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2024-07-30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精选6篇)

篇1: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作者:徐元玉 周烈 王林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折射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及其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走向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41-02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体现着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盛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职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随着社会教育大背景的演进,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尝试。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经过几年的改革,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如何?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深化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为此,我们对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从学生体质健康的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寻高校体育教学改善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

课题组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对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四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水平较低,肺活量指数偏低,肥胖或超重学生比率较大。

据统计,被调查院校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1.7cm和159.95cm;平均体重分别为61.35kg、51.61kg。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平均身体形态指标不尽人意,男、女生体重正常比例只有33.27%和38.97%,体重较低比例分别为49.49%和47.79%的,男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达到12.75%,明显高于女生的4.98%,而女生营养不良比例8.26%明显高于男生4.49%(见图1)。

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是身体机能动态下的客观反映,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体肺功能的优劣。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良率分别为38.65%和41.4%,不及格比例达到11.35%和12.00%。耐力项目的测试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心血管机能,从测试结果可见,男生1000m和女生800m的不及格率是各项素质中最高的,分别达到了13.73%和14.16%。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中长跑项目存在畏惧心理,主要是因为运动中“喘不过气”,这在运动学中称之为“呼吸极点较低”,实质上说明了学生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强锻炼。从50米测试情况来看,速

度素质也不如人意,不及格率仅次于耐力素质分别达到13.24%和13.08%。坐位体前屈测试情况来看,合格率较高,男、生均达到90%以上。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折射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固然与遗传、营养以及沉重的学习和就业压力等因素有关,然而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其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指导思想存在片面性

20世纪中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上是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指导思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落在运动技术技能上,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化为枯燥呆板的身体练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享受不到体育的乐趣。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高校体育引进吸收了欧美体育思想:一方面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实践操作面上,忽视了生物体育观对学生身体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1];另一方面,有些体育教师认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相关知识储备,可以通过自学自练来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无须在教学中强化,从而形成了片面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错误认识,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实践回归到“放羊式”状态,造成了学生由于得不到应有的“身体运动”。

2.2 忽视健身知识的传授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锻炼,单靠体育课堂教学解决不了增强体质的问题[2]。健身锻炼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忽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对“增强体质”、“终身体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课堂上让学生不停重复练习1~2个技术动作,运动负荷持续中高水平,机械重复的动作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体育课忽略对学生健身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下了体育课,就与体育锻炼分手了,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2.3 教学内容与方法呆板

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沿袭竞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单一,复杂技术较多,趣味性、娱乐性较差,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已失去兴趣。其原因是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束缚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不能获得与其天赋相适应的运动成就,主动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高校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方法手段的改革,但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服从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致使学生

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体育课缺乏生动性,课堂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体质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2.4 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在中国教育体制应试模式下,体育评价体系大多仍是应试教育的传统评价指标,考核方法单一,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量化标准,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结果,即以某一时期学生对某一项运动技术掌握的好坏和技术达标,来评定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达标和技术考试而学。部分先天素质好的学生,考试标准对于他们来说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和精力,就会取得相当好的成绩,而体质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相反,一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在每个运动项目技术学习的时间段内,即便认真刻苦地进行身体练习,而且体质和运动素质均有一定提高,也难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这种评价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目标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使得学生投入与产出不平衡,一次次的体育考核带给学生不良的刺激,抑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策略措施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增强体质和改善健康状况的功效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因此,如何正视学生体质现状,突破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合理地安排体育课,树立“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应该是每个高校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指导思想着手,大胆地转变观念。高校体育要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的功能出发,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教师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从学生的现实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的过去、现代和未来融为一体,并使教学重心向未来转移[4],这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趋势。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教育、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把体育教学的方向从追求外在的技能掌握和近期效果,转移到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长期效应上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2 明确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强化健身知识传授

体育教学是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增强体质不仅仅是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更是体育教学的长期目标,直接教学目标应将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作为重要内容,长期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按照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目标,高校体育教学在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必须讲授体育人体

科学、营养保健、运动康复、医务监督等相关领域知识,以便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教学目标应将健身知识传授与健身锻炼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取得身体锻炼效果,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大学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自我锻炼意识的形成将使其受益终身。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科学健身原理、方法、功能等健身知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行为,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主动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达到有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3.3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使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按照增强体质的目标进行教材化,要与健身教育有机相结合,注重学生不同类型的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具有实效性和长远性[5],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易学、易练、实用的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实践课程[6],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轮滑、太极拳等,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掌握实用的体育锻炼知识和运动技能,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营造又利于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氛围;同时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中,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形成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双重目的。

