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

2024-04-09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通用6篇)

篇1: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

《看得见的手》读书笔记

工商管理5班 彭斐 2012201629

亚当〃斯密曾在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使用了“看不见的手”一词,把自由市场的充分竞争原理概括得淋漓尽致。此后的经济学家一直在围绕“看不见的手”建立学说体系。可以说,亚当〃斯密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几乎权威而不可臵疑的,他的理论似乎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钱德勒却对这座“高峰”发起了冲击和超越。

钱德勒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目的是考察正在变化中的美国生产分配过程,以及生产分配的管理方式。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就是“现代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市场依旧是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创造者,然而现代工商企业已接管了协调流经现有生产和分配过程的产品流量的功能,以及为未来的生产和分配分派资金和人员的功能。由于获得了原先为市场所执行的功能,现代工商企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强大的机构,经理人员则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决策者集团。”他在该书前言中列举了为什么管理协调“有形的手”取代市场机制“无形的手”的八个论点。我将其概括如下:

当成立现代商业公司更加有利可图时,现代企业公司就会大量取代传统小公司。这种公司的主要特点有二:1经营单位内部化,即将几个经营单位的活动交易整合,每个单位由专职的支薪经理所管理。它有一套自己的会计账簿,账目的检查结算可与总企业分开来进行。从理论上说每个单位都是作为独立的企业而运转的。以节约成本提高收益。2形成管理层级制,是的管理曾更为技术化,职业化,也更为持久,实现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管理层改变了传统企业活动由市场决定的局面,改为由中层经理人员协调,高层评估和进行未来预期。大企业的产生,也改变了整个经济的架构。市场依然保持了他决定商品生产的职能,而企业负责协调连接过程。由于现代企业有助于利润的提高,因此得以长期存在发展下去。

书本内容: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之前的传统生产和分配过程,在这一阶段,在欧洲殖民地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美国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协调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没有新建立的经济制度,也没有发生工商业经营方式的革命。其特点是商人的职能逐渐变得单一,公司由合伙经营逐渐转为股份公司,实现了贸易专业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对于珍妮机的改进使得棉花需求大增,风险也由此增大,佣金公司出现,而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运输行业的发展。

我的收获:从历史角度看,科技,交通运输的发展往往会引起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火车轮船产生,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汽车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等。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所以在工业革命期间,纸币发行总量首次超越金属货币,股份制银行大量兴起。而经济贸易的发展又会提高人们对科技和运输的要求,又会反过来促进其发展。所以,经济贸易与科技交通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书本内容:1840-1880年,以铁路和电报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商企业开始形成。钱德勒特别强调了铁路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深远影响:为了安全可靠地运营,铁路公司是历史上第一批雇用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练的职业经理的企业,发展了最早的管理层级。它的需求也导致了美国金融业和建筑业的根本变革。修建铁路需要大量资金,于是股票大量发行,交易活动兴旺,同时促进了会计成为独立学科。在面对成本过高,竞争激烈的情形,铁路公司通过合作控制竞争和结盟合并实现了生存。

我的收获:当市场竞争激烈之时,企业往往通过恶性竞争来击垮对手,然后确定自己的生存地位。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的企业也往往元气大伤。这时,企业不妨通力合作,共同通过技术管理的标准化,相互妥协让步来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争取更大的利益。比如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是相互竞争的,然而为了《美联储法案》的顺利通过,为了在美国争取更大利益,他们还是联合起来,使用了细密周全的计谋,迫

使法案通过,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发行权。虽然这些金融巨鳄严重伤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过于冷血甚至卑鄙,但这样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刻能够通力合作,实现共赢的做法,值得企业家学习。同时再看微软与苹果的状况亦是如此。1996年苹果到了破产边缘,此时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微软却宣布投资1.5亿美元和开发Mac版Office,使苹果在1997年恢复了生机。作为回报,微软可持有苹果部分不具投票权的股份,苹果将撤回对微软的法律诉讼。如今回头一看,微软当时对苹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态度。由于微软IE浏览器正同竞争对手Netscape展开激烈市场争夺战,美国监管部门已决定对此展开反垄断调查。出于改变公司形象需要,微软向苹果示好并在合作条款中作出了让步,这样不仅是苹果转危为安,微软也得以度过难关。

书本内容:始于188o年左右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那时的生产企业开始把大批量配售活动结合进自己的经营过程,现代工现代业企业由此而生。这种成长通过两种途经进行:(1)一些小的单一业务的企业直接向前结合,建立它们自己的全国性和全球性销售网络以及采购组织,并向后结合取得自己的原料来源和运输设施。(2)其他企业则是先通过横向合并,许多家族或个人拥有的单一企业,实现生产管理的集中化,然后再向前和向后结合。美国烟草、麦考密克收割机、胜家缝纫机等企业通过前一种途径成长,而标准石油、通用电气、美国橡胶、杜邦炸药等企业则是通过后一种途径。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正是从第三个阶段

