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2024-07-25

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共10篇)

篇1: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当我接到科学出版社编辑打来的电话,告知我书籍的校样稿已经发到我的邮箱,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查看,发现我的书稿已经被注上出版时间2014年8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由我编著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即将出版了。而这本书是关于22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此时我的脑海里却呈现出一个总也挥之不去的场景,有一群人围坐在圆桌边,相谈甚欢,无拘无束,你看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心灵浇灌雨露,每一张面庞都期待阳光的照耀。每一个人的叙述或许就是别人的雨露;每一个人也可以为别人送上一份冬日暖阳。但是这些雨露阳光如果没有一个人的组织发起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相遇”。她就是Ora老师。我想这本书首先应该献给她。

21世纪的来临带来了我们学校的大发展,更带来了我们学院的转轨,要想弯道追赶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院长为我们引荐了一位来自香港大学专注教师教育的女博士Ora,而她带来的是一些新鲜得不能再新鲜的名词: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空间等等;这些中文尚且不懂,更何况一连串的英语,我听得云里雾里。会后,Ora还一个劲地上网发邮件,要知道当时我连什么是电子邮件都未知,更不用说发邮件,添附件了,只有羡慕的份。如今,我在电脑上修改文章,发送附件,这正是从Ora处学来的。我编著的书籍就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的,那里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来探究教师在团队学习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拓展教师学习空间,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在这本书的前沿我写道:

我们分明看到了种子已然长成了枝繁叶茂、香飘四溢的果树,那果实里的种子,数量众多,基因相同。这些种子怀着一颗激荡的心正准备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去成就更多的硕果累累。为什么一颗新种子甘心在阴冷、潮湿、黑暗中生存?因为它知道它曾经有过的灿烂绚丽、甜美香醇,都来自另一颗种子的默默给予。

对我来说这颗种子就是Ora为我们种下的TATEAL。

2009年下半年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培养项目正式启动,从此拉开长达五年的序幕,我也荣幸地成为十九个班中的一位班主任,与高中英语班中22位优秀教师一同成长。由此,面对全新挑战,我一个职前教师培养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职中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学习提升,成为杭州地区未来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此时我想到的就是Palmer《教学的勇气》一书。这本书是Ora带给我们的,当时才02年,我捧着这本原版书时心头像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一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虔诚地摘录着其中撞击心灵的话语。我第一次学到了一个词叫identity,它不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色意识吗?可是在这里,角色意识被赋予了最重要的教育内涵,它需要的是将知识、情感和精神相融,将教师自我与学生和学科紧紧相连,才能达到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融合。我开始渐渐地明白为什么王院长一再告诫我们语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总是要我们年轻教师回答一个本源问题:语言是什么?[正在看NormanFairclough的DiscourseandSocialChange,尝试阐释“衢州教案”这一历史文本,视角为新历史主义和互文理论,而潜在的批判性问题是:语言是什么。所以当读到谢老师这个问题,我停了下来开始书写故事带来的启发:我最近也在通过文献阅读和生活体会思考这个“语言意义”问题。上学期,我不断追问,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希望从《说文解字》,海德格尔,巴赫金,福柯,NormanFairclough那里找答案。但是,谢老师今天把我的脑海里那个问题变成文字(ideavisualizedintotext),放在谢老师的故事语境(context)中,这一刻竟然颠覆了我脑海里的一个词——“本质”,并且让我代之以“意义”,并且又一次意识到,我又犯了老毛病,认为有一个真理存在,正如我又带着考证的惯性去追寻语言的本质,把语言当作脱离主体的存在。语言的本质即使存在也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那么“语言是什么”,对于谢老师是什么意义呢?需要继续往下读故事。]

这本书是一片天空,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猛然想起那个井底之蛙,甚至可耻得连那个青蛙都不如,因为它好歹还抬头看看井中的天空,而我连头都不抬,我只埋头干我的事,并不知身在何处,心往何方。

