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2024-07-13

战争给人类的灾难(共8篇)

篇1: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战争,人类的灾难》教学反思

《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和平,我们共同的心愿》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初步明确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不幸和灾难。但对于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战争里他们很远,他们平时只能从电视、报刊中接触这类内容。他们对战争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调查、访问、网上搜集等。)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成功之处:

一、课堂教学中,我加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和帮助学生回忆六、一儿童节汇演的情景。通过对比,学生能深切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如家园被毁、失去亲人、无家可归、伤亡惨重、精神创伤,还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等。从而感受到和平的美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学中,我重视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观察、倾听、交流中注意获取学生的表情变化,心理和思想变化。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肯定性评价,简练的小结,引起学生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完善和提升,也受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激励和促进。当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后,不论是否令人满意,我都会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如我班苑林美的《我们不要战争》的演讲稿,语言充满诗意,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我便让全班给她掌声。

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还不充分,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资料及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地区存在战争,学生知之甚少,还需教师大量补充。本课时间安排欠妥,学生合作交流不充分。教师还需深刻挖掘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篇2: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一、说教材:

《战争,人类的灾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爱和平》中的第一课。这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儿童眼中看战争”和“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学会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历史,放眼未来,走近世界,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的明天。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一直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战争是一个离儿童实际生活较远的话题,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战争场景很刺激、很好玩……学生对于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认识会有一定距离。回想当年,我国曾也是二战时期的战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受到的伤害是极其惨重的。正是因为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太多的苦难,所以教育今天的孩子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用心感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以及和平生活的美好。

2、通过收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苦难。

教学难点: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

六、说教学教法

本节课采取了情景感染法的方法。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现实事例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巧妙地进行分组自由讨论,让学生大胆交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和探索,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七、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节课侧重于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激发情感,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现在国际上正在发生战争的相关资料。

2、读故事园中安妮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想了解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重点不在于说战争本身,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并产生向往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从儿童眼中看战争(学习重点)

1、通过课件(安妮日记)让孩子分析安妮的处境?(小组讨论,汇报)

2、收集发生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

3、出示课件战争让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昔日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较直观的材料,具体、生动的案例,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问题,自觉地激发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从而获得顿悟,达成预设教学目的。

(三)、从历史看战争

1、从书中找出两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填写相应的统计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2、联系实际讲述伊拉克战争耗费了5000亿美元,假如没有战争,你希望把这些费用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也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直观的材料,极大地激励着学生应好好学习。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拉近战争与孩子的距离,我还收集了我们熟悉的家乡--临江。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的伤亡和家园的毁灭的资料,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

(四)从长久的危害看战争

1、通过读一读“小资料”――日军731部队、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广岛原子弹博物馆,向人们诉说了战争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了解原子弹破坏的力度和持久性。体会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争遗留下的伤害并没有结束,这就是战争的后遗症。

2、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体会战争带给人们无家可归、无学可上、精神伤害等种种摧残,使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3、还通过交流海湾战争对环境的污染、阿富汗米扬市的千年大佛化为灰烬、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十年间在战火的蹂躏的资料,让孩子深刻的体会到短期的战争,可能带来长久的危害。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不仅会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而且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战争孤儿的生存与教育受到影响,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人们的心灵创伤难以愈合等,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珍惜和平,热爱美好生活。

(五)激情结课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中激发孩子对和平的热爱,通过儿歌让我们一同远离战争、珍惜生命、珍惜和平安宁的每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篇3:人类史上的十大环境灾难

史上最严重的核反应事故发生地。1986年4月26日,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 核反应炉熔毁, 大量辐射能排放到大气中, 导致原子尘污染。污染还扩散到了西部国家, 从当时的苏联到接近欧洲, 数以万计的儿童被诊断为甲状腺癌, 核反应爆炸区近20英里范围至今仍被封锁。4号反应堆被人们用巨大的石棺密封起来, 这是个漫长地核退散过程。

2.印度博帕尔 (Bhopal)

1984年12月2日深夜, 联合碳化物公司 (Union Carbide) 位于印度博帕尔的杀虫剂制造厂发生事故, 45吨有毒化学成分从设备中泄露出来。数小时内, 上千人因此丧命。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 又有1.5万人中毒身亡, 近50万人不同程度受影响。受影响的人当中大多数人失明、器官坏死或是有其他身体故障。受污染区域中出生的婴儿, 大多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生理缺陷。198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5亿美元给受害者们, 这笔赔偿金都不够受害人10年的治疗费用。博帕尔仍是全球工业泄露灾难的重症区。

3.科威特油火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 萨达姆·侯赛因 (Saddam Hussein) 不甘心无法得到科威特, 他指使一名男子对科威特的油井进行爆破。大约600口油井被点燃, 这些火燃烧了7个月。整个波斯湾上空弥漫着有毒气体和煤烟尘, 不时下起黑雨。在美国宇航局的描述中写到“在沙石为主的波斯湾地表上混合了石油、煤烟尘, 凝固成一层新地表硬化物, 这种硬化物侵占了整个波斯湾5%的面积”。大量家畜和野生动物因为油尘污染死亡, 它们的肺受影响呈黑色。

