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封皮

2024-07-14

审计报告封皮(共15篇)

篇1:审计报告封皮

承德明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审 计 报 告

审计·税务·评估·验资·造价·咨询 Audit.Tax.Assessment.Verification.Cost consulting.

篇2:审计报告封皮

检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委托单位

检测中心

报告

NO.测

声明

1.本报告在封皮上加盖公章、在检测数据表上加盖数据专用章后生效;

2.本报告页码齐全并加盖骑缝章后生效;

3.本报告原件有效,复印件、传真件或其它文印方式无效;

4.未经本检测公司许可,本报告不得复印、转借、转录、备份;

5.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6.本报告只对本次所采集或送检的样品有效;

7.本报告只限于本次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得出检验结论;

8.本报告内容解释权归本公司;

9.对报告有异议,被检测方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本公司申请复验,逾期不申请的,视为认可检测报告。

公司基本信息:

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大学路

电话:0478-2212218

传真:0478-2212218

篇3:审计报告封皮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审计署网站最新发布的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 共三个批次, 涉计48家企业, 审计资产总值为303682.63亿元。审计资产总值依据被审企业各审计资产数据进行累计相加而得, 当提供的报告数据为占比50%以上时, 取50%的数值计入统计审计资产中。统计数据以能够提供所涉及具体金额数量的数据为依据, 涉及美元计价的数据按当期2013年5月10日汇率6.2进行换算, 对不能提供量化数据的没有进行统计。审计数据分析以审计报告提供的主要问题的分类为基础, 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执行政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内部管理引起审计风险分析、重大决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违规列支物业工资引起审计风险分析。使用传统的比率、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指标进行指标分析。

2 审计报告数据分析

2.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

(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的总量由463.01亿下降到127.55亿, 每家均值数从25.723亿降到9.811亿, 占总审计资产百分比由1.025%降到0.091%, 说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减少, 企业自身核算水平在提高。最大值占被审问题数据占比从36.41%降到10.43%, 平均一家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审计风险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定, 最小值占问题数据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 说明核算水平在逐步提高。

(2) 会计核算具体数据确认审计风险分析。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的结果, 对相关会计要素确认出现问题的企业家数在当年被统计家数中的占比进行数据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会出现有些项目多计某一会计要素, 有些项目对同种会计要素少计, 在统计时分别计入相应的核算多计和少计要素栏中。

从所搜集的资料数据可以发现, 会计要素利润少计家数占比、少计资产家数占比、多计利润家数占比均值排名为前三, 其值分别为0.541、0.389、0.388, 说明会计核算中利润核算中,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54家有利润少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少计资产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9家有资产少计的现象, 说明资产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多计利润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8家有利润多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多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而少计支出为三年均值0.051, 在两个审计年度没有出现一家少计支出现象, 说明少计支出核算的审计风险最少。

2.2 不能执行政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不能执行政策问题的家数及金额进行统计, 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不能执行政策数据显示, 从总体看2009年至2011年涉及规模分别为70.83亿、307.966亿、351.514亿, 反映了执行政策的涉及金额的风险在扩大。但从2009年至2010年审计结果发现每笔审计均值增加, 而2011年审计均值为50.22亿, 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20%, 涉及的企业不能执行政策的金额下降了。不能执行政策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111111、0.294118、0.53846, 说明不能执行政策的家数出现明显的增大, 违规风险增加, 但涉及金额最大值占比为0.94988、0.414949、0.310741, 金额最小值占比为0.05012、0.052441、0.000484, 最大最小值均有下降, 则说明单笔金额执行政策风险在下降。

2.3 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分析

对涉及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又能够提供量化数据, 考虑到本身也具有内部管理问题性质, 故将其统计到内部管理数据中。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统计。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内部管理数据显示, 内部管理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888889、0.823529、0.92308, 均值在0.8785,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在被审企业中比较常见, 审计风险大, 同时有内部管理每家均值和最大值均出现上升,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无论从一家企业涉及的资产数量, 还是涉及企业数量出现双增。审计风险明显增大。

2.4 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重大决策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277778、0.470588、0.61539, 均值出现明显的上升,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正在扩大。有重大决策最大值, 最小值占比出现明显的减小, 每家均值也有减小趋势,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呈现涉及企业数量增加, 而单家涉及资产值在下降的特征。