在培养“名师工程”高英班的五年中我为学员们设计了大量的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同时面对一次次新的挑战,如磨课授课、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成果展示,我们总是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个地攻坚克难,把事情顺利地完成;期间我们营造着家的温馨,在情感上牢牢地维系着成员,再大挑战也能共同面对,使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一种生态化环境中成长的喜悦。这就是来自《勇气》一书的启示,智慧、情感和精神三者统一,缺一不可。这一切我都以叙事的方式写到了即将出版的书中。因为有了这些教师培训体验,到了2013年夏,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来自浙江省学科带头人三十位优秀学员,在整整二十天的培训时间里,我们又一次实践着身份认同和融合,为教师学习注入勇气,使我们的“相遇”难忘而富有意义。有学员在总结中这样说:

这次培训是紧张、充实、忙碌而有序的……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体而成长着,在成长中感受着幸福。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员王老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告别了“只顾低头赶路”的生活,教我学会了“抬头看天”的另一种活法。在专家引领和同伴的帮助下,做一名优秀老师的决心更坚定了,手中的方法也更多了。接下来,需要时刻提醒的是要执着地一直走下去,让我的工作变得很满足,很幸福。(学员黄老师)

还记得我们的座右铭吗?作茧自缚,羽化成蝶。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所以,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回去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带着教学的勇气和智慧,带着恩师的期盼和重托,我们会终生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探索,教学研结合,勤奋工作,幸福生活!(学员薛老师)

在这些总结里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词“幸福”,而这正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态化教师学习价值取向的显著特征。唯有知情意的有机融合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2012-2013学年,我在美国访学,期间购买了Palmer的CouragetoTeach(第十版)一书,作为永久的珍藏。

“反思”是我从TATEAL中学到的另一个重要词汇。03-04学年我撰写了一年的教学反思札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行动研究,随后写成了“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行动研究”一文,发在《中国英语教育》(网络版)上。从此,我有了一个理念:反思要成为一个习惯。在课堂内我请本科生、研究生撰写反思日志;微格教学后撰写课后反思,以至于一位学生深感“反思是一种美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学员们提醒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老师(要求)的反思日志不要忘了!

2009年下半年起,我又参与了杭师大东城教育集团发展项目(又是一个“五年计划”)之一:“课堂教学诊断”项目,从此与东城中学和东城实验学校结下不解之缘。几乎每周一次进入课堂的我有一种自豪感,更有着感激不尽的幸福。谁能让我这样推门听课?课后还迫不及待地询问教学问题,如何改进?多么不一般的学校,多么质朴的教师!

听课中我敏锐地发现教师们的自信度不够,自我效能感较低。我猛地想到我们当初在Ora眼里不也是这样的吗?可是她何曾对我们失望过?所以我也总是让这些教师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这些优势转换成理念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差。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那幅圆桌会议的画面,此时老师们在尽情演绎,Ora在专注倾听,旁边坐着王院长,欣慰而慈祥。于是,我也像Ora一样专注地倾听大家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施效果,给他们以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我充分运用“反思”这一法宝,请每一位老师课后马上撰写教学札记,发给我,我也会很快地给予反馈,并且将我的读后感和老师的反思一起发给组员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我鼓励老师们做课例研究报告,将一堂课的某一点作为重要抓手加以反思、提炼,在几次磨课中不断地对照、反思、改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学习者和研究者。

既然Ora带来的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要在每一次培训中不厌其烦地将书带到现场。有学员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给个书目,拍张封面传一下?我说:不一样!我要让你们摸一摸书的质感,闻一闻书的芳香,翻一翻书的内容。于是便有老师惊呼:一直找寻的书现在有了踪迹。于是拍照,马上上网搜索,立即下单购买。以后,在我们的培训中,老师去书店看书购书成为常态。有些教师在培训后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只要看书就能够写出论文来。于是我喜欢买书送给东城的老师,开始是有针对性地送每人一本不同的书,以后就购买系列丛书送给整个教研组,以便传阅交流。在课例研究报告撰写中,老师们果然查阅了相关书籍,开始向理论迈进。教师们充分运用了反思与对比的方式,对比一堂课前后不同设计与实施,反思自己之所以处理不当的原因,评价时他们已经不再想当然了,而是说出了“社会建构理论”;运用了认知分类学的方法;他们想到了“如何让文本走进学生”,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深层的涵义;他们在思考活动设计能否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等等。他们更愿意在磨课的深层苦痛中获得新知与重生。颠覆自己,改变过去,迎接挑战。

