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24-08-03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姓名:学号: 2008434015年级专业: 08级电子信息科学类指导教师:

2010年 7 月 7 日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7月7日

调查地点:师素镇西王村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村

老人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安定,关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找出农村老人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他们过得幸福美满。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的增长,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老龄化的进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农村,没有了收入,身体状况变差,看病难,精神世界缺失。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过程

这个假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共用时两周,采取了口头问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主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有什么愿望。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十年间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总是提起以前的生活,感慨的评价,是不一样了。

十年前,农村里老年人65岁之前都要到地里干活,有的孤寡老人甚至会一直到70岁或更多,实在下不了地也要在家看孩子;老人得了病,能不去看就不去,除非承受不住,才到县城里的医院去看病,一场病下来,家里几年的积蓄都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没有营养品,补品,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睡觉。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家里收入不再是仅仅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地里种简单的小麦玉米,隔几天去一次看看就可以了,家里的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在西王村里,55岁的就只是在家里看护下一代了;每个人都加如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医院里会按比例给报销,老年人看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农村只要到了60周岁就有养老金。

(三)调查分析

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西王村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每位老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的村里不能报销医药费,至少要到乡

镇医院去看病。乡镇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县医院报销百分之八十。调查的一位老人给我看了他住院的花费:住院十天,应付医药费八千元,实付三千,在这里,报销的费用中不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进口药品、营养药品、输氧费用。农村老年人的看病费用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老年人看病路途远,交通工具不方便,尤其是出了紧急病情的,如脑血栓;二是由于农村怕看病花钱,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老年人在疾病面前只能是被动挨打;三是报销的医药费是叫了全额以后,出院的时候才给退,极其穷困的老年人拿不出这部分钱,需要给予他们帮助。

文化娱乐: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老年人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调查中,不少家庭订阅了《沧州日报》,一些有文化的老年人给其他老年人讲,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他们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老人会凑到一起听广播,相声小品,歌曲;农村的老太太们最大的娱乐是打麻将,纯属娱乐;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值得一提的事,县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每两周来村里放电影,有一部分老人也去看。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聊天方面;二是村里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老人们要不在街上呆着,要不在家里;三是没有书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四是文化下乡的电影都是农村题材的老片,看过好几遍,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可以放一些科技片。

子女方面:我调查的老年人中,家里的孩子在3到6个之间,一半的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多的家里,老人会轮流在几个儿子家里,一般是一个月一换。有的老人喜欢清静,自己单住一个小院,比如我们家,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或者重的东西,我奶奶就给我加打电话,每个星期在一起吃顿饭,走是给他们留下生活费。

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作为家庭成员,我们要团结,哄着老人。

收入方面: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是退休教师或者工人,有退休工资,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子女给钱、存款利息、政府补贴等。从前去年开始,如果老人直系亲属每年交100元钱,家里的老人只要过了六十周岁便可以每个月有60是的养老金,这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有条高速公路占地,有的老人一下有

了几万的存款,生活质量上了几个台阶。平时子女不给老人生活费,但是过节的时候,如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等,会送钱和礼品。孤寡老人还有五保户的补贴。还有一些老人去城里给单位看大门,有一定的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收入仍偏低,收入的偏低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很好,但我们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收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

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榜样。村里的干部要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通过生动鲜活的形式变现出来,如快板,小品,相声,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可以设置评选活动,如“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大家尊老爱老,在评选过程中要公开公正公平,设计器真正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无论是县里,镇里,还是村里,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老年人活动室,并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子女要对老人关心

一要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四)健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普惠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低保政策应向老年人倾斜,尽可能将生活无着落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贫困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办法,对老年人在医保药费报销上

给予更多照顾,适当提高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减轻药费负担; 四是对因公致残的企业买断退休职工的医疗报销问题要调查研究,合理解决;五是适当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认识到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百。”让我们珍惜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日子。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和谐社会,从关心老年人做起!

