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2024-08-02

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共7篇)

篇1: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解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而设计的,请您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在此我们对您给予支持表示十分感谢!

1、您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2、您是什么样的性格?

A内向B外向

3、您身边的朋友多吗?

A很多B一般C很少

4、您的沟通能力强吗?

A很强B一般C薄弱

5、您认为培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必要吗?

A有B没有

6、您对您的沟通能力是否能胜任您今后的工作?

A 可以B 不可以C 不清楚

7、你喜欢同人合作交流吗?

A喜欢B不喜欢C 看对方是否符合自己心意

8、如果您对一个室友生活习惯不适应产生反感,您会怎么做 ?

A 与其他室友一起与他(她)协调B 与他(她)多沟通,努力建立朋友关系逐渐磨合C 冷漠待之,不予理睬

9、当自己的观点被别人否定时你会?

A 不快、但不说话B 不快会同对方辩论C 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10、若您与他人发生冷战,您会以何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获得何种效果

11、对于提高沟通的能力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非常感谢您的积极配合!祝您学习进步!

-----启程团队2013、04、10

篇2: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按公司要求,由党委、工会、公司办、青联等组成的调查小组在公司开展了为期15天的青工调查,本次调查以了解青工的思想动态和青工对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为目的,采取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发现,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层领导管理艺术不高、基层员工沟通能力不强。

调查报告显示,在与上司沟通时有42%的人感到有些紧张,有40%的人不紧张;有59%的人偶尔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20%的人从来不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仅有20%的人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最希望直接领导在什么方面提高中有37%的人认为是领导艺术和沟通协调能力。了解丰田情况的渠道中有47%的人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来了解到,有45%的人是通过领导开会传达的,有43%的人是通过《丰田青年报》了解的。上下级或平级间在无法有效沟通的原因中有39%的人认为员工总体没有主动沟通的习惯,有39%的人认为渠道不畅,有31%的人认为组织或领导不积极鼓励;57%的人经常和同事讨论工作,40%的人偶尔和同事讨论工作。

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我公司上、下级及平级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出现严重障碍,迫切需要改善和提高,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官僚主义”。调查数据显示,有42%的人在与上司沟通时感到有些紧张,有59%的人偶尔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有 20%的人从来不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这些数据

充分说明我们的中层管理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存在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不能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员工的管理者还应是员工的贴心人。在实际工作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情况,部分领导在和员工交流时讲话不讲艺术,员工的困难不想办法帮助解决,甚至不愿听取员工想法及困难,更甚者拿大话压人或看员工笑话,这些领导缺乏与员工沟通的主观能动性,总认为自己是“官”,员工是“民”,很难与员工融为一体,致使有37%的人最希望他的直接领导在领导艺术和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2、沟通渠道不畅。调查数据显示,了解丰田情况的渠道中有47%的人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来了解到的,有45%的人是通过领导开会传达的,有43%的人是通过《丰田青年报》了解的,有39%的人认为无法有效沟通的原因是渠道不畅,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影响上下级沟通的主要因素是渠道不畅,《丰田青年报》在信息传达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大,迫切需要改善。

3、员工缺乏沟通习惯。调查数据显示,在无法有效沟通的原因中有39%的人认为员工总体没有主动沟通的习惯,日常工作中还有40%的人偶尔和同事讨论工作,这证明我们的部分员工与人沟通的习惯没有养成。

针对以上问题,改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坚决制止部分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树立“为员工服务”理念,杜绝“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让员工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到自己还有集体,而不是有

43%的人自己解决,45%的人找同事或朋友解决,仅有20%的人找领导解决。

2、中层管理岗位实行竞聘选举制,让一些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青年员工充实到管理层,更容易与青年员工沟通和交流。并定期对所有中层干部进行考核,先进的予以表彰或提升,末位的进行淘汰制,打破原来一成不变的机制。

3、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先进设施,鼓励员工进行全方位交流;大力办好《丰田青年报》,安排专人负责报刊的发行,增加发刊期数、开辟交流专栏,将领导近期活动或批示公布于众,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对于沟通的信息要及时反馈,有条件时亲自找到本人予以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积极协调并作出明确的回复,不要绕着问题走。

篇3: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调查与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科学、英语专业,大二、三、四的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81份,其中男生67人,女生114人,有效率95.3%,符合统计要求。

2. 调查结果。

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共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意见,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对导致一些学生沟通能力差的因素,您认为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2)您认为在师生日常沟通中教师存在哪些不足(课堂教学除外,可多选):

(3)您认为学生与教师或有关部门的沟通渠道?

(4)您对师生、同学间人际关系状况等学校总体沟通氛围?

(5)您对于沟通课学习的态度?

