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2024-07-31

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通用7篇)

篇1: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佛山岭南天地是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的改造项目,当中包括的佛山祖庙、东华里古建筑面群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岭南天地保存了中国其中一个最完整古建筑物群。项目内的其他著名保护文物包括简氏别墅、嫁娶屋、孔庙、李众胜堂祖铺等22处文物建筑及街道。

佛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祖庙东华里片区大批内涵丰富的历史文物建筑已成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精粹代表,是佛山千年历史名城和古代商业重镇的缩影。佛山岭南天地将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将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并充分运用骑楼、锅耳式山墙、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使得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同时佛山岭南天地还将充分挖掘佛山粤剧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等文化特色,引入各类文化设施及现代化设施,使其成为佛山展示城市文化精髓的综合社区,推动佛山文化名城建设及国际性现代经济强市的发展。岭南天地运用现代手法,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情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合。

篇2: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天气阴沉沉的,还带着冷风,但不能阻挡我们去游佛山“岭南新天地”的热情。

佛山“岭南新天地”建于二零零八年,有六十五公顷的,而且充满了岭南特色的骑楼和蜿蜒街道,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条的狭窄街道铺上麻石,好像走迷宫,非常好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这里的外墙都是用灰色的砖头砌成的,佩上彩色的琉璃窗子,窗子有很多颜色,有红、橙、黄、绿、蓝,好看极了!这里有很多的饮食店铺,美食品种凡多,有上海小笼包、咖啡厅、台湾餐厅、西餐厅、云南餐厅等等,简直是个美食天堂。我最有印象的是这里的一座巨大的钟楼,钟楼的外墙是用青砖砌成的,顶层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幅的陶瓷画,好像一幅的色彩艳丽画卷,也反映当时的生活环境。画上的古代女子画得唯妙唯悄,形态各异,有的拿着一把扇子,有的在花园里散步,还有的在亭里喝茶…。在钟楼中间层的外墙用瓦片砌一个红色的“喜”字,特别显眼。钟楼里挂着一个巨大的铜钟,我想这里应该以前办喜事的地方吧!最底层是有一个很高很高的拱门,许多哥哥姐姐在那里拍照。

佛山“岭南新天地”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等你来发掘喔!

篇3: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佛山岭南天地1地块发展项目位于佛山老城历史文化的核心保护区,此核心保护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及历史保留建筑保存较为集中、历史风貌特征明显,城市空间格局保存完好。

该项目的开发不仅体现佛山市总体规划中致力保护祖庙、东华里核心文化片区的规划目标,更将担负着活化旧城区和创造性地利用旧建筑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一个融合岭南建筑风貌而又具有国际水平的集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地标。

该项目主要针对保留历史建筑及新旧结合风貌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并且其改造方案要以不破坏建筑历史价值及保护建筑原貌的原则[1]进行。

2 建筑围护结构现状分析及改造方向

该项目大部分保留建筑外门窗多属木结构,历史及艺术性价值高,且大部分原有建筑开窗面积较小,其窗墙面积比小于0.15。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2]中的要求,外窗传热系数应不超过6.50W/(m2·K),而一般的木框窗基本能达到此要求。因此,可不考虑更换原有建筑的外窗,只需对部分破损较严重的门窗做适当的修缮。

该项目的建筑外墙构造为80mm青砖+80mm空气层+80mm青砖,传热系数为1.97W/(m2·K),超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中对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1.50W/(m2·K),若按规范要求对外墙进行保温隔热处理,这样会严重破坏原有建筑外立面的历史风貌,且由于原始建筑外墙严重风化,施工比较困难。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中规定,即使墙体热工性能不满足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只要通过了权衡判断,就可认为该建筑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因此,该项目中历史建筑及新旧结合风貌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主要考虑屋面的节能改造设计,原有建筑的屋面多为木条天花+土瓦屋顶,通过对屋面进行节能改造来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 典型建筑围护结构现状的节能评价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最终确定了典型建筑作为分析对象,该典型建筑具有佛山岭南天地1块地商业项目一期中历史建筑及新旧结合风貌建筑的共性,比较具有代表性。对典型建筑利用Energyplu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讨论该建筑结构对建筑全年能耗的影响。该典型建筑共2层,总建筑面积约60m2,其中屋面面积约32.84m2,各朝向外窗、外墙面积以及窗墙面积比如表1所示。典型建筑各部分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如表2所示。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对典型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判定,该典型建筑不满足规定性指标,需进行权衡判断。

3.1 建筑模型的建立(见图1、图2)

3.2 典型建筑与参照建筑的能耗模拟结果对比

利用Energyplu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典型建筑全年空调能耗值为9225.07kWh,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能耗值为8034.22kWh,典型建筑能耗大于参照建筑能耗,需对典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改善室内舒适度。

4 节能改造方案

针对该项目中历史建筑及新旧结合风貌建筑的屋面提出了4种节能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4.1 屋面节能改造方案一

在典型建筑计算参数的基础之上,在屋面瓦片间层加入50mm厚保温砂浆,导热系数0.07W/(m·K),如图3所示。

4.2 屋面节能改造方案二

在典型建筑计算参数的基础之上,于屋面下层瓦片上表面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该材料采用高发泡材料上贴铝箔制成,具有防水性好、导热系数低的优点,对长波辐射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其热反射率为95%,导热系数为0.036W/(m·K)。如图4所示。

4.3 屋面节能改造方案三

在方案二计算参数的基础之上,改变屋面结构,使上下两层瓦片之间保留50mm厚空气间层,同时在屋面上下端开口(见图5),使之形成自然通风风道。

4.4 屋面节能改造方案四

在典型建筑模型的基础之上,将建筑屋面2层瓦片间加发泡保温材料。该发泡保温材料要求导热系数λ≤0.036W/(m·K),厚度50mm。如图6所示。

4.5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4.5.1 全年空调总能耗

由软件计算得出上述4种方案以及参照建筑、典型建筑的全年空调能耗如表3、图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上述4种改造方案的空调能耗相对于原有典型建筑均有所降低,其中,方案三和方案四的全年空调能耗低于参照建筑的能耗。

kWh

通过比较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空调能耗可以看出,在屋顶第二层瓦片上加铝箔保温材料,并充分利用屋面瓦片层之间的空气夹层,使之形成通风屋面,能够很好地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

