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监察工作(知识材料)

2024-08-05

执法监察工作(知识材料)(精选6篇)

篇1:执法监察工作(知识材料)

执法监察工作

执法监察工作概述

执法监察工作始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恢复。依据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监察部提出执法监察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总体要求,到1993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机关内设执法监察室,全国开展执法监察工作,为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执法监察的概念与性质

1989年12月召开的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提出:“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性质予以明确的定位,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的概念。

2010年修改的《行政监察法》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履行职责。对于执法监察的性质,一定要把它放在监察工作的全局之中来考察,与效能监察、廉政监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作出正确的判断。广义的执法监察虽然“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但执法监察并不包括行政监察工作的全部,而只是行政监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及效能监察都是纪捡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和手段;都是监察机关履行监察职能所开展的重要工作,都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时期内,廉政监察是监察机关第一位的工作,也是执法监察工作的侧重点;在未设臵 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机构的情况下,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及效能监察是由监察机关有关内设机构共同开展的,并已经体现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意见》(中纪发„2005‟6号)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全面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加强廉政监察,促进政风建设;加强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加强效能监察,改善行政管理。监察机关恢复组建以来,特别是合署办公以来的实践与理论方面的探索,对于什么是执法监察,认识已经趋于一致。执法监察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执法监察是监察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和权限,针对监察对象在履行职责方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府的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的监察活动。在合署办公条件下,执法监察要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但主要是监察职能。

二、执法监察与监察机关检查职责的关系

执法监察与监察机关检查职责的关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处理:

(一)执法监察工作实践中的“检查”,既要检查“问题”,还要检查“情况”。根据《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监察机关的“检查职责”是“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然而,检查“问题”是与检查“情况”紧密联系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某些行政机关贯彻 执行“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进而经立项程序部署开展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专项执法监察,针对监察对象贯彻执行有关“法”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或者提出监察建议、作出监察决定。

(二)根据经各级党委、政府批准的纪检监察机关“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和经立项程序开展的执法监察活动中,执法监察还应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法规的情况和问题,以及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规章中的情况和问题。

(三)执法监察中的监督检查,包括监察机关依法独立开展、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参加本级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等方式。因此,除应依照《行政监察法》中关于检查的监察程序的规定施行之外,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四)执法监察中在履行调查处理、制度建设等职责时,应依照《行政监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执法监察的主体是特定的,即监察机关。因为《行政监察法》规定了“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及社会团体等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执法监察与其他形式的行政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在目的上具有同一性,在职能上具有互补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制约,互相补充。有关机关必须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而不能超越法定职责、权限。诚然,就执法监察某一专项工作而言,有时可以用监 督检查或专项检查、执法检查表述,但并不表明整体的执法监察可以用监督检查或专项检查、执法检查替代。有的专项工作不是由监察机关牵头组织,但就职能定位、专项工作中有关部门的任务分工而言,监察机关的职能、职责是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目前,有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也设立了执法监察机构。名称虽然相同,但在执法监察的主体、客体、内容、范围和职责、权限等方面,与监察机关依法依纪开展的执法监察存在明显的区别。

三、执法监察的目的与依据

执法监察的目的或者工作目标的侧重点,就是保证政令畅通。即通过开展执法监察,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决定、命令及时、全面地得到贯彻落实,促使行政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予以纠正,查处有关违纪违法案件,实行责任追究,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施行,行政监察工作越来越重要。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开展执法监察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发„2003‟17号,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纪委“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 进行监督”。《行政监察法》是监察工作的基本法律,是监察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依据。该法第二条规定,“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本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规定,“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1.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2.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3.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4.受理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监察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工作。

党内法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等有关规定,是开展执法监察的主要依据。当然,具体落实到立项开展执法监察(依据一定的审批程序确定开展执法监察工作项目),监察部要根据中央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 及工作需要立项开展执法监察;地方各级监察机关要根据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立项开展执法监察;各级监察机关派驻机构要根据派出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实际,立项开展执法监察。

执法监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

执法监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制度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等将会不断调整变化。

