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2024-07-09

《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精选10篇)

篇1:《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 《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防火、防盗、防骗、防触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教学重难点

培养安全意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安全常识。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安全提示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谈话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电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视频资料: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统计)

师:看了这一段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同学不注意安全。

生2:可能他们缺少安全常识。

生3:他们在安全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令人感到伤心、难过。

师: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家长们在心痛,老师们在心痛,全社会都在心痛。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许多关心青少年安全的社会名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央视《开学第一课》中彭丽媛、杨利伟等人说“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远离危险,守护生命。(板书课题)

二、模拟闯关,学习体验

师: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在同学们当中开展了“安全小卫士”达标活动,这节课咱们就设置为达标活动的一部分。大家共要闯过三道关口(课件出示三道关口),成功过关后可以得到一份“安全大礼包”。下面咱们就开始闯关,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第一关“火眼金睛”:搜寻身边的危险

(课件揭示第一关任务)

师:请大家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仔细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危险的事情。

生:同学们课间嬉戏打闹,如果没有把握分寸,就有可能摔伤。

生: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会被挤倒、踩伤。

生:节日里在草垛旁燃放鞭炮、烟花可能引起火灾。

生:家用电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生:天黑后一个人在外玩耍,可能遇上歹徒。

生:星期天私自到水库洗澡,可能被淹死。

师:同学们的“火眼金睛”真是厉害!下面我宣布:第一关闻关成功!

第二关“锦囊妙计”:探究如何远离危险

(课件揭示第二关任务)

师: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危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选择家庭、学校、社会某一方面,根据课前搜集到的安全知识,想出锦囊妙计,制作一张“安全提示卡”。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后,在钢琴乐曲的伴奏中,学生分组制作“安全提示卡”)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安全提示卡?

生1:我们制作的是“家庭安全提示卡”:一是在家里不要用湿手碰电源,以免触电;二是在家里不要玩火;三是打雷时不要看电视;四是不要把身子探出窗外跟楼下人说话或从事其他活动;五是生病时不能乱吃药,以免中毒。师: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安全提示有没有质疑或者补充建议?

生:我补充一点,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避免上当受骗。

师:这个同学补充得很好,请第一小组把这点建议写到你们的提示卡里,好吗?

(学生现场补写,写完后交给老师)

师(把写有“安全警示台”的纸卡贴在黑板左上角):下面,我们再把这张凝聚大家智慧的安全提示卡贴到安全警示台上。哪个小组接着来展示?

生2:我们制作的是“社会安全提示卡”,一是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时要靠右边行走;二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要先左右看看有没有来往车辆;三是外出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去深水区,游泳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水中时间不要太长,以防疲劳;四是外出坐车要乘坐符合规定的车辆,不要把头伸出窗外;五是下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面避雨,避免雷击:六是外出放风筝时要远离电线,以免触电。

师: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走路要走人行道等,都是常见的生活规则。也就是说:要远离危险,我们就要遵守规则和秩序。(教师板书:遵守规则秩序)

生3:我们制作的是“学校安全提示卡”,一是要团结,不能打架;二是不能带刀具等危险物品;三是在走廊上不能跑跳,避免磕倒;四是上下楼梯要守秩序,不能拥挤,不能跨台阶往下跳;五是在宿舍里,不能在床上蹦跳;六是上科学课做实验,使用化学物品时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按照规定去做。

师:我们的“安全警示台”内容已经很丰富了,课后希望大家走近警示台,学习这些安全提示,用知识来帮助自己远离危险!下面老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功!

第三关“虎口脱险”:遇到危险怎么办

(课件揭示第三关任务)

师:生活是复杂的,尽管我们想出了一些远离危险的办法,可是有时候因为一些天灾人祸,危险还是会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时候怎么办呢?请大家看一段电视,边看边想:我们应该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播放视频录像:《小梅智擒歹徒》)

生:小梅很勇敢。

生:学习小梅遇到事情沉着冷静,不慌张。

(教师板书:遇事冷静)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小梅那样机智。她能先让同学看看门外是否有人,再拨打110报警电话。

师(板书:机智):除了110,你还知道哪些紧急电话?

生:120急救电话。

生:119火警电话。

生:122交通事故电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几种电话的作用。

(投影出示几种紧急电话的介绍,学生读)

师: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险,我们不要慌张,要冷静机智,尽可能争取大人的帮助。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拨打这些紧急电话。现在,请同学们深入“虎口”,看看遇到这些危险,应该怎么办?

(投影出示地震和火灾这两种危险情境)

师: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应对,待会儿交流演练。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举手)请第二小组上台,注意先说说怎样做,再演练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看他们做得怎么样。

生:我们选择的是“上课时发生地震的情境”。这时候应该马上钻到桌子底下或者到墙角处蹲下并且双手护住头部;在第一次震动和第二次震动的中间会有一点时间,要利用这个间隙迅速有序地撤离到操场或其他空旷的地方,并蹲下来。下面我们小组演练给大家看一下。

(学生演练)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的行动速度应该更快一些。

生:有位同学笑了,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笑。

师(对演练者):接受大家的这些建议吗?(学生点头)希望你们真正遇到地震的时候能做得更好!哪个小组来演练下一个情境?

生:我们选择的是“家里发生火灾的情境”。发生火灾时,应该一边自救一边报警。如果火势较大,撤离时最好

把被子浸湿披在身上,把毛巾浸湿折叠好捂住口鼻,弯腰或者匍匐撤离火场。

师:你们会报警吗?

生:会,报警时要讲明白起火的原因、地点、火势大小,还应该有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师:好的,请演练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团结合作,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各种危险;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些远离危险的锦囊妙计;冷静机智,实现了虎口脱险。一路走来,同学们收获很大。下面我宣布:同学们胜利闯过了三关!

生:Yeah!

