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灵的钥匙论文

2024-06-26

开启心灵的钥匙论文(精选6篇)

篇1:开启心灵的钥匙论文

写下这个题目,眼前浮现一个孩子可爱的面孔,两年前的事情就象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回放。

他是一个平日里很自负,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表达喜怒的方式非常直接。时常会在我的课上当面提出反对意见。每次在我近乎粗暴的训斥后(因为他时常打乱我的教学计划,我认为他是故意的捣乱),他总会委屈地噘起小嘴巴,做出一幅不服气的样子。

他坐在靠近前门的位子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往一节课结束我一声“下课”的话音未落,他就早已无影无踪,而又是总是在上课铃声已落的时候,他才红头涨脸,汗流满面地出现在教室门前。我瞪着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翻着特大号的眼睛与我对视,简直理直气壮。

最令我恼火的是,上课时,他竟一转身将两只胳膊架在前后两张桌子上,左顾右盼,引得大家对他调皮的姿势窃窃私语。更有同桌一边叫老师“你看”,一边用力推着他的肩背:“又靠在我身上!”我对他怒形于色。可两分钟之后,我一转身,他又故伎重演,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对这名学生简直痛心疾首,自然常常对他横眉冷对。如果不是因为有一天偶然看到这样一段话,这种状态或许永远不会改变。

“谁尊重孩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作为一名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容纳孩子的某些过失。”

当时,我愣了一下,怦然心动。天哪,我是怎么做的呀!我庆幸及早看到了这句话。

我对他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开始对他露出亲切的笑脸了,并试着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第一次发现他的作文写得很有意思。在作文中,他把我比喻成森林里的老虎,把同学们比喻成小动物,我的“每一次”吼叫都会使他们瑟瑟发抖。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当着全班学生宣读了那篇作文,并向全体同学深深鞠了一躬。

这件事以后,他上课规矩了多了,虽然有时侯也心猿意马,但再不干扰别人,也不跟我嬉皮笑脸了。

有一次,为争几粒小石子,他与一个同学翻了脸。这位同学发火把手中的石子摔在他脸上,他哪能受这个气,从背后扑上去把那位同学摁倒在地,骑在他身上一边骂一边揪着他的头发往地上撞。

他被班干部拖进办公室后,倔强地看着我,仿佛做好了准备迎接我严厉的批评。他没想到我会转过身,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对不起,你打架,是我当班主任的没把你们教育好,我有责任。可是你也该好好想一想啊,对待自己的同学,要向自家的兄弟姐妹一样,怎能像对待敌人那样狠呢?如果你撞伤他的头,你不后悔吗?今后还有谁愿意和你一块玩呢?”听了我的话,他流泪了,向我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对待同学。“好,我相信你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我用十分信任的目光看着他停顿了一下又说:“这样吧,我提议,咱们大家一起握握手,交个朋友好吗?”他破涕为笑,和那位同学异口同声的说“好!”

我越来越善待这个孩子。也许真诚的爱可以造就一个人。成绩一向中不溜的他,居然连续给我捧回了作文竞赛一等奖,手抄报比赛第一名,我说不出心中那一种异样的感觉。

事实证明,谁尊重孩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里面满是阳光和鲜花,满是宽容和信任,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和勇气。

篇2:开启心灵的钥匙论文

近段时间读了《给教师的20把钥匙》,感触颇深.本书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增强研究能力的钥匙、发展教师专业的钥匙、提升教学水平的钥匙、改善学习方法的钥匙。现在谈谈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喜欢的语句或者一些感想。

1.教师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经常吸取他人的经验,才有利于增强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经常回答一些总结性的或者让自己反思的问题,如:你在备课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上课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考试方面有什么经验?你在提问方面有什么经验?等等,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以后好继续发扬,总结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以后注意扬长避短。

2.要千方百计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地、主动地、体验地、合作地进行学习。这有一定的难度,让成绩差的学生都考出好成绩,肯定要多好很多时间,如果少数还好,但如果这样的学生太多,难度就大了。

3.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有效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很好的方法,以后一定注意做到。4.没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篇3:寻找开启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思想建设,集体力量,关爱帮助

对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转变过程, 教师要摆正师生的位置, 认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重要性, 相信学生, 关爱学生, 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 能做到这些, 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 因而就能尊重老师, 理解老师的用心, 向老师敞开心扉。

