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2024-07-24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精选8篇)

篇1: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附件1-

1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进场交易流程

(实物资产)

一、向主管部门提出转让申请

资产转让方向国管局或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的申请,国管局或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二、委托北交所进行处置

资产转让方拟处置资产原值累计达到二十万元后,与北交所签署《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委托书》,并提供相关资料。

(一)资产转让方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国管局或主管部门处置国有资产的批复;

(三)房屋、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

(四)机动车需提交机动车行驶证、购置附加费(税)证、保险单、交强险保单、车船使用税证、单位法人代码证(一车一份)、机动车登记证、购车发票复印件;

(五)其他文件或材料。

三、北交所组织评估

资产转让方委托北交所组织评估机构对拟处置资产进行评估或鉴定。评估机构对拟处置资产鉴别评估后,废弃电子产品交由中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其他资产采用公开方式进场交易。评估机构由北交所按相关规定选定后报国管局确认,并将评估结果按审批权限报国管局和相关部门备案。

四、发布转让信息

北交所通过网站、电子显示屏及指定的媒体发布转让信息,信息

公告期不少于20个工作日。

五、登记受让意向

信息公告期间,意向受让方应向北交所提交以下文件:

(一)法人资格证明文件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法人机构同意受让的内部决策文件;

(三)符合受让条件的相关文件或证明;

(四)其他文件或材料。

六、组织交易签约

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满后,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北交所组织实施拍卖;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北交所组织交易双方直接签约。

七、结算交易资金

交易资金通过北交所进行统一结算。

八、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交易价款及交易手续费到账后,资产转让方与受让方办理资产交接手续,签订《资产交接单(协议)》。

九、出具交易凭证

北交所审核并向交易双方出具《国有资产交易凭证》。

十、办理过户手续

资产交易完成后,需过户的资产,交易双方应持《国有资产交易凭证》办理过户手续。

十一、处置资金划转

北交所将交易价款划转至资产转让方或主管部门。附件1-

2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进场交易流程图

(实物资产)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进场交易流程

(股权、债权和其他产权)

一、向主管部门提出转让申请

资产转让方向国管局或主管部门提交产权转让申请,国管局或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二、进行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

转让方组织标的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并委托北交所组织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由北交所按相关规定选定后报国管局确认,并将评估结果按权限报国管局和相关部门备案。

三、发布转让信息

转让方向北交所提交产权转让公告等相关材料,公开发布产权转让信息。北交所通过网站、电子显示屏及指定的媒体发布转让信息(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相关材料主要包括:

(一)产权转让信息发布申请书、产权转让公告;

(二)转让方和标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转让方的内部决策文件和公司章程;

(五)产权转让有权批准机构同意产权转让的批复或决议;

(六)标的企业内部决议和公司章程;

(七)涉及职工安置的,提交职工安置方案和职代会决议;

(八)标的企业资产评估报告、核准表或备案表;

(九)标的企业评估基准日审计报告、最近审计报告;

(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一)《产权交易委托合同》。

四、登记受让意向

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限内,向产权交易机构提出产权受让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产权受让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法人的近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四)公司章程复印件;

(五)有关此次收购的内部决议及批准情况;

(六)《产权交易委托合同》;

(七)符合受让条件的相关文件或证明。

五、组织交易签约

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满后,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北交所按照公告的竞价方式组织实施公开竞价;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北交所组织交易双方直接签约。

六、结算交易资金

交易资金通过北交所进行统一结算。

七、出具交易凭证

受让方依据合同约定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北交所,且交易双方支付交易服务费用后,由北交所出具产权交易凭证。

八、办理变更手续

转让方持产权交易凭证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凭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和公司章程由北交所将交易价款划转至资产转让方或主管部门。

附件1-

4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进场交易流程图

(股权、债权和其他产权)

篇2: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

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

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

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

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

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

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

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

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

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位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

