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2024-07-24

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精选8篇)

篇1: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破产姐妹台词有哪些

舍不得银子上不着妞呀。

给多少小费是我的自由。在你食物里吐口水也是我的自由。

你的纹身是想气死你爹,我爹压根不知他是我爹。

你觉得,一声穿云指,我千军万马来服务,要我说,一声穿云指,我如瀑下阴也干枯。

那块污渍,其实是男人精华。

嘿 如果你想和我百合 直接追我就行了。

你知道你刚刚问的只是一个给他的JJ拍照的男人吗。

但是我们又不是只穿着内衣戴着鸡头面具的妞。

想当年 在纽约这话只是哄小孩的. 现在睡不着真的会被咬。

我都没有足够时间来擦两次屁股。

姐戴帽子挡酷寒,二货带帽学酷玩。

骗光整座城的人是你老爸 他只跟我们说今年生意挺好。

我只能拿几样东西走,可我全拿了没用的东西。

你睡觉时,枕头底下还藏把刀啊。这是我唯一付得起的家庭安保项目,况且没事也能割割腕咯。

谁二十多岁的时候不是穷的,人人都有要逃避的事情,你选择躲进冷藏室,我选择视而不见和用酒精麻痹。

篇2: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2)监理人可以行使合同规定的和合同中隐含的权力,但若发包人要求监理人在行使某种权力之前必须得到发包人批准,则应在专用合同条款中予以规定,否则监理人行使这种权力应视为已得到发包人的事先批准。

(3)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监理人无权免除或变更合同中规定的承包人或发包人的义务、责任和权利。

篇3: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准入的相关法规政策是什么?

吕卉:为规范咨询业市场,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企业及其活动方式作出一定的规定,该规定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①法律及法律性规范(统称“法律”)。针对特定咨询行业的法律通常对其从业人员资质、企业行政许可或登记、咨询活动规范、监管措施、惩罚等作出规定。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遵守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主要包括依法进行公司登记、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

②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第三方认证。许多领域具有各自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章程等形式,对咨询人员从业资格、职业道德作出规定,发挥辅助管理的职能。行业协会或其他第三方组织还向从业者提供各种相关培训和考试,并向其颁发相应的认证或证书。

管理咨询的市场相对开放,通常只需遵循当地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同样,企业可加入相关行业协会,遵守相关协会准则。并且,从业人员可通过各种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应的认证或证书,但该等认证或证书一般并非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从业资格,而是由国际或区域性机构或行业协会以职业技术鉴定的方式颁发的推荐性的职业技术证明。

在中国,对于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企业、人员及其活动并无特定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主要包括依法进行公司登记、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可以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管理咨询方面或者人力资源方面)。如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会员数百家,每年为企业会员提供员工培训、员工任职资格认证、行业研讨会等服务。

记者: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吕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参考或者作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

劳动合同法;

税法;

社保缴纳相关政策;

福利费提取的相关政策;

工会组建的相关政策。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相关的行业组织、认证有哪些?

吕卉:国际上,与管理咨询相关的协会及认证比较多,部分简单介绍如下:

1.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采用其1999年制定的“阿姆斯特丹标准”。

2.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协会(即管理咨询工程师协会ACEM)。成立于1929年,是成立最早的管理咨询协会,会员为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协会共有48个公司会员,这些公司在美国31个州、60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和附属机构,并在27个国家设有固定办事处。

3.美国管理咨询学会(IMC)。成立于1968年,20世纪80年代后与ACME在一地办公,成为姊妹协会。会员是个人(包括个人执业者、小公司的合伙人,大公司的咨询顾问等)。颁发“注册管理咨询顾问”资格。

4.类似的行业组织美国还有经营管理咨询协会(AMC)、国内管理咨询协会(AIMC)、职业管理咨询协会(SPMC)等。

5.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ity&Guilds)旗下英国领导管理学会。提供培训和考核ILM英国国际企业管理师;

与人力资源咨询相关的认证及证书有:

①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②美国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③加拿大人力资源协会的加拿大人力资源计划者。

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加入的协会组织主要有两类,一是与管理咨询相关的,如中国管理咨询协会及各省管理咨询协会;二是与人才服务业相关的,如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等。

篇4: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有新作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求树立新思维,也就是法治的思维。通过法治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求我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不仅要关注权力的滥用,而且要关注权力的懈怠。

