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2024-07-27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共11篇)

篇1: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华严里小学 聂丽丽

案例:张某某,一年级男生,7岁。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工作很忙,他和姐姐由奶奶照顾,平时没有人辅导检查作业,于父母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只在开学报名时来过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话过去都是停机或关机。

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还有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的现象。课堂作业拖拉次数较多。上课精力不集中,爱玩手,有时打瞌睡。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找到原因:

个人原因:这孩子特别贪玩,对学习兴趣不大,怕写作业。平时爱看电视,每晚都看电视,导致作业不能完成,上课打瞌睡,还养成了撒谎的毛病。

家庭原因:父母不在身边,奶奶溺爱孩子,也管教不了,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得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时间也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学校原因:因为张某某这些坏毛病,遭到了许多老师的经常批评,导致同学的嘲笑,使得他对学习越来越没了兴趣。

指导方法如下:

1、同学互助。我专门安排班里的几个小干部时常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监督他遵守纪律。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我让他放学之前与好朋友说说当天的作业。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帮助。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

2、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其二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和老师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第三,合理安排朱龙的作息时间,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而且时间要合理,不能影响睡眠。

3、教师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奖励,奖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我抓住他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今天,张某某听得真认真,还积极举手发言呢。”“张某某这次作业按时上交了”。老师的赏识让张某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的学习劲头越来越高涨。教育效果:

1、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了,很少开小差了,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

3.在他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这孩子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育启示: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习惯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篇2: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不会听课的小磊

案例:

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磊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西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是在找不到东西玩,自己的手也能玩半天,甚至自己的衣襟、袖口都可以当做玩的对象,每堂数学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龙虽已上了四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磊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磊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反思:

1、由于小龙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篇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一、指导学生订计划, 养成学习有计划的习惯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 要符合学生学龄段的知识层次, 不能脱离实际, 更不能好高骛远, 同时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安排计划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与什么样的要求, 在进行计划时要非常明确地列写出来, 条例清楚, 并且要易记易懂。

订学习计划后要鼓励孩子充分的参与, 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这样的学习计划让孩子们觉得, 这是我期盼的, 不是老师与家长强制的。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计划可以调整, 但不可以放弃。

二、帮助孩子“入境”、“入静”, 养成讲求效果的习惯

孩子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特别在家庭学习时, 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电视、电脑最好不开, 如果在不同的房间, 应把门关好, 声音调小。条件允许, 每天能有一段时间全家人在一起共同学习、读书、看报, 必要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这样的家庭氛围最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初期的启蒙教育与习惯养成很是重要, 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但是有的教师只知道每天催孩子完成作业, 常不以身示范, 自己坐在讲桌前抛给学生简单的一句话:“快把作业做完, 不然老师就……”, 或者淡淡地说:“快把作业做完, 教师就让你玩耍。”学生一听就只知道追求时间尽快地完成作业, 却对作业的质量 (包括书写的认真度和做题的正确度) 早就远远的抛到脑后。可见教师把学生做作业当成了一种任务, 而不是督促学生把作业做好, 只是追求把作业做完, 这样对学生来说做作业就会快马加鞭草草了事。实际上这是教师不了解学生需要哪些帮助和训练, 稍不如意总以长者的身份训斥学生, 不知道以身作则, 长期下去使学生养成了马虎潦草、应付差事或学习磨磨蹭蹭、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不讲效果、消耗时间的坏习惯。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责任大都在教师。

三、指导学生学习, 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

首先,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 不是简单地回答, 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鼓励学生动脑筋去思考, 想出合理的最佳答案。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对许多事情总爱刨根问底, 特别是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这是孩子喜欢探究的表现, 说明孩子爱动脑筋。作为老师切记不要嫌学生嘴贫, 冷漠对待, 甚至表现出不耐烦或讨厌的情绪。最好跟孩子们一块儿刨根问底, 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不能解决的请教同学或者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执着追求不放弃的良好探究习惯。

