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2024-07-07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4篇)

篇1: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研讨活动小结材料

兰西县临江镇中心校

我们学校于2011年11月20日申报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研究课题,我们深深知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新的功能与特点。回眸一学期的研究历程,有以下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

作为农村小学,我们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校长王鹏龙,副校长沈广武,教导主任孟立斌深入课题研究第一线,担任课题研究指导,作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领导还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交流,为全体教师搭建了课题研究的平台。

同时,兰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领导赵天元也密切关注我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所长赵天元多次亲自来我校调研,及时帮助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困惑,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全心投入,不断探讨

从开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就以极大的热情倾心投入,认真做好调查:当前农村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真实反映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讲座、理念学习3次,课题组组长王鹏龙作《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的讲座,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举行教学研讨活动4次。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30多篇。

三、有序推进,积累经验

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博客点击率为9195,参与评论782条。课题组成员在全镇数学教学研讨中与各校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

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2012、11、10

篇2: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

那么如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真正热爱数学呢?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足迹,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120克面饼+配料:117克面饼:86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3克,配料重31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方便面学生经常吃,但一下子进入数学课堂后,引来许多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相应的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在课本上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创新开发教材,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例如: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淘气一家4口人在赏

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三、利用生活经验,感知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又对周围的这些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无比的好奇,若教师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份难得的好奇心,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例,着力加以诱导、挖掘,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把数学知识实践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上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求平均数的问题”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们的平均价是多少?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还有几点思考想与大家分享:

1、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但不能“喧宾夺主”,无为增加一些学生理解有点困难或一下子搞不清的常识性的生活知识,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其教学过程要经历: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所选材料不能让学生“望梅止渴”,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原型的学习材料,避免人工化和虚伪化。

3、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要尽量避免“弄巧成拙”,产生消极的影响,需要我们教师有良好的预计能力,能预见到学生的种种情况,做到课前预设尽量完美。

4、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要避免“走马观花”,只是比较表面化,没有能提示数学本质,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脚踏实地,实实在在。

篇3: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一、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许多数学知识就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抽象化。如果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 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比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纸盒, 在讲述完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之后让同学们计算自己的小纸盒的表面积, 然后再让同学们回家之后计算一下自己家的冰箱的表面积, 让学生体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还有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什么是“小数”时, 可以将生活中在商场购物的情境引入到生活中, 比如, 练习本定价0.45元, 一本书25.25元等, 让学生们观察小数与之前所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然后向同学们讲解小数的特征和意义。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商品标价向同学们讲解“元、角、分”的概念, 让同学们理解标价上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比如0.45元实际上就是4角5分, 而0.1元就是1角也就是1/10元等。这样就将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课堂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学生们在生活中就会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数学, 逐渐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将生活中的经验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很多实际生活中的经验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学生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亲切, 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 在讲授“平均分”这个概念时, 可以先从谈话导入:过春节, 小明家里有5口人, 要给大家分糖果, 每个人分的糖果要一样多, 这就叫做平均分。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 学生就能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 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无形中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探索数学规律

数学学科还具有规律性强的特点, 而许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探究数学中所蕴涵的规律性。比如, 在讲解“圆”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先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井盖都是什么形状的, 有没有人见过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井盖,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井盖都要设计成圆形, 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同学们观看如果井盖不设计成圆形会出现什么问题, 最后引出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知识。还可以将生活中银行存款采用复利的方式计算利息引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计算100元本金按照3%的年利率存5年和以相同利率连续存5个1年本利和分别是多少, 让同学们体会复利的规律和意义。教师还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让同学们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同时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体会数学的规律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利用好生活这一数学宝藏, 就能为学生建立起一座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 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并且富有实际意义,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将生活实际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能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覃芬花.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 让数学教学焕发活力[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0 (9) :67-68.

[2]王虎.发现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引入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 (下旬) , 2014 (9) :78-79.