2014年六月,东城教育集团发展项目第一期即将告一段落。作为高潮,各学科都举行了一次学术节,我们两个学校的初中老师围坐一起举行了一次以“英语阅读课的思维探究”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主讲者们都是老师自己,他们不再是被点评的对象,他们是今天的主角,是课例报告的主讲人。在专注的倾听中,我的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五年前我坐在课堂中听课时,他们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教师,眼中透着谦卑的神情,被听课时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闪着;孩子们的家长几乎没有一位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甚至会随时走入课堂找寻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一脸无奈。今天,依然是这些老师,他们在自信地侃侃而谈;其他人则专注倾听,或记着笔记,神情气质都不同以往。这不就是Ora当年希望我们的那样吗?TATEAL的组建,不就是在践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吗?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已知导入”到“未知探究”,从搭建“支架”到“任务”呈现,从必然走向自由。

种子的作用不就是这样?当我们看到压弯枝头的果实,我们还能看到那颗种子吗?不能!但是我们分明看到了这颗种子化身为千千万万颗种子,洒向辽阔的天际,播撒希望、信心和勇气,扎根在所有贫瘠或富饶的山川大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样的哲学命题只有在TATEAL中听到过,很玄妙。但是如今,我必定会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或讲座中提到这些问题,请研究生或教师学习者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许许多多教师都如我当年一样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而此时他们发现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一位教师概括得很好,她说:这三个问题恰是关于教师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三种时态。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理性地确立自己的角色,看一看自己的身份是否已经融合到教书育人之中[生命的融合,我也需要自问了],是一位既传授知识技能又重视文化思想的教师。对过去说不,向未来问好,摒弃没有思想失却灵魂的过去,好好地在当下行动改进,将每一个问题看作一种挑战,一个课题,一种对自己的成全和希冀。不再碌碌无为,不再抱怨停歇,要走近学生,要向书本学习,要与同伴互助……

2014年六月,我所申报的全国“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简称“国培计划”)获批,五位盲审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项目。我的心中唯有感激!因为如果没有TATEAL,我不可能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这个领域有这样的底气;如果没有中小学校教师们的认可,我就不可能一次次成功申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如果没有这么多贵人相助,我不可能成功地完成那些任务;如果没有在“名师工程”中苦苦探询,就不可能有今天成果的展示;如果没有东城项目的艰辛锤炼,我也不可能设计出这份充满挑战的初中英语国培计划。这一切都源自TATEAL。TATEAL在播种,并默默给种子输送营养,种子扎根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就会给一方水土带来芳香和果实,并且在年轻的心里继续播种。

TATEAL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师需要在学习团队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通过不断反思与行动,实现专业化成长。对我来说,路还很长,唯有践行[从我读研认识谢老师,谢老师就是一位温文尔雅,孜孜不倦的学生导师,总是在探索、交流。这些风风火火的故事,饱含多少劳累!最近我却发出一个疲惫的感叹:“生活能否再简单一点”,看到谢老师的“唯有践行”的誓言,我不禁感到,自己可能给自己精神的懒惰找了个深沉的理由。

方成纪念!

篇2: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我放慢了车的速度,歪着脑袋欣赏,多想就此驻足,可是,我还是选择了前行。不过,那时不时的回头让我的车子抖了几下。

那是颗孤独的树。它的旁边基本没有植物,黄泥掩盖了它的根。但,它又是那么绚丽,明亮。每一朵花都努力地开放,就怕在这春日里迟到。

我没有看得很清楚,但那花的色彩一直映在脑中。也许,它并不需要别人的铭记,开花只是它单纯的使命。那一刻,我好似想到了什么,又突然忘记了。

人生是否应该也像那颗树,活着,努力地开出自己的花朵,不惧外面风景如何。好像,我一直跑偏了方向。现在,重新开花,还来得及吗?开花的树,你能否回答我?

篇3: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种子文化” 是崭新的幼儿园文化理念。第一次听到这个全新的概念时,我细细记下了这段话:把每个孩子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以蕴涵童趣的物质文化为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为种子成长的灿烂阳光,以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清新空气,以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涓涓溪流!

