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记作文

2024-06-02

背书记作文(精选8篇)

篇1:背书记作文

背书写事作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教室里传来背古诗的声音。原来,老师在抽查寒假的.背书情况。我在家可都背了,便拿着书在讲台旁边排起了队。

“背《山园小梅》。”田老师对我前面张瑶发出指令。“众芳摇落独暄妍,嗯――嗯。”张瑶有些不熟,我顿时紧张起来,赶紧翻书复习。没翻几页就听见老师对张瑶说:“不行。”我更紧张了。

到我了,老师漫不经心地把书一合,然后一翻,说:“背《商山早行》。”这首诗我挺熟的,可刚刚还没复习,先背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因思杜陵梦,嗯……?”我立马意识到自己背错了,赶快调整“鸡声茅店日,人迹满回塘”。一下子,脑子似乎有根弦断了,实在想不出来,啊!我这时的情景就像花千骨使用洪荒之力,被导演叫了一声“卡”。

我用了好久的洪荒之力,就在这时偏偏欠费了。我“嗯”了半天也没把“嗯”出来,老师把书给了我,说:“不行,还要背。”啊――!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要崩塌了。

晚上把11首古诗抄了一遍,并把每一首都背得很流利才安心入睡。

第二天下午,又开始了一轮“检查”。老师翻开我的书,“《商山早行》。”又是“商山早行?”我开始背,“晨起动征……”

当然,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终于背好了,太棒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篇2:背书记作文

h老师不仅很年轻,而且特精神。一米八的个,挺挺的,头发也理得蛮有型,看上去轻轻松松。无论在男生还是女生眼里,绝对是个帅哥。由于他经常背对着我们在黑板上写呀写,所以整堂课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我们见到的并不是他脸上的表情,而是他的背影。

上的堂数多了,大家察觉到h老师有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很让人迷惑不解。是什么小动作呢?每每老师写板书,总是会右手挥舞着粉笔,左手翘起大拇指,在腰部一遍一遍地划圈圈。课间,我同桌猜着说:“老师大概是在打手势吧,是让咱们好好做笔记。”坐我后面的同学说:“老师或许是在夸我们呢,因为大家都很守纪律。”我说:“不一定哦,恐怕是老师腰疼吧。每天他都要上好几节课,累的。”

天气尚未转冷的那堂课,验证了我的猜想。那天,h老师穿着adidas的运动装,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脚下蹬着一双拖鞋,两手端着苹果笔记本电脑,戴着耳机,背着运动背包走进了教室。这也是h老师的常规性装扮,大家早就看顺眼了。很快,他就调试好了投影仪,从夹子本中取出讲义,开始讲这节课的内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开头两道题不难,因此h老师并没有写过程。第三道题比较麻烦,需要分步骤讨论。于是,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作图。“嗤――”直溜溜的x轴画好了,“吱――”端正正的y轴也画好了,然后再标出原点o。耶,好一个二次函数图像,太完美了……

突然,我发现h老师的习惯性小动作与往常不大一样。他的左手没有伸出大拇指,也没有在腰部划圈圈,而是握成了拳头,轻轻地敲着腰椎的部位。整整一堂课,一直是如此。

说话间,下课的时间到了。h老师收拾好讲台上的讲义和电脑,从兜里取出一部iphone5,塞上了耳机,调好了歌曲,背上背包,微笑着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踢拉着拖鞋走出了教室。我知道,他还要到离这儿挺远的另一个学区赶课。他的背影在走廊里渐渐远去,一个镜头却在我的脑海定格:他的两只手都握着拳头,朝后背着,一左一右地在腰间捶打。

篇3:对学生背作文应付考试的思考

我侄女读初二,一次段考中她的语文成绩为八十九分,这让我很惊喜,同时又有几分不相信,因为她的语文成绩不好,特别是作文,半天也逼不出一个字来。我拿出她的试卷查看,作文满分是四十分,而她的作文成绩是三十九分。我看了一下作文内容很好,中心明确,立意新颖,行文流畅,与她平日的作文练习简直是天壤之别。于是我问她作文得高分的秘诀,她悄悄地不好意思地说:“考试前两个星期拼命背十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八九不离十!而我这次运气特别好,连作文题目也跟我背的一篇作文一样。我背的作文都是从《优秀作文选》、《精选作文集》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能不得高分吗?”我哭笑不得,难怪她的书桌上有那么多的作文书。天真的侄女最后还加上一句:“我们班上好多同学都背作文来参加考试!”

