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2024-07-07

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通用8篇)

篇1: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为激励和鞭策公开竞职后的社区“两委”班子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圆满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特签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搞好居民依法自治。

二、任期内整体工作目标

1、班子自身建设好。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群众及驻区单位满意程度高;

2、共驻共建工作实现新突破,社区与辖区单位形成有效互补;

3、社区各项服务深入开展,达到困难群众有救助,下岗职工有帮扶,离退休人员有服务,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4、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5、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争创“五个好”社区党组织。

三、任期内重点工作目标

1、加强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2、加强与区域内驻区单位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联系,做好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助。

3、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意识。以创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由各服务型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在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4、切实做好社区老龄、劳动保障、民政、计划生育、居民养老保险、医疗卫生、帮扶救助等民生工作,确保社区社会稳定。

责任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篇2: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一、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缺口社区“两委”根据县委的统一要求布置。经反复座谈讨论确定,在任期内将带领社区广大居民有序搞好劳务输出。引导居民在种植业上压双扩单。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力争三年内居民纯收入达9200元。在任期内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确保五保老人入院率达95%以上,力争达100%。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争取达90%,任期内达100%。同时把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经济能人吸收进党内来,充实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力。

2、承诺事项

(1)基础建设:任期内铺通和维修好每个村民组的沙石路,确保晴雨通车,力争90%以上村民组修水泥路。

(2)水利建设:彻底清淤六联圩泄洪沟、七仙圩中心沟及开挖蓄水量在10万方以上的大塘10口。使老百姓耕种旱涝保收。

3、积极配合政府搞好集镇的规划和开发。

二、实现任期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我们积极引导居民自筹资金与“一事一议”补助资金相结合搞好村民组公路的兴修和维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搞好水利兴修,社区干部实行分工包片,责任到人包干落实,奖惩分明的工作方法逐事落实到人,定期检查总结。

三、任期目标的确定

本任期目标由社区“两委”集体研究,经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和镇分工联系镇干、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对外公布。

四、任期目标责任书的签定

1、本社区“两委”班子确认履行以上岗位职责,努力实现确定的任期目标任务。

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签名):朱宝平、李健

20XX年11月30日

2、镇分工联系负责人对任期目标进行审核,予以确认。

镇分工联系负责人(签名):

20XX年11月30日

3、镇党委、政府认可上述目标任务,并将依据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对该社区任期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签名):

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名):

篇3: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1 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组建

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是由责任制指导员组成, 对责任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疾控业务指导。责任制指导员由各县区疾控中心内从事疾控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 一般具有公共卫生执业资格、丰富的疾控工作经验和较强责任心, 掌握农村疾控各项工作要求, 能运用预防医学知识与服务技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疾控工作。责任制指导员必须经过定期的专业培训, 定期与疾控中心业务科室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 掌握各项业务和指导方法、技巧, 成为全科疾控医师。每个责任制指导团队由3~5名责任制指导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 必要时聘请符合责任制指导员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人员, 共同组成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

2 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运行与工作内容

按照人口、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工作基础等综合情况, 将全县区各乡镇或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域, 每个责任制指导团队负责一个区域的工作指导。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督查考核, 必须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责任医生沟通联络, 定期下社区开展工作, 及时互通情况, 提供技术支持, 指导开展社区诊断等工作。

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团队长负责团队中责任指导员的召集, 制定本区域具体督查与评估实施计划, 确定督查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 合理安排团队的日常工作和指导任务的完成, 并做好责任指导员督查工作的质量控制。责任制指导员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范、工作任务与要求, 开展对责任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和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员、村联络员的工作指导和培训, 解答疑难问题, 开展责任区域内农村疾控工作的督查, 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提高。

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农村公共卫生的大部分内容, 包括疾病监测、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控制、健康因素扶持与提升, 以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疾控工作项目指导效果的评估和对策建议等。

3 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思考

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中的责任指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个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单一业务分线指导到全科疾控综合规范指导、从以业务督查为主到业务督查与项目服务相结合的转变。其二, 工作模式的转变, 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以亚健康人群为主要干预对象, 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疾控项目工作。其三, 工作内容的转变, 从原有的分线监测、指导转变为以公共卫生项目内容为核心的疾控工作指导, 从分专业岗位工作转变为全科疾控医师岗位工作。其四, 社会角色的转变, 从原有的单一专业岗位督查角色到疾控工作全面指导与服务角色的转变。

