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2024-07-17

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精选9篇)

篇1: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薇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对“永威模式”和“太白模式”的学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下面逐一进行梳理总结,剖析原因,以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及创新理论的学习,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主要停留在抄抄笔记、看看书的形式上,缺乏对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没有培养从政治角度来观察、分析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二、新课改教学理念落实不够深入

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的落实还不够深入,经常是在刚开始上课时脑子里想的是尽可能的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指导来进行授课,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讲着讲着又不自觉地回到原来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了,分析原因应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自觉地关心当前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模式下如何保证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的钻研探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新课改理念下各种教学形式的应用还不够灵活,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领会、熟悉考点的效果不够好时,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来了。

2、当前学生对新课改教学模式还不是很适应,大多学生反映说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感觉上课轻松了很多、积极性也高了,但是感觉对与自己成绩关系密切的各个考点的掌握上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马上要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他们当前的最大目标就是向课堂要质量,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各个考点,提高学习成绩,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一来,他们还是更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传统模式教学。总之,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在今后要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篇2: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老师,这种转变完全是180度的。走上讲台的一瞬间,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爱学生的人民教师。

一转眼走上工作岗位已经4个年头了,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已经过去的工作、学习,作一自我剖析。在思想上,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教育界的新动态,以此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工作动机,严肃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我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了解内容,明确成为一位优秀党员有那些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去做,并努力以这些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上,我认真学习大纲,吃透教材,力求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果;在教学工作中,尽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内多精讲,在课堂外多拓展,精挑优选作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

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不能只满足现状,想在讲课时把热点问题说清楚,就必须针对自己的课程进行

再学习,再提高。

经过这几年的的工作、学习,我可以说的确是有所收获,教学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不足,认真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

1、作为一个步入岗位不久的人,工作的经验还不够丰富,驾驭课堂能力还不强,在备课方式和课堂组织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我平时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注意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2、组织纪律性不强,存在自由散漫行为和心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3、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有些只能是想法,并没有演化为具体的做法。

4、工作上胆子不够大,有瞻前顾后的思想,惟恐事情做的不到位。而实际上思想包袱背的越重,工作反而越难开展。这需要我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本着只要立足点站稳,基本点站牢的原则,大胆、细致地开展本职工作。

篇3: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与批评研究, 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清晰、明确的指导作用, 关键在于这种研究的心理学视角过于狭窄。教师处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之中, 社会情景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个性特征, 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赞赏与批评持有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所以, 从多种角度审视教师的赞赏与批评, 不但可以克服心理学单一学科的视野局限, 有效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 而且可以为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与批评实践, 提供更为有效的启示。

一、教师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但是影响结果却是好坏皆有。教育心理学针对学生个体的研究, 明确地将赞赏的机制分为能力赞赏与努力赞赏, 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影响与机制。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 不但是一种师生互动, 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多种影响。Thomas的研究认为, 教师的赞赏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机制, 持续一致的赞赏既可以鼓励这种行为, 也可以杜绝令人不快的行为。因此, 赞赏可以成为一种教室中的动机工具, 当然这要使用学生的名字、选择合适的赞赏语言并精确陈述需要赞赏的优点和行为。在小学和初中期间, 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与批评在教室氛围、课堂气氛的塑造方面更加具有重要的影响[3];同时, Baker的研究表明,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分别会导致积极与消极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群体关系的弱化与强化。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结果, 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较为肯定教师赞赏的积极作用, 认为赞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努力;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教师赞赏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会引起被赞赏学生的心理抵触、乃至是别人的嘲弄与歧视, 进而对于学生的群体关系产生弱化作用。同样, 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结果依然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因此, 对于教师赞赏和批评的影响, 需要进行具体的分类以便进行更为深入、准确的探究。

2.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内在机制:

能力与努力。有关教师赞赏与批评认知的心理学研究, 核心是努力与能力的区分, 前者如你很/不努力, 后者如你真聪明笨[4]。同时, 这两种特征在西方社会的认知结构中还存在补偿性关系。

就赞赏来说, 总体性的研究结论认为能力赞赏能增强学生动机, 而努力赞赏则有削弱学生自我能力感的倾向。Dohrn&Bryan认为, 学生对于努力与能力两方面的赞赏具有不同的偏好, 学生更认为能力赞赏更重要, 也更喜欢。国内的研究已经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梳理, 认为赞赏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赞赏的真诚感、活动归因、自主感、自我效能感以及行为标准与期望等诸多心理因素[5]。

就批评研究来说, 能力方面的批评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而努力方面的批评, 似乎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感。Mueller&Dweck认为一旦学生具有失败的行为表现, 接受到能力批评的学生, 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够而非努力不够, 于是学生进而就会在行为表现方面显得消沉;而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即使有失败和不足, 但是接受到教师的努力批评, 学生会更加积极和努力地克服后来的困难与问题。与教师赞赏的研究相比, 国内有关批评的引进与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在西方国家的学生认知结构中, 能力与努力是一种相互替代的补偿性关系, 完成同一任务目标可以是较低的能力与较多的努力相结合, 或是较高的能力与较低的努力相结合。对学生来说, 努力随着自我控制而变化, 但是能力则是难以改变的个人内在特质。于是, 能力方面的批评对于学生的自信、自我效能具有较大的打击, 而努力方面的批评相反会强化学生的自信与自我效能感。但是学生的这种认知结构却存在跨国差异, 如Burnett的研究, 发现澳大利亚的初中生比英国的初中生更喜欢努力赞赏。所以, 教师赞赏和批评的效果, 不但依赖于相应的心理认知机制, 还与更为具体的情境表现相联系。

