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2024-08-03

医院高质量发展发言稿(精选6篇)

篇1:医院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高级培训班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尊敬的各位省内外同仁: 早上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参加由我院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高级培训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东省医师协会、代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生命线。《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2011版)》中涉及“质量管理”的条款达195条,并向医院提出明确要求,“医院要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在职能分工中体现出三级组织架构”。由此可见,建立规范的、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2013 年初,我院以高分顺利通过等级医院复审,成为全国首批首家申请等级医院复审、首批首家采用新版评审标准接受评审的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评审至今三年多以来,医院结合标准化建设和国家医改形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并可复制的三大管理模式:绩效运营管理、全面质量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累计接待全国248家单位、236批、2264人次前来参观交流。今天,我们在泉城济南开设首届高级培训班。这是我院主办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也是我院将“千医特色管理模式”向各位代表进行的首次展示。在与会两天半的时间里,大会将本着“严谨、实用、交流、共享”的原则,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评审评价及大型医院巡查医疗组长赵越院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负责人刘庭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质量控制科姚远主任,齐鲁医院感染管理科韩辉主任莅临现场进行管理工具的理论详解与实操培训;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我院的三大管理特色模式,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同时,诚挚希望各位院长、同仁将自家管理特色与具体做法与我们进行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祖国卫生事业的稳步推进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我用十分钟时间,向各位代表简要介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概况。

孙洪军

2016/4/13

篇2:医院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一、活动目的

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以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医疗纠纷为着力点,全面查找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控,促进全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

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时间集中安排在3月-6月上旬。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0日

(1)召开全院临床、护理、医技人员大会,宣布《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百日专项整顿”活动方案》,各临床、医技科室高度重视,形成良好氛围,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2)医院网站及宣传栏宣传《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

(3)各科室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活动方案。

2.自查、学习培训阶段:3月10日—4月10日

各临床、医技科室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全面排查医疗、护理、医技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安全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1)完善质控体系,质控工作常态化。完善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科室医疗小组必须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活动,确定每月2次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的时间。

(2)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各科室组织学习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20xx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本科室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科室二线、三线听班制度的落实、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的落实。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3)强化急危重症管理,畅通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程序和措施,树立并落实完善检查、急症急查、重症重查、立即检查的思维意识,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预防和救治肺栓塞的预案和猝死抢救的演练,医技科室重点加强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各部门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协调,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和救治及时。

(4)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等方面管理。尤其是加强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执行,提高对术后并发症防范。

(5)加强病情评估与沟通,防范医疗风险。及时全面对急诊、住院病人进行评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目前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的风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及时有效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患方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患方的问题。通过良好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

(6)规范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严把用药指征。控制药品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7)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防止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尤其是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诊疗技术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加大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管理。

(8)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要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各临床、医技科室把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并报告相应的职能科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结合核心制度、肺栓塞、急危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讨论、汇报、比赛、演练,促使科室分析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3.督导检查、整改提高阶段:4月11日—5月11日

(1)问题整改: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台账逐项整改。

(2)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督导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和科室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与科室自查问题台账一并作为整改的内容,督导科室规范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根据问题导向,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专项检查、重点督导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重点对核心制度落实、肺栓塞预防诊疗流程、急危重症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指南共识的学习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多学科会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督导整改。门诊部重点对120、急诊急救、急诊绿色通道、危急值管理、医技科室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就医流程优化、门诊安全措施等方面督导整改。院感科重点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镜室等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整改。

4.持续改进、巩固总结阶段:5月12日—6月10日

(1)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培训学习核心制度、指南共识,强化“三基”训练、加强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室把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经验、成果、存在问题、合理化建议等,梳理成册,提出改进的制度与规范。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形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长效机制。

(2)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职能科室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指导科室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于疏于医疗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科室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3)对在“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认真自查、整改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处罚。

三、活动要求

目前我院医疗服务总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医疗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加。要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活动月(安全月)”方案的实施,要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切实做好此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活动文件、医疗核心制度、法律法规、本科诊疗常规和技术常规,要求科室全员参与,不能流于形式。

