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2024-07-17

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精选8篇)

篇1: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创新驱动,实现基础教育学校新跨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信息云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者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领导层的创新思维优势,重新考虑调动全体教职工的能动性,优化教师队伍配制、考核,全员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达成校风、样貌的根本好转,造就一批合格学生。

一、做好结构改革,建立岗位框架,竞聘上岗。

学校校级领导层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设立岗位、岗位职数及岗位系数,制岗位职责、评价考核办法细则。全校教职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竞聘上岗。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主的竞聘考核领导小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竞聘与考核,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能减少和杜绝人情竞聘、人情考核,让优者更优,劣者追优,酿造一种和谐、融恰、积极向上的学校教职工队伍。

这样,可以克服①学校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岗位人浮于事,有的岗位人员紧缺。②教师根据个人实际双向选择进入岗位,能热心本职工作,创造佳绩。③考核制度化,公开、公正,全员监督,更能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正能量,进而调动教职工动脑思维,创造性地工作。④优化学校管理结构,使人人有事做,做事有准则(标准),考核有目标。

二、严格考勤制度,考勤面前人人平等。

纪律是实现成功的保证。遵守劳动纪律是每一个教职工的义务。无论校级领导,中层干部,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任何人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置学校劳动纪律这外。领导干部要在教职工面前做好表率,实事求是,带头自觉遵守学校劳动纪律,“打铁还须自身硬!” 普通教职工也要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切记因为“我”与某某领导关系不错,他会给“我”开绿灯,为“我”开脱而给领导设置障碍,使领导不能公正执法,在别的教职工面前不能自圆其说,从而致使学校管理一盘散纱。

学校领导干部、业务素质、政治修养都应该比普通教职工强。在学校事务管理中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切不能因为某教职工我们关系不错就睁只眼闭只眼,任其为所欲为,不讲原则,听之任之。长此发展,必将削弱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更多教职工不信任,不信服,最终造成领导台上讲,教职工在台下搞。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我不给你当面理论,就是给你面子,造成学校管理的尴尬局面。

领导干部是全校教职工的楷模,教职工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视其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用人方法去做事,去工作。因此,唯有做到管理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思维的能动性,发挥最佳工作效果,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

三、给教职工以发展平台,成就教师成功

四、改革利于教师发展的陈旧考核

随着教育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师评价制度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应该重新修正。作为领导层应该大胆决策。这里例举几个现象,仅供参考。

1.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考核教师时通常采用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与年级平均值的差值评价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如政、史、地、生、理、化等小科目与语、数、外等大科目(指每周课时数与个人授课班级数)存在倒挂,往往语、数、外教师得分甚少,影响了语、数、外教师的劳动积极性。解决的办法是否可以考虑将教师班级授课时数作为参考 系数参与评价,以调平学科间评价的相对公正、公平。计算公式为:个人平均分得分=(个人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班级授课时数÷学校教师标准工作量),这个公式仅能建立在学校在充分评估学生入学成绩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分班。但在实际中,我们有许多学校为了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和优化班级教学,大多都采取分层教学。这样,再用前面的计算公式简单评价教师存在明显不公平。教师中产生了消极怠工,部分教师凭借与领导的关系步入重点班(试点班或火箭班)后,与普通班教师一样,没有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而是处在不同层面的消极对待。学校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考核中规则不公平,教快班的教师永远优秀,教普通班的教师永远得不到优秀,极大地伤害了教师。建议学校是否考虑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考评教师,建立教师评价立体网络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师评价体系公正、公平、透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应该比一般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作为一个科任教师关注的是每一节课,作为班主任关注的是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学校领导层关注的应该是一所学校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民展,关注的是一所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口碑。在学校的各项决策中都不能带有任何的私心杂念,要大公无私。

2.在评优选模方面,要客观公正,让优者实至名归。

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客观公正的、充分发挥正能量的评优选模方案。杜绝随意性、人情化、草率了事、完成任务型的评选方式。