疾控的责任制指导员在开展农村社区疾控工作指导中需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①正确处理好与原岗位业务科室的关系, 锻炼综合业务能力, 做到“一专多能”。每个指导员本来都有业务岗位, 有大量业务技术工作, 现在又承担了指导任务, 这样就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时间, 做到业务工作与指导工作两不误。②正确处理好原岗位科室分管领导与城乡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分管领导的关系, 当业务工作与指导工作发生冲突时, 要分轻重缓急, 对两个分管领导做好解释工作。③正确处理好与上级疾控机构业务科室的关系, 当上级业务科室要求的工作与指导工作相冲突时, 需要中心办公室或本岗位业务科室领导合理安排人员, 协调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④正确处理好分线管理与分片管理的关系, 条块结合、以团队指导为主, 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 邀请专业科室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做好本职业务岗位工作, 管理好本岗位相关业务与档案资料, 并做好本岗位业务布置和质量把关, 及时收集整理上报业务报表, 并及时将指导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归口移交到有关科室。⑤正确处理好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与疾控团队指导的关系, 当卫生行政部门的督查与团队指导员业务督查发生冲突时, 属于业务技术管理方面范畴的, 要做好卫生行政领导的参谋, 并作好解释工作, 属于行政方法或行政手段干预方面范畴的, 应该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督查。

浙江省通过农村社区疾控责任制指导团队的试点实践, 通过培训和切实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使疾控项目工作要求能在农村和农民身上真正得到落实, 尤其在规范和促进农村社区疾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责任制指导团队不仅定期去指导社区的责任医师开展疾控工作, 还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社区责任医师、村或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工作情况, 督导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但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县区疾控中心现有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欠佳;在责任制指导团队的业务技术指导及管理中, 缺乏综合性专业业务人才来综合指导社区疾控工作, 因此急需加强全科疾控医师的培养和培训;此外,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人员, 业务人员素质不高[2];各地指导和参与社区疾控工作不均衡, 有些地区业务技术指导的力度和深度不够, 难以符合目前农村公共卫生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工作的难点。但在大公共卫生的格局下, 我们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卫生工作, 才能将疾控的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到实处。尽管县区级疾控中心指导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新模式可能存在许多不足, 但一定可以在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方鹏骞, 徐琼花.我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定位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6) :420.

篇4: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基层村组织换届选举已经结束,各项目标任务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村干部威信难树立。村两委任期是三年一届,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心态,村干部在这种心态下,一部分村干部不重视抓经济发展、财源培植、农民增收等工作,而是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奉行少树敌,当和事老。有的村干部通过拉票、不法势力等非正常渠道当选,在群众中自然没有威信,结果就使村级组织无法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各方面利益平衡难。选举期间,农村各种矛盾纠纷集中爆发,各方面的利益很难均衡。由于姓氏、派别、立场不同,原本和睦的村民被人为分为几派,把选举与狭隘的地域、人情、恩怨、亲疏、利益以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联系起来,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造成姓氏对立、族群对立等,原本安静的村子瞬间“欢腾”起来。一些落选、卸任的村干部心态不平衡,倚老卖老,从中作梗,与现任村干部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

(三)宗派、家族势力的影响大。竞选人从本家族或个人利益出发,利用宗派或家族势力游说、拉票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村里宗派、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具有“压倒性优势”,其他家族就是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匹敌;二是难以保证当选者主持公道。宗派、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当选上任后,不得不考虑宗派、家族势力的影响,在处理村务时,难以保证公平公正,这是大家族聚居的行政村在选举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

(四)竞选目的日益多元不好调控。以往换届选举中,大多数参选者想为村民、百姓干点实事的,但也有少数人出于“利”而参与竞选,认为可以利用当上村干部的便利,在本村土地审批、村内建设等项目上求“近水楼台”。还有为了“名”,认为当上村干部可以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保护既得利益”;有的是为混熟人,找上级好办事;有的是为了“气”,与其他村干部争高低,树己威,求认同。竞选目的不同,使一些村干部当选后,纪律松驰,作风飘浮,脱离群众,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二、加强和改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几点建议

当前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出现的矛盾,是由于直选制度不完善引发的,改革完善村民选举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延长村(社区)“两委会”任期。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调查中,多数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村“两委”三年一届任期时间太短,不利于村干部干事创业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一般情况下,农村换届选举基本上需要半年时问,换届后村“两委”之间及班子成员之间磨合沟通又要半年,等一年后村“两委”工作步入正轨时,又开始面临下一届换届选举。村干部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竞选和磨合上,不利于村集体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村(社区)“两委”任期由三年一届调整为五年一届。

(二)要加强选举组织工作。作为主管村“两委”选举的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把握选举进程,实现公平公正。一要防患于未然。事前要考虑周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特别是对违法行为提出明确的处罚办法;二要把握局面。镇政府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详细了解该村各个家族人员的数量、分布,对有影响力的人物要搞准其思想动态,找准“穴位”,对症下药;三要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会议,正确进行引导、倡导能人当选的理念,让群众了解候选人的优点;四要开展联合整治。要成立由纪检监察、公安部门参加的整治组织,严厉惩治贿选行为,并提醒选民提高警惕、予以抵制;五要严格选举程序。要按程序进行候选人的预选及正式选举工作,切实做好投票、监票、唱票和计票工作,整个工作要透明公开;六要维护团结稳定。做到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积怨,真正选出一个群众信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领导班子。