篇3:医院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1 做法

1.1 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推动医院创新发展,质量建院是保证。我院着力强化全体管理干部和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思想观念,始终坚持质量建院、质量兴院、质量强院。

1.1.1 强化质量建院意识。

充分利用召开会议、组织学习、部署工作等各种时机,反复给中层管理队伍(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讲管理、辩事理、明哲理,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一份缺陷病历就是一个纠纷隐患,一项制度不落实就是一种潜在危机”,不断强化质量与安全理念。每年相对集中一段时间,普遍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全院医务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向。同时,注重通过剖析卫生部通报的每起医疗责任事故,举一反三,警示大家。通过一系列教育,增强了广大医务人员对“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1.1.2 营造质量兴院氛围。

通过电视台、互联网、报刊、杂志、宣传橱窗等载体,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整体形象,营造质量兴院的浓厚氛围。每年召开医患座谈会,广泛征求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对我院质量兴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社区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定期开展义诊活动、走访技术帮带单位、随访出院患者以及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献爱心)活动,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服务措施的不断改进。此外,通过召开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开展“八个一精品工程”(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品讲座、精彩授课、精尖技术、精高成果、精优论文、精先课题)评选活动,不断推出医、教、研、管理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与个人,从而形成质量兴院的良好风尚。

1.1.3 提高质量强院能力。

通过筹建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积极搭建质量强院的平台。通过加强心血管内科、脑系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妇产科等骨干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质量强院的硬件支撑。每年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做到全员受训,全面提高,筑牢“三基”。2010年参加了第一届天津市卫生行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我院医护技专业以优异成绩获优秀组织奖。邀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医院内部举办了两期职业化医院管理培训班,医院领导层和中层管理者全部参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团队的全面质量管理水平[3]。从2004年开始,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2次理论、临床技能和英语考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称分别命题,将“三基”内容和专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作为考核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重点,将专科知识、医院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和本专业近3年内新进展作为考核高级职称人员的范围,成绩张榜公布,并作为晋职、晋级、离岗或转业的主要依据,使全院上下形成了“钻研业务、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2007年10月至今每月开展1次全院病例大讨论,利用本院典型病例,对病历的内涵质量、诊断和治疗的合理性展开深入讨论,从而培育中青年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上述举措,显著改善了医院的结构质量(通常包括人员、技术、物资、规章制度和时间五要素),夯实了质量根基。

1.2 注重完善组织机构,实施层级质量监控

提高医疗质量,实施质量监控是关键。我院严格依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确定评价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各级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规范。

1.2.1 明确绩效评价标准。

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作为全院的医疗质量绩效评价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逐项分解到各级领导、各个科室、各个岗位。同时将医院信息系统中实时统计分析的各科室医疗指标运行状况作为个体化医疗质量绩效评价对象,使绩效管理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定期对历年医疗数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评价医疗收益,使终末质量评价更为直观、科学,成为医院领导层决策的重要依据。

1.2.2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2004年2月建立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2005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启动后,又进一步调整为由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科、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组成的三级质控领导机构。QC小组主要负责所在科室的质控活动(即科级医疗质量控制层面),重点放在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动态监督、检查、指导手术、病历等医疗质量,及时发现、整改质量缺陷。质量控制科以环节质控为主要职责,及时调整质控技术,重点抓好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监督、检查、指导QC小组的质控活动,定期对全院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终末评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核、决定医院质量管理具体方案与措施,检查、督导质量控制科和QC小组的工作,提出质量管理建议和意见(即院级医疗质量控制层面)。

1.2.3 完善制度机制保障。

在落实原有医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医院感染管理方案》、《病案质量管理规定》、《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规定》以及《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明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加大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控,又制定了综合ICU、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新生儿病房、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规定,强调了设置要求,使各环节行有所依,规范运行。

1.3 注重盯紧环节质量,严格全程动态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为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目标,防止任何环节出现“短板”,质量控制科严格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