4.5.2 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

由软件模拟得出上述4种方案以及参照建筑、典型建筑的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4种方案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屋顶内表面的最高温度,其中,方案三及方案四均能满足内表面温度不大于35.6℃[3]的要求。

4.5.3 改造方案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判定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中的判定依据,对4种方案进行符合性判定,结果如表5所示。

上述4种方案中,方案三与方案四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的要求,即在保持原有建筑外观的前提下,要想使该建筑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必须对屋面进行节能改造,而采用方案三与方案四是可行的,即在屋面下层瓦片上表面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导热系数λ为0.036W/(m·K),热反射率95%,利用屋面上下瓦片层之间的空气夹层,在两端设置开口,使之形成通风屋面;或者直接在屋面两层瓦片间填充50mm厚发泡保温材料,导热系数λ≤0.036W/(m·K)。

5 方案三屋面通风的设计与计算

从对上述4种方案的分析论证中可以看出,采取屋面通风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屋顶内表面温度,从而减少建筑空调能耗。通过计算机模拟[4]得出在设计开口尺寸下屋面通风层的速度场[5]和温度场分布,从而可分析屋面通风层的通风情况。

设计了2种屋面通风方案:方案一的顶瓦支撑件为水泥砂浆块,屋面两侧通风层的气流被砂浆块阻挡,不能相互贯通;方案二将屋脊处的第一片瓦台高30mm,两侧通风层的气流可以在钢架间贯通。以下逐一分析两种方案的通风效果和可行性。

5.1 第一种屋面通风方案的模拟分析

屋面通风层由上下两层瓦片围成,上层为旧瓦,下层为新瓦,新瓦上表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上层瓦片与铝箔保温材料的间距50mm,上部开口高度为30mm,水泥砂浆上铺设顶瓦,如图8所示。

5.1.1 模型的建立

按照图8建立几何模型,并做适当的简化,最终模型如图9所示。

模型边界条件主要是热边界的设定,根据建筑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气象数据,太阳直射时水平面总辐射强度为1200W/m2,其他各倾斜面可根据太阳的方位角,自动计算出其辐射强度。屋面通风层入口风压22.5Pa,上部出口风压22.5Pa。计算模型考虑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模式,辐射模型为DO模型。

5.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一种方案通风层三维速度场及速度场局部放大图如图10、图11所示。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屋面通风层两侧气流速度较大,约为1.9m/s,中间部分气流速度较小,最大流速只有0.5m/s,原先设计的上部出风口变成了进风口,两侧同时进风导致通风层气流不通畅,气流速度大幅减小,通风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支撑顶瓦的水泥砂浆阻止了气流的贯通。为了提高通风层的气流速度,需要重新设计顶瓦的支撑构件,因此提出第二种屋面通风方案。

5.2 第二种屋面通风方案的模拟分析

屋面通风层由上下两层瓦片围成,上层为旧瓦,下层为新瓦,新瓦上表面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上层瓦片与铝箔保温材料的间距50mm,上部开口高度为30mm,使两侧通风层内的气流可以相互贯通,如图12所示。

5.2.1 模型的建立

在图9几何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图12进行适当修改,即得到第二种屋面通风方案的几何模型,如图13所示。

模型边界条件主要是热边界的设定,根据建筑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气象数据,太阳直射时水平面总辐射强度为1200W/m2,其他各倾斜面可根据太阳的方位角自动计算出其辐射强度。屋面通风层入口风压5.6Pa,上部出口风压5.6Pa。计算模型考虑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模式,辐射模型为DO模型。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二种方案通风层三维速度及速度场局部放大图如图14~图16所示,温度场如图17所示。

从图14~图16可以看出,通风层中间部分空气流速范围为2.0~2.4m/s,较第一种方案有明显改善。在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空气基本上都是从通风层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排出,气流分布较为理想。

从图17可以看出,屋面通风层进口温度约为35℃,出口温度约为50℃,通过与瓦片间的对流换热,通风层空气温度升高,从出口排出并带走了大量热量,从而减少了由屋面向室内的传热量。空气层下表面温度明显低于上表面,这是因为上层瓦片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温度较高,而下层瓦片上表面加铝箔保温材料后,吸热量大幅降低。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方案三中第二种屋面通风方案的效果优于第一种。

6 结论

(1)基于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建筑外立面历史风貌的原则,该项目历史建筑及新旧结合风貌建筑节能方案主要考虑屋面的节能改造,并结合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提出了4种屋面改造方案[6]。采用方案三(空气间层下层瓦片上表面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屋面通风)或方案四(瓦片间层加50mm发泡保温材料)均可使佛山岭南天地一期项目中的原有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针对方案三(空气间层下层瓦片上表面加10mm厚铝箔保温材料+屋面通风),设计了2种屋面通风方案,对2种方案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发现第二种屋面通风方案的效果明显优于第一种。在该方案下,当通风层厚度为50mm,排风口开口高度为30mm时,通风层空气平均流速约为2.5m/s,室外空气从通风层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排出,气流较通畅;通风层入口温度约为35℃,出口温度约为50℃,进出口温差达15℃,起到了良好的排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群星.同济大学文远楼的涅槃新生—上海市历史建筑节能改造典型范例分析研究[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2]DBJ15-5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4]李勇,刘志友,安亦然.介绍流体力学通用软件-Fluent[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1,16(2):254-258.

[5]刘才丰,冯雅.通风屋顶间层内空气流速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1,33(3):232-235.