传统思维往往重视控制权力的滥用,对权力懈怠的关注明显不够。权力的“二重性”决定了权力可能被滥用,也可能不作为。如果说权力的滥用为积极之恶,权力的懈怠则为消极之恶。要知道,人民授予国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权力在科学的管理下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权力的消极之恶,其恶并不亚于积极之恶。

因此,以法治思维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既要保证权力依法行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也要防止权力主体不作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在当前,党中央加大了对公权力机关的规范力度,有的领导干部怕出事干脆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则推。因此,强调对权力懈怠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要注重对政府的管理,而且要注重对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组织的管理

传统的政治法律理论往往只注重对政府的监督,而很少关注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我们知道,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由传统的单向施压走向双向互动,同时表明国民既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也是国家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社会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治理的主体。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大改革要求,自治组织、行业协会、公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将承担更多的本由政府承担的公共行政职能。政府滥用或者怠行其权,有一套规则可以适用,但对于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组织而言,我们在理论、制度和操作层面的准备明显不足,亟待强化。

不仅要求实现有效的治理,而且要求以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国家治理的效能。但是,国家治理不仅有效能之别,而且有高下之分。古代的国家治理以镇压为能,专制而血腥;近代的国家治理,标榜自由平等,实乃张扬有产者与权贵之特权;现代文明治理则要求真正以人为本,尊重主体的人性尊严,将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治理目标,并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治理。不文明的治理方式,看似有效,但实已为现代文明所抛弃。

因此,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求国家权力的授予、配置与运用以国民之根本利益和幸福美好生活为鹄的,以调动全体国民参与治理之积极性为基本力量源泉,以取得最大可能之合意、协调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治理资源,以取得高效益、低成本且利益共享、皆大欢喜的治理效果。

不仅要注重实体合法,而且要注重程序合法

对国家权力的管理,固然需要以实体合法性作为重要评测标准,但在新的条件下,要更加注重以程序合法性作为管理手段。对于治国理政,程序法治有极大的优越性。从表面上看,程序似乎由一些琐碎的步骤、方式、形式、时间所组成,而要组合成科学良好的程序至少具有九大功能:行为引导、品质改善、正义实现、民主参与、权力制约、意志统一、利益平衡、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等。程序法治,是管理国家权力最有效的途径。

不仅要具有合法性,而且要具有合目的性与合正义性

传统法治对国家权力的管理,往往只重视其合法性。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单向度的思维、单一的价值追求容易发生价值偏向和价值扭曲。权力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绝对的价值,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或潜藏着若干可能性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但是它同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相联系,是为维护和实现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因此,实现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要避免将国家权力变成一架冷冰冰的规则国家机器,避免只强调其合法性而忽略国家权力的合目的性,更要避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以法律和需求为幌子与正义为敌。国家权力科学管理的新思维要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科学管理,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实现多种价值的整合与平衡,这无疑有利于克服形形色色的价值偏向和价值扭曲现象。

篇5: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所谓破产管理人, 是指在破产程序的进行过程中依法负责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清算、破产方案的拟定以及执行的专门机构 (或个人) 。破产管理人 (1) 为破产程序中最为重要的机构。19世纪的阿克顿爵士曾指出:“权力必致腐化, 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化”[1]。因而, 对于破产管理人也应给予相应的监督, 从而保证其权力的实行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一) 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督有利于破产程序价值目标的实现

1. 破产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公平清偿是破产偿债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破产程序的顺利实施与公平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公正在债权的终极保护形式———破产程序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依据《破产法》所确定的一系列符合商品经济实践和民事交往一般机理的原则进行清偿, 使不同性质的债权得到不同对待, 同一性质的债权按同一比例受偿并公平地分担债权损失。破产管理人在此过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只有破产人严格认真依照实体发和程序法对债务进行清偿, 才能保证公平公正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因而, 需要有机构对破产管理人进行严格的合法性监督。

2. 破产效益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1) 在破产程序中, 如果不对破产管理人的日常事务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 就容易造成侵权乃至犯罪的发生。这无疑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大大拖延程序, 影响破产实施的效果, 使其所获收益微不足道。如果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督,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所获收益远远超过因监督所产生的成本。

(2) 破产监督人的主要监督对象是破产管理人, 破产管理人是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和分配的高效、精干的职能机关, 如果二者的意见不一致, 则会发生权力的抵消, 有碍管理事务的正常进行, 从而有导致程序长期化的可能[2]。但是此情形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本身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避免。其一, 支付监督人报酬会压缩破产财团, (2) 但并非任何场合都选任监督人或选任数人为监督人, 只限于较富裕的财团的场合;其二, 在管理人正确地提供情报给监督人的情况下, 其仍提出不正当要求时, 为避免权力抵消有碍管财事务正常进行, 可解除其职务。