1.3.1 实施环节质量实时监控。

由专职医师通过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在24小时的不同时段,随机监控全院运行病历的书写时限、知情同意书沟通内容和病历内涵质量,特别强调时间(时限)概念在病历书写中的重要性。对节假日、中午以及夜间零点以后等薄弱时段,对急诊科、ICU、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室、高压氧舱等重点部位,对危重症、长期住院、长期待诊、严重并发症、医疗意外、特殊病情、特殊身份等重点病例,每周进行2-3次专项检查,每季度开展1次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出院患者电话与问卷满意度调查、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的满意度调查、手术科室对手术室和麻醉科的满意度调查,定期评价临床科室的实验室与特殊检查适应症和送检标本质量,通过相互监督,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使个体医疗质量控制走向“自动化”。同时,定期排查医疗安全隐患,随时掌握医院感染动态。

1.3.2 依靠医疗核心制度规范监控。

实时监控全院各个部门、不同环节的13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每周突出1-2个制度,连抓2-3周,逐项深挖,层层剖析,即使重点科室的专家存在问题也不留面子,直至全院形成规范。例如手术分级制度的质控要点在于科室是否按照手术难度选派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主刀手术,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质控要点在于各专科ICU和综合ICU的医务人员是否按照工作制度与抢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救治。通过抓医疗核心制度,使全院各项医疗数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值,其中甲级病案率由7年前的90.3%提高到98.9%,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由75.4%提高到90.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由13.7分钟缩短到6.5分钟。此外,质量控制科紧跟卫生部有关医院管理的新动向和新思路,及时将各项技术管理标准下发各基层科室并狠抓落实、跟踪问效[4]。

1.3.3 依托先进技术手段辅助监控。

2007年在原有医疗信息网(“军字一号”、“军字二号”工程、PACS和LIS)基础上开通了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包括腕带条形码标识、无线医生工作站和无线护士工作站3部分,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利用无线医生工作站,上级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现场指导下级医师即时调整医嘱,对下级医师的运行电子病历提出修改意见,改变了过去查房结束后回办公室凭记忆下达医嘱的传统模式,有效控制了医嘱差错,确保了诊疗效果。利用无线护士工作站,护士可在患者床前采用腕带扫描方式确认患者的身份(姓名、床号、ID号、科室等基本信息),可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实时记录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电子病历,确保了医嘱执行、护理操作、采血送检、手术交接等重要环节的准确无误。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大减少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显著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该做法作为重点管理经验在2008年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二周期动态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推广。此外,将手术预约与分级管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手术进程监控系统、患者家属等候区温馨提示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并借鉴JCI管理思路,完善了麻醉访视、手术资格准入与分级管理、手术安全核查、医院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了围手术期的质量与安全。1.3.4对重点环节实施精细监控。2007年,重点抓了医院形象品牌化、医患沟通多样化、医院服务人性化、患者生命安全化和医院环境洁净化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护理、医技和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并向住院患者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发挥了营养治疗作用,减轻了家属负担,从而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到医疗、护理工作的不同方位和每个细节。2008年开始,将管理重点放在患者识别、临床用药、医护沟通、检验危急值报告、术前再确认、医院感染控制、患者跌倒与压疮防范以及医疗不良事件处置8个方面,细化了各项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优化了服务流程。2009年至今,认真落实卫生部出台的一系列新医改要求,积极参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着重抓了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麻醉与手术安全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后勤服务部门将“人、车、火、电、气、毒、密”作为安全管理的7项重点,定期开展防火、防盗、用电、用气等安全知识培训、消防器材模拟演练、安全点位隐患排查等活动,适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火灾、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采用可视监控网络对院区116个监控点位实施24小时监控。坚持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做到基层科室每半月、机关各部门每月组织1次安全形势分析会,医院每季度召开1次安全工作会议,逐级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1.4 注重定期质量讲评,巩固质量管理效果

将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经常进行总结分析,是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我院坚持定期质量讲评制度,及时查找薄弱环节,有力促进了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

1.4.1 科室每月进行质量讨论。

各基层科室于每月上旬召集全科人员总结上个月的医疗、护理数质量指标完成情况,重点查找医疗、护理、医技检查工作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书写《科室质量分析报告》上报质量控制科备案,业务副院长和医政管理部门(医教部)人员下科室参加讨论。