学校的工作是由方方面面、不同岗位上的教职工共同完成的,不是由少 数几个人完成的。因此,在评优选模方面不能只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能让大多数的教职工认为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反正领导又看不到或者在领导眼里自己都不行。造成工作装模作样,敷衍应付。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很重要,但教师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往往需要学生的配合,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能力造就教师的成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圣人的弟子为什么没有全部成为“贤人”?是孔子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我们有一所学校在某年的教师评价中,对一位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时隔十年,我们的某某教师又教出了一个满分学生,应该给予重奖。试问:这位教师那么会教,那么能教,为什么时隔十年才出了一个满分学生?为什么没有年年出满分学生?如果换成另一位教师任教,这个学生是否同样也能得满分?后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生得了满分,会与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师获得同样的殊荣吗?

有这样一位教师,在学生入学分班抽签时,抽到的学生最高分和平均分都处于全年级8个班这第八。教师苦心教学,一年一个台阶,结果在毕业升学考试中,统揽全年级有三名于该班。领导却视而不见或根本就没有在意。在评价考核教师不能给予该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充分肯定。追问原由何在?该教师不会阿谀奉承,只知道整天去管理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的教学、备课、批发作业,没有抽点时间去与领导交心。

我们的一些教职工,平时工作应付了事,不求有功,也不求无过,但每到考核或评优选模时,表现犹为积极,又是找领导又是打招呼,简直忙疯了。在个人推荐中还说,你们都已经聘上职称了,教得好是理所应当的,你们还好意思给我争吗?同事间也碍于面子默让了。但久而久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长此以后,学校的工作没人做或没人好好做。时间长久了,就变 成了好好工作的人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推宠。讲原则、说真话的人被唾骂,正义得不到伸张,歪风邪气盛行。学校变成一盘散纱。领导会上讲,教职工会下搞,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不给你争辩就是对你最大的恭敬。学生犯错无人管,你叫我来我就来,你让我去哪就去那,到不到是我的事,干不干也是我的事,只要我到场你就无话可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发展,有利于本校教师与学生健康成长的运行机制。

篇2: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减轻师生负担

提高教育质量

郑州市第四中学

蔡明生

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通知以及方法,但是目前全国中小学师生负担过重现象还是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大量的近视眼、豆芽菜、小胖墩;军训的时候,站在那里就可能会倒下的人也许就是一个高大的男生;高中生毕业年级测试长跑,晕倒的女生到处都有;有的学校、班级甚至流行传染疾病;学生少白头现象和神经衰弱甚至精神病患者亦大有人在;有个别学生迫于学业和升学的压力,甚至走上轻生之路。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恐怕和他们在休息生活中体验不到快乐有很大关系,虚拟世界的自由和成功或许是他们唯一感兴趣的地方。

我国青少年身体等整体素质的下降,又势必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将来对社会产生的负效应是决不可低估的。

做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负担更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升学指标的压力、每年年终的评比、晋级、教学科研任务、论文任务等等。

一、目前师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

虽然社会上以及教育系统内部都对关于人才观、教育质量观进行了讨论,但现在社会上多数人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还是认为考试成绩好就是教学质量高,能进重点班,能进重点学校,能考上大学,就是人才。公务员考试、公司招聘,哪一个不是把学历要求放在第一位?

在宣传或者评价某一所中学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关注学生的起点,没有人关注学生思想上的变化,鲜有人关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这不仅仅是校长的短视,更是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短视。

2、教育资源分配

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加剧了师生的负担。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特别规定小学升初中必须免试就近入学。但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择名校风却没有减弱。原因是各地打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广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旗号,依托重点中学办起了“分校〞、“实验学校〞、“外语学校〞、“实验班〞等。打着教学实验的幌子进行招生考试,额外补课等。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趋之假设鹜也就不难理解了。

3、优质师资缺乏造成负担转嫁

近些年,师范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仍然是比拟低的,大量的高质量毕业生投身到其它热门行业,师范专业的入口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教师这个行业又恰恰比拟注重教师选材,这样导致优质师资缺乏也就不奇怪了。教师仅凭满腔的教育热情能教好书育好人吗?答案是否认的。那么要完成教学任务,那就只有把负担转嫁到学生头上。