篇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2月1日——7日

调查地点:营山显昆马乡罗家湾村

调查对象:村中多位老年人

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安定,关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所以我们

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找出农村老人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

他们过得幸福美满。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的增长,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老龄化的进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农村,没有了收入,身体状况变差,看病难,精神世界缺失。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过程

这个假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共用时一周,鉴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因而采取了口头问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对村中共计48位老人进行调查,主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以及愿望等等。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十年间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总是提起以前的生活,感慨的评价,是不一样了。

十年前,农村里老年人65岁之前都要到地里干活,有的孤寡老人甚至会一直到70岁或更多,实在下不了地也要在家看孩子;老人得了病,能不去看就不去,除非承受不住,才到县城里的医院去看病,一场病下来,家里几年的积蓄都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没有营养品,补品,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睡觉。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家里收入不再是仅仅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地里种简单的小麦玉米,隔几天去一次看看就可以了,家里的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在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就只是在家里种点蔬菜,看护下一代了;每个人都加入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医院里会按比例给报销,老年人看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农村只要到了60周岁就有养老金。

(三)调查分析

(一)居住条件:

我村1-3组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组里每年都有不少的分红,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在外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家中电视已经普及,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村里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3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路段未修通。

(二)医疗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调查,在以前村里举办的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120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血管硬化老化、气管炎、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所搜集的信息,患有各种疾病的占83%;无疾病者占17%。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村里老年人的寿命大约在80——90岁,但是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对老年人视而不见,这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务工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居家饮食是其主要饮食方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便不经常买来食用,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40%,每周一次的约为35%,约10%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运动意识有待加强。生命在于运动,但农村老年人对运动不够重视,经常做运动的老年人只占15%,44%的老年人偶尔做运动,不做运动的高达41%。但这也与活动场所及设施不足有关,29%的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21%的老年人甚至认为没有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在外界交流这方面,老年人的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60%的老年人都有吸烟或饮酒上面的恶习。在走访的老年男性人群中,7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80%的老年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5、医疗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我调查的我村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每位老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的村里不能报销医药费,至少要到乡镇医院去看病。乡镇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县医院报销百分之八十。调查的一位老人给我看了他住院的花费:住院十天,应付医药费七千元,实付三千,在这里,报销的费用中不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进口药品、营养药品、输氧费用。农村老年人的看病费用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老年人看病路途远,交通工具不方便,尤其是出了紧急病情的,如脑血栓;二是由于农村怕看病花钱,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老年人在疾病面前只能是被动挨打;三是报销的医药费是叫了全额以后,出院的时候才给退,极其穷困的老年人拿不出这部分钱,需要给予他们帮助。

(三)生活状况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老年人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调查中,不少家庭喜欢看电视,一些有文化的老年人给其他老年人讲知识,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他们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老人会凑到一起听广播,相声小品,歌曲;农村的老太太们最大的娱乐是打麻将,纯属娱乐;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值得一提的事,县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有一部分老人也会去参加。

我调查的老年人中,家里的孩子在1到6个之间,一半的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多的家里,老人会轮流在几个儿子家里,一般是一个月一换。有的老人喜欢清静,自己单住一个小院,比如我们家,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或者重的东西,我奶奶就给我家打电话,每个星期在一起吃顿饭,走时给他们留下生活费。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5%;第二是喝茶聊天,占15%;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种花草、养动物等。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75 %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20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5%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聊天方面;二是村里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老人们要不在街上呆着,要不在家里;三是没有书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四是文化下乡,看过好

几遍后,大家觉得没什么新意,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获。

(四)收入与支出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3%,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7%。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植粮食作物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家附近的小片用来小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很多的老年人为了生活都十分勤俭节约,每天都会在村附近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用来卖钱,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而那些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10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20%。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5%,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5%。

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是退休教师或者工人,有退休工资,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子女给钱、存款利息、政府补贴等。从前去年开始,如果老人直系亲属每年交100元钱,家里的老人只要过了六十周岁便可以每个月有60的养老金,这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有条高速公路占地,有的老人一下有了几万的存款,生活质量上了几个台阶。平时子女不给老人生活费,但是过节的时候,如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等,会送钱和礼品,孤寡老人还有五保户的补贴。还有一些老人去城里给单位看大门,有一定的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收入仍偏低,收入的偏低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很好,但我们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收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

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榜样。村里的干部要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通过生动鲜活的形式变现出来,如快板,小品,相声,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可以设置评选活动,如“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大家尊老爱老,在评选过程中要公开公正公平,让真正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无论是县里,镇里,还是村里,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老年人活动室,并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子女要对老人关心

一要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四)健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普惠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低保政策应向老年人倾斜,尽可能将生活无着落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贫困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办法,对老年人在医保药费报销上给予更多照顾,适当提高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减轻药费负担; 四是对因公致残的企业买断退休职工的医疗报销问题要调查研究,合理解决;五是适当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

(五)建立必要的老年休闲娱乐场所。

老年人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年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绝不能把老年人看作是社会的负担,要充分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所以,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安享晚年。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怀他们,去帮助他们,农村老年人一定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深刻地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认识到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百。”让我们珍惜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日子。“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和谐社会,从关心老年人做起!

