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2024-07-13

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2010年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吕梁调查队按照省总队的安排,开展了当前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困难专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收回15份,回收率100%。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同时我们详细调查相关问题和了解居民意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这个报告,希望该报告为各级政府制定低收入群体就业政策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一、调查状况及特征

我国将最低20%收入阶层的人均消费水平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近年来,城镇低收入的主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抚养人)转为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

1.家庭特征。低收入户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户均人口规模较大,平均每户4.2人;二是负担系数高,平均每个就业人员负担人口3人;三是文化程度低,低收入人口文化程度大都为初中及以下水平。

2.年龄结构。年龄在30-40岁之间占53%,40-50岁之间占13%,50岁以上占33%;

3.收入水平。低收入群体的年收入大多在10000万以下,1

10000-20000元之间占33%。

4.就业状况。在被调查的15户城镇居民中,教师占13%,机关干部占20%,其它个体户及打工者占67%,其中下岗再就业人员居多。在城镇低收入群体中,下岗失业人员占相当比重,从业人员中“非正规就业”相对居多。在低收入户的就业者中,家务劳动者和待业人员占相当的比例。城镇低收入群体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些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如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等,相对教育文化艺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的行业而言,就业的比重明显偏低。

4.收入来源。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非常低,2009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250.82元,仅为城镇平均水平的1/2。

5.生活情况。城镇低收入群体有93%的户认为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少,其消费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质量较差。支出主要为生存性支出,除此之外寥寥无几。比如食品类,其特点是“温饱有余,营养欠佳”。大部分家庭冬季只购买白菜、土豆这两种菜,反季节的精细蔬菜很少消费。肉类、禽类、水产类、鲜乳品、鲜瓜果的消费水平极低。

6.住房情况。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较差。人均面积小,且因前年连绵秋雨天气影响,大部分属危房,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在调查中,有20%的户认为自己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7%的户认为自己的房屋属于危房。但是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很难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改善居住条件。

在低收入户中,大部分人取暖、炊用燃料都是中煤。因为今年煤炭价格上扬,因此今冬取暖费用大增,成为低收入群体家庭支出中的一项刚性支出。

春节临近,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节日经济的繁荣与家庭收入的捉襟见肘形成鲜明的对比。每逢年终岁末,必将迎来一个消费高峰期。每到这个“黄金时节”,大部分物价就开始上扬。然而,消费者似乎已默认,春节前后的物价上涨是正常现象。在调查中,有93%的户认为现时的物价水平偏高。低收入家庭对此更是难以承受,对于节日的所需物品很大程度上采取不是必需品就不去购买的思想,很难说他们能过上开开心心、欢乐祥和的春节。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令人揪心。

在调查中,低收入家庭户提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三年来,低保审批未办结,影响到低保家庭一系列

诸如:孩子教育扶助金的申领、城镇廉租住房的申请、住房补贴的领取等一系列问题,让低保家庭一筹莫展。

在调查访问中,低收入家庭在面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普遍有“四盼”和“四忧”。一盼家里失业人员能早日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二盼子女能早日就业,走出失业—贫困—失业的恶性循环怪圈;三盼政府能提高低保标准;四盼能稳定物价。低收入家庭最担心家里发生意外事故或天灾人祸,陷入借债—还债—借债的恶性循环中;担心生活必需品价格继续上涨;害怕非义务教育费涨价;最怵家庭成员生病住院,承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

二、意见与建议

城市贫困不同于农村贫困,是一个更为“隐性”的贫困。从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城镇低收入家庭也许并不缺衣少食,并不缺少居住的房屋,但是,他们在维持基本生活、抵御重大疾病、承担子女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他们既需要物质支持,也需要精神关怀。

在调查中,有60%的户觉得政府部门应该从稳定物价、继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加快加大廉租住房的供应这三方

面着手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有53%的户觉得应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教育救助制度放在首位,另外还应从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及引导和金融部门放宽信贷政策支持自主创业来共同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得以改观。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管齐下,逐步解决。

篇2: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 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姓名 专业:************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前言:根据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于今年暑假展开。为完成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的任务,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由于人员限制,且时间充裕。故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个人访谈的形式。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决定以调查城乡低收入群体为命体,以郑州市二七区铁路苗圃花园社区及其附近的低收入人群为调查主体,以切实了解这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掌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现状及生活环境。经过这次调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获,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一、选题背景

在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市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然而在这样一个前进的过程中,总有没能受益的广大底层工作者,也就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他们默默地在基层为社会做贡献,他们的工作并不引人注意,而获益往往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如何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窘迫,仅有的收入只能维持温饱,他们常常为看不起病而犯愁,高楼大厦对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而政府现有的救助力度有限,保障也是杯水车薪。所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源,由于个人兴趣所使,决定以此为命题开始我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走访暑假我所居住的社区周围的低收入群体聚居区,以及附近的夜市、菜市场、社区居民区。从我的观察中、向市民询问交流中、从媒体网络资料中调查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具体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行业来说:不同行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周全。

三、调查经过

在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十多天里,我走访了社区周围的住家户、夜市、菜市场、饭店、修理铺、商店大大小小100多户。通过闲聊和交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工作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在实践的过程中,才发现和别人交流是一种多么难的事,也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在刚开始实践的几天里,调查进行的异常艰难。而且有些行业也有固定的营业时间,比如夜市,他们基本上晚上六点多出摊,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多一直在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过好在离家比较近,调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偶尔也可以利用买东西或者吃饭的时间和他们闲聊。就这样,在最初比较艰难的几天过去之后,以后几天的调查也慢慢容易了很多,而且成果也比较大。在这十多天的调查里,听到了许多悲凉的故事,见到了许多沧桑的脸。

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面对艰难生活的乐观心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是没有固定工作的、甚至没有工作,极少数有工作,而经过我了解这些工作的薪酬很低;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每月毛收入在三千元以下,对一个五口之家,平均每人每月不到六百元,还不算任何其他生存之外的费用;约有一大半的低收入家庭的主心骨的身体不是健康的,甚至身体很差。这就导致他们不能从事体力活,甚至还要花钱吃药。此外他们一般有两个个或三个孩子,这必然会加重家庭的负担。而且每个家庭有一位或两位老人,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是较多的;大多数的家庭对物价高、医疗费贵、房子贵感到烦恼,其中生活费比例最大。约有一半的家庭对政府关于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感到满意。这表明即使处于社会底层,生活不是很如意,但人民对政府有极大的信任与依赖。约有一半的家庭认为他们是幸福的。这表明低收入群体对这种现状并不怨天尤人,他们的幸福要求很低,也许这就是知足常乐吧。