1.4.2 医教部每周组织质量分析。

主要对门诊人次、急诊人次、急诊抢救人次、手术人次、入出院人次、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门诊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状态,以及运行病历、危重患者救治等环节质量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1.4.3 医院每月开展全面讲评。

2005年10月至今每月坚持召开全院医护质量讲评大会。从完成的主要工作、医疗数质量指标统计分析(含药品与高值耗材比例等全成本核算数据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等灰色指标)、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3个层面进行全面讲评。严格落实卫生部要求的处方点评制度,对开具“大处方”、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不到位的责任医师点名批评,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当场宣布处理意见。

2 成效与建议

通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将医疗质量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质量建院的整体水平,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卫勤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实现了社会效益、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连续7年未出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连续4年获5项军队医院管理研究方向医疗成果奖,涉及科主任查房管理、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病案质控方法、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5个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全程追踪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管理,强调“三全”,即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全部工作的质量控制[2],是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可控性因素(例如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和不可控性因素(例如社会因素和患者个体差异)的有机组合、系统集成,这需要架构基于现行国内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质量评估体系,需要质量监控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各种质量数据采取基于循证思维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做到适时调整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从而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曹荣桂.持续推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改进[J].中国医院,2010,14(1):2-6.

[2]朱士俊.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阎惠中.医院管理者的两栖状态与职业培训问题[J].中国医院,2010,14(4):20-23.

篇4:提高病历质量是医院发展的需要

病历形成前的质量保证

病历主要是由临床医师书写完成。因此,加强岗前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首要任务。①职业道德教育培训。②《执业医师法》、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各种常见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将法律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依法行医,依法书写病历。③医学基础知识和写作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书写病历时能够做到用字正确、语句通顺、内容真实完整、记录及时准确。④加强医疗各环节和各类人员的培训,医院首先实施临床住院医师各科轮转制度,集中训练基本技能;规范强化获取执业医师资格的标准,医师必须通过三基训练考试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处方权;全体医生每年必须参加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训与考核;多次举办病历书写讲座,实施主治医师、年轻医生和见习医生的病历书写专家培训;规范科主任、主治医师的查房,进修医师进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全员素质,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上述措施均致力于将问题控制在尚未形成病历的前期。

病历形成环节的质量保证

根据卫生部的医院管理办法,医院主要是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病历主要由经治医师书写完成,但在完成的过程中,则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三级医师共同负责。由此,医院成立个人、科室和医院的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①强调自我检查,要求书写者每日下班前审核已写完的病历,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及时修改完成;②主治医师的日常检查,主治医师作为病历书写的“质控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对经治医师书写的病历进行认真地审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病历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③科主任在查房、科研、新技术开展、病历讨论、科内业务学习、病历出科审核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力争将问题病历消灭在萌芽与环节中。医务处组织专家每日下到病区抽查重危、手术和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对病历的书写时限、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与治疗是否符合、治疗措施是否得当、药物应用是否科学合理、更改医嘱及调整药物在病程记录中是否加以分析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核。同时医务处组织抽调4名临床科主任和4名负责主治医师,对全院运行病历进行每月2次的质量监督检查,针对病历内涵质量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与剖析,引导临床医生运用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认真写书病历。通过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切实地保证和提高了我院的病历书写质量与内涵质量。

病历终末质量的保证

对归档病历,由医务处每月抽查各科室每位医师的2份出院病历,以及所有的死亡病历,由病历质量管理委员审查,根据质控标准评分。对于不合格的病历,按照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严格处罚,并将具体内容反馈到各科室,限定时间整改,下一周期针对该问题进行复查。

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

为提高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我们制定了完整的医疗质量目标、员工奖惩细则、质量审核制度、规范化服务标准、三级预警制度、各岗位工作流程、病历质量管理与考核内容等。做到以制度抓管理,以管理推动质量,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每月定期抽查各科出院病历,让专家进行质量评审,发现乙级病历进行质量否决,丙级病历连带科室负责人进行质量否决,并直接与奖金挂钩,同时在医院信息通报上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医师养成严谨、准时、认真书书写病历的好习惯,以适应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及当前医疗市场的要求。同时,加大对优秀病历的奖励力度,医院每年进行1次优秀病历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科室和优秀病历书写者,给予奖金鼓励,既调动了醫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质量意识,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医疗纠纷,保证了医疗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的病历质量明显提高,并以此带动了整个医疗质量的提高,连续3年医疗纠纷以10%的速度递减。在省、市各级行政部门的检查中,我院的病历质量多次受到表扬。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病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长抓不懈,将提高病历质量贯穿在医疗过程的始终,为整体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保证医疗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国乳腺癌病人减少