篇4: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数学是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数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小学数学课要实行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努为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内也世界相符的富有活力与乐趣的课堂。

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只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观念,树立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观念,平时要多留屯、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善于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教学资源,把握教材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要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内容,增加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汲取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主要有从生活中挖掘和从教材中挖掘两个途径。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努为寻找教材内容在生活中的体现,只有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起来学有余力。让学生学习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从生活中挖掘,加强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当然,教师善于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在导入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新知讲授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知识巩固中劍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等情景教学方法,实现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要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善于提问激疑,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传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沉闷、枯燥、单调乏味,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就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技巧,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在实际的生活世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运用。

要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运用生活化练习,学以致用运用生活化练习,学以致用,学生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自如的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学致用。

要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提供运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回归生活实际。所谓提供运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就是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走出课堂深入生活,重在学生的参与实践。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人都对数学持有偏见,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多大的用途,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差太大,这种想法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学好数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没有真正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既动手又动脑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數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独立思考探究和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耍让学生学到有意义和充实的数学知识,把学生从课堂繁重的数学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深入生活中寻找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探索发现举一反三,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数学知识绝对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教材上的黑白符号和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她是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W把我们的孩子从传统教育下死记硬背数学知识的牢笼中解救出来,为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

不同于传统应试教育下教师只重知识灌输、学生毫无主体性可言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有自己的特征和优势。虽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还存在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许多教育者还无法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中也走了一些弯路和误区,但是她是适合新课改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能在未来的数学教学方式变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1、将现实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融入生活元素,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来进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灵活使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一般而言,当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当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具有很大距离,学生则会感觉到十分陌生。因此,对于与学生生活相关性较差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变,即增加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的内容,减少与学生生活相差较远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的教材当中,还存在一些固定式的例题,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相应调整,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采用学生身边的内容来适当改编教材,可以使学生自己去搜集问题,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2)将生活案例导入课堂。众所周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情境和知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其忘记数学的枯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学习案例,使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则是为生活服务。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堂所学知识越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尽量挖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行情境教学,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选取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场景进行加工,必要的化可以对教材上所设计的情境进行改变,由教师自己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存在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在选择情境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素材的可行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2)构建活跃的生活情境。课堂教学除了要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将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并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猜想、实验和解决。通过不断的`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但是,在进行情境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范围,且解决办法具有多样性的素材,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直观实物来构建熟悉的生活情境,将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篇6: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论文

(一)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更多地认识世界,把所学到的内容更多地运用于日常的生活。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中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性,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的教材还有很多缺陷,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活化教学,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这样的教学。

(二)教材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却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只限于课堂讲解,老师没有创造更多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相反老师的逻辑推理教学方法与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讨厌数学的情绪。要不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应该在教学当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够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现实问题。使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实施的有效建议

(一)课堂教学要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方法。

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也是思维由形象化向逻辑性转变的一个过程,数学中更多内容都比较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在认识中不断克服理解上的差异化,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方法,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顺利转变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模式。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能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生活中产生的经验和获得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实质性因素。例如,在讲到工作量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知识点进行变换题型的解答,可以设置这样类似的例题:星星家不远处要修一条南北方向的马路,修路工人用2天的时间修了总路程的5%,照如此的速度,几天能修完整体工程?一般小学生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工程,类似设置能够使学生觉得题目较为熟悉,可以利用对应公式恰当解题。

(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

任何一门学问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对于数学来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到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以提高小学生成绩为目标,主要进行数学内容的讲解和不间断的习题训练,没有考虑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采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法,就必须把教材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小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活动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考虑其相关性,这样就能使小学生感受到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数学问题,那么当发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解答时,也就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与喜悦,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具有的真正价值和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圆以及打折的相关内容后,就要让小学生举例并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实物是圆形的,而且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让学生思考真实的商场打折现象,对不同打折的商品进行比较与分析优惠情况。

(三)在创设课堂情景时要与实际生活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气氛中,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作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同一年级的小学生也存在理解差异,如果老师创设的情景教学比较新颖,对于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讲,可能会起到较强的作用,但对于学习中等和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不一定能够起到好的效果,而更贴近真实生活的例子和情景,就会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良好作用,同时实现数学教学的要求。例如,相遇问题是学生必须要遇到的问题之一,可以这样设置教学情景:两个渔夫相向而行去集市卖鱼,两人一起出发,10min后同时到目的地集市,一个渔夫的速度是10m/min,而另一个的速度则达到30m/min,问两个渔夫开始的距离是多少米?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对距离的理解。

三、结语

篇7: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摘要]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

小学教学;

生活化;