师:下面大家将获得一份礼物(呈现课件)——安全大礼包,它就是国家减灾委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请看大屏幕。

(学生拍手跟唱)

三、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师(结合板书):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具有安全意识,遵守规则秩序,遇事冷静机智,就能远离危险。(面向学生)课余时间,请大家向周围的同学宣传这些安全提示和《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让我们共享安全知识,共同守护生命。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有选择地运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本节课,教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中提炼教学材料。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巧妙地把教学过程转变成为“安全小卫士”达标闯关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利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的教育资源,既提高了教学实效,也增强了课堂的时代感。

反思教学过程,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向前延伸”的做法,课前让学生从生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搜集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和避险事例等相关资料,这样,他们了解的安全知识将更丰富。再者,关于面临危险情境时的逃生演练,从实际效果看,学生“演”的成分较大,没有必要的紧张感,在教学时应该加以强调,课后可以布置、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专门的演练。

篇2:《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设计意图:

安全是儿童生存的基本保障,是所有儿童的基本权利,但因为受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安全时时受到意外的伤害。我们发现,许多家长自己的安全意识就很淡薄,他们只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这一方面的教育。多年的家园合作经验告诉我,这种安全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者之间轻松愉快的探讨交流,才能使安全教育更加生活化、具体化、清晰化,并能在具体生活中去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以达到实质性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学习初浅的安全自救的方法。

2、乐于在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感受与见闻。

活动准备:

1、磁带、纸、笔、心形气球。

2、录象片段。

活动过程:

一、播放警笛声,引出话题——安全的重要性

1、如果你家着火了,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么办?

2、请幼儿尝试自己想出来的自救方法。如拨打119等(游戏)

3、幼儿现场演习“火场”逃生。(放火警声音,幼儿与家长人手一块湿毛巾捂住鼻子,下蹲逃生)

二、了解日常生活中身边存在的各种危险

1、你发生过危险事故吗?或者你看过听说过哪些危险的事?(先请幼儿讲述,后请家长讲述)

2、生活中什么事是有危险的,我们不能做或者要当心的?

3、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作简笔画记录,加深幼儿对各种危险的警惕。

三、了解在幼儿园中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你知道在幼儿园里那些事情也是危险的,我们不能做或者是要当心的?

2、放录象,请幼儿判断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进一步了解危险随处可在。

3、如果你看见有小朋友正在做危险的事,你该怎么办?

四、家长、老师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及需要相互配合的问题。

你觉得在安全教育中,有什么需要老师配合或帮助的问题吗?(家长)

五、教师小结:危险在我们身边随处可在,但是只要我们知道它是危险的,远远的离开它,那么我们就会减少一些受伤的机会。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希望小朋友们爱护自己的生命,远离危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六、音乐起,送给幼儿每人一个爱心气球。

活动延伸:

布置安全主题板,家长、幼儿、老师及时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感想展示其中,加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丰富了幼儿安全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当然,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中班年龄普遍偏小的特点,把握不到位,活动难度稍有些偏大。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互助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篇3:《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

片段一

初读课文, 自由读。

师:下面请同学自由读读这篇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 关注学生的读书习惯。

师:刚才你们读课文的时候, 我看见有部分同学在书上圈圈点点, 做了笔记,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家要记住。我来看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都做了什么?

生:我标好了自然段的序号, 圈出了新词, 读了三遍。

师:很好, 这是必需的。

生:我把好的句子摘抄了下来。

师: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你关注了, 很好。

生:我分析了课文写了几件事。

师:那你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呢?

生:三件事。

师:很好, 是哪三件事我待会儿再来请你说说。还有其他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我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了下来, 我打算背下来。

师:又是一个懂得积累的好学生, 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一般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 首先要把课文读流利, 其次是关注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最后是关注一些好的句子, 有一个良好的积累习惯。现在请同学再读读课文, 把刚才交流中你还没做的补上。

生再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让学生自己集思广益, 然后及时反馈, 落实阅读。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又读了一次课文, 你又有什么收获吗?生:我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师:你能概括出来吗?

生:能, 课文写了三件事:奋力求生的飞蛾, 顽强的香瓜子, 静听自己的心跳。

师:同学们, 你们找找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三件事, 自己为每件事概括一个小标题。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概括。学生汇报, 教师择优板书。

师:同学们, 黑板上就是你们刚才概括的三件事, 现在我们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课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概括, 这篇课文我们就利用黑板上的板书概括, 谁来试试?

生:作者通过描写奋力求生的飞蛾, 墙角顽强生长的香瓜子, 以及静听自己的心跳, 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宝贵的, 一定要好好利用它, 不能白白糟蹋它。

掌声……

师:这掌声胜过老师的任何表扬, 你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也把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生书写, 师巡视。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二、三学段应该着力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而且要建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这个环节中, 渗透了方法, 从“小”到“大”, 从内容的概括到文章的概括, 过渡自然, 也易掌握。

片段三

师:读了这篇文章, 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震惊?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一读。

生: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你为什么感到震惊?生:因为飞蛾也懂得求生。

师:你是因为一只小小的飞蛾在生死关头也会去求生而感到震惊。请坐。还有谁也为这里感到震惊?

生:我被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而震惊了。

师:强烈的求生欲望?飞蛾又不能用我们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怎么看出它求生欲望强烈呢?

生:从它极力鼓动的双翅中。师:哪个词?你再说一次。生:极力、鼓动。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这样一只飞蛾吗?生朗读, 着重读“极力”“鼓动”。

师:在这段中你还感到什么意外的呢?生:作者的变化让我很意外。

师:什么变化?

生:作者原本很讨厌飞蛾, 后来却放了它。师:你从哪里看出作者讨厌飞蛾呢?

