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2024-07-25

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精选6篇)

篇1: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亿库教育网

http://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复习和强化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对同一平衡状态的判断;勒沙特列原理的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平衡计算知识。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移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另类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讨论,使学生建立平衡思想,并能广泛应用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过程中。

科学品质:通过化学平衡例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多方位的或换位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理论的复习,培养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剖析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提问】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

回答:一定条件下。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过渡】还有哪些衍生出的因素也可以是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讨论题:

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 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

表明可逆反应A(固)+2B(气)[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讨论引导】

C(气)+D(气)+Q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从化学平衡概念的本质及它的外延去讨论和判断,但需注意题中可逆反应的特征、物质的状态。

讨论:

回答

例1中可逆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等,故可以通过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来确定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正确;B选项只描述了正反应速率,C正确。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回答:例1未指明密闭容器的体积固定,对于体积可变容器,达平衡与否,容器内压强均不会改变,A不正确。

回答:例2中容器的体积虽然固定,但可逆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不变,达平衡与否,容器内压强均不会改变,A选项不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B选项也不正确。

回答:反应物A为固体,达平衡前后气体质量不相等,B选项正确。回答:密闭容器的体积固定,虽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但反应过程中成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在改变,浓度在改变,所以C选项正确;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选项也正确。

【评价】例1中的A、B、D三个选项均不正确,只有C正确。例2中只有A选项不能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v逆来判断。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不同物质

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 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同一平衡状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提问】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 回答:反应温度、压强、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如果反应的起始态不同,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呢?

讨论题: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例1 可逆反应3H2+N2

反应:A(气)+B(气)2C(气)。已知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C,此时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摩尔分数为R。若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 A和4mol B,达平衡后的C物质的量为多少?此时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的关系?

【讨论引导】

注意例

1、例2中相关可逆反应的特征。

在讨论例2时,可将浓度的改变转化为容器体积的改变,从而由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讨论:

回答:例1,温度相同,容器的体积相同(即压强相同),虽然起始态不同,将②③转换后与①中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相同,所以对同一个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同一平衡状态。即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回答:例2,由于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4molB,就相当于把第一个起始态容器的体积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但由于压强不影响该反应平衡状态,所以,达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a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相等。

【评价】例1的答案正确。对同一可逆反应的三种不同的起始态,在同一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例2答案正确。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小结】

1.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的条件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同一可逆反应:mA+nB

pC+qD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完全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为同一平衡状态;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比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则为同一平衡状态。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讨论引导】

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回答(略)。【复习讨论】 讨论题:

pC(气)—Q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 m>p,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讨论引导】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改变条件后的平衡移动方向,以及题中涉及的化学量的概念。

讨论:

回答: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的缩小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分子量变大;B的浓度变小,C的浓度增大。

增大压强,使容器的体积变小,各物质的浓度应增大,但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气体A、B的物质的量变小,生成物气体C的物质的量增大。正确答案为B。

【评价】讨论的结论正确。不仅应会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也应会判断平衡移动后的结果。

【过渡】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勒沙特列原理是否适用呢?

例题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 Ca2++2OH-,当向悬浊夜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 B.Ca2+浓度增大 C.溶液pH保持不变 D.溶液pH增大

【讲解】难溶物在水中存在着溶解和沉淀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的速率等于沉淀的速率,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溶解平衡。同化学平衡一样,改变条件,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移动。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分析例题中的问题。

【提问】在一定条件下,石灰乳悬浊液存在着平衡状态,那么对于溶液而言,是否处于饱和状态?加入生石灰会发生什么反应?对溶解平衡有什么影响?