(三)切实落实监督机制。一是搞好跟踪检查工作。根据竞选人三年工作规划,逐条逐句的落实兑现情况,并将结果张榜公布;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收入台账,随时掌握各项收入的项目、收取时间、兑现情况等,使收取的各项收入都能及时入集体账,不给私吞公款者提供机会;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对各项开支实行“一支笔”签字,同时进行民主理财,由民主选出的理财小组严格把关,实现开支双重把关;四是镇、街道财务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五是实行村级财务由镇、街道的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代管,收支事项均在有效的监督之下,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要加强村干部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教育。镇党委要强化村干部教育管理。要经常举办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等,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

综上所述,搞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健全选举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村干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村务民主决策、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等制度,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吉元 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期刊论文]-天津人大2009(4)

篇5:社区(村)两委换届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根据《勉阳镇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勉阳发[2011]69号)文件精神,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自7月28日起全面展开,8月10日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已顺利完成,8月15日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展开。整个工作坚持程序,发扬民主,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总支换届的总体情况

东风社区党总支有2个党支部,其中居民党支部1个,农村1个,党小组8个,党员214名。有选举权党员94人,其他为名册人数,因病因事不能参加选举18人。换届选举采用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党总支委员5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在新当选的5名委员中,女性1人,40岁以下2人,总体平均年龄下降11.6岁。换届后干部年龄结构有所下降,学历结构有所上升。

7月28日社区召开了党总支换届选举动员大会,部署安排了党总支换届的各项工作,成立了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领导小组。

7月31日,社区召开了党员民主推荐投票大会,全社区参加推荐投票大会党员72人,会上通过党员民主推荐产生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10人并上报镇党委。

8月3日社区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村(居)民代表64人,对党总支委员会委员初步候选人进行了投信任票,大会上群众参与意识强,投票热情高,大会圆满成功。镇党委对社区上报的党总支委员候选人层层把关,根据群众信任度投票结果研究确定初步候选人7人。

8月5日,社区召开竞职演讲暨班子研判大会,会上候选人都做了热情洋溢的竞职演讲,表现了愿意为百姓服务的决心。镇党委召开班子研判会和群众代表分别谈话确定正式候选人6人。

8月10日,社区召开东风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会上通过了东风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办法,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产生了监票人、计票人,整个选举工作严格规范,成功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总支委员会,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2人。

居委会换届的总体情况

8月15日,东风社区召开居委会动员大会,会上部署安排了居委会换届各项工作,成立了东风社区第八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委员会,并报请镇村(居)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同意定于2011年9月16日召开东风社区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大会,定主任一职,副主任一职,委员三职。

1、选民登记

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第一步就是选民登记,自8月15日

动员大会起至8月26日社区登记统计选民1770人,农业选民1730人,居民选民40人,并进行了3—5天的公示。

2、提名(预选)候选人

8月26日,社区进行了以组为单位,采用流动票箱入户提名的方式展开了提名(预选)候选人,每个组又分为三个小组,3个工作人员为一组的方式保证了提名(预选)的民主性和严密性。当日共参加提名(预选)投票的选民1077人,达到选民人数的61%。发出提名票1077张,收回1033张,有效票963张。经现场监票计票结果产生主任候选人4人,副主任候选人5人,委员候选人7人,并上报镇村(居)民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审批,提名(预选)非常成功。

篇6: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党课

同志们:

按照中央和X委、X政府统一部署,我X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社区)“两委”〕将进行换届。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党内法规和法律,结合实际,现就认真做好xx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如五个方面的讲授。

一、总体要求要准确把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使换届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过程,成为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基层民主、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提升治理水平的过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升城乡治理能力,推动xx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xx村(社区)“两委”集中进行换届,同步推选产生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统筹共青团、妇联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及其他村级组织成员推选。按照先村(社区)党组织、后村(居)民委员会的顺序进行,2020 年 11 月启动换届工作,2021 年 1 月底前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大会选举时间统一安排在 20211 月 1 日至 5 日;2 月底前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日统一安排在 2021 年 2 月 1 日至 5 日;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后 10 日内推选产生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换届结束后,及时开展村(居)民小组党支部换届和党小组长推选。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产生后至 2021 年 2 月 28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开展共青团、妇联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换届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在 2021 年 2 月日前压茬进行。

二、带头人要选优配强

(一)从严把握人选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避免“矮子里面拔将军”,坚决调整不适应不符合的干部。村要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社区要注重选拔热爱社区事业、热心服务居民,治理和服务能力强的干部。