一、执法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执法监察的重要工作环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正确履行职责,保证政令畅通。例如,近年开展的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对土地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执法活动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煤矿工作;以及一系列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监督检查,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根据《关于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各厅室职责、内设机构和编制的规定》(中纪厅„2000‟5号),执法监察室的职责中包括“会 同委部机关各纪检监察室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典型案件进行查处”。监察部每年部署执法监察工作时均对查办案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既是执法监察的重要职责,又是执法监察的重要手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执法监察中,必须重视和做好案件查办工作。要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并注意强化 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一步推动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要把握执法监察查办案件的特点,正确处理查办案件与执法监察其他环节工作的关系。在确定及完成案件查办任务时要有所选择,执法监察机构查办案件必须注意与执法监察工作项目相结合。对与执法监察重点工作项目直接相关、问题比较典型、线索比较具体、短期内可以查结的违纪违法案件,要及时组织力量查办;对涉及部门和人员比较多,案情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才能查结的案件,以及与执法监察项目没有直接联系的案件,要及时移交有关纪检监察室办理,不要影响执法监察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 上级监察机关交办和本级督办的案件,要抓紧办理,更加注重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时效。(三)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执法监察活动的重要工作环节。各级监察机关在开展执法监察工作中,应当遵循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等工作原 则,充分发挥执法监察在注重预防、注重治本方面的作用,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环节的工作,推动执法监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其主要任务:一是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注意发现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倾向和部门利益制度化等问题,又要注意发现现行制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制度建设滞后、制度缺位等问题。二是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善行政管理工作和完善制度的建议,督促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达到纠正和解决问题,并防范问题发生的工作目的。要督促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巩固执法监察工作成果,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加强有关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执法监察的一般工作程序与方式

(一)对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适用于执法监察的相关工作程序

《行政监察法》第五章“监察程序”第三十条规定,监察机关检查程序包括:对需要检查的事项予以立项;制定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提出检查情况报告;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重要检查事项的立项,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但由于执法监察是涉及监督检查、查办案件、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制度建设等多项职 责的综合性的监察活动,在具体工作程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执法监察一般工作程序包括: 1.选项、审批、立项

(1)调研、选项。纪检监察机关应当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决策执行情况,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的决定、命令贯彻执行情况,在涉及的有关部门、地区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调研中,着重了解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部门(地区)的态度、意见,立项开展执法监察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等。需要注意的,一是把握调研、选项时间,一定要适当地早调研、早选项,不要贻误时机;二是深入实际、注重调研质量。(2)审批、立项。在调研的基础上,经执法监察机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初步确认可行性较强的项目,写出立项请示。立项请示中应写明该执法监察项目的主要内容、工作目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和立项的法律依据等。按照项目的类型及承办形式,分别呈送监察机关领导、监察机关领导办公会审批,重要检查事项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对意向立项、但根据调研情况认为不宜立项的,应写出报告,说明情况。对本级人民政府部署开展的执法监察项目,应予立项。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部署开展的执法监察项目,一般应予立项;根据本地区工作实际情况不予立项的,应报经本级纪检监察机关决定。2.准备阶段

(1)制定或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某 项执法监察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监督检查的范围和主要内容,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步骤、措施和工作要求,监督检查的政策尺度等。

(2)动员部署,建立工作制度。成立领导机构或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联络员制度,制定专项执法监察工作制度等。(3)组织专项业务培训等。3.实施阶段

(1)组织监督检查。按照工作方案,一般分为自查自纠、互查、分级组织重点检查等几个步骤进行。每个步骤都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涉及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

(2)纠正违规违纪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或监察建议,督促整改;督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督促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根据工作需要,采用自办、协办、交办等方式,查处执法监察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案件应严格执行案件检查、审理等工作程序,与有关部门建立案件移送和联合办理制度等等。根据案件调查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并应及时了解监察决定的执行情况和监察建议的采纳情况。

4.总结、归档

(1)评估。对执法监察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2)反馈、总结。对执法监察中提出的工作建议、监察建议、监察决定被采纳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该项执法监察工作进行总结,当年工作不能结束的要写出总结。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该项执法监察工作的基本情况;执法监察中采取的有效做法;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3)立卷归档。执法监察机构要按有关规定建立工作档案,及时完成归档工作。

(二)执法监察的一般工作方式 1.监督检查

按工作程序划分,可分为专项检查和其他检查。专项检查一般是指立项开展的监督检查,按层次划分可分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部署的项目和地区、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部署的项目;其他检查一般是指未经立项开展的监督检查,主要是根据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要求,配合开展的监督检查。按工作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按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监督检查和监察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主要采取召集有关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座谈与谈话,现场检查,调阅审查有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2.案件检查

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典型案件,通过自办、协办或交办的方式进行调查处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所谓自办,是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并组织人员直接调查处理,或由纪检监察机关 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所谓协办,是纪检监察机关参与调查下级、上级或其他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案件,或是纪检监察机关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案件。所谓交办,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受理的或者领导批办的案件线索材料转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查处,其中,又分为督办(要求报告结果)和转办(不要求报告结果)案件。3.制度建设

