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2024-06-20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精选11篇)

篇1: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八年级历史 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共二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从题量上看,设计出了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本试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学生们掌握民族政策,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2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14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6、7、12、15、17、18小题;第18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忆不准,所以知识一旦综合起来,就容易出错;

第21题为识图题,学生识图能力不强,不会读图,从历史地图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第22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点:第1是历史事件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

第23题出错的主要在第3小题,学生对“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分析不完全。存在的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认真仔细阅读问题,二是对此认识不清楚。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很多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篇2: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在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其主要目的既为学生提供考查能力的机会,又为教师提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前进方向。

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遵循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30个小题,共计6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学生间的差距较大。另外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要注意的有: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只有双基打好了,做题才会应对自如。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显示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4.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5.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相关学科知识,要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其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学习从分享开始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篇3: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一、从各类题目分值分布来看, 彰显国家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

选择题部分, 第1~8题为中国古代史, 分值16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32%;9题为世界古代史, 分值2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4%;第10~12题为世界近代史, 分值6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12%;第13~18题为中国近代史, 分值12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24%;第24~25题为中国现代史, 分值4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8%。其中中国史部分共32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64%;世界史部分18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36%。 (中国史、世界史选择题分值分布请参考表1) 可见, 选择题部分, 重点考查的内容为中国史, 世界史的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史部分。另外, 从具体分析可见,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涉及到的题目最多, 这三个部分的分值比例占到选择题的76%, 其中又以中国古代史所占分值最高, 整整有8个小题共16分的分值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下面, 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选择题的分值分布。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来看, 考查政治史的题目共12小题 (具体为3、5、8、9、14、15、17、18、19、21、23、25题) , 分值24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48%;考查经济史的题目共9题 (具体为4、6、7、12、13、16、20、22、24题) , 分值18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36%;考查文化史的题目共4题 (具体为1、2、10、11题) , 分值8分, 占选择题分值比例16%。 (选择题各个模块分值分布请参考表2) 可见, 政治史为考查的重点部分, 其分值比例接近一半;文化史部分分值比例最低, 仅4个小题8分;经济史部分居中。

材料分析题必考题部分, 第26题为中国古代史, 分值13分, 分值比例为34.2%;第27题为中国近代史, 分值13分, 分值比例为34.2%;第28题为世界近代史, 分值12分, 分值比例为31.6%;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现代史没有出题。 (材料分析题必考题, 中国史、世界史分值分布请参考表3)

综合来看, 中国史部分共2题26分, 分值比例为68.42%;世界史部分共1题12分, 分值比例为31.6%。考查的重点为中国史。

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来看, 考查政治史的题目共1题13分, 分值比例为34.2%;考查经济史的题目共2题25分, 分值比例为65.8%;文化史部分没有出题。 (材料分析题必考题各个模块分值分布请参考表4)

可见, 经济史为此部分的考查重点, 政治史次之, 文化史则直接被忽略。与选择题的政治史比重最重、经济史次之相呼应。两个部分的考查中, 文化史处在同样不受重视的位置。

材料分析题选考题部分, 在5个题目中任选1个作答, 均为12分, 分别涉及到5个选修模块。

从以上试卷客观的角度分析, 凸显中国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与我们国家意识是对称的, 这也是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特有的特性。其实这样的分布特点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排大相径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起到明显变化的是政治和经济, 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我们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要汲取世界近代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更要全面反思明清以来我国经济转化的路径, 所以经济史在高考试卷的比例居高不下。

二、试卷特点分析

1. 题目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重点突出。从上文的分析来看, 2014年高考海南历史试卷设计面非常广泛,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均有考查内容, 但同时重点也非常明显, 中国史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史的比例, 必考部分中国史分值58分, 分值比例近66%。另外, 从模块内容来看, 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均有涉及。从整张试卷来看, 必考部分经济史的分值为43分, 接近一半。可见, 经济史为考查的重点。

2. 命题内容从课本出发, 又超越课本。这两年的历史试卷出现了回归课本的倾向, 情境材料不再一味地求新求异题目的设置基本都与课本所学的历史知识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考查学生通过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题目设置的历史问题。应该说,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因为历史试卷毕竟不应该同语文的材料解读沦为一类。但是回归课本并不意味着完全取自课本, 题目的设计往往又是超越课本的。首先, 材料情境的设计绝大部分不是来自课本。其次, 许多题目的设计本身就不是现行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如第11题考查的洛克的政治思想, 第12题考查的太平天国对清朝财政体系的影响第26题考查的清朝前期的垦荒政策, 第27题考查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第28题考查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题目, 均超越了现行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尤其是第27题考查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史中更是极少涉及到的内容, 估计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一名词。