4、分层次教学的理想和现实

现在的分层次教学的运作方式,也确实不能让人理解。上级部门要求严禁在学校内局部设重点班、普通班。但是中招考试又是按照文化课分数进行录取的。所谓的“示范学校〞、“实验学校〞等不就是“重点班〞、普通中学不就是普通班吗?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内部这样分设班级呢?明摆着,按照动态的现实学业能力把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效率更高,但是哪个学校在内部敢碰划分重点与非重点班级这根高压线呢?倘假设如此分了,不用说其他方面,就是家长也能把学校给折腾毁了。即便是家长,一旦凭分数进行中招录取,他们立即也就鸦雀无声了。

二、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底

古人对“师者〞工作“职分〞分得很清楚:首先要“传道〞,即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其次才是授业,即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与“授业〞相比,“传道〞显然更重要。学生们在校接受“教育〞,目的是为了学做人,培养能力解决世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德育在各育中又是居于首位的。德育不好,其他方面虽好也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副作用。虽然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享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人生的志向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开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2、优化学校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学校应在学执行课程方案和课时安排的同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水平;不断优化考核鼓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气氛;校长和教学管理骨干应加强自身建设,以典范示范有效引领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品位和创造教学特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网络。

教师和学生必要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开展的动力,过重的负担那么会成为阻力,“减负〞只是减掉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开展的过重负担,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不要“升学率〞。在“减负〞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改良教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

坚持必要的考试,探讨科学的评价师生的方法。要科学客观的评价,应该从教师工作量、学生起点、德育教育、教学质量、教研能力、职称差异、学科差异、年龄差异等方面综合评价。

3、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

学校要帮助教师确立终身开展意识,坚持与学生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理念,并为此自觉优化专业实践;坚持系统的专业研修学习,自觉接受专业引领;深入研究教学艺术和努力创造教学特色,不断优化教学品位和教学效率,自觉实现专业提升。

教学是对人的教学,而不是单纯知识的教学。要想培育有灵气的学生,必须改造我们的教学,变“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变“分数为本〞为“开展为本〞,大胆抛弃教学中的陈规陋习,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使教学富涵创新,富涵人性,富涵灵性,开启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张扬其个性,唤醒其灵性。可以这样说,单纯的知识教学一定是高负轻效的。只有有智慧的教学才是为学生所喜爱的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疑心和批判的意识和勇气,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开拓进取。

4、指导构建有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

新的教学观要求不仅要重结论,而更要重过程,要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局部,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前提,着力引领学生自觉优化终身开展能力,特别是在新情境下发现、认识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此而坚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关注和优化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特别是关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有效运用。

5、减轻学生作业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

作业量是学生负担的主要表达方式,因此减轻学生作业量是“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根据训练重点精选练习题或科学设计练习题,坚决不留那些机械、重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或超纲超本的作业。布置作业难易适度,作业分量要适当,有典型性、代表性。布置作业的目的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稳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形成相应的技能技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才能,有助于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品德。

6、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催化剂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开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推进校本教研并不是全盘否认传统的教研活动;推进校本教研和传统教研活动的最大区别是教研重心的下移;推进校本教研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开展的重要保证。推进校本教研要把握五个要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平等对话、交流碰撞、专业共生;推进校本教研的最高境界就是催生新型学校文化;要关注课改的价值思想;要力避新的形式主义。

学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具有个性教学特色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能够尽快形成,这对我们学校的可持续开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开展,肯定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功开展无疑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管理品味、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动力。

篇3: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的贯彻实施, 大力发展美术专业教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基地, 中职学校应将其专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上, 根据目前存在问题及美术专业发展趋势, 提出建设性意见, 推动美术专业创新持续性发展。

一、当前我校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现有工艺美术专业, 下设电脑美术设计方向、动漫设计方向、辽砚制作方向等。该学科设置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结合具体下设学科发展状况, 仍存在具体专业较少、发展不均衡、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具体来讲,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发展较为迅速生源较广, 升学就业前景不错, 在提高其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动漫设计专业发展堪忧, 作为已经创办几年的老专业, 发展后劲不足, 面临叫停风险;作为传统艺术, 辽砚制作方向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存在生源有限、吸引力较差的问题。