倾听。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思考并议论。

回答:是饱和状态。生石灰与溶剂水反应,虽然由于溶剂的减少,平衡会发生移动,但温度不变,Ca(OH)2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只是溶质和溶剂的量改变。A、C正确。

【评价】回答正确。

【结论】凡是存在可逆过程的变化,均会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均可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分析解决平衡移动问题,但不能脱离

该问题所涉及的概念。

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引入】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

倾听。1.极值思想 例题:

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

2NO2,2NO2 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

[

] A.49.6 B.41.3 C.62 D.31 【分析】首先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用常规方法解题。

【引导】由于第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可以采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极端假设法。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启示】极端假设法常用在混合物的组成的计算中,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中。

解题:混合气体是由O2、NO2、N2O4组成的。(解题过程略)思考:

回答:假设混合气体只是由1molO2和2mol NO2组成的,其平均分子量为41.3;假设混合气体只是由1molO2和1 molN2O4组成的,其平均分子量为62。但实际上混合气体是由O2、NO2、N2O4组成的,所以平均分子量应在二者之间。A正确。

2.代换思维 例题:

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

[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分析】在同一容器中投入不同量的反应物,即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两个独立的平衡体系看成是在第一个平衡体系的基础上的平衡移动问题。所以思考时应注意①浓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②平衡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数也在改变。

思考:

提问:平衡移动时PCl5减少的量与投入的PCl5增加的量,哪一个大? 思考讨论:

回答:在同一容器中投入2molPCl5可相当于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相当于对第一个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使平衡向左移动,PCl5的量增大,B正确。

【引导】为了回避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思维代换,把浓度的改变代换为体积的改变,然后再代换为压强的改变。

【启示】当需要比较两个相同的可逆反应的不同平衡状态时,即可采用这样的代换思维方法: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①转换为平衡移动问题;

3.差量方法 例题: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

] A.1/5

B.1/4 C.1/3

D.1/2 【分析】根据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可按常规计算方法列出方程后解题。

解题(略)。

【引导】若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差量法计算引入此题中,可简约思维。3H2+N2 2NH3…△V 变化3L 1L

2L

2L 由此可知反应过程气体体积缩小的量即生成NH3的量。

【启示】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是按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变化的,所以差量法经常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

思考解题:

回答:设平衡混合气体为100L,其中NH3为25L,即反应生成NH325L,气体体积缩小了25L,原反应物体积为125L,A正确。

五、综合问题 例题: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在一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 A、B和C均为4.0mol,D为 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

②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分析】左侧可逆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右侧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缩小的反应。隔板在中间意味着左右两侧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左侧气体的起始量已知,共12mol,由此进行讨论。

【引导启发】在推算x的取值范围时,可采用极端假设法进行讨论。思考讨论。

回答:①当x=4.5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3.0mol,欲使右侧反应的总物质的量为12mol,应在起始时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欲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以通过极端假设的方法来讨论:假设平衡不移动,x=12.0 mol-6.5 mol-2.0 mol=3.5mol;假设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E为0 mol,(6.5-0.5x)+(2.0+x)=12.0 mol,x=7.0 mol,故x取值范围为3.5<x<7.0。

②当x的取值不同时,反应分别达到平衡的气体总物质的量均为12mol,两个反应的温度肯定不同,所以左侧中的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肯定不同。

【评价】回答正确。

【启示】解化学平衡综合题,应围绕着化学平衡概念,应用平衡的基本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2∶3 2.在一真空容器中,充入10molN2、30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若在同一容器中,在相同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欲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和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

] A.15mol 25%

B.20mol 50% C.20 mol 75%

D.40mol 80% 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x 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A,0.3molB和1.4 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

[

] A.1

B.2 C.3

D.4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2HBr(气),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起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以下推断正亿库教育网

http:// H2(气)+Br2(气)

亿库教育网

http:// 确的是

[

] 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 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 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 a mol 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C(固)+4D(气)+Q,图2-14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大B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D.加入催化剂 6.已知反应3A(气)+B(气)

7.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Cu(H2O)4]2++4Cl-[CuCl4]2-+4H2O,能使黄绿色氯化铜溶液

蓝色

黄绿色

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

] A.蒸发浓缩

B.加水稀释 C.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食盐晶体 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SO27%、O211%、N28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

] A.38.5%

B.77% C.6.4%

D.97.3%

2SO3(气)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2.0mol·L-

1、0.8mol·L-

1、2.4 mol·L-1,则O2在反应初始时的浓度可能是

[

] A.0.8~2.0 mol·L-B.0~2.0mol·L-1 C.0~0.8mol·L-1

D.无法确定

10.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气)+H2O(气)9.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CO2(气)+H2(气),已知CO和H2O(气)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气),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