监察机关应当针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积极提出改善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督促并配合行政机关加强有关业务法规制度建设,加强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廉政勤政制度建设,维护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三、执法监察的日常管理(一)执法监察项目管理

执法监察项目从立项调研、立项、项目实施,直至项目的完成,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管理就是要针对这一工作过程,借鉴管理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执法监察各个工作项目取得预期成效。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执法监察的主要工作环节做好相关工作。

1.立项环节的管理。要根据有关工作部署和工作需要,适时组织立项调研;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调查研究的工作质量;要及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执法监察工作计划和建议,科学选择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2.项目实施环节的管理。要确定恰当的组织方式,制定和落实工作方案,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交办或者指导办理有关监察事项;要加强阶段性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和推广工作中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协调好纪检监察系统内部以及纪检监察机关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3.项目评价环节的管理。要督促检查执法监察中提出的工作建议、监察建议和作出的监察决定的落实情况;做好执法监察工作项目的情况综合、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和总结的上报等相关工作;准确评价工作成效,表彰先进。

4.正确处理项目管理中的几个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主办项目与协办项目的关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对工作任务作内分解时,都要明确由执法监察机构牵头组织实施的执法监察项目,以及由执法监察机构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执法监察项目。对于这两类项目,在项目管理中的力量摆布等方面必须有所区别,在确保主办项目的同时,兼顾协办项目。其次,要正确处理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关系。对每的执法监察项目,应按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统一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确定重点项目。以抓好重点项目管理带动其他项目;以抓好其他项目管理促进重点项目。再次,要正确处理执法监察项目与其他监督检查项目的关系。除立项开展的执法监察项目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还要根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参加政府或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组织的监督检查活动。此类监督检查活动,也应纳入执法监察项目管理。

(二)执法监察案件管理

案件管理即是围绕案件调查处理开展的案件登记、统计汇总、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综合分析、案卷归档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1.案件登记、统计汇总。要督促有关呈报单位按照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送统计资料,不得迟报、虚报、瞒报、漏报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要重视对数据和有关资料的汇总统计,分类整理,并建立档案,全面掌握案件查办情况。

2.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督促案件的呈报单位、承办单位抓紧查处并按规定期限报告查处结果,督促承办人员对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审核,办理结案等手续;督促加强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和工作建议、监察建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成效落实到实处;协助做好必要的组织协调事项。

3.综合分析、案卷归档。要结合实际,注意选择重点执法监察项目中查办的典型案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案件查办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要督促剖析发案原因及其规律,针对体制机制制度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源头治理的措施;做好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

4.建立案件线索受理处臵制度。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纪检监察机关与有关国家机关之间,要建立健全案件移交制度,相互移交应当移交的案件线索和案件,防止出现有案不报、压案不查和 以行政处罚取代责任追究等问题;要注重协调,加强对案件线索的统一管理,对同一违纪问题的举报,不应由几个部门均发函要求核查报结果。二是健全案件线索转办制度。上级监察机关委托下级监察机关对有关案件线索进行初步核实调查,是案件查处工作的常用方式。工作中,要严格规范批办程序、办理程序、审批上报程序、督办和办理情况反馈程序,提高办理效率。

(三)执法监察信息管理

目前,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而创新途径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使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发挥执法监察职能作用。因此,应将执法监察信息管理纳入执法监察工作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中。执法监察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工作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要充分重视执法监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业务领导,落实管理任务。执法监察机构要确定一名领导分管信息化建设,并确定一名同志兼信息员。要制定信息工作规划、计划和相关制度、措施,可考虑把信息工作落实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2.畅通信息渠道

在网页信息管理方面,要保证与互联网、相关信息网的链接;充分利用纪检监察信息网执法监察网页功能。省级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室要把网页信息管理提到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因地因时制宜 开展相关工作。要继续做好《执法监察工作信息》等纸面信息的管理。

(四)执法监察档案管理

执法监察工作档案指在执法监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经整理归档的各种文字、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材料。执法监察工作档案可分为两大类:即执法监察文书类档案和执法监察案件类档案。

篇2:执法监察工作(知识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或者高杆植物的;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的;

(二)在堤防、护堤地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工程安全标准整治河道或者修建水工程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四)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河道主管机关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的;

(五)未经批准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以及开采地下资源或者进行考古发掘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围垦湖泊、河流的;

(七)擅自砍伐护堤护岸林木的;

