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

2024-07-26

2022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精选7篇)

篇1:2022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

在大学期间,我担任过学习委员、团支书、班长、助理班主任的职务。另外,还有汽车爱好者协会的秘书长。

在生活方面,我积极乐观,从不与其他同学在物质上进行攀比,放低自己,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素质,为即将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在学习方面,我积极进取,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我深知“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因此对实际操作丝毫不敢放松。经过自己大一、大二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并且荣获学院三等奖学金和“院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老师们的深深教诲,使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与老师们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与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在思想方面,我不断地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处事稳健,能合理统筹生活中的事务。

在工作方面,我认真积极,勤勤恳恳,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平时善于采纳老师们的合理化建议,也乐意接受同学们对我的一些意见及建议。最 终都能得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认可与支持。

回顾五年来,大学生活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会善于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篇2:2022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

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篇3:网络直播个人用户的自我形象建构

点开一个直播平台, 就能看到数以万计、不断更新的直播视频, 内容丰富多样, 让人瞠目结舌:有旅行郊游中分享所见所闻的;有聚餐赴约时分享中意美食的;有追求刺激直播野外探险的……我们见证了“人人都是电视台”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到来。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及现状

登录直播平台, 面对镜头聊天、唱歌以及与观众互动, 就是网络直播常见的景象。参与直播也非常便捷:在直播平台注册登录自己的账号就能实时开始直播或观看直播。甚至许多网络主播积聚人气迈入娱乐圈、影视圈, 转型成为明星艺人。

网络直播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进入用户视线。艾媒咨询的报告表明, 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 用户数量达到2亿, 几乎是中国总人口的1/7。[1]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各大直播平台不断改版创新, 竞相推出更为丰富的延伸功能吸引用户。以映客直播App为例, 作为覆盖IOS和Android系统的社交视频直播应用, 其账号可以关联用户的微博、微信。[2]直播在全平台展示, 还可以实时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网络直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一代用户。QQ浏览器的大数据报告显示, 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 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主播/网红。[3]

二、网络直播用户个人形象建构机制

(一) 直播间

假设有一个地方, 来去自由、内容丰富、选择多样, 可以任意观赏高颜值美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窥视别人的生活细节, 花钱送一些虚拟礼物还会得到大家的注意和吹捧, 你会不会心生向往?

这样的地方就是“直播间”。作为主播的独立展示区, 观看自由、留言送礼等功能给用户创造了宽广的消费空间, 这也给主播带来了压力。因为每天都有新用户和新内容出现, 想得到认可并不容易。身材气质、相貌声音、游戏技巧、财力水平等都是竞争筹码。

(二) “工会”

作为直播平台和主播的中介机构, “工会”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播活跃在PC端时, 逐一管理数量庞大的主播难以实现, 类似经纪公司的小型团体“工会”入驻是很多直播平台的首选。“工会”签约主播, 商谈待遇和工作安排, 并投入资金给主播提升等级, 以吸引更多观众消费。加入“工会”会减少收入分成, 却能得到资源扶持, 对主播仍有吸引力。

(三) 主播

主播是直播平台上的表演者。随着直播门槛不断降低, 直播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用户在直播时讲解游戏、评论赛事, 或是唱歌跳舞、讲笑话, 甚至逗弄宠物、吃东西。

为了留住粉丝、巩固人气, 主播除了在直播时与观众互动, 线下也会和粉丝保持联系, 像现实朋友一样。来疯直播的主播易薇, 每天直播2~3小时之后还会在群里跟粉丝聊天。“很多主播都和我一样, 和粉丝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有时候也觉得很累。”易薇感叹, “但为了把直播做好, 这些是必须的。”

主播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评论, 甚至能变现的虚拟礼物。直播强大的吸引力除了来自可见的经济利益, 更多的是印证存在感。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提到, 主体与“他者”是辩证的存在, 在与“他者”的接触中被创造和结构化。主体对他者的行为既是工具和手段, 也是目的和归宿。[4]社交媒体中, 自我的状态发布得到“他者”回应后才算完成对事情的思考与认知。[5]武汉群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主播拉拉说:“观众越多我当然越开心, 感觉努力得到了认可。”

