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2024-07-11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反思

修文中学化学组

陆恩兰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回过头来对本节课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达到了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讲解透彻细腻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认真,学生的参与意识高,当有的学生想回答但又不敢举手时,我充分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都给出回应和一定的评价。在教学技能方面:讲授正确,语言规范,语速适当,表达清晰,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这应该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功。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另外,板书精简,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又快又好。

其次,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开始准备时想法是:要运用多媒体、在正式上之前演练一遍,但后来由于未准备好,所以只设计了学案,也也没有能试讲一遍。因此本节课有一些环节没有处理好,如时间分配不是太合理,造成最后时间有点紧,勉强讲完内容,所以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用的时间太少,没有突出该知识点。此外,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经意的去接学生的话,生生互动的机会有点少。

重新上一遍采取的措施:时间上重新分配,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回答完,在学生犹豫不决时适当加以引导,增加生生讨论的时间,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稍加以讲解,然后才通过题目巩固练习。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情况,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点,我一定会乐意接受。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篇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有关推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板书

教学内容

导入课题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

过渡 我们按照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那么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

板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教师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问题1.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纵行?

答 七个横行, 18个纵行。

2.把不同元素排在同一横行的依据是什么?

答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3. 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答 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的电子层数

板书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4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具体怎么划分?

答 1、2、3为长周期,4、5、6、7为短周期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元素种类电子层数

短周期1H-He212Li-Ne823Na-Ar83

长周期4K-Kr1845Rb-Xe1856Cs-Rn3267Fr-112号267

问题 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仔细观看第四页元素周期表,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 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

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铹(Lr)这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排在第七行,第三列。

问题 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

答 18列,16族

族(18个纵行):主族(A):共7个

副族(B):共7个副族

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问题 在周期表的18个纵行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

答 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

问题 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答 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板书 元素周期表结构:三短四长,七主七副VIII和零

篇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意义

( 一) 元素周期律

化学学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 核心在于化学元素的分析。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下, 人们对物质结构不断有着新的认识, 元素周期律的相关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的作用下收获了诸多的成果。 传统的元素周期律定义由门捷列夫得出, 其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的分析, 认为是伴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 此为元素周期律。时代发展至今, 科学技术的深入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了元素周期律, 决定了现代元素周期律的定义被赋予了新的解释, 表述为元素的性质根据核电荷数的不同而变化, 核电荷数的递增, 使元素的性质产生了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便是元素周期律。

就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来看, 通常情况下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 2) 主要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 3)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化学学科内容的重点即在于此, 可见提升元素周期律教学效果是保证后续化学实践性有所提升的关键。

( 二)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最早也是由门捷列夫所制定, 最初是按照原子量所排列, 但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深入, 后人发现按照核电荷数也就是元素的原子系数的递增来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为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 纵行为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使现代元素周期表更具科学性。

无论是元素周期律还是元素周期表, 均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 尤其是中职化学教学为了服务于实践, 因此使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并切实掌握元素周期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学以致用, 全面提升化学应用水平。

二、当前中职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化学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职教育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职教学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应当被纳入改革的重点内容当中。 毕竟中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比之下并不高, 而教学方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中职化学教学方法需要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背景下。 而以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 教学方法依然相对落后, 墨守成规, 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 元素周期表只让学生死记硬背, 元素周期律也停留在元素本身, 无法通过拓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

( 二) 化学教育重点偏于应试教育模式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目前部分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仍然以应试作为主要目的。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 虽然其是学好化学学科的关键, 但能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更能够为化学应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 化学教育重点偏于应试教育模式, 也严重限制了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领域的拓展, 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 三) 化学教育主体仍以教师教育为先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要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好积极的主导作用。 中职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复杂、枯燥, 保证教学效果必须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存在,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保守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教学质量也就因此难有保障。

三、提高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效果的建议

中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又是理论性极强的知识, 传统教学理念及方式的弊端已经越发明显, 只有切实调整, 才能保证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所提高。

( 一) 创新教学方法

化学教育方法创新的有效性, 需要以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作为参照。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系统性较强, 中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又普遍具有局限性, 因此, 化学学科该内容的教学应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为宗旨。 比如,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可以采用“ 顺口溜教学法”等创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原子核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具体特点等, 最终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为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 二) 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本身有着特定的教学目标,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些年中职院校已经开始明确自身的定位, 并通过校企合作等多元教学模式实践着对教学目标的调整。 化学专业亦是如此, 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化学教学,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都是必要基础, 因此, 中职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并不应当以应试为主, 而是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应当尽可能以实践教学为主, 在教学条件与教学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完善实验种类和方案, 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子的电子能力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数等。

( 三)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要是要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中职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低, 加之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高难度特点, 决定了很多中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薄弱, 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 仅从教学方式上下工夫显然难以奏效, 只有教师真正给予学生以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对学生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才能通过情感的教化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对教师的热爱逐渐培养起对化学知识的热爱。

综上所述, 中职阶段的化学教育相比于传统高中来说具有不同的特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实践应用型教学的切实需求, 教学内容往往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学进度也因为同实践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现出更高的复杂性和进度快等特点。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起步知识, 元素周期律反映的是化学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学价等化学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教学地位。 只有中职院校切实认识到现存的问题, 才能保证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小玲.基于程序教学法的中等卫校化学教学实践探讨: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12) :41-42.