开始的,它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协调生产和分配上的高通过量的需要促使企业大量雇用职业经理,从而促进了管理层级的发展;第二个方面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导致领取薪水的职业经理逐渐控制了企业的管理。管理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基本完成。从历史过程看,美国的交通运输革命导致了一个大陆级市场的形成,从而为大批量生产和大批量分销创造了经济合理性。他说:“基本的组织创新是对协调和控制高额通过量的需要的反应。生产率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更主要地是来自通过量在数量和速度上的提高而不是工厂规模的扩大。这种经济效益更多的是来自结合和协调通过工厂的物质流量的能力,而不是来自工厂内更高程度的专业分工。”由于获得生产过程的高通过量需要保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稳定,所以生产上的速度经济还对企业产生了纵向合并的压力。又由于保持高额通过量需要管理结构的协调和控制,所以在集中化管理下的纵向合并导致了管理革命的发生。

我的收获:家族企业有其积极意义,比如创业时期的积极性,和目标一致性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企业步入正轨后,家族企业就会暴露出许多弊端。比如,任人唯亲使其他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和人才流失严重。所以在必要的时间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更多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优秀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放出管理权不会使领导者损失利益,反而有助于企业长治久安和长远利益发展。

再回到开头对于斯密和钱德勒的比较。钱德勒的理论是对斯密的挑战,然而并不是对他的全盘否定。在一定意义上,钱德勒确实同斯密不一样。斯密的理论从本质上而言是否认管理的,他强调的是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价值规律对企业经营进行调节,他反对国家的外部干预,主张把调节机制交给市场,由市场来控制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斯密强调的是企业外部的“自发秩序”。而钱德勒完全相反。他强调的是通过管理活动来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以管理活动部分替代市场机制。他主张的是企业内部的“人为秩序”。然而,在理论方法和逻辑前提上,钱德勒严格遵循了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理性分析方法,遵循着斯密开创的经济学研究途径。他强调大型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能取代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只有在管理机制比市场机制能够产生出更大的生产力、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比市场交易成本更为低廉的情况下,“看得见的手”才会发挥作用。钱德勒的“手”发挥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说,凯恩斯经济学是从国家干预角度对斯密经济学加以调整和修正,那么,钱德勒企业史则是从经理协调角度对斯密经济学加以补充和发展。钱德勒的“经理资本主义”,同斯密的“市场资本主义”相比,恰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斯密以市场逼进企业,钱德勒以企业拓展市场,而并非针锋相对。

篇2: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先查阅了一下作者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的基本信息了解到,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企业史就是由他开创的,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也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母亲是杜邦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父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海员,同时他的曾外祖父是管理学史上,很著名的美国铁路杂志的主编亨利—瓦农—普尔,他留下的遗产包括当年铁路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对钱德勒研究企业史有很大的帮助。钱德勒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逐渐形成了他的学术风格。

1971年的时候,选择了被哈佛大学重新召回研究生院,负责企业史研究,1977年,他出版了《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通过引证大量的史料来揭示美国企业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变化。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概括了自由市场的充分竞争原理,一直以来被此后的经济学家奉为经典。而钱德勒首次提出美国现代的工商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经理人员的生兴起,传统的家族小公司已经被由支薪经理管理的大企业所取代。这时仅仅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自身调控是远远不能很好协调经济活动和资源的分配的。所以钱德勒适时提出了通过看得见的手来调控。

这本书以时间为序,一共有四个部分,从传统的美国企业生产和分配过程讲到现代工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关于企业机构和管理层的历史。而钱德勒使用历史事实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也很有说服力。

第一部分是传统的生产和分配过程,时间范围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在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但公司的规模和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仍然由所有者管理,遵循着传统的商业习惯,以传统的方式经营。同时出现了机构的专业化和商人职能的单一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蒸汽时代,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生产力,交通运输业和科技的发展。老式的大规模生产形式——大农场仍然沿袭传统的形态。农场的监工出现,这是美国最先出现的支薪经理。而新式的大规模生产形式——纺织联合工厂的出现成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为之后的大量生产提供基本模式。但这种形式仍是将其中生产过程内部化的结果,而不是对劳动实行专业化和分工形成的。还有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这是现代工厂的另一个原型,也是现代工厂管理的起源。他的主管罗斯维尔-李上校建立了会计核算和检查监督方法。这些管理方法和程序在当时可能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已经为后来的工厂管理实践者们吸收并加以改善。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产关系变化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新的生产形式的诞生和管理思想方法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发现这些出现的新的变化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尽管有的在当时没有发挥很大作用,但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讲的是运输与通讯的革命。是指美国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头10年左右,电报和铁路的出现为现代工业企业提供了迅速、可靠、及时的运输通讯方式。这对美国即将到来的大生产,大分配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大工厂和营销企业的标志。从19世纪30年代末期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的修建进入繁荣期和高潮,从纽约出发耗时6星期以内的范围逐渐从美国的东部扩展到全国。同时铁路和电网公司本身就是美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工商企业,大批的支薪经理被雇用,大规模的内部组织机构建立起来,财务和统计报表制度也最先被使用,来监督和评估经理的工作。与此同时,铁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对付这种竞争许多正式的联盟——卡特尔建立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要想实现共赢必须先学会合作。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索尼和爱信立,这两家公司都是很强大的公司,但在手机领域却不怎么理想。在他们强强联手之后实现了市场占有率世界第四的排名。再回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再回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由于这种合并的系统太大,而导致有效的内部管理无法实现。而在通讯方面建立了垄断性质的全国性通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信息的传播。