2.5 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违规列支工资的企业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整体均值为0.529, 则显示违规列支工资比较常见。每家总体均值1.1503, 涉及金额相较其他项目审计风险较小。涉及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556、0.647、0.385, 和剔除最大值后均值分别为0.618、0.639、0.314, 均值出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2009年以来有改善的迹象。违规列支主要形式为违规列支奖金、超范围发奖金、购物卡、健身卡等, 存在隐蔽性大, 主要负责人审查不严或有其政策规避造成。

3 审计风险建议

3.1 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步改善, 但被审计单位38家均有发生, 建议每家企业将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作为基本日常管理工作, 从相关数据来看, 应特别加强和重点监控少计利润、少计资产、多计利润、少计负债、多增资产、多计支出、多计收入项目日常核算。要提高企业核算人员整体水平和核算风险意识, 共同参与控制, 使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风险降低。

3.2 高度重视不能执行政策引起的审计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对政策执行的放松趋势, 要加强国家政策的学习, 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将执行政策作为重要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对涉嫌不能执行政策的相关人员加大处罚力度。要遏制不执行政策风险的涉案企业家数。

3.3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管理涉及的企业家较多, 企业长期存在内部管理问题, 应重视内部管理, 针对审计报告提供的内部问题, 制定长效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 监管易引起内部人控制问题, 要进行股权结构的改造, 引进其他股东, 增加控制效果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 及针对各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管理措施, 将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从涉及家数增加而涉及金额降低来看, 企业对重大决策存在着侥幸心理, 违规操作。企业应加强国家有关重大决策的学习, 强化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重要性, 不能因为决策失误最终由股东承担, 相关人员承有限责任而忽视重大决策的风险。应规范重大决策的执行程序, 对不能执行重大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使重大决策审计风险降低, 起到模范作用。

3.5 加强违规列支工资的社会成本意识

违规列支工资容易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易引起社会影响, 损坏企业形象, 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不利, 给企业长期经营造成损失。虽违规列支工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家数占比明显减小, 涉及金额有下降趋势。但要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 要加强主要负责人员及公司主要领导对工资核算学习, 强调违规列支工资引起的企业社会成本, 降低违规违规列支工资行为, 要以零违规为控制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审计署发布的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发现当前审计风险的特点, 针对性地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使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对其他企业起到审计防范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会计核算,执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绍辉.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0) .

[2]郑中淮.不断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3 (2) .

[3]李庆毅, 韩秀珍.浅谈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2) .

[4]郭义民.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审计与理财, 2012 (11) .

篇4:调查报告封皮

商丘工学院

2014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王单

所属系部: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电子商务8班

指导教师:曹亚景

篇5:小组综合报告封皮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环境管理课程综合报告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小组成员: 学 号: 指导教师: 苏时鹏 副教授 论文题目: 制定时间:

篇6:监理报告封皮

×××××××工程

监 理 报 告

年 度:

工 程 阶 段: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公司 ××××××××项目监理部

篇7:审计报告封皮

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变动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从会计报表使用人员的视角出发,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反向风险变动关系更加值得关注, 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越高, 那么审计风险就会越低, 反之, 审计风险也会增加, 两者是反比例的关系。审计风险与客户重要性水平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 而与审计师出具严厉审计意见之间则是正比例的关系, 针对审计风险较高的客户, 客户重要性与审计师出具严厉审计意见概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神对审计风险与客户重要性, 审计报告之间的微观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在审计风险加大的同时, 客户重要性对于审计师审计报告决策的负向影响越来越小。

(二)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正向变动

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尤其是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审计风险的大小以及审计工作本身的效益与成本问题。通常来说, 审计人员在在执行过程中地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越低, 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小。原因是审计人员在执行相关的准则标准时过于谨慎和小心, 从而去定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后, 就会权利添加审计程序, 从而会增加更多的付出时间, 付出的精力, 增加了审计的成本, 这样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降低审计风险, 那么而过来, 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越高, 他们多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比如注册会计师认为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为1万元, 而实际情况却是5000元的错报和漏报就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 这时注册会计师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要比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少一些, 这些未被考虑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审计报告的有效性, 同时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从目前我国实际会计工作的情况来看, 实际上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也就是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水平之间的正面关系以及反向关系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判断和确定。一方面, 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师的检查风险之间并没有联系, 也就是说检查的风险并不能决定重要性, 即审计风险的高低决定不了重要性水平的高低。而另外一方面, 在实务审计中, 从审计经验来看, 审计师要最大限度的发现重要性水平之上的错报以及漏报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降低审计重要性水平来实现。简而言之, 就要降低未能在实质性测试中发现该重要陛水平以上的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审计师就必须扩大审计抽查范围、增加审计程序, 这实质上就是降低审计重要性水平。例如, 设定重要性水平为3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比设定重要性水平为5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 更容易降低未发现5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降低重要性水平只是为了收集更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可见, 审计风险的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尽管它并不决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

