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07-17

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4篇)

篇1: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一类生字及10个二类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2、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字义,能从多角度感受到小老鼠旅行过程中的危险与收获。

3、通过读文,能够深深感受到小老鼠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不怕艰险与困苦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乏、要、受”三个一类生字,并理解课文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领读难以读准的字音。

2、采取多种方法读文。

指导学生读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识认一类生字。

乏:小篆像是“正”字的反写。《说文》:“反正为乏”。所以乏的本义是“不正”。不正则不完善,于是有“缺乏”的意义。这是本义的引申,后来成了乏的常用义。又引申为疲乏、困乏,人困马乏,乏味、不乏其人。

要:会意字。小篆像双手叉腰的形象。这是“腰”的本字,因为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于是引申为中枢、关键。又引申为要点、纲要。又引申为概括、总括。

要还是多音字:yào需要、重要yāo要求

阻:本义指“险要的地方”,又指道路的难行。引申为阻碍;阻止。阻止、阻碍、阻挡;山川险阻,通行无阻。

望:登高远望、望尘莫及、拜望、盼望、望子成龙、喜出望外、丰收有望、威望

但:形声字。本读作tǎn,是脱衣露出上身的意思。后来借作“只”、“反”或“徒然”的意思。其本义便写作“袒”来表示。但愿、但是、但凡

受:甲骨文、金文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又是一只手,中间为“舟”,表示一方给予,一方接受的意思。所以受字的本义,既有给予的意思,又有接受的意思。在古书中两种用法并存。后来在受字旁再加手旁,另造一个“授”表示给予的意思。这样,受字后来就专作“接受”的意思来使用了。

受用、受命、受宠若惊、受贿、忍受痛苦、受害、受风、受暑

晚:本义是日暮、傍晚。引申指夜间。又引申指相对意义的.“晚”,即“迟”。又引申为将终了、一个时期的后一段渗入:晚年;晚期;晚唐、晚辈。

沉:甲骨文中。间像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的意思。上古把牛沉入水中,以祭祀山林川泽,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沉,本义是“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沉重、沉淀、沉思、沉醉、下沉。

三、练习

1、读课后“读一读”词语,并试着造句。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一读一、二类字,词语卡片。

2、齐读课文。

二、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自然段讲了旅行前的准备。

2、()——()自然段讲了旅行中遇到了危险。

3、()——()自然段讲了小老鼠旅行的收获。

(二)多种方法读1—4自然段。

1、指导朗读,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对话时的语气。

2、你想对小老鼠的父母说些什么?

(三)读5—9自然段,思考问题:

1、旅行中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危险、困难?

2、读读重点词语,如:幸免一死、数次迷路、受尽惊吓。

(四)读10—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读完文章你最想对谁说一说心里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连一连”练习题。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要:注意“西”的正确写法。

受:与“爱”区别讲解。

乏:共四笔

三、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背一背”。

2、熟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海滨旅游遇到危险咬断尾巴;

数次迷路爬上山头贪婪观望;

安宁满足。

篇2: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体会“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一样值钱……”“因为这只小狗最需要关怀。”两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学会珍爱身边的每个生命,要学会关注、同情弱者。

2.会认11个字,会写7个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了解文中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能结合相关提示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一样值钱……”“因为这只小狗最需要关怀。”两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学会珍爱身边的每个生命,要学会关注、同情弱者。

教学难点:

能结合相关提示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18个生字卡片,课后第一题出现的词语卡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有宠物吗?它是什么,能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宠物店里的故事。(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读11个生字(出示卡片)。

2.请学生出声读文,并在书中画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学习生字。

店形声字,从广占声,从广表示房屋,占声由占据的意思。店本是放物、卖货的地方。

钱形声字,从金声,是偏旁与声符简化的合体。从金表示金属所制,从二戈,戈是武器,声含有铲伤之意。钱的本意是铲,即挖土的农具。古代以农具钱为交易媒介,后来制货币也模仿钱的形制,现在的货币多为纸币。