再者, 学生考老师, 老师考学生。安排一个时间, 全班 (全级) 学生统一在一起, 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互相考一考。内容、规则应该事先定好, 大家有所准备, 谁提出问题, 自己就必须有准确的答案;教师还可以考验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情况, 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当天所学的知识讲述给大家听, 对表现好的要实行奖励机制 (教师要注意控制数量, 不能太多, 否则则失去奖励的意义) 。

四、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必须要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生本身, 而是在于我们的老师。因为我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现在和过去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而且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比如我们常说的专心, 作为教师既然规定学生读书30分钟, 那么在30分钟内教师就不能让学生分心, 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注意力, 有什么疑惑, 等学生读完书再理论探究。所以要求教师学习科学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用现代教育观念检查自己的言行, 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五、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自己不查阅工具书而是问老师、问父母、问同学, 这就形成了懒于动手的坏毛病, 更不用说自己主动查阅资料了。碰到不认识的字词不能够一带而过或置之不理, 应该主动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初步学习了查《字典》的方法后, 教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活动, 以激励学生多动手, 熟练和夯实查找字词的方法。

六、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请教的习惯

勤学好问是善思乐学的表现, 现在的学生, 可能是太自信, 也可能是环境的影响, 主动请教问题的少之又少, 没有弄明白的问题, 不去想办法请教弄明白, 而是拿同学的作业抄袭了事, 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请教习惯造成的。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以便向老师请教, 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 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不能解决的, 而那些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 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 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的研究后再去请教收获会更大。学问、学问, 既要学, 又要问。多锻炼几次学生就会问了。

总之, 进入终身学习社会,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如果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将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让你的人生资本不断增值;要是养成了坏的学习习惯, 你将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使你最好的创举失败。因此我坚信:“学校是习惯的源泉, 教师是习惯的导师”。愿我们的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将受益终生。

篇4: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得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信心,而且基本上每门功课也都能均衡发展。而语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则学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没打好,从而影响到其他各门学科。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干扰。据对老师的访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每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提醒。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是一边上课,一边表扬哪些同学认真听,哪些同学发言积极等等。很多低年级家长也反应,做家庭作业时,孩子往往三心二意,边做边干别的事,甚至要家长坐旁边监督才能认真做,否则就不做。同样,在学校里,低段教师也反映,班级中总存在着一些学生也要教师亲自监督才会做作业。

2、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学习基础不好等原因,得不到好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竞争意识,无视学习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老师,家长的要求,学习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喜欢花时间去涉猎课外知识。

3、书写习惯不佳,做作业马虎。调查发现,越是到高年级,书写质量越差,高年级作业量增多了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年级时书写习惯没有养成。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抄写生字时要不笔顺不对,要不笔画不对,纠正其错误之后,依然会再次出现同类的错误,而且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页面不整洁。书写姿势更是让人失望,握笔姿势错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太近,有的甚至整个头都要碰到了作业本。而且不少学生在有格子的本子上会认真书写,没格子时字又变得潦草起来。

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个体差异外,往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来自于教学政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落实不够。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一次冲击、突破和创新。但是,如今新课改中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相差甚远的问题,许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最大的缘由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理念,努力去组织一些花俏的学习活动,一节课“吹拉弹唱”穿插其中,课堂上出现浮夸的现象,而语文最基本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则抛之脑后。

另外,由于课堂评价制度未能及时创新,许多教师还把握不好必要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新课程解读的模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的不协调,使得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依据。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不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就要给孩子一些好的习惯,就要在生活中时刻做出好的榜样;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非常难的。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孩子百般宠爱,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也视而不见,也不会坚持培养,生怕孩子受苦。于是孩子成了两面人,教师在学校里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在家里毁于一旦。