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

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篇3: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按照党的十七大“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要求,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5号) 和国家有关规定,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财政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全国人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财行[2007]632号) , 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全国政协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财行[2007]545号) , 会同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印发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财行[2007]647号) , 会同驻外机构主管部门印发了《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 (财行[2007]559号) 。上述四个办法明确了相关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 以及财政部、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分工, 在理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全面规范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 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和协商, 分别研究出台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处置管理办法、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资产评估监管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篇4: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关键词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票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以下简称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指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时开具的凭证。此类票据所列款项不构成收入,只是往来结算的凭据,是会计核算中一种重要的原始凭证,是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依据。加强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化,保障财政的非税收入,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1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相关管理规定

财政部为了加强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见表1),明确了哪些行为可以开具,哪些行为是禁止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以下4种行为可以使用往来票据:①行政事业单位暂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暂时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退还原付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押金、定金、保证金及其他暂时收取的各种款项等;②行政事业单位代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代为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付给其他收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代收教材费、体检费、水电费、供暖费、电话费等;③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其他资金往来且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④财政部门认定的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往来行为[1]。

2013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资金往来票据管理规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个通知强调了3点:①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及相关银行结算凭证入账;②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非税收入、会费收入、捐赠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不得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不得利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派;③取得的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暂可向付款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2]。

2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作为中间管理层,自身并不开具票据,只是从财政部票据管理中心申请领用资金往来票据,再按下级单位的需要量下发,并对下级单位的票据做好管理工作。财政部对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屡屡出台管理规定,热科院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票据管理规定,但是在开具的过程仍然存在问题。

2.1 票据填写不清晰或不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票据的使用首先要做到字迹书写清楚,这一条明确要求下级单位做到票据的一式三联都要书写清晰,不能让存根联次字迹模糊不清;其次是内容真实完整,往来票据的内容包含了时间、数量金额等,明确缺一不可,是事实存在的应收款项;第三是印章齐全,要求一式三联无论是存根、收据、还是记账联都得盖上财务专用章;第四是要求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不允许阴阳票据的出现[1]。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开具单位时常出现填列不完整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①收款人不填, 因是银行转账,出纳没有收到现金,收款人空着不填写。如果票据只有一个复核人填制,不符合内控管理的要求;时间不填,因填写的票据繁多,连续开票,中间一张往往漏了填写;②收款单位未盖章,许多单位只给对方联加盖财务章,存根联漏盖财务章;③收款项目填写不清晰,收款项目填写不清晰的问题热科院最为严重,许多单位就写项目管理费,对于取得的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可以开具往来收据。热科院收到的许多项目经费是财政性资金,符合开具往来收据的条件。但是往往由于填写项目的不清晰完整,造成加大了上级部门审核验票的工作难度。

2.2 超范围使用票据

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咨询等属于经营服务性质的,应当依法纳税,不能使用资金往来票据。例如:提供信息、技术等咨询服务收取的咨询服务收费;举办会议收取的会议费;为了提高某方面技能进行培训收取的培训费;组织展览收取的展费;创办期刊杂志,向购买者提供出版期刊杂志所收取的费用;单位复印室对外营业提供复印、打字等收取的服务费等,这一系列收费都属于经营性的收费行为,都不能提供资金往来票据。在以上列举的事项中,热科院最常见的要属会议费、培训费,容易混淆的有试验费、采购询价款、项目专利补偿金等。此类项目都是应税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票据的开具原因多由于对应税收入理解不透彻。

2.3 收回作废的票据不完整

有些款项在收到时已开具票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款项已退,退回款项的同时要收回票据。如果因为票据退回在邮寄的过程中已经遗失,就不能简单作废,只有票据联次齐全的才可作废。如果给对方的那联已经遗失,应按遗失票据处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遗失,应及时在市、县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声明作废,注明遗失原因、经过、数额等有关情况,接着,用书面报告等形式报送原核发机构,即核发票据与审计资金的财政监管机构备案”[2]。

2.4 整本票据的背面信息填写不完整

票据背面的信息包括收费项目、应收金额、实收金额、使用份数、作废份数、以及开启和用完的日期,经办人、财务负责人需要签名并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以上列举的项目要逐一填列清晰。热科院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印章忘盖或者错盖成发票专用章。