3.4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健身锻炼

体育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从多方面来显现教学评价的功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评价体系应包括体能与技能、进步幅度、过程表现等,涵盖整个自主学习锻炼的过程,因人而异,设定不同的目标区域;评价指标应贴近学生的学习锻炼行为,给与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并落在其发展的区域,提高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鼓励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适当范围内,允许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自定起点和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除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价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从而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热情。在一定时期内,要不断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将其纳入学生评奖评优之中,这是激励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回顾[J].体育学刊,2007(9):1-5.[2] 王刚军 张叶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几相关个问题的研究[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86.[3] 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8(2):49-50.[4] 陈文山.再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N].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5-17.[5] 王小梅、李俊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136-137.[6] 范春来.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08(8):38.

篇2: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周平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摘 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育的旺盛期,是其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当代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大多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心理也日趋成熟。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所以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要求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却日益严峻。以江苏省常熟市初中阶段学生为例,通过多个方面研究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设置;学生体质;课程标准

一、当今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由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今的青少年身高普遍有所增长,而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也有了较明显的下降,这都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

的。但是同样也给学生体质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身体素质上不少指标下降,比较突出的是柔韧性和耐力的下降。在中国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学生体能对抗赛定向越野赛的比赛中,日韩学生表现优秀,而中国学生却体力不支,有的甚至在比赛中中暑而退出比赛;在攀登居庸关长城时,日韩学生中间休息的情况较少,而许多中国学生则气喘吁吁,中途不停地休息。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中国学生运动的耐力水平和恢复能力都远远低于日韩学生。

从最新的调查报告上看:初中毕业生在近两年的征兵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比率高达60%以上。通过对常熟市中学生~的健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肥胖率比2007~上升了1.2个百分比。因此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增大,特别是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等。在调查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是不重要的。其原因是运动场地差、体育器材不足。在教学上老师先组织教学,之后由学生自由练习,这样的“放羊”式教学在实际中仍然存在。

二、初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样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因素。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巨大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家长的思想观念中,文化成绩优秀就代表孩子是优秀的。这样的观念偏离了教育的方向,与提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相背离。而且这样的观念让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让他们慢慢脱离了社会生活。另一个由家庭引起的问题使现在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大大减少。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都没有时间精力去陪孩子运动。

其次是学校的因素。现如今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校一般只重视理论学习,体育锻炼在学校的执行并不强。虽然国家出台了提高体质健康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许多初中,特别是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业紧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经常被文化理论课占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减少,更多的孩子深受网络影响,沉迷于网络世界;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缺乏,运动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少创新,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体育课程设置对常熟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1.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影响

因为体育课程内容是为了配合体育目标而制订的,所以其制订依据不同目标和不同层面的需要。首先是课时的安排,根据国家的规定,初中体育课程至少要三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要求还是没有达到。而且体育健康的理论课往往被其他文化课占用,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数。

在课程结构上,体育课程一般都是由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体育理论知识课构成的。

对于课程的制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本土特色,在大纲规定教材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结构的制订。通过对常熟市初中阶段学生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更倾向于体育课,而课外活动和理论活动所占的比率较少,特别是在体育心理课程的安排上。在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运动项目的`开展,而在理论上注重的比较少。国家要求开展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这活动在实际中是有开展的,而且也达到了一小时,但是这一小时的活动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体育课程教材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也有着一些影响。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不管是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还是学生的预习、复习都有重大影响。所以教材是否体现时代性,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和实用性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而这也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质量,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

在教学方法上,体育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更投入地参与体育活动。

2.体育课程评测方法设置的影响

体育课程评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体育课程评测中,应该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进步的水平和努力的程度为前提,理性又不失感性地进行评价。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教师一般都是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测的。因为受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的影响,选拔性地评价学生成了教师的评测方法。由于这样的方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状况,所以容易挫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在过去的课程评测中,老师往往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与学生经常站在对立面,这也让学生感觉到对体育评测的恐惧。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恐惧,又怎么可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呢?