4.爱之运河 (Lore Canal)

美国纽约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爱之运河, 被视为一条美丽的河流, 它缭绕着数百间的房屋和一所学校。然而, 上世纪40~50年代当地一家公司向河中排放了2.1万吨的有毒工业废水后, 这条运河被填充废止了。但是掩埋并未达到预想的解决目的, 废水又从当地人家的后院和地下室冒出来。

1978年问题依旧存在, 这片区域的人们纷纷变卖房屋给政府撤离了那里。这个灾难让美国通过了巨额基金计划, 用一以帮助清除有毒排泄物的危害。

5.埃克森·瓦尔迪兹 (The Exxon Valdez)

1989年3月24日夜里, 美国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布莱礁 (Bligh Reef) 搁浅, 泄露的1080万加仑的原油扩散成一条巨大的污染带, 500英里范围内的海岸线和海平面受影响。成千上万的鸟、鱼、海产等受污染, 共有1.1万人和1000艘船参与了清洁行动。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环境污染事故。

6.东海村 (Tokaimura) 核反应堆

1999年9月30日, 日本最糟的核事故发生在东京的东北部。3名正在日本核能工业业心——东海村进行铀反应操作的工人, 发生了临界反应事故。当时美国《时代》周刊写到“一名工人当场昏迷, 几分钟后, 另外两名工人开始呕吐, 他们的手和面部被灼烧成深红色”。最后, 两名工人死亡, 上百人不同程度被辐射伤害。

7.咸海 (The Aral Sea) 缩水

2010年4月初,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了咸海, 他看到了被称为“船只墓地”的咸海已满是生锈的拖网渔船和搁浅在沙漠上无数的其他船只。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卡扎克斯坦之间, 它曾是地球上第四大湖泊, 面积相当于爱尔兰。上世纪60年代, 前苏联的灌溉工程移走了咸海的几处水源, 咸海的面积迅速削减了90%。整个咸海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鱼量充沛的湖泊变成了大范围的沙漠, 由产鱼变成了产盐和沙尘暴, 这两样不仅让植物灭绝, 也给数百英里的人口和生物造成了负面危害。不少大型船只如今陷在沙中, 充满了超现实的悲哀。

8.塞维索二恶英云 (Seveso Dioxin Cloud)

1976年7月10日, 意大利北部米兰的一个小镇塞维索的一个化学反应堆发生爆炸, 释放出一朵又白又厚的二恶英有毒化学云。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写到“一位农夫目睹自己的猫倒地气绝身亡, 当他走过去拾起猫的尸体, 猫的尾巴掉落在地”。这是人们感到不适前4天发生的事, 接着人们“呕吐、视线模糊, 尤其在儿童中他们患上了氯痤疮的皮肤病”, 几周后所有人撤离了那里。

9.水俣湾灾难 (Minamata Disease)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 有4万多人居住, 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1925年, 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 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 (C2H5CI) , 年产量不断提高, 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 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 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 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 抽搐、麻痹, 甚至跳海死去, 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 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 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 直至死亡。这种“怪病”就是轰动世界的“水俣病”, 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 (N) 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 (CH3COOH) 、硫酸 (H2SO4) 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

10.三里岛事件 (Three Mile Island)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二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 红灯闪亮, 汽笛报警, 涡轮机停转, 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 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6天以后, 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 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 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 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事故发生后, 全美震惊, 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 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在过去的30年间, 兰里岛事件成为不再进行新核能建筑开发的理由, 全部核能的开发速度也大大放缓。 (N)

篇4: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2.独立搜集、整理资料,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当代局部战争、局部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味战争给人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2.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局部战争方面的资料(如海湾战争、卢旺达内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

2.寻找身边和战争有关的信息。

3.准备一些活动用品(如和平鸽剪纸、心愿卡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核武器、生化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二战结束了,有人说,战争离我们当代中国的小学生很远,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那么,战争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有没有必要关注战争呢?请先看下面的这组图片。

2.课件演示一组图片:由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过渡到战争中儿童的画面。

3.交流:现在,你认为战争离我们远吗?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呢?

4.小结:同学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二、感受战争

活动一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灾难

1.走近战火中的儿童:你我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走在那热闹繁华的都市大街之上,吃着父母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时,可能感受不到,和我们同龄的伊拉克孩子,他们在经历着什么?(课件出示课本第52页的图片“伊拉克小女孩哭着离开家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这样伤心?

2.了解战争前后的伊拉克(课件出示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对比图片):战前的伊拉克,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战后,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战争让那个小女孩离开了家乡,战争让伊拉克成为一片废墟……(留白三秒后过渡)战争还留下了哪些后遗症呢?