3、教师语文教学研究的浅薄。直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很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课时负担很重,每天少有零星的课间休息或者空堂也都用来批改作业了,很少有时间来好好研究语文教学,每天只知道陀螺一样,完成课时目标,上学生完成多少作业,考什么满意的分数。对于學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改进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分析

1、多元激励,调动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在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原动力,焕发学生”愤、悱”的精神状态,转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都喜欢激励,喜欢别人给他信心。在他成功时积极嘉奖,在他失落时,树立信心。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深化课改,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综合目标。要想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愉悦,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

3、加强师训,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水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品德,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如果学生乐学,那么好习惯的养成就容易多了。如果一个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素质的特点,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来弥补素质的不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向名优教师学习,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力配合,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师坚持不懈提升业务素养,在激励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家校合作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篇5: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9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正错题(5)查寻资料(6)不磨蹭(7)仔细审题(8)勤于动笔(9)认真书写

9个做人好习惯

(1)心态积极(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充满自信(6)守时惜时(7)诚实可信(8)善待他人(9)不给他人添麻烦

9个卫生好习惯

(1)饭前便后洗手(2)早晚刷牙(3)每晚洗脚洗袜子(4)手脏了及时洗(5)不随意席地而坐(6)常换衣服常洗澡(7)不随地吐痰(8)不乱扔垃圾(9)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9个饮食好习惯

(1)定时定量(2)细爵慢咽(3)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4)爱惜粮食(5)不挑食不偏食(6)不吃不合格食品(7)不边走边吃(8)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9)少吃零食

9个阅读好习惯

(1)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2)手不释卷(3)专心致志(4)做摘抄画重点(5)读、写.、思相结合(6)爱护书籍(7)善于使用工具书(8)姿势正确(9)善于交流心得

9个安全好习惯

(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不急追猛跑(4)不玩火(5)不逞能(6)离家离校要向加长或老师打招呼(7)右行礼让(8)有自我保护意识(9)不做危险动作

9个运动好习惯

(1)每天运动一小时(2)认真完成每一次练习(3)全面锻炼身体(4)常到大自然去(5)循序渐进(6)做好准备活动(7)经常散步(8)积极参加体育比赛(9)不断尝试新项目

9个劳动好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家里的事情主动做(3)别人的事情帮助做(4)按操作程序劳动(5)学会共同劳动(6)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7)找窍门探索巧干(8)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9)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

9个礼貌好习惯

篇6: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主动性

环境

各方面 一,学生现状

少年儿童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如不做作业,作业马虎、拖拉,作业错了不改正,上课不做笔记,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我观察到在我所任教的这所农村小学里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极差,这也导致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一个局面。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什么是习惯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总之: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

(二)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时期;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热爱。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2、善思善问,少说多做

3、发现错误,务必改正

4、认真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六、总结与反思

篇7: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中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

一、老师示范与引导,强化课堂常规意识,从日常常规做起。

一节课从上课到下课,学生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这些课堂常规许多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能铭记于心。强化学生课堂行为意识,我们在教室张贴课堂常规或制定班级课堂常规,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除让学生知道还不行,必须引导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平时在学生课堂常规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是这样去做的,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具体可感知的事做起,如上课的坐姿、书本的摆放、发言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的控制、上课时候不准吃零食、不准交头接耳,尤其不允许迟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外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在当班主任时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学生学习习惯不足处,再一起提出班级课堂学习常

规要求,使全体学生对常规有统一认识,老师带头执行常规,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于学生中的典型,老师积极树立,以此为榜样,形成班级正确导向,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

