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2024-05-19

戏曲(精选8篇)

篇1:戏曲

戏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开展戏曲兴趣小组,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少年儿童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这一活动 开展,以“熟悉京剧,尊重艺术,传承文化,提高素养”为目的,通过面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以及京剧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京剧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使我们的国粹艺术更加发扬光大。“戏曲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探索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学期,戏曲兴趣小组是一个新开设的活动项目。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首选了几首经典京剧唱段:适合低年级孩子演唱的传统京剧唱段《卖水》,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还有一段传统念白《报灯名》。之所以选这么几个小唱段,一是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再有京剧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在这三个小唱段中,均稍稍体现了京剧的“唱”和“念’。(二)学生分析

小组成员的挑选我是以三年级学生为主的。另外有几个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是去年搞“京剧进校园活动”的时候参与过节目汇报的个别学生,这样我觉得对三年级孩子能起到帮带作用。京剧作为国粹,对孩子们其实是比较陌生的,从唱功上来说非常不容易学唱,兴趣的培养是这个学期的关键。

二、活动目标及要求

戏曲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主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赏析并学唱几个京剧经典唱段作为活动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赏析,对名家名段作初步的认识以提高兴趣,京剧唱段的学唱,激发学生对国粹的喜欢与热爱,在学校艺术节节目汇报时,学生能够完整演唱一个京剧小唱段。另外还要对学生讲解一些京剧基本常识。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本次活动重点是在学生简单了解京剧发展史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并产生演唱的欲望,以此激励他们大胆学唱。

2、京剧的四大功底,唱功是最基本的其中之一。因此活动难点,是学生的唱功表现力。因为学生在以前并不曾接触京剧这门课程,而京剧博大精深的艺术涵盖能量,对初学者来说,难度相当大。

四、活动措施

1、通过上网简单了解京剧的起源及发展史。知道一些中国京剧传统及现代优秀剧目。

2、确定学生的必唱曲目,利用每周二下午活动课对学生进行辅导。

3、指导学生利用活动课、家庭视听等资源进行欣赏、学唱。

4、六·一”前夕,小组内开展一次京剧小唱段比赛活动。并争取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节目汇报。

五、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周 关于京剧 说说京剧历史; 讲讲经典小故事 第二周 经典唱段赏析 传统京剧《贵妃醉酒》;

分学段布置作业:低年级女生《卖水》,男生《报灯名》;高年级《智斗》。

第三周 学唱《智斗》中的一个唱段(想当初······)第四周 学唱《智斗》中的唱段(这个女人不寻常······)第五周 学唱《智斗》中的唱段(她态度不卑又不亢······)第六周 学唱《智斗》中的唱段(适才听得司令讲······)第七周 学唱《智斗》中的唱段(垒起七星灶······)第八周 《智斗》完整唱段的演唱

第九周 京剧《卖水》 了解《卖水》的由来 欣赏孔莹版的《卖水》和刘长瑜版的《卖水》 说说这个唱段的演唱特点

第十周 学唱《卖水》

第十一周 京剧《报灯名》 了解《报灯名》 欣赏《报灯名》第十二周 学唱《报灯名》

第十四周 作品合练 分三组学生自行排练,老师逐一指导 第十五周 表演唱

篇2:戏曲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防火安全意识,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防火工作的 “四个能力”和学生自救逃生能力,我校于2015年4月20日举行了南校区全体住宿学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为确保演练效果,学校成立了安全疏散演练活动领导小组,拟定演练方案,详细划分了疏散顺序和路线,并提前对各科科长、全体班主任和宿管人员进行了疏散工作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层层落实,责任明确。4月20日早晨8点05分,疏散演练正式开始。以哨音是为号,全体南校区住宿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迅速从各自宿舍有序撤离,集中疏散到空旷地带(操场)集合。

本次活动共有511名住宿学生参加,各科科长和班主任老师以及宿管人员认真负责,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安全培训和疏散布置,疏散过程高度紧张又井然有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次疏散演练活动加强了疏散工作的指挥和组织能力,提高了广大师生综合性安全意识以及自救逃生和互救的能力。

升旗仪式后,张可来副校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并对继续加强出入校门工作的管理、遇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人员疏散、学校禁烟、校园防火等相关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学校计划要点要求,本,学校将会进行多种形式防火等综合性安全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将安全培训工作和疏散演习活动常态化。

篇3: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 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下面让我们走进中国戏曲, 了解戏曲的无穷魅力, 展示戏曲的特有色彩。

我们在展示时要注意如下技巧:

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 增强感性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影视文化的冲击, 同学们已很少有“满村人挤到一起看大戏”的经历和体会了, 也有不少同学对戏曲很陌生了,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多方收集材料, 增强对戏曲的感性认识, 这样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我们既可以访问戏曲专家和表演艺术者, 向他们询问戏曲的有关特征和相关知识, 也可以询问身边长辈, 请他们说一说他第一次观看戏曲的经历和感受, 让他们说说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戏,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也可以查阅资料, 搜寻一些戏曲家的名家轶事, 力求对戏曲知识有更深更广泛的了解。

二是严格筛选, 选择可用之材。经过上一阶段的收集材料之后, 下一步就是选材了。选材是为了避免把所有的材料都收集到文章里, 为了把作文写的扎实、精炼, 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认真地进行选择。袁枚曾说过:“着意原资妙选材”。选材“妙”文章的“意”才会表达得好。我们在选材时一方面可将以前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再分类整理。诸如家乡戏的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 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在选材时一要注意材料要真实可靠, 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正确地反映戏曲的特征,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戏曲。二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 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的, 因此, 选材必须要围绕主题, 为表现主题服务。三要选材要典型, 要选有代表性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经过以上步骤之后, 就可以选取一个主题, 圈定可用材料, 拟出作文题目, 就可以行文了。