(6)对于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您认为当前教育各环节最需加强的是(可多选):

3.结果分析。

还召开了学生座谈会,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校验。80.1%的学生选择自身因素,68%的学生选择家庭因素,表明学生对因素有理性的认识,但也希望社会和学校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61.9%的学生认为师生沟通最大的问题是沟通次数少,这与座谈会反映的许多教师不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情况相符,也反映了许多学生不主动找教师沟通的情况。学生参与沟通和感知不平衡,导致对沟通渠道、氛围的认识不一,希望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获得关爱和帮助,表明需要健全沟通渠道与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

调查显示认为沟通课可自学和没必要学比已选修或打算选修的学生多23.6%,说明还需提高学生的认识,加强沟通课教学。座谈会反映大学生普遍人际交往圈小,更希望参与接触社会的深层次沟通,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学校提供更多的沟通实践平台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与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要充分认识沟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要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的学生是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指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协调、沟通运用能力,使他们能有效进行自我、人际、群体沟通。要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使他们正确认识沟通在其中的作用,树立沟通是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等正确的沟通观。要通过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等量表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试,使他们了解自身的沟通能力状况,促使他们明确目标,在学习、生活中加以锻炼提高。

2. 加强沟通课程教学。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沟通课是基础必修课[1],沟通课学习对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必须的,高校要把沟通课纳入人文课程体系当中,制订教学计划,以必修课、选修课形式,开设《人际沟通》、《管理沟通》、《跨文化沟通》、《应用礼仪》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案例、角色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强化就业面试、演讲等训练,贴近学生的现实需要,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高校还应通过校园网、讲座、宣传栏等宣传沟通理论,把沟通纳入党校、团校教学内容,使学生增强沟通意识,提高学习沟通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高校要把沟通能力纳入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交流,宣传先进教师关心和帮助学生的事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教育、管理从本质上说是师生双方通过沟通实现的[2];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双向沟通的氛围,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沟通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案,采取讨论、启发、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讨论可分成几个组开展,鼓励学生提问、参加讨论。课外作业可分小组集体完成,课堂上由学生报告。

4. 加强学生课外沟通实践。

高校要提供更多的沟通实践平台,使大学生通过实践这个根本环节提高沟通能力。要积极建设进取、互助型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会、班团、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以增强大学生团队精神为核心,推进学生班级、宿舍建设,加强学生相互沟通。社团的活动组织、对外联系等,要让更多的成员承担。通过建立校企联谊会、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安排学生实习等,加强大学生与企业、社区的联系,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深层次沟通。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自我训练,重点关注沟通能力差的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沟通、走出沟通误区,鼓励学生参加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5. 健全师生长效沟通机制。

高校要以经常化、制度化为要求,健全校院领导、部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提高规范化水平,对沟通的时间、次数、内容,以及反馈、监督等给予规定,使他们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确保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能得到及时沟通。如健全辅导员、班主任制,考核中对他们开班会、下寝室、与学生谈心等作出规定,还要由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分。要加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课后沟通,如设立师生交流坊,每周安排教师接待学生;或教研室教师每周轮流值班接待学生。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团体、个体咨询,使学生具有自信、宽容等健康人格,克服自卑、猜疑等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

总之,高校要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整合各教育环节形成培养合力,发挥全体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体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摘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意见,提出了高校加强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

参考文献

[1]邓慧.论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157-159.

篇4: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调查背景:

在实习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孩子和我说:“老师,我考试考差了,我不敢回家,我怕我妈骂我,她一骂我我连死的心都有。”另外,在开完家长会之后,我看到不少孩子们在qq签名上都写着:家长会结束之后自己挨骂了;要不就写着:这次开完家长会之后没挨骂,很开心。看着这类话语,我不由得思考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从七年级二班的情况看来,相当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都停留在教训这个层面上,没有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

小时候,父母一直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父母似乎无所不能。当幼儿园或者小学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冲回家里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们渐渐地和父母的沟通变得少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向父母的心门给关上了。

子女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处理也会不同,当父母没有习惯让子女按照子女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处理问题,而作为子女的又没有和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时,摩擦就发生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渐渐成熟的,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小学与中学的过去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一切东西都在改变。这个年纪的学生在朦胧的希望自己独立的早期,常会做出一些在长辈看来不尽准确地判断,当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以前那样毫无意见的听从自己的指挥,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一定妥当,但是,天下最爱你最希望你幸福的人还是你的父母。明白了这一点,你再与父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你就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的不少“错误”和“缺点”也就不再是错误和缺点了。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我们全部彼此相互关心,我们是整体的一员。你有体谅过你的父母吗?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缺乏沟通这个问题?如何与父母交流?如何让父母重视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

我的调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五个阶段:

一、确定研究方向;

二、根据研究方向设计调查问卷;

三、在湛师附中七年级二班进行调查;

四、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

五、分析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调查报告。

结果分析:

我在初一(2)班发下了56份调查问卷,收回5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两份问卷作废,所以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有50份。

通过问卷调查了湛师附中初一(2)班50名同学后结果发现,有56%的同学在家里常常喜欢独自一个人,36%的同学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8%的同学选择了单独和妈妈在一起,而选择单独与爸爸在一起的则没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一位同学选择了“关系紧张,有对立现象”这一选项,而选择“比较亲密,有什么想法都会与家人交流”的同学只有26%,从这里可以窥见学生们与父母并不是十分亲密,有一种敬而疏远的态度。

当被问到学生是否经常沟通时,有60%的同学表示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44%的同学则选择了“一般”,选择“基本上不进行”和“很频繁”这两个选项的同学都只有极个别几个。在家里“主要是妈妈与学生沟通”和“主要是爸爸妈妈一起与学生沟通”各占44%,选择“主要是爸爸与学生沟通”的只有8%,由此可见,父母亲中与孩子沟通交流占主导地位的是母亲。