3.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影响

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一定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体育目标设置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安排的内容和方向。教师在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应该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其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目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现在许多中学生将体育课程目标定为完成考试项目,这样的情况在女生中尤为明显。学生上课的目的是完成考试,这样的想法让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程,甚至会产生厌倦。

四、改善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对策

1.转变观念,注重对学生体育健康状况评测的多样化

一些学校认为:体育成绩再优秀,也不能在升学中起到太大的作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体育价值,提高学校和家长的体育意识,从而改变教师、学生的体育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进行体育健康评测时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发展状况,不应该仅仅根据死板的数据进行衡量,而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健康成长。采用多样的方法综合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表现,让学生改变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目标。

2.加大体育硬件设施的配置

在许多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和数量都存在问题。由于体育器材的使用频率高而且更新换代的时间长,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器材供应不足,许多体育活动无法开展。针对学生数量大而器材少的情况,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增加体育器材的配置,满足学生的要求。购置质量较好的器材,对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以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努力开放校内外的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充分的场地。

3.改善教学方法,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加大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力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运动项目从降低难度、简化规则、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造,挖掘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引入课堂,通过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还可以增加富有趣味性的民间体育项目,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特色,但最终都是为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避免过去学生在流汗,老师在旁边看的情况。让教师与学生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共同互动完成,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

在中考问题上,处理好体育课程与中考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体育中考,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避免在体育课程中过分强调中考成绩。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育的旺盛期,是其由儿童阶段走向成熟

的过渡阶段,当代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上大多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心理也日趋成熟。常熟市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是在速度、耐力和力量上存在不足。这样的不足是中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而教材运用的不充分和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也是比较明显的。体育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还有场地和器材不足的问题等。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清晰地发现了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相信这些对策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李小莉。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侯乐荣,张艺宏,秦朗,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

[3]于道中。体质健康概念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

[4]王坦,张志勇。现代教育科研[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5]魏俊民。体质与健康关系的定性分析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3: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体质,健康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未来的素质高低以及我们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之一,加强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成了目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教育状况的研究就非常迫切。本文旨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情况,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1 .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农林大学大学2010-2012级部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查阅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书籍了解当前研究状态。

1. 2.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做信度检验,本次调查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在校人数的10%作为样本,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9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025人,女生975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1.25%和48.75%。发放问卷时向调查者说明要求并当场填写 ,并进行了问卷效度的检验。

1. 2. 3 测试法

根据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而重新修订我校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部门教师严格按照细则方法对学生进行测试,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无误。测试的内容有: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800m、1000m、握力。

1. 2.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和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是国家培养多方位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完成中国教育梦的重要基地。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增强了国民身体素质,养成了大众参与体育的习惯,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都有良好的影响,并且从根本上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为我国成为体育大国、强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体育现在不只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有极大效用。高校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积极的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期,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甚至会和今后的就业、个人前途挂钩。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从体育选修课、学生比赛和运动队训练队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2 . 1 高校体育课现状

从目前体育课开战情况来看,我校开展的体育课教学主要采取选项课模式,技术实践课和理论视频课结合的教学形式。大一新生开学初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体育特长选择项目学习,打破行政班级组班上课,提供给学生多接触多认识的机会,拓宽朋友圈,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活力,这种选项班方式也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由于现在还采用排队选课模式,个别学生还是不能选到心仪的项目,更多的课程是教师选择学生,建议学校采用网上学生自主选课方式,把选择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

2013年我校体育选项课可选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定向运动、户外运动、轮滑共13项,每学期为32学时。从发放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学生喜欢、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总比例占到81.6%,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开设情况、教师授课的课堂气氛还是相当满意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很高诉求。这也激励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更加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见表1)

在两年选项课期间应有几次选择次数的调查中我们看到,有46.3%的同学觉得应该有2次机会,有32.5%的认为选择4次比较合适,对于现在实施的1次选择权只有15.6%的同学认为合适。学生想在有限的体育学习时间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可以理解,但应当考虑人力、财力上的消耗会增大,所以4次选择还是较难实施的。对于两年时间只有1次选择来说,虽然学生对于一个项目的理解和掌握会更高,但忽略了学生想多接触体育项目的诉求,所以并不合理。体育项目制定教学大纲时都是以学年制定的,经过一年系统的学习实践可以了解并掌握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知识,所以建议改为一年有1次选择项目的机会。(见表2)

