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减负增效论文

2024-07-25

体育减负增效论文(共8篇)

篇1:体育减负增效论文

“减负增效”之体育课

校:长安兴国小学

名:杨

“减负增效”之体育课

最近学校让写“减负增效”论文,所谓减负增效,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体育课是否也需要“增效减负”?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快乐锻炼,放松身心的吗?再“减负”,学生怎样锻炼吗?难道要“放羊”?以前经常有其他学科老师羡慕体育老师:“你们体育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其实不然,在体育课上最难的就是让每位同学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达到“胸有成竹”。

在教学中我逐渐发现一些很尴尬的事情:爱玩游戏(如跳绳、沙包等),不爱上体育课。连体育看上去最能与学生情趣贴近,又没考试压力的课程都受到学生的抵触和厌恶,看来学习压力再轻的课程在孩子没有兴趣的前提下,那也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说:体育课也要“增效减负”!而且迫在眉睫!

学生的负担在哪里?查完资料,我总结一下:被动的接受任何事物、在你的“严刑苛政”下、没有兴趣的前提下,任何人也不会没有负担。而我们的体育课之所以让学生造成身心的“负担”,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

二、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片面地追求技术理论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仍东兴,使学生感到无趣。

单调无趣的教学,导致学生厌恶体育,使体育课质量逐年下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上曾登过《20%学生跑不完1500米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速度惊人》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正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果按照1989年执行的‘老达标’标准,很少能有学生达到优秀,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将由此下降。”

在原因找到后,我们就要进行总结如何才能“减负增效”?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们接受知识的第一动力,既然学生那么喜欢游戏、喜欢玩,那么我们何不由网上下写文章呢?

一、情感“减负”

玩就要玩得精彩快乐,在确保每一位孩子都听清游戏要求的情况下,注意言辞,温声和气。同时教师要放开自己,和学生要打成一片。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间架起的情感桥梁,会为孩子们喜欢这门课奠定基础。

二、宽松的氛围,多样的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中,组织纪律是体育课中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低段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根据课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比如,允许学生散点站位,也可以围着老师站成一圈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不会感到拘束,自然不会产生抵触。

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兴趣

就拿现在二年级太极拳教学来说吧。不可否认太极拳教学很枯燥,二年级学生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总结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将里面的一些动作加以形象说明,比如揽雀尾中的掤、捋、挤、按,我就让学生面对宿舍楼,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将宿舍楼挡住(掤)、拉过来(捋)、挤回原位(挤)、(按)将宿舍楼按下来在推出去。这些简单的语言不仅讲到了动作的用法、还讲到了动作的要领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四、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多样化

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因地制宜的开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体育本身就是由游戏发展而来,让学生享受这种游戏,这也是我们这些组织高级游戏的体育老师们最希望看到的。

篇2:体育减负增效论文

宿迁湖滨新区皂河初中 丁 利

摘要: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减负增效的理解,笔者认为,从“趣”字入手,从“实”字出发,才能减负增效。

关键词: “趣” “实” 体育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 08年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随之全民健身运动响遍神州。而近几年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逐渐增加和改善,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并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尤其是在体育课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无精打采,课外活动却生龙活虎。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参与游戏的人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的整齐划一,限制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其次为了体育中考的升学任务,拼命地把体育课变成身体素质课,专门练习中考的项目,使学生枯燥无味;再次由于教师的“内功” 差,教学观念、教

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练而无劲,练而无“趣”。如此教学,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原地踏步,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体育课上,学生在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人作以下两点尝试:一是“趣”字入手,二是从“实”字出发。

一、从“趣”字入手,在“情”字上做足功夫

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学生还会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从而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经常引用名人名言、体育明星、体育新闻、体育故事、体育幽默等进行导入。例如,在篮球教学导入时,讲述我国篮球明星:姚明、易建联、孙悦在NBA的相关事情,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多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 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

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在立定跳远练习时就出现动作衔接不自然,脚底打滑,甚至用力过猛摔倒在场地上。我把完整动作组合起来,编成“兔子赛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从心理上给学生 “减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上,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着体育带来的乐趣。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手段的运用、活动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幽默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及技巧提供方便,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又可发展学生无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自己学习提供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探索。

3、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关系,影响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就能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利用游戏和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耐久跑2分钟、25米往返跑教学就可以运用“追逐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积极的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效果,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二、从“实”字出发,讲究实效