可能与少用激素有关

据新华社洛杉矶8月15日电(记者高原)近年来,美国乳腺癌病例数明显减少,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原因。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这可能与减少使用激素疗法有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上介绍说,2002年公布的有关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雌激素与黄体酮相结合的激素疗法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这导致许多更年期妇女停止使用激素疗法。调查还发现,2003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患乳腺癌的妇女明显减少。

为了进一步明确激素疗法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分析了从1997年到2003年的数据,调查了60多万名50岁至69岁的妇女。结果发现:从2000年到2002年,美国使用激素疗法的妇女减少了7%,同期患乳腺癌的妇女相应减少了5%;从2002年到2003年,美国使用激素疗法的妇女减少了37%,同期患乳腺癌的妇女减少了23%。

领导这项研究的卡尔·克尔里科夫斯克医生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减少使用)激素疗法是(导致乳腺癌病例数下降)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此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加强对妇女进行乳房X射线检查是促使美国乳腺癌病例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发现表明,过去的结论可能并不十分准确。

篇5: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一)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在公立医院章程中明确党建工作要求,全面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和巡视巡察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先评优、设备配置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的制度机制。实施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二、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

(三)科学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市直公立医院建设,加大市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力度,到2025年,力争全市“三级”公立医院达到1家左右。

(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质提效。发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公立医院在医共体中的牵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充实紧密型医共体内涵,加强市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对口帮扶,提高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公立医院以特色专科为纽带组建专科联盟,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加强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提供围产期保健、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安宁期疗护、健康促进等全方位健康服务。

(五)构建合理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科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直公立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减少群众跨市就医。根据辖区外转率高的病种,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性疾病、儿科等薄弱专科诊疗能力,逐步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本市内解决,提高县域就诊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市直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

三、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体系

(六)提高医疗发展水平。落实“323攻坚行动”专病防治中心,加快建设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挂牌市人民医院)、市脑卒中防治中心(挂牌市人民医院)、市癌症防治中心(挂牌市人民医院)、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挂牌市人民医院)、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挂牌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挂牌市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挂牌市康复医院),同时组建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整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七)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公立医院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防治和弹性扩容能力,加强培训演练和物资贮备,进一步完善全市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病区感染楼项目建设,提升城北卫生院医学观察中心能力,强化市人民医院(盐矿院区)定点医院救治水平,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加快建设院前急救体系,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四、加强临床特色专科建设

(八)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全市创建5个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一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新生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提高医院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和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3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九)加强质控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质控中心建设,强化质控协同,提高不同乡镇、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提升临床科技水平

(十)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罕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临床科研能力,推广临床新技术、新业务。持续推进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打造“防、筛、管、治、研”紧密结合的医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载体。

(十一)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大力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公立医院建设智慧医院跃上新水平,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4级以上,公立医院处方、药品追溯、医保结算、工伤医疗康复费用结算、医疗服务监管等信息互联互通;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学影像资料等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

六、创新公立医院服务模式

(十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推进形成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体化服务新模式。针对老年人以及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现实需求,合理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

(十三)创新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建立完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教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推进总药师制度,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十四)建立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强化公立医院与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

七、强化中医药守正创新

(十五)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国医堂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市中医医院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机制,实现中医类临床科室设置全覆盖,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十六)构建中医特色医疗服务模式。市中医医院深入实施“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推广中医临床优势技术操作规范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

(十七)创新中西医结合“复合式”服务。“十四五”期间,加强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诊疗中心建设,形成并推广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鼓励科室内、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

八、提升运营管理质效

(十八)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医疗质量、医院感染防控、药事管理等专业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作用,推进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十九)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定期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推广后勤“一站式”服务,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财务科、医政医管科、中医药管理科)