2.1.1 高校运动竞赛现状

学校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每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以及校田径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是全校最大规模的运动会每年10月份举行,各学院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都会认真组织以班级再到年级的选拨赛,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努力争先的良好氛围。同时,体育教师协助、指导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活动,比如每年学生协会自发组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新生杯”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了感情,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学生体育骨干,也丰富了学校竞赛活动的内容。通过表3对于大学生参加运动竞赛的级别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参加宿舍和班级间级别的比赛占了57.77%,说明各学院能够较好的组织起学院内部的体育竞赛,能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体育竞赛中。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25.63%的学生从未有过运动竞赛的经历,比例较大,这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协,激励他们勇敢的参加到运动竞赛中。

2.1.2 我校运动队训练现状

为了在全国、省市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我校组织了包括田径、足球(男、女)、篮球(男、女)、排球(男、女)、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户外攀岩等运动队。运动队队员都是全日制本科学生,并且通过课余时间认真参加训练,教师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给学校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体育骨干。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教师及学生的训练补贴却相对较低,教师学生的付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希望学校部门及相关领导能给予重视。

2 . 2 我校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2.2.1 2010—2012年我校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情况

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学生的测试成绩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体侧成绩的优良率增长较明显,说明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应该继续保持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水平。

2.2.2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全国大学生体侧各项成绩的比较分析

2.2.2.1 2012年我校学生与全国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体现出我校学生营养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状况,其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比全国大学生高出2.37%和2.23%。营养不良率、较轻体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营养水平高才会促使身体形态发胖,应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

2.2.2.2 2012年我校学生与全国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比较

从表6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学生肺活量不及格率比全国水平要略高,但在优良率上则要稍优于全国水平。另一项身体机能800m、1000m测试成绩,不及格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优良率则略高于全国水平,总体水平较好,这与我校体育课程中坚持长跑锻炼有较大关系。(见表7)

2.2.2.3 2012年我校学生与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

从表8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要略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今后体育课程中应当对学生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练习。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对于体育选项课的喜爱程度较高占81.6%,但对两年只有1次选择机会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合理,学校有良好的体育比赛氛围,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的体育竞赛中去,校运动队成绩优异,但教练员带队待遇较差。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学生营养好致肥胖率较高。身体机能测试成绩总体较好,但身体素质方面立定跳远成绩要低于全国水平。

3. 2 建议

(1)增强体质健康测试的权重,要加强体侧重要性的宣传,让校领导到学生每个人都明白并体会到体测的重要性,并形成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找出体育课程中的问题,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要把体质测试的成绩纳入学生评优毕业的成绩中去,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质健康测试。

(2)增加和完善体育场馆和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不管是体育课时间还是课余时间,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体育锻炼诉求的增强,原来的场馆和器材已经跟不上需要,有些课程开不出来,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应根据学校不断的发展,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包括游泳馆的建造;体育器材的不断更新,确保体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篇4: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摘 要: 相比于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内容上都稍逊色,这固然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但也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就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某省为例展开全面剖析,同时分析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以此找到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善来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普通高校 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教学环境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及体育教学成效检验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为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同时,大部分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状作为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工具。因此,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及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前者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与提升。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适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工具及教学方式等。鉴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性,笔者以西部某省普通高校为例,对其现状展开分析,同时围绕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1.西部某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西部地区某省几所高等学校的广泛调研,发现当前该省普通高校在测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时主要参照以下五项身体素质指标:身高、体重、坐位体前驱、肺活量、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区别来说,在所得的五项身体素质具体数据上,三、四年级的综合指标低于一、二年级学生。其中身高与体重这两项指标基本满足健康标准,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这两项的达标率大致为65%;在坐位体前驱项目上,处于达标范围的学生比例大致为67%;在肺活量项目上,这一比例大致为40%;在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测试项目上,依然是三、四年级测试结果差于一、二年级学生。在这所有五项测试指标中,肺活量达标率相对最低。就总体的测试结果而言,相比于女生,男生在这五项上测试结果处于优势。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采取上述五种测试方法,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