篇4: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特点分析

摘要:岭南园林由于其在气候、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造园手法、实用性方面都有别于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本文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的布局特点描述和评价,来分析归纳岭南园林的布局特点。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四大名园;布局手法;造园理念

前言

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是任何文化形态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甚至消亡的重要因素,岭南园林作为一地域文化形态,其产生和特点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也脱离不了岭南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一、岭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岭南古称南粤,秦末汉初它是南越王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指五岭以南,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闽南和广西大部。地理环境上处于低纬度,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至东北风为主。全年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夏季有台风侵袭,具有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特点。

同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而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方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商业文化往往追求务实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正是这样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岭南“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文化特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无疑也对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形式

在中国的私家园林布局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活区与园林区相对分隔,这种类型的园林精髓在于园林区,园林包围建筑,空间结构以自然空间为主,建筑在其中起辅助、点缀作用,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此布局方式在江南园林中较为常见。

另外一种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这种类型一般是建筑包围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作为建筑的一个室外空间场所,因此可以称为“庭园”,以区别于自然空间为主的造园形式。岭南古典园林多采用此布局方式。

三、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手法比较分析

在众多岭南园林中,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有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以及佛山梁园。这四座园林无论从规模还是造园艺术上都堪称岭南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作,四座名园的造园布局形式虽然都具备岭南园林布局的某些共同特征,同时又各具特点

3.1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后经过多次改建、扩建逐渐形成格局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的布局特点可用“前庭后院”来形容,整个园从布局上可分为三个区域,南部为庭,筑以方池,满铺水面,亭榭边设,明朗空旷,可以说是园中的主要景观核心;中部由船厅、惜阴书屋、花苲亭、真砚斋等建筑组成,南临池水、敞厅疏栏、叠石假山、林荫径畅,为全园的重点所在;北部由竹苑、归寄庐、笔生花馆等建筑小院组成,楼屋鳞毗,巷道幽深,是园中的宅院部分。三个区域之间通过池水、院落、花墙、廊道、楼厅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园区景色,“园中有园”。

从清晖园的布局结构可以看出,其建筑布局南疏北密,西高东低,将大面积的庭园空间布置于南面和东面,西面和北面则通过建筑组合形成天井、巷道。这种“前庭后院”的布局结构,充分利用了岭南地区风向条件的特征,夏季凉风从东南面通过前庭吹响后院住宅,尤其是清晖园南面以大面积的几何形“水庭”作为开敞式庭园,达到了更为有效的降温效果,对气候条件的利用正显示了其高超的造园布局手法。后院中建筑组合而成的巷道、天井也能为组织自然通风带来有效的措施,这种相对密集的布置,使建筑的墙体、门窗、院落等可以长时间处于阴影之下,减少了阳光的辐射,从而营造了一个适宜南方居住的舒爽生活环境。

水庭 船厅庭院

东侧庭园 巷道

3.2东莞可园

可园园主人是清末东莞博厦村的张敬修,1850年始建,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此后又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可园具有岭南其他三大园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它临湖、近路、傍江,自然风光极为优雅。它把厅堂、住宅、书斋、庭院、花圃等艺术糅合在一起,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可园的布局结构按功能和景观来划分,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入口所在,用于接待和人流主要出入的枢纽,由入口门厅、六角“半月亭”、接待用的草草草堂和葡萄林堂等建筑组成;第二部分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可轩、邀山阁、亚字厅等,是可园主要活动场所;第三部分为沿湖的一组建筑,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场所,有可堂、雏月月池馆船厅、钓鱼台等。

可园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建筑绕庭布局”的特点,将居住功能的建筑物沿园的四周布置,以连廊、墙形成一个几何形的围合空间,该围合空间宽敞开阔,能取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园中的日常生活都围绕庭园为中心,比如南面入口的六角半月亭,西面的亞字厅,北面的可堂这些主要的厅堂都朝向了中心庭园。另一方面,为了营造庭园空间层叠错落,曲折迂回空间效果,园内设置曲折的敞廊把各种建筑连在一起,又将庭园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景观空间,具有视线遮挡作用的叠石造型假山和拜月亭,也很好地起到了庭园空间划分的作用,体现了“藏”的造园手法。

可园的另一个布局特点还体现在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借景上,一是东北面建筑临湖而建,设有游廊,可至雏月月池馆船厅、观鱼簃、湖心亭,饱览可湖湖光秀色。二是园中筑“高楼”,张敬修在《可楼记》中曰:“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可园可楼之顶邀山阁楼高四层,整个东莞城景尽收眼底,近可观园内美景,远可观江水如带田野争碧,充分地把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内纳入园中。

可园庭园 可楼

3.3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坐落于广州番禺南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历时五年建成。其园占地面积仅三亩,约1590平方米,为岭南四大园中面积最小一处。但布局紧凑,小中见大。厅堂楼榭,山石池桥配置得当,尤以池桥与水亭榭为胜,庭园虽小,却清雅幽深。余荫山房以一条游廊拱桥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半部结石为池,呈长方形,建筑物布置于水池南北,池北为“深柳堂”,是昔日园主人起居之处,池南设“临池别馆”,紧邻东南面大门门厅,可视为接待宾客的前厅;东半部为园中主要景观空间,池水八角环流,池心筑八角形石基,上为“玲珑水榭”,水边点缀孔雀亭、来熏亭。

“以小见大”可以说是余荫山房最主要的一个布局手法,这从园的入口处理便有所体现。入口门厅的小院跨过门洞穿过狭窄的绿荫过道,达到园中以水为主的水庭,虽然庭园不大,但经过入口曲折狭长空间的对比,达到了园内空间豁然开朗的感觉。园内建筑布局紧凑,尺度宜人,把有限的用地面积更多地让给庭园,通过突出庭园空间也达到了获得更开阔空间的效果。庭园以东西贯通的几何形水池为主,西面为矩形,东面为八角形,上有八角形水榭,东西两部分通过游廊拱桥进行空间分隔,强化了空间层次,使人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视觉效果。矩形水池和廊桥、玲珑水榭之间也是呈现了轴线对称的一种关系,这也是从京城皇家园林的造园布局手法中得到了借鉴。