此外, 我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脱节、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 忽视了对学生实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教学创新的促进, 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意及就业市场的需要。总之, 这三个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美术专业发展前景的需要, 推动其创新发展已成为燃眉之急。

二、我校美术专业教学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现今在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不断改革中, 我们应该遵循“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 有效实践”的具体发展思路, 为美术教学创造更为广阔发展空间, 整合当下中职学校综合资源, 为美术专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谋求教育事业创新的要求, 是推动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直接高效的方式, 是提升师资素养、优化师生关系的必要途径, 也是解决目前我校美术专业在学科设置、具体培养模式等方面、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为我校美术教研室负责人, 基于促进美术专业学科发展、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之重, 将从如下方面对实现美术专业创新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

1. 在新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开创新型美术专业, 推动美术专业学科的更合理设置, 满足当下对美术的多元化需求

发展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设置改良。如上对我校美术专业学科设置阐述, 我校美术专业目前存在设置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对此, 本着立足我校具体情况, 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专业设置经验, 并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例如, 在工艺美术专业细分上, 我校可进一步整合资源, 淘汰落后, 引进推广先进, 进一步设立广告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室内新家具设计、商业实用美术、民俗美术、陶瓷、漆器工艺等专业。并针对当下书法在教育部大力推广与倡导的背景下, 创设书法专业, 并连带发展国画方向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专业。从而使得各专业的学科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 提升学生报考热情, 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2. 结合我校现状进一步强化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

众所周知, 美术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与能力。我校应结合该教学目标, 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估与改进、积极听取学生反馈和专家建议等方式促进专业强化。特别需要重视培养美术专业特色, 充分利用我校美术资源及当地民俗乡土背景, 不断挖掘美术专业新特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做到既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 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实现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观和意志品质。

3. 立足教学实践, 改善教学模式, 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创造良好口碑

我校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课堂教学, 属于传统教学模式, 已不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内容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效果评估均由美术教师承担, 学生只能被教师牵引, 亦步亦趋, 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性。我校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找到创新钥匙, 可通过多元互动等方式, 让学生走向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人, 进行关于美术课程的构想和阐述, 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好评度、提高学校声誉、从而带来更广泛的生源。

4. 增强师资力量建设, 为美术专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好人才储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美术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及综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正确与否, 也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 因此, 我校应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 为专业实力提升和实现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可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加强美术专业人才交流, 提升其师资水平。做好教师培训、进行定期考核, 设立有效奖惩制度推动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 积极倡导美术专业科研持续开展, 促进美术教师向专家型方向迈进。具有掌握多项技能的专业化教师, 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科设置优化, 确保专业设置改革的实施效果。

总之, 创新学科发展是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结合中职教育中美术专业重要地位及其发展现状, 探索创新美术教育发展模式是我校实现该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应根据美术专业当前专业设置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并结合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 ,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专业发展情况, 促进其实现创新发展, 提升我校声誉, 推动我校优化发展, 并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绍武.美术教学评价初探[J].中小学管理, 2006, (S2) :89-90.

篇4: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邯郸市赵都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现有学生1530人、有一支崇德尚能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骨干教师16名,有56节优质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先后有5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几年通过在 “校本课程”、“课业革命”、“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建立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下面是我校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课程创新,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我校认识到:由于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因此,它的开发必将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彰显学校的特色,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1.1做实过程,不断完善提升课程。一是健全组织,提高认识。我校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了校本课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在校内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我们还通过组织培训,走出去学习,颁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

1.2归纳整理,形成课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三开展”“三查”“四核实”的资料搜集和梳理方式。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宜的问题,我们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发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提供理论支持。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邯郸文化系列”五本教师用书于2007年初集印成册,与教师见面。分别是《邯郸成语典故》、《邯郸古今名人》、《邯郸名胜古迹》、《邯郸风俗》、《邯郸特产》。