通过上述调研,同时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当先在该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基本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学阶段。当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无需参加体育课程了。因此就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讲,在历经前两个学年的被迫式体质训练后,进入第三学年,在缺乏体育课程及体育考核的状况下,其极少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应的体质健康锻炼。此外,自第三年学年开始,大多数学校就开始安排大量专业课程,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随之加大。再加上此时学生开始面对就业压力,其开始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接触机会及参加各种社会实习活动。上述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共同导致高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下降。第二,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学习后,会逐渐养成一些不良嗜好。例如吸烟、饮酒、沉迷网络、作息不规律及不食早餐等。上述现象的形成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现有的教育体系。虽然高校学生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年标准,但是在心理素质亟待完善,其认知程度及自我约束能力缺乏,以致养成诸多不良习惯,从而导致自身体质健康水平降低。第三,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此时,大多数的学生无暇或者无意关注自身体质健康,一味觉得体质水平不是当前考虑的问题。因此,没有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得体质健康状况逐渐降低。第四,就西部地区而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身教育资源等客观与主观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环境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育教学人才队伍不足、相关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落后且缺乏、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重视程度不足等。

2.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促进提高学生素质的对策

关于上述在调研中分析的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基于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环境而言,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一,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加以改革。当前体育必修课多集中在低年级学生中,当学生升入三、四等高年级后,学校应该讲体育相关课程设置选修课。通过学分及相关制度约束学生必须在三、四年级选择完成至少一项体育选修课程。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参与体育相关锻炼的时间及数量强化其在这一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得以维持。第二,参照发达地区的体育建设俱乐部模式,建议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摸索与建立这种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锻炼方式。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与热情,在增强体质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健身的理念,陶冶其情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第三,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将有同样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就体质健康提升途径展开共同探讨及相互学习经验。同时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促进学校整体良好体育锻炼风气的形成。第四,就体育考核而言,建议学校在教学中采取学分制考核制度。通过系统统计每个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相关内容难度,进行科学计分。将体育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及奖金评选的必要参考项目之一。第五,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力度,投入一定的精力与财力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体育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充实等。

3.结语

通过西部某省的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发现存在诸多影响体质水平提升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出发,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看法,以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盈盈.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90-91.

[2]陶丹.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2:80-81.

篇5: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年来的跟踪实验研究,建立了有关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的档案,运用体育统计学的数据整理和显著性检验方法,着重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课程标准

对初中学生

体质效应

研究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实验区率先实施,厦门作为实验区之一,我校又是实验区体育学科基地实验校,承担课题研究义不容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标志着中学体育教材竞技化向终身体育化逐渐转轨,标志着体育教学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唯物辨证的。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新教材的问世,是件难得的好事。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教学改革的挑战。新教材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着重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体质方面的影响着手,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实效性、合理性。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厦门市禾山中学 2001级初中新生。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法

2.2.1.1实验时间: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初中三年跟踪实验。2.2.1.2 实验的分组:

实验组:105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1人,女生54人,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对照组:111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5人,女生56人,使用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2.2.1.3 实验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机能:肺活量

身体素质:50M(速度),800M(女)、1000M(男)(耐力)立定跳远(弹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力量),立位体前屈(柔韧)

2.2.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所发问卷105份,回收问卷105份,回收率百分百。2.3 实验施加因素: 2.3.1 实验组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所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程目标”为方向,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认真执教。

2.3.2 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3.3 任课教师实验组与对照组同为实验人员,每周授课数、课外活动数相同。2.4.指标测试的具体方法:

2.4.1 测试时间:初测为新生进校的第一个月,末测为每学年5—6月份,每项测试在一周内完成。

2.4.2 测试方法:

测试的场地、器材、条件、形式、次数、测量记录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确保相同。2.2.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2.5.1 对初测与末测的观测指标,通过实验效果(进退数)进行计算:

实验组:初测IF1→水平A1→末测FT1→进退数C1

对照组:初测IF2→水平A2→末测FT2→进退数C2

实验效果(进退数)C1=FT1—IF1 C2=FT2—IF2

D=C1—C2 2.5.2 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并列表对照。

2.5.3 应用体育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初测与末测指标进行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

2.5.4 对指标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可测性实验结果:

表1

实验前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58.67

47.38

72.36

2595.89 实验组

158.86±5.3

47.70±4.6

72.71±4.7

2527.78±240 差

+0.21

+0.32

+0.35

-68.11 P

> 0.05

> 0.05

> 0.05

< 0.01 注:(1)差值中的“-”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不如对照组;“+” 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优于对照组。