(四) 粉丝

网络直播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建构形象、渴望交流、窥视他人、猎奇心理等诸多诉求。随着直播门槛降低, 直播视频呈现爆炸性增长。点击观看可以发现, 许多主播在展示日常生活。那些一掷千金馈赠大礼的粉丝, 只是为了表达崇拜或图个开心。一位YY用户表示, 送出礼物会得到主播的回应和其他观众吹捧, “是一种精神愉悦吧, 有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网络直播中用户建构个人形象的方式

(一) 拉近距离, 展现亲和力

与传统的娱乐明星不同, 网络主播们走的是亲民路线, “粉丝就是朋友, 也需要陪伴和关心”。YY的第一批娱乐视频主播鳕熊说:“相处久了, 我的生活习惯他们都记得。”花椒主播徐大宝还买了部手机, 直播时接听粉丝热线电话。“电话全程免提, 所有朋友都可以在直播期间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现在, 徐大宝已经拥有十几万忠实粉丝。

(二) 创新多变, 保持新鲜感

主播全靠个人魅力吸引粉丝。“经验是慢慢琢磨的, 如播放哪类音乐更有气氛, 讲什么样的段子大家更喜欢听。”鳕熊透露, 直播结束后, 她会在后台统计人气数据进行分析。“每次直播会确定一个互动话题, 一般是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和现女友外出时偶遇前女友怎么办?”

(三) 将后台转变为前台

戈夫曼认为, “后台允许有一些可能被视为是亲昵或不尊重在场他人与区域的小动作”。[6]网络的匿名性可以隐匿参与者的真实身份, 增大表演后台范围。[7]而网络主播将后台区域转变为表演场景, 展现原本不适宜在前台出现的生活化形象, 却真实、有趣、新鲜, 迎合了观众窥视后台隐私的需求。正如斗鱼主播小洛所说:“主播跟艺人明星不同, 我们的舞台就是现实生活。”

四、网络直播对用户现实生活的影响

(一) 形象建构, 体现价值

只需要一部带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 用户就可以自录自拍, 将自己的形象展示在直播平台上。主播在直播中的展现往往已经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装扮和美化。观众看到的也不是表演者本身, 而是表演者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塑造的形象。同时, 个人形象建构也会受到舆论影响, 甚至为之改变。[8]在网络直播中, 主播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经常会根据粉丝的要求调整装扮、更换内容。

(二) 沟通交流, 娱乐消遣

如今,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之一。[9]人们把线下的生活搬到了线上, 宣告和展示自己的日常动态。同时, 每个人都急切地表达自己以期获得更多认可和赞誉。[10]通过网络直播的言论互动和情感表达, 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得到精神抚慰和心理满足。

现代人总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传播、展示和查看“与我相关”的内容, 这种行为表明了人们渴望关注、避免孤独的心理。[11]作为使用人数众多的新兴社交网络, 直播用户可以任意播出或观看, 同时以评论、点赞、送礼物等方式避免被孤立, 在互动中得到赞美、鼓励、发泄等多种情感满足。

网络直播也是用户消遣碎片化时间的方式。“觉得无聊就开始直播, 和来看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 打发时间”, 一位映客直播新用户表示。

(三) 框架模糊, 表演失控

戈夫曼认为, 表演框架, 即社会规范系统中的主观经验结构、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会约束人们的日常表演。而网络直播中的角色扮演则显示出框架模糊和无规律性。网络直播没有时长、题材等限制, 主播可以任意打破前后台区域的界限、决定内容。观众也全凭喜好浏览和切换直播, 选择是否参与互动。

随着网络直播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多样化, 这个开放平台中的信息构成也更为复杂, 有不法分子利用直播传播不良信息, 扰乱网络秩序。