3. 题目设计从能力着眼, 凸显知识与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结合。根据2014年海南省历史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要求考核学生几方面的能力, 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各类题目的设置充分地体现了对这些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材料分析题, 更是直接地综合地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有效的历史信息, 进而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 从而解决题目设计的历史问题。如第27题考查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需要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相关知识, 提取材料中提到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相关信息, 进而分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其实, 说得简单点, 这个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可能没有听说过, 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绝对是老师讲解的重点问题。因此, 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迁移”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是基本可以拿到满分的。

4. 勇于面对社会热点, 考查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2 0 1 4 年的历史试卷并没有回避社会热点, 而是采取了勇敢的态度来面对社会热点。如第6题涉及到了丝绸之路 (习近平提出重新构建丝绸之路) , 第13题考到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64年失败150周年) , 第16题考了民国初期鼓励竞争的经济政策 (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审批、鼓励私企) , 第17题和19题涉及到了十月革命 (列宁逝世90周年) , 第21题和第31题考了美日冷战政策 (美国重返亚洲) , 23题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00周年) , 29题考了改革开放 (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 。最能够体现关注时事热点的题目是27题, 考查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当前中日关系日趋复杂, 两国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争执不断, 尤其是安倍晋三别有用心地将中日关系比做一战以前的德英关系, 倚重美国、拉拢菲越以对抗中国, 特别是2 0 1 4 年又是甲午中日战争1 2 0周年, 又触动了两国的敏感神经。在这种情况下, 第27题直接涉及了抗日战争, 但又没有考抗日战争的普通常识, 而是考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可谓匠心独运。

5. 试卷布局暗藏玄机, 考量学生心理素质。2014年试卷的布局, 其实暗藏玄机。一开头, 第1题、第2题即以两段文言文开头, 第3题又给了偏长的材料, 且绕来绕去, 使人不容易抓住重点。这三个题如同当头棒喝, 足以使多年苦读、已经在高考考场厮杀了两天的精疲力竭的考生神经崩溃。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 可能后面的发挥就要大打折扣了。也许, 命题者命题的时候本来就将心理素质的考查计划在内了。

三、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 不可盲目指导和断章取义。历史知识非常庞杂, 古今中外几千年, 脉络也极其复杂。要进行很好的历史教学, 前提是教师要首先明了古今中外的基本史实, 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理清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关系。有些老师根据自己知识理解水准, 指挥学生对材料选作题的选择。这样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事实上对一些孩子是不利的。如2014年选作题第32和33题, 材料是较为容易读懂, 问题也较为明朗, 答案也较为清晰, 学生得分容易些, 但是选择的学生不多, 较多学生选择第29题, 所以在选作题上, 学生的分值差距较大。

2. 积极关注历史研究现状和社会热点, 用历史知识来诠释社会。命题专家基本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他们的学术视野是非常开阔的。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应该是非常熟悉。因此, 题目的设置自然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社会热点。所以, 高中历史教师, 尤其是高三历史教师, 必须对当前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的了解, 甚至对新的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都要进行了解, 同时积极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 尤其是对历史研究现状和当前社会热点交叉的部分更要重点关注。

3. 历史复习中要注意“通”和“贯”, 强化知识间的勾连。历史的本身是毫无间断的、通畅的, 如同流水一般的发展过程。历史复习要尽可能的回归传统的通史, 帮助学生将历史“贯通”, 从而建立起中国史、世界史两条线索, 将分散的知识点像珍珠一般串在这两条线索上, 进而将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 融会贯通。这样, 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学生的历史素养也会不断地提高。再结合2014年的试卷内容来说, 上文所说的超出现行高中课本的第27题考查的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通史的角度看, 绝对是重点问题。

4. 突出对学生解题技巧进行训练, 提高中等考生的成绩。要特别对学生强调注意, 看到题, 一是要马上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行定位, 联系题目的历史背景。二是不需要对材料每个字都搞清楚什么意思, 尤其是对文言文来说, 不是考字词、不是考语法, 考的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对不懂的字词要大胆地放过, 大致明白材料说了几层意思就可以了。三是结合历史背景和有效信息解答题目, 要大胆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篇4: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篇5: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参加共二个班,考试的学生达94人,年级最高分为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7道,总共54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17、20、24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部分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四、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篇6: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有两大题型,涵盖了第1-------13课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25个小题共计50分,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共计50分,包括三个材料分析题。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考查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中。

二、存在问题:

1.就整个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来说,通过本次考试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在对材料分析题方面还是欠缺历练,做题时分析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强,材料中的信息点寻找方法不对。

2.错别字问题仍然很严重,例如:把洋务运动写成太平洋运动,《马关条约》不带书名号等。

3.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知识整理的系统性,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

4.个别小题有难度,学生不知该如何答。如:北伐不到半年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问它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C、人民群众的参加。就目前的学生水平,能作对此题的人也就是三分之一。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不善于总结造成的。

三、今后教学方法及建议

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首先教师的思想要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才能为学生指一条明确的道路。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3、对书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历史事实的运用,应适当增加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去熟练灵活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精讲,还要进一步的去增加训练,要有规范性的例题。并能扩散性地去运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渗透阅读材料题,开放性题型的训练,要重视引导学生注意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发展的纵向联系,内容的横向联系,前后的因果联系等,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5、决定对成绩差的学生加强辅导,让他们能够有信心在历史这一学科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袁刚(滨湖镇望重中学)

篇7: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孔明军

本次考试考查的八年级历史第一、二、三单元的知识,共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包含29个小题,下面我们就两部分试题,各从试题分析、答题情况与错因分析、今后的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选择题

1、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选择题共25小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基本上能涵盖第1----13课的所有内容。试题的质量实用性较强,质量较高。本次考试选择题的考点,在25个选择题当中,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四种能力,(1)、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如:2、3、4、5、12、13、、19、21、23、25题(2)、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 如:1、6、8、16、24题。(3)、考查学生理解、归纳知识的能力:

如:7、9、10、11、15、17、、题。(4)、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

如:4、14、15、18、22、24题。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的得分率大约在75%-----90%左右。出现的问题:一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二是对题目的理解不够,三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识图能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3、今后的措施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还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的讲解与归纳,复习中对学生专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非选择题试题分析: 第26题: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第一单元基本知识的掌握,并涉及到了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中国近代海军建立的史实。同时,与中国首艘航母正式入列的事实作对比,正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论从史出”和“以史为鉴”的基本功能。

2、答题情况与错因分析: ① 错字别字较多——如:香港岛、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中的“岛”和“澎湖”字,都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② 审题不细不透——如:第一问中的“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部分学生只答上了变化后的社会性质,而忽略了变化前的社会性质;第四问中的“感悟”,也是只注重了对后部分的感悟作答,而忽略了对前部分的感悟,导致失分儿情况严重。

③ 记忆不牢固——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40年,不少同学写成了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香港岛”不少同学写成了“香港”,把所属范围弄混。④ 答题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如:主要体现在对第一问和第四问的答题中。

3、今后的补救措施:

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坚决纠正错别字。第27题:

1、试题分析:

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掌握的情况。学习技术:洋务运动;学习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这是近代化起步的四件大事。这一道题目,通过四个问题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考察。让学生归类、图片、表格、总结的方式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2、答题情况与错因分析 总的来说学生失分比较多。得满分的很少。

①、考虑不全面,做题不规范。如:第一小题得三分的学生很多,主要是因为学制度,他只是写上了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没写全;得到一两分的同学是做题不规范,只是把这四个历史事件写上了,但是顺序打乱了也不得分。

②、审题不细不透。第二小题是填写相应的图片的字母,很多同学把戊戌变法相应的字母c写到了学习思想一栏,或者有的同学直接没有写。

③答题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三小题是考察学生对每一个历史事件所渗透的思想主张的总结。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出错很多。第四小题是考察这一单元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总结归纳的不好。相去甚远。

3、改进的措施:

针对学生们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第一:夯实基础,勤于检查。第二:节节清,课课清,不留死角;第三:难点重点各个突破。第四,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让各小组动起来,比起来,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建立良性的学习氛围。把成绩提上去。第28题: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第三单元中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当今中共十八大召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的建立与领导的革命活动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的覆盖面广,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通过两则材料为载体。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对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语言概括的能力。学生得分率一般在70--85%.2、答题情况与错因分析:

①记忆不牢固。如: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许多同学记混了写成了他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不少同学回答不全。

②对题干理解不到位。如:第三问中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的重大革命 活动,许多学生对“革命活动”理解欠佳,以致答成“中共一大召开”、“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等

③答题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如:第四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许多学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概括。

3、今后的补救措施:

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第29题:

1、试题分析:考查的是第3单元中的第11课、第12课的内容。既考查学生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又能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题情况与错因分析:

①记忆不牢固。如:第一问中北伐军的战果,、第二问中事件的重大意义,许都学生回答不全。

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一问中“歌词中体现了国民革命的什么性质?”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不出有效信息,不会分析归纳概括,第二问中“歌谣中涉及到哪些历史事件?” 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全,③对材料的分析不到位,组织答案的严密性有待提高。如:第四问“两段歌词反映的战争的领导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有的只分析一段材料,有的对材料的分析不到位,组织答案不全,3、今后的补救措施:

篇8:新目标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1. ——____ do you go skateboarding?