生:作者在灯下写稿, 飞蛾骚扰着“我”, “骚扰”就说明讨厌它。

师:你真细心, 这个词语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同学们, 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从讨厌到释放呢

生:我想作者是被感动了。

生:是因为同情。

生:是被它强烈的求生欲望而震撼了。

师:你们说的意思差不多, 你们想想这样一只飞蛾, 在作者眼里还仅仅是一只飞蛾吗?作者在它身上看到了什么?

生:一种不懈的精神。

师:你们觉得飞蛾在那一刻会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只要还有一丝希望, 我都不会放弃的。

生: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我决不能放弃。

师:它会对作者说什么?

生:虽然你很强大, 但我是不会认输的。

师:我真以为你会说“求求你放了我吧”。 (生笑) 看来你是真的读懂了飞蛾, 读懂它的坚强与奋力求生。所以, 作者还仅仅是感动和同情或是出乎意料吗?还有什么, 这样的飞蛾仅仅是飞蛾吗?

生:榜样。

师:说得好, 我们对榜样是怎样的?

生:敬佩。

生:敬畏。

师:所以我们看看, 作者对飞蛾已经从讨厌到敬畏了。作者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 表达的也是敬畏之情。请你们也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几句话。

这个环节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和重点语句, 做到品词析句, 深入走进飞蛾, 通过引导点拨层层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篇4:《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初步了解有关防火、防盗、防骗、防触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教学重难点

培养安全意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安全常识。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安全提示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谈话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电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视频资料: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统计)

师:看了这一段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同学不注意安全。

生2:可能他们缺少安全常识。

生3:他们在安全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令人感到伤心、难过。

师: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家长们在心痛,老师们在心痛,全社会都在心痛。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许多关心青少年安全的社会名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央视《开学第一课》中彭丽媛、杨利伟等人说“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远离危险,守护生命。(板书课题)

二、模拟闯关,学习体验

师: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在同学们当中开展了“安全小卫士”达标活动,这节课咱们就设置为达标活动的一部分。大家共要闯过三道关口(课件出示三道关口),成功过关后可以得到一份“安全大礼包”。下面咱们就开始闯关,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第一关“火眼金睛”:搜寻身边的危险

(课件揭示第一关任务)

师:请大家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仔细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危险的事情。

生:同学们课间嬉戏打闹,如果没有把握分寸,就有可能摔伤。

生: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会被挤倒、踩伤。

生:节日里在草垛旁燃放鞭炮、烟花可能引起火灾。

生:家用电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生:天黑后一个人在外玩耍,可能遇上歹徒。

生:星期天私自到水库洗澡,可能被淹死。

师:同学们的“火眼金睛”真是厉害!下面我宣布:第一关闻关成功!

第二关“锦囊妙计”:探究如何远离危险

(课件揭示第二关任务)

师: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危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选择家庭、学校、社会某一方面,根据课前搜集到的安全知识,想出锦囊妙计,制作一张“安全提示卡”。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后,在钢琴乐曲的伴奏中,学生分组制作“安全提示卡”)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安全提示卡?

生1:我们制作的是“家庭安全提示卡”:一是在家里不要用湿手碰电源,以免触电;二是在家里不要玩火;三是打雷时不要看电视;四是不要把身子探出窗外跟楼下人说话或从事其他活动;五是生病时不能乱吃药,以免中毒。

师: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安全提示有没有质疑或者补充建议?

生:我补充一点,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避免上当受骗。

师:这个同学补充得很好,请第一小组把这点建议写到你们的提示卡里,好吗?

(学生现场补写,写完后交给老师)

师(把写有“安全警示台”的纸卡贴在黑板左上角):下面,我们再把这张凝聚大家智慧的安全提示卡贴到安全警示台上。哪个小组接着来展示?

生2:我们制作的是“社会安全提示卡”,一是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时要靠右边行走;二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要先左右看看有没有来往车辆;三是外出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去深水区,游泳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水中时间不要太长,以防疲劳;四是外出坐车要乘坐符合规定的车辆,不要把头伸出窗外;五是下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面避雨,避免雷击:六是外出放风筝时要远离电线,以免触电。

师: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走路要走人行道等,都是常见的生活规则。也就是说:要远离危险,我们就要遵守规则和秩序。 (教师板书:遵守规则秩序)

生3:我们制作的是“学校安全提示卡”,一是要团结,不能打架;二是不能带刀具等危险物品;三是在走廊上不能跑跳,避免磕倒;四是上下楼梯要守秩序,不能拥挤,不能跨台阶往下跳;五是在宿舍里,不能在床上蹦跳;六是上科学课做实验,使用化学物品时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按照规定去做。

师:我们的“安全警示台”内容已经很丰富了,课后希望大家走近警示台,学习这些安全提示,用知识来帮助自己远离危险!下面老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功!

第三关“虎口脱险”:遇到危险怎么办

(课件揭示第三关任务)

师:生活是复杂的,尽管我们想出了一些远离危险的办法,可是有时候因为一些天灾人祸,危险还是会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时候怎么办呢?请大家看一段电视,边看边想:我们应该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播放视频录像:《小梅智擒歹徒》)

生:小梅很勇敢。

生:学习小梅遇到事情沉着冷静,不慌张。

(教师板书:遇事冷静)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小梅那样机智。她能先让同学看看门外是否有人,再拨打110报警电话。

师(板书:机智):除了110,你还知道哪些紧急电话?

生:120急救电话。

生:119火警电话。

生:122交通事故电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几种电话的作用。

(投影出示几种紧急电话的介绍,学生读)

师: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险,我们不要慌张,要冷静机智,尽可能争取大人的帮助。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拨打这些紧急电话。现在,请同学们深入“虎口”,看看遇到这些危险,应该怎么办?