(八)汛期违反防汛指挥部的规定或者指令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按照倾倒数量处每立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清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清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清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的;

(二)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

第六十七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四、四川省河道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江河故道、旧堤、原有工程设施,非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填堵、占用、拆毁。

第二十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淤泥,但采砂、取土为家庭自用的除外;

(二)瀑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罚款,对个人的罚款额不超过一千元,对单位罚款不超过一万元。对违法行为的具体罚款标准,由省河道主管机关会同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制定方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执行。罚款按《四川省罚款和没收财物行政处罚管理办法》执行。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

(二)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

(三)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的。

现代水法的产生(1)1949-1978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国家制定了许多发展水利事业的政策。

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规定、水流属于全民所有。

(2)1979-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以前,称为建设与管理期。

七十年代未,总结历史经验,为了加强水利管理,水利部开始组织起草了《水法》《沙土保持法》

陆续颁布了《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等水行政管理规章。国家先后制定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3)1998-2002 新《中华人民共国和水法》颁布之前

1998年1月21日,全国六届人大24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水的新的时期,水利法制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展开。此后,国家陆续颁布了《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一批水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水法规体系。

(4)2002年8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以后国家又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水法规,使中国逐步地走上了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水法规体系 纵向组成:

1、根本法、基本法的相关条款。

2、水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水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法、区域流域管理法。

3、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河道实施管理办法》。

4、与《水法》有关的主要法律还有《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横向组成:

1、水资源开发利用;

2、水、水域工程保护;

3、节、用水管理;

4、河道、防洪与抗洪;

5、水土保持;

6、工程管理等。

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法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水行政处罚的原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水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处罚法定原则。即“法无规定不违法”,也就是说对违法行为应当由谁来处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给予什么样的处罚、处罚都要经过哪些程序来进行等,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主体、客体、对象、内容、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水行政处罚行为的实施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来开展,否则,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就是一个无效的行政违法行为。

二是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就是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监察员在实施水行政处罚行为时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受处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公正对待,同时将作出水行政处罚行为的过程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公开。

三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水行政处罚,处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的查处,教育当事人及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其遵守水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水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是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主要就是要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申诉权、复议权、诉讼权和请求赔偿权等。这是限制水行政主管部门滥用权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五是一事不再罚原则。即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的原则。

公正、公开原则

处罚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处罚公开原则就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过程及结果必须公开。行政机关对于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事实根据等与行政处罚有关的情况,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损害其他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由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向当事人公开。

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

(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如果第一个处理违法不当,行政主体应当先撤销,再重新处理。如果第一个处理合法正确但未达行政目标,行政主体应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必须撤销的,应依法给受损失的相对人一定的补偿。

(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

(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称法条竞合或者规范竞合。一旦出现规范竞合,应当允许各个法律条文对应的相关行政主体依据不同理由分别作出处罚。但为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体不能对行为人采取相同种类的处罚。

(4)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无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构成几个处罚理由,以及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只能给予一次罚款。如果几个行政主体对涉案违法行为都有权罚款,根据效力优先原则,应该是谁先罚款谁有效。

当然,一行为不再罚也不是一个恒定的法律原则,它有以下几个例外:

(1)合并处罚。在法定并处的情况下,因可以并处的处罚种类极有可能在程序尤其是时限上不一致,故并处的几种处罚可以在时间上有先有后,并可以采用几个不同的处罚决定书。

(2)一事多层罚。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法的,如果法律有明确规定,行政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罚决定书,分别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3)一事罚多人。几个违法行为人共同违法的,行政主体可以以不同处罚决定书,对各该违法行为人分别处罚。

(4)一事多行为。某一个违法事件涵盖多个违法行为时,如果各该违

行政处罚条列

篇3:执法监察工作(知识材料)

知识产权侵权有它自己的特点,有职业化、暴利化、普遍化的倾向。在版权和商标领域都有职业化的侵权,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司法手段,由权利人来主张权利,维权成本很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节约了诉讼资源,规范了经营活动和市场环境。从市场环境的维护和市场秩序的保护来看,行政执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众多,部门立法倾向明显,导致了很多重合和冲突,行政执法政策性比较强,特别是运动性执法,导致执法尺度不一;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一体化,这两个方面如何区分和协调,也产生了不少问题。除此之外,行政执法级别偏低,执法力度比较小。尤其是地方的执法部门都是在科技局、执法局,人数较少。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第一是规范行政执法的尺度,统一尺度,避免小范围的执法导致不正当情况的出现;第二是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力度,应建立一个统一的行政执法部门,这样更有利于行政执法的力度;第三是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的关系。