廊桥

余荫山房水庭 玲珑水榭

3.4佛山梁园

梁园是清代中晚期佛山梁氏私家园林的总称。梁园始建于嘉庆、道光年间,时至咸丰初年,鼎盛时规模宏大,占地二百余亩,包括“无怠懈斋”、“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园林建筑群组。梁园布局精妙,不拘一格,宅邸、祠堂、园林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布局结构上,东侧为宅第区,供梁氏族人居住、待客,宅第共三路,各分三进,为“三间两廊”式民居建筑,建筑开间小,进深大,中间以天井分隔,是典型的传统岭南民居形式;中部为刺史家庙,家庙即祠堂,是梁氏族人祭祀、处理族内事务的场所;梁园的精华为位于西侧的园林区,由“群星草堂”、“秋爽轩”、“船厅”组成回廊,圍合成庭园,由于园主梁久华晚年好石,故其庭园也是围绕“石”为主要的造景要素,大小奇石千姿百态,石庭西侧连接水庭,和岭南园林中常见的几何形水池不同,梁园的水庭采取了自由分散的自然池岸造型,湖池上有笠亭、韻桥,极具写意庭园的诗情画意,楼高两层的“船厅”位于石庭和水庭之间,成为园内最佳的观景地。

梁园巷道

水庭 家庙

画意,楼高两层的“船厅”位于石庭和水庭之间,成为园内最佳的观景地。

梁园在总体布局反映了广府民居中族群居住的特色,强调生活化,实用性。同时,其庭园空间的营造又大量吸取了江南园林的精华,借景、对景等技法运用恰到好处,反映了岭南园林多元性的地域文化特征。

四、岭南园林的布局造园理念

从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岭南园林十分强调地域环境特征,认为顺应地域和自然环境,是创造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造园追求生活的真实,更加注重园林的实用性、交际性,一是园林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园林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反应在布局上,是园林和住宅融为一体,这在四大园中均有体现;其次是结合岭南的地理气候特点,造园通常都比较周密地考虑了气候因素的影响,建筑布局注重朝向、通风、防晒、遮阳。最后,岭南园林和岭南文化一样,多元兼容,其布局手法吸收了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甚至西方园林建筑布局的特点,不拘于某种形式,只要“万物皆备于我”,便可接纳融合,为我所用,博各家之长。

参考文献:

[1] 陆琦 《岭南私家园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7

[2]岭南建筑经典丛书《佛山梁园》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8

[3]岭南建筑经典丛书《余荫山房》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8

[4]岭南建筑经典丛书《东莞可园》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8

[5]岭南建筑经典丛书《顺德清晖园》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8

篇5:岭南新天地导游词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岭南天地游玩。一去到岭南天地,我就兴奋地跑过去。哗,那儿真大真漂亮啊!果然是陶瓷天地、武术天地、美食天地等等的集中地。

我们先参观了简式别墅,它建于清末民初,是一座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欧式风格的建筑物。花园里的绿树成荫,小池假山,都显示着这里以前住的这位大户人家的身份和地位。

参观完简式别墅,我们又沿着小街窄巷的板石路开始寻找佛山历史文化的足迹。那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都变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商铺,经营着佛山最有特色的商品、饮食、特产等等,岭南文化在这里可以体现出来。

走累了,我们随意在一家小店喝着奶茶,迎面吹来阵阵春风,感受着岭南文化,想着家乡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感动。

篇6: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关键词:岭南摭怪 金龟 螺城 仲始 媚珠

一、《金龟传》的主要内容

瓯貉国王在越裳之地建城池,但是随筑随崩。于是设坛斋戒,向百神祈祷保佑自己筑城成功。一天,一只金龟从东方来,自称清江使,熟知天地阴阳鬼神之事。瓯貉国王大喜,把老者请到殿上上座,询问筑城不成功的原因。金龟告诉其原因,并授予他解决之道,此后不多久,再次筑城,不到半个月就盖好了,命名螺城。

金龟向国王告辞。国王非常感激,并询问如有外敌入侵该如何应对。金龟说,国势盛衰自有天命,但是可以靠提升道德水平来延长天命。又自己的爪子献给国王,让他用来做一个机弩,可保社稷无忧。说完,回到东海去了。国王命皋鲁制作了一把弩,就是灵光金龟神机弩。

后赵佗率军入侵。瓯貉王用灵弩击杀赵佗大军,赵佗大败,遣使讲和。国王大喜,约定以小江为界,分而治之。

不多久,赵佗向瓯貉国王求亲。国王不明其用意,把女儿媚珠许配给仲始妻。仲始对媚珠甜言蜜语,伺机找到灵弩,将金龟爪掉包。而后骗媚珠省亲北归,临行前对媚珠说:“今我北归省亲,万一两国失和,我来找你,如何得相见。”媚珠说:“如果碰上离别,我有鹅毛锦褥常带在身边,到时候就拔毛置地,就能找到我。”仲始带着真扳机回到北方。赵佗得到后,发兵攻打瓯貉国。国王拿着神机弩,面对围攻,神情坦然。赵佗军进逼城下,瓯貉国王举弩射击,但是神机法力已失,不敌赵佗军。瓯貉国王把媚珠安置在马后面,往南逃走。仲始则跟随鹅毛追击。瓯貉国王逃至海边,大呼:“清江使在哪?速来救我!”金龟随浪涌出江上,斥责道:“在马背上的人是叛徒!”瓯貉国王拔出剑,杀了媚珠。媚珠对父亲说道:“妾忠诚孝顺,如有叛逆之意则天地不容。如果忠孝节气被奸人所嫁祸,我死后化为珠玉,以报仇雪恨。” 媚珠死于海滨,鲜血流于水上,蚌蛤吸食后,化成明珠。瓯貉国王跟随金龜逃到海里不知所踪。赵佗军到此,只见媚珠的尸体躺在地上。仲始抱起媚珠的尸身,归葬螺城,化为玉石。仲始悲痛欲绝,投井而死。后人得到东海明珠,用此井水洗之,越洗越明亮。