1.3完善课程,丰富课程。在重新审议的过程中,我们去掉了选修人数较少的课程《走近数学家》、《文明礼仪》;保留了选修人数较多的课程《生活中的数学》;调整了《韵律操》、《趣味英语》的学习内容,并分别更名为《小小舞蹈家》和《快乐ABC》;增设了《金话筒》、《方寸世界》、《教你下象棋》等12门选修课程。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完善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体系,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在学生中掀起了选课的高潮。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彰显了学校的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知识,从而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呈现出“课程引领、彰显特色、蓬勃发展”的和谐繁荣的景象。

二、坚持教学创新,积极开展课业革命,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我校通过课改,建立了“三五一”课改模式。即:“三个模块五个环节一个目标”,其中的“三个模块”是指“师生合一的学习案”、“自主互动的高效课堂”、“民主、科学的评价体系”。“五个环节”是指 1、激趣导入、目标定向;2、学案引领、预习质疑;3、合作探究、交流点拨;4、小结检测、当堂达标;5、回扣目标、拓展延伸。“一个目标”是指以提高课堂效率、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原则,让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谈谈“自主互动五个环节的高效课堂”

课堂改革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互助,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是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倡导自主互动的的高效课堂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定向;

在杜郎口学习时,老师的导入可以说是惜字如金,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起到激情、引趣、启思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个环节我们认为不容忽视,要和中学有所区别。同时,上课之初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会为后面的学习明确方向。

环节二:学案引领、预习质疑;

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提前一天发放的学案要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课堂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将自己学习中产生的困惑、疑问记录下来,以便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探究。在设计预习环节内容时,我们强调1、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2、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使其成为学习的路线图。3、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学习小组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首先与对子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小组内利用集体智慧解决。交流展示时,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小组代表展示时,可以通过其它小组的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在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探究与合作为主,教师只是适当点拨。

环节四:小结检测、当堂达标;

即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在这里,可以是教师总结归纳,也可以由学生盘点自己的收获,不仅要进行知识上的整理,同时还要引导学习方法的归纳。当堂达标实际上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要做到“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环节五:回扣目标、拓展延伸。

此环节旨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程序。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还可以是一节课的某一段时间,应视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而确定,灵活运用。

同时,在探索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了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因此,所采用的学习模式也各有侧重:比如针对语文重在阅读感悟、品味语言的特点,我们提出了 “单元整体教学”, 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将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利用节省的时间进行海量阅读,提高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能力。根据数学重在练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当堂检测,人人达标”的要求。根据英语强化读单词的特点,我们强调了小组之间的合作,达到“兵教兵、兵練兵”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坚持管理创新,建立优秀年级组评比办法,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实现以管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构想。2008年3月,我校制定并实施了《赵都小学优秀年级组评比办法》,细化环节,凸现务实,优化过程,彰显内涵,构建了科学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

3.1建立年级组。根据所任的年级及所任的学科将全校教师分为9个年级组,并选拔出经验丰富,工作积极的教师为年级组长,协调带动本年级工作。

3.2找准评比办法的立足点。为了使《评比办法》更加科学化、具体化、人性化,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立足点确定为“全员制定”、“班子引领”、“量化考核”、“多元评价”:

3.3确立评比办法的落实点

1.加强师德评价。2、加强教学评价。一是教学常规,二是课题研究,三是教育教学成果。3、加强政教安全评价。4、加强课题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校本评价体系,增强了年级组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形成了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人人争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教育求真创新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成绩给人以希望,成绩给人以动力,成绩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009年4月我校承担了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场研讨会,与会代表一百余人观摩了我校的“邯郸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得到省专家及与会代表高度评价。

2009年7月我校承担的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邯郸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圆满结题,本课题的科研成果荣获省一等奖。

2009年12月我校召开了邯郸市“课业革命”的观摩研讨现场会,受到领导、专家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河北省电视台、邯郸电视台、邯郸晚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今年11月份,我校将参加邯郸市“校本革命”现场会,向全市兄弟学校介绍我校评价革命的先进经验。

篇5: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坚持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只有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一是创立德育首位意识,学校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必须树立“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理念和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二是突出重点内容抓德育。