提起莫同学, 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脑海里都会想起那个从读小学到初二一共转了17次学的男孩:上课爱睡觉, 经常迟到、旷课, 性格孤僻, 通过一年的帮教工作, 莫某不仅坚持读完了初三, 而且顺利进入了一所技术学校继续读书。在与他的交往中,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教育。

1.善用班集体力量, 影响学生

中途转学来到我所带的班级后, 莫某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班集体:课间同学们在打闹时, 他就一个人坐在窗边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 所有的课外活动, 他都是一个人待在一边, 他不会主动与同学们交流, 即使同学问话, 他也是爱理不理的。这一切表现都让他与这个班显得格格不入, 不和谐。为此我召开了班干会, 让同学们说说他的一些表现, 其中一位班干说的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他说:“老师, 虽然他不喜欢跟我们一起玩, 但是当我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 我发现他有时也在看着我们。”过后我特别留意班级男生打篮球的时候, 他总是坐在篮下看, 精彩时他还拍手, 这说明他对篮球感兴趣。篮球, 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我让学生们平时打球的时候主动邀请他一起参加。经过同学们的努力, 一天, 有位班干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 “金老师, 我们成功了, 莫某终于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了, 不信你到球场去看, 他正和我们班的男同学在打球呢”。我喜出望外地向篮球场跑去, 看到球场上身手矫健的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 同学们在一起谈篮球时他偶尔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班还组织了篮球比赛, 他也积极地参加;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 同学们都极力推荐他作为我们班的一名队员, 在比赛过程中, 他表现得非常出色, 与队员们努力拼搏, 最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一个以《最让你感动的是》为主题的班会, 许多同学都提到了他, 从此, 我发现他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儿童如果在安全、爱、尊重、自主等基本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就会导致心理不健康。班集体蕴涵着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机制。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相互关爱、尊重的人际关系, 是满足问题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营养;集体成员的评价有利于培养问题学生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与集体中同伴的交往可以促进他们社会性健康的发展;犯了错误能得到宽容和善意的批评帮助而学会自我教育。

2.多方面关爱帮助, 感染学生

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 我发现莫某转学了12次, 父母离异。多次转学带来的自卑感, 亲情缺失导致行为的偏差, 让莫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教师如果要真正走进他的心灵, 首先就要理解他、尊重他, 信任他, 多从他的角度了解他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 我发现,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句由衷的赞美, 一个信任的眼神, 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 都会长久地鼓舞和激励他;当仅仅给了他一个“支点”———担任班级体育委员, 却能使他感到莫大的荣幸, 因为这是来自于老师的信任。刚开始他不接受这份工作, 他说:“老师, 你不用抬举我, 从我读书到现在, 所有人都看不起我, 就连我的父母都觉得我是个孬种, 什么事都干不好, 你还是换人吧。”我找他做了许多思想工作, 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你说你没有优点只是你没有认真去发现, 你喜欢篮球, 是不是?”“是。”“你是班级的一名篮球队员。”“是。”“你和你的队员一起努力拼搏, 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是。”“这算不算优点?”他点了点头, “老师, 你觉得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能, 所以我才让你担此任务呀。”“谢谢你, 老师。”然后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便飞奔出办公室的大门。在工作中, 他尽心尽职;班上一些同学不喜欢运动, 他就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小组间的比赛;当同学们长跑坚持不了的时候, 他会在旁边加油鼓励……后来, 同学们都亲热地叫他大哥。

从能坚持准时到校, 尽可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工作任务, 他迈出了前进中的重要一步, 许多坏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但由于基础较差, 尽管他很努力, 但不少科目成绩仍很不理想, 他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 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分析他各科的学习情况, 并和各科任老师一起帮他补落下的功课, 同时指定一些学生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对他近期内认真听讲、准时到校等行为在班会上作了表扬, 并要求他继续发扬。为了增强他的信心, 平时我努力找到他身上的成功点、闪光点, 有时甚至用放大镜看待他身上的长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沟通和交往, 在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声中, 日渐一日, 他逐渐找回了信心。

没能高兴多久, 他故态复萌:有一天, 他整天不来学校上课, 又没有办法联系到他家长, 下午放学后, 我到他家作了家访, 知道我来了, 他才从床上爬起来, 但他跟我说了声对不起, 我觉得他还有救, 我叫他下楼, 一起聊了很久, 他觉得努力并不见效, 有些彷徨, 干脆不来学校上课了。我告诉他,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必须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然后我给他讲了爱迪生为了灯丝的选材而经历了上千次失败的实验;张海迪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刻苦学习等一些感人事例, 后来我给他送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渐渐地, 他又开始努力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行为, 绝非一朝一夕间形成的, 而是因长期的教育不当或受不良社会风气等原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这种痼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并非易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他们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己, 并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 资源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垃圾”。复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曾说:“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只要用对了方法, 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 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教师的信任与关爱是一份尊重, 是一份责任, 更是一份温馨, 一股幸福, 一股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暖流, 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 促其奋发向上。