这不禁让我掩卷深思。

学生为什么要背作文应付考试呢?

一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有不少学生认为,作文训练费时、费劲,而且,如果不对阅卷老师的胃口的话,就不容易拿高分,没有高分在班上就会落后,在老师和父母面前就会交不了差。在学生中这种“唯分”的思想,功利性思想,非常严重。他们只想找捷径,背作文选,写拼凑作文,认为这种拼凑的作文分数又未必低。

二是学生生活感悟不够,写不出富有文采的习作。学生毕竟年龄有限,生活阅历有限,所以他真正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时候相对少了一点,也难以表达出来,学生们说话的时候,滔滔不绝,然后告诉你:“我今天干了什么什么事……”但是写作文的时候就空洞了,不知道拿自己的、生活中的事例去写,都是想现成的东西,从作文选里找。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他们就去翻作文选,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然后直接挪用。

甚至有的老师也主张学生、提倡学生背作文选,认为这样省时、省事,而且有的老师还亲自圈几篇文章让学生来背,围着这些来拼凑,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就慢慢地降下去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虚情假意,即便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也是不值得提倡的。须知学生学会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认为学生对作文的认知上的错误缘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教学标准的认知错误。

一是部分老师把作文变得太难太难了,向学生提出了高不可攀的要求,使学生失去兴趣,作文教学举步维艰。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在作文评改的环节上。有人曾经用“愚公移山”来形容语文老师改作文的辛苦,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可是老师这么辛苦,改完的作文发回去之后,学生可能就看了一眼分数,然后就把它扔在一边了,有的可能甚至看都不看,至于老师,很多是认真准备的:作文指导课,讲评课……但很多学生心不在焉,爱听不听,整个作文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为什么老师这么辛苦,这么敬业,收获的不是丰收呢?学生对作文兴趣难以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可以概括地说这么一句话,就是教师辛苦,学生厌烦,效益低下。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症结就是部分老师把文章看得太神圣,等同于圣贤,作文变成“做文”。而实际上作文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手段,是最基本的承载体、交际媒介。语文老师拿伟大的作品中的技巧、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我认为是大错特错。

二是任何人的写作是为了影响读者的,是作者要告诉读者一些信息和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关心读者是谁,每写一篇作文的时候,眼前浮现的都是语文老师的那一张脸。中学生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老师是唯一的读者,由于读者单一,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不关心读者是谁,局限了我们对作文的认知。成年人知道作文是写给谁看的,比如《背影》,朱自清的文风比较华丽,独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正是这种朴实感动了多少天下父母和子女。所以说写作有时是给一个人看的,有时是一群人,有时是自己之外的所有人。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生作文的读者,而不是让他们把老师当作唯一的读者。比如《我的学校》这个命题作文,老师可以试着创设情境:设想你的隔壁搬来一家人,正好他家有一个跟你同龄的孩子要找一所学校,要求你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好让他们对你的学校有一个了解。这时,如果学生写作的话,站在他们面前的就不是老师而是邻居一家人了。学生有了明确的读者对象,有东西可写,就不会花时间背作文去应付考试了。

三是语文老师应该清楚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文。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喜欢从遣词造句、手法是否精巧,布局是否完善等方面去考虑,这种给作文人为设置的门槛让有些学生感叹:“我这一辈子是写不出好文章了!”这就像我们拿“时装”的设计标准来衡量“日常工作服”一样。

其实作文同说话一样,本来就是个体的人的综合精神活动。人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同时相应地产生了对新认知的态度,在群体生活中,人便会自然产生表达的需要,而表达的方式就是“说”和“写”。叶圣陶说:“写作实际上就是‘写话’。”对于中学生来说,文章不是“工艺品”。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求首先要做到通俗,写出来的东西是大白话,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其次放低标准,“先求通,再求好”,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感,不感到窝囊。