二、老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为了让各学科老师能形成合力,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各学科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形式来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成效。如:课堂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机会与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老师柳小芳,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学生弄懂数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创造条件,给学生机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老师林红兵,在写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写字中找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写字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养成教育渗透在写字教学中,写字教学包容在养成教育里,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保证。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感受表现音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演唱姿势的培养与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培养。经过训练,学生养成了上音乐课的好的习惯。如每当课上播放音乐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仔细聆听,打起节拍。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对将来学生进初中学习英语将起到深远影响。在教学中,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如会话、游戏、歌曲、绕口令、谜语,并且采用图文并茂形式,激发他们热情。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快乐乐、说说笑笑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产生兴趣,激发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总之,老师们都根据本学科特点,去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写的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有目的的训练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育专家说过,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同时提高了自主能力。如一年级语文老师胡小琴,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来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学《有趣的作业》一课,在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花儿也有生命,文中的作者没有摘花的举动,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校园、公园看到美丽的花儿,你想摘的时候,你去摘吗?并让学生说出原因。我想,学生从文中,从老师的启发教育中,知道应该怎样去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了。这是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行为的引导,高年级重在明理与体验了。六年级的高进新老师,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陶冶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利用詹天佑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修建了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其独立自主之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有重大影响。又如,老师教学《将相和》,利用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学生之间要宽容大度,团结友爱。这些教育内容的渗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它学科老师也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搞好渗透教育。如数学课,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自然、社会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体育课,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校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自己任教学科,发挥各自学科的教学特长,及真切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养成。

篇8: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这里我要论述的职能部门是德育处和教务处这两个职能部门共同的协同责任。这两个职能部门掌握着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理念和国家教育部的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思想, 把握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通过制度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引导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的培养在于学校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则在于良师的培育和引导。

除此之外就是除了对教师的培养、规范要求和管理的同时, 还应该加大对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教育, 开展诸如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只要学校职能部门善于运用和管理, 相信学校的教师素质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对学生的培养也就直接产生积极的作用。这里重要体现了一个制度管理和一个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引导影响力

在学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中, 班主任这个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班主任就是小学生的顶梁柱, 学生视班主任为最圣神的、最信赖的人, 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 有时胜过学生家长。正是因为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所以班主任在个人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该具有综合的实力和良好的表现, 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班主任应经过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 传授规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 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去教育人、培养人和引导人, 让一颗颗成长的幼苗茁壮成长。同时, 班主任也要重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和加油, 不断地强化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育人方法。

三、科任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力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与每一科科任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每一位科任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内涵、教学艺术和育人方法都是贯穿于教学育人过程之中的。科任教师虽然与班主任相比距离稍远一点, 但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位教师如果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喜欢你的课、喜欢你的教学艺术、喜欢你的人格魅力, 那么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你就成功一大半了。这要求我们科任教师要以爱的奉献去关注每一位学生, 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细心呵护, 既要成为学生朋友, 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水平和育人艺术方面要有较高的造诣, 应该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结构、深厚的专业技能和育人方法。

教师的影响力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认真、务实, 应让学生学有所成。比如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认真批改和评语、作业方法的指导;有良好的行为举止, 做好学生的表率, 主动带领学生养成。比如:上课教师向学生行礼, 下课向学生说再见, 见面问声好等;人格魅力展示符合学生印象, 给学生以亲和力和亲近感。比如:个人荣誉多、特长好、有爱心、爱整洁、爱微笑、语言表达充满暖意、对学生具有爱心等。

四、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影响力

学生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更是不容忽视的角色。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共同的协作, 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引领, 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良好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家长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重要的问题。学校教育缺失了家庭教育就是一个不完全的教育, 孩子的心灵和习惯普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和一个懂得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家长, 孩子的成长就一定很健康, 就一定能够学会家长的所有优点。所以, 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一定要以身示范, 对孩子既要严格管教, 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表率作用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心理, 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发展状况。再就是要按时参加学校的家长培训会, 经常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保持联系, 紧密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关怀和引导, 让孩子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帮助下日积月累,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能够主动地、自然地去热爱学习, 喜欢老师, 疼爱父母, 关心国家, 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五、结语

小学生由于低龄化,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必须要考学校和家长这两大主体来共同协作完成。同时, 在主体行为的引领下, 职能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等角色效果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中既扮演着主体行为, 又扮演着角色行为。