1.幼儿与“种子文化”

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今后漫长的一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较为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但一旦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和定式,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

2.教师与“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 体现的将是幼儿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种子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如果把“种子文化”看成一个大系统,那么幼儿园的每位教职员工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

3.幼儿园与“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的概念生动 、鲜明 , 可以很明显地将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与其他幼儿园区分开来,充分传达了我园的文化理念,规范、提升了我园的标准化管理内涵,还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对园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文化的传播力度可以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可以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也可以得到空前的发挥。幼儿园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相信也会成为园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解读“种子文化”

1.幼儿是一颗稚嫩的种子

你看,那一个个天真活泼、无邪可爱的孩子, 初入园时是那样的懵懂,不正似一颗颗小小的种子么! 而种子一旦有了土壤,接受着阳光的照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吸取着甘甜的溪流,很快就会生根、发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大,这不就像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家长的共同爱护与培育下, 快速地成长,不断吸收着知识与本领么!

2.教师是一颗成长的种子

每当我们为了上好一节课,认真寻找资料、备教材的时候,这既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巩固新知的过程; 每当我们为了一个特殊的孩子,耐心地沟通、悉心地观察的时候,这又是一个培养爱心、增加经验的过程。你看,我们教师, 在我们所处的职业生涯中,何尝不是一颗种子。蕴含童趣的物质文化使我们培养了一颗纯净的童心,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让我们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引领我们攀登着专业的高峰,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引导我们不断练习着交流的技巧。我们也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着。

⒊学前教育是一颗宝贵的种子

种子,是稚嫩的、渺小的,它要长成参天大树或开花结果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这正代表着我们幼儿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本质。然而,种子虽小,却有着扎根破土、茁壮成长的大力量,只有一颗成为健康的种子,才能为将来的枝繁叶茂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寓意了我们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浅谈“种子文化”的渗透与宣传

对于目前迫切需要丰富内涵的“种子文化”来说,如何提高幼儿、家长、教师甚至是社会对“种子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 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而加强”种子文化”的渗透与宣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和宣传:

(1)标语式:将“种子文化”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鲜艳的大幅标语,或张贴画布置在幼儿园大厅或楼道等引人注目的地方。

(2)活动式:开展各种以“种子文化”为主题的幼儿活动,如“种子文化艺术展”“小种子运动会”等,艺术地向大家宣扬种子文化。

(3)广告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在宣传我园形象时,巧妙地把种子文化融汇其中。

四、小结

“种子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我们从上到下,身体力行的精神规范。作为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要真正把种子文化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篇4:一颗种子的自述

我茫然地看着四周,发现在我身边还有一颗和我一样的种子。我又渴又累晕了过去。在梦里我看见了妈妈,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要坚强地活下去!”看着妈妈慈祥的脸,我笑了。听到鸟鸣声,我从梦中醒来。

清晨的空气很清新,我看清了四周的情景。这时,一位贫穷的老人家发现了墙缝里的我们,他用手把我旁边的种子轻轻地取下,放在湿润的泥土中。而我被卡得太紧取不出来。老人叹了口气,给我浇了一点儿水。过了几天,我长出了翠绿的嫩芽,老人看见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我旁边有一棵小苗,却傲慢地对我说:“哼!你一定是一株无用的野草。知道吗?我可是散发着浪漫香味的花——玫瑰。”

一个炎热的夏日,老人静静地去世了。我哭了,哭得好伤心。我决心绽放美丽的花朵来回报他。

这年正赶上闹干旱,再没有人给我浇水了。我望望那棵骄傲的玫瑰,它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用最后一口气说:“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说完便垂下头枯死了。我伤心极了,哭得晕了过去。在梦里,我看见自己变成了一朵娇艳的花……当我从梦中醒来时,发现农作物旱死了,河水干涸了,原本肥沃的土地也裂开一条条大缝。我鼓励自己:“你很棒!不管怎么艰苦都要好好活下去!”