二、教师赞赏与批评的情境表现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情境表现, 包括教师的表现与学生的期望, 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国外教师给予学生的赞赏相对于批评更多, 但也不频繁。Merrett&Wheldall的研究认为, 总体上尽管教师的正面反馈多于负面反馈, 但是两种反馈的出现频率都比较低;他们对于英格兰128位教师的观察发现, 56%的教师以赞赏为主, 44%的老师以批评为主, 其中31%的老师使用的赞赏是批评的两倍。Dunkin&Biddle的研究发现, 教师在教室中每5分钟才出现一次赞赏, 而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 其获得的教师赞赏几乎是两个小时的教室时间才有一次;而且教室中的赞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 以及学生需要赞赏的感知有关。

教师使用赞赏与批评的方式, 在不同的方面具有差异。在能力与努力的区分上, Mueller&Dweck对五年级的学生研究发现, 教师的能力表扬或批评倾向于学生的行为表现, 而努力赞赏与批评倾向于学生的学习表现。Merrett&Wheldall也发现在学习方面, 教师使用的积极赞赏是批评的三倍, 而在社会行为方面, 教师使用的批评是赞赏的五倍。在使用方式上, Blote认为教师的口头赞赏比书面的赞赏更强烈和细致, 因而对于学生具有的积极影响更为直接和有效。在教师性别方面, Merrett&Wheldall发现, 女老师对于男学生的行为表现较为敏感也关注较多, 但是其对于男生的行为表现方面的批评也较多;而男教师往往从男性的角度评判男生的行为表现, 也不太关注这一方面, 相反较为关注学习方面的表现, 其给予男学生学习方面的赞赏较多。

在学生对于教师赞赏和批评的期望方面, 不但具有期望程度的差异, 也具有公开与私下给予方式的差异。Burnett使用了赞赏态度问卷, 在澳大利亚调查了747名8~12岁的学生, 研究结果现示91%的学生喜欢经常或者是有时被老师赞赏, 而9%的学生从来就不希望老师赞赏, 84%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努力赞赏, 而16%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能力赞赏, 94%的学生希望获得学习方面的赞赏, 92%希望获得社会行为方面的赞赏;69%的学生喜欢非公开的赞赏, 只有31%的学生希望获得公共场合的大声赞赏。Merrett&Tang运用为赞赏、奖励、惩罚与斥责问卷, 在英国调查了1779名8~11岁的小学学生。结果显示, 90%的学生希望经常或者是有时被老师赞赏, 10%的学生从不希望获得教师的偏好;58%的学生希望被教师静悄悄地赞赏 (其中包括10%不想获得赞赏的学生) , 42%希望公开的大声赞赏。因此, 英国学生比澳大利亚的学生更多的希望公开的大声赞赏。

年龄对于学生期望教师的赞赏或批评也具有重要的影响。Burenit调查了6个农村小学的747个学生, 学生年龄从7岁到12岁, 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孩子对于教师赞赏的期望程度较低, 受到努力赞赏而非能力赞赏时的满足感也不高, 年龄较小的孩子期望教师的赞赏程度较高, 只要受到赞赏就高兴。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 共同的研究理论一旦被放入具体的实证研究中, 就会产生研究结论方面的诸多差异。这些在西方不同国家的具体研究差异, 表明教师赞赏与批评的跨文化差异, 这也预示着本土文化中的教师赞赏与批评必然与西方国家必然有着极大的不同。

三、教师赞赏的中西方差异

Salili等人认为, 跨文化的情境差异对于个体的行为归因理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中国独特的文化造就了本土教师批评多于赞赏的机制, 但是本土文化也存在解决这种差异的认知结构。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 崇尚集体主义, 强调人们彼此之家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依赖, 中国学生对于成绩的感知大多是集体主义而非西方的个人主义。在儒家哲学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教育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学习与教育不但是人们成功的阶梯, 也是塑造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中国学生在教育中的突出理想就是努力、坚定和卓越, 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就接收到严格的纪律约束以确保顺从。因此,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中, 如果没有什么突出的原因而赞赏孩子是对孩子不利的, 责备和惩罚则是教育的必须。因而对于孩子的赞赏也较少, 而对于孩子的责备与纪律惩罚则是很频繁的。Hau&Salili的研究也显示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学习努力, 较多地鼓励努力归因, 强调学习努力, 与此相伴随的是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和严肃的教室环境。