3.初步了解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课件出示影像,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

4.小结,过渡:战争意味着苦难的生活,战争意味着文物被毁坏,战争意味着环境被破坏。战争所造成的物质灾难,还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然而战争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将久久难以平复。

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给人类心灵上的伤害

1.课件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反映战争带给人类心灵上的创伤。交流:谁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

过渡:我看到了遍地的尸体,我看到了活着的人们悲痛欲绝。下面,让我们直接聆听战火中人们的心声。

2.阅读课本53页“战火中的阿富汗儿童”,谈谈感受。

3.出示一张儿童哭泣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孩子现在的状况怎样?他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感到恐惧、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更多的人。

4.出示一组战火中的老人、儿童、妇女的画面,请同学们就画面谈感想,感受战火中人们的痛苦。

过渡:和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战争中人们的痛苦。下面我们来进入角色深入地体验和感受。

5.出示“假如你是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这张图片,请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图中的男孩,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你可能在做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引导:让我把你们说的连成一个故事,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我在废墟里寻找着,希望找到些和我有关的东西。天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黑得像是要掉下来一样。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可找到的却只是一段粉红色布条和早已没有镜片的老花镜。我哭着,我大声地喊着,却没有一个人理我,望着这瓢泼大雨,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将我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希望尝到这雨水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苦涩……

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假如你是这次轰炸的唯一幸存者,那么你将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

6.出示“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学生阅读信后讨论:这孩子在呼唤什么?这封信里让你最感动的是哪句话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引导:读这封信时让老师最感动是孩子的署名,“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有爸爸,我也有爸爸,是谁让这个孩子失去了爸爸?(战争)对!是战争,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失去了父亲,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不要战争,要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说:不要战争,要和平!(学生多次齐呼,师板书:不要战争,要和平!)

7.再次讨论:战争离我们还远吗?

三、感受和平

1.交流:有这样一个雕塑,它放在联合国总部门口,名为“铸剑为犁”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愿望呢?

2.读读特里萨修女名言(课件出示):

印度特里萨修女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时如是说:“将爱传播到整个世界,让战争远离我们。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婴儿就会欢叫着来到人间。”

3.教师感言: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建立邦交。(回顾中日战争,简单介绍对日本人的宽容)

4.介绍课本“故事园”中《止戈为武》的故事,小结:其实我们古代的先人就知道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出示和平世界的美好图片)

四、祈求和平

1.师生诵读课本中的《和平颂》,深入体味和平的美好。

2.学生制作心愿卡,贴和平鸽,为橄榄枝贴上橄榄叶,表达和平祝愿。(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3.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4.结束语:最后让这只和平鸽带着我们的祝福飞向仍然处于战火中的人们,愿世界充满爱,愿世界永远和平!

评析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注重学情分析,通过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学习,以设疑的方式导入,为学生留足思考、内省的空间;借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触发师生情感的共鸣,与教学主题同步;最后,通过师生一起合作制作“心愿卡”、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将“和平”这一主题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得到宣泄。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话题,却能让学生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画面中逐渐深入地加强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作者单位: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广东湛江524022)

篇5:《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设计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设计

河南省南阳市七小

万晓艳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河南省南阳市第七小学 万晓艳

一、教材分析

战争是一个离儿童生活较远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两个方面来认识战争。在本课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上仍然在不断发生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通过对比体会战争中的儿童生活有多么困苦与艰辛,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进而从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战争后遗症等角度,让学生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学情分析:

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对于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儿童来说,不容易理解。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通过课堂上展示相互启发、感染,引导孩子们探究性解决问题。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四、教学准备

2.调查经历过重庆大轰炸的老人,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情景和感受。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可今天的伊拉克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出示课本48页图片1)请看,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2.(出示课本48页图片2)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3.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二)活动一: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20世纪的前50年,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9页的历史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表格,让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出示表格的前3项内容)从表格里的这几组(红色)数据中,你发现世界大战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你有什么感想? 3.这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费用分别是多少?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也许这些抽象的数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财产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可下面的这些图片资料,就是历史最有力的证据──(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教师简短介绍。)

看了这一组历史照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一次战争就意味着城市的毁灭以及众多的百姓无家可归。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4.战争的双方本身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资和军费,因而世界大战也是全人类最沉重的经济负担。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耗费了50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一个普通非洲国家十多年的全部工农业生产总值。孩子们,假如没有战争,你最希望把这些费用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教师随机点评)

(三)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战争对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却更让人恐惧和震惊。谁来告诉大家,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9000万)

2.很难想象,9000万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败德国法西斯,美英盟军成功地演绎了诺曼底登陆,可无数的盟军士兵为了这场正义之战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播放诺曼底登陆电影剪辑片段)

3.看了刚才的电影片段,最让你震撼的镜头是什么?