[2]谢晓鹏.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实体教学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14 (10) :120-122.

[3]叶少曼, 衷明华.谈谈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题的解题方法[J].江西化工, 2015 (3) :176-177.

篇4: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构思

关键词:教育理论;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31-2

1.问题的提出

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化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索。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71年,门捷列夫的第2张元素周期表公布,后经多次修改,又于1906年在他的《化学原理》一书里发表了一张比较完善的周期表,现代的中学课本中使用的周期表就是以它为基础演变而来。Bayley于1882年提出塔式周期表(汤姆逊-玻尔周期表),后经Margary、汤姆逊和玻尔等人修改。Werner于1905年提出了长式元素周期表。 Harkins和Hall于1916年提出了圆柱式周期表 。此后,环形、扇形、蜗牛形、树形(Chemistree)等各种形式的周期表被一一设计地出来了。

不管何种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无不揭示出元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优美的框架结构以及均衡稳定的外形使得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为寻找新元素和研究其性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由此可见,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结合化学史事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使学生受到教益。因而,如何运用化学史开展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是当代中学教师必需加以思考的。那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索周期表的排列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呢?本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学习潜能。

2.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思

利用化学史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学会化学家们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怀以及他们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思想品质乃至他们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学习动机。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实际过程十分漫长。如果完全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之路,绝大多数学生是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堂探究只能是科学家探究过程的简约和模拟。

2.1 学生分析

2.1.1 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

学生头脑里与科学概念不相一致的概念称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若他们对事物的解释符合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直觉时,他们认为这些解释是正确的。当学生遇到和他们的相异构想有差异的新信息时,这些“畸形物”与他们的直觉不符合,他们很难接受这些新信息。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崭新的知识,上百个元素之间有着种种的联系,打破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求突破这种认知差异的方法是十分关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1.2 知识空间理论( Knowledge S-pace Theory) 

概念的难易有一定的梯度(hierarchical ordering)。知识空间理论(KST)是通过分析学生关于反映不同水平的一系列有关概念问题的解答情况,来确定学生在学习不同概念中的瓶颈,研究专家和新手掌握不同概念的先后顺序,找到起决定性的学习途径(critical learning pathways),从而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之前对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都有一些了解,比如S、O、N、H、He、F、Cl 等。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这些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这些单一元素之间的联系,寻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们归纳到一张表中,做到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2.1.3 学习动机理论

对于中学生而言,其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提高强化理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充满传奇色彩的化学史实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设置一些化学家们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格言,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对现有知识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会有疑问,症结何在,使学生在“疑问-思考-求证-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2.2 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学情景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缩影,更含有人际交往和协商关系以及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仅存在于其中而且应得以运用。教学过程是实现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进行化学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渗透感染,而不能简单的灌输;在运用元素周期表发展过程中的史实时要树立历史人物作为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优良习惯,少就事论事的训话;要尽可能避免摆出我教你受、我训你听的姿态,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3 教学设计的思路

围绕学生的问题来架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是本堂课的主线。

当设计课程时,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问题等不同的情境来组织信息,这样的冲突和问题是整体呈现的,而不是被分离、孤立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更愿意参与,也容易投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难题-问题-思考-求证-明了”这个规律。

2.3.1 “产婆术”的运用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最具特色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过暗示的语言引导学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得到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那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与规律,并让其论证他的观点,对他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上的缺陷。当学生认识到缺陷时教师要引导他去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2.3.2 对比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归纳法通过个案、特例推导出一般结论、一般原则的方法。用演绎法施教,就是老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一步地深入推演。常与演讲式、灌输式相联系。用归纳法施教,就是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完成相应的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可给出几个元素让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是不是各种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阳智纯.“探究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08.

李国栋,蒋晓青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化学教学,2005(5).

龙文静.让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化学教学,2004(11).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27).

刘景清等.铬与被的发现者沃克兰教授.化学教育,1997(8).

郑庆文.“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

Aurora Silva等. The Periodic table: Contest and Exhibi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6(4).

篇5:元素周期表1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

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6: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

(1)长短周期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三、课后总结

上一篇:小学身边的好人好事下一篇:高一周记:走进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