Salili等人在香港的研究发现, 学生只有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取得成功之后才能获得赞赏或是中立的评价, 而孩子在获得失败之后必然获得批评。因此, 学生接收到的批评多于赞赏, 学生在巨大的成功之后才能获得赞赏, 学生认为成功之后的赞赏和失败之后的责备分别是高能力和低能力的象征。同时, 年龄较大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赞赏期望程度低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因此, 中国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文化视角, 认为赞赏会宠坏孩子;学生对于赞赏的经验认识就是高超的能力、聪慧、服从和其他美德的拥有, 因而赞赏不会导致中国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的较低感知。

对于能力与努力的关系,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信仰, 西方人认为二者是补偿性的关系, 中国人则认为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 即使具有较高的能力也需要努力, 能力能促进效率的提高, 但并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中国教育中较为注重目标导向, 能实现目标是最为重要的, 因而是能力还是努力导致目标的实现并不重要。在批评方面, 就中美进行比较来理解, 美国责备暗含的信息是“你努力不够, 但是你能力很高”, 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老师责备的含义则是“你努力不够, 你的能力尤其不高”, 初看起来, 中国教师对于学生的责备具有致命性的打击影响, 但是不然, 因为中国的文化认知里, 能力是能够通过努力和学习技巧调整的可控因素, 因此中国老师的责备也暗含了这样了意思“你很懒, 这就是你的能力为什么不高的原因。”

根源于独特的文化积淀, 虽然中国教育的现实与西方国家不同, 教师批评多于赞赏且更为严厉, 但这种文化积淀也为承受这种现状提供了独特的认知结构。通过进一步跨文化的深刻比较, 可以为本土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启示和指导。

四、思考与借鉴

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 可以发现巨大的跨文化差异, 对此进行的深刻思考, 可以为我国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以上国外的研究来看,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好坏皆有, 关键是所塑造的认知结构, 同时也受到具体因素的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不但塑造了独特的教师赞赏与批评现象, 也为学生提供了应对这种机制的认知结构。秉承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 在不易变化的能力特征与可以调整的努力特征上更注重前者, 并认为二者是一种替代的补偿性关系;因而能力赞赏与努力批评具有积极效果。但是进入具体的情境表现中, 这种总体上的一致性则具有不同的表现, 而且还受到教师性别、学生年龄、给予方式等具体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取向于集体主义, 更为注重个人的合作性, 因而在个人的认知结构中更注重容易调整的努力因素, 甚至认为努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中国教育过高的期望导致中国教师更多地使用批评, 甚至是在批评中把能力和努力贬低结合起来, 但是中国集体主义注重努力的文化积淀也为学生应对这种批评提供了独特的认知结构。遗憾的是, 有关中国的研究分析都是来自于国外学者对于香港的研究, 还没有大陆的实证研究数据, 因此本土研究还需要在借鉴西方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拓展。

借助于以上的研究思考, 可以为我国教师进行赞赏和批评的教育实践, 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首先, 在看待教师的赞赏与批评上, 中西方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赞赏都不频繁, 而批评似乎更多一些, 这符合教育规律。因为训诫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 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就认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规则的内化, 规则内化比技能传承更为重要。学校作为一个规则内化与训诫的教育场所, 必然具有大量的批评, 而对于学生遵守规则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 教师并不一定赞赏, 但是对于学生违反规则的违纪行为, 则必须批评, 这也就是教师批评较多的原因。

其次, 西方的研究都显示出教师在学生的行为表现方面使用批评较为频繁, 而且倾向于具有消极作用的能力批评, 而在学习方面倾向于使用赞赏, 倾向于具有积极作用的努力批评, 这表现出国外教师较为注重学生学习而忽略行为素质的倾向。在我国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的氛围下, 这种倾向应引以为鉴;因为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而不仅仅是一种以学习技能为长的单一人才。

再次, 在具体的实践中, 教师赞赏和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 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 比如学生的年龄、学生对于赞赏和批评的期望程度、学生的性别差异、口头还是书面、公开还是私下等。

良好的教育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学生恰当地使用赞赏与批评, 合理结合二者的使用, 一味地赞赏或是批评都并不可取, 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同时, 教师赞赏和批评的实践风格与表现, 也受到民族文化积淀的深刻影响, 社会舆论对此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而不要一味地倡导赏识教育而忽略教育内在的规律与教育实践的本土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Paul, Burneit.Teacher Praise and Feedback and Students’Perceptions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 (1) .

[2]Elwell, William C., Tiberio, John.Teacher praise What students wa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1994 (4) .

[3]Thorp, H.S., Burden, R.L., &Fraser, B.J.Assessing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School Science Review.1994 (75) .

[4]Dohrn, E., &Bryan, T..Attributional instruction.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1994 (26) .