二、客户重要性与审计报告决策的关系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时候, 第一步需要的做的就是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在此基础上进行该情形进行重要性程度的评价, 并最终确定了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一) 确定是否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针对无法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 必须要进行细致的记录和保存, 从而为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确定提供依据。

1、应该在标准无保留的报告中进行措辞的修改, 或者是适

当的进行解释断情形的增加, 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上缺乏一致性, 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有所怀疑, 注册会计师同意对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背离, 强调某一事项, 包括其他审计师工作的报告。若存在上面几种情形, 如果是不重要的, 则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重要, 则应该出具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审计范围受到客户或其他限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若是重要, 但是并未达到对整体财务报表的影响, 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非常重要以至于报表整体公允性都存在问题, 则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则不论重要与否, 都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 确定每种情形的重要程度

如果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应当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潜在影响。对于背离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范围受限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必须在不重要、重要和非常重要之间作出判断, 这是一个困难的决策, 需要大量的判断。例如假设在对存货进行审计时存在范围限制, 注册会计师对没有进行审计的项目的潜在错报就很难评估。

(三) 根据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经过前两步工作之后, 审计人员就能确定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属于哪种意见类型。如果审计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存在背离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情形并且是重要的, 但不是非常重要的, 他就可以出具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不过需要增加一段说明而已。

(四) 编写审计报告

绝大多数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包含不同情形下精确措辞的计算机模板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编写审计报告。同时绝大多数事务所都有一个或多个在编写审计报告方面具有专长的高级经理人员, 这些人通常负责在签发审计报告之前编写和复核所有的审计报告。

总之, 在会计实际的工作中, 要从工作的需求出发, 科学, 合理的分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以及审计报告确定策略等方面的联系, 辩证的思考问题, 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却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必须要落实到位, 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是身为一名合格审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 我们在理论的层面将客户重要性、审计报告据决策之间的微观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有所明确, 这为日后研究客户重要性对审计报告决策的作用机理及其实现机制提高了新的依据和视角。虽然我们针对微观联系的研究有所进展, 但是我国在会计师事物方面依旧有所局限, 在风险管理行为上依旧比较欠缺, 我们基本都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客户方面的客户重要性, 对于审计师层面的客户重要性分析较少。对于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收集并不涉猎,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正飞, 王春飞, 伍利娜.制度变迁、集团客户重要性与非标准审计意见[J].会计研究.2012 (10)

[2]曹强, 葛晓舰.事务所任期、行业专门化与财务重述[J].审计研究.2009 (06)

[3]喻小明, 聂新军, 刘华.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A股市场2003—2006年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8 (10)

[4]雷光勇, 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06 (01)

[5]余玉苗.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J].审计研究.2004 (05)

篇8:实习报告封皮

“开放教育本科”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方向:土木工程

内部资料:生产实习日记

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评语(盖章)

光盘

篇9:实验报告封皮(模版)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微控制器原理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 电技16-X班 姓

名: 某某某 学

号: XXXXX 报告成绩:

篇10:毕业实习报告封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

交稿时间:年月日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篇11: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

关键词:审计报告,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发信号,成本效益原则

一、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 指挥着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几百年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但是, 市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当出现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时, 市场便很有可能失灵。

其中, 信息不对称指:“契约关系的一方 (如代理人) 在某些方面掌握着“私人信息”, 这些信息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另一方则不了解”。 (乔治·阿克洛夫, 1940) 。社会分工的不断细致, 使得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信息, 产生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影响着人们的决策与交易, 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所谓的逆向选择是指“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 无法察觉到的混合特征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N.格里高利·曼昆, 2006) 。逆向选择是由于人们对卖方的信息了解较少, 在消费时持怀疑态度而只愿出低价购买的现象。例如, IPO的发行价格一般低于以后的市场价格。因为,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对IPO的信息知之甚少, 对其未来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因而, 只愿投资少量的钱。那么, 像这样的或许十分有前景IPO就无法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筹资。