3 加强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

财政部已为财政票据出台了许多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为中间管理这一级,要依据财政部的相关制度,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台一些相关的具体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从“领—用—存”环节控制票据的规范使用,在票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单位内部通报,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3.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学习培训,培训人员最好不仅包括票据管理人员,还包括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以及一般的科研人员。只有全员参与,提高使用资金往来票据的正确率,才能让本单位的收入合规合法,避免产生小金库。

资金往来票据的管理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票据问题中有一重要问题就是是否涉税的问题,即使是事业单位之间的往来也包含着涉税的收入,计算不涉税的还有非税收入、捐赠收入及会费收入等应使用其他专用收据的情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那么会计人员学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熟悉了相关的税法、经济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票据。

3.3 专人管理票据

行政事业单位要指定专人管理票据,做好票据台账管理。第一,从财政部领用的往来票据,领用的本数、编号要及时登记。并给每一本票据做好本单位的编号,要做到清晰明了。第二,下级单位领用票据,要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领购制度。中间管理层要差异化管理,按需要量分发,下级单位每一次领用的票据不超过本单位6个月的需要量。第三,下级单位核销管理,对上交来的票据及时登记,并检查票据开具的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如不完整的及时退回补充完整;对开具票据的内容是否合规,不合规的及时退回进行整改。第四,向财政部申请核销。按领用批次申请核销,并把这一批按领用的编号整理完整,并按开具的内容整理列好统计表,把作废的票据号整理罗列。已申请核销的票据存根联要保存5年。在此期间中间管理级要妥善保管好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妥善保管是票据存放安全的重要环节,具体做好票据存放的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爆、防腐等系列工作。第五,向财政部申请销毁。保存期满需要核销的资金往来决算票据,要登记造册,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票据核销申请表》,向财政部申请销毁。

3.4 积极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

财政部在2013年下发了关于中央部门和单位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贯彻实施认真做好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梳理热科院现存开具票据的情况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结束手工发放,人工核销的传统管理模式,采用电子化管理可以从根源上控制票据的开具,保证票据开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0年1月5日财综[2010]1号 [EB/OL]. [2014-08-25].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2010nianwengao/wengao201003/201004/t20100427_289202.html.

篇5: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国管资〔2011〕280号

关于印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我局制定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强化信息安全,降低行政成本,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09〕167号)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机关软件资产管理的意见》(财行〔2011〕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即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经费在国务院系统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各部门)的软件资产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第四条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实行统一制度、分级管理。

软件资产管理应当做到合法授权、科学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确保信息安全,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配置管理

第五条 软件资产配置方式包括购置、自主开发、调剂、受赠等。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得购置。

第六条 软件资产配置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优先配备国产品牌软件,确保信息安全。

各部门应当整合本部门软件需求,合理配置软件资产,实现资源共享。

第七条 软件资产配置应当符合正版化要求,不得安装使用非正版软件。自行开发的软件应当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过程中应用第三方软件产品应当取得合法授权;配置更新办公用计算机,应当安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批量招标采购计算机,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

第八条 软件资产配置实行计划管理。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软件资产配备标准、授权期限以及现有同类软件资产存量,综合考虑兼容性、升级和后续服务等因素,提出配置软件资产的品目、数量、用途、开发或者投入使用时间,测算经费额度,明确资金来源,并编入本部门资产配置计划。

第九条 各部门依据资产配置计划采购软件资产,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软件产品,应当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机构实施采购。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条 各部门应当明确软件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软件资产验收、入账、使用、维护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规程,加强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软件资产作为固定资产中电子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类项目,按照下列规定登记入账:

(一)单独购买的软件资产,根据发票据实入账;

(二)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开发、改版或者升级的软件,依据研制开发部门的项目决算,确定发生的支出,增记固定资产价值;

(三)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与硬件分别入账。对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软件资产,应当参照市场价格评估后入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评估的信息化成果,可以参照开发费用和市场情况进行预估,条件允许的,可以委托著作权价值评估机构评估后入账。

第十二条 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软件资产应当办理领用手续,妥善保管软件资产,不得擅自转移安装、转借和处置。使用后按照领用清单上的内容退还,各部门软件资产管理机构应当认真核对。