第三部分讲的是分配和生产中的革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大分配和大生产。各种采购和销售组织利用铁路,电报轮船和邮政来分配产品,协调各种产品的流通。从而提高了流通的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改善了分配系统。这种分配系统的改善使得原料和成品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大量的流通,从而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大规模生产又要求更高的生产技术的突破,生产技术突破之后产量会大幅增加,因此为了协调生产过程,公司需要雇佣专业的经理人员来管理。从而就发展出了现代工厂的流程和组织。这种新型的工厂系统在各行各业里面迅速扩展。如机械化工业,提炼和蒸馏工业,金属生产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许多公司成为了一种多功能和多单位的企业,他们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将原料和半成品的采购和制成品的营销也纳入了他们的活动范畴。他们介入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整个流程,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同时公司的管理也趋向科学化,如泰勒提出的用科学方法确立标准工时和产量。各部门的职能分配趋于清晰,流动装配线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很多新的职业开始出现,如培训工厂工程师成为了专门的职业。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现代工厂系统的发展是极为迅速而在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新的运输和通讯系统带来的高速度和各种工厂技术的提高,所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部分讲的是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的结合。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便形成了现代工业企业。这是将能力的经济性,高速度的库存和现金流量大相结合的第一批企业,他们可以独立地完成制造和销售一个产品所需要的许多程序。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的有形的手已经取代了市场的无形的手。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无形的手来协调的话,非常有可能出现贫富差距过大,企业不正当竞争,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然而而从原料的供应者到零售店到最终消费者,将这一过程内部化并且通过管理来协调和控制的话,就可以有效的减少交易成本和获取信息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规划自己的供应计划。这样相应的因库存较大而消耗的资金就会变少,不仅企业的成本下降,利润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也是增加的。同时大企业互相合并,以期获得更高利润。19世纪90年代期间美国有两次合并高潮,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当然这种合并有利也有弊。很多停留在控股公司阶段的卡特尔出现了财务困难。除此之外,尽管价格适当,还是有很多竞争者,然而横向合并的代价又很高。只有一些转变策略积极进行纵向合并的公司实现了节约成本和防止新的竞争者加入。这一段美国企业的发展在我看来是一个垄断的发展过程。各种公司都想实现行业垄断,因为这样就可以控制价格实现更高的利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消除竞争实现垄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这个行业内总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分割有限的资源和利润。虽然传统的竞争状态不利于企业了解市场信息和充分控制市场价格,但对于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来说效率是最高的。

篇3: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

回顾该案的一波三折, 不由引发人们关注司法公正该如何实现的问题。首先法官娄彦伟认定偷逃368万元过路费并作出无期徒刑的判决是想实现正义, 但紧随其后的一篇“偷逃368万过路费判无期带给人双重惊诧”的报道道出了公众的心声。[1]其次, 河南高院紧急处理4名当事法官也是想实现司法正义, 但是专家却担心会葬送已有的两审终审制和下级法院的独立审判权, 令当事人丧失两次司法救济的机会。[2]第三, 1月14日 (本文未写年份的日期均发生于2011年, 下同) 平顶山中院以“原判事实因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发生变化”为由迅速启动再审程序还是力图实现司法正义, 但是人们却更加关注并期待后续的再审。[3]中院再审终没等来, 等来的是12月15日鲁山县法院的一审。

一、“天价过路费案”生效判决作出后平顶山中院、河南高院力图实现司法正义的方式

“天价过路费案”平顶山中院的判决确定了两个法律事实, 一是8个月偷逃过路费368万, 二是开了因偷逃过路费而被判无期徒刑的先河。这两个法律事实确实对公众尤其是司法机关领导们心理冲击力很大, 加上媒体迅速果断地抓住这类敏感事件竞相报道, 导致“偷逃368万过路费判无期带给人双重惊诧”就不足为怪了。在各路媒体不断轮番地追进鲁山县看守所采访当事人时建锋的情况下, 1月13日下午时建锋突然翻供且供出其弟时军锋。[4]据平顶山法院官网称, 面对媒体关注和热议, 平顶山中院立即组织人员对该案进行了复查, 于1月13日讯问了时建锋。在讯问过程中, 时建锋新供称有共同犯罪嫌疑人, 原判事实因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发生变化。据此, 平顶山中院迅速召开审判委员会, 对该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 决定对该案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5]另据河南高院官网新闻发布内容, 也是在1月13日同一天, 河南高院张立勇院长批示, 要求省法院刑庭、审判监督庭介入了解案情。1月14日, 张立勇院长要求主管刑事、审判监督的副院长召集省院刑庭、审监庭调阅案件卷宗, 认真审查。1月15日夜里, 张立勇院长亲自主持召开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听取了平顶山中院对本案的汇报, 研究分析案情, 随后又召开党组会, 研究决定, 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组织处理。[6]根据常识推算, 大家惊闻的“河南高院闪电问责平顶山中院4位法官”事件应该发生在1月16日。因为中院启动再审, 检察院撤诉, 鲁山县公安局介入调查时建锋的弟弟时军锋, 所以人们一直等到12月15日鲁山县法院审判, 被告人期满未上诉, 一审判决生效而定案。2012年1月10日, 新快报记者曹晶晶以“天价过路费案尘埃落定, 新快报独家专访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为开始发文。[7]文章谈到张立勇院长接受新快报独家专访时称:“我认为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保证。什么叫公正?通常理解就是公平正义, 我还把它做了一个解释, 就是公开的正义。”“公开的正义”说起来容易, 那么这种公开的司法正义究竟应该怎样公开或实现呢?