(二) 从破产的法律实务来说, 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督十分必要

1. 有助于对破产管理人从事破产具体事务实施彻底、有效的日常监督

破产管理人作为破产程序日常事务的执行者, 有大量的、具体的法律事务与非法律事务渗透其中, 对于破产管理人的日常事务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是否合程序都需要有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构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必要时要设置专门的监督人。

2. 有助于破产管理人进行破产财产的业务的执行

破产程序开始后, 破产管理人对破产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并可以以现有财产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以独立的法人资格从事民事法律行为。但其不可避免地给不法债务人和破产管理人提供了相互串通, 实施转移、隐匿、私分财产等行为的时机。为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 保证破产程序的有序顺利进行, 监督机构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破产程序开始后, 原企业的财产自然归由破产管理人接管, 如若其出现上述状况, 对和解协议的顺利执行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监督。

3. 有助于预防破产管理人方面的破产犯罪

“破产犯罪一般是指破产人或其他人在破产宣告前或破产程序进行期间实施的损害债权人利益、违反法定义务等在破产宣告发生后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少量的成本投入即可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而由此所形成的效益, 则是社会和个人不必为犯罪作出相应的成本支付[3]。具体到破产犯罪, 基于其危害巨大的特点, 更应加强预防。正如一德国学者所言:“即使是一百个盗窃犯同时下手行窃, 则其所造成的损害还不及一件普通的破产犯罪[4]。

二、破产管理人专门监督机构———破产监督人

各国立法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其规定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3) 。破产监督人作为破产过程中的专门监督机关, 对破产管理人负有监督责任, 是外部监督的重要机构。专门化的监督机关及监督人在国外破产法上是极受人们重视的法律制度之一,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其所蕴涵的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监督人制度对债权人利益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5]。

(一) 破产监督人的概念、性质及法律地位

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可以为专门的机构, 也可以通过规定法院、债权人会议的职权、破产管理人的义务等内容来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督。但通常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是指破产监督人, 破产监督人是指破产程序中的一个专门机构, 是监督破产管理人的机关, 是代表债权人会议对管理人得或懂以及破产程序的合法、更在职权范围内负责日常监督, 处理破产程序中债权人会议授权其解决有关事项的常设机构[6]。各国法律对于破产监督人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制主义, 即法律规定在破产时必须由全体债权人选举设立该机构, 否则程序就是不合法的, 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我国台湾地区的破产法第120条规定, 债权人会议得决议选任一名或数名监察人[7]。另一种为非强制主义, 该机构并非任何破产案件都强制设立, 设立与否取决于债权人的意志, 债权人对此有自由决定权。如日本破产法第170条规定, 实质检查委员会与否, 必须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作出决议。德国破产法虽然规定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前, 由法院任命设立债权人委员会, 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可以通过决议否决。因此, 也可以说是任意设立。目前, 后者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破产监督人的性质可以表述为:破产监督人是代表全体债权人利益, 由债权人会议选任, 执行和贯彻债权人会议决议, 监督破产管理人日常行为的常设代表机构[8]。至于破产监督人的法律地位, 破产监督人应当是超脱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上而保持中立的, 对破产日常事务进行公正监督的常设性机构。

(二) 破产监督人的设置、职权及责任

1. 破产监督人的设置

破产监督人应由债权人会议根据案件处理的繁简程度、时间长短等决定。债权人会议应在第一次会议上决定破产监督人的设置, 但也可于破产程序进行中随时设置。

破产监督人的人数, 也由债权人会议决定。由数人组成破产监督人时, 可考虑由债权人会议选出的代表和人民法院选任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对于不称职或不适于担任破产监督人的, 由债权人会议和法院共同撤换。债权人会议选任的监督人应经过法院认可, 债权人会议认为任命法院选任的监督人不合格的, 可申请撤换。如果承认破产监督人可由债权人以外的人员充任, 则破产监督人的性质就可定性为公正、中立的监督破产管理和清算事务的机构。其任务就可定性为公正、中立的监督破产管理和清算事务。其任务除了着重维护位居多数的一半债权人的利益外, 还须兼顾诸如别处权人、取回权人、抵消权人以及工资和税款等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