第十三条 各部门应当定期进行软件资产清查盘点,及时调整相关账卡,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说明情况,并在国有资产决算报告中予以反映。

软件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应当符合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要求,防止信,息外泄。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当加强软件资产档案信息管理,保证软件资产安全。档案信息包括资产代码、软件载体、许可证、自开发软件源代码、开发档案、验收文件、安装说明、使用说明、流转记录等内容。

第四章 处置管理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软件资产可以处置:

(一)闲置的;

(二)达不到业务要求需要淘汰、报废、删除的;

(三)版本陈旧已不再使用的;

(四)已超过授权期限,无法使用的;

(五)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处置的。

第+六条 软件资产处置方式包括转让、捐赠、调剂、报废等。闲置的软件资产,由各部门软件资产管理机构会同信息技术管理机构,按照有效使用的原则,优先调剂使用。包含涉密信息的软件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安全保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 软件资产处置权限和程序,依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国管资〔2009〕168号)执行。第十八条 通过转让方式处置软件资产,应当通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平台进行处置。

第十九条 各部门依据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和资产处置交易凭证调整资产与财务账目。

第二十条 软件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部门软件资产管理自查工作,并形成自查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国管局负责对各部门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二)配置计划和政府集中采购执行情况;

(三)正版化使用情况;

(四)处置管理情况;

(五)纳入国有资产决算报告情况;

(六)其他重要事项。

第二十三条 各部门应当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国管局。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软件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报国管局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负责解释。

篇6: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2010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决算报表编制补充说明

一、封面

1.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组织机构代码、财政预算代码、单位所在地区、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财务部门提供,下同)封面相应内容填列。

2.单位基本性质:均选填“22”(非参公管理财政补助)。3.行业类型:均选填“04”(科研机构)。

4.上年代码:按上年组织机构代码+0(共10位)填。5.新报因素:均选填“0”(连续上报)。6.备用码:不填。

二、主表

8张主表(国管资决01表至国管资决08表)均由软件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录入数据。主表包括:

国有资产基本情况表(国管资决01表)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国管资决02表)对外投资情况表(国管资决03表)固定资产配臵情况表(国管资决04表)固定资产处臵情况表(国管资决05表)土地及房屋构筑物情况表(国管资决06表)交通运输工具情况表(国管资决07表)

已使用未转入固定资产的房屋构筑物情况表(国管资决08表)

三、附表

3张附表(国管资附01表至国管资附03表)均需要单位录入数据。

(一)资产负债简表(国管资附01表)

本表所有数据按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简表”(财决08表)的相应数据填列。

(二)机构人员情况表(国管资附02表)

本表按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中“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7表)的相应数据填列,另加填领导干部情况、公务用车情况数据。

1.省部级编制数:由办公厅按上级部门核定的部级领导职数填报。

2.司局级编制数:由司局级单位按上级部门核定的司局级领导职数填列。

3.处级编制数:由处级单位按上级部门核定的处级领导职数填列。4.处级以下编制数、实有数:不填。

5.省部级、司局级、处级实有数:按实际担任各级领导人数填列。

6.各种车辆编制数:此项由办公厅填列,其他单位不填。7.一般公务用车实有数:按机要通信、开会、接待、离退休干部管理等公务活动所用机动车辆填列。

8.执法执勤用车实有数:一般不填。

9.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实有数:按车内装有固定专用设备的机动车辆,以及行驶证登记车型为特种或改装车型的机动车辆填列。

10.其他车辆实有数:按上述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辆填列,如:野外科学考察等科研业务用车、通勤车等。

(三)资产管理机构设臵及人员配备情况表(国管资附03表)

本表按各单位资产管理机构、车辆管理机构、近3年制定的内部资产(包括车辆)管理制度情况填列。

1.资产管理机构名称、机构级别:按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兼职机构)名称及级别填列。

2.上级机构名称:按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兼职机构)的上级机构填列,如果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归本单位直接管理,按本单位全称填列。