——Twice a week.

A. How soonB. How farC. How oftenD. How long

2. ——Where is your father ____ for vacation?

——Hong Kong.

A. goingB. goC. goesD. to going

3. ——When are you going to Hainan?

——I am going there ____ June 8, 2007.

A. withB. onC. atD. in

4. ——How often does Gina take the bus to school?

——She ____ takes the bus because she likes walking there.

A. hardly everB. alwaysC. oftenD. usually

5. ——____?

——I have a sore throat.

A. What are you doingB. What’s the matter

C. What do you doD. What’s your job

6. ____ worry. I can help you.

A. Can’tB. Don’tC. Aren’t D. Not

7. You must look ____ yourself and keep ____.

A. for, healthB. after, healthC. after, healthyD. for, healthy

8.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____ to my birthday party.

A. comeB. comingC. to comeD. came

9.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hank you. ____, but I’m busy.

A. I likeB. I would likeC. I wantD. I’d love to

10. My mother stopped ____ to me because there was a call for her.

A. talkingB. to talk C. sayingD. to say

11. Dad will give me ____ to eat ____ my fourteenth birthday.

A. different something, onB. something different, on

C. something different, inD. different something, in

12. ——Where are you going ____ your next vacation?

——We decided ____ go to Europe.

A. on, forB. for, toC. on, toD. for, on

13. Students in China go to school ____ bikes

A. rideB. inC. onD. by

14. Workers in our city take buses ____ ride bikes to work.

A. andB. orC. soD. although

15. My brother gets up early and ____ breakfast.

A. have quickB. has a quickC. have a quickD. has quick a

16. ____ it take you to walk from your home to your office?

A. How many hours areB. How long does

C. How many time doesD. How long is

17. I went ____ my grandpa the whole day.

A. fishing withB. fishingC. to fish withD. fish with

18. Can you come to my house ____ the science report?

A. discussB. to talkC. to discussD. discuss about

19. When will you finish ____ the schoolwork?

A. writeB to writeC. writingD. wrote

20. Wang Ling thinks chicken is ____ nicer than beef.

A. moreB. veryC. soD. a little

21. Sometimes the bus is ____ crowded than the subway.

A. a lotB. a littleC. muchD. much more

22. Mrs. Kong planned ____ her vacation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 spentB. spendingC. to spendD. spends

23. Mary decided to go to work on time (按时), ____ she was ill.

A. thoughB. soC. or D. because

24. ——How often do you eat at KFC(肯德基)?

——____.

A. TwiceB. MostC. NeverD. Three times

25. ——How about ____ to see the Subway Station this afternoon?

——That’s a good idea.

A. to go B. goC. goesD. going

Ⅱ.完形填空

Once a rich woman invited Martin Brown, a famous singer, to sing for her friends. But she __1__ him to have dinner with them. She told him to eat __2__ the servants.

After the meal Martin stood up and said to the servants, “Now, my good friends, I __3__ for you.” He sang several songs and the servants were quite __4__.

Then the rich woman asked __5__ to come to the sitting-room. “We are waiting for your songs. __6__ you ready?” the woman asked.

“I am sorry,” Martin said. “I have sung __7__. I usually __8__ once in one evening, and I can’t sing __9__.

And with a polite “__10__”, he left the rich woman’s house.

1. A. doesn’t inviteB. don’t invite

C. didn’t inviteD. haven’t invite

2. A. withB. forC. atD. in

3. A. sangB. will singC. singD. was singing

4. A. sadB. boredC. excitingD. happy

5. A. the servantB. the friendC. the womanD. the singer

6. A. WereB. IsC. AreD. Be

7. A. everB. alreadyC. neverD. yet

8. A. singsB. will singC. singD. sang

9. A. oneB. twoC. onceD. twice

10. A. Good nightB. Good morning

C. Good afternoonD. Good day

Ⅲ.阅读理解

(A)

Is the Servant Clever or Foolish?

This is an old story. It was first told long ago. A rich man wanted to make a journey to another town. He was a businessman. He wanted to take things to sell. He also wanted to take some gold to buy some things. He decided to take ten servants with him. They would carry the things to sell and the food to eat on the journey.