(投影出示地震和火灾这两种危险情境)

师: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应对,待会儿交流演练。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举手)请第二小组上台,注意先说说怎样做,再演练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看他们做得怎么样。

生:我们选择的是“上课时发生地震的情境”。这时候应该马上钻到桌子底下或者到墙角处蹲下并且双手护住头部;在第一次震动和第二次震动的中间会有一点时间,要利用这个间隙迅速有序地撤离到操场或其他空旷的地方,并蹲下来。下面我们小组演练给大家看一下。

(学生演练)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的行动速度应该更快一些。

生:有位同学笑了,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笑。

师(对演练者):接受大家的这些建议吗?(学生点头)希望你们真正遇到地震的时候能做得更好!哪个小组来演练下一个情境?

生:我们选择的是“家里发生火灾的情境”。发生火灾时,应该一边自救一边报警。如果火势较大,撤离时最好把被子浸湿披在身上,把毛巾浸湿折叠好捂住口鼻,弯腰或者匍匐撤离火场。

师:你们会报警吗?

生:会,报警时要讲明白起火的原因、地点、火势大小,还应该有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师:好的,请演练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团结合作,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各种危险;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些远离危险的锦囊妙计;冷静机智,实现了虎口脱险。一路走来,同学们收获很大。下面我宣布:同学们胜利闯过了三关!

生:Yeah!

师:下面大家将获得一份礼物(呈现课件)——安全大礼包,它就是国家减灾委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请看大屏幕。

(学生拍手跟唱)

三、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师(结合板书):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具有安全意识,遵守规则秩序,遇事冷静机智,就能远离危险。 (面向学生)课余时间,请大家向周围的同学宣传这些安全提示和《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让我们共享安全知识,共同守护生命。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有选择地运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本节课,教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中提炼教学材料。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巧妙地把教学过程转变成为“安全小卫士”达标闯关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利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的教育资源,既提高了教学实效,也增强了课堂的时代感。

反思教学过程,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向前延伸”的做法,课前让学生从生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搜集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和避险事例等相关资料,这样,他们了解的安全知识将更丰富。再者,关于面临危险情境时的逃生演练,从实际效果看,学生“演”的成分较大,没有必要的紧张感,在教学时应该加以强调,课后可以布置、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专门的演练。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

篇5:远离危险物品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但独自一人在家遇到危险时可能会不知所措,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首先谈话导入,通过贴近学生熟悉生活话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不适合儿童玩耍,引导学生爱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发生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通过反面事例,说明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学生安全五小事,千万莫大意。

通过模拟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体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会遇到危险的处理方法,从而在提高学生自护自救技能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篇6:课堂实录及反思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杨老师给大家带了份见面礼。一首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是汪国真先生写得一首关于生命的诗歌。那同学们,生命是什么呢?你想过吗? 同学们,请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或者说哪些是有生命的?

生:植物。

师:比如说。

生:花、草、树木等等植物。

师:学会了概括,非常棒。还有呢?你说?

生:动物。

师:可见你也学会了概括。还有?比如说春天到了,草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这是一个生命的诞生。还有呢?

生:卵孵化成小动物。

师:这也是一个生命的诞生。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是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人也做过认真的思考,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那在杏林子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看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儿用了两个。。。谁发现了。

生:她用了两个相同的词。

师:重复了生命,对不对,你们都发现了吗。为什么要重复两遍,为了强调什么? 生:生命。

师:那这样的课题你会读吗?谁来试试?读题目很简单,没关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生:生命生命。

师:很好,读出了停顿。还有呢?能不能读出快慢呢?能不能读出轻重呢?你来试试? 生读。

师:你读得后面要请一点。还有呢?

生读。

师:强调了后面一个生命,对不对。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命生命,齐。

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93页。按要求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读顺。

3.在读过一遍的基础上,把刚才遇到的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反复的认真的读。好,现在开始,把你的声音放出来。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同学朗读的习惯非常好。段落都标起来了。咱们班朗朗的书声真是令我心旷神怡啊。谁来读1-2段,让大家再陶醉一下。你来吧。

生读。

师:读的很好。这一段当中有两个字,我们来看一下。你会读吗?第一个?

生读。

师:我听到了,同学们的平舌音发的很标准。那这个字呢?

生:扰。

师:跟着他一起来读。

生读。

师:骚扰。

生读。

师:读音都解决了,那这连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生:“又”里面有一点,千万不能丢掉。

师:很好,请坐。那扰字呢?

生:右边是个“尤”。

师:千万不能多一撇。谁能给他组组词?听说同学们的词汇都很丰富的。现在是你们表现的机会了。

生:打扰、扰乱、干扰、困扰、纷纷扰扰。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个,怎么读。

生:动弹。

师:单独的时候这个字读“弹”,和动连在一起读“弹”。跟我读,动弹。

生读。

师:这个字出了弹的音,还有?

生:弹。

师:组词。

生:子弹、弹弓、弹壳、弹头。。。

师:接下来第三自然段,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来。有请我们班语文课代表,那英语课代表。

生读。

师:即使。

生读。

师:声音很好听。这一段中有句话很长你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生读。

师:好,接下来一段你来。

生读。

师:读的非常的棒,这段当中也有几个词比较难度,是哪些?

生:听诊器。

师:听诊器是什么?大声地和大家说。

生:听心跳的。

师:是医生拿来听病人心跳的一种医疗器械。那么,我们看“诊”字是翘舌音和前鼻音。师带读。

师:接下来这个?

生:震撼。

生:糟蹋。

师:这个单独时读“ta”,连读是也和动弹一样读轻声。刚刚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再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带读。

师:这个字,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足。

师:谁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很好,这就是塌。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来齐读,好不好? 生读。

师:这个读“有限”。这就是我们课文中遇到的难度的词语。现在我们在来齐读,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生读。(指导轻声的发音)。

师:课文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你能用简炼的话来概括吗?一共几个事例?第一个事例谁来说?