3.车辆管理机构名称、机构级别:按单位车辆管理机构(包 括专职机构、兼职机构)名称及级别填列。

四、明细表

4张明细表(国管资明细01表至国管资明细03表、国管资明细15表)需要单位录入数据。

(一)对外投资明细表(国管资明细01表)本表按每笔对外投资情况填列。

1.项目:属于债券投资的,按具体债券投资的名称填列;属于其他投资的,按被投资单位全称填列。

2.年初数、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年末数的合计数(0101、0102、0103、0104):应与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中“资产情况表”(财决附04表)中对外投资/有价证券(价值)相应数据(1905、1906、1907、1908)一致。

3.累计实际投资额(6列):注意此项不要漏填,如果累计实际投资额与对外投资年末数一致,按4列数据填列。

4.被投资单位资产总额、权益总额、当年收入、当年净利润(9列、10列、11列、12列):按被投资企业2010年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相应数据填列。

5.当年应收收益小计(13列):按本年应收的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及本年股权处臵收益填列。

6.处臵渠道(16列):均选填“其他”方式。

(二)固定资产处臵明细表(国管资明细02表)本表按处臵的每项固定资产情况填列。

1.项目、资产编号(1列)、资产分类名称(2列):按被处臵的固定资产卡片中的资产名称、资产编号、国标分类名称填列。

2.通过服务平台处臵资产原值(5列):不填。

3.批准单位(8列):按•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科发函字„2009‟40号)规定,属于本单位审批的,选填“占有单位自行审批”;属于我院审批的(须有我院批件),选填“各部门”;属于财政部审批的(须有财政部批件),选填“其他”。

4.处臵收益(9列):按本年实际收到的固定资产处臵收益填列。可参考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中“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财决附05表)中固定资产处臵收入合计(2001)填列。

5.使用性质(10列):当处臵汽车时,应选填此项。

(三)经营性固定资产收益明细表(国管资明细03表)本表按每项经营性固定资产情况填列。

1.项目、资产编号(1列)、资产分类名称(2列):按经营性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等)卡片中的资产名称、资产编号、国标分类名称填列。

2.数量/面积(3列):土地、房屋构筑物按实际出租出借面积填列,其他按出租出借数量填列。

3.收益(6列):按本年实际收到的经营性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等)收益填列。可参考本单位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中“国 有资产收益情况表”(财决附05表)中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合计(1101)填列。

(四)已使用未转入固定资产的房屋构筑物情况明细表(国管资明细15表)

按本单位已使用但由于特殊原因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的房屋构筑物情况填列。

其他11张明细表(国管资明细04表至国管资明细14表)按以下方式导入。

1.从ARP系统分别导出2010年11类固定资产明细表(EXCEL表)。

2.将ARP系统导出的11类固定资产明细表中有关项目数据分别粘贴到国管局系统模板,并补录有关项目数据。

3.将已完成粘贴、补录数据的国管局系统模板导入到国管局国有资产决算报表系统。

4.导入完成后,需要对每张明细表进行运算、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还需按系统提示进行修改,直到审核通过。

具体操作见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决算报表系统及ARP系统接口程序操作简要说明。

五、关于表间钩稽关系的说明

1.国有资产基本情况表(国管资决01表)中“固定资产”年初数应与资产负债简表(国管资附01表)中“固定资产”年 初数相符,即:国管资决01表0401=国管资附01表6203,但由于国有资产基本情况表年初数是根据有关明细表计算生成的,可能产生年初数不符情况。如果年初数不符,在固定资产增加数和减少数核对无误情况下,应将年初数不符原因及差额在资产管理报告书中说明,即可视同审核通过。可通过 “查询启用日期与入账月份跨年的资产.dis文件”、“查询有成本调整的资产.dis文件”(请从网站下载“2010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决算报表相关资料”中查找),查找年初数不符的原因及差额。

2.国有资产基本情况表(国管资决01表)中“固定资产”年末数应与资产负债简表(国管资附01表)中“固定资产”年末数相符,即:国管资决01表0404=国管资附01表6204。如果资产账与财务账年末数不符,在数据核对无误情况下,11类固定资产明细表按资产账实际情况上报,但应将年末数不符原因、差额及整改措施在资产管理报告书中说明。