五、结语

篇4:个人主义和自我觉醒

小时候,我们经常唱这样的歌:“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创造力?这个问题只要换一个问法,或许答案就不言自明:螺丝钉会不会有创造力?一个国家的强盛,最终必须要靠一个个强大的国民个体来作为支撑。有一首歌曾唱得我们热血沸腾:“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是:“这睡狮渐已醒!”每个人都是睡狮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人强大了,这睡狮才能真正醒来,变成一头雄狮。当我们能给每个孩子真正健康的爱,让他们都成长为独具个性的人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美丽新世界。

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的学生观,非常有意思。

先生认为“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觉”;第二层是“仿效”。一个取诸内,一个取法外,相得益彰。再说说“生”。从前大家以为“学生”便是要读书,要识字,如果学生只以读书、识字为目的,那便是学“书”和学“字”,而不是“学生”。其实,“生”的内涵极为复杂。“生”是“学”的内容。如“生活”的解决,“生存”的保障,“生命”的延续,都有“生”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学习的题中之旨。民国学生所要学的,当然是人民“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生”计,民族“生”命。

这样的学生观,振聋发聩。但如此广阔的追求和视野,势必有一个原起点和原动力。这一基点,我以为就是个人主义。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个人主义,绝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自我膨胀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而只是与“他人、整体”相对的一个概念。

教育需要个人主义。

一、个人主义唤醒个体自觉意识

1949年,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谓站起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获得了人之为人的独立和尊严。学生是人,是民族的未来,他们需要独立和尊严,形成健全的人格。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领袖们》一书中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人出现,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人才。

要命的就是“样样搞统一,样样都要好”的集体意识、精英意识。可以说,我们多年来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严防死守,把个人主义拒之门外,甚至“狠斗‘私’字一闪念”。但是,这些年教育下来,我们的教育效果究竟如何呢?且不说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就是在纯洁的校园之中,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感动和珍惜的美好呢?

失去了个人主义的教育,个体的尊严和价值没有被唤醒,甚至连个人都不见了,都淹没在集体之中,怎么可能产生个体的自觉意识?这是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真正大写的人的重要原因。

存在主义者说得好:在宇宙中,每个人就是一粒微尘;但对我们个人来说,我就是整个宇宙。

当个体意识被唤醒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价值,内在的潜能被发掘出来,感觉到做人的尊严,就会随之产生自觉意识,呵护和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形成自我实现型人格。而要真正自我实现,外在而言,当然需要尊重和信任;内在而言,就是要自我认识、自我赏识、自我成就,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诚如高尔基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一书中所言: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

二、个人主义催生个体责任意识

我们常常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少能够承担责任?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缺少责任意识?但我们却很少追问:责任意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没有个人意识的人,一个非独立的人,一个有依附性人格的人,是不会产生责任意识的。

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国家和集体是目的,个人是工具。个人也只把自己看成是工具和螺丝钉,集体要把螺丝钉拧到哪儿去就拧到哪儿去,螺丝钉是不会对整个机器负责的。因为他不过是螺丝钉而已。

而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体。个体独立对事件进行价值澄清,然后,独立判断,独立选择,独立承担。他们没有任何推辞、任何借口来逃避责任,只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扛起来,百分之百承担责任。

个人的责任感来自于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失去了独立的个人主义,也就失去了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原动力,人就不会产生责任感,也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谓的集体负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集体不负责。

我们现在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依附性人格的教育,我们灌输,我们强制,我们统一要求,孩子根本就没有独立的选择权,但我们却教育他们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孩子们连自我都没有,连自我都掌控不了,受制于人,何来源自自我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呢?

三、个人主义提高个体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最重要的基点就是利他,那么,个人主义何以会产生利他的动机呢?

真正的个人主义,首先在于他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尊严所在,了解到自己真实的愿望和需求。这是一种利己,但这种利己并不排斥利他。人会因为有了这种清醒的自我愿望意识而产生同理心,进而推己及人,产生利他的行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就遵循了“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的拓展思路吗?