1.坚持标准,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资格条件。(1)党组织书记应突出“双高双强”标准:①政治素质高。认真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公道正派、廉洁自律。②群众威信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行端正,作风民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员群众认可度高。③致富带富能力强。懂农业,掌握“三农”政策,熟悉农村情况,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能解决实际问题;爱农村,扎根农村基层,甘于奉献、苦干实干;爱农民,对农民群众充满感情,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能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④群众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直面问题,能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和谐稳定。(2)“两委”成员应突出“双好双强”标准:①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②道德品质好。为人正派、品行端正、办事公道、甘于奉献,有一定担当精神。③带富能力强。务实肯干、敢闯敢拼,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④协调能力强。能协调各方关系,热心为村民居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到群众拥护,赢得群众好评。

2.严格“五不准”“十不宜”,明确换届人选资格条件负面清单。(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列为换届人选:①政治上的“两面人”;②有犯罪前科或受过刑事处罚的;③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的;④组织、实施或参与邪教和非法宗教的;⑤涉黄涉赌涉毒受到处理以及配偶、父母、子女有吸毒行为受到处理的。(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宜列为换届人选:①受党纪政务处分按规定不能任职和正在接受纪委监委、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②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被列入行贿人员名单的;③涉及境外势力或宗教势力、从事宗教活动、有浓厚宗教感情的;④长期无理上访或组织、煽动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⑤拉票贿选或干扰破坏选举的;⑥担任村(社区)干部期间,长期不公开村(居)务,侵占或造成“三资”流失的;⑦选举前拒绝作出竞职承诺、履职承诺、辞职承诺的;⑧违反社会公德、违规大操大办宴席、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⑨存在非法占地、私搭乱建、毁林开荒等行为未整改的;⑩长期外出或丧失行为能力,不具备履职条件以及其他不宜列为换届人选的。各县(市、区)、园区可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要求,或研究提出其他“不准”“不宜”的情形,并指导写入村(社区)选举办法。

(二)严格资格条件审查。乡镇(街道)初审: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派出所、财政、综治、司法等部门对村(社区)“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居)民小组干部人选和通过另选他人形式选出的人员进行初审。县级联审:在乡镇(街道)初审基础上,由县级组织、民政部门牵头,会同纪委监委、政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组成人选资格联审小组进行联审把关。联审中落实容错纠错办法,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分析研判。实行村(社区)“两委”近亲属回避,存在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的,不得同时在同一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

(三)拓宽人选来源渠道。用好优秀人才回引成果,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医村教、本村在外的机关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中选拔村(社区)“两委”成员,重点选拔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稳边固防、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员。重视选拔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强化党组织把关,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要“下深水”选人,逐村(社区)分析研判、搞好人事安排、深入细致考察,切实把好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注重把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培养选拔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

(四)全面稳妥推行“一肩挑”。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对于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上级党组织和下派干部(第一书记)要着力为本村培养帮带出合适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村(社区)“两委”成员应当交叉任职,村“两委”成员应控制在 7 人以内,社区“两委”成员应控制在 9 人以内,县级党委可根据村(社区)规模在全县(市、区)范围内统筹调配职数。共青团、妇联等村级组织负责人由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中党员应占一定比例。提倡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一般应由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或党员担任。

(五)优化班子结构。村(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委员会委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党的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 5 名,其中书记 1 名、副书记 1 名、组织委员 1名、宣传委员 1 名、纪检委员 1 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5 至 7 名,其中书记 1 名、副书记 1 名、纪检委员 1 名;党的委员会一般设委员 5 至 7 名,最多不超过 9 名,其中书记 1 名、副书记 1 至 2 名、纪检委员 1 名。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 3 至 7 人组成;居民委员会成员由 5 至 9 人组成,其中设主任 1 人、副主任 1 至 2 人,委员若干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由 3 至 5 人组成,其中主任 1 名。边境县(市)村(社区)可设 1 名武装干事,宗教工作需要加强的村(社区)可设 1 名宗教干事,武装干事和宗教干事待遇参照村(社区)副职标准保障。新进村(社区)“两委”成员人选,一般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 50 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条件;对超过 60 岁、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继续留任,不简单以年龄划线;原则上每个村(社区)“两委”成员中至少有1名35 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居)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或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中至少有 1 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力争换届换出新血液、新面貌,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重视培养女干部,采取专职专选等办法,确保每个村(社区)“两委”成员中至少有1名妇女成员,并兼任村(社区)妇联主席,保证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比例达到 30%以上,村民委员会主任中妇女比例达到10%以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比例保持在 50%左右。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六)推行设岗定责。村(社区)“两委”成员一般应当驻村,实行分工负责制,科学设岗、合理定责、人岗相适、权责分明,从严加强管理,强化考核问责。推广“缩面提标”做法,按照“一人兼多职、一人领多酬、宜整合则整合、宜兼职则兼职”的原则,村(社区)设党建助理员、社会事务员、综治维稳员等岗位,一般应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会同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履职考核。具体设岗定责方案由县(市、区)、园区党(工)委制定实施。