另外,我根据我的调查日记得出了一些结论。我发现低收入人群之所以生活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收入低、支出多。

收入低表现在:他们身体状况差,不能干体力活,有没多大文化,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在现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他们的工资十分低廉,有时又不得补考体力活维持生计。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没有资本,不能进行投资赚钱,又没有体力不能靠劳动赚钱;即使有体力,一个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而他们则一万多,勉强度日。

支出高表现在:他们较为恶劣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有什么小病小伤,他们一般不舍得去看医生,等转为大病,反而花费更多的钱。人口多导致他们生活最基本的花费增大,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不是劳动力,而是“拖累",学费、医疗费又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物价飞涨,而原本微弱的工资不涨,着实让他们捉襟见肘。而且城市的房价那么高,别说是买了,就是租,那个高的租金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

于是乎在这个暑假,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一幕:好几口人蜷缩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没有好的家电、家具,只有床,板凳,碗筷,炉灶。如果这些都能熬过,是很幸运的。试想一下当孩子考上大学却没钱供,是什么心情;当亲人需要拿钱救命,却没有,又是什么心情。

四.调查结果思考

在调查的低收入群体中,有很多的家庭有子女尚在读书,为了筹集这笔费用,他们有的靠平时节省积攒,有的靠东拼西凑,有的人靠更是靠借款;在医疗费用上,即使是花几十元看病,有的人反映也会影响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调查还了解到,低收入群体中,有一大半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

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为什么有会这么多呢?有社会进步和基本生活标准提高的原因,有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影响,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料。我才得知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是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人们的收入是在不同的社会分配过程中得到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注重的是“效率”;再分配是指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讲究的是“公平”;第三次分配是指社会各方在自愿的前提下,按伦理道德原则进行的分配,提倡的是“爱心”,包括慈善、救助、捐赠等。由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经验不足,制度设计得还不够完善,在三次分配中都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虽然国家财政已在逐年增加对民生的投入,但目前仍占比过低;而对金融资源分配的调节则很大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第三次分配畸形发展。“先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漠视公众利益,回避社会责任,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起步艰难;而投机钻营、贿赂腐败、制假诈骗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

五、社会实践的收获

通过此次暑期时间调查活动,我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以个人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调

查活动。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大学生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加以后工作后的社会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的能力。我们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依然很浅薄。所以,这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掌握适应社会所需要理论知识,而通过实践我们能学到在社会上生活的生存能力。这次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这也是本次实践的根本目的所在。看到低收入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很坚强的生活着,我没有理由让自己懈怠,我们现在又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学习。

当然,此次社会实践还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扩大自己的调查范围,不能去更多的地区,调查更多的群体。由于调查的范围偏小,访谈的人数不多,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由此分析出的结果,并不能精确的表现当前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当前郑州市所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但是,这些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一定的问题的,因此,调查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些改进。可以将小组的人数扩大,并给出详细周密的安排,并派指导老师予以指导。多一点的小组人数能够让我们的调查范围扩大,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得出结论,也更便于分析。这对于提高实践调查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也能够在细节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我想这样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校级的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更多的同学锻炼机会。

篇3: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老年群体和低收入人群是我国现今的两大弱势群体, 他们或衰老年迈、身体状况低下或无业下岗没有收入来源, 在居住、生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也鲜有人问津。而低收入主干家庭中的老年群体更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一方面面临衰老带来的种种生理问题和经济低下的现状, 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与第二代第三代合居所产生的矛盾, 他们的居住生活问题急需解决。保障性住房是我国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 但是现今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经验还很欠缺, 很多保障房的套型都是照搬中小户型商品房的套型, 使得这些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居住时产生了诸多问题。

本文正是以生活居住在保障性住房中的主干家庭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 从他们的生活实态着手, 分析研究他们的居住现状和居住需求, 希望能够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调研地点

本课题调研地点为西安圣合家园小区, 位于城南长安大学城新广场西路, 是陕西圣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西安市城南最大经济适用房小区。圣合家园小区总规划用地为15.2 km2, 总建筑面积为250 732.4 m2, 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商业、幼儿园、地下车库及绿地等, 小区共有住户2 310户, 约8 001人。

二、入户调研

老年人居室生活行为图如下 (来源:作者自绘)

在进行初步的访谈调研后, 笔者跟随选定的10位老人进行入户调研, 分析老人的居住行为。

1. 卧室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老人在卧室中最普遍会进行活动是就寝和储藏个人物品, 伴随这些活动随之就会伴随与之相应的家具, 比如床、衣柜、床头柜。此外, 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还会在卧室里照顾年幼的孙子。

2. 起居厅

由图2看出, 老人在起居厅进行的最主要的家庭行为依次是看电视、会客、打扫、晒太阳、陪孙子玩和打牌打麻将等。看书看报、备餐的比例很小。相应需要的家具有沙发、电视、电视柜、茶几。在调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会在客厅里带孙子、陪孙子玩, 有的家里只有两间卧室的家庭还专门在起居厅放了一个柜子存放孙子的玩具或者年幼婴儿的奶瓶奶粉等, 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起居室还应有一个用于存储的空间, 一般以家具为宜。

对于朝向方面, 若只有一个房间能够朝南, 大多数的老人选择起居室朝南, 因为他们觉得白天待在起居室的时间要大于卧室, 多数活动也都在起居室进行。

3. 卫生间

老人对卫生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面积不足上, 若将洗衣机放在卫生间, 则空间将非常局促。另外, 没有储物空间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备用毛巾、牙刷、婴儿换洗用品都只能放在餐厅。还有一大问题是卫生器具的安放位置, 比如, 在洗手池的后侧安放马桶, 前面有人洗手就会影响到后面的人。最后, 老人还希望卫生间能够有自然通风和采光, 不要出现“暗卫”, 最好能进行干湿分离。