篇4: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关键词:教师自我批评;大学英语教学;情感教学;罗杰斯

一、引言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甚至比智力因素起着更大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真正能够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进步的,是教师不断的正能量灌输和励志语言。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产生于美国的心理学思潮革新中,注重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以及自我实现,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此势力的心理学思潮者认为, 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the whole person), 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例如认知过程,行为表现,情绪障碍等) 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中强调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行为;并且强调学习是渗透性的,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甚至个性都发生变化。坦宁鲍姆概括了这种教学的三个特征:

(1)无组织的方式(unstructured approach)

(2)激励思考(encouraging thinking)

(3)重视接受(importance of acceptance)

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教师的讲授和经验的传授,忽视师生关系的培养,在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单纯的主体和权威,学生作为服从者,人际关系紧张,感情压抑。

罗杰斯采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将教师称为“方便者”,“促进者”(facilitator)。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是组织者、决策者,也应该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朋友,是尽职于学生的侍者(servant), 他把教师的作用比作音叉(tuning forks),指教师和学生应该产生情感共鸣。两者的关系应是“顾问”,“伙伴”关系,而非权威服从的关系。此教学理念强调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将教师放到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随之改变的,是“批评”的方式和对象。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批评的主体,学生是被批评的客体。现代教学观倡导学生和教师的真正平等,在这样的教学观引导下,教师的自我批评有时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切实感觉到教师的诚意以及和其平等交流的可能性,笔者在下文中的亲身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二、 情感教学与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

领袖的个人魅力在企业在吸引员工方面有重要作用;类似地,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与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热爱程度有很紧密的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很多时候是先喜欢上任课老师,然后才爱上该门科目。另外,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消弱学生的心理戒备和紧张情绪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授可分为教学层面与情感层面,前者指教学相关的各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个人行为等教学相关的行为;后者包括对于学生的激励,人格塑造等,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都有重要影响。

1969年,罗杰斯在其著作《学习的自由》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在他看来,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并且知道如何学习。对学生要进行完整的教育。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要以真诚理解的态度关心学生,创造良好氛围。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且表达自己的看法,将其培养成能够自由选择并且为此负责的人;学生能够对学业进展评估。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进展会加快。

三、教师的自我批评与学生的情感关系

学生,按照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来分类,可以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学习动机很强,且学习任务完成良好;第二类学习动机强,但学习任务完成不够令人满意。第三类动机不强,但是如果去学习,学习任务完成的还较为令人满意。第四类缺乏学习动机,且任务完成的不够令人满意。对于不同的学生,其实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一些自我学习动机很强,善于自我激励,但是缺乏学习方法的同学,可以采取任务导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动机水平的关系1,从而更好地指导其任务完成。另外,对于一些缺乏激励也缺乏学习具体内容动力的学生,可以采取从谈论学习以外的内容入手,谈论一些学生本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感教育,让他对教师和教师产生共鸣,对教师本身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于是继续教授相关知识也比较易于学生接受。

教师的自我批评尤其适合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即动机缺乏型。很多时候他们不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因为缺乏完成此类任务的动力和决心。如果采取强硬的逼迫形式,更会使得其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完成。

四、案例分析

教学中,采取情理交融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情绪情感进行融入,积极进行教育,同时要善于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属于一个和学生进行深层次情感交流的范畴,体现了教师愿意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自我反省以及深层次地进行情感交流的意愿。自我批评,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教师作为一个有学术权威的个体,需要树立很强大的外在形象,很多时候,自我批评会被认为是一种有失尊严的行为。

但是其实不然,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接手2012级物流管理全英班里的时候,有一位男生课堂上总是睡觉,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办法来劝说:强硬的手段一定无法说服他,直接找他面对面谈话,他也可能因为不好意思直接面对而产生顶撞和逆反情绪。于是,我采取了和其网络聊天的方法,打破了他对于和我谈话的顾虑,他也和我说出了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老师,你别太在意我。我吊儿郎当惯了,一时改不过来。你的课很好很有个性,可以把喜欢的东西引用进来,肯定花了很多心思,所以原原本本希望大家都会喜欢,可是看到我天天睡觉,感到有些失望。破坏了你的课堂气氛,我感到很惭愧,想必对初任老师不久的您是种打击。其实,我觉得你的课挺好的。我只是十几年来睡惯了,我真没有什么意见,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我会好好自醒”。看到这样的话我很感动,同时也开始对这个学生更多的注意和关心。后来,我了解到,此学生一直想去台湾的学校进修,但是因为高考失利没能去到,结果面对现状一直很不满,于是对于生活得过且过。这样的日子,让他感觉到非常的压抑和难以适应。了解到他的心结以后,我开始采取一定的方式劝导,和他聊一些人生故事,到最后才采取这位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聊一些学习的问题。这位同学课上的态度完全转变了,同时也开始向我咨询学校相关的交换生政策等他感兴趣的话题。逐渐地,我开始询问我可否在课堂上对他进行适当提问,他欣然同意,于是,他再次来到我的课堂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于是我选择性地问一些觉得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对于他回答的稍微有错误的问题,我不当场指出,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结果发现他不仅能够回答我单独为他准备的较难的话题,而且可以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我才了解到,很多时候这个学生是因为掌握了而不听讲的。于是我和这位同学进一步交流,询问他喜欢听到的一些知识,我也发现了很多老师在他身上无法发现的优点,比如及其具有创造力和批判精神。逐渐地,我改善了和这位同学的关系,甚至和他建立了较其他同学而言更密切的关系,整个班风也好了起来。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教学案例,从中我也感受到了自我批评的积极力量。

五、结语

克拉什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二语习得要受到情感因素影响,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转化成语言吸收(language intake) 要经历情感过滤的过程。并且,克拉什将情感因素划分为动力,自信和焦虑程度三方面,动力和自信程度越高越利于二语习得,相反,焦虑程度低利于二语习得。

教师的自我批评,实际上帮助创设了一个情感焦虑程度较低的环境。教师若能真正理解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并善于利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那么他就能给学生创造很多成功的机会。教师的自我批评之所以可以在改良师生关系方面如此奏效,是因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包含了友情,亲情关系的复杂关系。在此复杂的关系矛盾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自我批评,是解决师生关系的良药。因为在这样的自我批评过程中,学生觉得自己人格受到尊重,心灵得到满足,受到感动,因此容易和教师建立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Krashen,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1981.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教育出版社,1998.