2. 破产监督人的职权

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 破产程序即告开始。我国并未设立破产监督人制度, 根据国外相关法律的规定, 破产监督人应当享有以下职权:第一, 调查破产财产, 有权随时要求破产管理人报告破产财产的状况, 查阅破产管理人的业务账簿和有关破产财产变动的全部文件, 询问破产管理人和破产人;第二, 监督债务人履行和解协议, 申请解任临时破产管理人以及破产管理人的职务;第三, 必要时有权提请召开债权人会议, 列席债权人会议, 并就相关问题陈述意见;第四, 发现破产管理人以及相关人员有不当行为和违法行为时, 提请法院做出处理;第五, 为监督破产程序的公正进行所必须享有的其他职权。破产监督人如果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遇到阻扰或者被监督人拒不接受监督的, 有权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处理, 使得破产人的监督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3. 破产监督人的义务责任

为强化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 法律在赋予其必要的权利的同时, 还应对其课以相应的法律义务。依照各国破产法规定, 监督人执行职务时应对债权人的共同利益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监督人违反此义务, 应对利害关系人负赔偿责任, 监督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 有行贿受贿行为, 构成犯罪的, 依刑罚论处。

破产监督人在履行职权的同时, 依法亦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从各国立法经验看, 破产监督人主要有两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一是监督人作为债权人会议选任的代表, 其执行职务应对债权人的共同利益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监督人的主要职责是在于监督临时财产管理人或破产管理人清理、保管、处分和分配债务人的财产, 各监督人不需决议便可随时要求临时财产管理人或破产管理人报告关于债务人财产的状况、或直接调查债务人财产的状况。

二是监督人的赔偿责任。监督人在破产程序中因履行职务过失的, 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德国支付不能法》第71条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的成员因过失而违背其依本法所负担的义务的, 其对享有别除权的债权人和支付不能债权人负有损害赔偿的义务。我国破产法也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成员因为故意或者过失造成债务人或者债权人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摘要:破产管理人是破产宣告后成立的, 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并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破产清算事务的机构。对于破产管理人给予相应的监督, 从而保证其权力的实行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实现价值目标, 顺利完成破产程序。

关键词:破产,破产管理人,破产监督人

参考文献

[1]汤维建.优胜劣汰的法律机制——破产法要义[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5.134.

[2]伊藤真.刘荣军等译.破产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74.

[3]顾培东.效益.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兼评西方法律经济学[J].中国法学.1992, (3) .

[4]林田山.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81.31.

[5]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58.

[6]王新欣.新破产法中对劳动债权的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4-7-23, (B3) .

[7]陈荣宗.破产法[M].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86, 178.

篇6:《档案法》赋予了我们哪些权力

关键词:档案法;行政权力;权力清单

权力法定是法制社会政府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档案行政权力主要来源于《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的授权。《档案法》到底赋予了我们哪些权力?本文以17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副省级城市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力清单为样本,对《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行政权力进行一个归纳与梳理。

由于样本单位公布的权力清单中,一项职权的法律依据或实施依据,往往会涉及《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等国家部(委)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档案法规,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本文只选择法律依据或实施依据单一为《档案法》和最高位阶为《档案法》的职权项目。

1 依实施依据归纳分析

依实施依据对17个省及副省级市涉及的146项权力事项进行归纳,由于部分省市权力清单中只是笼统地注明依据《档案法》,没有注明依据《档案法》的具体条款,在归纳整理时,对照其他省市同名权力事项所依据的具体条款,进行了补充。没有可供参考时维持原状。146项权力事项中有4项涉及2条以上《档案法》条款(1项涉及3条,3项涉及2条),统计时只计序号靠前的第1条条款。归纳结果见表-1。

依实施依据共涉及《档案法》中的14项条款。分别是第06条、第08条、第0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第15条、第16条、第17条、第18条、第19条、第20条、第23条、第24条。占《档案法》全部27条的51.85%。

2 依职权名称归纳梳理

依职权名称对17个省及副省级市涉及的146项权力事项进行归纳,结果是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一法律条款授予的权力事项,不同的省市权力清单中的名称有着许多不同的划分或表述。

3 结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1 从实施依据上授权条款超过了《档案法》全部条款的一半以上。依实施依据共涉及《档案法》中的14项条款,占《档案法》全部27条的51.85%。

3.2 从实施依据上权力型授权条款多于非权力型授权条款,且涉及的省市平均数多。明确授权权力型事项的条款有6条:第16条、第15条、第17条、第24条、第18条、第20条。既包含授权权力型事项,又包含授权非权力型事项的条款有5条:第06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第19条。明确授权非权力型事项的条款有3条:第08条、第09条、第23条。