4. 厨房

老人在厨房除了做饭、备餐外, 年纪较轻的老人会在厨房帮婴幼儿准备食品和牛奶, 并且在厨房清洗这些婴儿用品。少数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的老人会在厨房进行洗漱。对厨房提出的问题中, 最主要的是家具高度不合理, 由于生理原因, 上方的吊柜、下方的橱柜使用起来都不是很方便, 有的老人为了图方便会将常用的物品都堆放在比较好够到的操作台面上, 导致操作台面堆放的东西太多。此外, 面积不够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厨房没有放置冰箱的地方, 导致冰箱只能放在餐厅中, 取用都很不方便。还有少部分老人觉得“I”型操作台不如“U”型好用, 需要来回走动。

三、调研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低收入主干家庭的老年群体除了兼有普通老年人的特点之外, 还有一些由于经济原因、家庭原因而产生的特殊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住宅居住空间的特殊需求。这些需求既包括一般老年群体的普遍需求即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对空间适老性、安全性的需求, 又包括自身特殊身份造成产生的特殊生活行为衍生的特殊需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西安住在保障房中的低收入主干家庭老年群体的生活实态的调研和分析, 总结出他们的行为特点。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越来越多的今天, 对于其空间的设计也应按入住的对象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 主要体现在套型的面积的控制、各房间面积的分配、空间利用的高效以及对特殊人群的关怀设计。充分了解居住者的居住行为和居住需求, 将保障性住房设计逐渐从粗放化转向精细化, 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到新的阶段。

摘要: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以期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情况。但是现今对于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理论经验和实践还很欠缺, 并没有针对这个城市弱势群体的特点进行的设计, 在实际居住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以西安圣合家园小区为调研地点, 选取居住在保障性住房中的低收入主干家庭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和入户调研的方法, 分析研究经济、家庭、年龄等多方面原因对他们的居住行为带来的影响, 希望能够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老年群体,生活实态,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燕岷等著.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朱霭敏.跨世纪的住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篇4:美国最低收入女性群体调查报告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占全美最低工资标准人群的2/3。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如下:

1. 西弗吉尼亚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8/10。

2. 内布拉斯加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7/10。

3.新罕布什尔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7/10。

4.阿拉巴马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7/10。

5.肯塔基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7/10。

6. 俄亥俄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的比重大约为7/10。

第二章 :女性最低收入者达到半数地区

1. 阿拉斯加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与男性工作者的比重为5:5。

2.夏威夷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与男性工作者的比重为5:5。

3.堪萨斯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与男性工作者的比重为5:5。

4.内华达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该地区符合全美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工作者与男性工作者的比重为5:5。

第三章 :2013年美国女性工作者获得最高的最低标准时薪

自2009年开始,全美的最低时薪标准并未提高,但一些州已经自主地提高了最低时薪。

1.加利福尼亚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在该地区女性工作者的最低时薪为9美元。

2.华盛顿特区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在该地区女性工作者的最低时薪为9.5美元。

3.俄勒冈州

根据美国妇女法律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在该地区女性工作者的最低时薪为9.1美元。

4.华盛顿州

篇5: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问卷调查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问卷调查

1.你的性别()(单选)

A.男B.女

2.你的年龄()(单选)

A.20~29岁B.30~39岁

C.40~49岁D.50~59岁

E.60岁以上

3.你的文化程度()(单选)

A.小学或以下B.初中、高中(包括中专、职高、技校等)

C.大专、本科D.硕士及以上

4.你家庭的人口数()(单选)

A.2人及以下B.3人

C.4人D.5人及以上

5.你的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疾病或残疾?()(单选)

A.有B.没有

6.你觉得目前农村与城市相比各方面差距大吗?()(单选)

A.非常大B.比较大

C.一般D.不太大

7.你觉得这样的差距合理吗?()(单选)

A.很不合理B.不太合理

C.基本合理D.完全合理

8.你认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最大的不平等表现在()方面(多选)

A.社会保障B.教育

C.公共设施D.就业制度

E.其它

9.如果可能,你目前最希望得到改善的是()(选两个答案)

A.农产品收购价格有较大提高B.发展农村教育

C.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D.对农村的交通、公共设施进行改造E.其它

10.如果有条件,你会考虑的城市(包括县城)生活吗?()(单选)

A.会B.不会

C.没想过

11.对于目前出现的贫富分化逐渐扩大的现象,你有何看法?()(单选)

A.完全不能接受B.不太能接受

C.基本可以接受D.没什么看法,很正常

12.你认为现阶段政府在收入分配政策上,首先应该()(单选)

A.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

B.打击非法收入、惩治腐败、改变垄断状况等

C.做好贫困人口的救济、辅助工作

D.其它

13.你是否拥有固定的工作?()(单选)

A.有B.没有

第 1 页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4.你家庭的年收入一般在()左右(单选)

A.1万元以下B.1.3万元

C.3.5万元D.5.1万元以上

15.你对现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单选)

A.满意B.比较满意

C.一般D.不够满意

E.很不满意

16.你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选两个)

A.种植农产品B.从事家庭副业或外出打工收入

C.利息、股息的财政性收入D.救济、扶助收入

E.其它

17.你的家庭支出中,用的最多的在哪些方面?()(按重要程度选三项)

A.吃穿的日常开支B.孩子教育支出

C.看病D.购买化肥、农药、农业生产工具的指出E.建房支出F.其它

18.你的家庭支出中觉得最有困难的重要方面是()(单选)

A.子女的教育B.子女的婚姻

C.医疗D.房子、房贷

E.生活费F.其它

19.你家里有哪些用品()(多选)

A.电视机B.电脑C.空调D.小轿车E.电话F.电冰箱G.洗衣机H.以上都没有

20.如果你有多余的钱,你首先会做什么?()(单选)

A.改善生活条件(用于吃穿等)B.去旅游、娱乐

C.做一些投资(如买股票、做生意等)D.存银行

21.你有没有向银行贷过款?()(单选)

A.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B.从来没有,但如果可以就会尝试

C.已经贷过或正在贷款

22.你会买保险吗?(任何一种形式的保险)()(单选)

A.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B.从来没有,以后有可能会尝试

C.已经买过或准备要买

23.你认为怎么才能改变你的现状?()(多选)

A.好好培养孩子B.努力劳动

C.中奖、彩票等D.其它

24.你对当地政府在低收入人群增收上做出的努力的评价是()(单选)