师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

4.第二次世界大战曾波及我们的家乡重庆。令重庆人永志不忘的是日军对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的野蛮轰炸──(播放重庆大轰炸剪辑)

从刚才的镜头中,你看到了战争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5.今天的伊拉克,久经战乱却仍然硝烟弥漫,给当地的每个家庭和无辜的孩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刻骨铭心的伤害。(出示伊拉克少女的日记)看了照片中的女孩写的这些日记,不知道同学们心里是什么感受?谁来说说战争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哪些悲剧和影响?

6.战争就这样夺走众多无辜百姓的幸福和欢乐。无论是战争的发动国,还是受害国,最大的受害者始终是无辜的人民群众。即使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也同样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和伤害。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播放信件内容录音片段)

(四)活动三:认识战争后遗症

1.战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瞬间消失,战争灾难中的每个家庭是那样的不幸。战争结束了,可战争带来的灾害就彻底结束了吗?有一个日本小女孩,用她短暂的一生,向人们诉说了在战争后发生的一个悲痛故事──(出示课本51页下图)谁来讲讲左左木贞子的故事?

2.听了这个日本女孩的故事,谁来说说自己的感想?(师点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争遗留下的伤害并没有结束,这就是战争的后遗症)(板书:战争后遗症)

3.战争还会留下哪些严重的后遗症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海湾地区和伊拉克的难民营里去调查一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认真阅读相关图片,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先各小组进行交流,准备好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4.准备好了吗?谁先来交流?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示或评价:

(1)在今天的伊拉克,粮食药品极度贫乏,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伊拉克人民的生存。我们最担心的还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今天有什么不同?你对他们今后的命运最关注的是什么?

缺衣少食又会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什么影响?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什么影响?(2)战争所造成的物质损失,也许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却久久难以平复。我们想知道,战争会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心灵创伤?(3)战争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和影响,海湾战争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谁来给大家交流这方面的资料?

(4)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可一次小小的战争就足以让她毁于一旦。你知道哪些人类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践踏呢?

(五)激情结课

1.这节课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战争引发的巨大灾难。假如你是一个伊拉克孩子,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请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和反战游行图片)

结束语: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篇6: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教学内容: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战争给人类带来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看图片、讲历史、新闻发布会、唱歌曲、讲故事、讲事例、谈体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可恶、法西斯的野蛮残暴,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表达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之心,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侵略别国、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饱受煎熬的儿童。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和平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关注与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知道二战后,世界也不太平,小规模的战争和局部冲突不断发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 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争议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事例,剪辑有关战争的影片、录像片段;准备《共青团员之歌》音频。收集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图片和一些战乱中儿童的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战乱中儿童的照片及他们的悲惨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4-

25、P28-29页内容,话题为“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6-P27页内容,话题为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0-P32页内容,话题为“战乱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揭示话题

1.师: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一定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苦难。(板书部分课题:战争苦难)

活动二 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1.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两次世界战争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3)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结合课本24、25页的历史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

3.师:这两次世界大战分别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4.4万亿美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财产损失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活动三 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师: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 2.(课件:出示南京大屠杀人们惨遭屠杀的场景图片)师:二战期间,仅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内,就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

3.学生举例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4.师:看到和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场景,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5.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且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

活动四 认识战争后遗症

1.教师讲故事,教材P28《可怕的战争阴影》。学生谈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战争后遗症)

2.(课件:出示亲历炮火的伊拉克老人,文字说明:教材P28)学生读读文字,说一说感受。

3.师:你还看过那些反应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

4.学生填写教材P29表格。

5.师:“二战”后,一些小规模的战争发生了200多起,但是却没有引起世界大战,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小结: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让人们不能忘记,因此,全世界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和平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补充完成课题)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篇7:人类因果灾难探索系列