促进学生主动的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核心任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上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是“看示范,听讲解;在指导下练习”,学生完全属于“牵着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思考自己“教”和学生“学”。从而发现: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接受式,忽略了探究性,使观察、实践、思考、自练等探究性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如何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把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也得到了改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因受到场地、项目等因素的影响,逼迫调动队伍时,传统要求很严格,队形变换要步伐整齐,步调一致。纪律好了,队形也好了,可是用去的很长时间,其它项目的练习时间自然就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是不是一定要喊口令一二

一、原地踏步走呢?带着这种想法,我第一次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到达目的地,并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话刚说完学生就

开始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的十秒里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场面看起来“乱”,但用了时间少,我又何不乐为呢!有时要集合队伍,于是我采取倒计时的办法,让已经归队的同学从十或五倒数,同学们在笑声和叫声中他们很快的归队,而他们却乐衷于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起到了指导、帮助、引导的作用,使课堂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上得好与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钻研的程度。因此,在每教一个教学内容前,深入钻研理解教学水平及目标。在备课研讨时,我总是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听取同组评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教学方案。这样,就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把别人的亮点有选择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总结、不断领悟、不断发挥、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开开心心上体育课,同时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喜欢在体育课分享快乐,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钱秀香;自主性学习在我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年02期

2,吴浩;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得体育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1997(3):22

3,高晓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体育教学;2006(1)

篇3:体育减负增效论文

少数体育教师以为“减负增效”与体育教师关系不大, 那是文化课教师的事, 如果这样认为那就错了, 我们首先要清晰地看到“减负增效”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近几年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部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 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教育部在全国下发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意见, 由此可见, “减负增效”首先对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的时间有了明确的保障, 强化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减负后, 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多了, 而体育活动正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

二、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课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 所以体育课也就成了我们体育体育教师“减负增效”工作的主战场。现在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形式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学生学习技能而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上级考核、考察及一些达标要求, 反复地把体育课上成汇报课演练、基本身体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 导致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 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源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是落实“减负增效”的关键, 我们体育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三、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时期的学生视野开阔, 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有些方面已经超过我们教师的认知度。我们光靠原来大学里学的一些东西已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 我们就要有一桶水, 只有我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了, 我们才能在“减负增效”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我们体育教师又如何提升自己呢?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 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 向书本学, 向别人学, 向网络学, 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其次要自加压力, 重视教科研水平,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 养成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育教学论文的习惯, 规定自己每年要写两篇心得或论文, 拓展自己教科研能力, 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四、体育教师要加强宣传力度, 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现在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地位总是会处于被挤占的地位, 经常性的因一些考试、一些活动被占用, 好象体育课可有可无, 究其原因, 主要是应试教育促使了学校、家长、学生都以文化成绩为中心, 只要成绩好, 那是一好百好, 体育课可有可无, 只要达标了就行。其次少数文化课老师为了查漏补缺, 总是经常性地抢占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课时间, 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减少, 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 让老师和学生们都能认识到, 每天的运动量不足, 不仅影响其身体的健康成长, 同样也影响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 整天埋头苦学, 头昏沉沉的, 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我们体育教师要坚守阵地, 委婉拒绝一些想挤占体育活动时间的教师。我们不能为了能少上一节课, 也不能为了不得罪同事充当“老好人”而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 我们甚至还要努力把一些由于考试或其他活动被占去的体育活动时间补回来,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时间、空间。

篇4:阳光体育·减负增效·魅力课堂

关键词:减负增效; 阳光体育; 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59-001

“减负增效”,大家一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减负”,很少有人想到体育课是否也要“减负增效”呢?这话一提,很多人都很疑惑:体育课不就是放松的吗?再“减负”,还能不让学生玩吗?的确,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总把体育课当成“放松”课,当成语数英学科以外的“代偿性”的休息课。

家长们说:“只要带着我们孩子玩,不出事就行。”孩子们说:“让我们自由活动就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喜欢“体育”!所以我们说:体育课也要“减负增效”!

一、要“减负”,明白学生的负担在哪里

我认为,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被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而我们的体育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给学生造成身心的“负担”,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2.片面地追求技术理论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感到无趣。

3.为了考核,拿分,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

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所以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既要“减负”,又要“增效”

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动力,“玩儿”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兴趣的玩儿”,“快乐的玩儿”,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最直接的“增效”的方法。

1.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教师和学生要打成一片。有机会多表扬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间架起的情感桥梁,孩子们就会亲其师,信其师,从而敬其师,最后喜欢体育课。

2.宽松的氛围,多样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中,组织纪律是体育课中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根据课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比如,允许学生散点站位,也可以围着老师站成一圈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不会感到拘束,自然不会产生抵触。