师:总共有几个事例?

生:三个。

师:你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来概括一下吗,想一下?第一个事例是什么?

生:飞蛾求生。

师:用同样的方法,概括第二第三个事例?

生:瓜子冒苗。

生:静听心跳。

师:原来这就是概括文章段落意思的很好的一种方法,对不对。我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可可以这样用的,是不是?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飞蛾求生这一段,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心去体会,读着读着,或许你就会被打动了。拿出笔划出打动你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理解。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但你能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吗?

师:你来说一下,哪句话打动你?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这么多同学都认为是这句好,那你能说一下为什么打动你? 生:让我觉得生命很重要。

师:很好,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生:珍惜生命。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在玩耍的过程中也捉过蝴蝶、捉过蜻蜓,伸出手来,现在飞蛾被我捏住,小小的飞蛾,大大的手掌,捏住了吗?请问你用了多大的力气?

生:一点点力气。

师:为什么?文中有一句话说因为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动作)它就会——

生:不能动弹了。

师:可见在人面前飞蛾的生命是多么——脆弱!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师: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在我的手指间极力的挣扎着,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谁来读出这种对生命的渴望。自己先试一试。

生读。

师:刚刚听到这两位同学读的不错,你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极力。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极力挣扎的飞蛾。还有谁来试试?你来。生读。

师:我们知道飞蛾在挣扎的时候,这种力量是怎样的?

生:强大的。

师:那你再来试试,读出这种强烈的感觉。

生读。

师:比刚刚读得好多了,请坐。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但它————齐。

生读。

师:我们假设一下,你们就是小飞蛾,你们被我杏林子的手捏住了,你们会怎样挣扎怎样鼓动双翅呢?

生:用力的、拼命的等。

师: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生做动作。

师:你做这样的动作会不会停下来?

生:不会。

师:此时此刻,你不停地鼓动双翅你感觉到怎样?

生:很累,筋疲力尽。

师:这个时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师: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鼓励一下自己。

生: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不能放弃。

师:我不能让自己现在就放弃。

生:加油。

师:想到出去后的自己,它是不会放弃的。接下来男同胞们,用你们洪亮的声音来替这只小飞蛾表达一下强烈的求生欲望吧。

男生读。

师:女同学要读的更好,特别是标注的红色的字,读出强烈,齐。

女生读。

师:男同志们你们听到了吗,跟着女同胞来读一读。

齐读。

师:非常棒。小飞蛾骚扰我,我讨厌他才把它抓住。是啊,小飞蛾这种对生命的渴望。的确,和众多生命相比小飞蛾的生命是渺小是脆弱时微不足道的,但它任然充满了对生的渴望。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求生。所以,当杏林子手中的小飞蛾在挣扎和鼓动双翅的时候,她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她的手中跃动,那样强那样鲜明!在她手中的不只是小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生命 生命

师:在来一次。

生:生命 生命

师:作者最后放走了小飞蛾,为什么?

生:震惊!

师:还有什么?这其实还和杏林子的经历有关。

介绍杏林子个人经历。

师: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点,那全是针痕。每遇到需要静脉注射或抽血的时候,医生就摇头叹息,他们举着针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怜的血管。有些医生一针又一针的“失败”,常弄得满头大汗,拿针管的手都在发抖,她就忍住痛安慰医生:“不要紧,慢慢来!我是O型血,人们说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杏林子的写作过程。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这样,杏林子写出了几百万字,20多本的励志书。她的作品也许称不上精致文学,却是一字一痛,一字一爱,所迸发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学还要伟大珍贵,这是她以“无用之躯”送给弱势者、身心残障者,以及无数跌倒过、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的礼物。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你真勇敢。

生:你真坚强。

师:就是这样的勇敢和坚强,才使他有辉煌的成就。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宝贵的,耶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教学反思:

听完自己的上课录音才真正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1.上课语言不规范,太多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无关紧要的话语,语言不简洁。可

见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怎样,自己都表达不清楚怎么来教学生呢?

2.板书还是很欠缺的,特别是张老师指出的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由此可见,自己备课

方面还不够深入。

3.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留足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学生像是被教师牵着走一样,缺

乏有效的引导。

4.40分钟时间只有讲,没有练。现在都提倡30+10的课堂,而我的课堂上却没有留时

篇7:《望岳》课堂实录及反思

《望岳》课堂实录

一、导课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

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写山的有;

生: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写花的呢?

生:《梅花》。

师: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展示课件一: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思鸿):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师:对。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齐答“泰山”。

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生:齐答“象”(笑)。

师: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生(赵路遥):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

生(何灿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生(张 舜):杜甫被称为诗圣。

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

生(赵诗恒):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生(张胜蓝):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生(肖奕奕):《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

师:说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第一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二大组讨论③、④句,第三大组讨论⑤、⑥句,第四大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师:请停下。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①、②句。

生(李婷婷):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师: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刘冠):从“齐鲁青未了 ”这一句来看。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师: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生:齐答“宽广”。

师:很好(老师板书“广”)。第一大组同学说①、②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生(林翠娜):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生: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学生看到林翠娜夸张的手势,都笑了。

师: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第二组的同学说说 ③、④句。

生(张婧娜):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李笑也):“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师:对,这个“钟”解释得好。

生(孙睿):“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师: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王丹雪)“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

师: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③、④句还有没有问题?

生(刘华):还写了泰山的秀美。

生:齐说“已经说了”。

师:噢,第二组已经说到了。很好。(师板书“美”)。第三大组说说⑤、⑥句 。

生(洪满川):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

师:心胸坦荡。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

生(洪满川):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篇8:《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教学在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及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解决“几何与图形”问题的内容。教学过程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 从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圆锥的认识时, 曾经见过这个物体, 是什么呀? (出示铅锤) 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生:用排水法。

教师演示排水法, 学生观察后阐述怎样用排水法测量铅锤的体积。

师:如果要测量一个类似圆锥形的小麦堆体积, 怎么测量呢?也用排水法, 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说明排水法具有局限性, 需要我们去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激发求知欲, 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旧知迁移, 大胆猜想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它们的体积公式呢?