人类因果灾难探索系列 修炼之钥 敬天 大爱 寡欲 谦卑

感谢 清洗 人类因果灾难探索系列 因果信息病探索灵魂的世界 审校:陈乐天 作者:天 婴

时空出版社人类因果灾难探索系列 因果信息病-探索灵魂的世界 审 校:陈乐天 作 者:天 婴

出 版:德国时空出版社 地 址:Salzufer 13/14 10587 柏林·德国

开 本:1300 X 1850 毫米 字 数:110 千字

版 次:2006年3月第一版 书 号:ISBN 3-00-018440-6 本著作任何图片、文字以及其他内容,凡未经作者同意 授权,均不得擅自重制、仿制、改编或以其他方法加以侵 权。版权所有。第一章 因果信息病:灵魂信息波的干扰 11 ·从几则真实的故事谈起 13 ·灵魂的轮回现象与遗留信息 22 ·各种各样的亡灵现象 29 ·因果律穿越生命链 42 ·信息病的特性与类型 52 第二章 症状:错综复杂 61 ·肉体上的反应 63 ·精神上的反应 70 ·突发不幸事件 78 第三章 病源:难割难舍的爱恨情仇 81 ·来自家人或祖辈的信息灵 83 ·来自于与本人、亲友或祖辈有关的信息灵 102 ·与能量风水有关的信息灵 130 ·不良行为招致的信息灵 166 ·来自于宇宙投送的信息-磨难 168 第四章 良药秘方 171 ·哪些人易受信息灵的干扰 173 ·灵与肉的修炼之道 178 ·宇宙赐予天功的灵丹妙药 204 1998年8月,我应邀到地中海海滨城市-西班牙瓦伦西 亚(Valencia)传功讲学。这时,天婴也应邀来到她姐姐 天萍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柏林,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当我接到她来自柏林的电话时,我说,你来到欧洲正 好,这里正需要你。希望你能马上来瓦伦西亚。于是,她来到核桃山-我们举办为期一周的天功隐修 会的地方。当她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朦胧地意识到:上天 已经把一副不轻的担子,交到了她那尚属稚嫩的肩上。1999年春,天婴与天萍一起创办了柏林天功学院。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德国,又在柏林这样的世界大 都市,要让古老的中国气功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谈何容易!艰难困苦,于汝玉成。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柳暗花明。

不身临其境,怎知其中甘苦!五年多来,我亲眼目睹柏林 天功学院从开始时仅有25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到现在拥有 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练功厅;从开始时寥寥无几的 几个天功学员,到现在每年的天功学习班一个接一个,学 员们一批又一批从德国各地和欧洲各国慕 名而来,拜师学 功。天婴也从刚抵柏林时毫无德语基础,现在已可以用德语 上课、演讲。姐妹俩每年还风尘仆仆地受邀到德国各地和西 班牙、荷兰、美国、瑞士等国办班讲学。虽然劳累,却乐此 不疲。我不止一次地听德国的天功学员说:天婴、天萍姐妹 是他们心中的天使。

柏林天功学院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其中一项杰出 的成果就是在因果信息病研究上的突破。人类从何时起有了因果信息病呢?

可以说,因果信息病是随着人类私欲的产生而产生。伤害人或被人伤害,或不道德的行为,便有可能导致灵魂 遗留信息病;伤害生命,无论是伤害人,或伤害动物、植 物,都有可能会导致亡灵信息病。

一万两千余年前,亚特兰蒂斯辉煌的文明在大西洋沉 没,宣告了一届文明的毁灭,继之而来的是本届文明。本届 文明划分为前、中、晚三个时期,每期大致各四千年。在本届文明的中国,七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时期,由母系社 会向父系社会转型中,人类私有观念出现。自此,人类开 始伤害动物,继而进行圈养,杀食禽兽;人类之间也开始 互相残杀,进而出现了战争。于是一些质量不高的亡灵(包 括人和动、植物亡灵)和被杀害的冤魂,在不能上天和投 胎,也没有被打入地狱的情况下,便到处寻找它们的寄居 地或仇敌。这些被人类称作“野鬼游魂”的亡灵,就是 信息病的来源。

近四千年来,由于人类道德的大滑坡,随之而来的 是智慧、功能、生存能力大退化,从而导致信息灵大量产 生。在中国,这种情况始于夏禹帝的儿子-启的夺位,社 会变“公天下”为“家天下”,私有制被名正言顺地得以确立。从此私欲膨胀,物欲横流,烽烟四起,冤魂遍野,不 但酿成信息病灾难,更为严重的孽缘病灾难和渎神病灾难 也随之而来。

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这三大因果灾难?它们的真正成因 信息病灾难,即生灵与亡灵之间的纠缠与仇怨而酿成 的灾难。孽缘病灾难,即生灵与生灵之间的纠缠与仇怨而酿成的

灾难:如种族与种族、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战争、屠杀、恐怖活动,这些都属于大的孽缘病; 还有发生在家庭中的悲剧以及上下级之间、邻里之间、同事 之间、村落之间的恶斗,这些是普通的孽缘病。孽缘病也会 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生灵之间。

渎神病灾难,即由人类生灵对神灵的亵渎与冒犯共业 而酿成的天灾人祸:如禽流感、黑死病、大洪水、大干旱、大暴风雨、大蝗灾、大饥荒、大地震、大海啸、超级火山 喷发……渎神病灾难是人类遭受的最严重的灾难。之所以把这些同人类健康无关的灾祸也称之为“病”,是因为这些灾祸完全是由于人类灵魂患病所造成的。灵魂病 早已为人类所忽视或遗忘。正是这种“忽视”和“遗忘”,导致三千多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各类灾难的发生,以致演 变成当今危及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大危机。