三是精心锤炼语言, 文采飞扬。在经过以上两步的储材和选材之后, 我们就可以用心锤炼语言, 写出文采飞扬的习作了。生动的表述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戏不是一般的产品说明, 也不应该写成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引用几个相关的精彩小故事, 运用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 采用形象活泼的修辞方式, 尽力让作文鲜明生动起来, 以抓住读者的目光。

【素材超市】

名人论戏曲:

1.中国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戏曲,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 它也是我国的民族风格特色之一。

虽说时代的潮流在改变, 群众文化也需要改变, 但我们不能随便摒弃那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东西, 更不能摒弃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艺术和先人的文化!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象征都不要, 那还凭什么说是一个国家、民族, 如果人们只注重流行而不注重传统, 那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就将从此被这些“流行沙尘暴”所掩埋掉了。

所以请留住我们宝贵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吧!

2.中国戏曲剧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独具一格的。

(一) 简练而集中的艺术手法, 是许多优秀戏曲剧作的共同特色。戏曲作家们是不浪费笔墨的, 他们在写作中, 把一些旁枝杂叶毫不吝惜地统于删除, 甚至—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单独演出的独幕剧。例如窦娥, 在她被冤杀之前, 她的漫长而悲惨的生活经历, 剧中只用了七十几个字, 就把窦娥的全部生活经历详尽地介绍了出来, 使人只觉得明确、具体, 全部了然。

(二) 浓厚的抒情气氛, 是中国戏曲剧作的另一特色。中国戏曲是由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这种形式特点, 要求作者对生活的描写必须具备像诗的那种更高的提炼, 因此, 它很适于作抒情的描写。中国戏曲剧作大部分都有着浓厚的抒情成份和诗的境界, 特别是在曲词的写作方面。有才华的作家们写出了大量美丽感人的诗篇。

(三) 干锤百炼的语言, 也是每一部优秀剧作的共同特征。从很多戏剧作品中, 可以看到大量准确、形象、丰富、洗炼的语言, 以此展示出鲜明逼真的图画。这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杰出的戏曲作家, 如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 汤显祖……他们无一不是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戏曲作家们为了掌握语言的技巧所花费的功夫, 是难以想象的。“古谓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 ( 明王骥德《曲律》) 。这正说明, 他们在戏曲语言上是呕尽心血的。因此中国戏曲在语言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成就。

同窗笔下的戏曲艺术

1.“书房门前一支梅, 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 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 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 然后, 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 诉说着永恒的经典, 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 它需要听众, 我愿意听它诉说, 用心。

2.夜幕降临了, 皮影戏也开始了。奶奶告诉我说, 今天演出的是鼎鼎有名的《三请樊梨花》。至于这经典名戏的故事情节我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只觉得新奇和好玩。后来甚至一定要拖着奶奶到后台去看了一回, 看那三五个演员是怎么的演的这么精彩和热闹。现在回头想想, 演皮影戏不仅仅是手头的操纵, 那口技的艺术更是难得。

篇4:关注戏曲教育促进戏曲发展

一、理性看待戏曲,调整发展思路,找准戏曲发展方向

首先,必须承认,从量上,戏曲已经不可能达到当年的规矩模与辉煌。原因很清楚,改革开放之前,看戏时中国人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即使近代电影的出现,也并没有对戏曲造成太大的冲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几百年。但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多元化,和随着电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而来的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大众在文化娱乐方式上面临着太多的选择,而且各种文化娱乐方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都在拼命争夺观众,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量。戏曲观众被分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戏曲人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实,没有必要因为戏曲失去了文化娱乐“龙头老大”的地位而戚戚然、忿忿然。

另一方面,戏曲工作者亦需树立起一种“大文化”意识,全面审视并理性地认识社会文化需求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重新审视戏曲自身的长短优劣,从“质”上下功夫,去芜取菁,推陈出新,以传统精华和现代意识、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戏曲产生一种新“质”,使戏曲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进一步提升戏曲艺术的品位,将戏曲这一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继承、发展下去。

从政府层面来说,对戏曲尤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京昆艺术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定位还应进一步提高,对戏曲的保护、传承、发展应给予更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任何一个国家对发展本民族文化都必须有“自觉意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确实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开放涌人的以强势经济为后盾的外来文化,和一切以经济指标为衡量标准的错误理念共同形成的对古老文化的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商业性利用,已经不同程度地造成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语、泯灭或异化。政治对文化的摧残是大张旗鼓的,显而易见的,如秦代的“焚书坑儒”,明、清的“文字狱”,还有我们记忆犹新的“文化大革命”。而市场经济则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和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对市场我们要有科学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市场化的运作也许更有利于通俗文化、流行艺术的发展,而对于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来说,完全的市场化不仅不能给它们提供理想的发展条件,相反可能导致它们商品经济的洪流中被淹没。因为真正的艺术,都并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一种可以影响和干预人们心灵,能够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精神产品。市场运行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又是非理性的。因此,在文化发展上不能让唯“商”是举、唯利是图的观念成为主宰。即便在高度市场化的西方国家,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艺术,同样需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等非市场手段来推动和发展。对这一点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就可能在文化发展上出现偏差。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例如,抢救、保护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扶持昆曲和京剧发展的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评选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组织旨在弘扬戏曲艺术的各项活动等等。但这一些举措还只是在“治标”,而要“治本”,则必须从重视和扶持戏曲艺术教育上着手。