篇4:自贸区知识产权执法的国际协调

2011年开放签署的《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成员方可以采用或维持程序对嫌疑过境货物或海关监管其它情形货物进行知识产权执法;海关监管的其它货物则包括自由贸易区中的货物。2012年3月15日生效《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也在“边境措施相关的特别要求”中规定:一旦进口、出口、过境货物或自由贸易区中的货物被怀疑是假冒货物或盗版货物,每一成员方应当规定其主管机关可以依职权启动边境措施。正在谈判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特征之一就是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在知识产权边境执法环节,将过境货物和自贸区货物相关知识产权执法纳入协调范围。

国际商会(ICC)于2013年5月发布《控制区域:在世界自由贸易区内平衡便利与打击非法贸易》的研究报告,重点关注自由贸易区相关知识产权侵权问题。ICC承认自由贸易区在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由于自贸区脆弱性所带来的非法贸易日趋严重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加强海关对自贸区的知识产权执法等建议。

2013年7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了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直属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提出“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知识产权等领域实现高效监管”,并要求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且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还涉及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贸易便利化与知识产权海关执法、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规则等问题。当务之急在于,首先要梳理国际法对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以便明确我国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和手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争取契合自贸区发展并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

世界海关组织与自贸区知识产权执法

就海关执法而言,自由贸易区在本质上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自由贸易区企业经营型态可以分为:商业型,专为储运及转口贸易所设的业务,此类业务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为主;工业型,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综合型,集转运、仓储、贸易、工业及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业务。因此,在自由贸易区内,不仅能对货物进行实质性加工,而且可以对商品进行储存、整理、分装、加标签、更换标识等,并提供分拔、配送、转运等物流服务。

根据2008年世界海关组织(WCO)《海关与知识产权》报告,查获侵权货物中,有21%(3311批次)的货物是在最终目的地之前过境第三国时发现的;其中,306批次尝试过境两次,52批次尝试过境3次,有些甚至在最终被海关查获之前已经过境5次。这些数据表明,不法分子希望通过过境中转的策略来掩盖产品的真实来源地,转移海关执法部门的注意力。根据2010年WCO《海关与知识产权报告》,查获侵权货物的13%(2980批次)的商品是在最终目的地之前过境第三国时发现的;其中,393批次尝试过境2次以上,82批次尝试过境3次。通过这两组数据比对发现:虽然过境侵权货物占查处侵权货物比例在下降,但查扣批次和过境次并没有明显减少,侵权货物的过境转运或转装运输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同时,显示出在自由贸易区进行知识产权过境执法的必要性。

此外,WCO在2001年修订的《为履行与TRIPS协定相一致的公平和有效的边境措施的国内立法示范法》中强调: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应当包括进口、出口和过境等环节;但并未明确包括自由贸易区的范围。WCO曾在2007年2月发起了《海关统一知识产权执法的临时标准》项目。《海关统一知识产权执法的临时标准》工作草案(简称“SECURE草案”)由导言和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制度的发展),第二部分(与私营部门的合作),第三部分(风险分析和情报分享),及第四部分(知识产权执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WCO成立SECURE工作组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一套超越TRIPS协定的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标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反对,SECURE草案在WCO政策委员会第60次会议上被中止;但SECURE草案的内容还是应当引起重视。“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制度发展”是SECURE草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提出知识产权执法的12条标准。

WCO作为海关国际组织,并没有直接协调知识产权执法议题的职责,但其宗旨是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虽然《京都公约》成员方可自行选择接受“自由区”专项附约的内容,但为确保成员方海关执行货物的通关便利和快速过境的程序,WCO通过各类指南、建议书和执法项目来提升执法能力和提高执法效率。

世贸组织与自贸区知识产权执法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第五条规定:成员方有义务确保来自或前往其他缔约方领土的过境运输不得受到任何不必要的迟延或限制,但过境国可因遵守海关法律和法规的情况而设置例外。虽然GATT中并没有对“过境”(transit)和“自由”(freedom)分别单独做出解释,“过境自由”是成员方必须给予其它成员方的一种便利,而且过境线路应当是对于国际过境来说最为便利的通道。但是并不因此排除过境国对过境货物进行执法(知识产权执法和公共卫生执法等),即可能对过境货物造成合理的限制或延误,并且肯定过境国有权收取合理的费用和服务成本。所以,成员方对过境自由权的保障并不是绝对的且无条件的;对于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过境货物,过境国的执法措施可能也不尽相同。