摘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往往被教育者在教育中所忽视。重视了教育的主体责任者, 忽视了不可缺少的像职能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这样的重要角色。本文就这些角色在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影响力和作用进行论述。

篇9: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初中生,在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培养教育,再加上幼儿阶段在幼儿园几个年头的教育,本来应该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了,在学习上应该很投入,无论是课堂上听课还是课下完成作业不必老师很操心了。可是,每年的新生入学却让班主任老师很头疼。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上课不会听课,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各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自习课如果班主任老师不去看管,那么,课堂上会有学生大打出手。如此等等的不良学习习惯是每一届新生入学必须亟待纠正的。那么,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文化知识

初一学生大都在12~13歲的年龄,应该懂得自己为什么学习了,但事实上是多数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人生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的和长期的人生目标,短期里达到什么程度,长大后自己要做什么工作,靠什么本领活下去。很多初中生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很困惑的,之所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就是由于没有人生的理想。作为初中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搞清楚无论今后有怎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通过现在的努力学习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任何理想都只能变成泡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学习也才能有了劲头。

二、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课堂上听课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她们在学习上很刻苦,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少有玩的时间,但学习效果就是不好。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多帮助学生,告诉他们在课堂上怎样听课。每一节课上,老师讲了许多话,但有些话是知识的重点,这个时候,作为学生必须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一旦有不懂的必须及时提出来,要老师给以解答,直到学懂弄懂。

三、必须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巩固学习成果

很多学生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完成质量也不够好,更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这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所以,老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给布置的作业,绝非只是为了占有大家课后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大家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每节课大家学了很多新知识,不一定都能掌握好,所以,要靠课后的作业来练习和巩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对待作业就不会再马虎了。

篇10: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汇报材料

为了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抓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的培养

在课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指导看书方法,要求学生每天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于看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表明,学生课堂上学会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所以复习是必须的。

2、倾听习惯的培养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时。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例如:当遇到课的重要之处,或学生回答精彩之处,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思考。“刚才某某同学回答的好不好,你们能重复一遍吗?”这样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思考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4、自评作业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最多的是一些小错误,比如:数字抄错、计算错误、过程不全,看错运算符号等。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做完作业不进行检查是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对作业进行自评。

5、常规习惯的培养

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而学习习惯养成工作非一日之功,学校将不断总结、反思,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此项工作,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相伴终身。的米小学

篇11: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交

这是一篇关于养成教育理论,小学生收心教育材料,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心得材料的文章。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理论学习材料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可以采用让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如: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专家认为,这需要家长们的耐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的如何,都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

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当孩子放学后向家长叙述:“妈妈(爸爸),今天在学校„„” 时,既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孩子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看过之后家长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书写,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六、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七、培养孩子爱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孩子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从中家长们也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知道蜻蜓六条腿;知道蜗牛有几千个牙齿,而且长在舌头上;知道了比目鱼一只眼睛随时会变颜色。对于家长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解决。每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养成。浅谈学习习惯的培养(理论学习材料二)有一次,大哲学家柏拉图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儿,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你经常这样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一、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当前教学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实际上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培养学习习惯的思考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

首先,应重视行为习惯对于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并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就能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其次,必须要向学生讲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开学初期,我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中午休息时间给学生讲中外名人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名人和科学家的榜样作用使得学生更能接受我的教育,比之教条式的说理更为有效。在让学生明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必须要克服哪些毛病,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多,在掌握了一些特殊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我制定了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的策略,对于他们的习惯要求和养成方式也是区别对待的。开学初,我要求学生上课静心听讲,可总有个别学生难以克制。小鲁就是其中一个,摇摆课桌,“呵呵”怪笑,而且还会大声承认“是的,就是我”。其实这个孩子很有个性,若是在当场对他进行教育,他总会表现的“人来疯”一般,但假如我与事后再找他谈起此事,他的态度通常都是积极的。因此,我在处理这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问题时,总是先采取冷处理,事后再进行教育,并提出阶段性的学习习惯要求。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我要求班级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开学第一天,我就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方法的指导。我指导学生按“三读”的方法预习,即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再读课文,读通句子:三读课文,读懂内容,提出质疑。初次指导之后,我又特地几次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当场预习,以检查学生预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定时间作保证。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需要学生呼应以相应的学习习惯。教师想要积极指导、扶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可是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性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我坚持引导在先的原则:又因为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因而我也做到严格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尤其针对学生不太会点评的现状,我反复示范,再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点评。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规范的点评语言,比如“我表扬„„我希望„„我向对方提一个小意见„„”等。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