明确授权权力型事项的6项条款平均涉及48.04%的省市,其中第24条涉及了全部省市,第16条涉及近90%的省市,最少的第20条也涉及近12%的省市;明确授权非权力型事项的3项条款平均涉及19.61%的省市,最多的是第09条涉及35.29%的省市,最少的只涉及不到6%的省市;既包含授权权力型事项,又包含授权非权力型事项的5项条款均涉及11.85%的省市,最高的第06条涉及超过50%的省市,最少的第19条、第12条、第11条、第10条都也只涉及不到6%的省市。

3.3 同一法律条款授予的权力事项,因划分标准与表述的不同而导致名称与数量产生差异。依划分标准不同,有依法整条条款确定权力名称的,有依据同一法条中不同条款确定权力名称的,还有依据同一法条同一条款中的不同行为名称来确定权力名称的。这就造成同一法条有的省市划定的权力事项只有一项,有的几项,有的则多达十几项。

依据对权力名称表述的不同,有些省市直接用法律条文作为权力名称,有的则使用缩略语;有些在法律条文后加上“行为”,有些则在法律条文前加“对”。这就造成即便是同一法律条文中的同一条款的同一行为,也会产生两种以上的权力名称。

相比较而言,除了少数一个法条只有一个省市使用,且只有一个权力名称的以外,第06条、第16条和第24条的差异最大。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开封市档案局

来稿日期:2016-02-26

篇7: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一) 破产管理人的含义

破产管理人制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目前通说认为, 破产管理人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上的破产管理人, 是指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全面接管债务人的财产, 并在破产清算程序中负责对其管理、处分以及从事必要的民事、辅助活动。广义上的破产管理人, 是指在破产和解、重整、清算等整个破产程序中负责管理、处分债务人财产和其他事项的个人和组织。

(二)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是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应当具体负责的破产事项。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既包括权利也包括义务, 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从而使其正确履行职权, 首先应当对其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和辨析。

1. 破产管理人职责的概念。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是指在破产程序中, 破产管理人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进行清算, 并使债务人有限的财产在债权人之间实行公平的分配。从理论上解释, 凡合于破产程序进行的目的, 凡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一切行为均属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范围。

2. 破产管理人职责的范围。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5条规定了破产管理人应履行的职责, 从理论上来讲, 主要包括以职责。

(三)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法律地位是破产法律制度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也是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 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和定位破产管理人制度。目前, 关于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问题存在有多种学说, 这之中很多学说虽然名称不同, 但实质却有相同或相通之处, 因此本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学说进行介绍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国外有关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典型学说。

(1) 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在理论上一直众说纷纭, 形成几种学说。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职务说、代理说、破产财团说。 (2) 英美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在理论上争论较少, 较多采用受托说。该学说认为破产债务人是信托关系中的信托人, 破产管理人是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 破产管理人基于破产债务人的信托而执行相应的管理和处分破产财产的行为, 因而是以受托人的名义作出相应的法律行为。

2. 我国关于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界定及其探讨。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中的规定是“法定机构说”和“债权人代表说”这两种学说的折衷。一方面, 法律规定法院依法指定的管理人可以由债权人会议确认或建议另行选任, 同时法律又规定了管理人应当对法院负责, 并依法接受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因此, 可以说《企业破产法》对管理人法律地位的规定是由人民法院选任为主、债权人会议监督为辅的模式。

二、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制度的现状

我国原《破产法 (试行) 》中人民法院对清算组监督的规定显得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此现行《企业破产法》进行了完善, 破产管理人根据法律规定要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 并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 同时破产管理人职务执行情况应向债权人会议进行报告, 并接受询问。由此看出, 现行《企业破产法》已经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人民法院监督体制, 形成了人民法院、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共同监督的立体监督机制。

(一) 外部监督

在破产程序过程中, 法院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居于主导地位。法院、债权人会议作为最重要的监督主体, 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管。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到, 我国破产法中实际上还隐含有一方监督主体, 即债权人个体, 可以通过债权人决议行使监督职权。

(二) 内部监督

我国破产法规定, 破产管理人应当履行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这是破产管理人内部监督同时也是自律监督的主要内容。破产法规定上述义务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认定管理人过错的标准, 勤勉义务要求管理人积极、合理、适当地履行职责, 强调管理人应当做什么, 而忠实义务要求管理人不得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强调管理人不应当做什么, 违反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的破产管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三) 法律责任监督