生:将新图形进行转化, 再根据学过图形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

师:在外观上, 圆柱与圆锥有相似性。请大胆猜想一下, 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生:我猜想它们应该有倍数关系吧?!

师:有了猜想, 就要验证, 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6页, 看看书上给我们推荐了什么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已学知识中提取素材, 用层层递进的问答形式与学生平等对话,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有思维的碰撞, 引发疑问, 大胆提出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 在猜想中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 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实验验证, 探索规律

1. 明确任务, 动手实验。

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实验, 教师注意实验学具的分发, 同一标号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 其他圆柱体和圆锥体不等底等高, 或不等底也不等高 (其中5个小组发同一号的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 其他小组3种情况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都有) 。

师:书中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用倒沙或倒水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沙、圆柱体和圆锥体学具动手实验。

师: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一共要做几次实验?

生:三次。

师:谁来读第二栏的要求, 观察比较圆柱与圆锥的什么?

生: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与高。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

师:分析得有道理。

师:第三栏实验结果, 把每次实验得出的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记录下来, 开始实验吧!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实验的空间, 指导学生先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 明确实验步骤和方法, 然后再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分析过程, 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 第一次:选用同号 (1号圆锥体和1号圆柱体) 并排放在一起, 将直尺放在它们顶端, 直尺是平的, 说明等高, 再将两个圆底面对着叠在一起, 刚好完全重合, 说明等底, 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 倒了3次刚好将圆柱体倒满。第二次:选用1号圆锥体和2号圆柱体并排放在一起, 将直尺放在它们顶端, 直尺是倾斜的, 说明不等高, 再将两个圆底面对着叠在一起, 没有重合, 说明不等底, 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 倒了9次才倒满。第三次:选用1号圆锥体和3号圆柱体, 通过比较后, 发现不等底等高, 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 倒了7次才倒满。

学生展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师:我们再听一听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

生:等底等高。

师:看来大家的猜想是对的, 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当它们等底等高时,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是3倍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规律, 在小组中充分交流, 经历思维的碰撞, 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探究的规律, 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3. 分析结论, 理解公式。

师:大家找出了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师:真不错, 将学过的知识加以迁移, 老师也做了实验, 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师:这个公式中, s和h各指什么?

生1:s指圆柱体的底面积, h指圆柱体的高。

生2:不同意。s指圆锥体的底面积, h指圆锥体的高。

追问:为什么?

师:公式中sh的积又指什么呢?

生:sh的积就是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索圆锥体积公式推导, 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对规律进行很好的内化。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 水到渠成地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 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 始终让学生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感受成功的愉悦。

四、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 巩固应用。

师:我们找到了普遍方法。现在能不能计算铅锤的体积了?谁来说说计算铅锤的体积, 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生:底面半径和高。

老师给你们提供三组条件, 一起来看一下, 请从中任选一组条件进行计算, 行吗?

(1) 底面半径4厘米, 高6厘米。

(2) 底面直径8厘米, 高6厘米。

(3) 底面周长25.12厘米, 高6厘米。

指名一学生板演。

2. 学以致用。

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 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 高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 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3. 拓展延伸, 深化练习。

有一根底面积是6厘米, 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 要把它削成最大的圆锥形零件, 削去的钢材有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自己解答。

设计意图: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新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从猜想—验证—应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 逐一深化巩固新知识的同时, 增加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使数学生活化,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五、整理圈点, 课堂总结

师:老师拿了一支红笔, 如果要在黑板上圈出重点, 第一应圈什么?

生:圈等底等高, 因为没有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 公式就没法推出来。

师:好, 圈起来, 第二圈谁?

师:很好, 再圈起来。

师:回顾本节课, 从发现问题→猜想→验证→应用→解决问题, 经过了整个过程的探索, 解决了我们未知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中, 当同学们遇到问题时, 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 用一支红笔圈出重点, 加深认识, 掌握知识点。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所学知识的整理、提炼中, 对“猜想—验证—运用”的数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教学反思:

篇9:课堂实录及反思一例

上课开始,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这是一封信。

生:这封信主要探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事情。

生:这封信是写给巴特勒上尉的。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师:读完了吗?你们的猜想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大家再看题目(给“就”加上着重号),“就”是什么意思?

生:“对”的意思。

师:“就”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范围。在这里它表明了这封信是针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发表议论。(给“信”加上着重号)“信”说明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书信。

师:大家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吗?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19世纪50-60年代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在1860年前后洗劫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师:这场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封信是写给巴特勒的,巴特勒是一个什么人呢?他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教师板书“巴特勒”)

生:他是英法联军的一个上尉。他认为这场战争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教师板书“体面出色光荣”)

师:那他为什么要征求雨果的意见呢?

生:他希望得到雨果的“赞誉”。(教师板书“赞誉”)

师:雨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巴特勒为什么希望得到雨果的评价呢?(教师特意强调“雨果”两字)请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雨果的资料来说一说。

生:略(照资料念)。

师: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

生: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等。

生:雨果是当时法国的十大院士之一,同时是法国最著名的作家。

师:很好!对于作家的了解,大家要把握主要的信息点,如国籍、代表作品,文学史上对他的评价等。

师:正因为雨果是一位享誉法国的优秀作家,在法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所以,巴特勒希望获得雨果对于这场战争的肯定,是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来掩盖战争的非正义性,从而欺骗法国人民和全世界的人民。

师:那么雨果究竟是怎样评论这场战争的呢?请大家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生:雨果把英法联军比喻成两个强盗。

生:“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生:“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场偷窃,有两名窃贼。”

师:雨果把英法联军的行为评价为“偷窃”和“窃贼”。(板书:偷窃和窃贼)。这表明了雨果是什么样的人?