二、发信号

那么, 面对信息不对称给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带来的问题, 又应如何避免逆向选择, 让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合意的投资对象呢?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发信号。

“发信号是指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N.格里高利·曼昆, 2006) 。如前文提到的, IPO的发行企业可以选择有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来传递他们关于公司价值的有利信号, 降低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 从而减少偏低定价。如果, 投资者获得了由具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合理保证的审计报告, 那么, 他们对被投资方的信任程度很有可能大大提高。毕竟, 请有公信力、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出具审计报告花费不菲。如果, 公司的经营状态不好或者出具的财务报表有舞弊行为, 那么, 便得不到有注册会计师合理保证的审计报告, 只会白白花费金钱。因此, 我们可以说由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是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它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所投资的企业, 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信任程度。

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 并非所有的审计报告都能起到发信号的作用, 有公信力, 因而价格高昂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才有信号传递作用。因为, 如果, 每个人都能支付使用信号的成本, 作出同样的信号激励, 那么, 信号也就不能说明问题了。只有价格高昂、有信誉的事务所才能将自己的审计报告与其他的审计报告区别开来, 发出有力的信号。

三、失效的信号

用发信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其局限性。因为, 虽然, 发信号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发信号, 却不能完全表示自身有着好的投资前景。信息或许会在私人交易中发生扭曲。有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不仅会花大价钱请来有公信力的事务所, 甚至, 会付给他们更高的价钱来诱使注册会计师放弃其独立性而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这份报告或许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使公司的股票大涨, 资产倍增。

根据成本收益的原则, 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很有可能这样做。而且, 事实也的确如此。

著名的安然事件便是其中一个点典型的例子。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能源公司, 其排名曾居美国上市公司第七位。但, 这家曾经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却在短短几天内宣布破产。安然公司实际上是长期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盈余。该公司的帮手, 正是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这个事件也直接导致了这个世界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解体。

从这个事件中, 我们不难发现, 即使有公信力的事务所也有可能违背自己独立性的原则, 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 帮助被审计单位舞弊。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报告发信息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四、加强审计报告的信息传递功能

那么, 如何才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 必须承认的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发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帮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而, 加强信号的真实性与可信性便是问题的关键。提高审计信号的可信性是个复杂的工程, 本文希望通过成本收益的角度浅析提高审计报告可信性的方法, 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

(一) 建立一群有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品牌

在我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不过短短20年, 大部分事务所的在规模、执业水平等方面都未成气候。与国外许多执业百年的大所比起来, 我国还缺少可以传递信息的有声誉的大事务所。因此, 建立一群高质量、独立性强的事务所尤为重要。

事务所可以通过合并, 发展连锁店等形式来扩大规模, 并经过长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商誉。相对来说, 有声誉的大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要小的多。毕竟, 所获得的小小利润或许远不如他们损失的商誉来的重大。前文所提到的安达信事务所的例子, 还是属于个例。当然,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 安达信事务所可能认为在与安然公司的长期不法合作中所赚取的利润要比自身有可能付出的代价高, 因而值得冒这个风险。

这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监管是极其重要的。

(二)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监管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监管, 让像安达信这样的出具虚假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付出比他们得到的要高的多的法律代价, 能降低审计舞弊的可能性。过去, 在我国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并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随着, 我国法制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发展, 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逐步明确。现在, 注册会计师如果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不仅仅面临着民事责任, 还很有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这些法律能大大降低, 受过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有着较高地位的注册会计师冒险出具虚假报告的可能性。当然, 对于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法律监管还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 让注册会计师不敢放弃自身独立性, 拿职业生命和自由冒险。

(三) 被审计单位对虚假的审计报告负责

前两点都是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讲如何防止虚假审计报告。第三点, 则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出发。众所周知, 注册会计师会对自己的审计报告负责, 但是, 实际上被审计单位也应该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虽然, 被审计单位并非直接出具审计报告的一方, 但是, 他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被审计单位可能通过金钱诱惑或者业务关系来诱使注册会计师放弃其独立性。也就是说, 双方都需要对虚假审计报告承担责任。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不仅仅要对不实的会计信息负责, 也需要对虚假的审计报告负责。这样, 便加大了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串通作假的成本, 降低审计作假的可能性。