信息病为祸人类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所谓科学昌明、医学发达的今天,不仅无法遏制和消除信息病,反而越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人心不古;也就是人类道德的急速堕 落,一味追求肉体的物质享受,无视灵魂痛苦的呻吟。信息 病不仅仅危害人们灵魂与肉体的健康,还会殃及患者的事 业、学业、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等。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保证,他绝对不会罹患信 息病。如果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们一旦患上 不能自控的恶性信息病,不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 后果。不但人类会患信息病,大量的动物、植物也早已在 信息病的袭击下,痛苦挣扎了数千年。对于这种情况,我 们人类没有看到,也不想看到,而是一味地盲从和依赖现 代医学,甚至否定信息病的存在。因此,信息病得以孳生、泛滥,以致成为人类的灾难。

与孽缘病灾难、渎神病灾难相比,信息病对人类生 存的威胁还不是最大的。人类若对这三大灾难继续熟视无 睹,再不醒悟,再不改变自己,那么,上天取消地球人的 “球籍”,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

在诸神的直接关爱、引领下,天功高师天婴、天萍 与著名中医师天启对信息病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 位东方女性不辞辛劳,锲而不舍,将天功的特异功能和中 医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潜心钻研;有时甚至在健 康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忘我工作。而对信息病修 炼班的收入,她们本人和柏林天功学院却分文不取,全部 捐助给非盈利机构,用于地球环境的气场净化、济贫救灾 等慈善事业。她们的大爱精神和功能、功力以及能力,经 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终于使天功在研究、克服因果信息 病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因果信息病-探索灵魂的世界》一书,传达了上天 对人类和众生的慈悲。因此可以说,该书是上天赐予人类 的一份珍贵礼物。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八日于美国旧金山

生命现象扑朔迷离,数千年来引发无数人对灵与肉的 无穷探索。通过博大精深的气功,我们也步入了生命探索的殿堂。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疾病、意外事件、家 庭变故、事业、学业滑坡等等的背后,灵魂扮演了一 个 重要的幕后角色。

在宿世轮回中,无论是受伤害或伤害他人,都会有遗 留信息成为负能量储藏在灵魂深处,对来世产生不良影响;还有生灵与亡灵之间由于各种难以放下的爱恨情仇,一旦机缘成熟,某些亡灵便会纠缠生灵。这两种现象均会 使一个人的肉体和心灵深受其害。它不仅会导致人的肉体 生病,心灵忧郁,也会使事业、学业滑坡,家庭破裂,经 济陷入困境,或出现意外事故等。我们将这种由灵魂信息 波干扰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称为“信息病”。这种干扰人 体的亡灵,称之为“信息灵”。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仅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信息病,动物、植物也有可能得信息病。信息病影响面之广,危害 之烈,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它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 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灾 信息病的根源是灵魂,而灵魂是一种能量体。由于能 量的干扰而产生的问题,必须用能量的方法来应对。流传于中国几千年的气功疗法,是一种既不同于西医,又不同于中医的一种特殊的宇宙能量调理法。天功则是气功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十年前,天功从气功的家乡-古老的东方来到了欧美 工业化国家。世界天功联合会、德国柏林天功学院、在美 国联邦政府注册的慈善机构-天功国际基金会相继成立。在天功创始人乐天大师的带领下,天功高师和特异功能者 们运用各种特异功能对多种待揭之谜和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层

次的研究和探索,信息病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2002年春,我与姐姐天萍、著名女中医天启医生一 起,在柏林首次举办了信息病 修炼班,变信息病的个体调 理为群体调理,取得了成功。几年来,经过德国、美国、西 班牙、法国、荷兰、中国等国的天功修炼者的共同努力,为 生灵和信息灵架起了一座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在如何防治信 息病这个问题上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深知,这项研究成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宇宙大师们的恩典。作为见证人,我们记录下了发生在 神灵、生灵、信息灵之间的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并通 过几百名患者的康复案例,总结出信息病产生的原因、来 历、症状、解决方法、预防措施等。我们一次次为神灵 的爱所感动。为了能更快地传播这爱的声音,让更多的 生灵和信息灵解脱苦难,我们决定将一百余例来自各国的真 实故事(隐去患者的真实姓名)和我们的研究成果公之于 从东方到西方,从几万年前居住在山洞中的先祖,到 穿戴时髦的现代人,整个人类对灵魂、轮回的探索,犹如 三岁孩童穿着母亲的高跟鞋一样,虽然摇摇晃晃,仍乐此 不疲,代代相传。我们也一样,通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正在慢慢建立起有关灵魂方面的理论体系,形成自己的一 家之言。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学派的学术思想,而 且已被运用于实践:从成功地引导信息灵与生灵的分离,到清洗灵魂的污垢;从修补残缺的灵 魂,到呼唤失落的 魂魄,等等,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当然,我们还很稚嫩,今后的路漫长而又艰难。但我们相信:在这条路上,我 们不是第一个,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是踩着前辈的肩 膀向上攀登,也乐为后人当垫石。最后,借本书出版之际,我谨以万分谦卑之心感谢 上天、诸神的厚爱,感谢乐天大师多年来的谆谆教诲,感谢天萍、天启等无私的帮助及由各国天功修炼者组成 的充满和谐与温馨的团队。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一日于柏林 因果信息病 灵魂信息波的干扰 因果信息病 从几则真实的故事谈起