二、司法正义必须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司法正义, 是法律正义在司法环节中的体现。它是一种法律理想和价值判断。法律正义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相应地, 司法正义也有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分。[8]实体正义是指司法人员运用实体规范加上特定的道德、政治、政策等价值观念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 它集中体现于依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的权利义务结果, 是一种一次性的、静态的正义。程序正义是指司法人员以公开、文明的法律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确认和分配权利义务的过程与方式所体现的公平性, 它集中体现于得出这个结果的全过程, 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性的、动态的正义。

1.司法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同时实现

司法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同时实现。但是中国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 尤其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在国人心灵和思维上所存有的思想残毒挥之不去, 导致实际操作中程序正义没有得到它该有的重视程度。这是阻碍司法正义得到实现的首要原因。

阻碍司法正义实现的第二个原因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者动态平衡关系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把握。陈光中教授认为, 我们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 但结合中国实际不主张程序优先, 而主张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因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其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过程的公正, 而是要求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公正结果。当然,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不是静态的并重, 而是动态的平衡。[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2009年4月27日于武汉召开的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说, “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任何以实体公正为由排斥程序公正价值的做法, 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任何以程序公正为由掩盖实体不公的裁判现象, 必须予以有效遏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从权威专家到最高院副院长, 对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关系的定位都是“动态平衡”或“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这种关系的定位给实际操作中的法官们带来了个案平衡的难题。因为动态平衡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没有标准。换句话说,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就是把具体个案中是实体正义优先还是程序正义优先划给了法官去自由裁量。法官在个案中可以实体公正优先也可以程序公正优先, 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久而久之, 广大法官就常常忽略程序正义而片面追求实体正义, 因为片面追求实体正义要比两种正义兼顾的效率高得多, 法官们这样做对完成艰巨的审判任务和对上级一个好的交代都有利。因此, 我们就常常看见有过场没程序, 或者说“玩程序没正义”。到最后甚至连程序也省了或根本不考虑程序, 违反程序做事。

阻碍司法正义实现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们对正义的理解。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 但究竟什么是正义, 却众说纷纭。并且在正义研究领域中对正义认识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基础。每个研究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来提出自己的正义定义和正义理论, 但却很难形成关于正义问题的共识。造成此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正义虽然有其普遍特征, 但其内容却随着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另一方面, 人们常常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正义一词。这种对正义理解上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人们对司法正义的理解, 从而间接影响到司法正义的实现。

2.司法正义必须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透过阻碍司法正义实现的三个原因分析, 人们看到离实现全面的司法正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天价过路费案”中河南高院几乎和平顶山中院同步介入案情并随后问责中院法官, 而中院在高院刑庭介入且分析案情之后仍然决定再审等事实来看, 笔者认为, 司法正义的实现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高举司法独立。司法的根本特性在于第三方的居中裁判。因此, 司法独立是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本要求, 也是被世界各国最早确立的司法原则。只有在司法独立的基础上, 探讨司法正义才有意义。具体到河南“天价过路费案”:首先, 1月13日河南高院和平顶山中院同一天介入时建锋翻供案情。其次, 1月14日平顶山中院第一时间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再审决定, 就在1月14日同一天, 河南高院调阅案卷, 审查案情。第三, 1月16日, 河南高院以平顶山中院“审查不细、把关不严”“判决结果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 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为理由, 将案件主审法官、刑庭庭长、主管副院长、院长按照官职从小到大, 责任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追究。坦率地说, 河南高院上述三步曲都是与司法独立原则背道而驰的。3月8日, 张立勇院长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就被提出质疑“上级法院无权插手下级法院的人事和管理, 无权直接撤销或改变下级法院的判决结果”, 张院长的回应是“对于2名法官的处理决定是由平顶山市中院作出的, 省高院当时文件中的表述是:建议平顶山中院依照法律程序提请免去侯晓宏刑一庭庭长职务, 而对主管副院长的处理决定, 是和平顶山市委商量后, 建议对其停职检查。”张院长解释, “有这样那样的说法 (指法律专家的质疑声) , 可能跟我们当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的一些措辞用得不够特别恰当有关系”。[10]张院长的潜台词是, 大家不要过分相信高院新闻发布会的措辞或表述, 它会不够恰当, 而应该相信省高院不公开的红头文件。省高院不公开的红头文件仅是对下级中院直接建议或和平顶山市委商量后再对下级中院直接建议, 尽管中院严格照办, 但仅是全盘接受高院建议的情况下免法官的职, 所以高院不算越权。

发生中院全盘接受高院建议火速免除4法官职务之前, 还发生高院火速调阅中院详细案卷协商讨论的情况, 有专家据此撰文担心, 若平顶山中院再审, 将会无形中剥夺当事人接受二审的机会, 因为河南高院早已在没有当事人参与的情况下协商讨论过案情, 而且以正式文件的方式给中院发出过建议, 中院也严格照办了高院的建议。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鲁山县法院, 假若当事人不服鲁山县法院判决而提出上诉, 平顶山中院的二审能保证当事人两审终审的合法权益吗?