五、总结

投资者在投资时, 往往面临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对被投资方所知信息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 使投资者持怀疑态度而不愿大量投资, 由此引发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造成市场不必要的损失。因而, 被投资方会通过出具审计报告发信号来披露私人信息, 吸引投资方。但是, 当被投资方及会计师事务所不诚信时, 发信号的作用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 应当提高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成本, 当成本大于收益时, 作假的动机便会大大减小。在这种环境下, 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功能便能很好的得到发挥了。

参考文献

[1]李明辉.试析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信号传递功能[J], 经济评论, 2004;3

[2]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J], 会计研究, 2003;5

[3]王竹泉, 利益相关者会计的提出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J], 现代会计与审计, 2006

[4]曼昆,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5]李树华, 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篇12:学生实习报告封皮

学 生 实习报 告

实习名 称:EDA 课 程 设 计

实习时 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专 业 班 级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9级2班姓 名(学号):

篇13:漫滩竣工报告封皮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漫滩填沟造地工程竣工报告

安塞县建筑工程施工总公司

二O0九年九月

项 目 名 称:漫滩

项 目 地 点:安塞县招安镇乡白灵台小流域

设 计

建 设

监 理

单 位:安塞县水土保持工作队单 位:安塞县水利水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单 位: 延安江河监理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1、基本情况…………………………………………………12、工程简介…………………………………………………13、工程设计情况……………………………………………1

二、施工情况………………………………………………… 21、施工机构……………………………………………… 22、施工工期……………………………………………… 43、完成情况…………………………………………………44、施工简介…………………………………………………45、工程量………………………………………………… 56、工程质量评价………………………………………… 5

三、工程决算………………………………………………… 61、工程量……………………………………………………62、工程预算与竣工决算………………………………… 6

四、工程投资及效益………………………………………… 61、工程投资与投工……………………………………… 62、效益计算……………………………………………… 73、投资分析……………………………………………… 7

五、工程管护…………………………………………………81、管护机构………………………………………………82、管护制度………………………………………………83、工程防汛………………………………………………8

篇1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封皮

评定编号:NEJA2014-01

焊接方法:手工向下焊

材质:

厚度范围:6.4mm

评定日期:2014年6月18日

篇15:改革政府审计报告的思考

政府审计是一项公共物品,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有知情权。社会公众是政府审计的最终需求者。政府审计的职责应是审计政府、为人民服务,而不应是直接为政府服务。传统政府审计报告主要是满足被审计单位、政府部门、上级审计机关等“内部使用者”的需求,存在重合规审计轻效益审计、正面肯定性评价过多、审计建议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所发现问题从体制制度层面的深入挖掘、披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不足。学者们探讨审计报告质量提升方法时主要讨论外部环境的改善,如修订法律规范、改革审计体制、提升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很少涉及审计报告自身的结构性完善,缺乏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刚性约束。

本文借鉴社会审计报告改革成果,根据不同报告使用者的需求,采用长短结合、多样化审计报告格式,为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审计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一、审计报告改革研究综述

学者们对审计报告改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审计报告改革。朱锦余等(2003)通过问卷调查,提出提高可理解性、改进表述方法、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教育等审计报告修订建议。李晓慧(2005)分析审计报告沿革后,提出应强化审计报告的两种发展趋势,即严格标准的简式审计报告和适应不同审计要求的多样化的审计报告体系。缩小“审计期望差”及“信息差”是近年来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进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改革的根本动因,具体包括五个模块的改革方案(张琼,2012)。立足于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审计报告信息的个性化、透明化、易用性需求,改革现行标准短式审计报告,建立定制长式审计报告(沈颖玲,2013)。审计报告格式在构成要素排列顺序、增加关键事项段、增加持续经营段、增加其他信息事项段等七个方面作出了改进(张革,2014)。尽管以上研究是对社会审计报告变革的探讨,但在针对不同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方面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对于政府审计报告改革,要修订法律规范、扩大政府审计权限、改革审计体制(张龙平,2010)。宋常等(2009)分析了美国审计总署(GAO)对外公布的联邦政府2008财政年度审计报告后指出,尽管继续签发拒绝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提高,审计报告进一步说明了拒绝发表意见的原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程度、美国联邦政府合并报表取得的进步等。现行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与建议表述随意性很强,是完善审计报告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曹达红,2009)。在审计结果公告后,审计机关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调查询问、举报信箱等各种渠道及时收集社会公众对公告的反应,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开展调查,补充审计证据,消除公众的疑虑(陈英姿,2012)。