当我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我看见很多人在仔细地端详我,一位老大娘说:“看!这株蒲公英的生命力多顽强啊!”有人小心翼翼地把我移植到了肥沃的土地里,并给我浇水。我又重新站起来了,画家把我画了下来;诗人为我写了一首美妙的诗来赞美我……

虽然,我只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但我的生命力顽强。我告诉将要离开我的孩子们:“不管怎么艰难,都要好好地活下去!”望着孩子们一个个离我而去,飞向远方,我甜甜地笑了……

(指导教师康炯)

[小编辑点评]

篇5: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杂文随笔

其实,这尚且算不得什么感恩,可以牵强地说,别人没什么义务对你微笑,所以要感谢这个可以让你心情变好的微笑。更应该说它是一种友善。我想,能对陌生人微笑的人内心一定会是温暖的。有人谈起感恩,就会数起我们的父母,师长,或者说有些朋友。我们的确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恩。谢谢你们可能让我变成现在的自己,虽然现在的自己不是那么好,可是她真的不算太坏。谢谢你们陪我度过这么些年,谢谢你们有的时候可以在我的手可以触碰得到的地方,谢谢你们陪我走过最美的时候。

然而就在此刻,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需要感恩的地方,只是需要睁大你的眼睛,或许就会发现那些细微之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善良的,悄悄温暖着身边的人。那他的眸子也一定会很黑很亮,会在黑夜里泛着橘色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他还应该是个开心的人,因为会很少有恨。然而有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世的目的,不就是温暖开心地活着吗?那就学着去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每一天的阳光,每一天的鲜花,每一天还在身边的你们。

篇6: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这是微信的朋友圈。再说说我们现实中的朋友圈。

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合,机缘巧合一起生活的室友,来自五湖四海的的同事,还有从小到大一起走过来的发小和朋友。这些形形色色的鲜活的有着各种色彩的人组成了一个朋友网络,中心是你,她们就像星射线一样从你身边散发出去。这张图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形成半径几千米的圆,小到身边只有一圈人被你点亮。那种生活好?都好,看你。我们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看不惯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理智一次次告诉你who care?但感性却让你坐立难安。

活得简单一点吧朋友。活得舒心一点吧朋友。

你诚以待人,人诚以待你。

篇7: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了一颗废弃的种子,顺手捡回来种在花盆里,细心地浇水、照料着,盼望着它早点发芽、生长。因为一颗种子就是一株生命,它有生存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它的生命。

过了很久、很久,我终于看到小花盆中冒出了一株可爱的绿芽。虽然它是那么的娇小,却是生机勃勃,让我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这颗理想的种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埋入了我的心灵。

小小的种子真令人惊叹,它是如此的柔弱却又是如此的坚忍。即使在沉重的砖瓦下压上数百年,它依然能够保持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旦阳光照耀,它便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颗种子,即使被埋藏数百年,依然蕴藏着生的希望。那么一个人,当他处于困境时,又当如何呢?

我心有所悟: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于是我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伴着耐心、伴着细心、伴着关心、伴着热心、伴着爱心,这颗种子终于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于是我把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少年心里。伴着家长的希望、伴着老师的希望、伴着学校的希望、伴着社会的希望、伴着祖国的希望,这颗种子终于在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理想的种子播种在青年心里。伴着个人的理想、伴着父母的理想、伴着家庭的理想、伴着祖国的理想,这颗种子终于在青年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奋斗的种子播种在中年心里。伴着个人的奋斗、伴着父母的关心、伴着夫妻的支持、伴着不懈的努力,这颗种子终于在中年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美丽的种子播种在姑娘心里。伴着美丽的思想、伴着美丽的容貌、伴着美丽的言谈、伴着美丽的举止,这颗种子终于在姑娘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潇洒的种子播种在小伙子心里。伴着潇洒的谈吐、伴着潇洒的为人、伴着潇洒的处事、伴着潇洒的风度,这颗种子终于在小伙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致富的种子播种在农民的田里。伴着早起、伴着晚睡、伴着汗水、伴着勤劳,这颗种子终于在农民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创新的种子播种在工人的机床里。伴着创新的想法、伴着创新的思维、伴着创新的意识、伴着创新的行动,这颗种子终于在工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光明的种子播种在夜行人的心里。伴着光明的车灯、伴着光明的路灯、伴着光明的街灯、伴着光明的心灯,这颗种子终于在夜行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我把温暖的种子播种在受冻人的心里。伴着温暖的话语、伴着温暖的问候、伴着温暖的关心、伴着温暖的体贴,这颗种子终于在受冻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于是我相信了: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喜悦;播下一颗种子,就会收获一片希望。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二百二十九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喜悦(网友来稿)]