首先,要加强养成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它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其次,要加强诚信教育。诚是德之本,诚信是一切具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渊源,是道德修养的基本范畴和最高境界,是青少年成人成才之本。

篇6: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类别:科技创新论文

单位: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和富于创造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教育,靠的是专业的师资队伍、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国家也一直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通过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意义,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来促进科技创新,提出了几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与方法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教育

科技创新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科学教育传授科技创新的知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与传承是相联系的,世上没有凭空产生的创新,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它能让我们节省时间和少走弯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科学教育,来掌握先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以最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掌握科技创新的现有技术、科学原理、材料属性等等,只有把这些必备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我们谈科技创新才显得充满意义。

(二)科学教育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知识本身不会产生生产价值,我们只有把这些知识转化成技术,再运用到生产和管理中,知识才具有了生产力。科学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使青少年具备一些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实验推理、动手实践等科技创新中必备的能力素养。科技创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不能纸上谈兵,今日的青少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使将来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有心无力”。

(三)科学教育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和科教兴国虽然一直提倡,然而大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只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我们在教育中,通过一些古今中外发明家的事迹,以有趣的科学故事,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等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动机,青少年才会觉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四)科学教育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更是需要一腔发自内心的热情。科技创新需要静心、耐心,其中有艰辛有快乐。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让他们现在产生多大的效益,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以后有能力的时候仍会充满兴趣、坚持去搞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结合青少年好探究的特点,多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乐趣。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激发了好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突破。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与要求

(一)建立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制度是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中小学校,可以组织成立科技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有共同兴趣志向的人在一起交流探究成长。同时学校还应派一个科技创新辅导老师指导兴趣小组。在其它方面,还应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能让这项工作走形。对那些在比赛中获奖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应进行奖励和宣传。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环境对人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育人亦是条很有效的教育途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室内配置一些做实验必备的工具,如:显微镜、度量用具、科技教学用具等。张挂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发明经历和事迹,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此外阅览室还应有科技读物供学生们阅读。在学校走廊,宜结合校园文

化建设设立科普画廊,科技发明创作展览栏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科技校园广播······总之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师生的价值在此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激发师生的热情,提高认识,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三)立足教学课堂培养科技创新知识素养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一个主阵地。学校选派一批专业化强、热爱科技创新的老师担任《科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系统的讲授科学基础知识、原理等,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也应因课因文制宜的进行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对于科学老师,可以组织参加一些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技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只有我们的老师科学素养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名师出高徒。

(四)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培养科技创新意志

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总结和思考中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探究,重现历史上典型发明的发明创造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数据,体会实验探究的模式,经历发明中的失败与成功,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的品质。

(五)开展科学发明活动培养科技创新兴趣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很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以得到大人的赞可。为此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大赛,科技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学生有创意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展览。老师也可以进行指导和完善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科技小论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出版校刊。让广大的师生体验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从小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的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践发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实践,在这里就是科技实践发明。发明不一定要伟大的发明,小发明也蕴含大智慧。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材料进行创新创作,从而产生科技创新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家里工具的改造使得更加方便实用······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拓宽学习研究渠道培养科技创新视野

创新,思维和视野很重要。我们需把青少年的眼光引向广阔外界,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和学习渠道。CCTV-10的我爱发明就是个很好的栏目,我们可以组织或培养学生去收看,去琢磨,去发现······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也就多少受到熏陶,提升了科学素养。

有知识,有能力,有意识,有意志,有兴趣······也就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而我们的科学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这些科技创新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培养科技

创新人才来促进科技创新。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我们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教育就能推动科技创新。在这些人群中,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充满青春与活力,充满了创新精神,为此,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能很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平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李 永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篇7: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暨《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体会宜昌市上海中学施红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参会,规格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会上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强国必先强教”,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完成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充满了信心。

此次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尤其是党和国家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大批的留学生自觉学成回国,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更好的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确实令我们为国储才的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快人心!此次大会理念新、措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对于推进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既符合我们现阶段实际,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更符合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它的战略性意义也让人充满期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当前我们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重点是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制定好、规划好、落实好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努力做到: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习、宣传、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国家的强大取决于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大计,当以教师为本。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老师,应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 1