家长与学生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家里的小事、谈论同学和老师和社会新闻事件,而家长的工作则很少提到;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在学校发生的事、成绩和学习方法、家里的事等。学生在犯错、和朋友闹别扭、考试考砸了、遇到开心的事时都会选择主动与家长沟通,其中选择“遇到开心的事”的学生占了78%,另外还有46%的学生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时也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从调查中课得知,学生们与家长沟通的话题还是挺多的。

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对话沟通,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地点一般在客厅,时间多数(64%)是选择“不论时间”。学生与家长结束沟通的情形通常是原定要谈的事谈完就结束。总体看来,学生们不反感与家长沟通的,对“是否喜欢和父母沟通”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较喜欢、喜欢”态度的学生各占48%。

当被问到“你是否擅长与父母沟通”时,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44%的学生选择了“较擅长、擅长”;另外,有16%的学生选择“不擅长”。54%的学生对与父母沟通表示感兴趣,还有48%的学生表示对父母沟通的兴趣程度只是一般。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与父母有了好的家庭关系,沟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那些自认为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与父母的沟通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70%的同学觉得与父母聊天“一般、有一点效果”,只有有24%的同学觉得与父母沟通之后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家长一般会采取训斥、通过合适的方式惩罚、打骂、进行规劝并要求下次不能再犯、了解前因后果与之沟通以改正错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几个选项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比重相当,可以看出,家长为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可是管用还是不管用,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64%的学生认为其与父母沟通时有时会发生分歧,在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者争吵时,学生多数选择“比较平静的解释”和“沉默”,其次是“顶嘴”和“直接不理,冷战”。这个结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我一开始以为选B选项的人会少一些,但是没想到这个选项的票数是最多的,希望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时,真的可以平静且理性的对父母作出解释。

绝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吵完架后在较短时间内(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候之后)可以和好,和好的方式大多是“自动和好”,其次是自己或者父母主动。学生和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会谈到父母,但是这种情况不多。

56%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学生双方多数不会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小秘密,64%的学生有时会帮父母的忙,28%的学生经常会,还有20%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会。56%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好,相处融洽”,另外44%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一般般”。

分析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事物之间的看法不同是子女与父母间正常沟通的最大障碍,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到了48%,其中“时代的变化,父母落后了”,“行为举止、习惯的不同”以及“父母的要求太高了”这些方面也是是造成七年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

调查还表明,亲子之间交谈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子女的学习,有近65%。而很少有父母会谈及自身,仅16%左右的家长会偶尔提及,但也只是轻微带过。这样子女就很难了解父母心里的一些想法,无助于沟通。且如果问题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几乎93%的父母都会下意识采取回避。而且在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会主动去和父母谈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的谈话中会与父母发生分歧。但值得高兴的是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愿意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持有积极态度,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仍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60%的学生认为处理矛盾比较好的做法是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做家务,而“经常”做家务的只占20%,学生在家里做家务一般都是被动的,父母叫了才做家务和叫了也不做家务的占到了64%。由此可见,学生在家里多数有做过家务,但是频率不高,而且极少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

孩子们的心声:

“要互相理解,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请不要强迫我按照你们的模式生活”

“不要每天在我耳边说来说去”

“不要太多要求,也不要太强迫我学习,给我多一点时间休息”

“爸爸妈妈,希望您能在生活中理解和支持我”

“请不要拿我和别人作比较,也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不要每天叮嘱同一件事,不要插手我和朋友之间的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我朋友的坏话。”

“他们总是强词夺理”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管我那么严,给我一点点私人的空间。”

1、主动交流:主动的不仅仅是指孩子,还有父母。双方可以聊聊自己见到的新鲜事。

2、认真倾听:父母批评你,甚至责骂你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听听父母的说法;而做父母的,当自己小孩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或者打骂,应该给机会给孩子解释。

3、学会道歉: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不肯道歉、改正。

4、控制情绪:父母发脾气,自己躲着点;自己情绪不好,找点高兴的事做……学会控制情绪,避免顶嘴、发脾气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几个深呼吸、离开一会儿、甚至用冷水洗洗脸……要知道在发怒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无法圆满解决。

5、善于体谅:老爸老妈一定有错怪你的时候,就像你有时也会误解他们一样。可能错不在你,你特别委屈,可争辩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也许父母劳累过度,也许父母有他们无法承受的压力,或许他们遇到了很大麻烦……多多体谅为上。换个时间、选择好的方法,再与父母沟通,别忘了要给他们一些安慰。

6、学会负责:要想让父母知道自己长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负责任。大事可能还做不好,小事总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洗碗、擦窗、打扫卫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这些事,沟通就在共同劳动之中实现了。还有,学习不用父母担心,尽量体谅父母的难处……

7、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父母为你付出的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作为孩子的要懂得父母的辛苦。

总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家庭气氛。

作为子女我们也有义务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要知道,从爸爸妈妈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儿女与父母之间的关

篇5: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一大学生就业实战能力现状

现在对于大学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术性的精英主义”一种是“市场化的实用主义”。很多学者对市场化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相应观点。

赵海峰 (2012) 认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应该让大学生既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

宋克慧等 (2012) 指出, 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 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

另外, 在实践中, 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 造成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其专业知识与就业信息较多从非正规渠道得到, 对专业的就业情况了解不深入。由于经管专业课程安排较少, 教学课程安排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 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较盲目。部分大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做兼职, 形成本末倒置, 导致学业荒废。其就业主要渠道向考研、考公务员集中。其他的大学生以考证做为毕业准备的主要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访求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1-2月份, 通过走访、电话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河北、辽宁、甘肃、黑龙江省等九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到11个学科门类。调查采用分层级、分专业的方法, 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 将来就业的准备情况, 以及对学校、老师的反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70份, 收回231份, 回收率85.2%, 有效问卷219份, 有效问卷率为81.5%。本研究对所获取的数据, 采用EXECL进行分析处理, 采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三调研情况分析