★ 意外的收割杂文随笔

★ 收割作文300字

★ 等待收割阅读答案

★ 收割稻子小学生作文

★ 第三册《孤独的收割人》

★ 喜悦的近义词

★ 喜悦的语句

★ 喜悦的反义词是什么

★ 一分钱的喜悦作文

篇8:给孩子一颗太阳的种子

小欣是我所带班级的一员, 她是个单亲孩子。在我所了解到的单亲孩子中, 她的遭遇更令人同情。父母离婚以后, 爸爸妈妈对她不闻不问, 她像皮球一样被踢给了奶奶照顾。老人体弱多病, 对她的生活照顾尚且吃力, 哪还能过问她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 小欣的性格相对于其他同龄人来说有了一些变化:奶奶的唠叨使得她麻木, 她学会了在人前唯唯诺诺、低眉顺眼, 但只要一有机会, 就会从家人的视线中消失, 泡在网吧里。

初任班主任, 小欣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和重视。她的在校作业干净整洁, 就像一个认真刻苦的好学生, 但家庭作业, 却是偷工减料, 龙飞凤舞;在老师面前, 她彬彬有礼, 说话谦和, 可一旦处在同学堆里, 马上就出口成“脏”。后来, 通过深入了解, 我知道了小欣家庭的特殊性, 就常常给她一些“特殊关怀”, 如安排她和班级第二名小范一起坐, 发动几个正直坦诚的孩子与她交朋友, 推荐她为校园之星……使小欣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对自己负责。

然而由于缺少家长的配合, 小欣的进步没能得到有效巩固。学期过半, 随着对网络的着迷, 小欣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性格中的叛逆一面开始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她开始几天不做作业, 与任课老师顶嘴。不得已, 我开始联系她的家长, 可联系的结果却让我寒心。一次, 为了证实小欣作业是否完成, 我打电话给她的母亲, 她母亲竟说:“我是她的后妈, 管不了她, 你找她爸。”然后我联系她父亲, 一连打了5个电话都是提示“您所拨打的电话无法接通, 请稍后再拨”。 (后来才知道她父亲把我的号码拉入了黑名单) 无奈我只好请她的奶奶到校商量教育对策, 可她的奶奶还未等我把事情说明白, 就很不耐烦地告诉我:“这个孩子没救了, 管不了了!”

我感到震惊和惋惜。孩子今天的种种不良表现, 难道不是家庭给她造成的吗?谁能说她不是在以这种种越轨的行为在进行无声的抗争呢?我暗下决心:再力不从心, 我也要管好她!通过一番钻研和求教, 我终于找到了打开她心灵的钥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 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要做好小欣的转化工作, 在坚持育人、爱人的基础上要关注她的需求。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缺乏安全感, 有较强的自卑感, 残缺的家庭让他们缺少爱和归属感。要纠正小欣的不良行为, 首先要满足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我特意为小欣买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 让她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写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坚持每天都给她的日记写评语, 用笔和她交流, 让她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分担忧愁。接着我又让小欣习惯于天天做作业。我找她的同桌范某谈心, 请他帮助小欣一起攻克学习上的难关, 多给她些帮助, 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和改变小欣, 让她心里找到平衡感:有人关心我, 也有人重视我。

我针对小欣喜欢上网的习惯,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管理理论, 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让她实现情绪和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注意力转移法通俗来说就是让人的注意力从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者从事其他的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这种方法, 一能摆脱不良刺激源, 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二能让人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于是, 我鼓励小欣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广播操比赛、班级环境建设、班报板报、运动会比赛等。让她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找到自信, 调控她的情绪, 同时培养兴趣, 因为“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除此以外, 我又尽力沟通小欣的家长, 力求家校共管形成合力。于是, 我利用校讯通告诉她奶奶和大伯:小欣作业进步了, 小欣书写端正了, 小欣劳动可积极了……总而言之, 让奶奶和大伯对小欣有信心:这个孩子变得懂事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适应, 小欣进步明显, 阳光般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但我清醒地知道, 作为一个单亲孩子, 她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给予她的不仅仅是一片阳光, 而是一颗太阳的种子。■

篇9:播一颗感恩的种子

感恩留言板

宝宝快五个月了,也慢慢会认得人脸了。平时遇上街坊邻里,便由我们代替宝宝向邻居问好,打招呼。

进出电梯,有人帮忙按电梯,就会对宝宝说:跟叔叔阿姨说谢谢!带宝宝出去玩,结束回家时,也要让宝宝跟一起玩的小朋友、爷爷奶奶说再见!其实说谢谢、问候的时候小家伙什么都还不懂呢,可已经被要求学会感激别人了!