] 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 C.0.010 mol·L-1

D.0.015 mol·L-1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颜色怎样变化?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1)2NO2(气)N2O4(气)+57 kJ,迅速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2)2HI(气)=H2(气)+I2(气)-Q 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氢气: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12.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

2C+D+Q 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 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 d mol。(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 d/2到 2d之间变化,则 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13.若温度为830K时,下列可逆反应及其平衡具有某些特殊性。CO+H2O H2+CO2,若起始浓度[CO]=2mol·L-1,[H2O]=3mol·L-1,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60%;如果将H2O的起始浓度加大到6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75%。

请注意上述有关数据,总结出其中规律。填写以下空白:

设830K时,起始浓度[CO]=a mol·L-1,[H2O]=b mol·L-1,达平衡时[H2]= cmol· L-1。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1)当b不变时,a减小,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 ;H2O转化率_______。

(2)当a=5,c=20/9时,b=______。(3)当a=b时,c/a= ____。

(4)用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的代数式____。

一、选择题

1.A、C 2.C 3.B、C 4.A、B 5.B、C 6.C、D 7.B、C提示:从图象看,改变条件只加快反应速率,不使平衡发生移动。8.D提示:采用差量法计算。9.B提示:采用极值思想来确定取值范围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向右移动

先深后浅

向左移动

变深(2)不移动

变深

向右

移动

变深

向左移动

变浅

12.(1)a>4d(2)D提示:可以将题中的平衡看作是新平衡的起始态,按照题中给出的D的物质的量变化范围的下限(d/2)和上限(2d)来分别讨论。讨论时应注意平衡移动的方向,由哪一种物质来确定a的取值。

13.(1)提高降低(2)4(3)0.5(4)c/a+c/b

亿库教育网

http://

篇2: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平衡

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 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固)+2B(气)C(气)+D(气)Δ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D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 = v逆

来判断。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不同物质

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 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SO2(气)+O2(气)可用来 1

二、同一平衡状态

1.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

例1 可逆反应3H2+N2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气)+B(气)2C(气)。已知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C,此时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摩尔分数为R。若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 A和4mol B,达平衡后的C物质的量为多少?此时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的关系?(C的物质的量为2a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相等。)【小结】

1.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的条件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同一可逆反应:mA+nB

pC+qD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完全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为同一平衡状态;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比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则为同一平衡状态。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讨论题: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态(已知n+ 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pC(气)ΔH>0处于平衡状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勒沙特列原理是否适用呢?

例题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 当向悬浊夜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溶液中Ca数目减少

B.Ca浓度增大 C.溶液pH保持不变

D.溶液pH增大

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

2+

Ca+2OH,2+-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1.极值思想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 2NO2

2NO2,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A A.49.6

B.41.3

C.62

D.31 2.代换思维

例题: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B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启示】当需要比较两个相同的可逆反应的不同平衡状态时,即可采用这样的代换思维方法: ①转换为平衡移动问题;

3.差量方法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A A.1/

5B.1/4

C.1/

3D.1/2 【启示】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是按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变化的,所以差量法经常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

五、综合问题 例题:在一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 A、B和C均为4.0mol,D为 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3.5<x<7.0。=

②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温度肯定不同,所以左侧中的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肯定不同。)【启示】解化学平衡综合题,应围绕着化学平衡概念,应用平衡的基本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2∶3 2.在一真空容器中,充入10molN2、30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若在同一容器中,在相同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欲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和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A.15mol 25%

B.20mol 50%

C.20 mol 75%

D.40mol 80%

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

x 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A,0.3molB和1.4 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

A.