转化

曾经有文章戏称我国的教育是一个“板鸭”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赶鸭子”将学生赶进课堂,再是“填鸭子”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接着是“烤鸭子”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板鸭子”。这固然是笑谈,但由此可见,我们以往的教育明显的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在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化、复杂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他们这种的不同,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是什么?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小学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小学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数学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必须使数学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数学,使数学教学的视野缩小为有限的几本教材,远离了生活源泉,限制学生的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教学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教学的抽象数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学数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首先源于对生活的亲身参与。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数学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教师通过自己的微笑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老师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倾听自己的感受。教师的角色就更好的作用于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能力获得发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你的鼓励将会促进他不断地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要有专长,并要敢于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专长。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实现从书本知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在教数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数学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数学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

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小学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 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乌申斯基.郑文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篇8: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 重视课本而忽略生活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状况, 老师通常是按照书本课程死板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有些老师甚至像读课本一般将数学知识一字一句的念给学生听.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十分的枯燥无味, 即使是一些喜欢数学的学生也会因为认为老师说的课本上都有而选择不听课, 进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毕竟小学数学是一门讲求思维方式的课程, 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 并且, 忽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的观察和发现, 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2. 情景导入不合理

为了增添小学数学的教学趣味性, 很多老师的课程导入采用的是设定情景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创新性的设定是符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的, 但是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情景设置的天平. 情景导入的不合理会造成很多不理想的后果, 会使得小学生抓不住重点, 注意力没那么的集中. 小学生自身阅历的浅薄不足以让他们去区别重点与非重点, 往往结果是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新颖的情景里而本末倒置[1]. 因此, 无法达到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好数学的预期, 也没有真正做到从实际生活出发开展教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分析

1. 小学数学生活化符合社会需求

小学数学是锻炼思维的开始, 小学数学越能做到生活化, 其社会应用性就越强. 干瘪的数学知识若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那它存在的意义何在? 小学数学说来很简单, 但若是不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教学成果依旧是失败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小学数学能够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 而不是简单的和数字打交道. 这就赋予了数学不一样的概念.

2. 小学数学生活化符合小学教学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阶段,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小学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要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服务于生活且有益于生活才有坚实的土壤. 学生脑中的数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的, 将可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运用到生活中, 再从实际中得出. 这种将生活与理论, 理想与现实想结合的方式才满足小学生需求, 从而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

1. 过程生活化

相比较其他学科, 数学是抽象的. 若能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情景模拟, 例如商店购买物资、车辆的调度、零件的加工等, 让学生学着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更好的生活. 此时, 学生不是倾听者, 而是参与者, 这份热情既能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能培养计算能力.

2. 素材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教育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 从孩子眼中看得见、生活中感受得到的事物着手, 从具体形象中去感知才能真正的吸收这部分知识. 通常, 数学的理念是十分凝练的. 所谓的公理、规律在学生眼中其实都是缺乏事实经验去支撑的. 学生可能根本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 只是记住了这个模式, 这种所说的死记硬背只会是短时间记忆, 不能到达吸收消化的效果[2]. 那么, 如果能够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入,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或者说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自然能把知识掌握牢固.

3. 兴趣的培养

离开了对于这门学科的热爱, 那么就是死读书, 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 老师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可以加入游戏的环节,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于“游戏”的热忱还是很高昂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一点相关教学内容的游戏, 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氛围中来, 把吸引力都放在听课上.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个课堂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时候老师起到引领作用, 老师要多关注潮流,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授课, 这种做法是事半功倍的, 因为学生对潮流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 如果老师能够投其所好, 那么学生会在自己喜爱的领域, 慢慢培养起对数学的热爱, 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对老师的授课感兴趣, 那么对知识点的吸收就会更加牢固.

在遇到孩子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候, 应该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要相信他, 这就是他们小小生活中遇到的第一步难题, 这个时候要让他们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 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习惯, 一定要努力的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 通过对小学数学现状的分析、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其结果就是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的素材引进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着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那么老师和家长以及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生活化, 让我们的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归属感, 用生活去贴近知识, 利用知识在生活中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平凡的生活里, 数学问题处处彰显, 所以生活化的教学在未来的一个大环境下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12) .

篇9: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数学从生活中来。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透过数学去读懂生活。

例如:在学习数学方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

超级市场在学校的东面,学校在超级市场的( )面;小明家在小红家的西南面,小红家在小明家的( )面。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常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进而喜欢上数学。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就其本身性质而言,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感到十分吃力,认为数学极其乏味,导致他们一谈数学就逃避。那么,教师应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

1.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单调、传统的课堂教学让数学学习显得酱味十足。那么,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可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制订或设计与教学相适应的场景。

例如:在学习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卡片、桌子、五星红旗、地图、尺子、文具盒等的形状,也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图形图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各种图形也有了大概的直观了解,接着教师再讲解图形的性质并设置相关试题:

请画出下面各图形的高?