He was a kind man. He said to one of his servants, “You are the smallest, the thinnest and the weakest of all my servants. You can not carry a heavy load. You may choose the lightest load to carry.”

The servant thanked his master. He pointed to the biggest load. This was bread for them to eat on the journey.

“You are foolish,” said his master. “That is the biggest and heaviest load.” But the servant lifted up the load cheerfully and the journey began. They walked for four hours. Then they stopped for a rest. They all ate some of the bread. Then there was less bread for the servant to carry. The servant’s load grew smaller and lighter every day. At the end of the journey, the smallest servant had nothing to carry.

1. The rich man wanted to sell things and ____.

A. buy some goldB. buy some gold with the money

C. buy some things with the goldD. sell some gold

2. Before the journey began, the rich man said something to ____.

A. a businessmanB. one of his servants

C. the servantsD. some servants

3. The weakest servant ____.

A. asked for his master’s advice

B. followed the master’s advice

C. refused to accept the master’s advice

D. took the advice another servant gave him

4. It took them ____.

A. less than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B. some days to finish the journey

C. no more than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D. only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5. The smallest servant was very ____.

A. cleverB. foolishC. honestD. kind

(B)

Now TV program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get a lot of knowledge and a lot of fun from it. Today is Saturday. The following are some TV programs and different channels today. Now read these TV programs and try to find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篇9:期中八年级历史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李光宇)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

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邓世昌B.左宗棠C.林则徐D.关天培 2.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

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A.西摩尔B.瓦德西C.华尔D.赫胥黎

3.洋务运动先后提出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自强、独立D.科学、求富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A.张謇B.詹天佑C.李鸿章D.张之洞

5.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

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天演论》的发表D.《马关条约》的签订

7.把西方进化论思想介绍到中国,指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光绪帝

8.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是在()A.1903年B.1904年C.1905年D.1910年 9.“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10.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把民生事业的建设问题放在首位。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民

生主义”并把它写进政治纲领的历史人物是()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

11.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日本D.美国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

配错误的是()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D.孙中山——辛亥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1)a.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三、问答题

14.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16分)

(1)a.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2分)

b.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a.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2分)

b.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2分)

(4)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篇10: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答案 B D D D B A A B C 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商鞅。法家 。(2分)

(2)奖励农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分)

(3) 通过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分,要求结合材料)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____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①谁反对基督____,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②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③ 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____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4分)

(2)阿拉伯人改造了 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2分,答案不唯一,举一个史实即可)

(3)①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②帝国初期的1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③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居民达到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2分,任意两条即可)

(4)大化改新。(1分)

篇11: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历史总结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哪国?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2.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战争?

A.甲午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李秀成

4.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方法,其中杰出代表是:

A.道光帝 B.魏源 C.洪秀全 D.张之洞

5.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雨果所谴责的两个强盗是:

A.英、法 B.英、德 C.法、俄 D.美、德

6.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什么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谁?

A.左宗棠 B.奕 C.曾国藩 D.张之洞

8.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是什么条约内容?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9.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是谁?

A.奕 B.左宗棠 C.张謇 D.詹天佑

10.什么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百日维新

11.辛亥革命开始于什么起义?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金田起义

12.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与活动是:

A. “自强”、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B. “自强”、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C. “求富”、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D. “求富”、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A.同盟会 B.光复会 C.国民党 D.共产党

16.近代,哪一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

A.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什么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A.公车上书 B.颁布“明定国是” C.同盟会成立 D.武昌起义

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1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A.禁烟运动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20. 交通发展的轨迹,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18,世界上第一台火车机车诞生,火车轮下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京张铁路 B.粤汉铁路 C.滇越铁路 D.胶济铁路

21.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陈独秀 D.蒋介石

2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4.它设立于戊戌年间,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这里的“它”指的是

A. 哈佛大学 B. 燕京大学 C. 东吴大学 D. 京师大学堂

二、问答题(30分)

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史,西方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

27、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谁?

(2)“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太平军痛打哪一支军队?

(3)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 D.《甲午风云》

(4)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x疆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天山南北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无独有偶.晚清的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并建议设立x疆行省,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在辽阔的西疆完成了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请问他是谁?

(5)上述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8、理论天下,传播新论,获取新知,指导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魏源故居“小卷 阿”坐落于南京乌龙潭边龙蟠里,1842年,魏源在此编成一部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名称是什么?

(2)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哪部书中着重阐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的道理?

(3)《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什么,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4)1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吹响什么运动的号角?

(5))《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

三、材料题(共2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下一篇:院感知识竞赛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