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________性别:年龄:

1、您与谁一起居住呢?

A独居B仅与老伴一起住C与老伴、子女一起住D仅与子女一起住

2、您的受教育程度:_______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其他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3、您的个人月收入:_______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2000元D、2000元以上

4、您的收入来源:_________(多选题)

A、国家补贴B、退休金C、现工作收入D、儿女赡养费

E、其他_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5.您以前所从事的行业________

A政府机构 B农业生产 C工业制造D商业贸易 E其他______

6.您现在还继续工作吗

A.是________(具体工作)B 否,但是常参加社区服务C 否,在家安度晚年

7、您的健康状况:____________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8、您的业余爱好:__________(多选)

A、扑克、麻将B、太极、晨跑C、琴棋书画D、其他_______(填写)

9、对您现在的生活:

A 很满意B感觉一般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E其他每月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是:

A无需赡养B200元以下”C200-500元D500元以上您现阶段最担心的是:

A子女事业、生活 B自己身体健康 C家庭关系 D家务问题

12您现在最希望得到什么服务:(多选)

A心理服务B医疗护理C饮食保健

D娱乐休闲E代做家务 F其他您平时与其他老年人往来的情况

A 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

B 关系疏远,不太往来,只有节日才登门拜访

C 很少或不往来您对周围养老机构的了解

A 规模大设备齐全,是老年人的理想活动场所

B 规模小设备缺,只能凑数

C 没有或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场所

D 不清楚如果可以选择,您更愿意在哪里安享生活?

A家里和儿女B家里(不和儿女)C养老院或疗养院D旅游胜地

主观题

1.您的儿女是否常陪在您身边?

(是)儿女是如何照顾您的呢?

(否)您平时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呢?

2.对于一些常年为生计奔波劳碌的老年人您又抱何种看法呢?

篇3: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1 山东临沂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是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 以发放调查问卷和简单问答的形式, 对山东临沂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现状,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实际状况来看, 尽管社会各方面加大了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关注, 同时也做了相应的努力,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整体状况尚未有较大改观,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及形式单调、层次较低, 但渴望度极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是非常丰富的, 这与我们了解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符合的, 且农村的人际交往也相对较为密切, 这为开展农村老年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空洞, 形式死板, 缺乏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在闲暇时候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缺少, 主要以看电视、聊天闲逛为主, 在被调查的人中有72%的老年人选择看电视, 选择聊天闲逛的也有47%, 其他像运动、书法绘画、唱歌表演、培训等活动则相对匮乏。另外, 他们希望活动举办的形式也比较局限在文艺表演, 比例为60%, 这种文化形式是最常见、最普通的, 在农村方面来说也是最没有创新的。

正因为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匮乏, 所以他们的渴望程度比较深, 在调查中发现有33%的人希望一个月举办一次活动, 有45%的人希望一个季度举办一次, 因此, 他们对自己晚年的文化活动有着极高的向往和渴望度。

1.2 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普遍提高, 但参与积极性不高

要想开展良好的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 老年人的主动参与是关键, 也是最基本的方面。本次调查发现, 农村老年人已经意识到参加精神文化活动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益处, 认为参加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处的占73%, 认为有一点益处的也有20%的比例。总之, 认为有益处的比例是极高的。但在调查结果中还发现, 老年人在行动力上却没有那么积极, 在活动的参与中老年人选择会经常或比较经常参加的, 与偶尔、不太经常、从来不会参加的各占50%的比例, 说明不积极参与的老年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在举办老年人文化活动成功与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3 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具备, 但设备匮乏、文化活动少、满意度低

良好的文化设施及场所是保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个人举办活动的时候, 场所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是最基本的。虽然村里有娱乐广场、活动室等场所, 但在现实情况中却发现农村的文化娱乐设备相当匮乏, 并且很多基础设施都已损毁, 或者处于关闭状态, 提供给老年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农村举办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只是偶尔才会举办, 且举办的目的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工作或者政绩, 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要, 老年人的满意度极低。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对目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明确表示不满意的占48%, 表示满意的仅占10%左右。

1.4 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严重, 但对子女要求不高

老年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评价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 良好的精神状态要靠方方面面的努力来达到。人一旦达到一定年龄, 一些生理问题便会显现出来, 如:行动能力、记忆力等。在这个时候老年人的神经也比较敏感, 认为事事已不如从前, 子女会嫌弃自己, 加上子女因工作、观念等原因对老年人慰藉的忽视, 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 有25%的老年人会经常感到孤独, 有57%的老年人表示偶尔有孤独感, 而表示从来没有孤独感的老年人只占18%的比例。