篇4:2016,高分作文背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一篇让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一步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可是,在高考前最后20天,再让大家去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无异于用远水解近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幸好,《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的编辑们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为大家精心打造了这本能让大家在高考前最后20天迅速提升作文分数的高考作文备考特刊。在本刊中,我们精心为大家挑选了高考作文增分必背的30则隽语、50则素材、50篇范文、50条言论,这些内容不但与高考作文命题最易涉及的各类话题契合紧密,而且从我们多年来对高考高分作文进行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它们都能成为构成高分作文的要素,在阅卷场上极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只要大家能将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并在考场上根据写作话题灵活应用,便能轻松提升作文分数,成就高分作文!

篇5:模仿背影写作文

你是前几天回来的,回来的时候,家里人全都在为你准备着午餐。那天的那一顿午餐,我们一家人吃得和乐融融。之后,有你在家的几天里,家里都热闹极了。

弟弟一直在吵着要你抱抱,你两只手将弟弟一撑,瞬间就将弟弟举起了老高,高过了你的头顶。弟弟在你的怀抱中很开心,或许说,每次只要你回来,弟弟都非常开心。开心的笑着的弟弟,咧着嘴巴,露出了他贪吃糖果,而空了一颗的门牙。有你在的时候,弟弟是可真是开心坏了。要知道,因为弟弟的门牙掉了,弟弟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忍着笑的,最怕的就是叫人瞧见了他嘴里缺了的门牙。

不仅是弟弟,妈妈也高兴极了。忙里忙外的,虽然忙不过来似的,但是一连几天,妈妈嘴角的笑都不曾落下过。自然的,我也是非常高兴的,我的爸爸,我们全家人都因为你的回来而高兴得不行。

可就在今天,在家里才呆了几天你,又背上了包袱往外走了。这一走可又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见到你了。

我们将你送到了县里的车站,人来人往的车站里,你朝着我们挥手,接着毅然而然的转过身。你的背影如此的高大,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你向着车站里走着,一直都不能回过头,你的脚步很坚定,弟弟一直在向我和妈妈问着,弟弟问,为何你的脚步如此快,为何你的背影那么决绝,又为何你都不曾回过一次头。

篇6:模仿背影写作文

我读朱自清的《背影》,捧一杯香茗,不禁由朱自清笔下蹒跚翻过月台的老人泪眼婆娑……然后忆起哪家?她总是给我一个背影,一个不太好看,佝偻着的背影。一件粗布的深蓝色上衣,向后梳的头发,或许是转头太少,我竟无法描述她的容貌。

她照顾我的日常起居,在冬天为我捂一双袜子,在夏天呢喃着为我扇蚊子,在秋天为我做一盆香喷喷的红烧肉,在春天她笑着转身给我留下一个背影……

她梗咽的躺在床上,仿佛死神扼住了她的喉咙,胸口无规律剧烈的起伏着,一下又一下,仿佛是对生命的呼唤。她招我到床前,用她干枯的像树皮般的手抚我的脸,生疼。我不知道是她的手的关系还是觉得眼前的她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的关系,我哭了。她笑着唤我,一遍又一遍,我明白她疼我,在我3岁来到她的怀中的那天起。我竟才发现她是如此的苍老,充满皱纹的脸,黑黝黝的却没有容光,她知道她离死神不远了,她又唤我,一遍一遍……然后,用尽全力拔下针头,别过身子,留给我一个背影——一个养育我,鼓励我,以生命捍卫我,即将消失的背影。

春天的花落了,我仿佛又看到一个老人,穿深蓝色的粗布上衣,头发向后梳,身后跟着一个小女孩,女孩紧跟着老人,看着老人被时光压弯的脊梁,心中充满了感激或不知名的情感。她,我的奶奶,以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留于我一个背影……

篇7:背 影作文

前些日子刮起了大风,许多树叶被大风刮地飘飘而落,在地上叠起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我和老妈开着电瓶车,去买几本书,在路上看见了非凡的一幕。