3.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兴趣

就拿广播操教学来说吧。广播操教学很枯燥,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都存在儿童好动的心理,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给每节操、每一个动作“起名”。孩子们在做操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这个动作像什么,就给他起叫什么名字,如拥抱蓝天、拉弓射雕等。其次,还可以给动作连起来编一首儿歌,边唱边做,其乐无穷。这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强了记忆。

4.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多样化

每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发挥创造性精神,因地制宜的开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变 “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5.提高业务水平,减负增效活力化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不让“减负增效”成为一句口号。

5.1依据自己发展目标,制定计划,提高教师技能;抓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有关教学的书籍,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为“减负增效”不断注入新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2广泛涉猎,博览全书,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以有效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6.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理论考试完全可以口头进行,也可以当堂学、当堂测验,内容可以是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常识,也可以是平时讲述的,或者是国家、国际大赛的一些知识。像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对于体育队基本技术、技能的考核,可以制定不同的評价标准,可以横向比、纵向比,建立一些过程性评价等,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篇5:减负增效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成为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穿新鞋走老路”,以及诸多的课堂形式主义泛滥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大羁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政治课教学,要唤醒学生智慧,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成为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然而,纵贯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封闭的课堂,狭隘的课堂,死寂的课堂,仍然成为不少政治教师始终坚守的教学形式,“穿新鞋走老路”,以及诸多的课堂形式主义泛滥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大羁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关系,唤醒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教学实践证明,专制、放任只能造就“唯书、唯上、唯师”的“应试高手”,民主、和谐却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智慧共生。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至今,中学政治学科作为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的窘况依然没有改变,师生之间的心理“隔膜”始终未能消除,课堂上,师生身处同一空间,心在两重世界,彼此没有关系的融洽、情绪的互动,严重影响着彼此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言语交流和思想沟通,进而影响了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宽松的气氛,彼此形成高度的默契,实现流畅的沟通。作为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角色来对待,构建师生间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主动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善以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鼓励的言语,去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悦纳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感情融洽的伙伴,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情感磁场”。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共鸣,和谐共振,只有确立这种民主、平等、互爱、互助、互学的师生关系场中,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能相互读懂对方,产生共鸣,享受教和学的幸福和追求知识的灵性。

二、重视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政治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质疑

释疑、自我评价,直至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体责任感,建构自己完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自读教材,要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维层面。其次,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自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展示自己的水平,在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同学的积极合作、交流中,在师生的互动与对话中,思维相互诱导和撞击,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发。

三、引导合作探究,师生共生智慧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新课程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改变思想政治课“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求的过程,开发知识的宝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中学政治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位智者,用智慧去点燃课堂中的智慧,去激起整个课堂的涟漪,在碰撞中产生一个个疑问,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教师也可以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为更有效地实施智慧型教学提供参考。

四、密切联系实际,丰富学生智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保持生命力和增进吸引力的基本支点。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把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各种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尽量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联系实际一是联系学生实际,即根据学生的心理、思想实际,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联系社会实际。时刻紧扣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运用鲜活的时事材料,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中联合国的有关知识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路径:第一个问题:假若你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反恐问题,有的说朝韩问题、有的说自然灾害问题等,涉及到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假若联合国安理会要就朝韩当前局势问题开会,你代表中国将作怎样的陈述?这也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到这时答案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之闸已被打开,智慧之泉已喷涌而出。三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机关、工矿企业、大自然中去学习,让发现、探究凸现出来,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多变的价格”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知识点,要求学生在上课一周前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去了解关于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用调查研究得出的大量关于价格与供求、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第一手感性材料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同学就很容易接受理解。这种“走出去”的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认识空间,丰富和发展了学生智慧。

五、开展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智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愉悦并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丰富和拓展师生的智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指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的评价。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进行测验,引导学生对求知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而且要指向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好”、“很棒”式的单调化、泛化、模糊化的评价或不当评价、不适时机的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漠然”而“无动于衷”。相反,情真意切、因势利导而又恰如其分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恰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政治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点拨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灵性的翅膀。

篇6:减负与增效

所谓的“减负增效”,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益,这是所有一线教师都想拥有教学理想境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落实“减负增效”的“第一战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住分寸,实施减负增效、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以下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作法和体会。