从广义上理解,“海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的规定,例如中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因此,对于自由贸易区过境货物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以及执法和扣押导致的迟延和限制并不构成对过境自由义务的违反。印度和巴西于2010年5月向欧盟提起磋商的WTO争端中争议措施涉及GATT第五条和TRIPS协定相关条款的解释,但由于欧盟努力,该案迟迟没有进入专家组审查阶段。所心,迄今为止WTO未对GATT第五条规定的贸易便利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做出明确决议。谈判中的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文本中规定“不得使用对合法贸易构成变相地歧视的过境限制措施”。虽然,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规则并不是一种任意和无端的歧视,但却可能构成对国际贸易一种变相地限制,这也是谈判或争端解决中需要解释的争议热点。

在TRIPS协定诞生前,知识产权执法规则的协调可追溯到GATT时期的《反假冒守则》(草案);虽然《反假冒守则》谈判文本没有成为国际条约,但其中边境执法规则对TRIPS协定边境措施的条约义务产生直接影响。

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执法协调的目标十分明确,即阻止假冒货物的国际贸易。这一目标扮演着TRIPS协定指导原则和知识产权执法“一般义务”的作用。首先,边境执法的目的是通过成员方的国际合作阻止假冒货物的国际贸易,强化打击措施的同时不能影响合法贸易货物的自由流动。其次,边境执法措施还要注意到成员方根据GATT第二十条可以行使的权力,包括采纳或执行保护商标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且意识到成员方之间法律体系和海关程序的差异,需要采取多种与《反假冒守则》相一致的方法来处理假冒货物。最后,边境执法措施中设定阻止假冒货物进口的最低要求;《反假冒守则》规定了阻止进口假冒商品措施的最低要求,但不应被解释为阻止成员方采用进一步的措施;这一点类似于TRIPS协定规定的最低保护标准义务。

《反假冒守则》侧重于知识产权边境执法规则的国际协调,试图通过在国际贸易的进口环节阻止假冒货物的进口,通过切断贸易环节的经济激励来影响假冒货物的生产和供应,从而抑制假冒货物国际贸易的泛滥。在救济手段上,强调主管当局的边境执法,特别是扣押程序的有效实施,假冒的判断标准和国内执法判断标准一致。对于假冒货物的处理,强调没收和清理出商业渠道,通过经济利益的剥夺,产生足够的威慑以影响假冒贸易经济动机。《反假冒守则》承认边境执法对合法贸易存在干扰;为减少这种干扰,《反假冒守则》设置了少量例外豁免、扣押程序的替代措施、保证金制度和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处理措施等制度。总体上,TRIPS协定边境措施沿用《反假冒守则》的规定,对边境执法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但并未涉及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执法问题。就连过境货物,TRIPS协定第五十一条项下注释13明确,各成员方“无义务”对于过境货物采取中止放行程序。因此,在WTOTRIPS协定规定在进口环节采取边境措施是成员方应履行的条约义务,换言之,TRIPS协定不强制成员方对自由贸易区过境货物采取边境措施。

国际协调对于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执法的启示

WCO明确支持成员国海关对自由贸易区的知识产权执法,GATT第五条确立的过境自由原则作为贸易便利化的核心内容得以在国际条约中基本确立,但它并不否认知识产权执法的例外。虽然TRIPS协定没有明确纳入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执法规则,但根据TRIPS协定的最低义务,WTO成员完全可以在国内立法中规定高于TRIPS协定义务的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执法规则。

上海自贸区不是简单的地理范围或特殊政策,更重要的是保进贸易自由和贸易便利的改革。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政策和便利手续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但区内企业并不能享受知识产权执法上的超国民待遇。所以,上海自贸区决不意味着知识产权执法的空白或选择性适用。实践中,上海自贸区行政执法两种模式:一是由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专利和版权的执法,而是由工商局负责商标的执法;对于自贸区没有执法机构的,交由自贸区综合执法机构执法。在司法保护方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已经设立自贸区法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也相应成立。然而,具体执法规则还有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中知识产权执法应当尊重“内外一致”的基本原则,完善知识产权监管模式,适当根据WTO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在执法程序和执法效率上做好配套规范,以期为相关规则的国内推广和国际协调提供试验基础。(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法学博士)

篇5:执法监察工作做法经验交流材料

20xx年以来,市执法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举措、强化监督,执法监察服务、保障、促进能力明显提升,呈现出领域拓展、手段创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亮点增多、影响力扩大等明显特点,为确保政令畅通、保障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严明纪律保障科学发展