A.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B.作出努力,但效果不好

C.做出了努力,效果也很好D.不清楚

25.你认为现在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心、支持程度如何?()(单选)

A.名义上、实际上都做得很好B.名义上好,实际上不够

C.名义、实际都不够

26.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对你的家庭收入提高有帮助吗?()(单选)

A.没什么影响B.有一点帮助

C.帮助很大D.不知道这件事

篇6: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四 川 大 学

理论体系概论》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随着我们党在“十七大”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执政理念地深入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笔者利用暑期对云南省某县低收入群体生活、医疗、教育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实践报告首先对“城乡低收入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党和政府相关举措,论述了调查地区从低收入群体现状,并就调查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低收入群体 生活 医疗 教育 民生 某县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7日至2010年8月13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某县

调查对象及方法:实地走访低收入居民、民政局(办)了解情况、随机走访

前 言

一、社会实践相关背景

(1)调查地区说明

本次调查地为笔者家乡,云南省某县。会泽地处滇东乌蒙山脚,是出滇如川的重要通道,县城四面环山,多条水流汇集。红军长征时期曾在会泽水城扩军,会泽人民参加红军,补充了红军力量。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会泽至今任然是贫困大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至2010年底,尚有51.9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1.2%。[1]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年收入98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任有26.14万人,县城低保达5384户、10761人;农村低保共70200人。[2] 以上真实数据充分反映了某县的发展状况,调查人群均明确为低收入人群,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了实际的意义性和目的性。

(2)调查相关背景知识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我国发布的云南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680元/月左右)。较低收入人群受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购买家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远高于较高收入人群。这个反差十分鲜明,最低收入人群的家用食品开支占总消费的比例为10.5%。[3] 低收入群体只要指收入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普遍存在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群体处于收入较低或相对较低的状态。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是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收入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当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幅度,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4]

我国对于城乡低收入人群始终的给予高度关注和长期政策性扶持的,目前一些具体措施例如:努力稳定物价,防止价格上涨给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大生活压力;提高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另外,我们每天在新闻里听到的“保障性住房”也是切实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总体来说,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对于整天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关注这样一个社会群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一些政策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当前虽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应当承担起这份振兴民族的重任,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正 文

(1)调查回顾

笔者利用暑假近三周时间,完成了此次调查实践活动。首先,笔者通过网络获取了关于“我国低收入人群” 的相关信息、初步了解了有关政策,对实践的进行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是对调查地状况的了解,通过某县政府办公室得到了某县基本县情,通过某县民政局和金钟镇民政办了解到了我县民政工作开展状况、针对性措施和低收入人群分布。以上工作的开展经过长期真诚的沟通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民政部门和笔者商讨了调查方案,使我对调查有了更大的信心。调查关键步骤是走访调查低收入人群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我慢慢体会着、实图理解这个群体的思想,越发强烈地感觉到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的巨大,但同时也感觉地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最后,每去一个地方,每走访一个家庭,我都会详细记录感受,进行思考。

调查也并非一直顺利,调查的开始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来自于当地有关部门的不支持、不关注。以前他们接待的很多大学生、媒体记者都是只关注负面的东西,甚至不负责任地夸大、脱离事实,造成了不良影响。自然让他们产生了排斥心理。但经过长时间、多次地解释和真诚地沟通,并且笔者承诺本次报告只用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全过程不拍摄照片、完成该当地提交审阅等。最终,某县民政局、县政府办公室决定支持此次调查活动,使得实践的开展有了很大进展;另外一方面的阻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碍源自于受访者,当地低收入家庭主要构成人员是受教育水平低、农村人口或是无职业者,生活的压力和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使得他们对外界产生了习惯性的排斥,他们甚至不礼貌地拒绝一切请求。最终,跟随当地民政部门真诚和居民沟通,才得到了他们的信任,顺利开展了调查实践。

(2)调查地区低收入人群现状论述

本部分笔者根据实地调查所见所闻,真实反映受调查地区被访低收入人群现状,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次调查主要侧重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医疗保障、教育等三个方面,旨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a.低收入人群生活现状

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长期处于温饱线,他们不会受饿,但是食物质量差,膳食搭配不合理,未能很好满足很好营养需求。本次调查走访,某县金钟镇下岗工人车叔叔一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车叔叔原是某县自来水厂的工人,妻子张阿姨自己经营一家服装店,女儿就读初中。几年之前,车叔叔还在水厂上班的时候,效益还不错,虽然不算富裕,但是能够达到小康水平,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单位重租,更新了设备,很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这样一来辞退了大量员工,车叔叔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车叔叔和张阿姨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从前父母医病花费了不少钱,家里没什么积蓄。阿姨买的服装是普通的大众消费档次,但由于店面地点比较偏僻,生意也就少了很多。张阿姨说,他们家每周吃一次肉,都是等周五晚些时候去菜市场买的,她笑着说,那时候买是一周最便宜的,第二天就是周末要上新鲜肉,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的肉质量很差。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很便宜的,女儿很漂亮,但没有怎么打扮,穿着的裤子都洗得有些发白。他们就这样过着平淡的日子,车叔叔也在努力找工作,但是都是打些短工,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得不到高收入的工作。女儿学习很认真,成绩也挺好的,没有什么爱好,最喜欢去书店看书,因为家里买不起很多书,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不能缺少,女儿都不开口向家里要钱买东西。笔者心里深深明白,女儿的这份远远超于年龄的成熟和懂事是生活现实逼迫的,是无奈的。采访过程中,张妈妈反复给女儿说着一句话:“姗姗,要像这位哥哥一样,好好上学读书,上好的大学今后有好工作。’车叔叔在一旁抽着烟,女儿走后,他叹着气说:“怪做家长的没有能力,这么听话的女儿,没有给她很好的教育,充分培养兴趣特长的,但是由于没有经济主持,没能做的。”现在,车叔叔正在学习驾驶,他想之后贷款买辆车跑出租车生意。笔者真心祝愿他们生活好起来!