篇4:开启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爱;尊重;信任c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初为幼儿教师的我,在播撒爱的实践我尝到了慈爱化解顽石的甜头,也深深体味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乐趣,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给孩子更多的信任与鼓励,这才是教育中最神圣的爱,也是为师者最大的快乐。

“爱是一门艺术。”“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的爱,我们的孩子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然而,现实中往往爱好孩子容易,爱调皮不听话的孩子难,我们不仅要爱“白天鹅”,更要爱“丑小鸭”,调皮的孩子更加需要师爱的呵护。

提起我们班的陈××,了解的都知道,他坐不住、站不牢,上课不停地捣乱,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天天教育,时时提醒,但陈××仍我行我素,毫无没有一丝改变。一次,在孩子们准备做操时,他又在那捣乱了,一个人蜷在地上,一会儿动动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戳戳那个小朋友,见到这种情况,我慢慢向他走过去,心中的怒火顿时涌上心头,即将走到他的面前时,我大声喊道:“陈××,你站起来!”只见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呆呆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胆怯和无助,突然之间我的心理产生了一种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在这时,我突然心平气和了下来,我走到他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陈××,你看全园的小朋友都在这儿做操,你们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你们要给他们做榜样,你想不想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你学习,你愿不愿意做他们的榜样?”只见他高兴地点着头答应了一声:“嗯!”听到他的回答,我心里很高兴。接着我对他说:“要做榜样,做操时老师看你的表现了啦。希望你能做一个小朋友喜欢,老师也喜欢的孩子。”他满口答应。接下来他的表现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每节操的每一个动作他都做得很到位,身边的小朋友们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也是大吃一惊,这是他从开学到现在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站得笔直,做了一遍早操。我心里激动万分,做完早操,我立刻当着全班幼儿的面骄傲地告诉大家:“陈××今天是最棒的。他是我最喜欢的小朋友。”听到我这么说,陈××天真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明白了陈××虽然调皮,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小男孩儿,只要给他足够的爱和信任,我想不久的将来,陈××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见人爱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成长中的巨人,都具有很大的创造力和潜力,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因为教育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也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陈××的自由散漫经日积月累已成为一种习惯,一次两次的鼓励和提醒不可能让他瞬间得到彻底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传递出更多的爱,来慢慢的影响他,感化他。付出爱心是当好教师的关键和前提,我们深深地知道,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孩子,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喜欢孩子,爱护孩子,爱是开启幼儿幼小心灵的钥匙。

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然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孩子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课间活动时,陈××站在我身后好久,突然轻声地对我说:“老师,我给你捶捶背好吗?”真不敢相信这是从陈××的口中说出的话,我稍一愣神,继而迅速的转身蹲下来享受着这份纯真的爱。这一幕真的让我好感动,更让旁边一位老师投来认可和羡慕的目光。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只要爱孩子,就能赢得孩子们的拥护和爱戴,孩子的爱是真挚的,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最可贵的。

我是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没有光辉的历程,没有丰硕的业绩,平凡得就像那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就是在看似平淡如水的教育历程中,我的心却实实在在感到了满足与充实。我想,那便是心中的那颗逐渐成长的爱心。我愿把我的爱的涓涓细流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浇灌出累累硕果。

篇5:关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关爱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黑龙江省宾县第四中学张国徽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等诸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能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对自己班的学生充满着爱。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心也会消融” 爱,可以创造奇迹。不仅可以挽救一个堕落的灵魂,也可以让弱者奏出强者之音。因而班主任必须对自己班的学生充满着爱。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炽热的情感去热爱每一个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高扬同学是2003届毕业生,他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有一天,他来到我面前唯唯诺诺的说:“老师我不想念了”。听了她的话我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一个爱学习的学生会说出这种话来?我说:“为什么?能谈谈吗?”可是不管我怎样追问他都是不吭声„„!事后,我认真反思了刚才的经过,意识到他一定有难言之隐,于是我采取了侧面进攻,迂回包抄的战略方法。经过多方了解我终于掌握了他的具体情况,他是单亲家庭,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无经济来源,家庭生活靠母亲捡废品来维持。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进行了家访,然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通过多次的接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又通过社会上的关系帮他母亲介绍了一份工作,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在学校帮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并在课余时间知道他学习,并和他一起研究学习技巧、方法。自那以后,他彻底安下心来、学习也更加刻苦了;成绩有明显提高。在2003年的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实现了他的高中梦!