B.2

C.3

D.4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气)+Br2(气)

2HBr(气),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起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 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 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 a mol 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已知反应3A(气)+B(气)C(固)+4D(气)+Q,图2-14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B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D.加入催化剂

7.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u(H2O)4]2++4Cl-

[CuCl4]2-+4H2O,能使黄绿色氯化铜溶液

蓝色

黄绿色 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A.蒸发浓缩

B.加水稀释

C.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食盐晶体 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SO27%、O211%、N28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A.38.5%

B.77%

C.6.4%

D.97.3%

9.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2SO3(气)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2.0mol·L-

1、0.8mol·L-

1、2.4 mol·L-1,则O2在反应初始时的浓度可能是A.0.8~2.0 mol·L-

1B.0~2.0mol·L-1 C.0~0.8mol·L-1

D.无法确定

10.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气)+H2O(气)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气),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 C.0.010 mol·L-1

D.0.015 mol·L-1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颜色怎样变化?(1)2NO2(气)N2O4(气)+57 kJ,迅速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CO2(气)+H2(气),已知CO和H2O(气)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2)2HI(气)=H2(气)+I2(气)-Q 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氢气: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12.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 均为 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 d mol。

2C+D+Q此时,A、B、C的物质的量(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 d/2到 2d之间变化,则 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13.若温度为830K时,下列可逆反应及其平衡具有某些特殊性。CO+H2O

H2+CO2,若起始浓度[CO]=2mol·L-1,[H2O]=3mol·L-1,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60%;如果将H2O的起始浓度加大到6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75%。请注意上述有关数据,总结出其中规律。填写以下空白:

设830K时,起始浓度[CO]=a mol·L-1,[H2O]=b mol·L-1,达平衡时[H2]= cmol· L-1。(1)当b不变时,a减小,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 ;H2O转化率_______。(2)当a=5,c=20/9时,b=______。

(3)当a=b时,c/a= ____。

(4)用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的代数式____。答 案

一、选择题

1.A、C

2.C

3.B、C

4.A、B

5.B、C

6.C、D

7.B、C提示:从图象看,改变条件只加快反应速率,不使平衡发生移动。

8.D提示:采用差量法计算。

9.B提示:采用极值思想来确定取值范围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向右移动

先深后浅

向左移动

变深(2)不移动

变深

向右

移动

变深

向左移动

变浅

篇3: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搞好复习的第一要素。在复习中, 要严格遵循修订大纲, 抓主干知识, 不再复习已删除的内容, 对降低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适度调整复习要求,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使用教辅资料, 对于过分繁难型的计算、讨论型的计算也不必过多地去耗费精力。在我们的复习和训练过程中, 要注意突出重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 对比《考试说明》逐个知识点落实到位。有的知识点, 如高考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一些知识点, 需要反复训练,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 比如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几种重要的无机和有机反应类型, 各种代表性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但许多考生觉得化学的基础知识太多、太碎, 不是记不住就是一遇到新问题、新情境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最大的原因, 就是他们没有找出化学知识之间的规律, 没有建立清晰的学科知识网络。知识的框架不清晰, 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所以夯实基础时要狠抓知识网络的构建。这个知识的网络绝对不能由老师替学生编织, 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我编织, 这样学生的印象才能更深, 对这些规律才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才能正确地灵活运用。

二、紧扣课本的同时加强联系实际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 复习时要紧扣课本, 要在重点知识上多下一些工夫。新教材强调化学的应用性, 增加了很多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 也增加了一些化学前沿的知识。比如, 纳米材料、硅的用途、新型电池、铜的电解精炼、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氟氯代烃对环境的影响、酶的简介、食品添加剂、塑料的老化和降解等。近几年高考试卷也越来越贴近社会、生产、生活, 是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教师在复习时应结合这些知识, 适当联系实际多讲一些, 多练一些, 让学生开阔视野, 增加了解, 学会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从而提高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复习效率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是当前高三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所谓的针对性是指要针对每一个考生, 我们学校的考生水平大体分三类:一是大学本科水平, 二是大学专科水平, 三是录取线以下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首先会给自己定好位, 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种水平, 然后再针对性地复习,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第一类学生做好培尖工作, 第二类学生做好补缺工作, 同时让学生清楚每年的高考真正拉开档次的是中低档试题, 而不是难题, 所以前二类学生要在中低档题上下苦工夫, 同时第一类型的学生也要兼顾部分难题, 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加强对实验的复习