生:雨果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生:雨果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生:雨果是同情中国的人。

师:对。雨果是一个正直的、公正的、没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结的人。

师:最后一句话“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是什么意思?

生:雨果说的反话。根本不是“赞誉”。

师:很好!这里用的是反语修辞手法(板书: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它的作用是嘲讽。“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是雨果用反语手法来形容巴特勒和英法联军的强盗心理,是对他们的辛辣的讽刺。课文中还有没有反语呢?请找出来,说一说。

生:“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的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千的事情。”

生:“更彻底,更漂亮。”

生:“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师:非常好!“野蛮”、“文明”、“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这些反语正是强盗口吻,它们深刻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掠夺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讽刺了他们美化自己侵略行径的丑恶面目。这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注意,课文第31页有一句话“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板书:奇迹)“奇迹”指的是什么?

生:圆明园。

师:显然。前半部分是写圆明园。那么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是一个“奇迹”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段,说一说。

生:把它和幻想艺术巴特农神庙相提并论。

生:这是幻想艺术的某种巨大的典范。

生:这是诗人建筑师建筑的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霉一个梦。

生:把它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和巴黎的圣母院作比较。

师:说得非常好!作者描述圆明园的文字多美呀,“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师:那么他为什么要把圆明园描写得那么美丽繁华呢?

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艺术的高度赞美。

师:还有吗?

生:把圆明园描写得越美丽越繁华,越能体现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嘲讽。

师:是的。把圆明园描写得越美丽越繁华,越能深刻地揭露侵略者的卑劣无耻,越能揭露他们的罪恶,越能体现战争的非正义性,也越能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

“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体现了雨果对人类文化的尊重。

师:圆明园是那么的美丽繁华。可惜却毁于侵略者之手,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痛心。请同学们翻到彩图第二页看一看,比较一下圆明园的两幅图画,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荒凉。

生:失掉了这么精美的建筑艺术,是中国的悲哀。

生:英法联军太可恶了!

生:都怪我们以前的清政府太落后了!

生:侵略军非常残酷,非常野蛮。

师:说得非常好呀!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呢?

生:自强,强大。

师:对,作为现代的中国人一定要自立和自强!要建设强大的祖国。只有这样,才能不受欺负。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作韭: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

实录简评

篇10:专题长城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一、导入(大约4分钟)

师:各位同学,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长城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知识,表达了作者各自的观点。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总结一下,希望同学们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课件: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认识万里长城多方面的价值意义,理解万里长城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2学习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把握各篇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对万里长城的不同的见解。

3培养比较思维的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师简介学习目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万里长城多方面的价值,通过比较已经学过的几篇文章,要能够说出你自己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和看法。

二、复习检查(大约4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讲学稿。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一、二两题中的字词。(教师点拨)

(1)正音

“券门”中“券”应读“xuàn”,不要误读成“quàn”;“阿房”是秦始皇建造的宫殿名称,读音很特殊,应读“ēpáng”。

(2)辨字

“壁垒森严”中“森”不要写成“深”;“卫国御胡”中“御”笔画较复杂,书写时要看仔细。

(3)检查讲学稿第一部分第三题。

师:哪个同学写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好像有点紧张,不敢举手。老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吧。

四县抗敌总会的遗址就坐落在我们宝堰镇东面的老河边。这是一组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随着时光的流逝,外部墙体已经斑驳脱落。望着这幢高楼,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当年,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战斗过„„

(指名学生回答。)

生:我登上万里长城,抚摸着粗糙的墙砖,不由地深思起来:像这样伟大的历史文化遗址,世界上还剩下几个?随着岁月的流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后,它们还会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吗?

师:刚才这位同学造的句子很好,很有深度。希望同学们课后互相交流,能够取长补短。

三、讲授新课(大约25分钟)

1.衔接

师:同学们,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可见万里长城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之高。其实,不仅仅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万里长城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有这样一个证明——在英语中,“长城”这个

单词是怎样拼写的?

生:The Great Wall

师:great的意思是“伟大的、非常出色的”,这足以证明外国人对长城的崇敬。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万里长城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生:因为万里长城是伟大的工程。

生:因为万里长城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师:同学们回答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综合概括一下万里长城所包含的价值意义。请大家看屏幕。

(展示课件:长城的价值建筑价值军事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屏幕下方有一个省略号,它表示了什么?生:表示长城的价值很多,不止是屏幕上列举出的四种。

师:这位同学回答地很正确。是的,我们的万里长城所包含的价值意义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列举了其中比较突出的四种。下面,让我们结合手上的讲学稿,分组讨论这四种价值的具体内容。

(布置要求)

第一组的同学,结合讲学稿第二部分第一大题的第1小题,探究一下万里长城的建筑价值。第二组的同学,结合讲学稿第二部分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探究一下万里长城的军事价值。其它组的同学依次类推。讨论时,前后左右的几位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各人把自己的答案读出来给其他人听,其他人进行评议。大家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

2.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作简单巡视,或参与某些小组讨论。)(大约8分钟)

3.检查

师:大家都讨论结束了吧,老师相信大家都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下面,我们来集中交流一下。首先看讲学稿第二部分第一大题的第1小题:长城的构造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生:长城的构造主要包括墙身、顶部、台子和烽火台。

师:这些构造各有怎样的作用?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生:烽火台是专为传递军情用的。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师:继续看讲学稿第二部分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

在古代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吴祖光认为,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一下。

生:在古代战争中,“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来犯之敌要想循着山势攀登到长城脚下,再无依无傍地进行仰攻而破城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在现代社会,长城几乎没有军事价值。因为现在长城内外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领土。

生:我不同意作者吴祖光的观点。因为“实用价值”中不仅仅是包括军事价值,还包括历史、文化、旅游等价值。

4.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对于万里长城的价值意义应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老师作了这样的一个总结。请大家看屏幕,齐读。

(展示课件)

长城是古代华夏民族战略防御的屏障,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创造伟力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的丰碑。

5.深入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讲学稿第一部分第四大题。

在专题中的几篇文章里,几位作者从建筑、军事、历史、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谈论长城的价值,他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不同点又在哪里?