二、治标先治根本,重视戏曲教育,以人才促进发展

说起戏剧的发展,人们常常谈到美国尤其是美国的百老汇戏剧,美国的确是一个戏剧大国。而美国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国,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美国有着健全的普及全国的戏剧教育体系。美国的人口不到三亿,在全美却有一千多所大学设有戏剧院系,而我们泱泱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专业戏剧院校和设立戏剧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专业的戏曲高校只有中国戏曲学院和少部分由中专升格而成的职业学院。原来发展势头较好的戏曲中专教育已经濒临绝境。在普通中小学。情况更是令人堪忧,绝大部分的青少年学生对五花八门的流行歌星都能如数家珍,甚至顶礼膜拜,但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人却寥寥无几。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首先应该从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手。应该把戏曲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国家在扶持承担民族文化传承任务的文艺院团的同时,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扶持规划,有稳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同时,作为具体实施文化教育的学校尤其是专业学校,更应该自觉承担起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诚然,目前戏曲专业招生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生源少,收费低。但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出人才。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把社会需求、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教育上的“趋利”,必然会造成教育的扭曲。

戏曲教育要全面而健康发展,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由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在普通大、中、小学普遍开设戏曲通识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使学生从文学角度来认识戏曲,还要让学生从舞台艺术角度、从审美角度来全面了解戏曲,开展戏曲艺术的普及教育。二是以开放的思路和特殊的扶持政策(比如对戏曲专业学生予以减免学费),大胆改革和推进戏曲职业教育。

三、关于改进戏曲专业教育的思考

改革和推进戏曲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精英”戏曲人才。这里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调整专业方向:二是改进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戏曲专业教育主要是为戏曲院团输送舞台型的演员、演奏员等,目标单一。随着戏曲院团的减少和随之而来的戏曲人才需求量的下降。相当一部分戏曲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所学专业,这已是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无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戏曲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应该面向社会调整专业设置,本着减量求质的原则,精简面向舞台的表演、伴奏专业学生总量。同时,开辟创作人才培养和面向基层群众的辅导型人才培养两个大的方向。

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戏曲的繁荣需要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原创作品。但创作人才的短缺却是当前全国戏曲院团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近年全国性的各类艺术节、戏剧节上,无论是编剧、导演、作曲还是舞美、灯光设计。一人同时做好几台戏的现象屡见不鲜。我省创作人才的匮乏尤为严重,无

论是省级院团还是市、县级剧团,每排新戏,几乎都要外请创作人员。我省对创作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剧作、导演、音乐、舞美诸方面的创作人员都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而且这种危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的戏曲教育却没有抓住机遇,及时做出反应。我省的戏曲教育,应该尽快弥补创作人才培养的缺位。

另一个方向是面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厂矿企业工会、街道社区等培养戏曲辅导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学戏唱戏自娱自乐的人越来越多,而目前从事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业务人员。以学音乐、舞蹈、美术专业出身的居多,戏曲专业人员极少,这正为戏曲院校培养辅导型人才留出了空间,提出了需求。这些年,一些专业院校从普通高中招收的不少戏曲学生,缺少扎实的基本功却有着一定的艺术悟性和文化基础,在舞台上他们或许未必能成为好的演员,但在推广普及戏曲艺术方面却可以大显身手。过去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一旦上不了舞台便须转行,在校几年的时光和付出的艰辛努力都白白浪费掉。如果学校面向社会有计划地开办戏曲辅导专业,并在这个专业中开设编、导、演、音乐、戏曲史论等多方面的课程,在这部分人才的培养上不求“精”,但求“博”;不求“专”,但求“全”。他们将来可能在社会上、在群众中为戏曲的普及做一些富有实效的工作,为戏曲事业的发展繁荣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而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坚实的生活基础还很有可能从他们中间催生出优秀的创作人员和充满生活气息、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面向舞台的表演和伴奏人才的培养仍是戏曲院校的主干专业,但在培养方式上应全面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改革。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拓思路。

一是重新认识和借鉴传统科班教学的合理成分。长期以来,科班教育一直饱受诟病,被认为是不科学,不现代,甚至是违反人道的。但我们无法否认,科班教育确实培养了数不清的艺术大家、名角。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班边学边演、边演边学,非常注重基础训练与舞台实践的结合。平时学习的东西可以在舞台上通过实践而得到强化,在舞台上得到的掌声和发现的不足反过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代学习戏曲教育开设的课程虽然不少,但学生登台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戏曲本身是舞台艺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能在舞台上应用,在舞台上实践,在舞台上检验,在舞台上强化,学生便很难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兴趣。因此,根据戏曲艺术自身规律,增加戏曲教学中实习课程的比例。把演出也作为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强化实践教学,是戏曲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是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应该承认,目前。多数戏曲专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相当封闭的。从课堂到课堂,’忽略了外部的精彩世界。在一个开放型的社会里。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演出行当全、低成本和青年学生充满青春活力的优势,运用“联姻”和“推销”的手段,走教学、实践、市场、宣传一体化的路子。通过与市场联姻、与院团联姻、与媒体联姻、与名校联姻、与名师联姻获得推销演出、推销学生、推广戏曲,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多种效益。形成一举多得、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是把规范化教学和灵活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各个行当各个专业都要规定必修剧目和必修课程。各专业各行当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学完本行当的必学剧目和一定数量的选修科目。但在具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灵活一些。不能不分专业、不切实际地机械套用普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化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还应体现在正确处理一般人才培养和特殊人才培养的关系上。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身体条件(包括扮相、嗓音)、专业技术、艺术修养、文化理论俱佳的全面发展的戏曲英才,但事实上,由于生源和其他种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全面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还是极少数。戏曲教学必须着眼于现实,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有特长就是人才,各种有特长的人多了,戏曲的发展就会有希望,戏曲舞台就会展现出更多的精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5:戏曲人物剪纸与地方戏曲综述论文