(二十)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加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

九、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二十一)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统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落实岗位管理制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到2025年,我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力争提高到45%左右;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

(二十二)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到2025年,力争提高到35%以上。

(二十三)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指导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相关政策和措施。

(二十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老年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康复、中医药、麻醉、感染、重症、儿科以及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探索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全面加强行政、财务、后勤、院感、质控等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

十、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

(二十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医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院训、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二十六)构建人性化服务生态。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完善行风管理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十七)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畅通医患沟通渠道,构建和谐诊疗和执业环境。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长效机制,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

十一、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20xx年开展试点,2023年全面推开,2025年实现预期目标。

(二十九)落实各方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城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综合监管,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6: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四化”,充分发挥绩效考核“风向标”和“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引导区管公立卫生机构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激励区管公立卫生机构争先创优、增比进位,奋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组织领导

在铜仁市万山区考核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公立卫生机构考核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区管公立卫生机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公立卫生机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健康局。

领导小组职责主要是在区考核委统筹部署和区考核办具体安排,全面负责区管公立卫生机构(区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考核方案、指标,开展季度监测评分、半年评价评分、年终考核评分及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等。

区管公立卫生机构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压实考核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配合区管公立卫生机构考核办做好考核工作。

三、考核对象

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铜仁市万山区中医院),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考核内容

详见附件1、2。

五、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分确定指标、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和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

(一)确定指标。参照《20度贵州省省级公立医院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及《2021年铜仁市市级公立医院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结合铜仁市万山区工作实际以及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职能职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分类制定可量化、差异化的考核指标。经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区考核办汇总审核,按程序报区考核工作委员会同意后印发实施。

(二)季度监测。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分别提取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第一、三季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推进情况,形成季度监测报告和得分,经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区考核办。

(三)半年评估。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对照考核指标逐项开展自查,于7月10日前将自查工作报告报公立卫生机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价评分。评分结果经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区考核办。

(四)年终考核。按照区考核办统一安排,由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通过总结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现场核实等方法,对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开展年终考核,并结合季度监测情况、半年评估情况,开展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2021年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得分及提出等次建议。

六、计分方式

促进高质量发展年度绩效考核满分为100分,由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和年终考核得分和加减分项组成。

年度绩效考核得分=第一、三季度监测平均分×5%+半年评估得分×5%+年终考核得分×90%+加减分。

七、等次建议

依据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年度考核得分,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其中,考核等次按以下得分段予以建议:等次“好”的考核得分为90分以上(含90分),等次“较好”考核得分为90分以下—80分(含80分),等次“一般”考核得分为80分以下—70分(含70分),等次“差”考核得分为70分以下。同时,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均需达到“好”等次,方可建议评为“好”等次(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具体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展)。

考核年度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含中办、国办)以及省委、省政府(含省委办、省政府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国家、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表彰(有正式文号)的,以及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表扬(有表扬、肯定的相关表达)的,根据表彰层级分别给予加分。

考核年度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含中办、国办)以及省委、省政府(含省委办、省政府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国家、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通报批评(有正式文号)的;以及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批评(有批评、责令整改等相关表达)的,根据通报批评层级分别扣分。

考核年度内,发生院内聚集性疫情、重特大医疗事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重大舆情事件等任意一项情况的(有相关主管部门正式通报文件),直接建议评为“差”等次。

八、结果运用

各被考核对象年度绩效考核得分及等次建议,由区管公立卫生机构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提出,送区考核办审核,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年薪、医院工资总量挂钩,绩效资金参照区直单位标准按原方式、原渠道解决;同时,作为区卫生健康局对区管公立卫生机构评先评优、项目申报、资金分配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九、其他事项

(一)强化思想认识。推进区管公立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保障。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动公立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在公立卫生机构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以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推动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区管公立卫生机构高质量、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强化信息支撑。区卫生健康局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局对接,积极配合建立适用于全区公立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考核”的方式,采集客观考核数据。各区管公立卫生机构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保证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

上一篇:家乡上梁的风俗作文下一篇:中学上网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