三、培养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

1、以学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具体的、简而易行的。例如,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安静地等老师上课,这些都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做到的,但这些简而易行的习惯在训练时往往又是机械的,因此使形式变得轻松愉快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预备铃声静心的习惯,我挑选了一首包含了要求和方法的儿歌教给学生:“上课铃声一声响,我们马上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桌上,等着老师把课上。”其后,我每周教学生两首唐诗,设立“豆豆点播台”,让学生在预备铃声响到正式上课的这几分钟里有事可干,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机会。

2、激发兴趣,体会成就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兴趣就会促进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反过来又会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兴趣,而对某些学科缺乏关注。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培养的结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的指向其实还未完全确定,之所以学生口中的喜欢与不喜欢话语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缺乏成就感。假如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他们同样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缺乏自制力,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有时候语文课能认真听讲,数学课听讲却不认真了,或者是某一阶段能静心听讲,某一阶段就会心浮气躁。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力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小杰是我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有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动手打同学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遇到这种现象,我非常气愤,也非常沮丧,耐心的教育换来一大通“胡言乱语”,几乎使我失去了信心。反复思考了几天之后,我觉得对于这个在校住宿的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我特地再到学生家里家访,先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我告诉孩子父母:“我从来没有把小杰当成我的负担,我真正担心的是,不良的习惯给这个孩子一生带来的危害„„”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每周一次到校看望,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语文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整堂课纪律的现象,也不再抵触老师的批评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是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4、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抄写生字之前,我常常进行范写,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却是很大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来进行,但是最具影响作用的仍是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5、有效的奖励、竞赛机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胜,因此在班级中建立有效的奖励、竞赛机制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好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进心,期中考试之后,我班开始发行明星卡片。之前,学生都热衷于收集“三国英雄卡”,因此我对学生做一番宣传:“这是我们自己的明星卡片,其收藏价值绝不亚于英雄卡,人人都是明星候选人,全明星就将诞生于你们之中!此番动员的效果极好,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之后,班级每周发放一次明星卡片,评选内容涉及早读、微笑、合唱等等,而且每周打印获奖同学名单,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学生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争取的愿望。其中“早读之星”的评选,帮助我班学生养成了每天自觉晨读的好习惯,最终获得了校早读月冠军、双冠军的称号。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学生本身就经历着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硕果压枝,因此,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理论学习材料三)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理论学习材料四)经过日常观测、课堂调查,现今学生有学习习惯的占58·7,没有学习习惯的占19·4,而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仅占21·9。这引发我思考: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习惯于学习中的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习惯是由于重复或有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形成行动需要的具有神经过程稳定联系的方式。学习习惯有优劣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好习惯能促使学生学习自动化,“不用扬鞭自奋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低劣的学习习惯将严重阻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研究语文学科的特性和习惯的特点.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而习惯则有长期性、渐成性、固定性和自动性等特点。因而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适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促进作用的行为。它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是它的发展。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习惯培养的一般规律

1、习惯培养的循序律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起点恰当,缓慢加速,前后连贯,渐次推进,使好习惯不断积累,不断强化。

2、习惯培养的控制律

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稳定的神经联系,这种稳定的联系性,则取决于有效的时空控制。要保持好习惯在足够时空内得到发展,就要扼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形成增长。习惯的培养,需要在有效的时空内,充分进行自控和互控,这样,才能卓有成效。