哨形声字,从口肖声,从口表示口形物,肖声含有小意。哨的本意是细狭的口。引申为驻兵防盗之口。后来把细口能发出尖声的东西叫哨子。

刻形声字,从刀亥声。刻的本意是用刀削木,故从刀。引申为刻薄、苛刻。

若会意字,甲骨文像人坐着双手上举理顺头发的样子,以此表示顺意。小纂讹变,把头发和双手形变成草字头。并因为若有顺意,人在表示顺意时答应的声音也用“若”表示,故加口形。若的本意是顺从。

最形声字,金文从月取声。月是帽的象形字,表示冒险的意思;取声含有夺取之意。最的本义是冒险夺取。冒险夺取往往功绩卓著,故把功绩居首位叫最。

正音字

宠疾掏释残滚询

近义词

关切:关心关怀:关注(关爱)直视:注视坚定:坚决

4、通过字卡游戏复习这7个字。

三、再读文了解文中主要内容。

1.请同座一起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同学默读课文,了解文中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写7个生字。

2.读课文。

练习题

给下列字标音。

宠疾()掏()释()残()滚()询()

2.给下列字组词。

钱()前()哨()悄()若()苦()

3.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宠物书店付钱电视吹哨长辈若无其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令自己感动的事。那么这篇文章中那些内容让你感动呢?下面先让我们读读它。

二、初读文了解文中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中主要内容。

3.分角色读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小男孩。语言的内容。

三、再读文体会小男孩的心情

请学生读描写小男孩语言的内容。

从这五句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情。

四、结合句子复述故事

请学生结合这五句话复述故事。

五、作业:结合这五句话复述故事。

练习题:

1.加标点:

(1)我只有两元三毛七我能看看小狗吗

(2)这只小狗怎么啦

(3)这只小狗真可爱啊

比一比,再组词。可以查字典。

哨掏若

稍淘苦

梢陶苔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把它抄下来。

读一读,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篇3: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封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苏”字是繁体字。

尽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七个字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中可以保留繁体字或者不规范的汉字, 但用于教材就不太好了。况且书法作品中“社”字是错别字, “社”字的右边是“土”而不是“士”。

2.《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屏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 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 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这段话有几处不妥。 (1) “而”应改为“但”; (2) “如果”冗余, 应去掉; (3) “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 (4)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 其实, 愚以为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3. 王愿坚的小说《草》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

其中有周总理尝草的情节, 非常感人。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 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 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 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 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 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阅读这段文字, 我们明白:周总理是在了解有毒野菜生长的地方及有毒生野菜的味道, 以便通报部队, 避免更多的红军战士误食中毒。“味道呢?还记得吗?”这句话是总理向杨光询问有毒生野菜的味道。杨光显然听明白了, 所以他“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问题就出在“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这句话上。明明是“煮熟了吃的”, 又怎会“没有尝过”?岂不自相矛盾?所以, 应在“没有尝过”后面加上“生野菜的味道”。

4. 课本第85页节录了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段落”与“联络”用得令人费解。

原文如下:

读中国古代史, 知道战国时候, 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 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 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 又因地形, 制险塞, 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 延袤万余里。

“段落”的含义为: (文章、事情) 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从这个意思来看, “段落”用在文中似乎不太妥当, 可改为“陆续”。另外, “段落”的语法功能为名词, 不可修饰动词“筑”。

“联络”的含义是:彼此交接;接上关系。用在文中语境不太贴切, 可改为“联结”或“联接”。

另外, “我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 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这句话中的“终于”用得不太妥帖, 可改为“终究”或“终归”。

5. 第139页, 课文《美丽的西

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部分第二大题有这样一句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 并列出五个标题。”这个概括不准确, 应该是“主要描写了树、楼、谷、水、庙等景物”, 这从第二个小标题“竹楼映蓝天”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6. 第141页倒数第六行:

“入夜,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泛舟”:坐船游玩。“海滨”:海边;沿海地带。严格说来, 在“海滨”是无法“泛舟”的。可将“泛舟”改为“漫步”。

7.

第161页12行,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这句话有语病, 可改为“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对着听筒喊”。

8. 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里, 苏步青先生这样写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研究这一段, 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但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吗?