2002年夏,我们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中的特那丽法(Tenerife)岛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天功隐修班。特那丽法,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火山岛,是世界著名 的旅游胜地。它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大西洋上,归属于西班 牙,但远离西班牙本土,靠近非洲大陆,离撒哈拉沙漠只 有300海里。

篇8: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一、教育人类学介绍

人类学与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发展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教育学与人类学就形成了联姻并诞生了教育人类学。所以,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并通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一)教育人类学的两大流派

教育人类学萌芽于十七世纪,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育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历史发展中,教育人类学形成以德、奥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

在欧洲大陆上,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哲学家康德主张:应该从人的知(知识)、性(感性)、意(意欲)三个方面来进行人类学的研究。1941年,德国敏斯特大学教授杜普·霍华德(HeinrchDopp-Vorwald)提出哲学人类学概念,他认为: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精神的改变,教育的力量在于发生“精神的作用”,教育的功能在于促使教育的引导,即“精神的引导”。罗特在其《教育人类学》论著中指出:“教育人类学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与精神的改变的一门学问。”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人与教育在功能、发展、实现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如何通过教育把第一(自然)本性和第二(社会)本性相协调并顺利地发展起来,以获得人的全面本质。[1]以人的研究为核心,它从阐释如何建立健全人性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与人类的发展问题。

文化教育人类学是英美等国在解决多民族、多种族文化冲突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少数民族、移民、黑人、土著人(aboriginalpeople)和原住民 (indigenouspeople)在教育上的屡屡失败,民族和种族上的纠纷频繁。美国的人类学家们率先发起用人类学来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答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奥各布教授认为:教育被视为是文化传承与习得,学校教育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化教育人类学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割裂的研究持否定态度,而认为应该将学校教育放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它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二是人生活于文化之中,人的发展是接受文化传递,适应文化变迁的过程;三是文化变迁与教育变迁是一致的。

哲学教育人类学与文化教育人类学两者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人的可教育性是人性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人的思想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文化提供了人自身没有的成长环境。哲学教育人类学家O.F.博尔诺夫也认为:“人是一种天生的文化生物。”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这两个派别是可相容的。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和价值

冯增俊在综合了各研究目的的论述后提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即通过运用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人类、国家与个人的全方位思考,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性和现代教育的特征,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通过教育中人类学的介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教育人类学研究者李政涛在《教育人类学引论》中提出教育人类学的两点重要价值。

1. 生命价值。

他认为教育人类学发展的理想标杆一是成为人类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二是既能面向人类的幸福,又能直面人类的苦难和危机,三是直观并深度地介入人类生活,创造新的生活意义,最终促使人达到一种美好的生命形态。

2. 文化价值。

教育人类学保护文化,促使文化对话并推动文化转型与变革。[3]在全球化时代,普世文化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边缘文化却在逐渐消退,文化保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于多文化国家的教育也开始超越狭隘的本国的主流教育文化转而以促进所有学生跨文化的能力为教育目标。由于文化变迁与教育变迁存在着一致性,文化的转型即教育的转型。教育人类学能够提供教育经验与策略而推动文化的转型与变革。

二、美国的教育文化

(一)理论派别

美国是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在解决各种族和民族的文化上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各种社会文化理论应运而生。由于美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和继承的,因而这些文化理论也必然首先在教育领域里出现并在教育领域里集中体现。美国的社会文化理论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Anglo-conformity)、熔炉理论(MeltingPot)、文化多元主义理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和熔炉理论是美国右翼保守派所持的理论,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美国左翼进步派在批判保守派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

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兴盛于19—20世纪,该理论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各少数民族亚文化必须融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遵循主流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可表述为B(亚文化)→A(主流文化)=A(主流文化)。

熔炉理论认为:当美国的主流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接触时,两种文化中的优秀、精华部分经过美国社会的熔炉煅炼后熔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的、更优秀的美国文化。可表述为A(主流文化)+B(亚文化)→C(更优秀的新文化)。从理论思想上来看,熔炉理论比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更加强调了对于文化的平等性的尊重。但是,在现实的美国的社会中,熔炉的结果仍然是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民族文化。

文化多元主义理论来源是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论派别的观点。该派别的基本观点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文化没有进步或落后、原始与文明之分;基于经验下判断,而经验是由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传承来说明的;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具有不同价值的文化成员应互相理解。该理论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当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接触时,各种文化都有权利保留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质(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可表述为A(主流文化)+B(亚文化)=A+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在美国的教育界获得了各族成员的赞同和拥护,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践和运用。如为帮助少数族裔和女性改变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劣势地位的“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Action)政策和“政治正确”(PoliticalCorrect)原则的提出得到了美国公立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各高校的各种多元化的课程改革计划快速地在高等院校中实施。据统计,到1990年为止,美国46%的大学要求开设非主流文化课程;研究种族、民族和妇女历史的研究所或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到九十年代末,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研究种族和妇女史的专业课。