三、程序步骤要严格认真

(一)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市级领导挂钩县(市、区)、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对村(社区)逐个深入调研,摸清社情民意、广泛宣讲政策,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研判,精心制定换届工作方案。对选情复杂特别是存在宗族势力干扰、宗教势力渗透蔓延、信访矛盾突出等问题,可能影响换届正常进行的村,要“一村一策”进行整治,化解矛盾问题,回应群众关切,不整顿到位不换届。全面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村(社区)财务进行集中清理。乡镇(街道)党(工)委要与所有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组织委员一起谈,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引导正确对待进退留转。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宣讲换届精神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培训业务骨干,全覆盖培训市县组织、民政部门参与换届工作人员和乡镇(街道)组织委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清换届政策、要求、流程、办法等,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规范党组织换届程序。

1.开展“两推”。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按照任职条件和委员职数,推荐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人选;乡镇(街道)党(工)委召开党(工)委会议,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将人选通报村(社区)党组织。

2.组织考察。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两推”情况,研究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建议名单,报乡镇(街道)党(工)委。经县乡人选资格联审后,乡镇(街道)党(工)委确定考察对象并组织考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考察。

3.确定预备人选。人选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反馈村(社区)党组织,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须经县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反馈结果,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按照不少于应选人数 20%的差额比例,研究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公示后上报审批。

4.大会选举。召开村(社区)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召开新一届委员会议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果报乡镇(街道)党(工)委批准后公布。统筹做好乡镇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

(三)规范程序。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1.推选产生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由 5至11 人的单数组成,其中主任 1 名,副主任 1 至 2 名。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推选方式和具体名额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由社区居民会议推选,可召开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每户派代表或社区居民小组选举代表推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5 至 9 人组成。同步推选产生选举监督委员会,由 3 人组成。依法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推选组织放心、群众认可的党员或群众担任副主任和成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2.制定选举办法。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结合实际,拟定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把“一肩挑”、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报名参选等要求写入选举办法,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

3.开展选民登记。在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的主持下,依法开展选民资格确认、审核、登记和公告。搬迁安置户以迁入地登记为主,保障其民主政治权利。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日 20日前将参加选举的选民名单张榜公布。居民委员会采取社区居民小组代表方式选举的,应当公布社区居民小组代表名单。

4.提名确定候选人。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由选民直接提名,提名可以采取单独、联名或者自我提名的方式进行,提名的人数不得超过应选人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出,可由乡镇(街道)向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推荐,也可由居民直接投票或由选民 10 人以上联合提名,户代表 5 人以上联合提名,社区居民小组代表 3 人以上联合提名等方式。县乡进行资格联审,依法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张榜公布。

5.大会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居民户数较多的,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推选代表选举产生。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本地实际,采取大会选举的可设流动票箱,但应当严格控制使用。对通过另选他人形式选出的人员,当场只公布得票情况,经资格联审后方能宣布是否当选。

(四)统筹开展工作。压茬推进其他选举(推选)工作,并按规定开展人选资格联审。

1.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中推选产生;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社区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每户派代表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村会计(村报账员)、村文书、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村(社区)党组织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担任。推动建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促进村(居)务监督委员更好发挥监督作用。

2.村(居)民小组党支部换届选举,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行。村(居)民小组党小组长由党支部指定,也可以由所在党小组党员推荐产生。

3.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 1 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每个居民小组可以选举 3 至 8 名社区居民代表。

4.村(居)民小组长由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产生后30 日内组织村(居)民小组会议或者户的代表会议推选产生。

5.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换届选举,由各县(市、区)、园区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妇联制定方案,乡镇(街道)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妇联具体组织实施。

(五)做好后续工作。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做好印章、文档、资金、办公场所及遗留问题等工作移交。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产生之日 10 日内在村(社区)选举委员会的主持下将印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他遗留问题等,移交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及时变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信息,并重新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总结,建立换届选举工作档案。指导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健全“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适时组织开展村组干部培训,落实村组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引导村组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做好离任村(社区)干部关心关爱工作。

四、环境营造要风清气正

(一)严肃换届纪律。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纪律要求,组织签订纪律承诺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等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宗教势力、宗族势力和境外势力干扰渗透基层政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强大震慑,保证换届选举风清气正。

(二)全程加强监督。紧盯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职演说、投票选举等节点,通过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和邀请党员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换届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对举报问题和线索逐一进行核查处置。