人物的脸部都是运用了阳刻法,襄汾戏曲人物剪纸面部均为侧面形象,潮州戏曲人物剪纸则多为正面形象。从这两张剪纸中可以看出南方剪纸的秀细灵动的独特风格,而襄汾戏曲人物剪纸则带有北方剪纸的厚重感。在潮州戏曲人物剪纸《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西厢记》中,两组独立的人物均放置在方形的场景中,使人物在中间空白的背景下形成一个空间场所,周围根据场景的需求进行了细密的装饰,使整张剪纸疏密有致,饱满而生动,增强了戏曲人物剪纸的故事情节。而襄汾戏曲人物剪纸《三顾茅庐》是在方形构图内呈上下两部分。整个剪纸在一间房子、一个门和一条路前展开。下半部分是在墙外面的三个人物刘备、关公和张飞。这三个人物站立整齐,两袖相并呈叩拜形式,面部统一朝有一条路的方向望去。路是用阳刻的线整齐排列而成,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在三个人物的上方是一间房子,房子内有一人,此人便是诸葛亮。诸葛亮坐于屋内,与下半部分的三个人物呈相反方向。由于上下两部分的人物呈相反方向,使整张剪纸形成强烈的对比形式,在平面构成中称为突变,形成一种矛盾冲突,凸显了这张剪纸的主题诸葛亮的特殊性。剪纸人物除面部为阳刻外全部为阴刻法。这两组剪纸与襄汾戏曲人物剪纸的相同点便是面部为阳刻法,服饰为阴刻法。但是潮州戏曲人物剪纸面部多为正面形象,而襄汾戏曲人物剪纸的`面部为侧面形象。襄汾戏曲人物剪纸精细中带有北方剪纸浑厚而质朴的特点。而广东潮州戏曲人物剪纸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从地域来看,南方的戏曲人物剪纸工细精巧,秀逸灵动,精致优雅。北方的戏曲人物剪纸刀法简洁,造型浑厚简朴,表现出一种粗犷厚重、古拙洒脱,富有内在生命力的精神。襄汾戏曲人物剪纸每个动作关节部位都表现得生动到位,如正在表演中人物的定格一样,运用了剪纸艺术的概括手法,但动作的表达却活灵活现。《破渑池》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腿站立的人物组成。一人呈奔跑状,一腿向前伸,一腿在后面抬起,一手拿圆形兵器,一手高举。另一人单腿站立,一腿高抬,两手拿双剑高举过头,呈交叉状。两个人物似在交战状态。而山西离石的戏曲人物剪纸《黛玉葬花》,人物造型简练,表现为正面形象。人物以阴刻为主,表现出了剪纸的实面,与周围环境阳刻的线结合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从这张剪纸中明显可以看出与襄汾戏曲人物剪纸间的差异,人物造型不似襄汾戏曲人物那样生动,还是比较质朴简单的人物造型,追求了最为传统的“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造型方式。山西新绛的戏曲人物剪纸《武家坡》《状元祭塔》和《买水》,具有北方剪纸造型简朴的特点。

人物剪刻大刀阔斧,服饰上装饰简练,多用月牙形、直角形、圆点、打毛刺来装点服饰。男子头冠与女子发髻造型简洁,在简洁的外轮廓内有的用实面来表现,有的用了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或三角形作为镂空装饰。襄汾戏曲人物剪纸中男子头顶饰有各种帽、盔、巾冠戴。女子头顶发髻分上下两组,上发髻居于头顶偏后,下发髻留在后脑顶和向上之间。各类人物的服饰特点,主要以四瓣和五瓣梅花图案表现。在具体的剪纸运用中,又多以半朵梅花去装饰;衣、裙、袄、裤及戏曲人物动作变化,人与物的结合,人与人的相依、重叠等均采用半朵梅花点缀于衔接之处,或以惯用的锯齿纹、半月牙纹、圆点、椭圆点、正方点、三角、十字等几何形纹样加以区分。

篇6:戏曲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全面覆盖落实,涉及高校戏曲艺术教育指导地位的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全方位关注,如今要做的,就是怎样令大学生群体自主深入到戏曲艺术蕴含之中,令其在维持现代品格的基础上,快速提升自身古典民族艺术修养。仅以昆曲为例,其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艺术文化有着较高的传承成就,当中文学、音乐、舞蹈等美感因素百般交接。尤其是现代大学生群体,完全有责任深入掌握此类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竭尽全力进行昆曲艺术的弘扬与传承。因此,为了避免限制年轻一代文化认同感的树立结果,相关高校指导教师,必须针对既有教学指导方案加以改革调试,力求令昆曲等戏曲艺术教育成就得以有机展现。