根据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第130条、第131条的规定破产管理人违反相应的法律规定, 对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人侵害并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三、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较之前的立法已有了较大的改进, 特别是设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 这都显示出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在制度设计上较以往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 现有规定还存在有不完善、不系统的缺点。通过对司法实践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监督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我国《企业破产法》监督主体存在的弊端

1. 未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进行监管。

根据现行破产法的规定, 法院、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都有权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督。而破产制度比较成熟完备的国家的立法, 例如加拿大《破产法》规定, 由破产监督官员对破产管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而美国则是在联邦司法部内部设立有破产托管人管理办公室;芬兰和瑞士则设立了专门的对破产管理人进行监管的破产监察专员办公室。

上述这些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国借鉴, 我们可以在人民法院、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多元化监督的基础上, 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破产事务管理行政部门, 承担监管破产行政事务的职责, 对破产管理人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债权人会议对破产管理人选任监督权的不足。

债权人在破产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利害关系人。如果对于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债权人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那么破产法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价值目标就无法实现。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债权人人数较多, 并且债权人在破产事务中的利益有大有小, 所以破产管理人在办理繁杂事务的同时, 很难有效地接受每一位债权人对自己行为的直接监督。

通常债权人会议只有在认为破产管理人违反了法定义务时, 才可能通过更换破产管理人的决议, 并依据该决议向法院提出申请。同时《企业破产法》和相应的司法解释对债权人会议形成决议以及行使异议权的条件规定的比较严格, 即使出现了符合更换破产管理人条件的情况, 债权人一方也可能会举证困难。因此, 应当进一步扩大债权人会议申请更换破产管理人的权利, 以充分保证债权人会议正常行使该项权利, 从而对破产管理人的选任进行有效的监督。

3. 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权存在交叉和冲突。

破产管理人在从事清算事务时, 同时接受多个主体的监督, 优点是能增强破产管理人的自律意识, 强化监督效果。但不利的一面是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各方监督主体在监督中的职权及关系的话, 就有可能会消弱监督机制的效果, 因为可能会造成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权交叉, 各监督主体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造成利害关系人合法利益的损失。

因此, 我国破产程序中法院和债权人会议都有权监督破产管理人的清算行为, 而监督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 在监督权行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重叠甚至冲突。

4. 没有改变管理人任命主体的单一的模式。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 法院编制担任破产管理人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的标准, 并对符合要求的登记入册。但这种由法院直接选任破产管理人的方式, 很有可能会造成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后果, 因为这种选任方式并不能体现所有债权人的意志。同时这种选任方式可能会造成法院过多地干涉私权关系, 损害了法院独立、中立、公平行使司法权的法律地位。

5. 债权人委员会监督制度规定不完善。

债权人会议并非常设性机构, 因此其对破产管理人进行日常监督存在很大困难, 故我国破产法中建立了债权人委员会制度, 代替债权人会议监督破产管理人执行职务情况。债权人委员会的设置是我国破产法立法的一项突破, 对此应持肯定态度, 但同时债权人委员会对破产管理人监督的权利规定过于笼统, 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 无法维护债权人的实际权益, 例如对于破产管理人的具体账务管理、债权确认、破产费用的支出、分配方案拟订等实体事项的监督规定不明确。

(二) 破产管理人法律责任规定不够完善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的责任规定过于原则化, 对于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仅有第130条做出了规定。然而我国破产法没有明确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行政责任的构成形式也很简单, 只是概括的进行了规定。对于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只是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妨害清算罪。因此, 在实践工作中, 由于破产管理人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完善, 必将影响对破产管理人的有效监督。

(三) 缺乏破产管理人职业化制度的具体规定

破产管理人从事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活动, 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是顺利进行破产程序的关键。我们的企业破产法只对破产管理人的资质做出了一般性规定, 未规定硬性的资格准入标准。目前, 我国从事破产清算事务的机构一般规模较小, 水平参差不齐, 批准设立程序也很简单, 也没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和其他组织的规范管理。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保证所有破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资格, 从而成立不了专业队伍, 这影响了我们的破产制度进一步完善, 同时也不利于对破产管理人进行事前监督。

四、建立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构想

通过前文中对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中破产管理人监督体制的介绍与评述, 我们可以看到, 这部法律较之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相关规定还比较模糊, 难以发挥作用。因此, 本文主要从完善内外部监督、建立破产管理职业化制度和完善法律责任监督等几方面在建立科学的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 形成监督主体多元化的外部监督机制

根据中国过去破产法的经验和吸取的经验教训, 并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立法经验, 我国应该建立以专门的行政监督机构, 法院、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形成的综合的外部监督机制。