实验一直是考试中的薄弱环节, 是考生被扣分最多的题目, 实验集“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于一身, 这也反映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待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有条件都要做一次, 至少通过看课件或录像获得直观认识。实验时, 不应该只照方抓药, 还应要求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对所做的实验, 每个步骤都要切实掌握, 还要考虑, 若将装置重新组装, 程序重新安排还可以做哪些实验?这样即使做的实验不过, 但实验的思路拓宽了, 深度和广度也都增加了, 对实验复习要做到“一讲二做三练四考五纠正”, 真正把实验复习落到实处。

五、进行专题复习时配以综合练习和针对性练习

第二轮复习要做一定量的综合练习, 尽量达到一周一次, 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达到二周三次。同时我们不主张将现成试卷直接给学生考, 而是经过剪裁整理, 综合成新的一份再给学生练, 练习一定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战性”。对学生的易错题或薄弱环节进行反复性针对性练习, 不断检测、查漏、补缺, 使第二轮复习做到迅速、有成效。

摘要:紧围绕《考试说明》, 围绕课本展开复习, 以“知识块”专题和“方法”专题为抓手, 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中突现“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狠练“易错点”, 做到有的放矢。

篇4: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突出主干,框图为优

一轮复习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重建,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学生在知识关联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解决框图题时,对知识的检出存在缺陷,不能将框图中的转化关系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解决学生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是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关注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紧贴真题,变式强化

一轮复习中需解决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二轮复习就更应重视知识应用上的强化。二轮复习临近高考,应更重视学生的实战训练。在习题的选择上不能只用历年的真题,那就起不到贴近高考和强化提高的目标。应重视变式训练,这样既可将历年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再现,又可避免学生因已做过真题而使训练失真。

三、针对薄弱,补偿为要

二轮复习不应再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一遍地毯式的梳理,应针对历年高考的考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补偿。从知识点的角度分析,历年的高考主要有如下的考点:微粒的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钠镁铝、铁铜、卤素、氧硫、氮磷、碳硅、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溶液、盐类的水解、电化学、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同分异构、有机物组成的确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常见事故的处理、化学仪器的清洗、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如果从高考试卷的试题结构上来看,主要有如下类型:环境保护、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机框图题的解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有机合成、化学计算技能等。针对不同的专题,把握住学生的缺陷点,进行针对性地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强化训练,弥补一轮复习存在的缺陷。

四、及时检测,精选讲评

1.抓住重点,突出针对性

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讲评课中,重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则要敢于舍弃,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困惑疑难问题。对于重要而学生得分率低的题目,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开拓外延、分析归纳等,让零碎的知识得以升华。积少成多,结串成网,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通过对练习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梳理解此类题的思路。如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对几个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该题要考虑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还是盐类的水解;(2)如果上述两者同时共存,则考虑哪个程度大;(3)掌握三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2.强化审解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二轮复习应强抓解题规范训练,注重提高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要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和反思关。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粗心大意,将名称写成化学用语,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或未注意到题中关键词等。(2)不能全面捕捉题给信息,特别是对隐性信息的挖掘。(3)基础不过关,不能理解题目中的句子含义,如化学平衡题中出现的诸如“反应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几倍”,“反应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几倍”等等。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引导学生审题三读,具体包括:泛读,指明确有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细读,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精读,指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书面表达的训练主要包括化学用语、解题格式、文字表达等几个方面,力求规范、详略得当、准确无误。解题后的反思应包括:反思知识点,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通过上述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减少解题的失误率,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总之,知识点的复习必须结合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评必须为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服务,而习题的精选为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只有努力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并使三者有机整合,才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篇5: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建议2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要点精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nBc表达式:

B=V

单位:mol·L-1或mol·m-3 注意: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NH3、Cl2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3.V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4.在一定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大小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改变。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钥匙改为量筒。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3)定容时,视线、液面凹面、刻度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3.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3.溶液各种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ρC=1000w % M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ρC=1000S(100+S)M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 稀释定律:C1V1=C2V2或m1W1=m2W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③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

V混=m混/ρ混

(4)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ρV1000MV+22400VH2O

例6: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密度为1 g/cm3)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1.25 mol·L-1

D.33.1 mol·L-1

解析:正确答案选A。水的体积和氨气的体积必须单位相同,如果以“L”为单位,则分别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例7: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w 1001000mC.w%=(c×M)/(1000×d)%