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进行昆曲艺术教育中的挑战困境论述

(一)大学生的昆曲艺术审美大众和精英化对抗局势过于深入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审美文化在空间上呈现多重类别,表现出大众和精英审美文化的全面冲突迹象。所谓大众审美文化,就是基层人民休闲、娱乐的专属工具;相比之下,精英审美文化类活动,倾向于个中成员心灵陶冶和精神提高结果,有着此类素养的人毕竟不多。透过某类层面观察界定,从明清传承到现代的昆曲,便是精英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戏曲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产物,当中蕴藏着封建统治阶级、明清文人墨客,以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思维要素,往往透过昆曲不同形式的唱词、腔调、剧本内容和舞台身段表现出来。想要令周边观赏人群更加细致地欣赏并感受到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能够自觉地延伸到相关社会意识形态评判层面之上,就必须从思维灵活和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入手,督促相关指导教师,借助最新技术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形成较高的文化知识内涵和艺术综合性鉴赏技能。

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消费的繁盛时代,人们的视听途径多种多样,同时衍生出对全社会时尚、经济的推动浪潮,包括时装、流行音乐、旅游观光、汽车驾驶等文化产物,从根本上整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体系,至此不同人员审美理念和社会景观也存在较大差异现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长期身处此类复杂化生态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审美倾向和以上时代文化特征紧密关联,却不可避免地形成和昆曲艺术审美教育的厌倦对抗局势。

(二)大学生对于昆曲潜在的艺术元素程式不了解,学习中产生诸多不适感

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尤其是昆曲艺术,对于内部要素衔接程式规范要求极为严格,如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唱腔、化妆方式,以及角色的任何动作细节等,都不容许衍生任何偏差迹象,可以说,正是此类程式化凸显的表演风格,才造就了昆曲艺术的理想美感效果。透过客观层面观察,昆曲可被划分到形式美艺术行列之中,其利用各类形式要素加以自由组合,换取前所未有的美感效应。而人们在进行戏曲欣赏期间,经常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模式。尽管说,部分戏迷对于昆曲的某些剧情、唱段等了若指掌,但还是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艺术欣赏情境之中,这可以说和其感知体验到富有程式美感效应的艺术元素,有着直接性关联。可是大学生长期接触外国最流行的艺术文化,对于传统昆曲艺术程式几乎是一无所知,不理解演员一句话为何要唱如此之久,旋律为何不停旋绕,走路又为何如此奇怪,如若教师不能在合理时间内予以解释指导,至此过后,大学生群体想要顺利地透过以上表演规范体验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便显得更加困难了。

二、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布置拓展昆曲艺术教育传承活动的必要性研究

(一)大学生内心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整体上还是较为强烈的

自从青春版《牡丹亭》在我国各高校巡回演出之后,每到谢幕阶段,周边观赏的大学生都会急着拍手称赞。他们之所以内心如此激动,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有着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一种永恒渴望情感,几乎完全被中国式的美感元素所全面震撼。单纯结合文化角度审视,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昆曲的艺术元素,在剧场中会产生极为强烈的震撼作用,使得原本在大学生内心过于晦暗的民族美学感知态度,得以重见光明,民族骄傲感至此全面复苏。实际上昆曲艺术在我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加上西方自由文化艺术的不断冲击,使得处于时代顶端的年轻群体,习惯了观赏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时更存在对自身民族文化坐标归属的质疑情感。而自从昆曲艺术成功步入高校教育机制之中,有关内部广大学生掩藏已久的一种民族文化记忆,开始被全面唤醒。

(二)昆曲剧目内容和现代大学生实际生活、内心状况产生一定的共鸣

结合于丹、易中天经典现代解读引起的国学热研究,将经典艺术细致地融入到现实生活环境之中,不单单是进行外部推广宣传,实质上是进行个体成员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呼唤。大学生平常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情感,在其接受昆曲艺术教育和欣赏的环节中,自然地和特殊人物际遇相互融合,随之怦然心动,这便是此类年轻群体在懵懂中一直无法真切了解的元素。如果一类艺术作品,能够借助其特有的演绎形式,将情感自然地释放出来,那么任何人都会因为此类震撼结果而备受感动。如若想尽快令昆曲艺术和现代大学生实际生活、内心思维模式,产生有机共鸣效果,那么平常的文化理念渗透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人性,不管对于我国古往今来的任何人文环境,都是比较适用的。

三、在高校顺利落实昆曲艺术教育事务的引导策略内容解析

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后,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涉及西方各类艺术文化元素,开始直接对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和社会文化体系,造成深度冲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永远走在时尚潮流前沿,其中对于艺术欣赏和审美的选择结果众多,途径更是五花八门,这便为今后我国昆曲艺术的推广和有机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尽管说现阶段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展得如火如荼,高校更设置了戏曲艺术教育交流平台,但是大学生群体因为其特有的身心特征,从事任何活动的热情都是极为短暂的。如若后续教育工作处理不够妥当,即便是昆曲学习的初始阶段赋予学生怎样的美好印象,最终也会在他们步入社会后被日渐淡忘。在此类现实背景下,笔者开始针对现代化高校昆曲艺术教育策略,提出以下改革指导性建议:

(一)和专业剧团建立并维持长期系统化昆曲艺术教育传承的合作关系

尽管说长期以来,我国各类高校都相继开展了昆曲专业剧团组织活动,但还是存在一部分高校,因为内部社团和相关机构合作意愿不强,使得相关专业剧团难以成功介入,最终呈现出昆曲校园推广活动的被动与从事游击战的局面。也就是说,长此以往,大学生可能在本科阶段中唯独能够有一两次的昆曲教育普及事务碰触机会,特殊情况下会一次都没有。由此看来,专业昆曲剧团和高校之间,有必要尽快制定出长期且系统化的艺术普及合作计划。