(2)P> 0.05 表示不具显著性;P< 0.05表示具有显著性; P< 0.01具有高度显著性;

表2

实验后(三年)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65.79

51.85

76.88

3037.6 实验组

169.30±4.9

54.09±4.3

79.78±4.2

3277.5±216

+3.51

+2.14

+2.9

+239.9 P

< 0.01

< 0.01

< 0.05

< 0.01

表3

实验前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 2

量ml 对照组

155

44.9

74.7

2307 实验组

154.5±4.7

42.5±5.1

72.5±5.5

2247±226

-0.5

-2.4

-2.2

-60 P

>0.05

< 0.05

< 0.05

<0.05

表4

实验后(三年)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 对照组

158.1

75.5

2568.5

实验组

159.3±4.8

47±4.3

76.5±4.9

2623.5±208 差

+0.8

+2

+1

+55 P

> 0.05

< 0.05

< 0.05

< 0.01 表5

实验前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8.42

196.35

262

2.3

3.14 实验组

8.38±6.6

192.47±23.5

264±26.8

2.08±3.7

2.89±4.3

+0.04

-3.98

-0.22

-0.2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6

实验后(三年)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项目

N

50米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班

7.9

203

230.4

7.51

3.58 实验班

7.41±0.5

216±21.7

221.4±23.7

7.41±3.9

4.13±3.8 差

+0.49

+13

+9

-0.1

0.55 P

< 0.01

< 0.01

< 0.01

> 0.05

< 0.05

表7

实验前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9.15

163

241

实验组

9.14±0.57

165±18.1

238±23.5

32±7.2

1.95±5.1

+0.01

+2

+3

-0.0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8

实验后(三年)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9.0

170

237

2.15 实验组

8.81±0.48

176±16.7

229±21.6

37±5.7

4.3±3.9

+0.19

+6

+8

+2

+2.15 P

< 0.05

< 0.01

< 0.01

< 0.05

< 0.01

3.2、可测性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表8显而易见,除实验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的身高在测试值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总体均数差异性检验均显示具有显著性和高度显著性。分析其原因如下:

3.2.1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的运动参与,在参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和锻炼的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在教学中,采用了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帮教分组、合作分组、友情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同学间的大量的相互作用——互帮、互教、互学、互纠、互勉的教学景象,令师生们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而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过多的体现教师的教,几乎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统领下进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太少,主体地位欠缺。

3.2.2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由于教学中教学形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拓展的空间大了,一起协作学习的时间长了,共同探索问题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这样的良好学习契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有效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聚大家的智慧为一体,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克服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难题有很大的帮助。而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过多的注重教师的主导,教师的“教”与“导”占去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几乎学生的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干劲逐渐被消弱,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学习动力和意见交流,也就在所难免了。

3.2.3 课程标准提倡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并分享他人的成绩和来自与同伴的有利影响。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只重结果忽略过程;只重定量忽视定性;只重绝对忽略了相对的评价方式,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只有教师)的评价方法,这种做法,克服了用同一种模式、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弊端,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人性化。在课改多维评价方式的倡导下,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并得到同学对自己的优点表示赞扬,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学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分享同学的成绩和同伴带来的有利影响。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由教师单一做出评价,学生难于形成有效的沟通,无论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同学的成绩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难道被

动的东西,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吗?

3.2.4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课标提倡同学间的交往,练习得到同伴的高度承认与重视,使全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练习的行列中来。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为学生(或学习小组)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同学的学习成绩得到同伴的承认与重视,学生间的能力交流,情感交流、知识交流多了,充分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形成了有利的影响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共同参与,激发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只是强调单一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3.2.5 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教师展现才华的机会,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层出不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对失败的恐惧。例如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许多练习采取了分层教学法,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向高一层难度提出挑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较低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又如,情感教学法,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融,相互了解,良好的师生感情,同学情意,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那么的重要。教师以关爱的情感,健康的心理,融洽的关系投入到教学中,给学生的是亲近、热情、友善、尊敬的感觉,学生处处感受到体育课堂的温暖,教师的可尊可敬,学生的学习干劲倍受鼓舞,学习的责任感随之倍增、责无旁贷。再如,合作分组、友情分组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强调的两种分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分组是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组员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辅导,相互勉励,每个同学建立在一个相互平等的平台上,通过合作练习,促进了解与沟通,建立友情,理解同伴,达到共识。而友情分组也是一种很好的分组学习方法,与合作分组形成优势互补,同学间根据相互间的友情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这种分组中,没有心理压力,相互间非常了解和友善,处在一个友情的团体中,做起练习来,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标准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都较传统教学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出现学生的体质优于传统教学(参照表1-8),也就不足为奇,应在情理之中。