以上是对一个普通的低收入家庭的真实描述,某县像这样的家庭很多,甚至更加贫困。他们生活在贫困边缘和贫困中,在社会底层挣扎着。

b.低收入群体子女教育现状

要改变贫困最长久和根本的办法是教育,让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拜托贫困的更本。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低收入家庭中子女受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和观念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致分为两大类:①坚决支持子女多读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子女收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生存状况;②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只希望今后儿女能养活自己和今后家庭,并不是强烈希望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对其顺其自然。笔者调查中走访了王先生一家,王先生一家以加工出售米线为生,全家每月收入在2600左右,但家里有3个孩子,分别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由于加工米线流程较为复杂,家长常常让读初中的女儿和儿子帮着家里干活,他们经常忙到夜里很晚才能入睡,第二天的学习很受影响,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家长的真实思想,他们认为接受长久、良好的教育成本太大,且会受到很多阻碍,比如要进县里最好的钟屏中学就读初中,就必须是城镇居民户口,而低收入人群大多为农村户口,这样以来就就限制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另外,对于很多家庭,每年的学费是很大的经济负担,有的家里的孩子,即使考得起大学,昂贵的学费也使得他们对于读不读的问题上必须考虑再三。另外,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这一系列问题的交织,使得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读相对“便宜”和“实惠”的技校,让子女有一技之长。

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在这个层面上面家长和孩子都有无奈之处,他们也希望摆脱这样的处境,但是这样一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

c.低收入群体医疗现状

本次调查实践过程中,笔者特意走访了某县人民医院,利用医学生背景和病人直接接触,了解低收入人群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另外和医院医生谈话中了解到了现行很多医疗保障性政策的利弊。

下面说的这个真实的事件,发生在笔者在某县人民医院,不论从实践的角度还是医学生本身的身份,它都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就在笔者去医院走访调查低收入人群患者那个下午,恰好遇到主治医生正和一个患者进行交谈,患者情绪激动,医生只是耐心地给她说着什么,但患者看似很不愿意听的样子。笔者走过去了解了情况,得知那位医生交谈的妇女是患者家属,患者为妇女的父亲,患了食道癌,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接受病人时患者很愿意,但在入院的第三天,医生刚要进行手术,患者就要求出院,唯一要求一个医院开据的出院证明。医生很为惊讶,再三询问后得知患者家庭贫困,他们连生活保障都很成问题,是农村人口,农作物收成决定了每年的经济收入。患者家属向医生解释,其实住院不是为了治疗,而真实目的是想拿到医院开据的住院证明,拿到这个证明就可以到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金,这样一笔几千块钱的资金能够维持这个家庭好几个月的生计。当听到以上这些时,我难以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我不敢再去打扰这位患者的家属,我想每个人都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但生活的压力逼迫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很寒心地写下这段文字,同样祝愿他们安好!

(3)问题*思考*建议

a.加强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投入,提高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物价监管,防止不良涨价行为,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有能力买得起好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加大救济金、社会保障金、医疗保障金等专项资金的投入,解决低收入人群直接生活保障问题。解决好困难群体问题,关键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社会救助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

再次,从长远看,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给予低收入人群更多生存的本领,让他们学会在社会更好的生存进一步加强再就业援助。促进社会困难群体自立、自强,实现就业是改变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对困难群体严格落实国家相应的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助政策,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

b.加快建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和教育救助制度

在本次调查中,低收入群体对廉租房政策有很高的评价,大家都认为这是惠民的好工程,减轻了生活压力,是在市场经济下房地产泡沫留给低收入人群的一个生存空间。笔者认为这样的好工程应该加大覆盖面积,加强投入和监管,使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央视曾经曝光过廉租房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出现地方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使廉租房建成商品房,从中获利。诸如此类案件政府部门必须全程监管,严厉查处非法行为,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c.拓宽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途径,政策性保障其受教育权利

居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素质越高,就业选择余地越宽,就业能力越强,得到高收入职位的机会也越大。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教育脱贫致富的思想深入到该类人群心里,让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该避免一些地方性限制性政策的出现,使低收入群体子女收到平等的教育。由于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给子女请家教、上辅导班、参加兴趣班等,这样就使得子女不能有同等的教育环境,缺少了很多培养自己竞争力的机会,长期下去,影响孩子发展。这个方面希望学校主动承担起孩子的拓展教育,提供更多空间和更大的平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d.加强完善城乡低收入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作为医学生,时时关注医学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留心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本次笔者调查的地方医院是绝对的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和医生医疗水平都很局限,很多病会因为误诊、漏诊而使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看病难、看病贵是困难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体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切实使百姓得到实际利益!另外,还要加强城乡医疗救助渠道,简化办事流程,避免过程中多余人力物力的浪费。救助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5] 以上问题和建议的提出均基于本次实践中的发现感悟,有片面和错误的地方,很多内容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但都是笔者发自内心的诉求,希望能让这部分群体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让他们应有的利益得到全方位保障。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结 束 语

本次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拓展延伸,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触是最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尽管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综合国力稳步上升,但笔者认为,在为祖国大好发展势头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思考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如何?承受能力如何?稳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应该是我们永久的追求和不懈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笔者借此次实践的机会,亲身经历和发现了低收入人群生活状况,并开始长久的思考,以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观察、反思现实社会,并在内心深处衷心祝愿我国城乡低收入人群明天生活更美好,祝愿伟大祖国明天更美好!

【注释】

[1]云南省某县政府办公室提供 [2]云南省某县民政局提供 [3]源自网络

[4] 谢东梅.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贫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08(11)

篇7: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邹玉叶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本文通过农村住户资料调查,了解中国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现状、结构及要进行快速增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等,并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来源,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

0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们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这个领域的调查比较陌生,但是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的情况,加之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理论性文章,逐渐的了解到农村家庭经济来源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农村占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了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了解了中国广大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其原因,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

1数据调查

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石亭子镇241名村民去年的家庭经济年收入5000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33.34%,5000~10000为28.99%,10000~20000为21.74%,20000~30000为8.7%,30000以上的仅有7.25%。各收入段比之去年平均增加10%。其中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39.24%来自外出打工,13.92%来自农产品收入,7.59%来自养殖业,10.13%来自家庭副业,5.1%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6.33%为自己的企业,其它为17.72%,农民收入方式多却各种所占的比例都低,尤其是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仅占了5.1%。相比过去几年,农民家庭平均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率不大。农民纯收入来源分析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农村住户全年人均纯收入为4137.5元,比上年增加529.4元,增长10.5%;从收入来源的四个层次看,其中农民收入来源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可分解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整体上家庭收入呈三增一减趋势。