篇6: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沉默着,不知有多少次听见那冰冷的关门声,抬起头才发现,陪伴我的依然

是空旷的家……--题记

陪伴,在字典里的解释是随同作伴。

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更多地注重在物质上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东西;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和最好的,却忽略了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由此,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常挂嘴边的陪伴却成为孩子们最奢侈的礼物。

特别是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至于孩子的学习也只能是通过每次考试的家长会,学校老师的电话沟通或者孩子在沉迷于学习以外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工作很忙、经常晚归的爸爸半夜回到家,发现儿子竟然还没睡。儿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爸爸说,“平均200元吧。”儿子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说,“爸爸,我买你半天时间陪陪我吧……” 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孩子心灵的需求,相信这个故事能让那些忽略了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父母有所思。

我曾经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优越,是家里的独生女。孩子很聪明,可是父母对她关心甚少,因此无心上学,经常旷课、缺交作业。直到有一天她来校区,我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发现她手上有很多的刀痕。我赶紧问她怎么了。她很淡定的说:“我自己用小刀划的啊,反正无聊。”她的一席话顿时让我很吃惊,从跟她的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是因为平时父母工作忙,几乎很少陪她,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陪伴故意这样来伤害自己。看着孩子的刀痕和那淡然的笑容,我很心痛。我深思:为了简简单单的一个陪伴,不惜伤害自己来换得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我在龙文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孩子,起初我觉得我是他们的老师。慢慢的,我觉得他们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弟弟妹妹,是我的朋友。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初二的女生,她和我关系很好,人也很聪明懂事。就是和她妈妈的关系不好,导致两母女经常没有话说。每次两个人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都需要通过我来转达,也因此,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好,我才明白为何她和母亲没有话题沟通。直到那天教师节她给我留言说;“老师,你虽然像个姐姐,可是我却觉得你更像我妈妈,因为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你陪我、安慰我。每次我很无聊的时候你都会陪我去逛街买衣服。每次我想吃家里的饭,你都会带我去你家做我喜欢吃的菜。我其实不是不爱我妈妈,而是我每次很想和妈妈一起的时候,她总会说她忙,然后给我钱就走了。所以我很失望,我也不想和她沟通,因为她也没有时间听我说。”收到信息后,我跟她妈妈联系了。并把自己平时是怎样跟她相处的跟她妈妈细细长谈,她的妈妈恍然大悟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真是不知道怎样跟她沟通呢?为了女儿,我再忙也要停一停,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她,听听她的心里话。” 之后这个女孩子仿佛变了另外一个人,变得活泼、认真,成绩自然就赶上去了。唯一不变的是我与她的感情也也来越深了。正因为我把她当做妹妹,所以我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她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学生曾经和我说过,他最怕的是“咣”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上。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父母很少陪他,每次吃完晚饭写作业的时候家里的大门总会咣的一声响,父母又出门了。他总是感觉很孤单,很害怕。至于作业也变得无法用心写,只能早早的关了灯塞着耳机睡觉。因为他觉得即使他的成绩再优秀,爸爸妈妈也不会在家里看看他写的作业,关心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久而久之,无论自己有什么心事,他都不愿意告诉父母。而在家长会的时候,他的父母却和我说孩子不愿意和他沟通,总是一个人不说话。我很想说的是,父母都不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怎么会愿意诉说呢?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观念,总以为只要努力挣钱,给孩子用好的,吃好的,住好的,过最优越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幸福,大人们也以为出门之前桌上放几百块就算是爱。一天到晚拼了命赚钱,少了关怀和陪伴又有什么意义。孩子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父母始终不明白他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钱。

不用怪孩子为什么早恋、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没错的,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作为大人是否有把关注度和精力花在教育孩子身上,您是否懂得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您是否清楚知道他的理想?您是否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请您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龙文有句话叫做:把每个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所以作为龙文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像父母那样关爱,陪伴,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龙文给他们一个家的温暖,和父母该有的关怀。我想,在孩子有疑惑,有烦恼的时候,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成为他们人生路途中的“指明灯”。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作 者:温颂扬

上一篇:禁烟责任书下一篇:标准版二手房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