篇7: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1999年11月10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厅字〔1999〕10号)中稳步提高公有住房租金、提高房租与提高职工收入相结合的精神,结合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实际情况,现就提高房租、增发补贴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包括党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公有住房,自2000年1月1日起,统一执行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05元的租金标准。

二、从2000年1月1日起,在提高房租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为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和已购房职工)增发补贴,月人均补贴额为90元。

各职级人员的月补贴标准为:正司级130元,副司级115元,正处级100元,副处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90元,科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工龄的普通工人)80元,科员及其以下人员(包括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人和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70元。各单位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

三、行政、事业单位增发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

四、企业在行政、事业单位补贴标准范围内,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五、房租提高后,租金减免办法和租金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篇8: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一、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执行现状分析

(一) 无预算擅自采购

由于预算编制具有前置性, 下年度的预算在上年度已经编制完成, 导致政府管理预算很难实施。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有政府采购需求时, 发现并没有政府采购预算, 往往直接采购。《政府采购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这就说明, 没有年初财政部门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 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擅自采购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项目, 或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 尽管通过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支出, 已自筹了项目支出所需要的采购资金, 解决了采购经费的短缺问题, 但就其采购性质来说, 仍然是一种无预算的擅自采购行为。

(二) 有预算不上报政府采购计划直接采购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存在有些水利事业单位有政府采购预算, 不通过财政部政府采购计划上报政府采购计划, 直接进行采购, 在下季度的政府采购计划中再补报预算, 导致政府采购执行统计中数据存在明显造假, 与事实不符, 这种行为规避了国家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府采购决策。

(三) 超标准采购现象突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 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原则。政府采购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 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 合理确定采购需求, 不得超标准采购, 不得超出办公需要采购服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有些水利事业单位在实际采购中追求豪华采购, 超标采购, 很多事业单位都是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 单位有创收, 存在自有资金采购的情况, 国家对自有资金的政府采购监管存在真空区, 目前水利部对政府采购的监管只对财政拨款进行重点监管, 对单位自有资金政府采购处于不闻不问的阶段, 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执行中钻政策监管的空子, 违规采购情况比较突出。

(四) 采购进口产品不履行审批报备手续

根据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采购人需要采购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 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 应当在获得财政部门核准后, 依法开展政府采购活动。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进口产品需要报批。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往往为了规避进口产品采购审批手续, 选择国内代理商进行采购进口设备。根据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进口产品定义源于原产地标准, 主要是说只要产品是国外制造的, 不管国内经过多少次流转, 都应定义为进口产品, 很多事业单位采购进口产品没有履行报备手续, 很多产品国内都能满足其生产工作需要, 由于为追求更先进的功能和产品设计而选择购买进口产品。

(五) 变更政府采购方式不备案

根据《中央单位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单位采购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或者服务的, 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其他采购方式的, 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 按照财政部规定要求将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申请报财政部审批。中央单位的申请和财政部的批复均必须以公文格式印发, 财政部和中央单位不得以电话记录、会议记录、备案等材料代替批复公文。在实际政府采购执行中, 存在原有的政府采购方式成本过高和采购失败的情况,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往往根据需要就直接变更另外一种政府采购方式直接采购, 不向上级单位报批。

(六) 采购产品不入固定资产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对于临时的、紧急的、无政府采购预算的政府采购设备需求, 由于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复杂, 时间比较长, 很多单位存在通过材料费、维修 (护) 费购置固定资产, 采购的资产不入资产账。

(七) 化整为零采购, 规避政府采购程序

根据规定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类项目, 必须实行公开招标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以外采购方式的, 应在政府采购活动开始前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同一采购项目不能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两次以上。《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五条中已经明确了何为“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 采购人将一个预算项目下的同一品目或者类别的货物、服务, 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多次采购, 累计资金数额超过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 属于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很多事业单位为了规避政府采购程序, 往往化整为零采购, 对同一个项目分次进行采购, 但是中标商往往是一家。

二、政府采购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性质导致了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重视不够, 对资产的绩效认识不足, 在执行过程中, 存在预算上报比较随意, 政府采购执行比较随便的情况, 没有预算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些部门需要一些资产, 往往预见不足, 在预算编制年度不纳入预算, 需要的时候直接向领导申请, 领导往往根据工作需要就直接同意购买, 导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偏差太大。