1.1 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升

随着经济运行的企稳回升和物价、务工工资的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农村住户各种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也程度不同的增长。2002年本镇人均获取外出从业收入为1208元,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1.9%,比1997年增长了74%。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工资性收入为4567元,平均每人每年913元,年均递增11.7%,高于人均纯收入增速4.6个百分点。

1.2 家庭经营纯收入略有增长

2002年本县农民人均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464元,比1997年增长28.2%。对农民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16.1%,分产业看,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8%,三产业的贡献率为8.3%。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为2207元,人均每人每年441元,年均递增5.1%,略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速度0.4个百分点。五年来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呈马鞍型,2000年是高峰期,人均502元,比1997年和2002年高出127元和38元。

1.3 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农村住户转移性纯收入人均增加133.4元,同比增长24.2%。在增加的来源中,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收入人均达6.9元,同比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亲友赠送人均11.2元, 同比增加8.4元,增长291.8%;报销医疗费下降70.0%;两相比,由于呈增长的收入来源所占数额较大,所以,整体转移性收入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1.4 财产性收入降幅较大

从两年资料对比看,住户财产性纯收入降幅较大,人均减少35.7元,下降25.6%;其中,利息收入下降8.5%,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下降80.4%,其他股息和红利、租金以及其

他财产性收入等程度不同均有所增长,但由于前两项减幅较大,使财产性收入总体下降25.6%。

从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数据四个部分增减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农民家庭收入会上升,但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民家庭经济增加速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制约因素

3.1 农民家庭经营规模限制了生产的发展

首先是土地规模小,农民人均耕地仅为1.2亩,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受有限耕地面积的制约,使每个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极少,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小而散,规模经营无从谈起。其次是畜牧规模养殖户少,畜牧养殖散户多,畜牧养殖户不到全市乡村户数的1%,不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农民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本身文化素质低下,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存在很多困难,导致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同时,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务工因缺少一技之长,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即使找到了一般也是收入低的苦活脏活。

3.3 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农民发展生产的顾虑

由于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收购保护价,使其价格变化幅度增大、变化频率较快,农民的生产经营存在后顾之忧。如2006年的大蒜价格高刺激农民的种植愿望,增加了种植面积,2007年价格大幅度下降,造成农民对大蒜种植风险心理,种植面积减少。

3.4 自然灾害增加了农民发展的顾虑

目前农民由于基础实施薄弱,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如遇大的自然灾害,将影响农产品产量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去冬的大雪灾害将陈家庄村养猪户张某新建的养猪大棚压塌,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0余元。今年严重干旱,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减收三成多,直接导致农民农业收入下降了22.1%。

3.5 农民生产、销售信息渠道不畅通

掌握信息不及时,只是根据往年习惯组织生产,农产品的销售以坐等收购上门为主,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据调查,2007年一月份毛猪收购价格一些乡村为7.7元/公斤,而大部分地区为8.5元/公斤左右。

3.6 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据调查推算,以种植玉米为例,今年农民每种植一亩玉米直接费用为310元,增加了近55元,增幅达20.0%。其中:种籽平均每亩为50元,与去年每亩44元相比提高6元,增幅13.6%;化肥平均每亩费用是120元,与去年每亩97元相比提高23元,增幅23.4%;玉米除草剂平均每亩费用30元,比去年增加了3元,增幅11.1%;农机耕地、拉运平均费用100元,比去年增加20元,增幅25%。另外还有农具购置等费用也都不同程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导致了农民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了农民的收益。调查中还发现,今年的主要农资如化肥、粮食种子等价格一路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较大,特别是化肥平均价增幅近20%;如磷铵每袋零售价160元,比去年增加了35元,上涨28%;尿素每袋价格105元,同比上涨15元,增16.7%。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也上涨1.5-3.0元,涨幅为12.5%,如农大84号18元/公斤,同比增加了2元,上涨12.5%;农用柴油同比每吨上涨近1000元,增幅为15.2%。

针对影响我国农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为了能达到预期愿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建设新型农村过程中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4.1 农民家庭收入组合化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自行组合几项家庭收入,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求各大 高校的教授或专职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家庭收入组合化,例如一户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可以适当的选择养殖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家庭的收入,又可以把一些资源的合理运用。

4.2 建立起农产品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

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各方面生产、价格等市场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化解由于信息梗阻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4.3 积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一是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或转岗就业的能力,为农民工外出就业打好基础。二是增强农民工自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使他们在本地大胆创业,扩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能力,带动就近劳动力就业创收,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4.4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从农村生产规模方面:一是推进规模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以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广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全县生猪生产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向屠宰、生鲜肉、肉制品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稳步提高。

4.5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加大“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举措。总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等。同时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状况,分析其收入增长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M]

[2]农户家庭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2008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王秀芝.二元结构下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05期

篇8:当前低收入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组在南京使用滚雪球的调查方法进行取样, 共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 回收率为90.48%。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工作状况、收支状况、居住状况、婚姻情感状况、长远规划、心理健康状况七大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0个调查样本中, “蚁族”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大致相当, 分别占58.42%和41.58%。学历方面, 70%左右为本科生, 而且不少出自“211”大学, 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年龄方面, 14.21%的“蚁族”在22岁以下, 74.74%的“蚁族”在23—25岁, 9.47%的“蚁族”为26—28岁, 1.58%的“蚁族”在29岁以上, 说明大部分“蚁族”是大学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却必须在刚入社会时就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这对“蚁族”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参加工作的时间上, 26.32%的“蚁族”工作不满一年, 47.37%的“蚁族”已工作1—3年, 分别有13.16%和13.15%的“蚁族”工作4—6年和7—9年, 而工作10年以上的“蚁族”寥寥无几。刚毕业的大学生占了南京“蚁族”的一半, 而经过几年奋斗之后, “蚁族”现象已逐渐消失, 这对于不管现在是“蚁族”还是将来会成为“蚁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好现象。对于多数人来说, “蚁族”或许只是人生路上一段不可缺少的经历。