虽然农村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较为严重, 但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不高, 他们只希望子女能在自己年老之时给予简单的生活上的照料, 能在工作之余跟自己谈谈心聊聊天等。

2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的重视程度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集中在政策、资金等方面, 是响应国家有关政策的号召、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 可以提升农村老年人对其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现实生活中一切需求的满足要靠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 鉴于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件太少, 因此, 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保证其文化生活的高质必须靠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早在1999年, 文化部从宏观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工作的意见》。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方面发布了《老年人体育工作发展规划》, 保证老年人有个健康的体魄。2001年教育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还就老年人的文化教育方面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 将老年人的晚年教育做到实处。但就目前来看, 关于建设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微观方面的相关文件较为缺乏, 尤其缺乏保障政策有效执行机制, 落实不到位问题严重存在。如关于修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和设施的方面未形成规范的政策文件, 兴办老年人教育事业方面也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等, 这些都阻碍了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落实。

近年来, 地方政府虽然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 但由于政府尚未彻底将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当中, 未把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纳入到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当中等, 没有形成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长效保障机制, 没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将所举办过的活动当做“一阵风”、搞形式主义和求政绩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2008年在临沂市某村举办的一次文艺表演下乡活动中, 镇政府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工作, 那段时间天天宣传孝文化, 当活动结束后, 一切恢复原貌, 没能善始善终。此外, 文艺表演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需求, 表演形式单调、内容空洞无力, 群众一致表示不满。

资金支持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而在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却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 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财政支持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财政对这方面的拨款比较少, 根本无法使工作正常运行, 建造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以及办好养老服务中心解决空巢老人的理想更成为一纸空文, 无法兑现。二是对于财政拨付款项的运用状况不甚乐观, 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现象明显存在, 这也无疑给本身并不乐观的现实状况以负面影响。政府拨付给支持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资金没能有效利用, 其中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不够有直接关系, 监督不力损害了人民的切身利益, 同时也有损于政府的声誉。此外, 财政调拨用于专项文化活动的资金不是农村社区来自我管理, 出现器材损坏要向相关部门打报告审批, 导致对损坏的文化设施不能及时修复。

2.2 社区的“为老”服务缺乏、老年组织缺失

社区“为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目前, 农村社区承担的从政府分离出来的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功能没有发挥到预想的效果, 管理不能规范化、服务不能人性化、保障不能全面化等现象较为常见, 因此不能给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保证与支持。主要有:一是不能对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身体状况、家庭变故等) 予以及时登记, 致使应得到保障的老年人得不到保障。二是工作人员在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态度不好的现象, 如呵斥、威胁顾客等。三是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不全面, 目前仅局限在饮食起居方面, 医疗卫生方面则较为匮乏, 老年人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的现象较为常见。同时, 农村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对社区工作者的了解甚少, 社工的活动形同虚设, 根本谈不上给老年人提供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因此, 在农村社区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 社区中供活动的场所匮乏, 提供给老年人的锻炼场所更少, 主要表现在:第一, 文体娱乐室空间较小, 不能将全村的老年人全部容纳进去, 导致部分老年人的不满意。第二, 文体娱乐室距离老人们居住的地方太远, 一些老年人不便去娱乐室活动。第三, 根据目前老年人多种多样的需求的实际来讲, 统一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 根本满足不了其所想要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些业务逐渐市场化、社会化, 民间老年人组织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管理、指挥等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老年人队伍日益庞大, 老年人团体相对于这个庞大的整体而言却显得薄弱, 一是数量少。二是体制不健全不成熟, 运作不规范, 同时农村老年人组织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这样使得民间老年人组织在提供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方面所起的作用甚微。农村老年组织的缺失, 也导致关系农村老年人真实喜好的活动无法开展, 不能给老年人一个欢快愉悦的文化生活, 使其怨声载道。