(二)组织科学的艺术宣传普及活动,力求贴近大学生生活并引起其情感共鸣

结合笔者以往的调查结果论证,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大部分学生,对于昆曲艺术感知程度不高,并且强烈希望教师在布置此类艺术教育宣传事务的过程中,能够尽量贴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确保今后欣赏相关曲目过后,能够适当引起自身情感上的共鸣效果。因此,高校在引进昆剧团并开展相关艺术推广事务期间,应该主张在维系昆曲独特艺术特性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现代元素,避免和大学生实际生活规则过度偏离,尽量激活其内心的民族艺术荣誉感,从而真正地,令昆曲成为现代大学生熟悉、热衷的艺术感知和素质完善工具。

(三)尽快将昆曲艺术合理地融入到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高等院校内部的昆曲相关课程,基本上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首先,便是开设研究生专属的曲学方向研究课程;其次,则是为全校学生设置的公共选修类课程。相比之下,后者课程形式普及性程度更高一些。但实际上,在昆曲公共选修课布置期间,往往依照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时间加以安排,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缺少一定的系统、稳定特性,尤其对于今后昆曲艺术的普及工作来讲,更是带来诸多限制。因此,将昆曲快速地融入到高校素质化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之后实施合理、系统化的调试引导方案,对于昆曲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教育,绝对是十分有利的。

(四)透过多重途径强化高校昆曲的艺术教育实践能效

第一,其必须竭尽全力地引起国家对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视。就是说,相关教育机构,必须快速地将昆曲文化视为我国传统艺术传承的一类核心组成单元,提升对其的认知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在响应国家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艺术课程原有形式改造,将昆曲艺术作为必修课程,并在日常教育事务中得以系统化覆盖落实。

第二,高校必须全面关注昆曲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效。将戏曲艺术转变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并长期进行单独授课。当然,为了全面保障昆曲艺术的实际教学质量,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院校,可以定期聘请专业戏曲艺术家,步入课堂之中讲授心得并直接授课。

第三,教师要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激活学生对于昆曲课程的学习兴致。想要顺利提升昆曲艺术教育实效,必要途径便是进行学生个体感知兴致提升,此类工程较为深入复杂。教师有必要自然地将知识学习和戏曲欣赏融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最佳表演作品,督促学生由浅入深地从中汲取知识养分,和教师合作顺利地营造出和谐有趣的戏曲学习氛围,为其今后的戏曲艺术学习应用技能提升,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戏曲艺术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要传承发展中国戏曲文化外,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戏曲美的能力。

第五,校园昆曲艺术表演和交流社团的组织建设。在高校校园内进行昆曲艺术表演和交流社团建设,一般需要经过相关院系或是机构审核确认,之后以学生社团形式存在,结合学校自身状况进行不同活动经费筹措,大多数情况之下将由学校或是社团收取的会费予以支付。至于校园昆曲艺术交流社团的一切活动形式,都是由内部参与的学生进行定期组织的,如学习、欣赏和表演昆曲等方式,社团同时更肩负着昆曲成功介入高校的策划和组织职责。归结来讲,此类社团可以说是衔接大学生群体和昆曲艺术表演活动的枢纽,不管对于专业学习曲学,或是其余对昆曲艺术保留感知兴趣的学生来讲,昆曲社团的存在,都为其今后更好地接触并实践学习昆曲,提供了较为稳固的支持平台。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昆曲艺术教育欣赏等活动在高校校园内布置和宣传的第一大困境,便是相关活动的经费支持。据了解,一场适当规模的艺术普及和表演项目,需要动员的剧团人数至少为60人,而当中产生的演出、人工、交通等费用,加在一起也将达到五六千元左右,不管对于剧团或是高校来讲,都是一笔较高的费用,因此在进行昆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布置期间,专项基金设置显得十分必要。

四、结语

篇7:戏曲鉴赏期末考试

1.0 分

A、印度梵剧

B、中国戏曲

C、希腊喜剧

D、希腊悲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一个思想当中所要表现最本质的东西”是对()的解释。

1.0 分

A、意

B、形

C、神

D、不清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戏曲中歌舞的“舞”代表着什么?

1.0 分

A、动作

B、舞蹈

C、性格

D、武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元代的作家属于哪个组织?

1.0 分

A、书会

B、书友会

C、作协

D、作家协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传奇的衰落是在什么时候?

1.0 分

A、明初

B、明中期

C、清初

D、清中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形式为内容让路是哪国戏剧作家的主要观点?

1.0 分

A、日本

B、中国

C、非洲

D、欧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王十朋是哪个朝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

1.0 分

A、北宋

B、南宋

C、唐代

D、五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桃花扇》是哪个剧种的压轴之作?

1.0 分

A、南戏

B、传奇

C、元杂戏

D、昆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戏曲行当中的分类不包括()。

1.0 分

A、生

B、旦

C、净

D、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剧诗作家要求用什么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

1.0 分

A、剧本

B、诗句

C、韵文

D、韵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孔尚任是哪个地方的人物?

1.0 分

A、山东

B、河南

C、北京

D、上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指的是哪部戏的改编获得了成功?()

1.0 分

A、《西厢记》

B、《莺莺传》

C、《十五贯》

D、《春草闯堂》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属于弋阳腔的风格特色的是()。

1.0 分

A、优美柔婉

B、气势宏大

C、雅化

D、刚健质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正气歌》是描写我国哪位历史人物的?

1.0 分

A、包拯

B、文天祥

C、屈原

D、岳飞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肖桂英是哪部戏中的主人公? 1.0 分

A、桃花扇

B、西厢记

C、庆顶珠

D、打渔杀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长生殿》叫做什么戏?