[4] Rogers,R.Carl.1961.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篇5: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转眼间,忙碌中又过一年了。我真心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的帮助下,自己在逐渐走向成熟。通过深入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批评。

一、自我存在的不足

第一,在师德师风方面。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我爱孩子,对孩子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即使我们班有很多“问题孩子”,但是我不会因为这样而疏忽对他们的关注,反而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不太注意语气和方式方法,可能只是一味地说教,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甚至会厉声呵斥。很少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感觉自己说的孩子一定是懂的,多次说过后还是老样子的话,于是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恨铁不成钢。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可能自己的一些不当批评方法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平时细节做得还不够。如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没有及时地去捡起来,而是匆匆走过。看到不是自己班的孩子乱摘花等不文明行为没有做到及时教育等。

第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1.我的教学经历较浅,加上非专业,因此在专业知识、理论、业务技能等方面都较缺乏,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也还不强。

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上课前我都能认真地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力求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真正遇到的问题,当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遇到瓶颈时,不知道怎么去突破,孩子不会就由老师来说,只关注流程不关注细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还是会有小学化倾向,将孩子的年龄定位偏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3.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缺乏应变能力,这可能也与教学经验有关,我会在不断地工作和学习中完善自己。

第三,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班主任工作经验比较缺乏,虽有强烈的责任感,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但是缺少思考,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和打算。因此,经常会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工作是做完了,却没有做好!关注细节较多,却忽视了整体!把自己弄得很累,却没有效果。对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认真、细致地关心幼儿生活,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向他们去讨教学习,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四,自我学习方面。坚持长期学习的力度还不够,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自己在专业知识、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也很缺乏,但日常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多读一些教育教学类的杂志,时刻反思,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并付诸实践。

第四,在家长工作方面。我处理事情还不十分的成熟,当遇到一些比较“难弄”的家长会束手无策。并且在平时和家长的联系仅限于孩子出现特殊情况后,缺乏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除了幼儿园规定的家访,平时基本没有因为工作需要自己去家访。对待孩子还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童心,诚心、热心。在以后工作中,我会更加尽力地与家长沟通,认真观察幼儿,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负领导的众望。

二、问题产生根源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幼成功,幼儿园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班主任工作有多么的繁杂,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2.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自我”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去纠正他们。把幼儿园里的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班里的孩子一样去教育、去对待、去关心。

3.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篇6: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

鹤溪小学 朱婷婷

时光飞逝,在忙碌间又过一年了,不知不觉我也已经进入了工作第三年。我真心的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的帮助下,自己正慢慢经历从一个新手教师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群众的不同。作为一名新教师,又是一名党员,就必须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己,不断要求进步,与时俱进,更应该不断的向党组织靠拢。通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以及参加学校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近期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批评: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做为一名党员,我时刻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能够主动参加每次的政治学习,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学习《党章》的要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平时,主动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交纳党费,履行党员义务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到带头遵纪守法,自尊、自重、自爱,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学生,从言行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并注意研究现代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前不久刚刚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杭州师范大学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并有幸作为学校赛课团队的一员参加了县城小学的白板运用赛课活动。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认真磨课,积极学习,锻炼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平时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向书本学习,向身边优秀的教师认真学习。

在教育学生方面,坚持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这个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决心让他们在一种“宽松、探求、竞争”的氛围茁壮成长。从实抓起,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我存在的问题:

1、政策理论水评不够高,对时事政治的求知欲不够,政治敏感度不够。不够关心国内外的大事要事,缺少党员同志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和关注度.2、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标准仍不够高,工作中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热情不足。对于身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深感自己工作的积极创新和主动性不够,总是习惯于完成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就好,没有主动地思考和创新。今年学校少先队各类活动开展地不足,这是今年工作上最大的缺点。

四、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向那些敬业、积极向上的同志学习,工作中多开动脑筋。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以勤奋、扎实、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3、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4、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自我”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仅自身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要及时地去纠正他们。

5、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6、作为学校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联系上级组织,认真配合上级领导,努力做好各类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期望。

篇7:党员教师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面地评价同志,既不因某些缺点错误全盘否定,也不搞以功抵过或以功盖过。同时,被批评者也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弃旧图新,轻装前进。