请看下面一段资料:

1978年3月18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 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 他说:“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 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民网)

可见, 课文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应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课文中把一位伟人的著名论断搞错, 实在不该。

9. 第217页倒数第9行:

“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有歧义, 易给人以“宇航员睡觉时是在飞船外面”“绕着飞船漂浮”的误解, 属表达不当,

篇4: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鹰学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①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①快看(课件演示)飞呀,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②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我看到了。③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④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①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②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③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④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⑤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⑥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②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③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④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 ?(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⑤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⑥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齐读句子)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 )、( )、(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盘、旋、摇、顶。指名读。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记住两个新偏旁:盘:上下结构,认识新偏旁:舟。旋、摇、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旋:新偏旁:方。4.师范写,生书空笔顺。5.学生描红,临写。6.师生共同评议。

篇5:苏教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老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关键:

认字识字基础上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旅行吗?都不得去过哪里?

2、这节课老师请来一位小朋友,大粗看—(出示小老鼠头饰)今天这只小老鼠就要去旅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去旅行的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初步感知故事大意。

2、学生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3、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1、同学们,小老鼠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和危险,可是他一点都没有退缩,真勇敢。

2、过桥游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把字卡分给各学习小组。

4、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小老鼠。

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会写生字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生字,交流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

五、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霞 遭 攻 乏 缓 贪 婪 铺 隐 沉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朗读课文。

2、复习会写的生字卡片。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

3、指名读。

三、学习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

2、指导写生字。

四、课后练习巩固新知识

1、读一读,巩固所学生字。

2、连一连,训练量词的搭配。

3、背一背,完成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

4、根据词语的提示,试着复述故事。

5、看图讨论。

五、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引导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作业

给下面的句子填标点

1、这太可怕了

2、你是谁你多大了

3、一路上小老鼠受尽了惊吓疲乏极了

板书设计:

小老鼠去旅行

充满危险—一路小心—咬断尾巴—

做出决定—遇到危险—幸免一死—

晚霞隐去—爬上山头—遇到攻击

坐在山顶—贪婪观望—数次迷路

安宁满是—晚霞满天金光闪闪—

受尽惊吓

篇6:苏教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1、 识记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清新”“真诚”等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世界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和平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重点、难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体会小作者让世界充满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要吗?那你们可要认真看,细心听,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呦!(播放课件),听出来了吗?这里都有什么声音?(指名说)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乐章啊!

2、 相机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幻想、充满真爱的童趣诗。诗中借助小小的声音,传递着儿童心中怎样的渴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聆听《小小的声音》。(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注意老师的语气轻重与停顿。

2、 请同学们试着读,要求把字音读准。

3、 指名读。(2人)

三、 随文识字,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节

1、 师问: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

2、 指名读第一节,思考:“我”指什么?“小小的声音”指谁?我的梦想是什么?“清新”是什么意思?

3、 指导看图(出示课件):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有水有鱼,还有可爱的小鸟,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到处充满着花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心情再读第一节诗歌。(相机指导)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诗歌,读出韵律。

1、 默读第2节诗歌,思考:这1节中我的梦想是什么?

2、 识记生字:

着:猜字谜:侧目看歪尾羊。

微:请同学们看老师的面部表情,(微笑状)谁知道我们要学习哪个字?引出“微”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恭喜你,猜对了)你能说出微笑是什么意思吗?(指不明显,不出声的笑);“微”什么结构?(左中右结构)扩词。

舞 :孩子们属于你们的儿童节就要到了,那一天,很多的同学会穿着漂亮的衣服,他们要做什么啊?那你认识这个字“舞”吗?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段舞蹈,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你们优美的舞姿?(4人表演)孩子们,你们最善于发现了,你观察一下(舞),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叫4名同学来跳舞呢?(太棒了!)

3你的心情怎么样?能读出这种快乐和幸福吗?指名读、齐读。

4多么美好的梦想啊!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愿望和梦想?都说出来吧!仿照:(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声音,我只有个小小的梦想:)来说。

(三)学习第三节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和梦想,那么全世界的小朋友的梦想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节)指名回答:

1、 (出示课件)全世界都小朋友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的唱歌、跳舞,他们从不打仗,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与全世界的小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三小节。

2、 指名读感叹句,读出生活的美好和人世间的真爱。

3、 男女生比赛读,试着背诵。

(四)学习第四节,读出激情

1、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歌唱什么呢?