3.3、非可测性实验结果:

表9

实验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指标对照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

初次测试

近期测试

体育课上感到愉快的比例

75%

89% 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

67%

86% 懂得关心自己健康的比例

86%

90.6%

感到体育课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彩

57%

92.2% 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有用的49.8%

85.3% 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

65.2%

98.7%

3.4、非可测性实验结果分析: 课改不仅仅是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愉快的比例从当初的75%上升到现在的89%,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从67%上升到86%,关心自己健康的程度从86%上升到90.6%,现在感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彩的占了92.2%,而以前只有57%的学生认为。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有用的占85.3%,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从65.2%上升到98.7这些数字向我们表明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论的启迪下,课改理念正在层层深入,逐渐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拓展了施展教学才华的大舞台,也为学生培养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拓展了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在这种良好的滋生环境中,取得显著的变化,学生深深的感到体育课比以前更愉快、更具活力,用学生的话来说:现在的体育课更具人性化,改变了以往强硬的教学方式,让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多了,探索的时间有了,拓展的空间大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充裕了。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更懂得了如何来帮助同学、关心同学,与同学一起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例如,实验组的老师在案例中这样写到:“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应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快乐,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爱好,从而培养他们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喜欢体育课却又害怕上体育课,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在课中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情感,若表现不好,就让我们操场跑几圈或大声教训。我想这样的教学哪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呢?怎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呢?回想往事,不堪回首。现在自己成了别人的老师,为何就不能进行一次改革。在一堂武术教学中,我针对初二女生的特点,热身活动安排游戏时,游戏的内容除教师提供外,也可以由各小组课前创编,发现每一组编出了她们喜欢的游戏,在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她们就象从鸟笼出来的小鸟一样尽情的玩,开心极了。复习少年拳第二套时,教师精练的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成套动作,发现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有的才掌握前面几个动作。这时教师要求每一组的组长负责本组人人过关,在组长的带动下掌握较慢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向已掌握较好的学生请教,这样学生充当小老师,她们碰到问题时又能主动地请教老师。每组的练习方式是从自练——互练——小组练,每组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观察、互相学习,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氛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又如: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老师做过这样的尝试——同样的教学班,同样的篮球课,在第一次教学课中,教师只是一位指挥者,不是参与者,除了讲解与示范外,更多的时间只是一位旁观者,把球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一边观摩学生的活动变化。开始时参与活动的人还不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参与练习的人数就逐渐递减。到后来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一改前堂课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做各种游戏,学生觉得活动十分有趣。在后继的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参与学生的练习,时而为学生做做裁判,气氛十分活跃。在课结束后,许多学生异口同声的问老师,上堂课为何不这样上呢?可见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教学、情感教学、分层教学、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等第较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强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取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该课题自从2001年9月开始研究,到2004年6月会议结题,历经三年的时间,着重从可测性的体质指标——身体形态、机能、体能进行跟踪测试、数理统计与分析和对非可测性的情