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转眼间,忙碌中又过一年了。我真心的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的帮助下,自己在逐渐走向成熟。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及党委组织的活动,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批评: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向优秀教师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在教育教学方面,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这个学期,我所教的班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决心让他们在一种“宽松、探求、竞争”的氛围茁壮成长。从实抓起,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自觉锻炼的习惯。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牢牢地刻在学生心中,使体育教学无伤害事故。

三、自我存在的问题:

1、政策理论水评不够高,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不高。

2、先模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用先进言行影响和带动群众。工作中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高度。

3、创新意识不足,缺乏亮点。

四、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向那些敬业、积极向上的同志学习,工作中多开动脑筋。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注意工作中的统筹兼顾,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奋、扎实、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3、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4、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自我”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去纠正他们。

5、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6、我对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联系的学生关心不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多关心他们,平时多聊天了解思想动向。

7、作为第二党小组长在组织党小组活动上,要求个人学习多,集体学习较少。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落实党委的精神,把党员集体学习落实到实处。

篇8: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本文试着以教师批评的立场去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为了遵循作者的情感变化与文脉,遵循语文教学重在对言语中有意味的形式的研究之路,本文紧扣文本言语形式,按厌烦阿长、敬仰阿长、三十年后的情感三个步骤进行解读。

一、厌烦阿长

(一)白描与镜头:一种声音,一个手指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一副动态的人物白描图。“切切察察”“低声絮说”颇具画面感,使人如见三两个农村妇女聚首而坐、促膝低语、说三道四、传播是非,再配上一个“二手指”上下摇动,指指点点,活画出一个长舌妇之形象。没有冗长的叙述,没有强烈的情感直白,鲁迅运用小说白描的手法,截取生活中经典的画面来刻画人物,于三言两语间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并将厌恶之情熔铸其间。特别是这个“二手指”,可以与严监生的那个手指相媲美,成为文学画廊里永不褪色的经典镜头。写人,未必要千言万语,得当的白描勾勒,经典的镜头截取,亦可于寥寥数笔间让人物跃然纸上,这是鲁迅带给我们的一种创作启示。

(二)两种修辞:移用和比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这是写阿长粗俗的睡姿。

这里,鲁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一个“大”字和前文“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颇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姿的粗俗不雅。倘若没有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则伸的程度并不明晰,但这个比喻却将之鲜明化,形象化了。要怎样粗俗之人才会有如此难堪的睡姿?幼年鲁迅的憎恶之情虽不着一字却因之尽显。与上文的“二手指”一样,这个“大”也深深地镌刻进读者心灵,令读者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也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长廊里永远闪烁着光辉的密码。人们一提起阿长,心中首先唤起的是那个手指还有这个“大”字。

这里,鲁迅还运用了移用的修辞手法。一个“摆”字本该用在没有生命特征的事物身上,鲁迅却将其放在阿长的身上,词语的移用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表明幼时之“我”在那时那刻因为愤怒与厌恶并不将阿长当人看待,而是将其当作一个没有生命与情感的物品,很自然地与下文描写阿长“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的“死猪”状态的文字融为一体,表达了“我”心中认为阿长摆成“大”字是故意为之的成见,很好地传递出“我”对她的极度厌恶之情。倘若换成“睡”或“躺”,这种厌恶之情则荡然无存。

好的文章未必要修辞,但妥帖的修辞却能令文章锦上添花,令情感自然溢出。

(三)一串虚词:情感呼之欲出

虚词不虚,妙用之,则文生辉,情波起。

在母亲婉转的批评阿长的睡姿之后,阿长依然不改旧习,反而变本加厉,令“我”痛苦不已。鲁迅写了如下言语: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这段文字看似寻常,无非表达“我”的痛苦、无奈之情。但如果稍加留意,则会发现这种情感的传递全仗着文段中的虚词。倘若去掉虚词:

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看见床中间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搁在我的颈子上。

一来语言传递的情感是喜是恶并不明朗,很难断论。二来语言传递的情感强度减弱不少。而原文中,一个“但”和“却仍然”写出了“我”希望阿长在母亲婉转地批评之后能够改变粗俗的睡姿而阿长却依然如故的失望、无奈、甚至有点愤怒的情感。如果说“却仍然”传递的是有点愤怒,那么“还搁在”的“还”字则是出离愤怒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年幼的鲁迅一边呼喊阿长,一边用力推阿长,而阿长却“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不闻”,睡得如一头死猪。于是,鲁迅写道:“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无法可想”已经怒不可遏,前面再加一“实在”则将情感更递进一层。

这段文字里,鲁迅妙用虚词,将心中失望、无奈、痛苦甚至愤怒的情感一步步呈现。这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很好地展现了虚词的魅力,从而引发我们关注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功能。

二、敬仰阿长:一种相思,一声呼唤,一腔最爱

(一)一种相思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这是一段看似平淡而很容易被忽略的文字,但它借助虚词所揭示的人物内心一波三折的情感曲线使这段言语形式别有意味,颇值得学习。