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后来之人立修身的榜样,为后来之人传播与时俱进的思想,为后来之人树立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二、加深理解,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刻掌握《教育规划纲要》的科学内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颁布《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既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把其精神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行为至观重要。《教育规划纲要》的内涵极为丰富,要深刻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的实质,拓宽视野,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了解教育现状,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谋划好学校今后的发展,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只有积极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才能营造更加浓厚的教育发展氛围。也只有深刻的掌握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学校教育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三、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深钻细研真领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精神领会了、原文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当作近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2.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学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学校教育发展理念、转变学校教育发展方式、破解学校教育发展难题,深入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3.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相关精神,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教育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纲领性文献,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责无旁迨。

4.坚持联系学校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髓;要以务实的态度,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学校和教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行为,努力把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四、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必须与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创成效。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与当前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要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精神、决定(议),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环境;要把学习好实践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自觉地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学校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伙伴、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朋友”做起:

一是做一名脚踏实地勤勉工作的人。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就能把握好人生的坐标。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要以身作则并引导全体教师应常怀淡泊名利之心。有了这份淡泊的心态,就不会追逐名利、对事对人钻牛角尖。在工作中始终以我们的教育事业为重,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在工作岗位上,勤学善思,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在不断完善与进步中逐渐成熟,踏踏实实做好人,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当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时,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才会得到家长社会的满意,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更硬气;同时要率先垂范与同事要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服从安排,任何事情都要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只要立足本职工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都百分百用心地投入得去做,在平凡的岗位上终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是做一名爱岗敬业学生满意的“当家人”。作为一名校长和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工作二十五年当中,对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从没有过退缩,不轻言放弃,是我个性中最大的优点,接手的任何工作都会尽力去做好,在一件件小事中,点滴行动中履行了一名教师的职责,这正诠释我——一名党员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作为一名“当家人”,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更要敬业与精业。因为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校长的责任是沉甸的,作为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一员,更应当热爱自己的工作,敬重自己的事业,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就是要精通学校教育和所任教学科专业及相关业务知识,积极投身到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些真本领,一定能使自己成为学校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是做一名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与学生交往应该是平等、和谐的。我们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做错事时,不挖苦、不训斥、耐心开导,不体罚与变相体罚。不用侮辱性言语批评学生,爱的教育对我们的教学上有巨大推动作用。教师关于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当我们每天微笑着对待每一个孩子、每天都与孩子亲密的接触一下,每天都想一想今天与孩子们相

处有没有不对之处、每次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我们在孩子眼里一定能成为他们最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是要当好一名服务师生的好公仆。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师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师生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师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始终把师生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师生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社会要进步,学校教育要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学校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各部门及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配合下,把教育工作做大做实做得更辉煌。

篇8:学校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一、现状思考

1. 社会的高期望值与生源质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 全省各个思源实验学校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的学校更是成为了当地办学的楷模, 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但我们必须看到, 家长、社会对孩子成人成才的高期望值和我们思源实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低的现实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尤其是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仍然存在, 用单一的教学成绩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情况还很普遍, 甚至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思源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们知道, 我们海南省创办思源实验学校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 培养有素养的合格公民, 而不是追求高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要居安思危, 我们就应该思考, 面对家长、社会及上级部门对思源实验学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把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 使学校持续发展下去, 从而避免“方仲永之痛”。

2. 管理模式与社会大环境。

思源实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生源状况决定了各个思源实验学校的办学模式基本相同, 都是寄宿制的学校, 教师的构成也基本都是骨干教师、特岗教师、本地教师三部分。可以说, 从2009年建立思源实验学校开始, 各个学校在管理上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 都严格实行坐班制, 都要上晚修, 老师们不但要教好课, 还要每天晚上深入宿舍管理学生, 这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尤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 现在, 坐班制在其他地方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思源实验学校的老师通过比较就会发现:在思源实验学校工作要求严、压力大、工作强度高, 而收入却是一样的, 所以出现很多老师不愿到思源实验学校工作的情形, 就是目前仍在思源实验学校工作的老师, 刚刚开始的时候做得还比较好, 但时间久了, 一些人就出现了消极、懈怠的情况。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社会需求。