2.3 邻里关系、家庭慰藉功能弱化

农村邻里及子女关系的好坏关系着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与否。农村邻里关系是农村人们交往的重要方面, 但是由于近年来迫于经济及各种现状的压力, 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经济的囤积, 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外出打工, 即使不外出打工者也会选择在家做些可以赚钱的工作, 人们都在各自忙碌, 这与以前农村人们都会互相串门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因为如此, 农村邻里关系也越来越淡漠, 农村老年人解闷散心的可能去处也就越来越少,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老年人孤独寂寞感。同样的原因, 亲友也只会选择在节假日的时候走亲访友, 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老年人的感受。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转变, 一些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向城区转移, 使得居住在村里的老年人与其儿女们在居住的地域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一方面, 许多老人的儿女们只顾着忙于打工赚钱, 太少顾及在家无依无靠的父母亲们。据调查数据显示, 很多老年人抱怨的不再是经济上的不满足, 而更多的是子女在精神上不能给予老年人以安慰, 致使空巢老年人偶尔或长期有孤独寂寞的感觉。另一方面, 即使跟老年人居住在一起, 由于过大的生活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唠叨、健忘等现象严重的原因, 子女不能坐下来跟父母深入谈谈心聊聊天, 渐渐冷落了已经年老的父母亲。这样便会使其在精神上更为孤独寂寞, 精神世界内容的缺失导致其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越来越不满意。

2.4 老人自身的原因

从老年人自身看, 拿农村60岁的老年人来说, 他们一般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出生的, 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的现象。首先, 在文化程度上普遍较低。在被调查的60位老年人中从来没有经历过正规教育的所占比例为42%, 他们认识的字非常少,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连自己及亲人的姓名都不认识, 更别说让他们写字了。也正是由于这个严峻的现实, 使很多老年人活动在开展之初便困难重重, 即使开展进程也较为迟缓。其次, 老年人自己在观念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思想上比较封建, 潜意识里对子女太过依赖, 认为自己年迈事事都要依靠子女来办, 独立性差。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现在参加老年人文化活动对自身的好处很多, 但是他们的行动力不足, 不愿意参加活动。再次, 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不高方面, 他们大多数甚至全部的钱物都是来源于子女的赡养费, 所以用于文化支出的费用很少。

3 改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3.1 首先要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措施, 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

政府、社会及个人应该认识到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将关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要逐步用政策来规定, 保证老年人需求的满足有章可循。

许多老年人有强烈参加健康文化活动的愿望, 但是苦于政策缺失、无人引导或者引导不当, 往往误入他途, 这就要求我们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经常地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导和引导, 使他们文化生活的质量得到提高, 壮大他们活动的队伍, 从而自然地孤立那些不良文化群体。通过这种形式, 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3.2 加大财政投入, 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有丰厚的资金保障才能使老年活动设施更加完善, 才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才能使农村老年精神文化工作进程更为顺利。鉴于此, 政府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将更多的资金用在支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再因为与其日常生活有关的设施的缺失而影响其精神文化生活, 使其日常的精神状况更为愉悦稳定。如根据老年人聊天的对象一般局限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中的现实情况, 消费低廉的棋屋、茶室等方便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场所的投资建设势在必行。还有根据老年人活动场所设备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老年人文体娱乐室数量不够、使用效率低下, 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其中的现状, 应该投资建设更多数量的老年人文体娱乐室, 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 已建的老年人活动设施在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不能向老年人收取费用, 这些费用的支出应该由政府财政支持。根据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普遍不好的实际情况, 收取相应费用会挫败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使其本身缺失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

同时, 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资, 使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事业建设的进程中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调拨运用。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投入到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 如国家出资和出台政策、社会捐资和宣传、个人为农村老年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真正做到国家、社会及个人共同为老年人精神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此外, 企业要加大老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研发的投入, 切实根据老年人的需要生产产品, 使老年人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数字化、科学化。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政府举办的活动大多都不符合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内容和形式也不是老年人所喜欢的, 因此政府及社会组织等要视情况来组织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如举办综合性的文艺晚会等。因为老年人喜欢的表演形式主要是文艺演出类, 内容则侧重在戏曲和小品类, 但是现在举办的活动多数是根据年轻人的需要设计的, 完全不是老年人所需求的。其次, 老年人对棋牌类活动和运动类项目也很感兴趣, 因此应多举办棋牌类、羽毛球等运动类项目对抗赛。

3.3 开展老年教育, 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

用政府的财政投入努力建设农村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和农民书屋等, 改善目前农村老年人科学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农村老年人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且农村老年人口的文盲率高居不下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所以农村老年人文化教育提升的空间巨大, 因此在提高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别无选择。针对农村实际状况以及调查结果, 老年大学、培训班和农民书屋的建设地点、开放时间等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使用需要, 培训内容及图书种类等也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设定。老年大学应开设供老年人读书识字的课程和歌舞、运动类项目培训课程等。农民书屋应有丰富的书报、期刊、电子书籍等, 图书种类则侧重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同时针对低龄老年农民我们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农业技术培训和操作上, 让其付出相对少的劳动而得到相对较高的回报, 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 享天伦之乐。