1调研情况

根据问卷显示, 77.27%的大学生有明确职业规划, 但具体职位不确定。22.7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打算。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未来职业规划但不清晰。60%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 32%的大学生对就业没有信心, 8%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比较盲目。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9.09%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好, 59.09%的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一般, 31.82%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差。理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学知识不实用、不喜欢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

从关注就业角度, 72.73%的大学生对招聘信息不甚了解, 大多通过同学、朋友、做兼职了解一些;22.27%大学生对招聘信息有一定了解, 5%的大学生对市场上的招聘信息了解较多, 对各种招聘会信息掌握十分清楚。

课堂教学时间利用, 60%的大学生会认真听课, 但只听自己喜欢的课, 40%的大学生认为所讲课程没有实用性。说明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链接不紧密, 无法激起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课程考核形式的看法。7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考试含金量不足, 走形式现象严重, 且反感考试抄袭、老师考前划范围。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考核方式并不满意, 认为应该改革目前本科课程考试制度。

业余时间利用, 9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 50%左右的大学生会看与专业相关书籍、去图书馆学习, 32%的大学生会选择上网玩游戏、看小说。13.64%的大学生会去做兼职, 5%的大学生没有目标和规划、没做过兼职, 对大学生活很盲目。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意识, 且对社会有一定了解。

未来职业选择, 60%的大学生希望找到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职业, 短期内不注重薪水和工作环境;18.18%的大学生会重视薪水和工作环境;近1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能学到知识, 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即可。有少数大学生喜欢稳定、自由和自己喜欢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着眼于长期职业发展。

对专业老师要求。36.36%的大学生认可专业老师, 60%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老师一般, 同时27.27%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任课老师上课有激情, 幽默风趣;36.36%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经验丰富、讲授的知识实用性更强, 有思想, 对问题见解独到;13.64%的大学生希望能和老师沟通。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教师并不满意。

对专业实习的要求。45.45%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只是走形式, 学不到实质内容。说明我们的实习在内容上有待改进。

2调研结论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不了解和对自身的认识不够, 不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 就不能在大学里为自己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课堂上由于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和老师所讲知识与实际联系太少, 课堂氛围比较枯燥、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太少、期末考试划范围、大学生抄袭, 考试质量含金量不高, 很容易及格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 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参加过大学生社团组织,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做过兼职,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验, 提高了就业能力, 对未来充满信心, 并且在未就业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大学教师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现在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面的教师大多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教师自身没有社会实践经验,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只具有较高的学历文凭, 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大学生。

现在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实习、期末考试过于形式化, 不能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有效的作用。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措施

1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意识

(1) 在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 为每位大学生进行一次性格测试, 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做一个大致的指引。 (2) 在新大学生入学渡过适应期之后, 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参观, 使大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以便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确立职业方向。有了目标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在大学当中树立典型模范标兵大学生, 包括毕业后的优秀大学生, 积极在大学生当中宣传。

2加强专业方向的引导

(1) 建议在大学课程中继续增加提升“情商”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校院选修课中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 努力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 (2) 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制度。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课程, 可在开课前先考试, 促使大学生认真预习。 (3) 针对大学生理论课时过多的情况, 增加实践课程安排, 例如增加“提供ERP”等实践类的课程, 让学生扮演和轮换角色进行体验式教学。 (4) 为教师和大学生创造科研条件, 开展研究性学习。

3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1) 从源头严把筛选老师的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质量的执行和监管力度, 防止个别老师仅以完成教学学时任务为目的。 (2) 部分青年老师工作经验缺乏, 可通过学校平台联系企业, 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作;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教师进行定期交流, 介绍近期大学生人才市场情况及企业招聘对人才需求情况,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等。

4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1) 学校做好引导工作,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3)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内容, 课堂上鼓励大学生发言,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4) 取消大学的学制限制。在大学期间可以自主申请休学, 参加社会实践, 参加实践时间不限, 完成后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5) 成立大学联盟, 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 推进教师互聘、大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5拓宽用人渠道

高校可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建立培养—就业联盟, 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来共同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 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相结合;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价是“教育管理部门+大学生+用人单位”的三方面, 教育部可以在原有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通过电话采访或者实地抽样等方式收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 结合三方面意见做出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22:167.

[2]毛慧芳, 林夏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 2011 (9) :29-31.

[3]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4) :88-89.

[4]宋克慧, 田圣会, 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7) .