所以, 要实现司法正义, 广大司法工作者必须高举司法独立的大旗。根据我国国情, 法官个人没法独立, 但至少法院应该依法独立。让司法正义不光是外行人看见, 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看得见, 权威专家看得见。

(2) 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突出强调程序正义。法律格言说:“正义不仅应当被实现, 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只有通过“看得见”的方式, 将正义的实现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杜绝暗箱操作, 公开让人们监督, 正义的实现才有保障, 实现了的正义才有公信力。[11]从这个角度上说讲, 司法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同时实现。用个形象的比喻,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是司法正义这个硬币的两面, 两者构成司法正义这枚硬币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 究竟谁是硬币的正面, 谁是硬币的反面, 还必须用理性进行分析。

实体正义集中体现于依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的“结果”, 其“正义”更侧重于“真”。达到了它所要求的“结果”的“真”并准确地适用实体法, 即实现了实体正义。它是一种一次性表现出来的静态的正义。为表述更为简练, 在这里笔者用“结果真”来指代一次性的静态的实体正义。而程序正义则集中体现于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 其“正义”更侧重于“善” (或者说正当) , 它在“过程”中直接体现并且持续体现价值的存在, 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性的、动态的正义。在这里笔者用“过程善”来指代持续性的动态的程序正义。

一次性的静态的实体正义和持续性的动态的程序正义构成司法正义这枚硬币的两面, 即硬币的一面印着“结果真” (实体正义) , 另一面则刻着“过程善” (程序正义) 。缺了任何一面, 司法正义的硬币都不可能存在。但为了搞清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笔者此处试图用反证法来推导。假若司法工作人员在实现司法正义的道路上严格做到“过程善”, 却离得出“结果真”有很大差距 (理论上不可能, 实际上发生概率也很低) , 那么当事人虽然对个案会失望乃至不满或强烈不满, 但对司法正义却说不出什么来, 因为决定“结果真”的权力完全隐含在“过程善”里面, 其间不存在任何操控结果进程的个人和个人掌握下的权力。权力必须吸纳不满。所以当事人的不满情绪只能针对“过程善”发泄, 因为在“过程善”之外不存在抢控权力操控结果进程的个人。再者说, 当事人从司法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实现司法公正的“过程善”中看到的全是司法工作人员在追求正义, 而丝毫不会看到司法工作人员个人的不正义。退一步说, 当事人会对“结果真”不满, 但人们无法直接把这种不满产生的责任归结到具体司法者 (主审法官、庭长、院长) 个人的头上。所以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这个职业可以任职终生。

反之, 假若司法者 (主审法官、庭长、院长) 在实现司法正义的道路上打着“国情”、“民意”、“天理”等等旗号一味追求“结果真”, 对“过程善”马虎对待甚至“玩转程序”, 比如认为司法正义仅是“公开曝光”、“法官问心无愧”的正义, 那么一定会存在某个或几个个人抢控本应由程序掌控的权力。权力必须吸纳不满, 这是一条铁律, 本应由程序直接负责个人躲在程序背后间接负责的事情, 演变成个人直接负责, 其后果就是“玩弄下的程序”不但不能够帮忙吸纳不满, 反而制造新的“不满”。一味追求“结果真”, 人们将看不到也不可能感受到“过程善”。最后即使得出“结果真”, 当事人只会将“结果真”归结为当事人碰到“好人”或“青天大老爷”。如此难免步入“人存政举, 人亡政息”的怪圈。常在湖边走, 哪能不湿鞋, 万一某次 “结果真”没有实现, 人们就会把积蓄已久的怨恨一股脑地归结为司法工作人员先前的行为过程的不正义。更为严重的是, 结果出来之前, 人们对能否实现“结果真”充满疑虑, 尽管司法人员为了追求“结果真”自始至终都在不懈努力, 但是人们自始至终就没有看见正义实现的过程。故此笔者认为:“过程善”和“结果真”构成司法正义这枚硬币不可或缺的两面, 但“过程善”是硬币的正面, 应该加倍重视, “结果真”是硬币的反面, 同样不可或缺。套用马哲里的矛盾论, 要使司法正义成为现实, 实体和程序的正义都很重要, 都是实现司法正义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现“过程善” (程序正义) , “结果真” (实体正义) 只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具体到河南“天价过路费案”:平顶山中院的第一轮审判以“偷逃368万过路费判无期带给人双重惊诧”足以说明该案中司法正义要得到实现, 普通公众对“过程善”的关注要远超过“结果真”。该案中“偷逃368万”和“被判无期徒刑”与普通民众的心理预期相差非常大, 说明这个案件很特殊。相比普通案件而言, 这个案件无论“结果真”实现与否, 该案对普通公众的心理冲击都会很大 (平顶山法院事后对368万的解释说明足以说明问题) 。因此, 该案程序正义的实现对实现司法公正至关重要。因为不光法律界专业人士能看见程序正义, 连普通公众也应该看见程序正义, 只有如此办案, 其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才能显现, 才能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摘要:“天价过路费案”终于尘埃落定, 背后有平顶山中院尤其是河南高院试图彰显司法正义的雄心。该案经历翻供、中院全盘接受高院建议撤多名法官、中院启动再审和平顶山检察院撤诉、鲁山县法院开庭一审等热门环节。从岁首折腾到年终, 留给我们的是偷逃368万余元的“天价”变成偷逃49万余元, “无期”变成“7年”的判决。同时还有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反思。

关键词:司法正义,程序正义,过程善,实体正义,结果真

参考文献

[1]陈瑞华.程序正义论.[J].中外法学, 1996, (3) .