D.c=

VMA.c=(w×100×d)/M

B.m=V×d×解析: 正确答案为B、D。

对A应为:c=(w%×1000×d)/M=(w×10×d)/M;对B溶质的质量为:m(溶质)=m(溶液)×ρ=(v×d)×w%;对C取1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c×M)/1000×d]×100%=[(c×M)/10×d]%;mol1000mM对D:c mol·L-1。3V10LVM

篇6: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位一构一性三者之间的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领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例题中信息的学习,激励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推断题的分析与解答,学会运用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板书】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组成

【提问】请说明原子的组成。学生活动

回答原子结构的知识要点: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予以补充 【板书】2.原子核

(1)所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 电子数______;质量数______。(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所含质子数17;中子数18;电子数18;质量数35。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5)已知Cl元素的原子量为35.5,可知这两种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百分组成之比是Cl-35∶Cl-37=3∶1。

这里应明确同位素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并非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提问】比较三种“原子量”之间的差别,并判断下列各式分别表示哪种“原子量”? ①M=m/mc/12;

回答:三种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略)①为同位素的原子量; ②为元素的(平均)原子量;

③为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A为质量数)。

【投影】例2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B.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 C.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2 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为160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确定该元素同位素原子的种类?(2)怎样计算其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3)怎样计算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比?(4)如何确定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 讨论并回答:

(1)有三种单质,说明该元素只可能有两种同位素原子;若有三种同位素原子,则形成的单质分子就不止三种。设这两种原子分别为aX和bX,则三种单质为:aXaX、aXbX、bXbX。

(2)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数分别是:158/2=79;162/2=81;而式量为160的是由两种同位素原子共同形成的(79+81=160)。所以,质量数为80的同位素并不存在。

(3)由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1,可求得质量数为79和81的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比为1∶1,即各占50%。(4)单质的平均式量可由下式求得:

M=158×1/3+160×1/3+162×1/3= 160 【板书】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投影】例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引导学生小结有关电子排布的知识。分析与辨析、回答:

A中的微粒,可以是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和O2-,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但化学性质相差甚远。

B中当H形成H+时,不与任何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相同。

C对于中性原子其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本题C、D正确。

【投影】(1)核外电子排布的四条规律;

(2)短周期元素各个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确定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仅非金属元素),且两者绝对值之和等于8(H为2)。

听其他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给予必要的补充。比如: 半径比较三规律: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板书】

二、元素周期律 【投影】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并回答:

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观察并思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变化规律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由1~2或1~8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b.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何规律

b.原子半径总是由大到小,到稀有气体元素时半径突然增大,呈周期性的变化 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何变化规律

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周期性的变化 3.什么叫元素周期律? 回答: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就叫元素周期律。

【板书】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提问】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引导学生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

②周期的分类及各周期的元素数目 说明:

在此引导学生注意相邻两个短周期中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③族的分类 思考,归纳,发言。倾听,回忆。回忆,发言: 周期

元素数目

(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有哪些?

思考并回答:把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如B、Al、Si等。(3)掌握每个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练习书写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

【投影】例4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p和q,则对下列p和q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p+q=15

②p=q+5 ③p=q-5

④p+q=22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讨论、分析、回答:

①两种“短周期元素”,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

②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有两种形式:XY2或X2Y。其中XY2型的化合物,常见的有CO2、SO2、NO2以及ⅡA和ⅦA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MgCl2、BeF2等。

常见X2Y型的化合物如IA与ⅥA族之间的化合物如H2O、Na2O及N2O等。所以此题应选C。 【板书】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元素周期表中微粒半径的递变规律

【投影】例5 各组微粒的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

] 7

①F<F-<Cl-

②O2-<Mg2+Al3+ ③Ca2+<Ca<Ba

④S2-<Se2-<Br-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题与解题。答案是A。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讨论,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

(1)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递减;(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3)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增大;

(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予以鼓励,并对发言中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予以补充。【板书】(2)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 【提问】周期表中元素单质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思考,总结:

(1)同周期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3)位于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具有两性。

【投影】通过实验证明:Na、Mg、Al、Fe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组织讨论】不仅要提出方案,还要说明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

【评价】因为是复习,因此学生有可能提出各方面的依据或设想。在学生提出可能的方案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方法都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说明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行的道理。

这9种设想中,不能完全充分说明问题 的有:(1)、(4)、(7)、(8)和(9)。

【提问】哪些实验事实能够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l要弱?