篇6: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徐南铁[1] (1999) 指出, 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平民性和重商性。他对岭南文化特征的描述, 是整个社会文化中人的群体性表现。针对岭南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影响, 杨桂芬[2] (2007) 指出, 在“兼容并蓄、开放灵活、重商务实、创新求变”的岭南文化背景下, 广东青少年呈现“接纳包容与欠缺沉潜、敢闯敢拼与独善其身、追求实效与功利主义、善于变通与自由散漫”等心理特点。笔者研究粤大学生社会认知:对自我的认知、沟通意识、对他人的认知和沟通技能技巧四个方面, 采用调查法分析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影响有哪些表现。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概念

从管理学角度, 沟通能力属于领导力的范畴。沟通能力是软技能, 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及团队精神等[3]。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看, 有研究者认为:“沟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职业活动中, 除了不同的专业能力外, 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就是沟通能力, 包括自我沟通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4]从认知心理学角度, 人际沟通认知能力包括对自我认知能力、沟通意识 (沟通主体性) 、对他者的认知能力和沟通技巧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对人际沟通能力的理解偏重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第一, 承认沟通能力在天赋上有一定的个体性差异;第二, 肯定人际沟通的能力是在一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能够得到培养与提高的;第三, 人际沟通能力的表达有赖于主体性的觉醒和个体的自我提高发展训练和思维训练;第四,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依靠口才与技巧, 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人品的综合性体现;第五, 人际沟通能力的表现是在一定的社会伦理和价值共识基础上进行的。

二、国内大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分析

研究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影响, 就要了解其他区域文化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笔者搜集文献发现, 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医学类学生和护理专业这样特殊的专业学生群体, 作为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能力着力培养。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的人际沟通能力研究不少, 笔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分析其他区域文化中大学生沟通能力特征 (如表1) 。

从以上五个区域的已有研究案例看, 研究者无论是从定性研究还是调查研究都得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的整体性结论, 并针对问题提出培养沟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的共性结论:第一, 人际沟通能力与学生心理相关, 自信心不足、沟通焦虑、自我中心等是重要的因素, 即沟通能力高低与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有关;第二, 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 有天赋因素 (语言天赋) 和外部因素 (如出生地、家庭经济情况) 影响沟通能力。研究的差异性:研究维度和研究的分析框架不同, 对学生沟通能力要素的重点关注度不同。

笔者的研究侧重沟通认知能力, 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沟通意识、对他者的认知和沟通技巧四个问题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粤大学生中的部分群体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其在区域文化影响下的沟通认知能力。

三、岭南文化对粤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调查目的:第一, 以院校个案为目标了解粤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表现;第二, 从人际关系认知角度了解粤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沟通意识、对他人的意识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调查时间:2013年12月, 调查对象与人数:广东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400人。问卷回收380, 有效问卷374份。辅以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

(二)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 (表2) , 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的四个问题:第一, 学习生活中遭遇沟通困难, 53%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二, 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 74.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三, 在对个人沟通能力强弱的认识上, 44.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第四, 在不满意自己沟通现状, 觉得能做的更好的问题上, 74.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辅助性访谈中, 参访的教师认为粤大学生在小组学习和创新项目中有较好的表现, 他们认为针对具体活动中的沟通问题, 学生会更真实表达实际情况。而对笼统的沟通能力问题方面, 某些学生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从调查数据看, 粤大学生群体中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识中, 大多数人并不存在认知偏差;过半数学生确实遭遇过沟通困难, 但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能够与他人沟通顺利完成任务;在对自我沟通现状的认识中, 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能力有发展空间。这与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认识一致。

在沟通意识方面, 某些学生表现有较强的沟通意识。65.1%的学生认为自己沟通之前会做准备工作, 4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过说服别人实践自己想法的经历, 62.9%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多次尝试进行沟通的经历。这个数据说明, 在粤大学生学习生活中, 某些人在解决问题中, 经常使用沟通的方法;当然, 有过说服别人实现自己想法的学生未超过半数;但是, 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生多次尝试沟通, 在遭遇沟通失败时, 并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这是粤大学生的受岭南文化影响务实、敢于尝试、遭遇困难不气馁的文化影响的素质。受访教师表示, 在粤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确实有较强的坚韧的勇气和力量, 例如学生在组织活动拉赞助等方面, 表现出非凡的沟通能力、创意提案和说服力。当然, 也有某些学生沟通意识相对较弱, 比较胆怯, 缺乏主动沟通意识。

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 对“发现他人的缺点和毛病”, 48.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55.8%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被说服做某些事情”, 仅三成学生表示与自己情况相符;对“真诚向他人道歉”的问题, 44%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 粤大学生表现出一种较独立、自我的表现, 在能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方面, 也有超半数人表示自己情况相符。受访教师也表示, 在独立、自主和自立自强方面, 粤大学生表现得比较有主见, 关心自己的事情和自我的发展, 对于勤工助学、校外兼职工作等自立自强的事情非常敏感, 对其他学生的私事不关心, 相对表现出比较尊重和民主的精神。在道歉方面, 粤大学生如果认识到自己错了, 就会诚恳表达歉意, 但也有很多意识不到的情况。

在沟通技巧方面, 对“清晰表达自己观点”, 66.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 73.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观察别人的言行”, 59.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情况相符;对“沟通目的与技巧要完美结合”问题, 83.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观点相符。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 超过八成粤大学生的认知不存在偏差, 能够倾听别人意见的学生占七成以上, 超过六成学生认为自己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 近六成学生观察学习过别人言行。受访教师表示, 在沟通技巧方面, 粤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真诚的友谊, 学生日常接触的都是同学和朋友, 在诚信的基础上, 提升沟通技能。