关于政府审计报告的研究,仅有的少量文献主要是对国外经验和研究动向的借鉴,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框架中,强调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很少涉及审计报告自身的结构性完善。系统研究改革现行政府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对于更好地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公告

1. 审计报告的内容。

对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审计准则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现行政府审计报告采用的是有别于社会审计的详式审计报告。1996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明确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即:标题、主送单位、审计报告内容、审计组组长签名、报告日期。2000年修订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2010年《国家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即:标题、文号、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内容、审计机关名称、签发日期。

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基本要素还是具体内容,审计报告整体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扩充了审计报告的范围,调整了一些报告内容的披露位置,对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的报告更加具体和详细,提出了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下审计报告编制的具体要求(如跟踪审计报告)。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机关接受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重要审计结果公告也须经本级政府批准,政府审计实质上是在政府领导下对政府的内部审计。杨肃昌和肖泽忠(2008)所做的调查也显示,88.4%的专家和普通民众认同国家审计实质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90.9%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而非人大主要制约或决定着审计任务和工作安排。长期以来,社会公众依靠审计机关平时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来了解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

2. 审计报告的公告。

尽管1994年《审计法》就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但实际执行中,审计机关一般只向本级政府、上一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报告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结果的情况占比较低。2012年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分别审计了765个和14.9万个单位,出具审计报告810份和17.1万份,向社会公告30份和9 900份,分别只占到全部报告比例的3.7%和5.79%。2013年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分别审计了707个和15.2万个单位,出具审计报告719份和17.6万份,向社会公告32份和1万份,分别只占到全部报告比例的4.45%和5.68%。社会公众对审计信息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公共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和法制政治的基本原则。在国家审计关系中,社会公众应是国家审计的真正委托人,及时公告审计结果,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监督,了解政府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对于提高政府透明度、公信力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审计报告对象范围的拓展,需要改革审计报告内容,以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三、现行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1. 现行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审计报告主要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发表审计意见,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审计报告发展至今,只是在内容和格式上进行过“微调”,向不同使用者提供完全一致的审计报告,不能满足对审计信息的差异化需求。首先,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有知情权,人们对审计报告的需求不一而足,更关注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投资,如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保障性住房审计等。其次,社会公众缺乏专业知识,需要采用非专业术语以及一些生动形象的报告形式。审计报告的传统使用者,关注的审计重点也不同。审计机关看重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被审计单位关注的是审计报告中所揭示的财务收支和管理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对于政府组织人事管理等部门,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因此,审计报告应立足于不同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报告格式,满足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

2. 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重点仍是合规性审计,对绩效审计关注不够。

早在1994年版的《审计法》中就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而现行审计报告多数是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关注了绩效问题,真正单纯进行绩效审计的很少。如在审计署网站公开的审计结果公告(2003年第1号到2014年第22号公告)共205份,其中绩效审计只有3份(包括国债项目建设效果审计、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审计各一份)。同时,在绩效审计中,只是简单地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效益进行笼统的评价,缺乏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效益问题的详尽描述;涉及的效益问题多是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涉及较少。

3. 审计报告中反映重点不突出,社会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许多审计报告所提到的问题大同小异,重点强调的多是资金套取、挤占、挪用、截留,违规超范围支出,专项资金滞留,预算编报不实等资金方面的违规问题;而对于极易导致社会风险发生的政策制度问题关注不够,如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本身不完善问题等。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到整个审计工作中去。审计工作实施前,要把评估项目的社会风险程度作为选择审计项目的重要参考标准,并根据所评估风险的大小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把社会风险大的领域作为审计重点,安排充足的审计时间和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审计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审计实施阶段,应进一步评估和识别风险,根据风险大小决定审计方向和策略,详细审计诱发社会风险的各类因素。撰写审计报告时,重点披露社会风险事项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整改和完善制度,控制社会风险。