[2]吕世伦.理论法学经纬[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55~56.

篇4:《看得见的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7-1

装帧:平装

定价:24.70元

作者简介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曾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在正式的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法律理念的普及和启蒙工作。在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下,更追求“做万场讲座”,努力向法科学生、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普通公众传播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推荐进行时

本书是经典著作的再版。本书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本书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媒体评价

陈瑞华先生在《看得见的正义》一书中,对实践中种种司法不公的反思,对现象案例的层层剖析,表面上看鞭笞的是“轻程序”的现象,实际上叩问的是“轻权利”的现实,其严谨的思辨、智者的洞见,倾吐的是对权利的重视!因而,正义的尺度并非程序的正当,而是权利的实现!

篇5:《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

孙正义是韩裔日本人,生于1957年,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分校,是软件银行集团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酷爱《孙子兵法》,在病卧中也要坚持捧读,琢磨为什么兵法13篇第一篇是计篇,因为万事从计划开始。孙子前面六篇全部讲了战前准备,孙正义认为,战前准备到位,打仗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他还把孙子语录作为厂训放在大门口:一边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另一边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他将孙子的精髓应用到软银的一次次投资并购中,做到了真正的“不战而胜”。

他认为“万事谋为先”,作出决策之前,必须经过大量详尽细致的调研与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他在23岁(1981)成立UnisonWorld日本以公司名义进行市场调查,用时1年半,40个行业展开一连串市场调查,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人、阅读了许多书籍与资料、分别编制出十年份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以及组织图,还依时序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组织图,将结果与检查项目表对照,判断这些是不是适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业。他的调查报告高34公分,10多公尺宽。因为他的善谋,所以他的投资眼光、经营网格总是别具一格,胜人一筹。在1995年,他看准了网络产业,决定在此方面做巨大的投资。当时,他选中了雅虎公司,给雅虎公司第一笔投资就是二百万美元,不久又决定再投一亿多美元,换取雅虎公司33%的股份。当时雅虎公司的创办人杨致远都认为孙正义先生是疯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雅虎公司的未来如何,怎么敢给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公司这么多钱。可是孙先生在3月真的投给雅虎公司一亿多美元,以后又陆续投入许多资金,一共是三亿五千五百万美元。雅虎公司有了资金,如虎添翼,一下成为世界头号网络公司。孙正义先生的软件银行集团公司是雅虎的最大股东,投下的资金已换来今天的收获,软银集团公司在所拥有的雅虎公司股份市值为八十四亿美元(7月)。如果当初孙先生不是如此有魄力,敢投资的话,就不可能换来现在的硕果。

孙正义行事果断,他一旦决定,立即去做。软件银行集团在购买Comdex和Ziff—Davis两公司后,经过得法的运作,很快就有了真正的盈收。eTrade公司总裁Cotsakos先生向软银集团求助四亿美元的投资,孙先生权衡之后,一个电话,就汇去了四亿美元,而且不加任何条件。后来,Cotsakos先生公司一再坚持下,孙先生才答应担任该公司的董事。这笔投资在一年后的回报为二十四亿美元。

孙正义先生行事有很长远的计划,他在19岁时就给自己制订了50年的规划: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之前,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60岁之前,事业成功!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他制定一个三百年企业计划,如此眼光,真是无人可比。孙先生的这个三百年计划,将使软银集团公司的网络产业帝国更加强大,更俱有实力。

篇6:《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1

见过孙正义:一个看上去像“疯子”般的矮个男人,一个言行举止完全会令人感觉到的厉害“角色”。他是互联网产业独一无二的造梦人,一个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无数有互联网梦想的人。他一手造就了阿里巴巴、当当网、新浪、网易、盛大、携程旅游网、淘宝网、分众传媒、博客中国、深圳铭万……国内众多IT名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并打下了软银的烙印。他对互联网的狂热拥戴,他在投资哲学上的别出心裁,他在企业扩张中的金科玉律,以及他和中国的不解之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关注过软银:互联网给软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机会,而软银也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孙正义和软银的星光似乎暗淡了不少,昔日的“英雄”仿佛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软银仍在坚持,祈愿他另类的思维依然能带来另类的成功。

今天,翻看着《孙正义的头脑》一书,真是感慨万千。不想评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此时此刻,从书中揣摩一下这样一位“教父”级人物的心思和智慧,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书中,我见到了一个在盛会“场面”上或平时报章媒体中所不能见到的他:一个既充满了勃勃雄心,懂得如何翱翔于高空,又善于脚踏实地的他;一个用激情、信念、个人魅力和慧眼缔造了一个神奇的网络帝国的他。正如马云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

书中有许多很好的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成为行业第一后会自然成长”、“达到最终目标的减法思考”等,不过,我最有感触的一条是“为了员工和客户誓当业内第一”。虽然这堆“老套”中有一些很多书都说过的道理,但这本书对他的语录给予较为充分的解读,并提供了他自己对这些道理的理解与执行的情况。“知易行难”,这本书相当实在。