在家里,奶奶抱了宝宝,我也会代替宝宝说:谢谢奶奶!呵呵,老公受我的影响,在我辛苦了一天之后,也会代替宝宝跟我说:谢谢妈妈!婆婆也会让宝宝跟我说:谢谢你妈妈!虽然,宝宝还太小,但是我们这种意识不能放松,就算现在,老公或者婆婆替宝宝跟我说:谢谢妈妈的时候,我心里都会很开心,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感激的话,已经让听到的人心旷神怡了。

家人听到是如此,邻居朋友听到了也会更开心。所以,对宝宝的感恩教育,从现在就开始了!愿宝宝和大人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育一个小宝宝从小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爱自己的家人,进而对自己的宗族负责,能力强者参与国家的管理,也是从小处着眼,知情意行上一点点对少儿进行人文的熏陶。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孝的教育就是让宝宝成人后懂得爱的回报。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人与动物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人懂得孝,也就是爱的回报。当父母家人照料宝宝20年,宝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感激,那么这种养育一定是失败的。

感恩能力成长三部曲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意义也是告诉人们要知回报。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具体说来,感恩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三步:

1感受满足

要让宝宝形成感恩能力,首先要让宝宝获得感受的满足。新生儿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乳汁,获得了基本的生理上的安定和满足感,达到“生理的舒适状态”。当宝宝吃饱喝足,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他感受到了幸福和满足。他的生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感谢的表达。

2恩惠认知

宝宝从出生以后,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会渐渐理解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因果关系。当宝宝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爸爸妈妈鼓励宝宝在与年龄相宜的水平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宝宝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还会进一步理解到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我们人类从自然中索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对自然也需要抱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3回报意向

3~4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理解爸爸妈妈上班很勤劳,爸爸妈妈回家后很疲劳,能够搬张椅子请爸爸妈妈坐,让他们缓解疲劳,亲亲爸爸妈妈,让他们开心。这些理解和行为能力的成长,是与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培养分不开的。从小让宝宝感受到满足,进而认识到是谁给予了他这样的生活,最后到让孩子懂得用行动和语言去回报。

感恩教育四妙法

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而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下面为爸爸妈妈们推荐四种行之有效的妙法:

示范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和妈妈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

讲解感恩教育的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精神生命。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平时爸爸妈妈要有目的地给孩子讲解他获得的一切都是别人经过努力为他创造的。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给予他的友情以及旁人给予他的帮助都是“恩情”。“知恩”之后,认识到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了多少恩惠,当以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比如一声简单的道谢。

移情教育孩子感恩可采用移情法。在幼小的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爸爸妈妈可以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孩子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它多难受啊!”孩子在揪小乌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再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他人是怎样感恩的。

实践 教育孩子感恩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孩子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小区栽一种颗感恩生命树,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学会以行动来感恩。

家长要注意,感恩教育应避忌的三句话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衣物、玩具,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值得爸爸妈妈思考的是,自己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爸爸妈妈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孩子索取回报。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宝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篇10:一颗种子的故事

——记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扬

他是一个农民,以质朴和敦厚热爱着这方土地。他是一个青年,以诚信和睿智带领着企业前行。他是一个企业家,以信念和炙热践行着一份理想。

他就是陵水县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陵水县政协常委”、“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八届海南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海南省第三届杰出民营企业家”、“ 海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海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陵水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海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陵水县工商联副主席”等一身荣誉称号的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扬。

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枚枚耀眼的扁牌,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一道道丰收的美景,既见证了昨日戴扬的艰辛,又鼓励着今天他跨上新的征程。抚摸着一圈圈光环,祈望着广袤的原野,如今的戴扬依旧奔波在水稻试验田垠上,虽然他取的了一些成就,但他仍然以农民的身份而自居。