4. 审计报告对发现的问题缺乏从制度层面的深入挖掘。

对于发现的问题,审计报告中普遍的处理办法是简单罗列,缺乏对所发现问题的本质根源的深入挖掘,没有从体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随意翻看一份审计报告,所发现的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问题都会涉及内部控制,而反映出的内部控制问题比较凌乱,缺乏有效的体系。一些关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的表述是“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健全,执行不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标准不具体”等,而对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严重程度究竟如何,没有进行一个整体上的评价。就内部控制体系而言,对于上市公司和大多数公共单位及项目来说,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报告非常有必要,因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可以增加价值,并以成本有效的方式降低风险。

5. 审计报告披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随着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报告对象范围大大拓展,传统单一纸质披露形式已不能适应需求。审计报告承载的信息对于不同报告使用者的作用不同,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直接影响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获取。现行审计报告不仅需要在格式和内容上进行变革,还要采用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报告形式,在披露形式上实现创新。如对社会公众公告的审计报告,完全可以采用幻灯片、影音报告等多种报告形式,采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发布形式,以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对审计报告信息的差异化需求。

四、改革现行审计报告的建议

1. 立足于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提供多样化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公告制度的要求,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需要,对外公开发布简式审计报告加附注的披露形式,突出审计意见的重要性,让公众对审计的整体概况一目了然。增加审计师评论段,主要内容是基于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师认为对报告使用者理解被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至关重要的事项。审计意见段和评价段置于审计报告之首,强调对报告使用者而言最重要的信息。通过审计报告附注形式,详细公布发现的被审计单位问题及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政府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报告仍采用详式审计报告,不过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反映的重点内容不同。在审计报告中专门增加有关效益审计、内部控制问题、社会风险问题的段落,从而指导审计工作的努力方向,对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进行刚性约束。

2. 完善审计报告表述方式,提高可理解性。

现行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实质是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审计师从自身利益考虑,审计意见多是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少,或是采用隐含表述,甚至是没有表述,使报告使用者无法准确理解和利用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也缺乏针对性,习惯于一些空洞的原则性表述。这些表述方式直接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因此,一方面,审计报告中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语言表述,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可能对使用者产生重要影响的事项或观念,应使用明确表述的方法,避免隐含表述或没有表述方式的采用,直接向报告使用者传递信息,防止信息被误解或片面理解。

3. 审计报告中增加反映绩效审计的内容。

实际上,绩效审计完全可以作为审计报告的一个创新,因为绩效审计不但是对审计方法和思路的创新,也是对审计报告表达形式的创新。绩效审计不再仅仅针对会计科目反映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更多地集中在业务流程上,使审计报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3E分析中,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技术优势,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再造,深入挖掘资金使用潜能,指导性地提出资金管理建议。这就要求以更全面的知识覆盖、更多的统计图表分析、更负责任的态度去撰写审计报告。

4. 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突出反映社会风险影响因素及内容。

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可以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而对于评估出的审计风险较高领域以及审计中涉及的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的审计项目,要作为审计报告要突出的重点。审计中对审计重点的选择要依靠一些审计技巧和方法,如分析程序的运用。对被审计单位近年财务数据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重大异常,作为审计中关注的重点。再如,对于相同性质单位在支出结构上的较大差异,就可以列为审计报告关注的重点。审计报告撰写中,对于审查出的问题也要分清主次,对被审计单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要予以重点说明和分析。对同类审计项目适用抽查方法时,也要根据风险大小组成样本进行审计。

5. 强调过程审计,重视对控制制度的深入描述和审查。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关注发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和评价导致屡查不禁的类似问题产生的制度原因及其可能后果,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发挥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要详细界定被审计单位及项目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别,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整体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建议在审计报告中专门加入反映内部控制问题的段落,界定内部控制的缺陷类别,说明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工作范围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缺陷。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非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审计人员应该运用职业判断决定是否予以通报。如果这些缺陷就性质和金额而言都较重要,审计人员就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同时,对于审计过程中就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沟通的证据,审计人员应将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参考文献

陆晓晖.我国审计需求和供给研究——基于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1).

朱锦余,徐融,彭家生.关于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理解与评价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03(7).

李晓慧.审计报告的沿革及其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5(3).

曹达红.如何解读政府审计报告[J].审计与理财,2009(12).

陈英姿.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12(4).

杨肃昌,肖泽忠.中国国家审计体制问题:实证调查与理论辨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崔再惠.撰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的技巧[J].审计月刊,2015(4).

上一篇:四年级战胜困难作文优秀精选450字下一篇:党员的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