他说:“对于其他人来说,创业投资互联网可能是赌博;可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赌博,它是一种信念:我不光把一条腿站进去了,而是把两条腿都站进去了。”只有全情投入,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他的这段话,听上去很“疯”,也是他专注精神的集中体现。

通常,人们在制订一项计划时,总会采取“首先要做什么,接着再做什么”的加法模式。他的思路则与众不同,他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一步步做减法。“要实现这项目标,就要在达到目标的前一阶段做什么;而要做到这点,又要在它的前面做什么”。这种“倒推”的思路,极具实际意义。

聪明、专注、勤奋、富有洞察力,造就了这一天才。而坚强、勇敢和远见卓识为他赢得了辉煌的事业。他那天才的商业头脑固然令人羡慕,但我更想提醒那些希望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年轻人:要细细寻觅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有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工作,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要想成功,或者说像他那样“幸运”,你还得有勇气和胆量去不断探索,做好失败的准备。

任何事业,如果不去彻底追求,彻底研究的话,就无法尝到成功的果实。这是他的经验,也是我的体会。在他的身上,我们应该学到的是坚持、隐忍、大胆、细致、迅速、果断……如果朝这个方向努力,梦想还会远吗?

《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2

最近应集团公司的号召,认真学习了王晓初总经理推荐的《孙正义的头脑——成就软银帝国的商业法则》,作者是软银社长室前室长三木雄信,亲炙孙正义多年,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书中全面呈现孙正义的人生经验、管理之道、经营策略、以及对信息革命的认识。学后觉得收益颇多,便又去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孙正义其人其事,更是佩服。

孙正义是韩裔日本人,生于1957年,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分校,是软件银行集团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酷爱《孙子兵法》,在病卧中也要坚持捧读,琢磨为什么兵法13篇第一篇是计篇,因为万事从计划开始。孙子前面六篇全部讲了战前准备,孙正义认为,战前准备到位,打仗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他还把孙子语录作为厂训放在大门口:一边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另一边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他将孙子的精髓应用到软银的一次次投资并购中,做到了真正的“不战而胜”。

他认为“万事谋为先”,作出决策之前,必须经过大量详尽细致的调研与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他在23岁(1981)成立UnisonWorld日本以公司名义进行市场调查,用时1年半,40个行业展开一连串市场调查,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人、阅读了许多书籍与资料、分别编制出十年份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以及组织图,还依时序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组织图,将结果与检查项目表对照,判断这些是不是适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业。他的调查报告高34公分,10多公尺宽。因为他的善谋,所以他的投资眼光、经营网格总是别具一格,胜人一筹。在1995年,他看准了网络产业,决定在此方面做巨大的投资。当时,他选中了雅虎公司,给雅虎公司第一笔投资就是二百万美元,不久又决定再投一亿多美元,换取雅虎公司33%的股份。当时雅虎公司的创办人杨致远都认为孙正义先生是疯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雅虎公司的未来如何,怎么敢给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公司这么多钱。可是孙先生在1996年3月真的投给雅虎公司一亿多美元,以后又陆续投入许多资金,一共是三亿五千五百万美元。雅虎公司有了资金,如虎添翼,一下成为世界头号网络公司。孙正义先生的软件银行集团公司是雅虎的最大股东,投下的资金已换来今天的收获,软银集团公司在所拥有的雅虎公司股份市值为八十四亿美元(1999年7月)。如果当初孙先生不是如此有魄力,敢投资的话,就不可能换来现在的硕果。

孙正义行事果断,他一旦决定,立即去做。软件银行集团在购买Comdex和Ziff—Davis两公司后,经过得法的运作,很快就有了真正的盈收。eTrade公司总裁Cotsakos先生向软银集团求助四亿美元的投资,孙先生权衡之后,一个电话,就汇去了四亿美元,而且不加任何条件。后来,Cotsakos先生公司一再坚持下,孙先生才答应担任该公司的董事。这笔投资在一年后的回报为二十四亿美元。

孙正义先生行事有很长远的计划,他在19岁时就给自己制订了50年的`规划: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之前,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60岁之前,事业成功!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他制定一个三百年企业计划,如此眼光,真是无人可比。孙先生的这个三百年计划,将使软银集团公司的网络产业帝国更加强大,更俱有实力。

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孙正义先生这个人,我觉得大到我们集团公司,小到我们员工个人,对事业的发展也要做到“万事谋在先”,对市场作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充足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甄别后制订切实可行的长远计划,并要有不屈不挠的执著精神。祝愿我们已有百年历史的电信企业能继续做通信行业的长青树、万年松,蓬勃发展,永葆活力。

《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3

看完《孙正义的头脑》这本书,让我完全感觉到这个1957年8月11日出生的韩国“小巨人”“疯狂”起来是多么强大,这是一个真正能让人们感觉到厉害的人物!