1. 构建专门的行政监督机构。

如前文所述, 为了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 我国可以在法院、债权人会议等监督主体之外, 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建立专门的行政机构, 专门管理破产案件和破产管理人。赋予该机构管理破产案件和管理破产管理人的行政职能, 具体职责可以做如下设置: (1) 负责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管。 (2) 负责破产程序中的非审判性、行政性事务。

通过构建上述制度, 将专门行政机构的监督与法院的监督、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债权人委员的监督相结合, 进而做到相互配合、互相制衡,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监督制度的不足, 从而保证整个破产程序的公正和效率。

2. 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法院监督权。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3条的相关规定, 法院既是债权人利益的维护者, 也是破产程序的监督者, 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管是全方位的, 当然, 法院监督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行职务是其整个监督过程的核心和重心所在, 法院既对破产清算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实施监督, 也对破产管理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妥当性进行监督。然而, 法院的监督职权过于模糊和宽泛, 加上法院在破产案件中的职权过于集中, 不利于体现债权人会议的意志和权利。出于利益衡平的考虑, 应当进一步明确法院对管理人的监督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 职权, 并切实有效地将其监督职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3. 加强债权人会议对破产管理人选任的监督权。

为充分保障债权人会议行使选任过程的监督权利,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机制要适当的向债权人会议倾斜。因此, 将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分为提名和批准两个阶段, 由债权人会议提名破产管理人, 而不是由法院具体提名一个特定的组织或个人担任破产管理人, 但法院对债权人会议提名的破产管理人进行审查和批准, 即对提名的破产管理人在程序及资质上进行可以与不可以的确认, 当然, 若予以了否决, 应当给出其否决原因。

4. 完善债权人委员会监督制度。

在债权人委员会的设立方面, 应当由债权人会议选任产生, 向其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而不再由法院决定其成员组成。

在具体监督职权方面, 应当赋予债权人委员会以下职权:一是有权调查债务人行为、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二是向破产管理人了解破产财产相关事宜;三是对于债权人会议, 债权人委员有权申请召开并出席, 并就有关监督事务陈述意见;四是有权申请法院更换破产管理人。

(二) 明确管理人勤勉尽责义务和忠实义务, 完善内部监督

在完善内部监督方面, 首先, 勤勉义务的尽责应该细化为如下几方面:谨慎接管破产企业向破产管理人移交的所有财产和有关的所有文件;妥当清晰地处理债权申报;适当清理、回收破产财产;妥善变价破产财产;尽心处理各种诉讼仲裁活动;有效分配破产财产;及时准确地披露各种信息;审慎选择和聘用工作人员;参加债权人会议并接受询问。

其次, 破产管理人的忠实义务应该细化为以下几方面:破产管理人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和身份而收益;不得向无关方透露所知的破产企业的秘密;不得接受贿赂;不得恶意使用破产财产;不得直接或间接获得破产企业的财产。

(三) 建立破产管理人职业化制度

为了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逐渐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应当着力推行职业化制度, 即应当由专门从事破产清算的专业机构来担任, 该机构必须具有必要的专业资格, 独立地承担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破产事务的日益复杂以及越来越高的专业性要求使得破产管理人的职业化将会成为我国完善破产管理人监督制度的必然选择。

(四) 完善责任制度

1. 民事责任。

本文认为, 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是其对在破产管理活动中的违反义务的行为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赔偿的依据是侵权责任, 对此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应当是受害人。受害人是债权人、债务人的, 胜诉所获得的赔偿纳入破产财产, 作为所有债权人的可分配财产, 受害人是第三人的, 第三人获得的赔偿应当归属于第三人所有。

同时, 为了既能够较好地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又能够平衡破产管理人的正常执业风险损失, 我国应当着手建立最高赔偿限额制度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两方面的保障机制。

2. 行政责任。

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只有在破产管理人执行职务失当时, 法院才可对其处以罚款, 也未明确具体程序。因此, 破产管理人承担的行政责任方面应当明确和完善以下两项内容: (1) 破产管理人行政责任的制裁机关。本文认为, 我国目前实行的由法院承担对破产管理人实施行政处罚的职责是不恰当的, 应如前文所述, 应当将破产管理人行政责任的制裁机关明确为司法行政机关。 (2) 破产管理人行政责任的类型。应根据破产管理人在执业时发生错误、疏忽或明知、故意等违法行为的过错程度, 以及给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所带来的实际损失等情况, 规定不同种类的处罚措施。