一、艰辛岁月

1992年春天,他带着一颗种子的梦想和信念,不远几千里,从红色土地江西萍乡走来,来到了他向往多年的美丽宝岛——海南。当时他还是个“小娃娃”,年仅只有16岁。然而他人小机灵,勤快、嘴甜,主动为单位扫地、做饭、挑水,每个月领到那120元的薪水时,生活十分艰苦。虽然在工作中有过困难、有动摇、有过灰心,有过退缩,但是,他从来没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以乐观的心态和追求,坚守着种子的这个信念。他时常给自己打气,认为自己不可能一辈子打工,通过两年来在田地里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并为他的人生铺垫了美好的“南繁”之路。

1994年,他第一次在陵水县租用了十亩田,开始了自己事业起步,当时带着员工五、六余名,七把锄头,十镰刀就开始育种的工作,简陋的设施和落后的工艺,风餐露宿,头顶烈日。当年他已经18岁了,也是成人上路的开始,每当和员工在农田里风里来雨里去时,并没有阻挡住戴扬前进的脚步,他就是坚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跟着他人学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努力钻研育种基本技能和要领。通过多年的拼搏、磨炼以及汗水的浇铸,他终于在海南打出了一片小天地。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在戴扬的领导下正如春天般的竹笋慢慢斩露头角。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热带风暴“凯萨娜”严重袭击着海南陵水,树木折断,河水猛涨,稻田被淹。刚刚播下几百斤杂交水稻种子全部被洪水冲走。望着灾情,当时戴扬心情跌到了最低谷,辛辛苦苦赚来的一点点积蓄全部毁于一旦。在严峻困难面前他并没有弃垒,他始终坚持种子的信念,于是呼整理行囊奔赴家乡,求助家人和朋友,筹措资金,开始第二次迈向南繁之路。

二、事业起航

这次回到海南,他学会了思考,企业下一步如何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企业起点低、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要想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能抵挡大小风险,公司将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总结了经验,开拓视野。于是,孤身一人跑遍中国大江南北,收集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避免恶性竞争,同时稳固大片市场,具体做到科研与基地一对一的对接。其次是引进技术人材,完善企业体系;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以产定田;以公司加基地,以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十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型种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投资一千多万元,在海南省陵水县建设了水稻繁殖、制种、科研、试验、鉴定为一体的南繁基地,形成了育种、试验、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服务经营体系;并在全国科研院校引进人才十余名,其中高级农艺师五名、中级农艺师十名,具有多年育种经验管理人员400余名的育种团队。实现了生产规模化、程序化。公司每年代制、代繁种子高达300万公斤,业务范围已辐射到全国24个省、市,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在戴扬的领导下通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事业逐渐扩大,种植面积年年增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目前全国南繁两系亲本种子总面积约八千亩,其中广陵公司就占有四千余亩,占全国南繁两系亲本种子面积的50%。公司主要繁殖广占63s,9802s,培矮64s,株1s,Y58s等十几个品种,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如今,公司繁殖的品种和繁殖数量均挤入全国前列,繁殖亲本种子的质量均高于国家标准。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广陵优2585”、“粤优8306”,深受农民朋友的青睐和喜爱。

我们也为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公司有4000亩两亲本繁殖基地,每亩产200公斤计算,可产80万公斤两系亲本种子;两系杂交稻制种1.5公斤每亩,80万公斤亲本种子可制种53万亩地,按每亩产200公斤计算,可产1.06亿公斤两系杂交水稻种子,1.06亿公斤杂交水稻种子,可供7066万亩地生产粮食,按每亩500公斤计算,从而可生产粮食353.3亿公斤。

近年来戴扬在南繁两系亲本种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市场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为全国科研机构及种子企业代制、代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基地,获得了合作单位的良好口碑。国家杂交水稻专家、院士袁隆平、张启发等知名专家多次亲临公司指导工作,对他繁殖、制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国家农业部把他做法 称作为“广陵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迈向新的征程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本。戴扬始终坚守种子的信念,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最近,公司正在加快步伐筹建10000亩两系亲本种子繁殖基地;1000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南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企业昂首前进,展望未来,戴扬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打造你我共赢,以人为本,完善自我,高度负责,提高企业长效回报的经营思想。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遵循“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价值观,坚持“诚信、务实、高效、创新、奉献”的经营理念,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如今的广陵公司正如待发的雄鹰,搏击长空,迈向国际大舞台!

作者:余指云

QQ邮箱:724812214@qq,com

通讯:海南省陵水县文化东路

上一篇:医院法治工作考核制度下一篇:我的小伙伴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