2.生活化的试题情境

趣味性较强的试题情境,往往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事例,创设一种简单的,既真实又符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

例如:一年一季的秋季运动会又开始了,在跳远比赛的决赛中,小华跳出了3.36米,小东比小华多跳0.4米,小强比小东少跳0.3米,那么请问小强、小东、小华哪个能获得冠军呢?

答:小华:3.36(米)

小东:3.36+0.4=3.4(米)

小强:3.4-0.3=3.1(米)

所以,小東是跳远比赛的冠军。

又如:小明看一本200页的科幻书,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15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

解:20×4=80(页)

200-80=120(页)

120÷15=8(天)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更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对于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篇10: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文/黄赛丹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篇11: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实施方案

覃小英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3、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二)实践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1)创情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板题

(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试做

(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一年级(43名学生)

二年级(49名学生)

三年级(53名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7、过程与方法

(1)摆正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8、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热爱生活的兴趣。

(3)发展学生弹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2、完善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建立课题组,确定首批实验教师。

4、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5、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2006年9月~2006年12月)

2、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2007年3月~2007年8月)

3、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2007年9月~2008年7月)

(注:每个环节的研究同时兼顾其他三个环节的研究,在突出研究重点环节的同时,与其他环节融会贯通。构成模式。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4、结题时间:2009年8月~2010年3月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我身边的数学》学生论文集。(每年每个实验班推荐10篇)

3、编辑校本教科研通讯(每两月一期)。

4、撰写结题报告。

5、设计“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板。

九、课题的研究组成参研单位:抚松县东岗小学

课题组成员:

组长:管清华

副 组 长:隋晓平、祝庆昌

组员:崔维臣、辛晓明、宋文志、姜玉芝

实验教师:张道荣、陈艳、梁中华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研,确定本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2、组织制度的保证。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经费的保证。

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

4、学习的保证。

篇12: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张玉梅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小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只有数学贴近了小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但这些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生活,就能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提供兴趣依据。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桔子的情境:奶妈拿出10个桔子,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妹妹吃,小明会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都会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主动创设生活情境,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无法真实展现,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却已经经历,数学教师可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数学教学方法回归生活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使用游戏教学,因为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数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小木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小木棒。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减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会表现得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其中很多的奥妙。

三、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把小学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教学才会富有生气,小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实用型的人才。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可以请学生说说: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车轮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不断地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篇1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数学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同学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只有学到数学中的精髓,才可能让同学们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不再吃力。根据现状来看,很多数学老师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很多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老师也无法去摆脱这样一个事实,但是他们往往把分数看的太重要,而忘了学生们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方式[1]。老师的教学模式也毫无新意,常常让同学们被简单的公式和符号整的晕头转向,而老师也一再的逼迫同学们去学。学习数学还没理清思路,搞清楚方向的时候,又要考试了,这样的教学又怎么会被学生喜爱呢。很多老师认为生活和数学是没有关系的,有的认为有关系但也觉得无法把那些“冰冷”的符和温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知道从而下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是非常困难的。

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意义

其实每门学科都和日常生活有联系,在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是不可以的。新课改的实施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属于两个方向,新课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习,让自己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但是传统的就是会应试所绑架,整个学习过程全部都是为了考试[2]。前者在实践中更加的人性化,而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同学们该怎样去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数学认识,但是老师要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才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理论验证的成果,老师应该多让他们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让他们走进生活,使得他们能真切的感觉到[3]。虽然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还是处于模糊阶段,但是对于简单的生活知识还是指导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想尽办法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了解理论的同时,还要去实践、去证明。例如:在加减乘除这一课时,小芳的妈妈让小芳带着50元去买3斤苹果,2斤香蕉,苹果的价格为6元/斤,香蕉的价格为5元/斤,请问小芳应该付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过买水果经验的学生就会立刻回答出整个过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加减乘数的运算直接挪用到生活中,这样才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教学情境更加生活化