3. 刑事责任。

从国外关于破产管理人的犯罪立法来看, 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破产法中加以规定, 如在日本破产法中专门规定有受贿罪、行贿罪等;二是在刑法或刑诉法中规定破产管理人犯罪, 如在美国, 将破产管理人犯罪规定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 奥地利和瑞士等也采用了这种立法例。

总体上我国关于破产管理人犯罪的刑法规定几乎是一片空白, 因此, 我国应在以后的刑事立法中, 增加有关破产管理人刑事犯罪的规定, 如:破产渎职罪、破产欺诈罪、破产受贿罪、破产行贿罪、违反破产义务罪等, 并明确罪状和罪刑, 这不仅有利于破产管理人权力义务责任的统一, 也是维持破产法律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五、结论

破产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活动, 充满了利益冲突。因此, 为了有效保护破产程序中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就要确保破产管理人公平公正的开展破产活动, 因此, 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较深入的探讨了我国目前破产管理人监督制度的现状, 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健全的监督制度并不是一下就可以解决的, 它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应从国情出发, 结合国外成功立法经验, 逐步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

摘要:中国的新破产法于2007年6月l日正式实施了, 首次在中国破产法上建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 并设专章加以规定, 大大显示了其科学性和进步性。根据现行法律, 在破产程序中的清算、重整、和解等各方面, 破产管理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以及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和处分。破产诉讼程序是否公平合法进行, 破产管理人是关键。因而, 为了避免其滥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对破产管理人的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 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6

[2].巩居贤.破产管理人制度比较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2005

[3].韩长印主编.破产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4].李国光主编.新企业破产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2006

[6].王欣新.破产法理论与实务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7].吴合振主编.企业破产清算.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8].叶军.破产管理人制度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9].张敏.破产管理人制度评析.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篇8:破产管理人有哪些权力

不论是年轻情侣,还是黄昏恋人,分手了,不妨依法算个“明白账”。

普通借款,一定要返还

【案例】林先生和张女士都已年过6旬,均丧偶,经人介绍相识,后发展为恋人关系。恋爱期间,林先生以孩子做生意亏损为由向张女士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一份,承诺及时归还。去年12月份,林张二人因性格不和分手。分手后,林先生一直没有履行当初的还款承诺。无奈之下,张女士拿着借条将林先生告上法庭。法庭上,林先生辩称双方恋爱期间,自己也在张女士身上花费了不少钱,所以不同意还款。法院审理后认定双方借贷关系成立,依法判决林先生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偿还张女士借款2万元。

【法官说法】恋爱期间相互借款,在恋人之间很常见,从法律上来讲,恋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与常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无区别。《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本案中,原告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借条以证明被告借款的事实,被告并没有予以否认。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还款的主张于法有据,应予支持。另外,还需要正确划分恋人之间的一般正常花销与合法借贷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抵销关系,本案被告认为其在恋爱期间亦为女方花费颇多或可抵销借款的想法,实属认识上的误区。

日常花费,无返还义务

【案例】年轻时,李征和王玲是大学同学,在校期间,关系不错,毕业后,各自结婚成家,暮年时,双方都失去了老伴。经过努力,俩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为了维系恋爱关系,李征四处向亲友借钱,用来购买物品给王玲,并多次与王玲到外地旅游。可是,王玲因为家里子女坚决反对,最终还是向李征提出了分手。今年5月,债台高筑的李征以不当得利为由将王玲告上法庭,要求王玲承担恋爱期间的花费2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征为维系恋爱关系的开销系对王玲的赠与,故驳回了李征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使得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恋人一方作为恋爱期间日常花费的受益者,其取得的利益具有合法依据,即基于赠与合同而获得利益,因此不属不得当利。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被赠与人后,双方之间的赠与合同已履行完毕,赠与人不得再要求被赠与人返还。

赠与财产,视情况而定

【案例】丁娜在公园跳舞期间认识了比自己年长17岁的王康。虽然两人年龄相差较大,但王康的风趣幽默打动了丁娜,两人非常投缘,很快确定恋爱关系,并开始了同居生活。丁娜不是本地人,在王康向她求婚时,她很犹豫。为了打消丁娜的顾虑,王康以她的名义购买了一套住房送给她。然而王康最终没有和丁娜走进婚姻殿堂,就不幸去世。王康子女要求丁娜返还房产,但遭到丁娜拒绝,双方为此闹到了法院。法院审理后认定王康赠与丁娜的房产具有彩礼性质,遂判决丁娜10日内予以返还。

上一篇:退休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会计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