(三) 调查结论。

粤大学生在自我沟通能力认知方面, 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的具有高效能感的人数偏少;但在实际沟通实践过程中的有良好表现的人数相对较多;大多数人对沟通现状及提升空间的认识不存在偏差。在沟通意识方面, 某些学生表现出在具体沟通活动中的准备及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能够多次沟通尝试, 说明他们在目标明确的沟通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意识;不到一半的学生有过说服别人的经历。在对他人的认识方面, 粤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对他人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 但超过五成学生能以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超过四成学生有过真诚道歉的体验, 说明在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有很多学生需要提高认识。在沟通技能技巧方面, 粤大学生不存在太大认知偏差, 在倾听、表达和观察等沟通技能递进的问题中, 人数相对减少。

粤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现状并不像很多人担忧的状态, 大多数学生并不存在很多的人际问题, 尤其是以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人, 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人言行, 不容易有偏激和“钻牛角尖”的现象。还有将近两成的学生需要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从粤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表现中看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低调务实的人生态度、诚信真诚的处事精神、平等民主和个体主体性。

四、粤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 培养大学生沟通认知能力的内核:价值共识。

良好的沟通建立在理解对方的意愿, 并结合自我意愿, 达成某种程度的价值共识。大学生沟通能力是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外显性行为, 学生人际交往过程是分享学习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过程, 有共同价值观基础和兴趣爱好的人, 很容易互相理解和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理解对方是造成大学生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 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核心的内容还是整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培训, 更是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出发的人际影响力培养。因此,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 要重视学生核心价值的培养, 在课程与社会实践环节都要强调核心价值, 尤其是教师的身教言传的人格感染力, 是学生人生方向的标杆人物。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和说教, 而是教师和学生活出来的丰富生动的生活, 是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 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 是文化价值在人身上内化后的外显行为。

(二) 推进大学生沟通思维的培训与沟通实践训练。

核心价值的养成是终身的过程, 其过程漫长而成果显现期也长, 却是根本性的动力源。有了核心价值还不够, 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显示还需要沟通意识、沟通思维和沟通实践。是解决“为对方得益处却不被理解与回应”这样随处可见的问题。关爱发起者对被关爱者更是如此, 沟通意向与目的得不到回应, 这就需要沟通思维和沟通方法层面的改善, 也可以开始沟通方面的培训课程或短期训练营。例如《组织沟通》、《沟通心理学》、《NLP自我再造计划》和《沟通能力培训全案》等课程, 供学生自由选修, 并将沟通能力训练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贯穿沟通能力的实践练习, 点滴积累, 终成习惯。

(三) 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 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粤大学生有很强的“岭南思维”方式, 思维的开放性、民主化和重商性精神表现比较突出, 在行为方式上更强调踏实、务实和劳动自强的特点, 对工作和劳动的价值要求比较直接, 较之北方学生“爱面子”、“唯有读书高”的认知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别, 尤其是农村学生朴实的“岭南思维”中还强调对传统民俗和家庭习惯的重视, 孝敬父母自立自强。保护学生的“岭南思维”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上的优点要加以赞赏、欣赏和强化, 同时也鼓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校可借助广东创建文化大省的规划, 借助政府和各种民间团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做好阅读规划和阅读报告等过程, 体验阅读带来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知识能力的提升、文化素质的提升和贵重品格的提升。反思所处时代所遭遇的群体性或个体性“富而不贵”的问题, 如何养成“高贵”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通过阅读拓展他们对社会更广阔的认识视角, 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精神的张力,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形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四) 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与特别关爱。

对少数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 主要有四种表现:第一, 价值观偏差, 较悲观厌世, 言语激进、脾气暴躁, 缺乏积极心态造成的人际关系沟通不良;第二, 缺乏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常识, 不遵守时间约定、在教室或宿舍公共场所制造噪音、随意丢弃垃圾等不良习惯, 被同学厌恶受到排挤和歧视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不好;第三, “自以为是”缺乏自我反省和考虑他者感受, 阻碍人际沟通过程造成沟通不良;第四, “宅型人生”, 沉迷网络游戏、影视、小说等世界, 忽视与现实中人的沟通交流, 因缺乏沟通经验而形成的沟通不良。对这些为数不多的种种存在沟通认知偏差的学生, 要重复发挥学生社团与朋辈关怀的力量, 发现这些人, 针对他们的问题, 以团体性的活动与特别的个体咨询进行关爱。引导学生向积极乐观心态、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自我改善与自我发展等有目标和行为导向的人生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南铁.20世纪末岭南文化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 1999 (12) :124-126.

[2]杨桂芬.岭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特点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8) :243-244.

[3]陈雨露.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7) :4-6.

[4]童革.基于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沟通能力的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6) :178-179.

[5]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3) :42-45.

[6]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09:25-30.

[7]陈桂霞, 张晓华.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 2011 (12) :11-13.

篇7:关于大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调查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10月项目组对泰安市的9家医院的部分临床护士进行了有关职业沟通能力方面的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472份, 收回有效问卷425份, 有效率90%。同时, 我们选择了该院实习护生相对集中的两所医院, 对124名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24份, 有效率100%。受访的425名临床护士中, 在医院工作5年 (含5年) 以内的141人, 占33.2%;在医院工作5年以上的284人, 占66.8%。受访人员中, 普通护士364人, 占85.6%;担任护士长职务的60人, 占14.1%;担任护理部主任及以上职务的1人, 占0.2%。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 护士132人, 占31%;护师107人, 占25%;主管护师169人, 占40%;副主任护师及以上人员17人, 占4%。在学历方面, 具有中专学历的13人, 占3%;具有大专学历的180人, 占42.4%;具有本科学历的189人, 占44.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人, 占0.2%。在受访的124名实习护生中, 实习前参加过有关职业沟通方面培训的46人, 占37%;实习前未参加过职业沟通方面培训的78人, 占63%。高中起点专科生16人, 占13%;中专起点高职生96人, 占77%;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生12人, 占10%。