是一位老人,他手握一把扫帚,另一只上拿着一个奔斗。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的棉衣,头发已经凌乱,在寒风中发抖。是一位清洁工,他挥动扫把,一手拿着奔斗,动作熟练,扫着地上的树叶,可树叶在地上住都有十厘米厚,一踩就能发出沙沙的声音,他努力的扫地上的树叶。可树叶也太多了,一扫,可风吹一吹,大片树叶掉了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在我面前一个瘦小的老头,他竟想清理完地上的树叶。旁边的过路人对老大爷说:“别扫了,扫不完的,今天的风太大了。”

可那位老大爷说:“没事儿。”他轻轻一笑,又埋头苦干。

“呼――”寒风呼啸,如一头狮子般咆哮着。接着天开始变暗,空气开始冷下来。这个老头还在扫。

待我回家时,这片地上干净了,隐约的才几片小叶子。那个老头不见。我心想:难道他回去了?这可还有树叶呢。

经过一个转弯口,一转弯,我的眼里又映出了那个小老头,他还是只穿了一件小棉衣,不过他手中的那个垃圾桶已经满了,只见他用手擦去鼻涕,来到垃圾桶边,倒了奔斗里的树叶。又空了,他又开始扫马路边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也不知怎的,一直挂念着那个老头:他会不会冻伤呀?他还在吗?他扫完了吗……我一连串问题徘徊在我的脑边,忘也忘不掉,擦也擦不去……

我不禁感慨:“啊!他是好样的,他不顾个人温饱,拿着扫把在大街上扫,要知道那天有多冷呀!他就穿了这一件小棉衣,他不冷吗?他是为人民做利益,是为国家做贡献,他――是中国的脊梁。”

篇8:背书记作文

一、从知意成文中训练语用

练习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很多是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有关的, 是由几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成语或词语组合而成的。如第十册练习3中出现的词语是:

令出如山振臂一呼浩浩荡荡络绎于途

惊涛骇浪水土不服讲和通好观风问俗

奇珍异宝互通有无五洲四海心悦诚服

其实, 练习3安排这12个词语, 一是对前面课文中已经学过的词语加以巩固; 二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 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但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死记词语注释, 将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 就是一篇介绍郑和远航的准韵文。关于郑和远航的故事, 学生并不陌生, 是学过的课文《郑和远航》中的内容。因而,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 用上这12个词语写出郑和远航的经过。学生们不一会儿便写出了一篇篇结构完整的郑和远航的小短文。如“郑和在主舰 (振臂一呼) :开船! 马上就是 (令出如山) , 船队 (浩浩荡荡) 地驶出了港口, 向日本驶去。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行, 一路上经历了各种艰辛, (惊涛骇浪) 险象环生, 虽有很多船员 (水土不服) , 但还是平安地到达了日本。郑和下船之后, 与当地官员和百姓互道祝福, (观风问俗) 讲述了此次到日本来是为了 (讲和通好) , 并且 (互通有无) 使两国关系能够更加友好。当地日本官员向日本天皇汇报了郑和的到来, 天皇喜出望外, 马上就召见了郑和! 郑和向日本天皇献上了本国的 (奇珍异宝) 表示友好。天皇十分高兴, 马上表示出对大明朝的敬意, 认为大明朝的威名传遍了 (五洲四海 ) , 而且主动来使表达友好 , 他一定会对天朝 ( 心悦诚服 ) ! 郑和在日本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 回国! ”

这样的语用训练, 不但帮助学生熟记了成语, 积累了语言, 而且帮助不少学生克服了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所给词语写郑和远航的故事, 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 也能让学生了解历史, 记住历史, 并能与时俱进, 呼吁世界和平共处。

二、从成语故事中训练语用

很多练习中的成语来源于典故, 一个成语实际上就隐藏了一个故事, 而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帮助学生获得对成语的印象, 获得感悟, 积累成语, 训练语用。如第八册练习2中安排的成语是: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教学时, 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 以及成语里所包含的故事,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同桌试讲, 然后请学生上台练讲。如一个学生讲“熟能生巧”成语故事:我讲的故事是“熟能生巧”, 这个成语是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的一个故事。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 , 一天, 他在家练箭, 十中八九, 旁观者拍手称绝, 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只略微点头, 不以为然。陈尧咨很不高兴, 问:“你会射箭吗? 你看我射得怎样?”老头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可以, 但并没有什么奥妙, 只是手法熟练而已。”在陈尧咨追问老头有啥本领后, 老头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 取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 全勺油倒光, 未见铜钱眼外沾有一滴油。老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奥妙的地方, 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人们由此故事中的两句话“无他, 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 唯手熟尔”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 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 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 就能找到许多窍门, 干起来得心应手这个道理。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 需要训练。学生在利用工具书查找成语故事, 练习讲成语故事, 不是死搬硬套, 既讲成语原义, 又讲成语的引申义, 还能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在成语积累中, 训练语言, 达成语用。