二、《金龟传》文中中国元素的主要体现

1.龟

《金龟传》主线的始终都穿插着一只金龟。龟神赠与雄王一脚趾甲作为弓弩,一次就有无数支箭飞出杀死敌人。在越南这类龟爪神弓的传说故事很有名,而龟爪弓都是所向无敌的神弓。龟在中国传说中是地基之祖,《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在本传说中,天圆地方,天由八根柱子支撑,地由一只巨龟驮着,大地的四个角都是由绳子系在八根柱子上的,因此只要驮着大地的巨龟稍稍晃动,就会造成天崩地裂的可怕后果。由此可见“龟”这个意象,无论在越南还是在中国文化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龟代表着地位和权力,皇帝銮驾除了龙凤虎旗以外,必须挂起龟旗,除了皇帝,任何人没有这样的资格。汉朝在辅佐皇帝的各级官僚授龟印并在官服上刺绣金龟,并衍生出金龟婿这一词。从唐朝开始,凡五品以上即生前能佩龟的官,死后可以恩赐在墓碑下配以龟形碑座,称为龟趺。凡生前能享有佩龟的荣耀者,死后亦可以得龟驮碑称为流芳百世的象征,凡神灵圣贤,忠臣良将,以及重大功绩事件需要立碑铭记的,都要有龟趺,否则不足以显威颂德。因此在中国和越南的孔庙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龟趺座碑,龟趺在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碑》:“乃俾学古者书本系所自,且铭于龟趺螭首云。”元袁桷《清容居土集·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诗:“龟趺负穹石,浮语极褒侈。”都有记载,在越南,孔庙(文庙)的龟趺座碑甚至已经是越南文化的象征。《金龟传》中出现龟的绝非偶然,而是中国深厚文化的渗透,而《金龟传》正是讲述皇室夺权的故事,龟的出现是王权,地位,力量的象征。而中越文化的相似,也在龟文化的相同上体现出来。

2.螺城

《金龟传》故事的起因就是安阳王要建立城市,而无论如何也建不起来,因为城总是倒塌而拉开帷幕,这座城市最终修成螺状,取名为螺城。这座城市在越南文化中地位崇高,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献中,却真的存在这样一座城市。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安阳王为巴蜀人,巴蜀就是如今的四川。先如今的四川成都还有一个别称---龟城,或者说龟化城。早在《华阳国志·蜀志》就有记载,古蜀虽亡,其人尚众,秦于取蜀后二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万家以实之。先后筑成都、陴、临邛三城,互为犄角。当年建成都的时候,因为地势低洼且潮湿,土质又松软,成都的城墙建造非常困难,故而屡筑屡颓。后来应地形而宜,只能将基础建在高亢之处。结果不得已而为之,造成了成都城市的城墙南北不正,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因此成都古代称为龟城。还有另一说,就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说的“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但是对于《金龟传》中的螺城,也有看法是指从林琅古道南下30多公里的“螺山”,也称马鞍山。但无论如何,龟城这个意象,与中国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3.赵佗骗弩机

《金龟传》中,赵佗指使太子仲始去和亲骗取神机的情节在《水经注》卷三十七中记载: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战,卻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眉珠,见始端正,珠与始交通。始问珠,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故事的原型是取自《水经注》,但是在《金龟传》中却巧妙地将皋通变成了金龟,更加夸张了神机的杀伤力,加强了神话感。金龟传中仲始偷换了神机,将日后仲始请求回国得到批准的情节合理化,并加上了媚珠被杀,仲始殉情的情节,使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由上可见,《金龟传》在内容上整合了几个中国传说,在借用的基础上又加以文化润色而成的具有越南特色的文学作品。

三、《金龜传》中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在《金龟传》中很明显的体现出了“仁治”和“德治”思想。“仁治”主要体现为严格的等级服从上,也表明了当时的道德取向。子从父:仲始听从赵佗的命令去和亲;妻从夫:媚珠听从仲始的话,偷取了神机弩给仲始。根据《媚珠---仲始》,可以看出仲始对于和亲的阴谋是不愿意的,但是依旧听从了父亲。而媚珠作为妻子完全的服从了丈夫,甚至没有一丝怀疑。“德治”则体现体现在安阳王失德误国、媚珠为夫背父、仲始为国负妻,他们都违背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因此文中对他们违背道德的行为予以了批判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惩罚。

结语

《金龟传》读后掩卷,不禁让人感慨良多,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可是读完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他们都遵循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做着应该做的事情,然而悲剧的酿成,却是无法避免。在故事的最后,安阳王随金龟入海,媚珠化为玉石,血化为珍珠,仲始投井,井水使珍珠更加美丽,赵佗称王,却永远失去了儿子。虽然他们都为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惩罚,但同时因为人物本身的善良和道德高尚,在最后让他们的灵魂在死后得到了升华。此时儒家思想和道家观念相互辉映,给悲剧的惨痛抹上了一层光明。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中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大众的痛苦的同情与无奈。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越南文学界还是中国的文学界,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在对中国的文化继承上也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戴可来《关于<岭南摭怪>的编者、版本和内容》,附录于《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264-266页

[2]Truy?n Rùa Vàng. Vua Chúa Vi?t Nam Giai Tho?i & Truy?n thuy?t, Nhà Xu?t B?n Thanh Niên (1999)16页

[3]Ng? Th?n Aí. Tuy?n T?p V?n H?c D?n Gian Vi?t Nam T?p 1—Th?n Tho?i—Truy?n Thuy?t, (1999)324页

[4]Tr?n Thanh V?n. Truy?n Thuy?t Vi?t Nam, Nhà xu?t B?n V?n Hóa (1997)151页

[5]刘兆元《中国龟文化》上海文艺出版(1990)32页

篇7:岭南新天地案例分析

关键词:明末;复社;黎遂球;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33-04

崇祯年间,出现了以张溥、张采为盟主的复社,系由云间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它是继东林党之后兴起的规模盛大的文人社团,声势浩大,震撼朝野。岭南诗人黎遂球作为活动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文人,曾五次上京赴考,虽不第,期间多次的往返,令诗人交友甚广。在其诗文集《莲须阁集》、《莲须阁文钞》中复社成员的频繁出现,根据统计,黎遂球友人有复社成员46人。那么他与复社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复社思想对黎遂球有怎样的影响?