1.0 分

A、成本戏

B、半本戏

C、回合戏

D、小说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中国戏剧史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

1.0 分

A、南杂戏

B、北杂戏

C、传奇

D、京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新编古代戏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求得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协调?

1.0 分

A、不同

B、相同

C、单一

D、多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有了代言体后,什么成为了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

1.0 分

A、记录

B、旁白

C、歌曲

D、诗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牡丹亭》表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1.0 分

A、元代

B、明代

C、南宋

D、北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牡丹亭》是反映什么感情的戏剧?()

1.0 分

A、爱国之情

B、友情

C、亲情

D、爱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不属于元杂剧四大家的是谁?()1.0 分

A、马致远

B、关汉卿

C、高明

D、王实甫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荀慧生主要以表演什么角色为主?

1.0 分

A、青衣

B、小生

C、老生

D、花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85年在()演出的英语京剧《凤还巢》,被大家认为是具有青春气息跟现代化精神。

1.0 分

A、美国西北大学

B、美国夏威夷大学

C、美国马里兰大学

D、美国哈佛大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戏曲需要采用什么方法来保证与时俱进?

1.0 分

A、创新变异

B、全面改革

C、继承传统

D、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桃花扇》中男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

1.0 分

A、出家

B、中举

C、做官

D、归隐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周信芳在表演《四进士》中的宋世杰时更加突出了宋世杰的什么性格?

1.0 分

A、机智

B、老辣

C、圆通

D、狡诈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戏曲界的老三鼎甲不包括下列哪位戏曲大家?

1.0 分

A、程长庚

B、余三胜

C、张二奎

D、梅兰芳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十五贯》是传统的什么曲目?()

1.0 分

A、昆曲

B、杂剧

C、川剧

D、京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林冲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1.0 分

A、西游记

B、聊斋

C、水浒

D、三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昆曲的音乐系统属于哪种系统?

1.0 分

A、曲牌体

B、板腔体

C、板腔体+曲牌体联合样式

D、皮黄体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起霸”是表现什么时候的状态?

1.0 分

A、战斗前

B、出征前

C、行刑前

D、回家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哪种乐器主要是为了伴奏来突出演员的歌唱艺术?()

0.0 分

A、弦乐

B、管乐

C、鼓乐

D、吹奏乐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在清代地方戏,声腔剧种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和()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分

A、扬州

B、山东

C、江南

D、江西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昆曲最多被分为多少种?

1.0 分

A、十四

B、十二

C、十

D、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代言体的“剧诗”也可以称为什么样的诗?

1.0 分

A、静止

B、行动

C、高雅

D、低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汉宫秋》的作者是()。

1.0 分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王实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琵琶记》在1841年被翻译成了哪种语言版本? 1.0 分

A、日语

B、英语

C、德语

D、法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下列三国人物中,穿白色盔甲的是()。

1.0 分

A、张飞

B、赵云

C、关羽

D、黄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中国戏曲的“五法”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1.0 分

A、手

B、唱

C、眼

D、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桃花扇》是哪个种类的戏剧?

1.0 分

A、南戏

B、传奇

C、元杂戏

D、昆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不属于清代地方戏风格特点的是?

1.0 分

A、深沉

B、稳健

C、刚烈

D、高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剧本出现在哪个戏种中?

1.0 分

A、优

B、杂戏

C、南戏

D、北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传统戏曲中水袖最长有多长?

1.0 分

A、五丈长

B、四丈长

C、三丈长

D、一丈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我国戏曲的代表是于()年被评为首批世界非物质遗产的。

1.0 分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黑格尔说能够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什么?

1.0 分

A、呐喊

B、歌唱

C、动作

D、语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中国戏曲的“四功”实际上有几种功法?

1.0 分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写情的话要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这是谁归纳的原则?()

1.0 分

A、王国维

B、关汉卿

C、王实甫

D、杜甫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哪种乐器主要是为了伴奏来突出演员的歌唱艺术?()

0.0 分

A、弦乐

B、管乐

C、鼓乐

D、吹奏乐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荀派主要强调表演出戏曲人物的什么方面?

1.0 分

A、感情强化

B、性格强化

C、语言强化

D、舞蹈强化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中国戏曲的声腔是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别的一种复杂状况。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杜丽娘是《琵琶记》中的人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的戏曲往往能够给人带来哲理意味的思考和结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梅兰芳是昆剧大师。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舞台上有两种真实,其中一种是生活实在样式的生活真实。()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明清传奇的演出样式和数量变得空前繁荣。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为了求得舞台动作的真实性,演员应该知道虚拟动作的目的性跟适应性,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加以规范提炼。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戏曲在进入传奇和地方戏的阶段之后,本身的文化积淀已经很深厚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元杂剧直到明代才出现衰落现象。()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某个表演流派中,各派中都存在着平等的切磋或者协作的关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包拯字青天。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这是李渔的观点。()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曲最早是由元曲演化而来。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行当和表演的程式是可以分开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不分家。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汤显祖是支持宋代理学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元杂剧在歌的方面继承了唐代大曲和宋代诸宫调的传统。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诗歌还可以发挥叙事的作用。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不结合实践去改造,形态上就会发生僵化。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花部指的是昆山腔的地方戏曲。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新编历史剧要求严格忠实于历史事实。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古老剧种一般都在野戏台演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而骄人的起源过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简单。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王国维是清中期著名的戏剧理论家。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梅兰芳生平有一个养鹦鹉的嗜好。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文学剧本体制的较大突破是在清代地方戏长足发展之后,实现了改分出为上下场分场的变化。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楔子原本是木工使用的物品和概念。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戏曲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文戏”与“武戏”的分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孔尚任不是孔子的后代。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这是李渔的观点。()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虚拟化的应用是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反映无限的生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周信芳与马连良都演出过《四进士》中的宋世杰。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戏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吸取艺术凝聚变异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代言体“剧诗”的特点。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我们认同的戏曲形式是在元朝中期形成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动作中存在着甩发功。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念”指的是戏曲中的对白。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负静是参军戏中的领头人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服装主要是为了点名演员所代表人物的身份处境。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荆钗记》属于杂戏。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戏曲中“美视美听”中的“视”,它有两个方面,都是强调舞台表现效果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我国的少数民族只有很少的少数民族戏曲。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一个好的戏曲作品,必须扎扎实实的写人物,写性格。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当代戏剧欣赏主要是欣赏现今还存活在舞台上的戏剧。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婚变成了南戏当中热门的话题。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元代人评价《西厢记》为天下夺魁。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包公称其嫂子为嫂娘。