坚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手段,健全监督制度,狠抓监督检查,打好执法监察“四大战役”,确保中央、自治区和我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一是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为重点,着力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监管攻坚战,确保重大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20xx年对十项重点工程实行公开挂牌监察,20xx年督促开展重大项目联合审批,20xx年全面实施特派监察员制度和巡查制度,20xx年和20xx年运行重大项目督查管理系统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控。五年来,共组织开展检查活动3200多次,督促整改问题700多个,发出《督办通知书》298份。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443亿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40%以上。

二是打好土地资源保卫战。会同国土部门认真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扎实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深入实施“保红线、保发展”工程,坚决查处违规违法行为,着力打好土地资源保卫战,确保国家土地政策法规严格贯彻执行。五年来,共现场监督149宗土地招拍挂活动,共出让土地面积24369.3669亩,成交额3704336.477万元;认真开展20xx年、20xx年卫片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五年来共给予47人党政纪处分,其中,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及其它人员42人。5年来全市严格守住了耕地面积不少于618884.61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530861.62公顷的土地红线。

三是打好生态文明守护战。围绕打造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水质干净、社会和谐健康生态的目标,会同环保等部门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督促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力推进污染减排,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挂牌督办整改突出问题,确保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3498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13281家,查处违法行为330件,挂牌督办93件。经过五年努力,我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跃升至第三,水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等工作在全区排名第一。

四是打好安全生产防御战。会同安监部门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入排查建筑施工、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五年来,共开展检查187次,督促整改隐患点22万多个,开展事故调查218起,给予92人党政纪处分。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重要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同比分别下降30.55%、14.78%、54.19%。市连续8年获得自治区授予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殊荣。

二、突破难点,标本兼治推进工程治理

紧紧围绕摸底排查一批项目、督办整改一批问题、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建立健全一批制度这个工作思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扎实推进工程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排查整改一批问题。创新排查整改思路,延伸排查范围,丰富排查内容,严格排查要求,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并把问题排查、原因剖析、整改措施和完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既整改个别问题,又分析研究研究普遍性问题,实现既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效果。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排查项目1673个,共排查出问题564个,完成整改507个,正在整改57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0%。二是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坚持把案件查处工作贯穿专项治理全过程,积极拓宽案源渠道,深挖细查案件线索,完善案件协查机制,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增强查办案件合力,集中力量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20xx年9月以来,全市共受理举报336件,立案95件,结案7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5人,其中县处级3人,移送司法机关32人。

三是建立健全一批制度。把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促进规范作为推进专项治理的治本之策来抓,切实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全力从源头上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制定、修订、完善制度59项,20xx年以来,市执法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举措、强化监督,执法监察服务、保障、促进能力明显提升,呈现出领域拓展、手段创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亮点增多、影响力扩大等明显特点,为确保政令畅通、保障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严明纪律保障科学发展

坚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手段,健全监督制度,狠抓监督检查,打好执法监察“四大战役”,确保中央、自治区和我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一是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为重点,着力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监管攻坚战,确保重大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20xx年对十项重点工程实行公开挂牌监察,20xx年督促开展重大项目联合审批,20xx年全面实施特派监察员制度和巡查制度,20xx年和20xx年运行重大项目督查管理系统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控。五年来,共组织开展检查活动3200多次,督促整改问题700多个,发出《督办通知书》298份。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443亿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40%以上。

二是打好土地资源保卫战。会同国土部门认真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扎实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深入实施“保红线、保发展”工程,坚决查处违规违法行为,着力打好土地资源保卫战,确保国家土地政策法规严格贯彻执行。五年来,共现场监督149宗土地招拍挂活动,共出让土地面积24369.3669亩,成交额3704336.477万元;认真开展20xx年、20xx年卫片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五年来共给予47人党政纪处分,其中,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及其它人员42人。5年来全市严格守住了耕地面积不少于618884.61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530861.62公顷的土地红线。

三是打好生态文明守护战。围绕打造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水质干净、社会和谐健康生态的目标,会同环保等部门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督促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力推进污染减排,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挂牌督办整改突出问题,确保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3498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13281家,查处违法行为330件,挂牌督办93件。经过五年努力,我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跃升至第三,水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等工作在全区排名第一。

四是打好安全生产防御战。会同安监部门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入排查建筑施工、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五年来,共开展检查187次,督促整改隐患点22万多个,开展事故调查218起,给予92人党政纪处分。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市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重要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同比分别下降30.55%、14.78%、54.19%。市连续8年获得自治区授予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殊荣。