3.4 开展社区精神文化服务, 建立民间老年人组织, 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在营造社区和谐氛围上多做努力, 大力传扬尊老爱老的道德规范, 加大宣传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敬老爱老的力度, 并使敬老爱老与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保证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促使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形成, 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社区已经是开展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针对农村社区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区组织要想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应该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 在新形势下, 农村社区组织要像政府那样重新给自己定位, 转变工作职能, 改变工作模式, 逐渐弱化相应的管理功能, 加强服务职能, 使社区工作更加人性化。其次, 社区也不能只依靠政府拨付的资金, 也应提高经营能力, 积极发挥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比如交通、劳动力资源等, 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社区建设的资金, 在开展各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方面提供经济帮助, 推进农村老年精神文化事业建设。再次, 社区在开展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时, 要坚持“从老年人中来, 到老年人中去”的原则, 知道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怎么样才能满足其需求, 这就需要社区组织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 使社区开展的活动能真正符合老年人最迫切的需要。最后, 使社会工作者着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使其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出贡献。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留守老人逐渐增多, 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安抚老年人心理等作用, 以填补家庭在老年人照料方面的空白。

借助农村社区的优势, 重视发展农村群众文化, 以社区为单位, 建立健康积极、颇有生机与活力的民间老年人组织, 充分发挥好民间老年人自治组织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 使老年人消极、困乏的精神世界朝积极、富有转化。比如社团组织可以开展老年人心理调查;积极引导社团成员投身老年人团体中, 与老年人聊天;密切与学校的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期间去社区服务, 让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更加多姿多彩。

3.5 老年人自身及其子女也应在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作出努力

自身方面, 首先, 老年人要学会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 不能固守封建观念, 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保证老年人的心情舒畅, 从而使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其次, 老年人要通过学习、阅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等充实自己的大脑, 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最后, 老年人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政府、社会或者个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使自己真正地参与到其中, 感受其中的乐趣, 同时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家庭方面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应该是子女了, 子女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 子女要和父母多沟通, 了解老年父母在精神上想得到什么样的慰藉, 文化生活上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第二, 要根据其真实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来保证其需求的满足。第三, 子女要在关键时刻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子女要在重要节假日陪在父母身边, 以消除其孤独寂寞感;老年人在生病的时候, 不仅要从物质上予以支持帮助, 而且要从精神上予以鼓励慰藉,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在良好的心境中使带病的身体得到恢复。

4结语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生活满意度, 也间接反映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好坏。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是笔者对临沂市一镇八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可以折射出国内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政府和社会在活动设施设备、政策制度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化、科技等手段发展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事业, 使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贾茜.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 2011, (12) .

[2]戴平安.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赡养之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10, (3) .

[3]周绍斌, 李建平.浙江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与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1) .

[4]安俊美, 邱成岭, 张大勇.社会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的政策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报, 2011, (13) .

[5]王涤, 张旭升.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调查[J].人口学刊, 2008, (5) .

[6]伍小兰.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和政策思考[J].人口与发展, 2009, (4) .

[7]杨加英.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因素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 2004, (21) .

[8]邱宏伟.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23) .

篇4: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本文调查研究的对象为苏北地区五县(市)的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这些教师年龄均在四十周岁以上,并在教育主管部门登记注册,且具有体育教师职称的专职体育教师。其中中学体育教师220人,小学体育教师280人,共计500人。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面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7%。

对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统计时,按进修、培训或课题研究、上公开课、听课与讨论、参加专业竞赛、自我研修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时间界限为2003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也就是苏北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四年来,中老年体育教师开展专业活动情况的统计,这些活动(自我研修除外)必须是镇(乡)级或县(市)直管校级以上组织的,否则不予统计。因为不少小学的体育教师就一名,很多专业活动无法开展。

从参加各种研修培训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四年来,能经常积极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中老年体育教师非常少,只占总人数的12%左右;能有时坚持参加活动的有20%左右;而从不参加活动的达到了惊人65%以上。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实施四年来,大多数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不良。具体表现在教科研意识缺乏、专业竞争力严重缺失、业务进取心不强,以至于早早出现了职业懈怠,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二、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原因

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总结出了造成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四大因素。