2、 和平就是没有什么?(战争)

3、 小组合作识记、理解“真诚”。出示认读词卡“真诚”,能说出和“真”意思相反的词语吗?与“直”比较学习;诚:形声字,区别“城”,扩词;“真诚“指人与人之间能真心相处,真诚相待。(真诚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你能用“真诚”说一句话吗?

3、 拓展: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说说什么样的爱是真诚的爱?小组交流(父母、师生、同学之间的爱等)。出示图片(献爱心、灾区等感受人间的真爱。)。

4、 指导朗读:“4个歌唱”一句比一句声音高,一句比一句充满激情。小组读、齐读。

四、 赏读全文,总结延伸。

1、 师:多么优美的诗歌啊,让我们怀着心底的爱深情地朗读《小小的声音》(伴乐读:指名、齐读,配动作读。)

2、 生介绍搜集的关于“爱”的诗歌。

篇7:苏教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词卡

邻(邻居)(邻里)(邻国)(左邻右舍)

居(居住)(居民)(居所)(后来居上)

替(替身)(替换)(替代)(包办代替)

您(您好)(您早)

领(带领)(领带)(头领)(领头)(心领神会)(领导)

童(童年)(儿童)(童话)(返老还童)

难nán(难忘)(困难)(难处)(寸步难行)

难nàn(灾难)(难民)(灾难)(大难临头)

6.《一株紫丁香》

香(花香)(香气)(香水)(古色古香)

浓(浓绿)(浓香)(浓度)(淡妆浓抹)院(院子)(医院)(法院)(深宅大院)(院落)

枝(枝叶)(树枝)(枝条)(粗枝大叶)

伸(伸手)(伸出)(伸直)(拉伸)

消(消除)(消化)(消灭)(烟消云散)

除(除法)(除夕)(除非)(为民除害)困(困难)(困苦)(发困)(内外交困)

快(快乐)(飞快)(快跑)(口直心快)教(教师)(教室)(教学)(言传身教)

7.《有趣的发现》

百(一百)(百年)(百合)(百花齐放)

达(到达)(达到)(马达)(四通八达)

文(语文)(文学)(文字)(一文不值)

反(反正)(反面)(反对)(反复无常)

较(比较)(计较)(较量)(斤斤计较)

存(生存)(存在)(存放)(名存实亡)

容(容易)(面容)(市容)(从容不迫)

易(交易)(轻易)(简易)(来之不易)

研(研究)(科研)(钻研)(研发)

篇8: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知识和能力: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正确、 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 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 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 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 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 “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 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 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 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1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2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1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2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1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 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 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 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 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1快看(课件演示)飞呀, 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2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 我看到了。3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 (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 (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4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1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2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3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 (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4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5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 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6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1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2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 3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4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 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5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 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 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6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 齐读句子) 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____ )、 (____ )、(_______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篇9: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篇10:苏教二年级识字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理解词语。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的笔顺。

3、学写本课的3个生字,夏、雷、雨。教学重点:

识字,诵读韵文 教学难点:

看图选词说话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资源开发:

从课外书或网上找关于夏天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吹来了许多小动物(大雁、燕子、丹顶鹤、青蛙等),吹开了许多鲜花有(桃花、杏花、梨花等)。谁能用一个美丽的成语夸夸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美景。

美丽的春姑娘忙了整整一个春天,她该休息了。热情的夏天姐姐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忙飞来接班。夏天姐姐可喜欢小朋友了,她今天将带领我们一起参观她的王国,你们想跟夏姐姐交朋友吗?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她吧!

二、读准词语、认识生字。

1、自己拼读12个词语.识字5能帮助我们了解夏姐姐。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音,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词串)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读。指名读,跟读2遍,及时纠正(知了、桃子、梅子、蝈蝈这四个词语是指导重点。)

3、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同座位的小朋友互相读读,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你就可以在书上给他画个大大的五角星。

4、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这些词语朋友吗?开火车读。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那就让我们赶快随夏姐姐去参观她的王国吧!