二、突破难点,标本兼治推进工程治理

紧紧围绕摸底排查一批项目、督办整改一批问题、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建立健全一批制度这个工作思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扎实推进工程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排查整改一批问题。创新排查整改思路,延伸排查范围,丰富排查内容,严格排查要求,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并把问题排查、原因剖析、整改措施和完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既整改个别问题,又分析研究研究普遍性问题,实现既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效果。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排查项目1673个,共排查出问题564个,完成整改507个,正在整改57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0%。二是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坚持把案件查处工作贯穿专项治理全过程,积极拓宽案源渠道,深挖细查案件线索,完善案件协查机制,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增强查办案件合力,集中力量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20xx年9月以来,全市共受理举报336件,立案95件,结案7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5人,其中县处级3人,移送司法机关32人。

三是建立健全一批制度。把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促进规范作为推进专项治理的治本之策来抓,切实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全力从源头上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制定、修订、完善制度59项,逐步形成工程治理长效监管机制。比如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决定》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用地建设高发态势,出台《市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选承包商管理办法》和《市国有投资工程合理定价评审随机抽取定标法》,改革招投标办法,提高招投标效率,遏制围标串标现象发生。同时,结合工程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治理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工作和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共查找出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期间涉及房地产领域容积率调整项目70项,均无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行为;共查找出国土资源领域可能导致腐败的风险点1349个,对应制订了842条防控措施。

三、突显亮点,改革创新提升执法水平

紧紧围绕构建具有特色执法监察新机制、新手段这个工作目标,开拓思路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狠抓工作亮点,探索运用“制度加科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执法监察水平。

一是打造招投标统一监管平台。整合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四个交易市场交易软件,建设统一虚拟交易平台、统一运行程序、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管理的公共资源标准化管理系统。同时,依托电子招投标系统、公共资源标准化管理系统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廉情预警电子监察系统,打造特色的“1+1+1”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对招标书审核、招标书公告、变更招投标方式、中标价格异常、刻意回避招投标以及对投标者特点、连续中标、投诉举报分布趋势等风险监控点同步实时监控,自动对异常现象进行预警,保障招投标依法依规运行。

二是打造“双信息”平台。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率先试点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公开项目审批、建设管理、项目从业单位、从业人员、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以及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信用等信息,提高项目公开透明度,强化项目监管。目前,共通过平台集中发布信息2000多条。同时,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共对22个200万元以上项目,474家投标单位进行了“不良记录”一票否决审核,其中有30家投标单位因存在工程款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否决。

三是打造重大项目督查平台。建立重点项目督查管理系统,把270多个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市本级重点项目纳入系统管理,加强对项目建设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工程进展、完成投资额、形象进展、项目问题的在线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督办未按规定节点完成任务的项目,有效解决当前重大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等新特点带来的监督难题。20xx年以来,通过“网上监察、网下督办”的方式,督促整改问题60多个,全市重大项目如期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都达到90%以上。

四、兼顾各点,统筹协调全面整体推进

按照常规工作不漏项、履职到位不缺位这个基本要求,积极履行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搞好各项工作,全面整体推进执法监察工作。一是参与专项检查。五年来,先后配合开展有形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服务“两会一节”、计生执法检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征地拆迁和大石山区大会战等专项检查530多次,督促加强规范监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各项任务按规定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二是总结推广经验。五年来,先后对XX县采用“三同步、三超常规”推进中央投资项目的做法、高新区实施“不良记录”一票否决制度、梦之岛水晶城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做法等进行了认真提炼,并加大总结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做法示范作用。

篇6:纪检监察工作基础知识

1、党风廉政建设是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纠正不正之风,宣传党的优良作风,用党的优良作风对广大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运用党的纪律惩处违纪党员,健全党内各项监督制度,使不正之风始终处于监控之下,不致于上升为主导地位而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建设。

2、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一个更为显著的地位。十七大报告中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论述包括: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组织;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惩防体系建设是中央提出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简称。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

4、廉洁文化建设是中央企业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程,是促进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廉洁文化建设要融入党的建设、惩防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道德建设。总结和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深入开展的主要方法是领导示范、宣传教育、岗位建设、家庭助廉、评选典型、实施考试考核等。

5、腐败风险防控工作主要体现在风险查找在先,预防在先,规范在先,监督在先。涉及的主要风险是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三类风险”即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责任风险。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针对“三类风险”采取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控制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循环管理机制,对风险防范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上一篇:种子管理站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婚主婚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