思考,讨论,设计并提出实验方案或实验事实:(学生可能的方案有)(1)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2)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3)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的相对强弱;(4)与强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5)四种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6)它们形成的强酸盐溶液的pH的大小(水解程度);(7)它们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相对强弱;(8)这四种金属的冶炼方法;(9)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评价】与学生一起在讨论中评价每一个方案。

【板书】(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递变规律

【投影】例6 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思考,归纳,回答: 可能的思路有:

(1)与氢化合的反应条件;(2)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3)Cl2通入H2S或硫化物的溶液中,能得到S单质的沉淀;

(4)Fe或Cu在其中燃烧时,所得产物中Fe或Cu元素的价态等等。【提问】应该如何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的相对强弱? 讨论,总结: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的规律,本题应选B、D。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有何内在联系? 思考,回答。

四、“位—构—性”的规律及应用

【引入】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那么,这种元素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意义呢?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倾听,思考。

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言。思考,发言: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2)由核外电子总数可知电子的排布,从而知道电子层数,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元素的化学性质。

【评价】只知道周期数,能否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还得知道它所在的族序数。【评价】元素的化学性质难道只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吗?对,还与原子半径即电子层数的多少有关。教师活动

【投影】现在我们来系统地归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小结: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例题:

【投影】例7 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A<C 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激烈反应的单质

【提问】我们请一位同学示范讲解本题的分析及推断过程。其他同学注意思考,有欠缺的地方予以补充。

读题,思考并回答:

(1)由于 A、B、C是短周期元素,它们在表中的位置关系明确,因此,可设B的原子序数是x,则A的原子序数是(x-9),C原子序数是(x-7);

(2)又由于 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有等式:

(x-9)+x+(x-7)=2x,则有x=16。

可知B为16号S元素,则A为N元素,C为F元素。(3)据上述分析得:只有A不正确。

【投影】例8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______,元素丙为______,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或______。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求解。读题,分析及解答:

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题给信息,确定突破口:(1)可以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猜想,甲的最外层电子数在5左右;

(2)可以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写出四种可能的位置关系,设出甲的序数,结合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求解。

答案:甲为N,丙为P,乙和丁的化合物为CO或CO2。【课堂小结】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Z一定是活泼金属元素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 1molY 的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发生转移的电子为2mol D.由Z单质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2.第二周期的元素与氢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分子或离子中,电子总数为10的有

[

] A.6种以上 B.5种

C.4种 D.3种

3.第三周期元素R,它的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并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则关于R的正确说法

[

] ①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②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 ③R的单质固态时属于同一类型的晶体; ④R 的气态氢化物都能受热分解。A.仅①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4.下面的推断,错误的是

[

] A.铍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是一种有色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微粒半径:K+>Na+>Mg2+>Al3+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D.熔点:Li<Na<K<Rb 6.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A.NaF B.MgI2 C.BaI2 D.KBr

] 13

]

7.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其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SiO2,Fe2O3中,OF6最稳定

8.已知aAn+、bB(n+1)+、cCn-、dD(n+1)-均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b>a>c>d C.离子半径D>C>A>B D.单质的还原性A>B>C>D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 A.六氟化氙(XeF6)B.次氯酸(HClO)C.氯化硫(S2Cl2)D.三氟化硼(BF3)

10.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Y3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m±4 C.X和Y可属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D.XY3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二、非选择题

11.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

(1)a微粒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4)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5)c微粒是______,f微粒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2.A、B、C、D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D、B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的2倍,这4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C______。

(2)写出2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逸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用A元素的单质和B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浓KOH溶液,用多种的惰性电极浸入KOH中,两极均有特制的防止气体透过隔膜,在一极通入A的单质,另一极通人B的单质,通入B单质的一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D 5.A、D 6.B 7.B 8.B、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2)NaOH>Mg(OH)2

(4)分子晶体(5)OH-

上一篇:书包里的故事作文300字下一篇: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