(三)注意防范化解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对换届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加强预判、做好预案,对一切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反应敏锐、抓早抓小,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注意防范化解各种干扰风险、信访矛盾风险、舆论炒作风险、疫情防控风险。各县(市、区)组织部、民政局、卫健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换届选举期间疫情防控预案,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五、组织领导要全面加强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党委要落实抓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主体责任,县乡党委书记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在手上。市县乡要成立换届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由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纪委监委、政法、农业农村、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换届工作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换届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约谈有关责任人,问题严重的严肃问责追责。

(二)强化督促指导。各级组织、民政部门要对下一级换届文件进行前置审核,组织做好业务培训。市级成立督导组,县乡成立指导组,扣住关键环节,深入基层指导督促。加强工作调度,对基层提出的问题及时研究答复,全程指导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三)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强化正面引导。采取“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和政策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篇7: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安排部署,以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关键,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切实把村(社区)“两委”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二)基本原则。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使换届成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相信、依靠党员群众,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依法按章办事,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步骤,确保于法周延、严谨规范。必须坚持事业选人,紧紧围绕发展、治理和服务需要,突出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选人和干事相统一。必须严肃换届纪律,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确保换届工作有力有序健康进行。(三)时间安排。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从2020年11月中旬开始,到2021年3月中旬基本结束。按照先村(社区)党组织,后村(居)民委员会的顺序进行。1月底前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3月底前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

二、重点任务

(一)合理设置职数。据村(社区)人口数量、幅员面积、工作任务等,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合理确定村(社区)“两委”职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明确了职数的,原则上不再明确。村(社区)党支部一般设委员3至5名,其中纪检委员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的可设副书记1名,副书记兼任纪检委员;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至7名,其中副书记1名,副书记兼任纪检委员;

党的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至7名,最多不超过9名,其中副书记1至2名,1名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城镇村、中心村、主城区城市社区经市委审批同意,可按规定增加党组织委员会职数。村民委员会一般设成员3至7名,居民委员会一般设成员5至9名。推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党员应占一定比例。参照村级建制调整和社区优化调整改革有关文件要求,村常职干部一般设4职,最多不超过7职,社区常职干部一般设5至9职。农村场镇社区和农村村转社区,参照村两委设置。(二)严格资格条件。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要更加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社区要更加注重选拔治理和服务能力强的干部。要结合实际,细化提出村(社区)“两委”成员的选任条件和标准,突出政治素质、服务能力、带富本领、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引导村(居)民通过民主程序将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条件写入本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两委”成员人选要严格实行市级资格联审,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全面落实市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实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回避制度,原则上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能同时作为提名人选。(三)厘清负面清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选要严格实行市级资格联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全面落实市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存在以下情形的,不得提名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1)政治觉悟不高,“四个意识”不牢,“四个自信”不强,“两个维护”不够自觉的。(2)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严重失信情形的。(3)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涉霸等问题的。(4)曾受过党纪重处分(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或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机关立案调査的。(5)参加或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当“两面人”“骑墙派”的。(6)不担当不作为,缺乏斗争精神,考核不称职或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7)损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群众意见反映较大的。(8)以贿赂、欺骗、威胁、暴力等手段破坏或妨碍选举的。(9)法律法规、党内法规规定不得选任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其他情形的。对责任不落实、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责任倒查机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四)优化班子结构。着眼事业发展长远需要,大力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力争通过换届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党员。继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注重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原则上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女性成员,可实行专职专选,逐步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的女性比例。符合条件的社区可依法依规探索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参加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五)优化班子结构。拓宽选人视野。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的党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力度,注重发现选拔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抗洪抢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本村(社区)暂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可采取市乡机关下派、跨村(居)选任、第一书记兼任等方式统筹选配。注重选派优秀机关事业干部担任中心村、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条件不成熟需分设的,要列出具体原因,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并按程序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由下派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村(社区),一般不实行“一肩挑”,上级党组织和下派干部要着力为本村(社区)培养帮带出今后合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