在无味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多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模式才能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老师可以把日常生活还原到课堂上。例如:在学习钱币换算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模拟超市,在超市有书、铅笔、文具盒、橡皮等售卖,然后把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有采购组,售卖组,给每个采购小组分配5元钱,售卖小组分配2元的零钱。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采买的情景,购买一直铅笔和橡皮需要3.5元,那么还需要找回多少钱,找回的钱又是多少角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乐趣的同时,还能分清楚钱币换算的原理【人教版二年级】。教师要让课堂的情境更加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戒备感,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问题,使得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更加愉快的进行学习。

3、教学方法更加生活化

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们的自控和独立能力都不好,需要家长和老师监督才能完成学业,他们生性好动,老师就需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研究出一些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教学方法[4]。小学生喜欢玩儿,做游戏等,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游戏的数学问题,这样在玩儿的同时还能学到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九九乘法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采取接龙方式的游戏,当第一个人说出1×1=1,下一个同学就要立刻说出1×2=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以此类推,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就可以表演唱歌、跳舞、讲笑话等游戏,这样让学生可以更加的自由,而且学习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压力,老师也更加轻松,这样两全其美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4、数学运用更加生活化

老师一定要适当的鼓励同学们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题,才能把数学放在心里的重要位置。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必要把生硬的概念全部念给学生听,更多的是希望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带到生活中,用公式去代替生活,让学生多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5]。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不断的去寻找问题,激发脑中的小海马,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多去接触生活,这样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不会只敲脑袋了。

四、结论

以上的阐述比较片面,但也能从文中了解到,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教学情境、方法和问题更加的贴近生活。用生活体验来鼓励同学们进行理论的验证,让他们认真的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现象,把日常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同学们感受到课堂带来的喜悦,才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效、有质的展开,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摘要:我国的教育实行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不在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希望老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去探索知识。如今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课程上的东西,在学习中,用生活的例子去证明理论观点,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觉到真实。老师要不断的把教学靠近生活,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出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研究,抽象

参考文献

[1]王燕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生活化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6,65:70-71.

[2]曾建议.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25:60-61.

[3]张德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及其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6:47.

[4]王茂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5,10:36.

篇14: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

任何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也非常独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不但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生活素材,尤为关键的是激发学生异样的生活感受,如此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确保数学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而让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如此也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时候,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想生活实际中关于年月日的物或者是事。如此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深处,进而启发学生回想实际生活,学生纷纷发言,一些学生说报刊的日期跟年月日有关,一些学生说自己的出生日跟年月日有关等。教师这样设计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学教学跟学生生活实际的统一,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持续地闪现跟教学知识有关的各种情景,进而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學习数学知识。

二、科学有效地改编教材,使教学知识变得生活化

新课改提出,需要选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具备探究价值的教学知识,让学生自主地思考、观察、想象,论证。教材知识通常都是单调、乏味、抽象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跟生活实际联系,由生活实际中探究教材内容的原型,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在把握新课改中教材编写目的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固有基础知识,科学、有效地改编教材,结合教学的要求优化重组教材内容,应探究生活实际中的教学素材,赋予教学知识生活性,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内容,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性,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知图形的时候,呈现实际生活情境图:老王盖了一所新房,然而缺少地板砖,他正在为铺什么样子的地板砖而伤脑筋,同学们,你们谁可以给他一点帮助,为他挑选合适的地板砖呢?教师如此灵活地改编教学知识,使抽象的几何图形变成了学生认识和了解的地板砖图形,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异样的认识特性、思维模式、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学生异样的认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作为视角,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再通过多姿多彩的方式为学生演示,进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时候,教师能够根据商店或超市一些商品的价格导入教学课堂:某个超市5.50元钱可以买到5支圆珠笔,那么你知道一支圆珠笔的价格是多少吗?这样,一些学生还没有进行计算就可以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教师以此作为前提条件教授学生小数除法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简单了。教师在设计关于学生认知的实际生活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身边充满了数学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回归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形象—抽象—形象,其中,形象至抽象的过程是理解,而抽象至形象是应用。教师不但应将生活素材引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尤为关键的是应当回归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此不但能够使学生切实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以使学生懂得应用学习和掌握的数学内容处理实际生活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图形面积知识之后,可要求学生对自己住的房子的建筑面积进行计算,也可要求学生计算自己家庭中课桌、电视柜,沙发等占据了多少面积进行计算。如此问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从而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就是生活化教学,这也是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持续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也恰是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使本来单调、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生机勃勃,最终使小学数学教学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彬.浅析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李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篇:如何让眼皮紧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