一、致力精讲向40分钟要质量

要达到精讲,我认为就必须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不可贪多求全。每节课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地裁剪取舍。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变,除了改变了教材中例题原有的呈现方式外,还对练习部分也进行了删改。用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猜价导入,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直入本节课主题。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分一分、换一换、议一议等形式,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接受了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二、多一些开放作业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采用一些巧妙的练习,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了。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的巩固练习外,一部分作业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出一出。部分未掌握的学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还可以在课外自由的选择做题目的数量与方式。比如选择同桌互考的、口头表达的、实践操作性的等。这种看似自由分层的作业方式很受学生的喜欢。通过教师教学方法、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减轻了,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变通性、流畅性和求异性就会明显进步。

三、改革评价模式。

在落实“减负”的工作中,我认为改革评价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学生的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高分”成了师生心目中共同追求的“罗马”。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就成了一纸空文。而要通过加大对学生平时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创造性地提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与同学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

四、加大力度构建家校互动平台。

我校积极拓宽渠道,以家校联动统一认识,形成减负合力,创建了“翼校通”交流平台,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学校与家庭的不和谐因素。有利的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发展。“翼校通”内容包含有:学生的文明礼仪、纪律行为、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进退情况、动手能力、活动安全等方面。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家长和教师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有效地避免因为沟通产生的诸多麻烦。

篇7:教师如何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正像付炳建老师所说的“向着真理的方向多迈一步,真理将变成谬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学生漫无边际地做着一张张试卷和一页页练习题,身心疲惫。教师中也经常听到同样的抱怨:“看我给他们做了那么多练习,考出的成绩仍然那么差!”声声叹息中有着学生的无奈,教师的失望。我感到事态发生至此也有其客观原因: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的教学也曾经感到过迷茫。现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粗浅的谈几点: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二、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三是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物理,更要让学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四是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

五、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下一节课的“食粮”;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除了以上介绍的五大方面上坚持不懈以外,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总之,我要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中的单位时间效率,合理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篇8:体育减负增效论文

一、学校体育在减负背景下的“增效”作用

尽力创造良性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 的体质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既是“减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效”的实质所在。学校体育在“减负增效”的实践上,由表及里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体质是由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几个方面构成的。学校体育增强体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促进体格健壮;二是全面发展体能;三是提高适应能力;四是促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

学生体质的增强是建立在“超量恢复”基础上的,即通过特定运动技术内容的学练,对机体进行刺激,经过休息形成超量恢复,再刺激再恢复,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进而达到提升体能增强体质的效果。保证体育运动的次数和适当运动强度,才能有效改善学生体质,而体质的改善和提高是促成学生学习“增效”的前提和基础。

(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改 善情绪状 态、确立自我概念、消除疲劳、培养意志品质、治疗心理疾病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从事文化课程学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文化课程学习以脑力活动为主,体育锻炼则以身体活动为主。生物学研究早已证明:运动中枢的兴奋可以加深学习中枢的抑制。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的学习中枢得到更好的休息。而且,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积极调整情绪状态,使学生精神饱满地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体育课程教学不 仅可以有 效地培养 学生的注 意力、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心理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提 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营造奋进的校园文化

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观 念,如民主、平等、竞争、协作等观念,与现代体育的观念,具有惊人的一致 性。现代体育的先导是竞技体育,“参与竞争重于获取优胜”、“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更是现代文明的灵魂。学校体育虽然是以健身体育为主体,但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培养优秀苗子,同时大力弘扬民主与平等、竞争与协作的现代体育精神,积极创建奋进的校园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结合学校的体育 传统项目 优势,积极开展 业余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充分展示学校的体育特色,有利于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进而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学生身处这种积极奋进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精神层次的需求,进而形成精神动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业压力,同时充分 调动自身 的潜力迎 接学业挑 战。可见,利用学校体育的优势,营造积极奋进的校园文化,也是“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学校体育的“增效”途径

(一)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 面深化阶 段,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到了关键时期。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 课程的实 施者,是提高课 程实施质 量的关键。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行为改 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出现实质性的改观。

(二)优化组织,提高群体活动实效

第一,优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包含分管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和体育组组长,全面统筹安排学校各项体育工作。

第二,优化学生大课间、课外活动及 各类体育 竞赛的形式和内容。体育组全体成员需群策群力,积极挖掘学校体育资源,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出既满足学生需要又符合学校要求,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具体活动方案并通过相关部门论证后组织实施,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并促使群体活动的效果得到提高。

(三)发挥优势,积极营造体育文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育减负增效论文】相关文章: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05-11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04-18

学校减负增效论文题目05-07

减负增效08-20

物理减负增效05-24

增效减负方案04-30

减负增效方案05-15

减负与增效07-26

减负增效总结08-02

减负增效教学05-01

上一篇:信用社合规学习心得下一篇:商务沟通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