(二)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

预算编制是决定政府采购质量的源头因素。然而预算编制年度一般早于预算执行年度, 实际的政府采购需求与预算有较大的差距, 预算编制的缺陷导致了政府采购执行有较大的困难, 往往存在有政府采购需求的产品没有报政府采购预算, 上报政府采购预算的产品往往不需要采购,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为了完成预算, 往往擅自采购;同时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 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 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有实行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 也因经验不足或重视不够, 编制粗糙, 没有细化到项目;有的由于采购预算不规范, 致使临时采购现象非常多。政府采购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 造成了政府采购预见性差。

(三) 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政府采购监督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内容、监督措施及其相互制约机制。政府采购区别于以往分散采购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政府采购工作的每一个层次、阶段和环节, 都有其明确规范的职责分工和操作程序, 都应受到相关监督主体的跟踪监督。只有接受明确的、系统的监督, 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政府采购法》中规定了政府采购监督部门, 但没明确其哪些部门为监督部门以及由那些部门的人员组成。

在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过程中, 有NC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的实时监控, 事务所中介的中期检查, 有预算执行情况抽查, 对单位的审计和年度的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验收工作。往往对于发现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整改, 对责任的追究并不到位, 往往是水利事业单位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整改, 整改后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控及惩罚制度。

(四) 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专业人才缺乏

政府采购是一项集政策性、知识性、全面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全新工作, 要求采购人员掌握全面知识。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财经、市场以及相关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才能确实履行好政府采购职能, 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采购效益。

目前, 水利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部门, 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 领导对人员配备的专业素质也考虑较少, 往往缺人就直接安排一个人来管理负责采购, 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财政工作经验, 但政府采购工作对于他们是一个全新课题。这些人员除了掌握所从事专业财经知识外, 对于其他行业管理知识和高新产品专业技术知之甚少。如果不尽快使他们掌握政府采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五) 政府采购创新与实际管理相脱节

水利部从2011年陆续开始实行批量政府采购, 目前台式机、便携机、打印机, 分别于每月1日前报送下月批量采购计划。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空调机分别于3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1日前报送下个季度批量采购计划。实施批量采购以来, 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资金, 但是批量采购过程时间比较长, 存在着采购单位需求多样、配置机型的选定难度大、数据处理和配送工作困难、到货周期长, 甚至供应商违约、选择空间有限等问题, 导致实际工作因没有采购到设备受到影响, 很多单位由于怕影响工作, 而直接采购, 导致政府采购执行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对于进口产品的采购, 需要履行较为复杂的程序, 时间长, 但是有些时候产品是急需的, 可能存在没有履行程序就先采购的情况等等。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执行的对策

水利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预算编制不够准确, 处罚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违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 这就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违规行为既成事实后不会被追究, 从而不惜通过违规行为谋取自身的利益, 影响到了政府采购法律的严肃性。

(一) 领导重视, 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严肃性

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是否规范、科学、采购的项目是否细致完善, 这直接关系到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所以, 在编制以及执行采购预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采购项目要进一步细化, 深化预算编制的改革, 要从预算科目的设计、预算编制的时间、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的批复等等各个方面来反映政府采购需求, 要使水利事业单位领导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编制前进行应有的市场调查, 将预算编实编全, 能满足单位自身的需要, 要切实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追加等等行为。对一些需要追加和调整预算的, 就应该要采用追加预算以及听政会等一些形式, 来确保一种“阳光操作”, 同时增强预算的严肃性。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制度。不仅要从源头上保持政府采购预算的严肃性、计划性、合理性, 发挥政府采购预算的规模采购效应。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进行, 采购项目要细化, 采购计划执行中, 非特殊原因不得临时追加采购内容和规模。