篇8:论戏曲打击乐与戏曲表演

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 与“文场” (吹、拉、弹、等各种管弦乐) 相对, 共同组成“场面” (各种伴奏乐器的总称, 也是戏曲乐队的别称) 。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重要的艺术作用。中国戏曲打击乐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戏曲打击乐演奏员包括戏曲乐队指挥、板鼓、大锣、铙钹、小锣等打击乐器, 在板鼓的统一指挥下, 根据剧情的需要把演员内心的人物情绪进一步渲染和强化, 烘托剧情气氛。戏曲打击乐与演员表演就如同鱼和水, 谁也离不开谁。一名好的戏曲演员, 一定会恰到好处地、精准地使用锣鼓经。生旦净丑各行当, 不懂打击乐的演员是无法完成好舞台角色的。在戏曲届有句耳熟能详的话“一台锣鼓, 半台戏”, 说得就是戏曲表演中演员的一招一式、一个表情、一个身段、一个情绪的起承转合都离不开打击乐的配合。

中国戏曲打击乐鲜明的节奏性和丰富的节奏变化、各种板式的转换、锣鼓经运用时的转变是它的又一个鲜明的特点。尽管戏曲演绎的故事、时间、范围、场面大小都不同, 戏曲打击乐都可以很好地进行诠释。戏曲中的大场面可见“千军万马”, 小场面时“只见一人”。但无论舞蹈场面大小、人物多少, 戏曲打击乐都可以通过它的节奏、强弱以及音色的变化准确地配合演员的表演。戏曲表演唱念做打都离不开戏曲打击乐的配合, 要想完成好戏曲打击乐与演员表演的配合, 就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舞台需要, 在投入排练前作出总体规划。

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与演员配合的默契程度是决定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戏曲表演的一大特色, 是文武场演员在演出中的默契配合。中国戏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相配合的模式, 比如:演员想要锣鼓经“叫头”, 需在恰当时用一句台词, “叫起”打击乐;演员在大段唱腔开唱之前, 一定要有一个“叫板”过程;鼓师什么时候起“开头”, 琴师什么时候操琴演奏、演奏什么样的板式, 打击乐演奏员演奏什么样的锣鼓经等, 多用戏曲本身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文武场演员都能准确地演奏出来, 密切配合演员表演, 使演员的表演更加惟妙惟肖。

中国戏曲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 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现体系。戏曲演员在表演方面的最大特点:适度夸张、舞台行动的舞蹈化。如:钟馗这个人物, 高靴、高垫肩官衣、高高的臀部等扮相, 就是夸张的人物设计。钟馗的舞台表演俗称“跳判儿”, 因此钟馗的“跳判儿”打击乐也很有特点, 它大尺度的夸张充分体现了“跳判儿”的舞蹈性。钟馗是个善良的人, 而外表极具个性, 单独塑造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有挑战, 通过打击乐的配合, 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对角色加以塑造。再如:诸葛亮有意气周瑜, 周瑜生气的时候, 演员头上的翎子和精彩的锣鼓点的配合, 使生气的“周瑜”如此传神。演员内心的细微变化是如何表现的呢?也是通过锣鼓点的变化、演员手眼身法步的转换来实现。演员必须建立起对表演角色的态度, 是爱、憎还是同情等。有了具体的态度, 才能衡量动作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用什么样的打击乐, 这就是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

演员表演一种生活动作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形成一套戏曲节奏化或舞蹈化的程式表演。各种行当都有程式, 但这些行当并不是都有自己的程式, 而是演员在开始创造某一个角色的时候, 创造一套动作, 并根据剧情和动作设计锣鼓音乐。在表演其他剧目时, 觉得这套动作用到别的人物也合适, 就把它运用到同类人物的表演中。程式不是“死”的东西, 具体的人物和情况不同, 有创造性的演员会把程式加以发展和润色, 使它更加符合人物的需要。

“练死了, 演活了”是戏曲表演艺术工作者对戏曲表演功重要性的共识。“练死了”要求演员把技术练扎实, 认真研究揣摩表演中共性和个性, 分析剧本、唱腔、人物的需要, 体会总结各个技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运用的准确性。只有“练死了”, 才能在表演中“演活、用活”。既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 又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靠的就是演员基本功的“深度”, 表演理解的“温度”。戏曲打击乐也是一样, 基础的东西要牢牢掌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表现的多元化, 戏曲音乐也应该勿忘根本、顺应时代、开拓创新。

上一篇:学校岗位职责制度大全下一篇:前台与文员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