1.2 方法

自行设计《沟通能力调查问卷》, 共分六个部分50道题目, 经过小样测试, 信度效度良好。问卷包括建立沟通关系和语言表达, 用心倾听、敏锐发现, 尊重患者、共情参与, 团队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实习护生临床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六个方面的内容, 前五部分的选项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对临床护士的调查, 主要是通过9家医院部分科室的护理人员来完成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工作;对实习护生的调查, 主要是通过各实习队的负责人来完成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工作。最后, 课题组成员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处理

统计过程中, 按照建立沟通关系和语言表达, 用心倾听、敏锐发现, 尊重患者、共情参与, 团队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五个方面分门别类进行统计, 而且把选项中很好和较好选项所占比例综合统计, 作为对比的基础。

1.3.1 建立沟通关系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

我们对受访人员从第一次见到患者能否适当地作自我介绍, 平时能否亲切地称呼患者姓名, 与患者交谈时能否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 与患者沟通时能否做到积极、耐心, 能否适当地主动和患者讨论疾病之外的话题等方面, 按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选项分别进行统计。82%的临床护士具有较好及以上的这方面的能力。受访人员中, 护龄5~10年的, 75%的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 而护龄10年以上的, 87%的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实习护生中72%的受访人员具有较好及以上的这方面的能力。

1.3.2 倾听能力方面

我们对受访人员从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能否做到用心倾听、敏锐发现;当患者发泄情绪时, 能否表示理解和适当支持;与悲观患者交流时, 能否表示共情, 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引导其尽快平复;当患者表现出孤单无助时, 能否抽空陪伴患者, 能否愿意倾听病人的诉说, 积极提供帮助;在倾听患者的诉说时, 能否适当地进行提问和交流等方面, 按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选项分别进行统计。81%的临床护士具有较好及以上的倾听能力。在受访人员中, 护龄5~10年的, 77%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而护龄10年以上的护士中, 86%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实习护生中78%受访人员具有较好及以上的倾听能力。

1.3.3 尊重患者、共情能力方面

我们对受访人员从平时与患者接触时, 能否使用礼貌性语言, 与患者沟通时能否声音清楚、阐述清晰;在患者不配合治疗时能否积极进行沟通, 说服其配合治疗, 能否用合适的语言对情绪不好的患者表示安慰和关切、鼓励、赞许或开导, 能否保持足够的耐心, 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当询问涉及患者隐私问题时, 能否选择合适的方式使患者自然诉说等方面, 按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选项分别进行统计。87%临床护士具备较好及以上的共情能力。受访人员中, 护龄5~10年的, 84%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 而护龄10年以上的, 89%人此方面能力达到较好及以上。实习护生中62%受访人员具备较好及以上的共情能力。

1.3.4 团队沟通能力方面

我们对受访人员从平时与上级、同事或患者交谈时, 能否举止优雅、稳重、得体;能否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 并能准确地向主管医生提供患者相关护理信息;若患者对其他护士的护理有疑问, 能否主动、及时地与当事护士沟通, 避免问题出现;能否积极参与医院或科室组织的活动, 主动出谋划策等方面, 按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选项分别进行统计。有77%临床护士具备较好及以上的团队沟通能力。工作15年以上的护士81%具备较好及以上的能力。在实习护生中, 有71%受访人员具备较好及以上的团队沟通能力。

1.3.5 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我们对受访人员从在护理过程中能否通过患者的非语言行为 (表情、目光等) 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当患者诉说其感受时, 能否通过适当的方式如“点头”等方式表示并鼓励患者;平时与患者接触时, 能否利用肢体语言配合所说内容, 能否注意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对一些语言不通的患者, 能否通过手势、画图等方式与其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 按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选项分别进行统计。有83%临床护士具备较好及以上的非语言沟通能力。实习护生中, 有77%受访人员具备较好及以上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沟通能力的五个方面均高于实习护生

临床护士具有较好及以上水平所占比例高于实习护生在3%~15%范围内 (见图1所示) 。

2.2 实习护生中, 参加过培训的人员沟通能力远远超过了未参加过培训人员的沟通能力

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具有较好及以上能力的人数所占比例超过未参加过培训人员21%~27% (见图2所示) ;而且沟通能力五个方面中除共情能力外, 其他四个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好及以上的比例也均超过了在医院工作多年的临床护士 (比较图1、图2) 。

2.3 实习护生缺乏的沟通能力

临床护士认为实习护生缺乏的沟通能力排在前五位的是: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能力, 倾听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 团队沟通能力, 沟通礼仪和书面沟通能力 (见图3所示) 。

实习护生认为自己缺乏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能力, 其中参加培训的人员占37%, 而未参加过沟通能力培训的人员高达占73%;排在第二位的演讲能力, 58%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缺乏演讲能力, 参加过培训与未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分别占59%、58%;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商务谈判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 (见图4、图5所示) 。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沟通能力强于实习护生