三、程序步骤村

(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在2021年1月底前基本结束,村(居)民委员会换届试点在2021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一)搞好前期准备(2020年11月至12月中旬)1.抓好班子研判。全面落实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对村(社区)逐个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班子运行、工作实绩、群众反响等情况,深入研判换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研究提出班子调整优化的初步意见。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台账要报送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2.抓好排查整顿。对专题调研、班子研判中发现掌握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特别是宗族势力干扰、宗教势力渗透蔓延、信访矛盾较多等突出问题,可能影响正常换届的村(社区)、基层治理薄弱的村(社区),镇党委要“一村(社区)一策”进行整顿,整顿不到位不换届。排查整顿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3.抓好离任审计。镇党委要做好村级资产、财务清理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注重审计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4.抓好谈心谈话。要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开展谈心谈话,切实把纪律讲明、把道理谈透、把思想做通,形成理解支持换届的良好氛围。重点做到“七个必谈”:现任村(社区)干部必谈、候选对象必谈、拟离任干部必谈、村(居)民小组长必谈、党员必谈、村(居)民代表必谈、参选意愿较强但未提名为候选人的村(居)民必谈。镇(街道)党(工)委要与辖区内所有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组织委员一起谈,做深做细思想工作。5.抓好宣传发动。运用报刊、广播及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为村”等平台,宣传发动群众,宣讲换届精神和纪律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坚决防止负面炒作。(二)及时部署启动(2020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1.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镇党委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正、副组长,组织、民政、纪检监察、宣传、政法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2.召开换届工作会议。12月中旬前,镇党委召开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议。3.开展换届业务培训。镇党委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换届政策、程序步骤、纪律要求等重点内容,确保熟悉政策要求,精通操作办法。(三)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做好人选推荐(12月20日前)。村(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和群众推荐、上级党组织推荐的情况,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讨论提出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报镇(街道)党(工)委研究审核。必要时镇(街道)党(工)委可直接提名人选。镇(街道)党(工)委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研究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2.市级资格联审(12月25日前)。镇党委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进行初审,名单报组织部后,由组织部组织相应部门对候选人考察对象进行资格联审,重点排查是否涉黑涉恶、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有前科劣迹等问题,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挡在门外。镇党委将通过联审的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反馈给村(社区)党组织。3.组织开展考察(12月29日前)。镇党委派人指导,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研究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并报镇党委。制定具体考察办法,组建考察组,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候选人考察对象进行考察,考察公示不少于3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考察对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镇党委组织考察,其他候选人考察对象由镇党委负责考察。考察后人员名单反馈给村党组织。4.确定候选对象(2021年1月5日前)。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研究提出下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在全村(社区)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后,报镇党委研究审核。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经镇党委审查同意后,市委组织部应召开部务会会议研究确定。镇(党委要根据市委组织部研究情况进行批复。镇党委要于候选人预备人选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候选人预备人选作出书面承诺并进行公示。5.召开大会选举(2021年1月15日前)。做好选举大会现场组织,规范选举工作流程。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由党组织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6.公示选举结果(2021年1月22日前)。对正式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成员,要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无异议的,镇党委应及时批准任命,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四)开展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2021年1月至3月)1.确定选举方式(2021年1月22日前)。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依法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2.成立选举委员会(2021年2月22日前)。要通过民主程序将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依法推选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选举委员会主任作为“一肩挑”人选后,由副主任主持选举工作。选举委员会要依法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选举方式、候选人名额、候选人条件、选举日、投票的方式时间地点等。3.做好有选举权的村(居)民登记工作(2021年2月28日前)。采取灵活多样登记方式,保障好村(居)民参选权利。落实提前通知、资格审查、登记造册、公告公示等法律程序及相关要求,严格审核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名单,做到不重、不错、不漏。4.依法产生候选人(2021年3月14日前)。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组织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依法产生候选人,并于2021年3月14日公布候选人名单。按照市级联审机制对候选人进行资格联审,并由上级党组织开展考察。5.依法组织投票选举(2021年3月20日)。组织投票工作要依法确定选举工作人员,规范设置投票会场或投票站,秘密写票投票,公开验票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并填写结果报告单。因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选举无效的,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重新组织选举。6.抓好村(居)务监督机构、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推选工作。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产生后10日内,应当依法推选村(居)务监督机构成员。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要从严把关、选优配强,确保人选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特别是依法办事能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村(社区)监委会主任担任。

四、严肃纪律

坚持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全过程,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厉查处,认真执行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纪律要求,始终保持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保证换届选举风清气正。(一)强化宣传引导。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换届纪律要求,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增强党员群众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坚定性,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对换届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一建立风险管理台账,落实专人“一对一”包联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措施,针对性抓好防范化解。(二)强化全程监督。建立换届选举重大问题、重要信息、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全面掌握选举动态。设立换届选举举报电话,每个村(居)民小组设不少于1名民情直报员,及时收集和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严格落实候选人选前谈话制度,讲清换届纪律要求,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自觉抵制违纪违法行为。规范落实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织密建强监督体系。(三)强化严肃查处。建立换届信访举报快查快处机制,对换届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加强舆论监测和研判,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苗头性问题。

五、组织领导

篇8:社区两委计生工作责任

1 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基本情况

741名村“两委”干部分别来自16个州市129个市县584个乡镇741个村(社区),全部为中共党员。男干部630人,女干部111人,男干部人数明显多于女干部。年龄最大者为64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43岁。除汉族外有23个少数民族342人,占总人数的46.15%,人数最少的民族为阿昌族、布依族和摩梭人,各1人。人数较多的民族为汉族399人,彝族83人,哈尼族42人,傣族40人。