(二)文化战争

美国的教育文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七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的激进派思想到八九十年代宣扬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的复兴。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的自由派基调占主导,宗教右翼面对美国道德沦丧、家庭解体等的社会问题而逐渐兴起。到八十年代末,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平分秋色;九十年代中后期,保守主义有加强之势。

美国主流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延伸,是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主流文明的价值和理念都根植于西方。保守主义认为,文化多元主义无异于是美国文明的一场灾难。他们歧视其它种族的文化并认为西方的文化传统才是最好的东西,其它任何文化都不能望其项背。而进步主义认为,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其价值,没有优劣之分,反对美国主流文化在美国的霸权。两者观念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思想和实践的冲突。美国主流文化受到的挑战和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是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4]由于美国的教育是美国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因此教育领域成为了文化保守派与进步派的“文化战争”的主要战场。这场“文化战争”至今仍然在美国的教育界中此起彼伏。

三、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审视

多元文化教育,更加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更加适应世界多元化的需要。从教育人类学视角来看,美国教育文化的多元化是对单一民族文化霸权的反叛,是各种族对自身文化的觉醒,是争求文化和个人发展平等性的实践,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视角

1. 生命的解放和回归。

美国教育人类学家Spindler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语言、内容、风俗以及使文化成为完整无缺的隐形的意义之网。”人的生命发展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并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人类学的观点认为:衡量教育的基本尺度在于它有没有体现对生命的落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5]永远处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要想使其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生命得到发展和增值并实现生命的价值,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得到实现,这种教育也一定是在人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而美国主流文化在教育中的垄断地位,导致了其他种族学生的文化中断(culturalinterrupt)或文化剥夺。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教育,在教学语言、内容和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与其他种族文化差异悬殊。由于这种教育无法与其他种族学生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相联接,因此就导致了其他种族的学生教育上的失败,并严重阻碍了这些学生自身生命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从这个层面来说,多元文化教育是对生命的一种重视和关爱,是对生命健康发展和生命价值实现的一种清醒、正确的认识,是对生命的一种解放和回归。

2. 人性的关爱。

哲学家黎鸣把人性划分为三个层面:自然关系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精神关系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性的畸形发展。主流文化统治的教育与其他种族文化脱节,导致了其他种族人在教育上的失败。个人能力无法得到挖掘和提升,文化精神无法获得和吸收,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生存立足,这些引发了他们人性中的扭曲。这种扭曲表现在美国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如:性犯罪案低龄化、普遍化;校园枪击事件高频发生;种族冲突流血事件不断;失业率不断攀升;失业者、残患者、精神病人、酗酒者、吸毒者诸无家可归的穷人增多等。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文化的平等性,它能够与各种族自身文化接轨,有利于各种族个人能力的发展、精神价值的提升和被社会认可和尊重,进而使人性得到关爱、修复并走向健康和完善。它会使美国的社会问题得到平息,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美好。

(二)文化视角

1. 提供了一种人认识自身本质和“我文化”的途径。

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提出文化还原原则:“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创造了文化,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客观化了的文化作为媒介来了解人的需要,并进而了解人的本质。”[6]赫尔巴特也认为“人不能通过反省来认识自己,只能绕道通过自己的客观化来认识自己。”[7]所以,人自身所属的文化体现了人的需求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反过来成为了人认识自身本质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把这种理念进一步扩大下去,由于各文化存在着关联性,对“他文化”的客观认识,反过来能够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的意义。因此,多元文化也提供了对“我文化”认识的一种途径。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体通过其他民族的文化而获得更深入的自我理解。它试图使每个民族成员真正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及那个文化的民族的意义和感情,并继而尊重彼此的文化。

2. 有利于教育的平等性和多样性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主旨在于:使不同民族、种族、宗教、阶层、性别和特殊群体的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将多民族的和世界的观点整合于传统课程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接受有关族裔间的差异。它打破了单一的教育文化,把少数种族文化与历史的内容与主流文化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水平上同等对待,给其他种族的学生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来开阔视野,消除文化的偏见,培养对各文化理念的自主性理解能力。多元文化教育保障了文化的平等性,并保护了文化多样性的健康发展。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各种族人生命形态的健康发展和各种族文化继承的重要链条。它更能够顺应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状况,它是对美国长久以来教育现实中主流霸权文化教育的一种纠正,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

摘要:教育人类学将人类学知识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它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学两个流派。面对美国教育界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文化战争”, 教育人类学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 并指出其优越性。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人性视角,文化视角

参考文献

[1][2]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48.

[3]李政涛.教育人类学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66-67, 73-81.

[4]王璞.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李政涛.教育人类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 2004, 04:36.

[6]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

上一篇:进口食品调查问卷下一篇:社团新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