一、诗人生平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岭南的著名诗人。崇祯十三年(1640),四方名士云集于扬州“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遂球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其后,他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倡复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十二子”。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援助军队。至清顺治二年,清军攻克南京,南明唐王于五月间在福建称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翌年五月,清军攻入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文学方面,他的诗文和书法都有相当的成就,“精才绝代,诗歌古文名书法篆无不极致”[1],为南园诗社盟主陈子壮、复社盟主张溥所推重。著作有《莲须阁集》、《莲须阁文钞》等。

二、黎遂球为复社成员身份的认定

现有黎遂球的资料都没有记载黎遂球为复社的成员,在《黎遂球年谱》中也只是提及其“隐为粤东复社文人首领”[2]。而笔者通过对《莲须阁集》复社成员资料的整理,对黎遂球为复社成员的身份获得了有说服力的证据。首先,在陆世仪著《复社纪略》卷一社友名录中记载着黎遂球的名字。崇祯二年张溥集合各地文社在吴江尹山召开“尹山大会”,标志着复社正式成立。而在成立之初,张溥“裒十五国之文而诠次之目,其集曰为国表”[3],张采“作叙冠弁首集中详列姓氏,以示门墙之峻。分注郡邑,以见声气之广”[3]。在此选文名录中,在广东广州诸邑条目下就能找到黎遂球的名字。可见,黎遂球为复社早期社员。其次,黎遂球一直与复社成员交往密切,交游人数多达46人。除了张溥以外,出现次数较多的有徐世溥、万时华、陈宏绪、张采、吴伟业、严调御、严武顺、严渡、郑元勋、顾宸、谭元春、姜垓等,这些人都是复社魁目和中坚力量,万寿祺、顾宸、严渡、郑元勋等九人后来还参加了《留都防乱公揭》,是反阉党斗争的干将。黎遂球不仅和以上诸人有交游,同时还频有书信往来,讨论时事、文学。另外黎遂球还通过给盟友文集做序加强与复社盟友之间的文学交流,如《百忆诗集序》、《壬午程墨并序》、《华仲通集序》、《甘禹符游草序》等。积极参加集会,也是黎遂球参与复社活动的表现之一。崇祯六年苏州虎丘大会,空前绝后,参与出席人数达千人,四方文人毕集,在虎丘“千人石”前以文会友,讨论时政;崇祯十年中秋,复社成员在经历了打击后再次聚首虎丘,以贺“复社之狱始稍稍解……交流文物,照耀江左”[4]1。虎丘是复社的社集中心。黎遂球自崇祯二年,每过苏州,必至虎丘。《虎丘杂记》、《虎丘玲珑记》中都记载黎遂球在虎丘与复社友人的活动,《二月十七日社集赵裕子云槎同诸公赋》记载:“故人寻白社,先雨到玄关。”[5]以上这些都显示出黎遂球为复社成员的事实。

三、黎遂球与复社诸子的交游情况

与黎遂球交游的复社人士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与黎遂球交往极为密切,除了文学还包括生活帮扶、为人处世之道等。其中有复社盟主张溥、张采,江西豫章社成员万时华、徐世溥、陈洪绪,杭州读书社以严武顺、严渡为代表的严氏一族,广东南园诸社友,如谢伯子、陈子升等。而在《莲须阁集》中提及次数较多的是徐世溥、万时华,共计15次。第二类,与黎遂球有诗文唱酬的,如吴克孝、李楷、方尔止、陆世庵、华时亨、甘禹符、蒋棻、姚北若等,黎遂球与他们主要是文学方面、时政论事方面的交流,在《文集》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及第一类。第三类与黎遂球有交往,但不如前两类亲密。如谭元春在《莲须阁集》中凡一出。在《虎丘杂记》(卷十六)中,黎遂球提及他与老师李模等人在石上赏月清谈,期间见有一人前来,此人正是谭元春。于是,谭元春也一并加入共谈至向晓。除此以外,文集中没有再提及与谭元春的交往,可见黎遂球1628年与谭元春只有一面之缘。又如在《灯船曲四首》(卷十)并序中,黎遂球记曰:“庚辰五月,既望,扬州不雨。咸修祈祷尝仪。于是同社郑超宗、梁饮光、姜开先、冒辟疆诸子以予与陈敏眧、万茂先、陈百史、康小范诸同人适集……”[5]其中黎遂球与梁于涘、冒辟疆、陈丹衷等人的交往,在文集中只此一处提及,而没有更多的考证资料。另外像陈子龙、李舒章同为复社盟友是肯定的,但是与黎遂球的交往似乎并不直接,两人是黎遂球朋友乔苑的好友。此类人数不多。从地域来看,黎遂球的交游主要集中在江西、吴越、广东三地。

