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一个香气萦绕的端午作文

2024-04-26

记述一个香气萦绕的端午作文(共2篇)

篇1:记述一个香气萦绕的端午作文

一个香气萦绕的端午作文

端午时,还记得那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不错的,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可以知道他——屈原。在楚国灭亡之际,他势死也不愿做亡国奴,英勇的跳进江里。端午节就是用来纪念他的,从古至今一直未曾变过。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也是有着淳朴的习俗。永远少不了“青青艾草飘端午,浓浓艾草‘粽’是情。”

端午时节艾香四溢,不信,你闻!端午节那天我和哥哥一大早就拿把剪刀,骑着车子出门了。我们这里艾草密集之处可数村头的吐坝了。到了坝上,我拿出剪刀在草丛里极力寻找着艾草,用手扒开草丛,看着一株草茎上有着像粉一样的`白色,闻一闻还有种说不出的清香。因为是清晨,艾草上的露珠还未脱落,就这样我的手上沾满了‘神奇的药水’。我找到了一颗颗艾草,果断的在离它们根部10公分的地方斜着剪下去,这样在来年就又会生根发芽。

我抱着亲手找的艾草回家。把上面枯黄的叶子除掉,一根根插在门头上,堂屋、锅屋、车棚、连小瓦房都不放过。妈妈把剩下的艾草的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放在大柴锅里煮,然后让我和哥哥用艾草水洗澡。她说这可以防疾病,我并没觉得,只觉得晚上睡觉少了许多蚊子来亲我,而我也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

糯糯的粽子弹牙、可口,不信,你尝!粽子在端午节可是名角,它就像中秋的月饼一样,必不可少。粽子在端午前几天妈妈就开始包了,为了包它,可把我累坏了。我在这几天东奔西走,到处找苇叶,我们的粽子都是用它包的。先把米放在水里泡上一会儿(这非得糯米才行)。然后再把打来的苇叶在开水中煮,让它变得有韧性,这样在包的时候才不会断裂。把苇叶弯成一个漏斗状,把米放进去 ,七折八折就好了,看着妈妈灵活的手法,我却不会。最后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煮,伴着米香、苇叶的香味的粽子就新鲜出炉了。

龙舟竞赛渡江河湖海,不信,你看!我们这里没有精彩的龙舟赛,但今年不知为何,我们的淮河里来了许多‘龙舟’。说是龙舟不过是渔船罢了。船头有一个人在呐喊,另一个则在奋力的摇着木桨,虽然划得不是很快,但还是激动人心的。你看,那个船上的人激动地在船上蹦起来了,双手紧握,振臂高呼,船也随之摇摇晃晃,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围观的人不禁捧腹大笑,还有窃窃私语“这家伙,真会耍威风。”

炮声噼里啪啦端午到了,不信,你听!端午节到了,我们村最重视的就是中午这顿饭。家家桌上摆满了好吃的,丰富极了,酒、肉、鸡、青菜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最爱的饮料。村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时一点不亚于新年。因为,你听,端午到了。

忘不了,这个最有味道的端午;忘不了,艾香四溢;忘不了,粽米香醇;忘不了,淮河上龙舟竞赛;忘不了,爆竹声声响,这个端午真是别有味道。我到这里不禁想说:“下一个端午,快些来吧!”

篇2:记述一个香气萦绕的端午作文

一、让观察日记成为孩子习作的源点

在习作中, 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 无从下笔”。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生活是习作之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因为坚持写观察日记, 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 了解社会, 积累素材, 丰富习作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 增强写作的能力。从三年级起应当训练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 它可以一日一记, 也可以数日一记, 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也可以只写一个片段, 没有开头和结尾, 非常灵活。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 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而只观察不记录, 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人物、事件、生动的场面就会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转瞬即逝, 当用到的时候再去回忆, 就会觉得朦朦胧胧, 很难提笔成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 可以把平时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下来, 也可以把生活中容易淡化的零碎小事记下来。虽然事件不必惊天动地, 语言不必华丽动人, 但是这一件件小事却成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如:殷嘉敏同学看到妈妈削苹果, 不但将苹果皮削掉, 而且将苹果切成小片, 然后拿给奶奶吃, 她被妈妈孝顺长辈的行为感动, 于是就写了文章《这个苹果真甜》;冷笑成同学观察到校园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样子, 就写了文章《第一朵杏花》。只有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累积起来, 让观察日记成为习作的源点, 学生才不会“闭门造车, 胡编乱造”。

二、让细节描写成为孩子习作的重点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习作时,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而所谓的细节描写, 就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言谈举止或对环境事物等细枝末节之处所做的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是优秀习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特别是小学生习作大都是记叙文, 如果不能运用细节描写, 文章读起来难免干巴巴的, 毫无生气可言。因此, 细节描写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如我们班的戈静怡同学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感动》, 大致的内容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天接她放学的情境。文章平淡的叙述, 让人读后, 谈不上感动。笔者指导学生首先描写一下当时的天气情况, 以衬托人物的形象。接着具体写一写妈妈接自己时的语言和动作。在教师的点拨下, 戈静怡同学修改了自己的习作, 下面是她写的一个片段:“寒冷的冬天, 北风呼呼的刮着, 刮在脸上生生的疼……我的妈妈看见我, 连忙迎了过来, 为我又披上一件挡风的衣服, 并从怀中掏出两个包子, 关切地说:‘饿了吧!快吃吧!还热着呢!’吃着带有妈妈体温的包子, 再看看脸冻得红彤彤的妈妈, 我的眼眶湿了……”这段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环境描写, 细微而无声地把妈妈对我的爱生动地刻画出来。

三、让真情流露成为孩子习作的亮点

现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机械模仿, 甚至说假话、说套话, 内容单薄、语言干巴, 甚至感情失真失度, 更谈不上童心童趣。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没有情感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文章除了新颖的立意、选材和优美的语言、细致的细节描写外,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 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东西, 那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自己的真情流露才能感动读者, 引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试想, 一篇文章连作者自己都不能感动, 又怎能打动读者呢?感情是诚挚的, 它弄不得虚假, 也只有当某些事、某句话、某个眼神真正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它就令你难忘。记得一位学生习作中这样写道:“我闭上眼睛装睡。只听得爸爸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 感觉到他轻轻地为我盖上被子, 掖好背角, 又感觉到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我的脸上……我体会到了爸爸严肃面孔后的慈爱!“情到真时总动人”, 学生用心写出了爸爸为他盖被子时的情境, 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 让真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自然地流淌出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 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

上一篇:时代朗诵词下一篇:知人善任,成就霸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