生:他们的共同认识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对万里长城都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

生:由于他们对长城认识的角度不同,也各有侧重点。

师:提到万里长城,人们总是会想到赫赫威名的秦始皇。参考专题中的几篇文章,说说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生: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建造了万里长城,避免了匈奴对中原人民的侵略和骚扰,保卫了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他是一个有功之人。师:对刚才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有没有反对意见。

生: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残暴的君王。他统治的手段极其残忍。历史书上记载了许多残酷的刑法,都是出自他手。而且,在修筑万里长城时,他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使多少老百姓累死病死在长城脚下。孟姜女的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师:这位同学的回答中特别强调了“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回答很准确,也很有道理。对他的回答,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从总体上来说,秦始皇这个人还不错。虽然他犯下不少过错,但他毕竟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生:我反对这样的说法。大家知道,秦始皇是用血腥的战争来取得统一的,有多少生命在战争中失去。这样的统一值不值得?

生:我也反对你的话。大家看过电影《英雄》,秦始皇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六国,统一了六国,也就消除了六国之间连年的征战。

师:同学们的辩论十分精彩,可以说各有各的道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辩论,相信大家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大约10分钟)

师:大家一起看讲学稿第二部分第二大题。男同学迅速完成第一小题,女同学迅速完成第二小题。

(教师下位巡视。在看到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指名两位学生上黑板来交流答案。)

1.颁奖词

男生:各位旅客,欢迎你们到我们中国来旅游。现在矗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她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当你登上高大的城墙时,你会领略到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美丽风光。

2.保护长城的建议

女生:禁止在长城城砖上刻画,在有些地方装上隐蔽的摄像头,一旦发现,重重罚款,以儆效尤!

女生:在长城边上架设高空缆车,让游客在缆车上观赏景色,避免游客直接接触长城墙体,以保护长城不受到破坏。

五、总结(大约2分钟)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万里长城有了更明确、更深入的认识。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块砖,一片石。爱我们伟大的长城吧,爱我们亲爱的祖国吧,拿出我们所有的力量,支撑起我们永不倒的万里长城!

(播放背景音乐《万里长城永不倒》,宣布下课。)

教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客观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现有的水平,使他们了解自己现有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适合学生自己的合理的学习目标。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适当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应该是稍高于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建立起自信,保证学习动机的持续。

本节课的教学,是《专题长城》的第四课时。前三课时已经对专题中的几篇文章作了详细的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提高。结合课后的几道习题,我给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学会综合和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个目标,应该是稍高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在课堂上,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接受”的目的来展开学习活动的,而很少有学生考虑能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创造”,即通过学习别人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似乎更困难。课堂上在回答“你是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的”这一问题时,同学们的回答大都是摘录课文或资料中的话,缺乏个性,不够新颖。虽然,我在课堂上及时表扬了有些学生回答中的“我认为”“我觉得”,但仍然没有出现一些有新意的、独到的见解。这应该是本课欠缺的,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倍努力的。

附:课堂讲学稿

专题 : 长城

.回答问题。

1在专题中的几篇文章里,几位作者从建筑、军事、历史、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谈论长城的价值,他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不同点又在哪里?

2提到万里长城,人们总是会想到赫赫威名的秦始皇。参考专题中的几篇文章,说说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

一、让我们深入思考:

1.长城的构造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2.在古代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吴祖光认为,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一下。

3.翦伯赞在《赵长城(节选)》中说,赵武灵王建筑赵长城被后人称作英雄,而秦始皇却因筑长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诉,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孟姜女哭诉的究竟是什么?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4.我国的普通公民刘雨田成为世界上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人,这说明什么?刘雨田还说:“我的梦还在继续着。”你猜一猜,他继续着的梦是什么?

二、让我们愉快活动:

1、当一回导游:

长城除了有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她更具有旅游价值。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正站在万里长城的脚下,面对着一群外国游客,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长城,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游词。

2.提几点建议:

万里长城上了2004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她、保护她。针对这种状况,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几点建议或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课后巩固

1.会背一首关于长城的诗,会唱一首关于长城的歌。

2.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设计、编辑。

3.课后小练笔。

题目:我的长城梦„„

要求:参考专题中几篇文章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第四部分:补充资料

关于长城的知识

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2、谚语、歇后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3)不到长城非好汉。

3、楹联:(1)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2)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4、诗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相传她是铜川黄堡镇孟家原村人,成人后和范喜良结为夫妻。婚后3天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却没见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一下子哭倒了800里长城,在倒塌的废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是带着骸骨往回走,遇见了一个石匠,她请求石匠为她凿一个石窟,然后把丈夫的骸骨安放在石窟内,自己就守在石窟旁静静地死去了。当地人敬重她的气节,就把她的尸体埋葬了,还为她修了庙,塑了像,进行祭祀。

6、歌曲:

《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遭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

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 新的长城万里长 /

《长城长》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 都说长城内外白花香 /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 太阳照 / 长城长 / 长城雄风万古扬 / 你要问我长城在哪里 / 就看那一身身绿军装„„你要问我长城在哪里 / 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

7、散文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òu):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地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你不语。群山不语,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上一篇:市场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商务谈判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