1.江西。与黎遂球往来甚密的江西复社盟友有南昌万时华、新建徐世溥、陈宏绪、甘元鼎,进贤朱徵,临川罗万藻,安福康范生,共8人,都是江西豫章社的成员,其中万时华、徐世溥、陈宏绪等人为社中盟主。《复社姓氏纪略》卷六引《西江志》曰:“时海内坛坫蔚兴,斯陛与里中万曰佳、陈宏绪、徐世溥、甘元鼎……狎主齐盟,四方明俊莫不望走其门。”[6]豫章社成员后来汇入复社,成为复社一支重要的力量。除罗万藻与朱徵、康范生在《文集》中出现次数少外,其余諸人从现有资料和黎遂球的作品中都不难看出他们之间深厚的交情。《甘禹符游草序》(卷十八):“予(美周)过巨源亟问禹符,知在都门。既予入都觅之不得闻。禹符亦往往从长安骑驴冒雪觅予。”[5]而由于地域关系,黎遂球与徐世溥、陈宏绪、万时华的交往是从投递文书开始的。当时万茂先等人读黎美周的诗文后,便立即被其文笔所打动,茂先更是立即与书表白自己对美周诗作的欣赏。陈宏绪回忆与黎美周的相识过程:“曩粤东黎美周遗予《迦陵集》。予读之,竟语茂先曰:当吾世乃有斯人子美?……胸臆中时时有一美周。恨未一见其人以快相往。丙子冬美周偕计北上,特艤舟访我章门,得尽读其《莲须阁文钞》,然后乃悔曩之知美周之浅也。”[7]直到崇祯十年,黎遂球第三次上京会试,方见面于南昌,万茂先有诗《章门喜晤黎美周诗以送之》记载。此次见面后三人的友谊更进一层,交往更加频繁,黎遂球为徐世溥所作诗题《寓巨源溪堂,万茂先从溉园至,用韵答赠二首》、《河上怀徐巨源》、《访徐巨源》、《寄怀徐巨源》、《雨夜怀徐巨源二首》、《过还章江,徐巨源邀往榆溪堂,留题四首》、《写画寄徐巨源》、《为巨源作榆溪草堂图,因题湖溪在豫章城内,颇恨无山,予谓为图补山不如为堂补楼也》可以为证。而在三人当中黎遂球与万茂先的感情最深,他与时华同为诗人,互相敬重,特别同情时华的不幸遭遇,盖时华以雄世之才而屡试不第,与黎遂球遭遇类似,两人惺惺相惜。万时华高度评价黎美周:“弟辈读兄诗今古文词时,想见其为人,已有学琴师襄之意,终以一见为恨。”[8]美周也深受万时华的“文需传世”思想的影响。时华于扬州病危时,也幸得黎遂球多方照料,后又为其写祈祷文、筹安葬费、发丧、持棺自扬州护送至南昌,如此朋友实为难得。从万时华的作品《黎美周南还已至京口,闻予在广陵,拏舟径造相见喜甚,郑超宗移酒液谈席间作有》、《章门喜晤黎美周诗以送之》、《与黎美周、徐巨源饮喻京孟三洲亭,夜泛舟于湖有作》、《闰元宵次美周韵》、《读美周灯船曲感和之》、《美周馆巨源榆溪过访有赠》中均能看出黎遂球与其在思想、文学上都有紧密的交流。在与江西复社士人的往来过程中,黎遂球也扩大了交际圈,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范围。

2.吴越。吴越是黎遂球扩大交际圈和提高名气的地域。与黎遂球交往的复社成员中有过半数为吴越地方人士。黎遂球的“黄牡丹状元”称号也正是在此获得。他曾4次游历吴越之地。崇祯一年,第一次上京赴会试不第后,返程时途径扬州、金陵、吴门,期间游杭州西湖、龙井,居住在顾尔迈的东院,并于该年在杭州与当时杭州西湖读书社领导人之一严武顺定交。《百忆诗序》:“予初游虎林,即得交忍公先生……”[5]可见,黎遂球与读书社成员的交往始于复社成立前。复社于崇祯二年成立后,他们皆加入了复社。这使他们既是文学上诗酒唱酬的朋友,也是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从《莲须阁集》中的《至武林严印持、子岸、乔梓见招,闻子将从山中特至,罗文止乍病不赴,予复以曹木上、殷求、缪湘芷三子邀向湖上,不得往,因寄以诗,并怀同集沈昆铜、张天生、冯千秋诸子》、《百忆诗序》、《壬午程墨升序》、《琴述跋》等文看,黎遂球与严氏一族有亲密的交往,文学上的交流频繁。当严渡兄弟所选时文成书,黎遂球观之,乃拜手稽首而称赞。崇祯六年,黎遂球第二次上京赴考,至苏州,与师李模、谭元春偶逢于虎丘,相谈终夜。同行的还有复社盟友的李楷,即黎遂球老師李模的弟弟。可见黎遂球与李模一家的交往颇深,往来吴越,常居李模竹圃。李模乃天启乙丑进士,曾任东莞县知县。明崇祯七年黎遂球举于乡,出李模之门,在《上郡邑恳宽限赴部书》记:“遂球由本县儒学,以易经中天启七年本布政司乡试第二十一名。”[9]可见李模与黎遂球的师生情谊之深。同时黎遂球与李模弟李楷(仲木)、子李彬(文中)常有书信往来。如《中秋十三夕,自白堤赴李仲木约,同诸公坐月宿灌溪老师斋中》、《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与李文中书》、《别李文中》、《都门三月三日,李灌溪老师招,同顾端木、陆起顽、徐孟博、简葵集双河,即席赠起顽》、《竹圃宴游诗六首》。其中最为让黎遂球难忘的一次胜游是崇祯九年丙子,黎遂球上京会试,途径吴越,居住在李模别业桃花坞上的竹圃,得与复社人士顾孝侯、李仲木把酒纵歌。《竹圃游宴诗》并序(卷九)中黎遂球记下了他们饮酒作诗之乐。在庭院楼台、月满云开之夜,诗人们选歌人在旁吟唱。已酣醉的诗人遽鞍一跃,驱骋阶下,奔疾如飞鸟,诸子皆从,一旁李仲木击鼓狂呼。此时烛光漫天,声震城隅。这次聚会有歌者相伴,又有庭院楼台的清雅,确是羡煞旁人。黎在其后致信于李文中时还是念念不忘:“恍如竹圃与仁兄作蝉连夜话,且慰且感。”[5]此次至吴越,黎遂球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与刘士斗、张溥、张采、吴伟业、邵弥、孙淳等交游,这次交游使美周与复社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莲须阁集》中有多篇诗文记载黎与张溥、张采、吴伟业等人的交往,如《赠张天如》、《闰元宵同天如赋》、《闰元旦同张天如赋》、《寄张天如》、《祭张天如文》、《初秋客娄东,同张天如、孙孟朴、邵僧弥集吴竣公斋中即席赋》、《赠张受先》、《过张受先茅居留题赠四首》、《寄张受先》、《同孟朴、美周、骏公僧弥集受先斋》、《赠吴骏公》、《送吴骏业之南都赴司业任》、《送邵僧弥同骏公之金陵》、《赠邵僧弥》、《同孟朴、美周、僧弥集骏公斋》。在众人中,黎遂球与张溥的感情最为深,《祭张天如文》(卷二十五):“自遂球之得交于我天如先生也,凡公车往来,则辄过娄东,过娄东惟坐受先、天如斋中,相与蝉连夜语。”崇祯六年到崇祯十年之间,温体仁为首辅,此人一贯以复社和东林为敌,不择手段地打击和攻讦复社,令复社进入了艰难时期,而张溥此时也因害怕朝廷以党人身份视之而不敢公开露面。身为好友,美周不怕连累,致信安抚天如:“颇闻狂犬持有发纵,吠非其大明中兴。岂至与东汉南宋比,多见其不知量知无足为意耳。”[5]黎遂球所作《周易爻物当名》成稿后寄呈张溥请教、求序。崇祯十四年,在归途中闻张溥卒,黎遂球更是“写泪为文”,“频见天如于梦中”[5],足见情深。在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诗稿》中录有《酬粤东黎美周》、《同孟朴、美周、骏公僧弥集受先斋》、《同孟朴、美周、僧弥集骏公斋》、《祝黎母苏太君七十》4诗以证其与黎美周的交往。崇祯七年会试不第后南返,至金陵留宿父亲友人李孙宸处,并与王思任交游;至杭州,则与罗万藻寓居杭州西湖昭庆寺。此次居住时间较长,黎美周积极参与复社活动,如《至武林严印持、子岸、乔梓见招,闻子将从山中特至,罗文止乍病不赴,予复以曹木上、殷求、缪湘芷三子邀向湖上,不得往,因寄以诗,并怀同集沈昆铜、张天生、冯千秋诸子》(卷七)诗中:“佳期聚散非容易,但报荷筒草雁霞。”[5]言当时之事。而黎遂球的文学才能也在此时得到了复社盟友的普遍赏识,张元(天生)、冯延年(千秋)选大社国风二集请美周为之作序,美周书处身立世之十法则《十不可铭》更是获得了复社盟友闻启祥的敬佩,在其书后铭曰:“其发愿文,誓断淫欲、食肉饮酒。其言痛切,读之汉下。乃至食时作观拈匙放钵……余是以爱之重之。”[9]最后一次至苏州是崇祯十三年第四次不第离开京城后,原本打算直接回广东,不料中途接到郑元勋的书信,知万时华在扬州,便又渡江前往。怎知万茂先身染重病,黎遂球一直照顾左右未曾离去。五月,在影园,郑元勋大集同盟之人为诗酒会,参加者有复社盟友,如陈丹衷、梁于涘等。影园盛宴,时园中黄牡丹盛开,在座诸人各赋诗十首,糊名送钱谦益评定,美周一举成名,拔为第一。之后,黎遂球因料理万时华的后事久居扬州,事事毕返回广州,此后便没有再入苏州。