“很愿意”写出了“我”对《山海经》的渴望心理,“很疏懒”之“很”道出了“我”虽因要《山海经》而逼过远房叔祖却未曾实现,又因其“很疏懒”而不能力逼的无奈、失望心理。“谁”字道出了“我”的寻书经历,这个“谁”是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母亲或父亲?抑或是家里那些工人?再者就是朋友?一切都有可能,这个“谁”字包括了我所认识的、我认为能够知道《山海经》的所有人,但“谁”都对“我”之所愿无动于衷、疲于应付。于是在唇焦舌燥之时,在四处碰壁之后,在心灰意冷之际,“我”不得不考虑另谋他路。一个“买罢”,一个“又”字,道出了“我”自寻他路的无奈、痛苦、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因为“只能”和“都紧紧”将仅存的唯一的希望都浇灭了。从求助远房叔祖不得的一起一落到千方百计问“谁”依然不得的二起二落,后者在波澜上要高出一层,紧接着自我奋力依然不得的三起三落,把希望的情感推向极点,继而重重一摔,从失望终至于绝望。一连串的虚词将“我”从希望到百般无奈、无计可施、山穷水尽而绝望的心路历程描绘得一波三折,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一……就……”道出了“我”对《山海经》的魂牵梦绕、日思夜想之心绪。

(二)一句言语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正当“我”轻对《山海经》念念不忘的时候,阿长的一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给“我”带来了一个霹雳,让“我”震悚起来。仔细品味阿长之言,方知阿长爱意之深。

叫“哥儿”不叫“迅哥儿”,称呼背后流露的是阿长对“我”的亲切,虽是仆人与主人,但似乎在阿长的心中,“我”俨然是她的一个小孩,一个朋友了。

“有话儿的‘三哼经’”,“山海经”总共才三字,阿长却念错了两字。鲁迅说:“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我们可以认为阿长这次回家的目的就是帮“我”买这部《山海经》,而且用了四五天时间。一个妇人去买一本念错了书名的书,用了四五天时间才最终买到。我们不知道阿长要走多少家书店,要讨多少人厌烦,要解释多少回,用”千辛万苦”形容总不过分吧。这错误的书名里闪烁着的是阿长那颗疼“我”爱“我”的心呐。

“我给你买来了!”一个“我”字闪烁着得意之情,一个叹号流泻着阿长因满足了“我”的愿望而所怀的欣喜之情。

这样的阿长,“我”怎能不感激与敬仰呢?

一句话蕴藏着阿长那份浓浓爱意,在言辞间留给人巨大的思想空间,于是就意味丰富了。

三、三十年后的情感

孩提时候,“我”对阿长有过厌恶,有过敬仰,那是一份出自孩子心中的纯真情感,没有半点杂质,但是当“我”三十年后再次回望阿长的时候,“我”对阿长言行的理解深入得多,情感也就变得复杂得多。鲁迅向来以铁笔铸成投枪,其文字刚硬、冰冷,闪烁着逼人的寒气,但对阿长,那种向来的寒气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温存,流露着脉脉的温馨。

(一)深切的悲悯

在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鲁迅以孩子的口吻叙述着阿长的身世,其间洋溢着童真。“说的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阿长”,“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幽默的言语里闪烁着孩子的稚气、天真,但在着稚气的后面,却深藏着三十年后鲁迅的悲悯情怀。这个阿长“无名”——“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无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甚至连绰号都没有!“阿长”的绰号还是她前任的;“无子”——“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无夫”一“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个阿长一无所有,没有地位,没有亲情。其卑微孤苦可见一斑。于是文末作者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他对阿长的怜悯同情不言自喻。

(二)烦琐的规矩里的复杂情感

三十年后的鲁迅回顾阿长当初的烦琐规矩,当然深知烦琐中的爱意的。但是鲁迅并未直言阿长的爱意,而是将之深藏于文字中。对于烦琐规矩的解读,一则解读文字较多,二则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此处仅选择较易被人忽略的一处标点来说一说。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这是元旦清早“我”与阿长的对话。上文阿长告诉“我”:“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而此时“我”的话只说了一半,就被阿长抢去了,这明显与她的交代是矛盾的,可是阿长此时却不顾心中的愿景,抢了“我”的话,可见其内心的急切,之后又是迫不及待的连说四句,且句句感叹,可见其当时喜极而狂、难以自禁。这“狂”的后面隐藏的却是一个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一年到头日子能够“顺顺溜溜”的期盼,那是一份爱意,一份期待。

在叙述规矩的大篇幅中,无论是阿长的行动、神态,还是言语,抑或其他任何一种“我”当初认为烦琐之至的规矩,无不蕴藏着阿长深切而美好的祝愿和“我”三十年后对之的理解与感激。

(三)“意外”结构里的深长“意味”

当阿长踩死“我”的隐鼠的时候,鲁迅用了一个极其庄重的词语“哀悼”来表达他对隐鼠之死的悲伤,用了“憎恶”“谋害”“怨恨”这些庄重的词语来表达他对阿长的“讨厌”,可见此事在“我”心中影响之强烈,记忆之深刻,它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事情,而成为了一大“事件”。按理说,如此重大的事件应该大书特书,可是奇怪的是找遍全文,仅有第1段、第19段、第26段零星的几个词句提到此事,事件之大与篇幅之微构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大的张力。这种违背常理的笔法只能有一种解释:三十年之后的“我”站在理性的高度原谅了阿长,记着她的爱、她的好,而极力的克制甚至有意地忘却她当初似乎对“我”造成的不快的一面。在“意外”结构安排里,我们读出了鲁迅那一颗感恩的悲悯之心。

