问答的形式, 将高校毕业生可能遇到的档案问题予以简单实用的回答。花费少, 效果好。

4. 运用行政手段规范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

其一,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出台文件把毕业生档案工作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一个必要项目。目前高校重视教学科研, 重视学生工作管理, 重视就业工作。不仅是因为这些工作确实重要, 迎接主管部门检查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原因。如果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考核的专项, 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效果。其二, 完善政策覆盖全国。2008年国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规定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 档案管理, 档案的利用与公布、条件保障、奖励与处罚, 明确了学生类档案归档内容。人才流动频繁, 各地区规定差异化, 容易引发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混乱, 所以有关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的规定、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结构化, 最终形成全国通用的标准流程。

5. 经济上确保高校毕业生档案各归其位。

一方面财政划拨专款保障。我国目前档案工作开展具有先进性、特色性的单位或部门, 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档案工作的开展主要靠财政划拨款项去进行, 高校专职管理毕业生档案人员、人才中心管理毕业生档案人员、高校开发毕业生档案、信息系统、人才中心建设库房等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充足的经济保障可以令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主动缴费维护档案。除国家机关、国企, 大部分用人单位不具备档案接收能力。这部分高校毕业生档案大多存放在当地人才中心, 通过人事代理来实现转正定级、办理保险、开具证明、计算工龄等人事服务。但每年需要收取两三百元的费用, 这几百元的费用有的用人单位提供报销, 有的需要毕业生自理。无论由谁支付, 一定确保按时缴费, 不能疏忽大意, 以免因小失大。

摘要: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归属现状和类别进行了论述, 并对造成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不明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档案归属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归属

参考文献

[1]张淑春, 赵毅, 相玉红.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

[2]吴登国.高校毕业生档案意识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9 (9) .

[3]蒋玉琼.浅谈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及查询工作[J].兰台世界, 2008 (11) .

篇9:大学毕业生漠视档案问题研究

近年来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而这其中,大学毕业生是“弃档”的“主力”。

一、大学毕业生如何漠视档案

目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漠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滞留在高校

如今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把档案暂时留在了学校;找到工作后因身在外地或忘记等各种原因,没有再回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也有毕业生认为,档案转移手续复杂,放在人才市场每年需缴240元管理费,不如丢在学校安全省事。

2008年11月底,从"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目前北京市高校京外生源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滞留学校的达到2,2万余名。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在这2,2万余户档滞留高校的京外生源中,本科生占七成。这些学生滞留户档的目的明确,其中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超过83%。期满后继续滞留的户档数量逐年增加。超过两年期限的达到9200余人,其中有38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6年。

2、弃之人才市场

最近,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档案中,仅北京市市区就超过5000份;加上各区县,此次公示的档案份数超过了3.5万份,规模堪称庞大。2008年11月底,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30天公示期满后,即解除对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江西人才市场是江西省最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存放两万多份人事档案。然而,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该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甚至已经有十几年无人过问了。

二、大学毕业生为何漠视档案

目前,人们的择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自主择业已成普遍情况。无论是对于企业用才,还是个人择业,已经不再受户口和档案的限制,不再“惟档案是尊”,这是整个社会对于市场运转的一种自我调控,但也引发了大量的“弃档”现象。

1、企业不看重档案

近几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档案已不再是企业考察个人能力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现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黄某曾说:“我换了七八次工作,从来没有人问我档案问题。现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档案有没有,作用不大。”这代人的职业观较以前更追求自由和个性,流动也相对频繁,用处弱化的人事档案便容易被轻视。

某高校毕业生曾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的人事档案就一直放在学校,反正也用不着。很多同学都将档案留在学校,除非有正规的接收单位才想起档案,否则档案就永远地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还有学生喜欢频繁调槽,在工作单位变动后,由于嫌转档手续烦琐,便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了档案。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必然。市场理性对人的要求不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而是专业和技能。用人单位在考察人时,也必然把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

2、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档案作用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档案中不客观纪录现象的发生,杜绝了个人生活被他人主观操纵的可能性,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和公众理性的选择。但毕竟目前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不少毕业生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

广西某职业学院大四学生张某已与湖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现正在该公司见习。当档案调查人员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的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并发出了“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来吗”的疑问。

三、长期漠视档案有何不妥

尽管档案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学毕业生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档案滞留高校影响计算工龄

毕业生如果没有及时地将档案从学校转出,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按照有关规定,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放在学校期间不算工龄;须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中心才能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这样才能连续计算工龄。学校代为保管毕业生档案,只是延长了毕业生的择业期,而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并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学校不能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位只能按应届毕业生标准为其办理就业手续,而工龄也就相应的从“零”开始。档案滞留学校还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

2、无法报考公务员

已毕业多年的饶某这段时间颇为懊恼,年前他本来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但当年毕业时他没有理会自己的人事档案,结果人事档案被学校转回原籍,自己也浑然不知。由于和原籍档案管理部门从未联系过,这几年他的人事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导致没有地方及时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考公务员的事也因此落了空。

3、落不了户

孙某4年前毕业于辽宁某学院,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辽宁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听孙某讲述说,她大学毕业后,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迁移户口要用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4、办不了身份证

刘某几年前从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他揣着档案辗转于沿海各城市打工,没有及时将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今年因为需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这才想起,户口从学校转出后一直没有落户。为此,小金在省城和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折腾了近一年,费了诸多周折,可至今手续还没能办好。

人事部门一负责人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现在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工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以及出国、结婚生育等都离不开档案。

四、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私企或者自主创业,“弃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人事档案,成为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实行双轨制: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管理职工档案;一种是县级以上人才市场代理人事档案。这两种是平行运行、且能对接的制度。也就是说,假如你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再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你的工龄是从你的档案进入人才市场的时间开始算起。换句话说,是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因为档案放在学校只是学籍档案,转到人才市场才成为人事档案,才能证明你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如何妥善处理呢?专家介绍,对于毕业后找到接收单位的学生,档案可以直接转到单位或者单位主管部门,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毕业生可以将档案存入当地人才市场,由其进行代管。对于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的,最好是将档案转入下列部门之一。

1、生源地人事部门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在生源地办理就业手续时比较方便,但如果毕业生想离开生源地就业,转出时就会比较麻烦。

2、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上一篇:大学生学期期末总结下一篇:工资福利退休科2010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