1.学校不重视

一些学校领导总是认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教师在学校里倍受重视。各种校内外公开课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各种新课程培训都是年轻人的专利,各种专业竞赛非年轻人莫属。此举剥夺了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的权利,挫伤了部分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面对这种局面,心有不甘的中老年教师也只得收起“易动的心”,万般无奈地备课上课了。

2.对新课程不适应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中老年体育教师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他们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抛头露面是年轻人的事,不愿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最近,本人观摩了徐州市体育新课程改革展示活动,在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上课的二十余名教师无一人超过40岁,最大的仅36岁;在参与观摩的百余名教师里中老年教师也是屈指可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12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该文调查了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十六名教师的教龄情况,结果如下:三名不超过5年,有半数不超过10年,无一名超过20年。由此看来,全国上下的中老年体育教师不热心课改活动,更不愿引领课改。对于一些中老年体育教师来说,一颗冷淡的心,根本无意课改,只想快点退休。

3.转岗

一些中老年体育教师在取得了中、高级职称后,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纷纷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转岗,不再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工作。对此多数学校开绿灯放行,甚至有些学校规定50岁以上教师就可以不教体育学科。据统计,2006年江苏省铜山县具有体育学科职称40岁以上的教师有78人,但仍在体育教学一线岗位上的只有41人,有37人已转岗成为其它学科教师、教辅人员或后勤人员,非正常流失率高达47%。这种情况在全国的一些地方也屡见不鲜。由此造成了大量中老年体育教师流失,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表现得更加突出,铜山县个别镇的小学竟无一名中老年体育教师在专业教学岗位上。虽然这些人员填表上报时是体育教师,但却不干体育的事,更没心思进行专业发展。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转岗人员之多,比例之大,这不仅是转岗人员的思想问题,更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不善造成的。国家培养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容易,而一些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体育教师不正常的转岗更是令人惋惜。

4.身体不好或家庭压力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逐渐不降,一些常见病也就上身了,一些中老年体育教师就以此为由,不上公开课,也不外出参加培训。还有一些中老年体育教师以家庭事多、精力不足、没时间等原因,来推托专业发展活动。从铜山县每学期的体育教师培训上就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少有超过四十岁的,年纪大的教师多以身体不好或事情多为由来推辞培训。

三、促进农村中老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学校要公平对待中老年体育教师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中老年教师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唯有一视同仁,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关心中老年教师群体,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公平竞争中得到充分发展。随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体育教师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更应当把中老年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来对待,让他们与青年教师有同样的机会参加培训与专业竞赛,给他们前进的动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

2.中老年体育教师需要更新理念、挑战自我

新课程改革四年多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续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老年体育教师应当克服“水土不服”的毛病,认清形势,更新理念;要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课改理念相结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功力。年龄大、身体不如年轻人是不争的事实,但却不能作为放弃专业提高的借口;况且,我们做教师的,吃的是经验饭,教书育人靠的是学识的积累和敬业的精神。同时,中老年体育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就能干好自己的职业。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最大优点就是不服输,虽然年龄大了,但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敢于向年轻人挑战。找准自己的专业目标,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完全有能力走向专业成功的殿堂。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四十多岁了仍在赛场拼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四十岁才发表处女作,五十岁才达到事业的巅峰。他们靠的就是雄心壮志,靠的就是永不言败的精神。中老年体育教师别服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就能焕发第二春。

3.加强管理 、减少流失

篇5: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杨盼盼

一、调查人员:人文学院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杨盼盼

二、调查对象:彭阳县 古城镇 温沟村的部分空巢老人

三、调查目的和意义: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形势下,大多青壮年选择进城挣钱,由此形成了这样一批特殊的人群——空巢老人。此次对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到现在农村老人的实际生活和精神状况,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唤醒人们尊老爱老养老的良知,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和传承。同时也增强我们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道德感。

四、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需要社会关注,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予以重视以及儿女们要尽到孝心,去关心照顾这些老人。

第一,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亟待关注。

精神上空虚寂寞、孤独无助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他们年轻的时候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今儿女就是他们的感情寄托和依靠。子女的外出,这些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在为子女的身体和经济状担忧,这就更加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有的虽然身边带着还有孙辈人,但是他们之间沟通存在明显的代沟问题,这些都使

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有的子女缺乏孝心,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推三阻四,使的关系紧张,给老人心里增添了更大的烦恼与忧愁。这也就使得这些老人感到更加的辛酸与无助。有些甚至丢弃老人不管不顾,在调查中就发现有四起这样的事例。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人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此外,没什么娱乐活动可以去消磨打发时间,这也是他们精神生活得不到丰富,而且更加空虚,度日如年。