篇9:教师表扬与批评学生的艺术之我见

关键词:表扬;批评;方法

实践和经验表明,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于现在这些见识广、思维活跃、个性强的独生子女来说,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一、表扬的艺术

任何人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效仿的一面。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都能够挺起胸、抬起头来做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在“表扬”学生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学期末的每一次家长会之前,她都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一面,发动全班学生为其他每一个学生找出值得学习的优点。她把学生本人认可、全体学生肯定的优点,作为学期末颁奖的“理由”,认真准备颁奖词,在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期末班级会议上,郑重其事地为每一个学生颁奖。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在其他的方面没有缺点;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未必将来就没有好的发展前途。如此隆重、大张旗鼓的颁奖式,其实是在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教育学生不应该自高自大,而应该虚心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是一种奇妙招式,表扬中隐藏了批评,批评中包含了表扬,人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对学生的教育多一些表扬鼓励是应该的,但我们必须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

第一,值得表扬的时候才表扬。不要随意给学生廉价的表扬,这样往往会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形成习惯,还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爱慕虚荣。

第二,表扬要中肯、得体,切忌说过头话。要让学生从内心里感觉教师是在真诚地肯定、鼓励自己。

第三,肯定的不一定是结果,也可以是过程。学生虽然未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圆满做好某件事,但他们积极对待、尽心尽力去做了,对做的过程中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方法的肯定,会激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圆满一些。

第四,表扬要讲求时效。当学生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绩时,我们要立即给予鼓励,延迟表扬会减弱表扬的促进作用。

第五,表扬最好在大庭广众面前。这样,可以使受表扬者脸上更有光彩,从而促使自己在其它方面、在别人面前做得更好,也有利于激发不如受表扬者做得好的其他人努力上进。

第六,表扬与批评分开。有时学生在同一件事情中,有做得好的一面,又有做得欠妥甚至错误的一面,我们必须分别对待。如此,既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至于在批评当中抹杀其正确的动机或灵感。

二、批评的艺术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曾指出,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体罚”,笔者个人更钟情于用“批评”一词取代。笔者认为,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可思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位女学生在参加数学考试中,一道题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数学教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这个女学生偷偷地把少写的小数点添上,然后到数学教师的办公室来“补分”。当时,数学教师不在,却恰巧碰到了陶行知先生。女学生说明来意后,陶先生接过了女学生递上的试卷。在仔细地审视了试卷后,陶先生虽然从钢笔的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挑明”,而是认真地改正了卷面分数,满足了女同学“补分”的愿望。不过,陶先生在那個被“添上”的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红圈。女学生心领神会,惭愧不已。

许多年过去了,女学生已经成人成才。但每当想起当年“补分”的事,她仍然激动异常。她说,当时她是抱着忐忑的心情去找教师的,生怕教师看出破绽。然而,当陶先生看出“问题”却没让她丢面子时,她的心被震撼了,她从陶先生身上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她说,那件事情过后,她不仅下决心用功学习,而且发誓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的班上有个爱下象棋的孩子,经常逃课去找人下棋、与人比高低。一天,霍老师对他说:“听说你爱下象棋,放学后下一盘好吗?”他惊讶地说:“你行吗?”霍老师说:“不如你的话,就向你学呀!”

第一盘霍老师故意输了,那个爱下象棋、常逃课的学生特别高兴。霍老师说:“我不服气,再来一盘。”第二盘爱下象棋的学生输了,他很不服气,但第三盘、第四盘、第五盘都输了。他终于很佩服地对霍老师说:“老师,您真棒啊!”霍老师趁机说:“我虽然下得比你好,但你看到我到处找人下棋了吗?我不能因为爱下棋就不上课呀!以后我们在课下交流、互相提高,怎么样?”从此,这个孩子开始好好学习,再也不逃课了。

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没有明显效果或者事与愿违的批评,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

第一,要就事论事。应该说,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是由于缺乏自控力、意志力等造成的。教师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翻老账,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以前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

第二,要注意场合,要给学生留“面子”。不分场合、不留情面地公开、严厉、点名批评学生,看似公平合理,实则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甚至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等不良后果。

第三,要注意语气、态度。态度刚柔并济,语气严中有爱,更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同教师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四,要抓住问题的重点。教师批评要批到“点子”上,抓住问题的根本,直奔主题,不能泛泛而谈,使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是非观点一定要明确、中肯,使学生心服口服。

第五,要注意频率。不论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严重程度如何,教师都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学生就会习以为常。因此,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尤其是严厉的批评手段时,必须注意频率。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可偶而为之,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其更好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六,批评之后要跟踪“温暖”。批评了学生之后,把被批评的学生置于脑后不再理睬,是教师的一大忌。精明而又有爱心的教师,会对受过其批评的学生更加亲近,使学生在教师的爱心中静心地反省自己,也由此与教师建立永久的情谊。

上一篇: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下一篇: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