3、习惯培养的历练律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是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了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所谓历练,就是反复磨练、训练。处处在历练、时时在历练,锲而不舍,习惯自然养成。

4、习惯培养的严格律

好习惯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养成。不严格要求,不但不能加速良好习惯的发展与巩固,就是被减弱的坏习惯也会得以萌生复发,大脑皮层初步形成的良好动力定型渐渐被瓦解,结果是得不偿失,前功尽弃。

三、习惯的形成方式

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容易改变,习惯与人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习惯的形成有三种训练方式。

第一种叫服从训练。这是带强制性的训练,训练的目标多是社会的规范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二种叫强化训练。这是对受训者自发地出现的一些良好行为采用各种方式加以巩固和加强,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第三种叫认识训练。这是一种以自觉性为基础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六种语文学习习惯

1、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这是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要狠抓“勤”字。要求学生备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认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2、专心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确实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

不仅如此,读书不妨再加上一到,即“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读书须经过“手到”,方可将阅读带入崭新的境界。

3、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筋,事事多问个为什么,多想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或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复习、巩固,学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与运用的桥梁,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升华,学以致用。然而,学生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他们不能将学思结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味地唯师、唯书,人云亦云,因而鲜有真知灼见。正如唐甄在《潜书》上说的“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4、勇于提问的习惯

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向《问说》),俗语则说,学问学问,有学必问,由此可见问之重要。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5、发言议论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敢说,敢议论,不怕说错。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作用最大。培养敢说的习惯,一要创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真正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二明确要求,不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的侃大山,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鼓舞性、感染性。三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四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

6、摘抄、背诵的习惯

所谓摘抄,就是指在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段落、篇章,不妨动笔抄录下来,便于以后翻阅。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写作十分重要。郭沫菪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顺手拈来,任凭吞吐。摘抄是一种行之存效的好方法。虽然有时老师也安排同学们摘抄一些段落或篇章,但是,仅仅靠在课堂上练习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摘抄,并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

特别好的句、段、篇也可以花些时间把它背下来,力求将别人的文字逐步变成自己的文字。换句话说就是摘抄要与背诵相结合。如果能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摘抄的文字,充分利用初中年龄段的记忆优势,将摘抄的文字背诵下来,就能使自己的语言积累更加厚实。

背诵不仅是语言能力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乃至背诵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不仅如此,背诵还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待为文需要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摘抄不仅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7.动手写作的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写作也相同,有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从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看,每学期写了不少作文,教师也精批细评,但事倍功半,质量仍难见提高;有的同题作文一写再写,结果仍是旧瓶旧酒,未见突破。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学生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无法在良好的写作习惯中获益。

提高写作的能力关键之一就是要勤动笔,生活中的真、善、美,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是通过笔端展现出来的。有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⑴ 强调作用,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

良好的浯文学习习惯只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有利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客观规律的总结,非智力品格的养成,千方百计,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求知,实现学习过程的个体化,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增强素质,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激发兴趣,和谐教育,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理论学习材料五)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地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以对知识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是学习中的乐趣,它将学习中的感受加以强化,有这样的内驱力就会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持之一恒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学家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一旦被激发,便可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观点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老师则应着力引导学生乐于阅读,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其实,就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阅读也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知的主要对象毕竟是书本,而不是老师的嘴巴和黑板。由此可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是否重视,是新旧教学观的分水岭,是教学思想是否正确的试金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使学生乐学情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标志,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首要任务。因为兴趣是原动力,缺乏兴趣的阅读是一件苦差事。应该让学生乐在其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此训练可达势如破竹的效果。二是认识到语文学习周期长的问题,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学生成绩的体现。效果往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显示。三是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四是让阅读习惯化,语文与生活联系,让语文学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就语文学习而言,要使获得学习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课本上的阅读经验,是通过阅读才能获得的。如果学生对阅读兴趣索然,一味依赖老师讲解,那就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独立学习能力。