总的来说,他们主要还是处在心情郁闷、沮丧、孤寂,有的甚至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的状态之中的。更有的时常哭泣,责备自己,认为自己对不起子女,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现象,觉得子女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第二,空巢老人健康问题依然需要关注

许多老人不能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身体健康问题就需要更加的关注。在农村老人们都买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对于奔波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身体各方面的毛病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人照料,甚至有些发病死了也没人知道,在调查中发现就有两起这样的事例。所以很多老人的健康问题需要更加关注。也需要子女更加关心老人,能够让老人有一个健康安心的晚年。第三,空巢老人经济压力比较大。

造成老人空巢,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困难。在这方面,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费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看病上,而他们的生活来源

大多都是来自子女的供给。但是这也往往造成空巢老人经济困难的原因。子女的孝心程度直接关系到老人经济生活状况。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老人都能够购买并且也享受到养老保险的福利,但仍然有大部分人希望的补助。

经济压力大以及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许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农村也青年为能够找到有前途的工作,背负着发展的压力。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中青年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经商,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农村老人空巢。同样原因,是部分子女减少了回家探望的次数。特别是比较远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车费和盘缠想对打工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他们只好缩减回家的次数。

另外,农村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对来说不如城里,为了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享受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学到更好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许多父母不惜背井离乡撇下年迈的父母亲。这使得年岁大的老人更加无依无靠。这也是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及建议

1、努力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空巢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镇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空巢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空巢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对身边空巢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另外,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老人要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代替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加各种社会和公益性的劳动等。对于缺少各种娱乐方式和条件的地区来说,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加大对这批人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儿女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出现。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要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2、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

国家应该在建立养老保障体系之外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有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顾;二是设立社区服务体系,时时关注老人。三是办好农村养老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年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度过晚年。

3、关爱空巢老人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病一旦形成都是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转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并不是分了解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还在为自己的经济能力担忧使病一拖再拖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使病情更加严重化。为此,乡镇应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更加了解相关政策的好处。此外设立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时时为老人提供服务。

老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关心,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空巢老人的最大特征就是孤独、寂寞空虚。因此,做好老人们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他们缺乏爱,很容易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对于这些老人就要加大对他们的思想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排解他们心中的抑郁情绪。不定期的举办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活动,加大人们对孝敬、赡养老人的认识。做子女的要时常关心老人,提倡开展青年志愿这活动,给老人带去最温馨的的问候和关爱。是老人有个健康祥和幸福的晚年。

六、结论与启示

经调查发现,有90%的老人感觉到孤独寂寞,空虚。仅有35%的老人感觉到是幸福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从事体力劳动,种田以增加经济收入。甚至换补贴家用,供给子女。由此可知,经济和精神压力是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关心。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

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父母本就是为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守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与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要从关注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以民主的方式关心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学习和发扬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把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作为一种习惯,关注空巢老人,积极加入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去关心关注空巢老人,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人。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让老人无后顾之忧。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更好的敬老爱老。宣传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空巢老人,增强使命感和道德感。

篇6: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人体——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于是,我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基本收支 身体状况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到2013月4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后庙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后庙村50岁及以上的15位老年人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为主,调查问卷为辅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文娱状况、社会生活的状况.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老龄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

(一),生活现状

1、居住条件:后庙村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村里一部分地被兖矿占用,得到不好补偿,村里部分规划为小区,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7%,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3%。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蔬菜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院里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6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43%。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3%,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7%。

目前,当地的老年人的花销相对较少,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医疗保健

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煤气,自来水,电费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有些老人一旦得了大病,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据调查,经常去医院就诊的占23%,不去医院看病的占77%。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他们从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后庙村的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例如,腰腿疼,高血压,心脏病。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

2、心理健康。一些老年人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对老年人不管不问),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部分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有些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很注重改善饮食质量,而部分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主要以应季的蔬菜为主,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荤素搭配缺乏改善,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在调查的这十五位老人中只有极个别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运动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

(三)文娱状况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6%;第二是喝茶聊天,占20%;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等。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作礼物送给朋友;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80%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13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7%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要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要加大力度巩固医疗卫生,加强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医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第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生活,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是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年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是一项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个问题上,家庭、社区、社会应该三管齐下,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并努力为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创造条件。

第四、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现在的学校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升学考试的科目上面,忽略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第五、加大政府救济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要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

上一篇:肖像权使用授权书下一篇:ie工业工程与改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