三、从想象画面中训练语用

“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 ”在编者精心的筛选与编排下相互联系, 彼此照应, 并共同反映了一定的主旨。如有的反映的是高贵品质, 有的反映的是概括伟人一生, 有的反映的是历经一年四季, 有的反映的是描摹百笑之态等等, 并能押韵, 形成了准韵文, 语言生动精练, 淋漓尽致, 妙不可言, 便于熟读成诵。如五年级下册练习7中出现的成语或词语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

骄阳似火大雨倾盆金风送爽万里无云

风雪交加寒气袭人岁月如流一刻千金

这12个词语, 它们意义相连, 讲了四季特征;中心突出, 讲了惜时意义, 有意境, 有韵味。教学时, 让学生想象每个成语的画面, 并用这些词语口头说话。如:

一元复始, 我们都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生活。

骄阳似火, 入学的新生还要进行军训。

早上天气很好, 朗朗晴空, 万里无云。

在风雨交加的清晨, 清洁工打扫着街道。

冬天在室内很舒服, 可是室外寒气袭人。

岁月如流,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 没有了童年的欢声笑语。

……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汹涌澎湃、无边无垠、气象万千、波光粼粼、水中捞月、海底捞针、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一泻千里、桀骜不驯、人定胜天、悬乾转坤”这组成语时, 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看到某个成语, 你想到的画面或情景是什么? 有学生说, 看到“桀骜不驯”这个词, 就会想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样子。有学生说, 看到“水中捞月”这个成语, 就想起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猴子们想了很多办法去捞井里的月亮, 可最后还是一场空。还有学生说, 看到“雷霆万钧”, 就仿佛看到了警察叔叔开着警车追捕罪犯的情景。在教学成语时, 我很少去讲解, 也很少让学生说成语的意思。觉得只要他们能够做出合理的联想, 就是真正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 在教学有的成语或词语时, 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词语画面, 在说和思中积累语言, 训练语用。

四、从生活经验中训练语用

很多练习中的成语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非语言实践的生活经验的运用, 把学生的各种体验融入对成语的感悟揣摩之中,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感, 使他们积累成语, 并能表达运用。如第三册练习1的四个成语:

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组成歌, 意思连贯, 朗朗上口, 再配以图画, 好背易记。教学时,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内容, 了解人们在什么地方 (唐人街) , 什么环境 (到处张灯结彩, 空中焰火闪烁) , 大家在干什么 (敲锣打鼓、舞龙、欢呼) , 表情如何 (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 。然后启发学生以春节为例, 谈谈过节时的热闹景象, 相机出示成语, 联系图画, 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如:春节, 是民间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 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 用彩绸做成彩球、彩带, 悬挂在大门上, 这就叫“张灯结彩”;年三十晚上, 全家人聚在一起, 吃年夜饭, 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就叫“欢聚一堂”;春节到来, 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华人, 都在共同庆祝, 这就叫“普天同庆”;节日里, 欢乐的气氛, 人们高兴的样子, 就是“喜气洋洋”。在学生把成语与其表现的情景联系起来的基础上, 再诵读成语歌, 巩固记忆。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对于熟记成语的教学, 同样是适用的。学生在成于象、感于言中理解了成语, 积累了成语, 也运用了成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背书记作文】相关文章:

卖书记作文04-27

读书记作文07-26

借书记作文08-04

卖书记作文1100字04-08

迷书记作文800字04-10

读书记作文400字04-11

窃书记作文400字04-11

丢书记三年级作文04-19

寻书记优秀作文04-24

西单书城购书记作文04-27

上一篇:《少年你》观后感下一篇:在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