(二) 加强政府采购知识培训, 提高采购队伍专业水平

随着政府采购业务的不断拓宽, 市场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 学习和更新政府采购知识, 提高政府采购队伍专业水平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和扩大政府采购培训范围, 实行分类培训。在加强政府采购人员培训的同时, 要加强对采购单位领导、财务人员、代理机构、供应商、政府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人员进行政府采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从而确保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二是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现场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多样化, 使受训者从理论到实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加强岗前培训和上岗后的后续教育, 实行重点培训。在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岗前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使他们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 从而培养出全面的、新型的政府采购人才, 以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另外, 尽快建立适合政府采购培训的制度和方法, 实行持证上岗, 推行资格认定制度。

(三) 政府采购预算制度要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紧密结合

政府采购预算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的计划, 先由采购单位上报的“政府采购计划表”掌握各单位需求信息, 编制本部门的采购预算, 提出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 并列明预算科目、采购资金数额、采购资金构成、采购项目、数量等内容, 单独编制和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 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 实施政府采购后的采购价格、预算单位设备配置等信息也为细化部门预算、制订部门支出标准创造了条件。部门预算为确定政府采购的品名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

所以政府采购制度既需要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以配套, 同时又促进和支持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首先要按部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将政府采购预算细化到单位、细化到部门、细化到项目, 以便于预算执行, 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其次, 将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与国有资产之间相互结合, 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实现信息共享, 从整体上提高预算资金安排的效率与可行。第三是将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 将资金拨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四) 进一步推动批量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

批量集中采购既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监管、遏制超标准采购的必然要求, 也是规范采购行为的有效手段, 水利部应扩大对批量集中采购设备的试点工作, 大力推进批量集中采购。通过进一步扩大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 逐步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所有便于归集的通用类货物采购项目纳入批量集中采购范围, 逐步降低集中采购中协议供货占的比重。

财政部门将履行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责, 逐步形成依法管采的工作规范;采购单位在确定采购需求、执行采购政策和合同履行中负主要责任, 全面加强对自身及所属单位采购活动的管理;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单位应当接受财政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在执行中要协调各方关系,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如法律法规对时限的要求等, 同时尽量满足采购人要求, 特别是履约问题。在实践中, 集中采购项目履约管理一直存在互相推诿现象, 时至今日尚未见到一起针对供应商严重违约行为的诉讼追究。

(五) 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约机制

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建设。监督是政府采购的重中之重, 有效的监督才可以保障政府采购按照规则运行。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执行阶段问题相对突出, 监督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构建内部监督机制, 是指贯穿于政府采购活动始终的内部监督机制, 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监督来实现。一方面, 作为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的各级财政部门, 根据政府采购政策、原则、财政预算计划、采购反馈信息等对职能部门的采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侧重于对采购过程及采购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 采购执行部门依据政府采购合同、采购实体的反馈信息等情况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 主要侧重于采购项目的内容、标准、质量进行监督;还应通过实物管理方对采购单位的货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即对国有资产的保全监督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内部监督和制约, 使得政府采购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促进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

打造外部监督机制, 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促进廉政建设, 必须实现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机结合, 而外部监督也应尽可能覆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全部, 应着力构建由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供应商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使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下的交易。

(六) 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水利部以前使用水利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其自身的缺陷, 2014年开始启用财政部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而新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处于初步试运行阶段, 对各项指标的设置并不完善, 比如对上报之后的政府采购计划的修改和删除功能并无, 导致下级单位在政府采购预算上报过程中重复上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对项目的采购方式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计划填报要求过严格, 而对于执行在系统中并无具体的设置, 应该完善系统设置功能, 对于填报的政府采购计划, 到期之后一定要执行, 对于不执行的应该对下次的政府采购预算不给填列。

总之,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是实现阳光操作, 杜绝暗箱操作,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 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上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从政策层面对此予以规范, 并积极地探求新的策略, 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采购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当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将得到化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宋军.对政府采购培训问题的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 2011 (118)

[3]李琛, 李喜洲.如何化解政府采购执行风险.经济参考报

[4]翁士杰.浅谈政府采购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012

[5]郝玮, 薛耀文.政府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09 (4)

[6]强化机制建设健全制度体系着力推进政府采购科学发展[J].交通财会, 2011 (7)

[7]裘至华.关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

[8]吴学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 (12)

[9]贾凤颖.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0)

上一篇: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下一篇:课改常用宣传标语5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