我是个人,你也是个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之所欲,要施与人。就是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个人主义者反而心甘情愿地做利他之事。而且,个人主义发育越成熟,利他的动力源泉就越深广,利他的动机就越深沉。一个人的境界越高,其利他的行为境界越高;一个人的认识越深刻,其利他的动机意识越彻底。

人若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就不会珍惜他人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贱,也就会把别人的生命看得很贱。鲁迅先生对这一点看得最透。他说,一个骨子里是奴才的人,也是最擅长于做主子的。他做奴才的时候够贱,他做主子时就会更飞扬跋扈,更作威作福。

所以,要提升这个社会的道德意识,首先要发展个人主义意识。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个体都形成了成熟的现代人格,成为有教养、有境界、内心丰富、个性丰满的人,这个社会才能成为有道德的现代社会。

中国人的麻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利他动机无法从自身推出来,道德意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以个人为基点,每个人都意识到“我”和这个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我”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这个社会共同体的利益、兴衰都和“我”直接相关时,“我”就会由此产生一种义务感,要为这个社会共同体做“我”该做的事情,尽“我”的义务,甚至因此产生大地伦理观。

正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写:

没有人是一座岛屿

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小小的泥土

连续成整个大陆、

……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角

所以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敲

它为你在鸣……

四、个人主义提升个体创造意识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那么,创新型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对事物有独立思考和多角度思辨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具备个人主义,具有个体创造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心灵。

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个性等于创造力。生命的高贵就在于你的生命跟其他任何生命都不一样,对世界万物的感知也跟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星球。每个生命生来就是独特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尊重个人主义,张扬个性,发展创造力的过程。遗憾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在被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多与生俱来的个性被泯灭了。他们甚至自动放弃个性,而融入平庸的整体以获得安全感。这就是精神上的侏儒化和思想上的被阉割。以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来看,就是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后,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然而,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创造力绝不可能在丧失自主意识的集体主义中产生。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我们必须杜绝依赖,不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通过依赖激励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这是虚假的激励。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在潜滋暗长。

遗憾的是,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

曹文轩在《不可缠绕的心灵》一文中,介绍了一个台湾小孩的诗。诗中写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

这首诗简直妙极了。这样富有创造力的诗句,只能来自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然而,作为成人的妈妈,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要命的是,成人无可争议的常识性的行为,恰恰毁灭了孩子们的创造性,而且用爱的名义。这就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悲哀。

(责 编 卢丽君)

篇5:优秀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2022

在校园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中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很优秀。在不满足于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理论的实践。在校期间我参加了不少校内组织的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有时做事会三分热情的短处。

篇6:2022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读大学期间,我一直坚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成为一个愿意为社会、为人民、为民族贡献毕生精力的人。

大学期间,我尊重领导,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学习钱学森精神”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对我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二、专业学习方面

在读大学期间,我对中外文学史、中外名著做了系统阅读,并利用网络广泛关注文学发展动态。每次考试,我的专业成绩均能名列前茅,成为系里的学习标兵。

此外,我还考取了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NIT证书;取得了记者实习证。

学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新闻的撰写,有多篇发表于省报;写散文30篇,被不少网络。

学习方面的勤奋刻苦精神受到了学院的表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社会实践方面

篇7:大学生2022个人自我介绍

我叫__,现年22岁,女。是__大学__院会计专业的一名__级应届毕业生,怀着对贵公司的尊重与向往,我真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整的我,希望贵公司能接纳使我成为其中的一名会计人员。

我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一方面,我刻苦攻读、认真务学。在校期间,我认真对待学习,专业课成绩平均分在80分以上,熟悉掌握了会计的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专业知识,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统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

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充实了我的大脑,还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增长了我在操作方面的才能,这也是当好一名会计人才的条件,经过多次的会计模拟实习、实训,我对会计的做帐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另一方面,我熟悉涉外工作的常用礼仪,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参加校运会当拉拉队;参加班级团日活动等等,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在校的生活。在课余时间里,我阅读各类书籍,从书中吸取养料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除了读书,强健的身体是进行工作的前堤,我会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晨跑、跳绳、跳健身操等。

会计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愿意为贵公司的财务方面贡献我的微薄之力。

上一篇:快乐的六一作文1050字下一篇:三好一满意自查自纠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