篇6: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

大学生体重超重_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Vol122 No11 Jan12008 Ξ 文章编号 : 100823596 2008 0120078203 女生为 214 远远低于发达省市 这符合我省属内陆省 高达 2015。虽然学生的肥胖率较低 但超重人数偏高 男生高达 1912 女生高达 817。据调查 随着年级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男生 219 42 1912 11 33 1511 2 女生 318 33 817 214 78 2015 0 2 总计 600 75 1215 20 313 111 1815 2 通过对血压的统计分析表明 普通学生和超重学生无 一例高血压 患高血压者都是肥胖学生。说明因肥胖引起 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据了解 学生体检仅在入学时进行 着重肺结核及乙肝等传染病的 112 研究方法 11211 文献资料法 11212 数理统计法 整理 采用 SPSS1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12 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1 超重及肥胖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 1统计看 河北省大学生的肥胖率男生为 510 2007205228 Ξ收稿日期 : 第 22卷 第 1期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8年 1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秦双兰 贾卫国 王 冬 河北大学体育部 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 :分析研究体重超重、肥胖对学生生理、心理及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 河北省大学生肥胖率低于全国 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超重形势不容乐观 超重、肥胖的生理疾病检测还处于空白 超重、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 康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关键词 :大学生 体重超重 肥胖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 : G804文献标识码 : A 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处于学生时代后 期 同时身体的生长发育也到了第二高峰期的后期阶段 份、经济还不太发达的现状。但迎合时代形体美的潮流 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将对其就业后的身体、心理及体质女生自觉控制体重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女生偏瘦人数 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体重超重和肥胖持续上升的问题 是目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随机抽取涵 盖河北省十二个地区 市的学生 着重分析了超重及肥高 超重、肥胖阵容也随之成正比扩大。胖对大学生生存现状的影响 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表 1 体质超标情况及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施。肥胖临界肥胖 超重肥胖偏瘦 人数高血压高血压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5 随机抽取河北高校 2005级 600名学生 男 219名 女 9 0 381名 作为母样本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10 5 25 于 2002年通过的体质指数标准 把大于或等于 24且小于 28的超重学生和大于等于 28的肥胖学生筛选出来作为研 究对象 分析随机样本的超重及肥胖率 以及超重、肥胖 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预防检查 所以检查项目非常简单。另外 由于学生正处 于青春发育期 普遍认为不会有明显的显性疾病症状 忽 查阅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以及相关教师的对比资料 采视对检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研究。这说明针对高血压、心 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获得的相关数据资脏病等因超重、肥胖可能引发的疾病年轻化问题没有引起 料 运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超重肥胖的我们足够的重视。成年知识分子因超重、肥胖导致身体疾 研究成果报道 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链接 浏览国内外病的现状与大学生群体中的超重及肥胖现状应是类似的。关于超重和肥胖的前沿动态信息。从知识分子的超重、肥胖率高于普通组别的现状来看 应 当特别加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 因 原始数据套用相关的公式 运用 Excel进行数据采集为他们就业后的体重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成年组的超 重、肥胖率。通过对超重及肥胖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试统计 表 2 表明超重、肥胖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 对性 4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 皆存在显著性差异 抑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秦双兰 1969111 4 候广斌 1减肥、美运动处方对超重、胖女生身心 健康影响的试验研究 J 1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117461 6 陈善喜 1对某高校大学生肥胖调查分析 J 1泸州医 学院学报 2001 1 :29-301 Abstract : The paper analysed the influenceSportoverweightHebeiUniversitystudents’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constitutions1It displayed that fect overweight physiologic psychologic health1 overweight and fat is still a blank overweight and fat have made marked negative ef2 80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 22卷 课 进行因材施教应是合理而健康的考虑。对此 调查的 结果显示有 92 持赞同态度 他们很想通过健康的途径 尽快摆脱课堂学习和测验的窘境。而候广斌等进行的对超 重、肥胖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减肥的效果是显著的 同时也 证明恰如其分的运动锻炼对超重、肥胖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健康干预是可行的 可以借鉴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3 结论与建议 4加强体育部与校医院、校团委的横向联系。在校 园网络健全的今天 校医院为学生建立体检电子档案 校 团委为超重及肥胖学生组建社团电子档案 加上体育部的 体质健康电子档案 联手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 节省 人力物力 高质量完成对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育教育目 标。参考文献 : 1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 其它与肥胖 相关的生理疾病由于没有健全的体检监督 且大学生体检 侧重对乙肝、肺结核传染病的控制 所以无法进行相关研 究。鉴于大学生肥胖已经引发高血压低龄化 呼吁学生体 检项目应有针对性的细化 对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对于超重 及肥胖与血脂、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的 相关性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2超重及肥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调节能力健肥 低于普通学生 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成为弱势 群体 建议在高校针对超重及肥胖学生开设专门课程。3大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后期 超 重及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软”、“硬”、“笨”、“晕”已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现状概括。建 议在定期进行体质检测的同时 要加强对测验数据的分析 研究 积极提出干预措施。The Research of Overweight and Fat to College Students’ Constitution State of Health the college students’fat ratio in Hebei province is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whole country but people are not optimistic about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 overweight fat constitution health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一篇:选美大赛策划方案下一篇:设备维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