从黎遂球与复社成员交往的过程中可见,黎遂球的文学思想、人生认识均受到复社的影响。第一,诗歌内容的变化。明崇祯元年至明崇祯十三年,黎遂球积极投身于复社的活动当中,参加复社的集会,与复社成员投赠交游。复社“经世致用”的思想使黎遂球的创作题材从模山范水、批风抹月转变为关注现实、哀悯民生。如:“盗贼绕山城,金钲昼夜鸣。”[5](《庚辰出都二首》)在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黎遂球笔下的军旅生活、战乱实景更具有一种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壮游篇》(卷二):“誓雪国耻,以舒郁陶。死重于山,生轻于毛。”[5]《苦热行》(卷三):“赢瓶坐井底,割轮愁津梁。放士如饥鳶,站站飞炎方。秋冬且气湿,春夏凭云光。长蛇伺我门,射工登我床。白日不遐尔照,酷吏威乃张。”描写战地场景,语言苍凉。第二,诗歌风格的变化。复社作家的作品中意气雄迈,文风健拔,格调慷慨。通过与复社成员的交往,黎遂球少年时期作品中飘逸成分逐渐减少,黎诗中开始体现出与复社相同的审美理想,作品豪迈中蕴含着苦闷和忧愤之情,如:“龙肉不可饱,珠贝不如衣。”[5]56(《放歌行》)“北风何萧萧,感慨过易水。”[5]52(《述古》)第三,人生观的变化。早期黎遂球在岭南的诗文交流活动多以饮酒、赋诗、作画为主。明崇祯十一年,在外族入侵、内政混乱、全国各地烽烟四起的情势下,陈子壮、黎遂球重修南园诗社,雄心勃勃地扛起南园之旗。参与者有陈子升、欧主遇、欧必元、黎邦瑊等12人,后世称“南园十二子”。可见,黎遂球希望通过重振南园,维护社会之风气,重振岭南雄风。在其《重刻五先生诗选序》中,诗人表达了对“南园五先生”的敬仰之情:“于我明有五先生。粤昔称之,盖无异词云。五先生故结社南园,颇极游观之盛。”[9]并发出“孔门弦歌,亦著于江南之贤,而今乃盛于粤”[9]的豪言壮语。南园的结社体现黎遂球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其文集中黎遂球曾多次将“五先生”与南宋“三大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并列,黎遂球旨在通过强调南园的爱国色彩,强调南园的忠骨精神,突显以忠骨、以诗歌来传人的主旨。也正是这种忠肝义胆的正气使黎遂球在甲申之变的爆发后能毅然走上战场,以战死沙场来实现自己一生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张溥.周易爻物当名序言·周易爻物当名卷首[A].续修四库全书(第16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韦盛年.明清之际广东抗清文人年谱六种[D].中山大学,2009.

〔3〕陆世仪.复社纪略[A].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38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黎遂球.莲须阁集[A].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M].北京:中国书店,1990.

〔7〕陈宏绪.莲须阁集序·莲须阁集[A].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8〕万时华.与黎美周书·溉园二集卷二[A],四库禁毁丛刊·集部(第144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359.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下语文教案下一篇:物业服务合同应当约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