三、图与词语对照

1、参观气象站。

(1)听台风雷雨声。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夏姐姐一发起脾气来就要刮台风、下雷雨。小朋友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情景吗?把你看到的给大家讲一讲。

(2)台风的风力很强,它能把海上的船只吞没然后沉入海底,它能将陆地上的房屋吹倒,让人们无家可归。台风刮起来,就会下起暴雨,暴雨会引起洪涝灾害,洪水会淹没农田,毁坏庄稼。雷雨带来的闪电,危害也不小,它能击毁房屋树木,甚至造成火灾,会击中高压线造成停电,还会造成人畜伤亡,所以下雷雨时,不要在树下躲雨,家中的电器也要停止使用。

(3)看来,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还真不少。与脾气好的春姑娘相比,夏姐姐发脾气时可真厉害。谁来读读第一行词语,读出夏姐姐发脾气的样子,指名学生读。齐读第一行词串。

(4)春姑娘,我们可以用一些美丽的成语来夸夸她,夏姐姐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她呢?出示词语: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狂风暴雨

倾盆大雨

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领读,自由读齐读。

2、参观果园。

过渡:台风走了,雷雨停了。雨过天晴,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好吃的礼物。(1)出示桃子

指名读,这是什么样的桃子?(大大、甜甜)谁再来读读,读出让人想吃的桃子出来。(2)出示梅子

齐读,梅子的味道怎样呢?,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梅子呢?(3)出示西瓜

齐读,什么样的西瓜?(大大、甜甜、圆圆)

(4)那在这三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样?用我最喜欢吃来说说。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两种水果,那你就用这个句子来说说,我喜欢吃(),也喜欢吃()。还有哪些小朋友愿意用这个句子来说说,我喜欢吃()的(),也喜欢吃()的()。

(5)夏天天气真热!有这么好吃的水果,你最先想到送给谁?给奶奶吃的时候,你一定非常高兴,那就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读这三个词语吧,齐读。

3、参观动物园(1)蝈蝈

听,这是谁的声音,出示图片,齐读。你知道蝈蝈喜欢躲在哪儿玩吗?用谁在哪儿干什么说一句话。(2)青蛙

听,这是谁在唱歌,出示图片。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青蛙喜欢在哪儿干什么呢?用谁在哪儿干什么说一说。(3)知了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蝉”,夏天到了,知了喜欢在哪儿唱歌,那么热的天,知了在树上好象在说什么呢?(热死了,好热)齐读三个词。

4、参观花园(1)葵花

来到花园,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葵花图片。葵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向日葵。(2)茉莉

你还看到什么花?出示图片,什么样的茉莉花?(3)荷花还看到出示荷花,什么样的荷花。

这三种花都在夏天开放,可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感受一下他们的美丽。(4)出示句式

夏天到了,朵朵鲜花开放了,有(),有(),还有(),美丽极了!

指名说,谁还能说得具体一些。

四、巩固识字。出示全文

1、小朋友们越来越了解夏姐姐了:

(师引导说出词语)夏姐姐发起脾气来会刮(台风),下(雷雨)(齐读)夏天好吃的水果有哪些?(齐读)

夏天有许多会唱歌的小动物,男生来念它们的名字。夏天的花儿真美呀?女生一起说出他们的名字。

2、出示填空

夏天到了,有时刮(),有时下()。夏天的瓜果真多呀!有大大的(),有甜甜的(),还有酸酸的(),池塘里开满了(),()迎着太阳开放,雪白的()亭亭玉立。()在树上唱歌,()在池塘里跳来跳去,()在草丛中叫。指名说,齐说。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谁来找出左右结构的生字,(蛙、梅)

2、指导书写“蛙”。谁来告诉老师,你准备怎么来记住蛙这个字呢?指名说,范写,蛙左边是虫字旁,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右边是相连的两个“土”,最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些。

五、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许多字,还和夏姐姐交上了好朋友,如果你多看这方面的书,并且经常用心地观察大自然。你就会了解更多关于夏天姐姐的知识。

三、欣赏动画,朗读课文

1、欣赏课文动画。老师范读,学生配乐朗读。

师:听小朋友们读得这样好老师也想试试,如果觉得老师读得好就把掌声送给我,如果你认为自己能超过老师,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篇11:识字1第二课苏教二年级

【学习内容】第3页练习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 出得数。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熟练计算十几减9,计算达脱口而出的程度。