一方面,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性格特点、教育基础不尽相同, 学生的学业差异也较大。尤其是思源实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普遍喜欢运动, 大部分能歌善舞, 但行为习惯、学习基础较差;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不仅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 更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的职业技术人才, 尤其是在我们海南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 更需要一大批“蓝领”的职业技术人才。学生的差异和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二、理论基础

1. 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的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这是他根据弟子的学业水平和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情况, 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和目标, 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结果。这是“因材施教”的历史范例, 也是当前教育的现实借鉴。

2.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我们思源实验学校所担负的使命也正在于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寻求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3. 一般发展与重点发展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生活中各项必备的素质与技能, 即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一般发展”。而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天赋、爱好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 则需要“重点发展”, 从而实现必备基础和个性特长的共同发展。

4.“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社会需求方方面面, 不同层次、不同天赋的学生应该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供自己安身立命、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构建适合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恰恰可以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 为其创造发展和选择的广阔空间, 提供不断追求自身成功的无限机会。

三、现实对策

1. 坚持办学目标, 丰富评价体系, 倡导多样的成才观。

“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 这是很多人对学生成才的认识与理解。这样的价值取向, 既阻塞着学生成长的道路, 也左右着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 成才的方向被误导, 成才的环境被扰乱, 甚而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评价也被带入了误区。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思源实验学校的校长, 就应该在学校的管理中坚决摒弃成绩第一的思想, 真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在创办思源实验学校之初就已经确定的办学目标, 丰富评价体系, 倡导多样的成才观, 实现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 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 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 丰富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方面, 从学校层面来说, 不但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成绩, 更要评价学生的养成教育情况, 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品质等, 并且逐步提高这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所谓“才”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具有这种能力就是成才。学校和家长要克服狭隘的成才观, 树立新型的成才观念。我们要认识到, 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 也需要建设者;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 也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 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适应社会,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探寻有效管理的途径, 提升教师的素养。

(1) 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创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 只有全体教师都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才能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 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当学校核心价值观被学校员工认同、接受后, 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随之被内化, 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也会大大增强, 也会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因此, 学校的校长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师中形成争做名师、争创名校的价值理念, 这样, 学校的发展才能有持久的动力, 这对于我们思源学校的持续发展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2) 严格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主阵地,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因此, 我们思源学校要继续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常抓不懈, 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社会认可。说到底, 教学成绩还是最有说服力的“硬通货”。

(3)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思源实验学校的特点决定了思源实验学校的老师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量上都远远大于其他非寄宿制学校, 尤其是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 每天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接近十一点, 既要管教学还要管学生的生活, 每天都是筋疲力尽, 但在待遇上却与其他学校一样, 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说, 这也是制约思源实验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 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及政策, 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保证让付出更多体力、精力和时间的思源实验学校教师, 能得到应该得到的报酬。只有这样, 才能稳定教师队伍, 才能保证思源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3. 拓宽培养学生渠道。

经过几年的发展, 全省思源实验学校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要实现持续发展, 就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拓宽学生培养渠道,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实现思源学校的办学目标。

(1) 大力开展活动课, 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根据我们思源实验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喜欢运动, 并且能歌善舞的特点, 学校要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外活动, 并精心组织、细心指导、务求实效。要制定教学计划, 确立培养目标, 建立配套的教育教学常规, 规范教学内容, 配备具有专长的辅导教师, 利用活动课时间, 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基本功训练,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中心兴趣和持久爱好, 并使之逐步形成为学生自己的一项特长。例如, 我们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现在就已经在七年级成立了专门学习葫芦丝的音乐特长班, 成立了校篮球队、排球队、舞蹈队、合唱队、鼓乐队等多个兴趣小组, 让那些有各方面兴趣爱好的同学能有所收获, 有所发展。

(2)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思源实验学校的特点, 我认为, 各个学校在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 还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能力;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自觉。

上一篇:师德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国培学习之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