学历以初、高中为主,有初、高中学历的有434人,占总数的58.57%;小学学历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1.89%;有中专学历的有92人,占总人数的12.41%;有大专学历的168人,占总人数的22.86%;本科学历的有33人,占总数的4.45%。说明本届村“两委”干部的学历层次比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任职情况来看,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有430人,担任村(社区)主任的有179人,担任副书记的有5人,担任副主任的有9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两肩挑”的有118人。在741名学员中有大学生村官34人。

2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工作状况

从问卷调查、访谈情况来看,针对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而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表现大体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这一部分人文化水平较高,大多有高中以上学历,并且长期从事村务工作,对农村基层工作十分熟悉。能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导能力强,能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深得村民的心,群众基础好。他们大多是县市级、乡镇干部下派的工作人员,村里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

(2)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缺乏工作经验。主要指的是大学生村官,他们有思想、有知识、眼界广、政治理论水平高,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富有较强的责任心,渴望能带领村民脱贫,但缺乏工作经验,其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应急事件处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老书记、老党员,在村里德高望重,群众基础较好,做群众工作能力强。但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是中学或小学毕业,政策理论水平也不高,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方面有待提高。

(4)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会致富,敢作为。主要指的是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这些人见识广,致富能力强,但政策理论水平低,农村工作经验不丰富,责任心、奉献精神不强。

3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1 综合素质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较弱

从对741名村“两委”干部学员的基本情况可知,第五届村“两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年龄结构、民族结构以及性别比例与往届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很多老支书、老主任只有小学、中学文化。一些村班子成员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地落实、执行政府的决策。一些村班子成员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中只会用老办法、老经验,墨守成规。还有部分村班子成员不会运用政策法律法规来处理群众矛盾、问题,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来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激化矛盾,引起村民的不满[1]。并且大多数村“两委”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弱,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村民们渴望村干部带领增收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村班子成员由于见识短、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学谋划发展、领导发展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因此很多地区发展长期滞后。

3.2 村“两委”关系难协调

在我国农村,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村“两委”关系是否协调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村支部是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具体的组织者、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村支部与村委会相互争权、相互对立、互不配合的现象[2]。一些村委会相对集权,不让村支部插手村务;一些村支部权力较大,村委会成为它的支配对象。因此毛军吉(2001)在对湖南省500个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得出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只有40.1%的结[3]。在云南部分地区仍存在“两委”关系难协调的情况,“两委”关系不顺已严重阻碍了村民自治,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3.3 村“两委”干部经济待遇偏低

目前,村干部的责、权、利不对等,村干部承担的事务多、责任大、但利益保障较弱[4]。云南省村干部的待遇在600~1 500元之间不等,且大多没有养老保险等其他保险。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小到牲口吃庄稼,大到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正是村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繁杂的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村干部面临着两手抓,但两手都抓不好的困境。同时由于村干部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因此存在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待遇没差别的现象,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3.4 村“两委”干部后继无人

据相关部门统计,云南省12万名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不到一半,50岁以上的超过1/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妇女比例偏低、少数民族比例偏低的“一高三低”情况[5],并且大多有能力、有文化、脑子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留下较多的是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因此村“两委”干部面临着难培养、难选拔、后继无人的现象。

4 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4.1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受教育程度、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1通过深入地实地调研,切实掌握村干部的需求与不足,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特别是政策法律法规、种植、养殖、加工、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题培训;2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村干部的学历水平,可采取自愿为主、政府引导的形式,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提高自身文化素质;3通过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学习、远程教育等方法来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水平、决策执行、科学谋划发展、带头致富等方面的能力。

4.2 妥善处理好村“两委”关系

要妥善处理好村“两委”关系,首先应加强村“两委”职权的内部分权与监管[6]。对“两委”的职责进行具体详尽地划分,避免职责上的冲突与交叉,同时应扩大村代表、村党员的权限,加强他们对村“两委”职权的监督;其次村干部素质的高低,是维系村“两委”关系协调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村民主化和政治文明的基础[7],因此应加强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最后要不断推进村民自治,严把选举和党员发展关。根据我国当前的法律和政策,“两委”班子分别由村民大会和党员大会选举产生[8],因此要严把入口关,确保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下,选举出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法制意识强、确实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好村官。

4.3 改善村“两委”工作环境,适当提高村“两委”干部待遇

从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一些村办公条件差、活动场所简陋,会议、活动都在露天下开展,党员教育、村民培训因没有场所、经费而搁浅。同时村干部待遇低,一些党小组长没有工作补贴,因此转岗外流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善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条件,抓好活动场所的建设,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并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补贴为辅”的原则,完善村“两委”干部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制度[9]。

4.4 积极推进、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

大学生村官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想、有文化,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他们的到来能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和性别结构,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鼓励那些有志的大学生到农村去成就一番事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来自16个州市的741名村“两委”干部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第五届村“两委”干部能认真履行职责,在推动村(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困难、问题以及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上一篇: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同步练习(2)D卷下一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