【课堂导学】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开火车。(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2、试一试。(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

比赛规则:计算又对又快,速度最快的同学获胜,计算错误小猴就会从树桩上掉下来了。

让两名学生上台比赛。

同桌间比赛。

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篇12:苏教二册 《识字7》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图

(一)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

(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

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

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金: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字。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成: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

教学后记:“群”“黄”容易写成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5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

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诵读短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三、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习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七、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了本课生字,掌握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篇13: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追求理性地教学,创造自由的空间

虽然语文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但语言具有系统性的表达逻辑。不同人在表达同一件事物时,采用的词汇、表达方式、描绘技巧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学的理性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语言描述的常识化,例如:竹子用来歌颂气节和立场,梅花用于赞美坚强不屈的性格;空间的自由表现在学生自由地创造意境,而不受到阻止。

在“人与环境”单元的诵读欣赏板块中,教材提供《大地上的事情》(选节)来表达作者对田野和地球的认知和情感。第一节,通过“鹞子”和“野兔”来反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节,将地球比作“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内心反思。从理想教学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表达主题的方式,语言的奥妙之处;而学生对两个小节的认知和头脑中的想象是自由的,是可以通过联想、对比等方式进行改编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可以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也可以是渔夫与大海的关系。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获得认可,并对其文本不断完善,形成完整、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系统。

二、开展“聆听、朗读”活动,体会语言意境

“诵读欣赏”选取的内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词读来朗朗上口,选文内容表达细腻,细节丰富,为场景描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穿透力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方向。这些特点将在聆听和朗读两种表达方式下,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和呈现。“听”和“读”两种学习方式调动着耳朵、嘴、大脑联合反应,是体会语言意境必不可少的方式。长期以来,聆听和朗读的方式没有得到课堂的重视,造成了学生体会意境、再现意境的能力比较弱。

运用好教材的“诵读欣赏”板块,开展“聆听、朗读”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体会意境的能力,为学生进行语言创新提供丰富的内心情感和意境基础。例如:“爱国情怀”单元的《革命烈士诗二首》。在课程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下诗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情感、爱国信念等内容,帮助学生构思诗歌意境,从而对整篇作品形成透彻性的认知。整个课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以聆听的方式引进教材内容;然后,详细地讲解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特征特点等内容;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留给学生自由空间进行想象和思考。

三、扩展朗读素材,提取关键性字词

教材中“朗读欣赏”的内容是有限的,对学生的启发也是有限的。优秀的文笔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背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扩展素材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效仿文本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提取关键性字词、掌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例如:在“长征之歌”单元中,对《诗人领袖》这篇文作的赏析。这首词借鉴了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内容,借词句书写领袖的一生,借领袖的事迹成就伟大诗人。平仄是诗歌押韵的特征,却用来描写枪声;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本是无情战场,却用来表达诗人情怀;大江、雪天与潇洒、畅想融合在一起,二万五千里长征换来了撼动世界的成果,城门楼上的话语,嘹亮了东方。这首词特征明显,关键字词容易确定和讲解,适合为学生讲解赏析思路,提升学生提取诗词关键性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的诗歌素材,锻炼学生“抓词”本领,提升语文素养。

四、反复修改,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亲自动手,进行语文实践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最快的方式。优秀的文章需要经过三次以上的修改和打磨,仔细斟酌每一个关键性字词的表达。反复修改的过程是枯燥、痛苦的,但最终可以在素材积累运用、语言表达习惯、行文思路等方面获得突破,让自己的写作具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语言穿透力。从宏观看,“诵读欣赏”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写作表达”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反复修改可以将内化知识转变为可运用内容,支持自己的外在表达。

例如:“诵读欣赏”中诗歌如何转化为应用素材。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这一板块涉及数十首诗歌。学生一般将其全盘背诵,极少使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内容的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将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等相似的诗歌进行集中性处理,让学生形成意群概念,当触及这类话题时,便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书面表达气势。如:谈到爱国话题,不仅有古代“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渣滓洞“鲜艳如血的花”。坚持进行这样的写作锻炼,反复修订写作内容,必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明显提升。

五、结语

篇14: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学生网课总结下一篇:提高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