在沟通能力的五个方面 (建立沟通关系、语言表达, 用心倾听、敏锐发现, 尊重患者、共情参与, 团队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 中, 具有较好及以上水平人员所占比例, 临床护士均超过实习护生在3%~15%范围内, 而且随着在医院工作时间的延长, 沟通能力也逐渐增强。这说明临床护士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 不仅仅是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更多地是在此临床护理中注意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积累了大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遇到冲突合理处理的经验。从与患者沟通关系的建立, 到倾听能力的培养, 再到尊重患者、共情能力的形成, 渐渐地营造了与患者密切沟通的氛围, 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更好地治疗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达到这一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3.2 实习护生中参加过培训人员沟通能力强于未参加过培训人员

实习护生中, 参加过培训人员的沟通能力远远超过了未参加过培训人员沟通能力的五个方面, 具有较好及以上能力的人数所占比例在21%~27%;而且沟通能力五个方面中除共情能力外, 其他四个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好及以上的比例也均超过了在医院工作多年的临床护士。这说明实习护生在进入实习医院之前, 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在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 用心倾听、敏锐发现方面, 团队沟通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方面, 通过培训, 能使实习护生尽快地、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的需要。在许多有关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状况调查分析与培养对策的文章中, 均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在共情能力方面, 由于实习护生社会经验缺乏, 换位思考能力不足, 与临床护士还有较大的差距。

3.3 实习护生缺乏的沟通能力中排在首位的是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能力

调查发现, 受访人员不论是临床护士还是实习护生, 认为实习护生最却缺乏的是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能力。说服、拒绝与冲突处理能力与上述沟通能力的五个方面密切相关。现在的实习护生大多是95后出生的, 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 大多都是掌上明珠, 全家人都要围着他们转, 生活中的冲突都会依照着自己的意愿而解决。但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护生既要面对病患的疾病治疗, 又要面对病患及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 还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时, 他们就会感到束手无措。如果让实习护生在校期间能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 再加上一定情景模拟训练, 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再遇到一般的问题、冲突, 就会迎刃而解了。

3.4 培养对策与思考

3.4.1 开设职业沟通课程, 进行课堂培训

职业沟通能力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通识能力, 是任何一名将来步入职业岗位的人员都需要必备的能力。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开设职业沟通课程, 较为系统地培训学生基本的沟通能力, 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逐步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与技巧, 提高自己的基本沟通能力, 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类职业院校开设职业沟通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与技巧的同时, 结合专业特点, 穿插教学案例, 把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沟通方面的典型案例, 通过情景展示、角色扮演等,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 使其升华, 让学生能够更系统更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3.4.2 寓沟通能力培养于各科教学中, 特别是护理教学中

沟通能力不仅仅可以通过专门的职业沟通课程来进行培训, 更应该把它融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在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语文教学中, 除注重语言、语法的学习外, 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 充实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在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倾听的同理心。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能有意识地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护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护理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 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护理操作时, 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为学生做好示范, 同时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 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上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场景, 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 把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与其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称呼、问候以及操作的目的等开始, 逐步加入一些专业知识, 锻炼学生大声、自然地与患者沟通, 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能清晰表述, 直至带有职业情感的交流。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培训标准化病人用于实训教学, 创造真实临床环境, 增加医患沟通联系。

3.4.3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职业院校大中专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 还有许多课余时间以及很多社团活动。充分利用这些业余时间和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和成长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一是有目的的通过学生社团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主动的沟通能力;二是通过讲座等形式, 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培训;三是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前, 集中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 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 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可以实现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课上与课下的有机结合。

3.4.4 加强团队建设, 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意识

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很大, 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样大有帮助。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 引导学生确立健康的团队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自己真正融于班集体之中。

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大中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非常重要。围绕寝室人际关系, 多维度、多层次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寝室文化评比活动,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开展寝室文化设计、寝室之家等比赛活动, 激发寝室的凝聚力, 培养学生宽容、互助、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寝室成为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

3.4.5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见习活动中强化自我培养与训练

社会实践和临床见习是大中专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假期生活, 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医院、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在医院见习与病患的实际接触中, 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其中, 通过主动地参与, 强化自我沟通意识的培养训练, 把在校期间学到的沟通技能、技巧用于实践, 会使学生的沟通能力有更好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的机会, 扩大交往范围, 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内外的各种会议、活动服务, 鼓励他们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 锻炼沟通交往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2014年8—10月, 通过对本地9家医院的425名临床护士和该院实习生较为集中的2家医院的124名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现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比例高于实习护生3%15%, 参加过沟通能力培训的实习护生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比例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实习护生21%27%。结论职业院校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

关键词:临床护士,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现况,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康凤英, 闫丽娟, 陈晓莉, 等.护生实习前后临床沟通能力的比较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9) :1202-1204.

[2]邓敏.演练治疗性沟通对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0) :96-97.

[3]黄川卉, 王芳.关于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5) :239-240.

[4]单汉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9) :142-144.

[5]吕丽华, 韦程, 王俊利.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浅析—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7) :20-21.

[6]庞晓霞, 温建强, 杨海菊, 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度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 36 (2) :295-297.

[7]韦思明, 戴玉英, 蒋建平, 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6) :70-71.

[8]管园园, 王锦帆.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2) :141-143.

[9]刘雪峰.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 2014 (19) :34-38.

[10]张雯霞, 陈彦玲.本科护生实习前后临床沟通能力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 (S2) :572-574.

上一篇:竞选体育委员演讲稿350字作文下一篇:2024年上期分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