实现乐学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师生关系,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意义都是在尊重学生中实现的,是在对学生的肯定、信任、期望和宽容中实现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热情指导,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必将激发起学习兴趣。实现乐学需要解放学生,从自我压抑和他人的压抑中解放出来。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和学生一样是一个学习者,学生同教师一起交流阅读心得体会,质疑争辩,时间长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以学生的发现为出发点,施以引导和点拨,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牢牢把握好语文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感到上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1)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教师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该从中体验到一种审美的愉悦。优美的散文,授课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有诗一般的语言,文中新颖奇特的比喻是艺术外衣的点缀,有深邃的意境,让学生徜徉在美丽的山水之间怎能不动心,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着实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享受到一种美的乐趣,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美。这样怎能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2)呵护学生的作文兴趣。很多学生对作文有些惧怕,究其原因,不外乎手头没有材料,缺少写作文的源头活水。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接触社会的机会,对生活缺少体验,对他人缺少关心,为此教师需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焰。平时,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经常练笔的习惯,使学生做个有心人。看到真情,善良和友爱,就会去讴歌,去传播,看到不幸的时候就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教师的要求,学生也会忍不住主动成文。另外,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评说等活动,也同样会激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在说中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乐学情感。

课外活动,我们以课本为依据向外延伸。学到诗歌部分,就举办诗歌朗诵会,学戏剧单元,我们为学生放映了《雷雨》《茶馆》等电影剧目,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课堂内容,也了解了文章的前因后果。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编写了《阅读文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参与和研究意识,认识到“处处留心皆语文”,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因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激趣导学,和谐发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实现乐学――会学――学会的迁移。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提高。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论学习材料六)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11.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理论学习材料七)

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因素,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演讲、自我表达的习惯。学生要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并经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这个年龄可塑性大,为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老师、家长,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每一天、每一节自习课都要提前有目的、有计划,计划要涵盖时间、内容、方式、落实情况的检查手段。

预习习惯。很多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形成了预习、自己钻研的习惯。反之,学生不自己钻研,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机械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样难以成为好学生。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预习的时间,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家长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全体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要用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学生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我们要永不言败。

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用脑的习惯。课堂是我们活跃思维,积极同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刻,只是专心听而不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并参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讨论等活动,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都有,要学会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要及时捡回来。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进步。找到可以接受的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进行研究,为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多找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及时总结复习、用好课本的习惯。“学而时习之”,我们要遵循学习规律,及时复习,当天任务当天清。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经常进行章节的总结,在总结时要把课本的整个体系通过目录认真看,各部分不能割裂开。

这么多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和个人的情况逐步来,不要贪多,但要马上付诸行动。如何培养学习习惯(理论学习材料八)

数学习惯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 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2.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3.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4.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实施过程为:(1)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2)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3)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

(4)高年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在普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难理解的地方要注意勾画,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了解怎样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应用题的关系,如何看懂各种图表等。5.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①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③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①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 如何培养学习习惯(理论学习材料九)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或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

3、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4、课堂上培养对多门学科的兴趣,尤其是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

5、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6、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7、虚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8、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9、学习各科知识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10、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做好读书笔记。

2、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

3、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圈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内容,略读时一目十行等。

4、应用多种工具辅助阅读,如看电视、听录音、上网等。

5、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应用题要读3—5遍等。

6、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天观看少儿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首。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低年级学生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3、做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4、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如低年级学生用hb型的铅笔,不用自动铅笔。不用玩具类的学习用品。

6、写完作业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理论学习材料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体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原则。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习惯基本上属于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上课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憩收心。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

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算式要规范、美观。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动脑钻研的习惯。

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其次,要从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一方面利用形象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让学生应有充分操作机会和时间,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5、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上一篇:浅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下一篇:宽容是美德中学生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