一、工作状况及长远规划

根据调查, 30.53%的“蚁族”的工作与专业一致, 47.37%的“蚁族”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干, 22.11%的“蚁族”的与专业有相关性。被调查者中一半以上都是从事销售行业, 他们的收入普遍在1500—2000元之间, 超过2000元的极少。还有一部分则是理工类院校的学生, 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工资在2000—3000元, 也有少数热门专业 (资源相关、高端产业等) 的大学生在3000元以上。20.53%的“蚁族”还时常要加班, 63.68%的人偶尔有加班的情况, 其中近60%没有加班费。有59.47%的“蚁族”希望自己可以尽快涨工资, 13.68%的“蚁族”希望公司方面替自己缴纳三险一金, 29.47%希望公司能提供临时居住的房屋, 16.84%认为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希望公司能够组织相应的培训, 还有7.37%有其他方面的希望 (少加班或不加班, 给加班费, 节假日可以休息, 专科本科可以同等地位地竞争上岗, 等等)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 52.63%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有比较不错的未来, 16.32%不看好正在从事的工作可能换工作, 还有31.05%对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没有看法。

对于未来的发展, 65.08%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 34.92%没有;15.34%准备在这里奋斗1—2年, 65.61%给自己的奋斗期为3—5年, 还有19.05%准备奋斗6—10年。如果奋斗不成功, 有56.91%的大学毕业生会回家, 43.09%不愿意回去。对于自己在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56.08%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充满了信心认为未来一定比现在好 (其中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 , 37.04%没有太多的期望,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过一天日子打一天工的态度生活 (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居多) , 还有6.88%对自己的未来茫然失措,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多是工作两三年的人) 。

48.4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可能就是“蚁族”, 51.60%认为自己不是。有58.9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蚁族”的出现是由大学扩招造成的,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41.08%认为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没有经过艰苦地奋斗怎能成功, 所以他们坚信:只要我们还在努力, 未来就一定会更好。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都充满激情和希望,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断地奋斗却只能换来微薄收入时, 开始陷入迷茫状态, 不知道自己未来将会怎样。在这样的继续“奋斗”过程中, 大家最初的激情也就慢慢褪去, 对于生活和未来的期望也随之变得平淡, 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

二、生活条件差, 缺乏社会保障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和收入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以后, 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日常生活包括的内容非常多, 本次调查着重从消费、居住和婚姻三个方面进行了解。

(一) 消费情况。

在对南京“蚁族”的调查中发现, 受访者月收入基本都在1700—2000元之间, 61.58%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不少人认为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 现在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 可是我们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南京的工资不高, 但是生活成本却不低。71.58%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 如果月收入只有2000元, 在南京生活确实还是很艰苦的。

我们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主要消费项及支出的分析, 发现“蚁族”支出最多的项目是房租, 平均每人每月443元, 其次伙食费, 平均每人每月414元, 这与近年全国大城市房租提高和物价上涨有关。

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一个人生活, 房租和伙食费自然会占很大比重, 每个月用于储蓄和购物的钱也不少, 在这些数据中关于学习方面的数字引起了我们调查组成员的注意。我们发现“蚁族”们用于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费用最低, 很多人完全没有或者只花少量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 作为职场新人, 每天的工作很忙, 基本抽不出时间来学习;第二, 在除去房租等必要生活费后已经没有钱来购买学习资料;第三, 依赖于公司进行培训, 等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在青春年少的时候, 好好地学习, 充实自己, 才能给自己未来的扬帆启程做足厚实的铺垫。学历代表你的过去, 财力代表现在的努力, 学习能力代表则你将来的成就。不管现在如何, 保持学习是未来的立足之本。

(二) 居住状况。

因为收入较低, 不能承担过于昂贵的房租, 南京“蚁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蚁族”一样, 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区的城乡结合部或者更偏远的郊区, 主要分布在玄武大道地区、城东马群的百水芊城、城北月苑小区周边、四方新村等, 大约占被调查人员的30.16%。此外, 还有很多租住在离市区相对远些的老小区, 如江宁、马群、栖霞等地。从调查数据上来看, 这部分人群占了17.99%, 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惊讶地发现, 南京“蚁族”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市区, 这也许可能与南京目前“蚁族”规模尚小, 而廉租公寓也大多分布在市区有关。所以从居住地来看, 南京“蚁族”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和一些离市区较远的棚户区, 但还没有形成像北京那么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地, 他们的居住地周围也存在大量的外来打工人员, 在市区主要集中在廉租公寓, 在郊区则零星分布。在居住面积上, 南京“蚁族”也有着和全国其他地区“蚁族”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被调查人群中, 居住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只占16.4%, 更有38.62%的“蚁族”居住面积大于30平方米。因为收入有限, 所以大部分“蚁族”都是合租的, 比例达71.43%。有超过一半的南京“蚁族”居住在市区, 再加上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是比较发达的, 南京“蚁族”普遍反映出行比较方便, 只有3.17%的人回答交通不便。因为居住面积较大, 治安环境不错, 55.79%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的居住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也有25.26%的受访人员表示不满意, 可能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面积有关。

(三) 婚姻情感。

因为收入水平较低, 工作流动性较大, 居住不固定, “蚁族”的社交圈子也比较小, 大多局限于公司和网络, 所以恋爱对象的选择范围较小。在调查中, 有60.53%的受访者处于未婚且无恋人状态, 36.84%的受访者虽有恋人但没有结婚, 只有2.63%的受访者已婚。在有恋人的这部分人群中, 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以前同学, 还有就是同事或者朋友介绍。对成家立业的先后, 有一半多的人选择成家与立业同时进行, 但也有36.84%的受访者选择先立业后成家。在对恋人的期望上, 75.53%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和自己一起共同努力。这说明, “蚁族”们的事业进取心都很高,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前途抱有希望, 也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在有恋人的受访者中, 对自己的情感满意与否的人各占一半左右, 这其中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收入和工作不稳定。从受访者的年龄来看, 大部分“蚁族”在25岁左右,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这部分人的结婚比率应该是很高的, 但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固定的住所, 他们无法在爱情和婚姻上考虑更多。

同时,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们的婚姻观也逐渐变得现实起来, 像“蚁族”这样的低收入群体, 再加上没有住房, 想在这个大城市站住脚都比较困难, 更不要提谈婚论嫁了。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长此以往, 这种现象必将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未来我国男女比例会出现严重失衡。