孙正义,那种从小就培养自己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的习惯,正是我们这一辈人所缺乏并且应该坚持的一种习惯,正是他的这份执着,才让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与不懈,才让这个“小巨人”如今变得这样强大。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成就了互联网无限希望的人,在如今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新浪、网易、盛大等大型网站中都留下了孙正义软银的身影。对于这本书,本人感受最深的是孙正义对有效沟通的看重。也许有效沟通算得上是他在商业帝国中无往不胜的得力武器吧。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本书带给我对沟通的重新认识,我将把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孙正义在对下属下达批示时,最后全都要加上一句“马上就要做”的指示。充分体现其对市场反应的高度灵敏。众所周知,市场竞争机会稍纵即逝,需要市场营销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超强敏感,即市场营销需要急先锋,不要老绵羊。反观我们现在的工作中,普遍存在“想法太多、行动太少”的现象,各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相互沟通时间之长成了最大防碍执行力的障碍,相关部门之间总希望把营销计划想得天衣无缝才附诸实施,但事实证明市场机会不等人!“马上就要做”从另一个侧面提醒管理人员要放弃那种慢慢完善或事后再追踪的思维习惯,通过马上就要做,可以提高下属的响应速度、可以立即发现问题、当即解决,孙正义先生的“马上就要做”和海尔张瑞敏先生主导的“日清日高”在管理上有异曲同工之感,两名管理大师站在不同角度诠释市场营销一定要突出一个“快”字的观点!

孙正义说“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他的做法是一边不断吸取周遭各种意见,进行充分探讨,一边以更出色的成绩为目标付诸行动。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不存在问题的企业,关键是问题能否被发现,发现问题能否有人敢指出来。很多员工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指出问题怕领导会不高兴,反映问题怕领导不理睬不重视,这样一来自然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领导也不是神仙,偶尔犯错也是正常的,有时只是自己一时难以察觉,一般的领导还是能接受合理化建议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敢于把自己看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提出来,就是不被接受和采纳,也应一无反顾,不弃不馁,这才是一个员工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为企业提好的建议,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能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

感谢这本书让我不仅学习到一些互联网业内的商业规则和理念,更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企业需要的富有创造性、独立性、成就感、自我完善的员工,我将以全部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任何事情!

《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4

在读《孙正义的头脑》前,我首先上网搜索了孙正义的相关资料,我觉得在读这本名人言录之前,了解他的相关背景是必要的。孙正义是韩籍日本人,祖上是汉人,他骄傲地称自己是孙子的后代。这样的出身让他对中国,韩国,日本分别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换言之他也是一位亚洲综合体,也有助于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首富。

结合这本书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几句话和自己的一些工作实际我粗浅地谈谈以下感受。

第一,“预计成功率可达70%的事业就值得一做”。

我刚刚从公司的后端维护部门掉到前端做支局工作,当初选择调职也是经过一番斟酌的,考虑到一下三点让我有这70%的把握,首先我在后端的综调部门干了两年积累了不少用户端维护的知识和系统业务流程方面的知识,再者在后端期间我与同事相处融洽,与后端一线人员都打过交到,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更宝贵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支持我去前端的决定。最后,我觉得自己不能安于现状,给自己一次机会,就算我不是事事最好,能拿个80分也不错,加之我前两年的努力,加权下来70分足矣,既然有70%的希望那就去做!

第二,谈判要学习“捕鲤手真麻氏”。

在我挑战新岗位之前我就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信任我,我觉得这是我要做好支局长的一个课题,对上是面对客户和领导对下是面对客户经理和营业员,取得他们的信任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积累最多的还是对待客户方面的经验,与客户打交道其实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所以在谈判前要做足功课,洽谈过程中要让顾客发自内心地产生愿意与己方达成一致的意愿。这几周我支局到分管的学校收取“江海名师”视频费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和家长欢迎我们信任我们愿意出钱,在去之前我准备了如何回答家长和学生又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当然微笑服务是最必要的。在孙正义看来,谈判并不是说服对方,而是一个能让自己受到对方欢迎的过程。这点我完全同意,我们有我买的目的,顾客有顾客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不是等待我们去说服去改变的,是要我们去迎合的。这就是为什么钓鱼的不稀奇,可是把身子弄热潜到河底抱鱼的却收获很多。看来引鱼上钩不如引鱼入怀。

第三,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

面对批评就是一次吸收意见的过程,何谓高水平的批评就是批评加指导意见,何谓低水平的批评就是只批不评,无有用信息量,但是还是得欣然接受,为什么,因为我是服务行业的,观念就得是服务于人,任何的批评指正都是为更好的服务立的标杆,督促我一步一步向前进步。

第四,孙正义的“风林火山海”。

我想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风林火山的概念出自于《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军队行动快速如风。其徐如林: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肃穆宁静。侵掠如火:进攻敌人时,像燎原烈火,猛不可当。不动如山:部队驻守时,如山岳一样,不可动摇。孙正义在“风林火山”这四个字的后面加上了“海”。意思是局面在最后要像海一样,达到一种吞噬掉一切后的平和状态,战斗才算结束。他真正将这五个字落实到行动中,是在称霸日本网上拍卖市场的时候。为什么我要在小标题下加“孙正义的”,孙正义这个想法是划时代的,是与传统的日本思想下悖逆的,这也是他的突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他在少年时帮爸爸开的咖啡店打开销路,只有突破才能让他有勇气独自在海外求学,最终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创业的。在我没有参透互联网兵法的能力之前,我甘当大海中的一滴水,为企业有朝一日咆哮而出一统通信天下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手不辍卷成语解释下一篇:感动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