三、心理健康状况:挫折感、焦虑感较为严重

作为一名“蚁族”, 其必然承受来自自己和外界不同的压力。在工作方面, 65.43%的“蚁族”认为有压力, 而有34.57%的“蚁族”认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其中部分“蚁族”因为刚刚开始工作, 经验不足, 薪金较低, 可能在工作经验丰富之后工作压力会有所减少, 工资也会提高。对这部分人来说,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大多数“蚁族”来说, 其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保险一类的跑腿工作, 提升的机会较少, 因而在南京工作的压力太大。在收入水平方面, 79.26%的“蚁族”有压力, 只有20.74%没有压力, 低收入是“蚁族”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一名大学生, 一名“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低于2000元的工资确实太少, 而在南京生活的成本虽然没有北京上海那么高, 但绝大多数人时常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况。在婚姻方面, 45.41%的“蚁族”有压力, 54.59%认为没有。对于“蚁族”而言, 在面临生活、工作、社会多方面的压力时, 有一部分人会同时感到未来婚姻情感方面的压力, 而另有一部分人会把这种压力暂时搁置, 专心于事业, 但是就长期而言, 婚恋压力会越来越大, 或多或少是对“蚁族”心态的一种挑战。在居住方面, 多数人因为房租问题住在城郊结合部, 离工作单位较远, 人均居住面积较小, 治安卫生差等问题突出, 虽然南京“蚁族”居住的“蚁巢”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条件较好, 但仍不尽如人意, 居住问题也形成了“蚁族”生活中的一大压力。如此多的压力, “蚁族”平时多用上网、睡觉、吃东西等方式来排遣, 网络聊天、在网上更新自己的状态几乎成了“蚁族”们每天必做的事情。相对于用一些消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蚁族”还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方法来勇敢面对生活。总体而言, “蚁族”们对自己现状还是抱有希望, 相信再经过几年努力, 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 40.74%的“蚁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比较满意, 33.86%对自己并不满意, 还有一些人对所处的状况还有点迷茫, 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四、“蚁族”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蚁族”的形成, 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城乡二元结构下, 不同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不同的生活条件, 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期望、理想、能力, 等等。

(一) 客观因素。

1. 大城市的吸引力。

大城市可以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另外,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客观影响, 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物价房价飞涨, 特大城市的“蚁族”的生活压力变大, 于是他们选择逃离北上广, 转向南京这样的城市。

2. 就业形势。

2003年初, 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 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 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此后, 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 而与此同时, 我国社会正经历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 必然出现大学毕业生滞留现象。很多企业不愿花代价培养新人, 招聘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没有机会, 哪来工作经验。

3. 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 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此外,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专业供需矛盾突出。为什么找工作如此困难?郎咸平曾提出一种产业链理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是整个产业链的7个环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别占了这条产业链的6和1, 6就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而1是产品制造。发展中国家1是根本, 而发达国家则控制了6。大学生学习的, 主要是6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这6个产业链环节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的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不得不出国, 或者挤在国内的大城市抢工作。

(二) 主观因素。

1. 择业观相对落后。

1998年开始大学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必然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很多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越是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或大城市, 前去择业的就越多, 反之, 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越难招到人才。

2. 过于自信。

很多大学生自我感觉太良好, 总是眼高手低, 适合他们的工作或者说他们可以胜任的工作, 都是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目前大学毕业生对于求职存在着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的问题, 只知道要找工作, 但是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儿,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各种工作或者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看到职位名称后就开始主观臆测, 想当然地认为这会是什么什么样的, 或者是受到周围人对这些职位和工作的看法的影响, 自己却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一行, 以至于在做决定时非常茫然。

3. 追求梦想等综合因素。

为了自己的梦想, 认为在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够把父母接到城市一同生活;希望下一代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

五、解决“蚁族”困境的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 为了改善大学毕业生低入群体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缩小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

“蚁族”之所以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回家, 是因为二三线城市与大城市差距实在太大。

(二) 改革高等教育制度, 反思教育扩招和教育产业化。

学校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结构有清晰的说明, 应用型科学和研究型科学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最重要的是大学的教育不可以商业化, 不可以像市场一样“跟风”:社会上某一时间要什么样的人, 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或课程。

(三) 提升职业能力。

你想留在大城市, 获得机会和享受优质生活, 你需要大都市。但是你有什么资本让大城市需要你,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 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四) 转变就业观念。

不要局限于大城市, 可以考虑去一些发展潜力好的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是冒险者的天堂, 并不适合所有人, 那里机遇与风险并存, 并不是每个人去了都可以淘到金子的。另外, 到一线去争的是空间, 到二线去争的是时间。挑好一个正值上升期的二线城市, 考验的是着眼未来的视野和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中庸之道, 就去找你内心的“1.5线城市”, 毕竟它们能在你有生之年变成一线城市。

(五) 加强心理辅导。

“蚁族”作为现代社会一个庞大而又不可忽视的群体, 已经形成“蚁族”特有的文化, 并且在逐渐地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总体而言, “蚁族”们对自己的现状还是抱有希望的, 相信再经过几年努力, 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 但是如果两三年以后还是一样的状况, 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希望社会能多关注和支持他们, 给予正确的引导。

(六) 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个群体, 不要过度关注。

社会不应靠说教去告诉“蚁族”走哪条路, 而应用真爱和良心去温暖这个群体。更重要的是在关爱之余, 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经营自己的人生。

(七) 其他。

建设“蚁族”集中住宅和廉租房, 促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鼓励青年自主创业……

“蚁族”受过高等教育, 乐观开朗, 敢于接受挑战, 相信通过奋斗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学校门已走出, 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渡, 也是一个必然阶段。不少“蚁族”表示, 从表面看他们很苦, 其实那是打拼的过程, 人生的经历本就包括艰难和辛酸, 条件差正应该是艰苦奋斗的起点。不管是选择留在大城市继续追梦, 还是选择逃离北上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摘要:“蚁族”是一个由“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组成的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称其为“蚁族”, 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南京“蚁族”的具体情况是: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 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 并以此宣泄情绪。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蚁族”,低收入群体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廉思.“蚁族”Ⅱ谁的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3]张慧鹏.“蚁族”, 个人的悲剧抑或是时代的创伤[J].中国工人, 2010, (6) :20-25.

[4]阳玉平.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 2009, (12) :102-104.

[5]刘新庚, 李炎利.大学生“蚁族”择业从众心理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 (3) :1-3.

上一篇: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范下一篇:公司资质挂靠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