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2024-07-25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共8篇)

篇1: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浅谈中国海洋污染

关键词:海洋污染 造成 危害 加强监管

摘 要:此文讲述了海洋污染的四大问题,即:海洋污染的发展历程、海洋污染在我国的概况、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海洋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其中对海洋污染的历程中的造成原因做了详细的解说。海洋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它,这样我们人的生命健康才有保障,人类才能持续发展。

一、海洋污染的发展历程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

1、船舶造成的污染 【1】

(1)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9】

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

3、重金属和酸碱

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 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

4、农药引起的赤潮

【3】

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另外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鱼虾贝类的死亡,导致海洋中生物的大量死亡,鱼虾绝迹,海洋变成臭气难闻的“死海”。

5、放射性核素【4】

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核武器爆炸后的大量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核工厂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投入海底的放射性废物等等,造成了对海洋的放射性污染。这种放射性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这种污染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在此后几代人身上表现出来。

6、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

二、海洋污染在我国的概况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 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7】

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5.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三、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

水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也是人体的重要组织成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L。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都需要水来完成。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铬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这 些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盎害的主要方面。

【8】

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镰、镀、苯、胺、苯并芘和其它的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10】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4、问接影响。一些污染物质、有毒物质和重金属进入到海洋中,通过食物链。被鱼类食入,从而富集在鱼类体中,人类捞鱼食入体中及食入有毒物质和重金属,日积月累,从而导致人们患各种病。

四、海洋污染的预防措施

1、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应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必须进行防污教育,增强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作业者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去做。使污水处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把除污化学试剂的质量关,严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除污。

【5】

3、各地渔政部门、港监防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水域的污染状况,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文状况、生物资源状况等必须了解清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防污规划,当好政府的参谋,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减灾方案。

4、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向海洋排放陆源污染物包括污染物申报登记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等 在有条件的地区 应当将排污口深海设置 实行离岸排放 加强入海河流的管理 防治污使入海口处的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建设和完善沿海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整治,应禁止向海域 排 放 油 类 酸 液碱液等有毒有害废水。

(5)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参考文献:【1】《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2009年《环境科技》02期

【3】方曦,杨文《环境科学与管理》第32卷第9期 【4】刘海洋,戴志军原载《环境保护科学》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5号《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现状报告. 2003.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1999-2003.

【8】王 淼 胡本强 辛万光 戚 丽的 《新华文摘》2006年22期

【9】杨超,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探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

【10】宋志文,夏文香,曹 军.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生态学杂志,2004, 23(3): 99-102

篇2: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1、室内环境污染可分为哪几类?

·烹调油烟污染:

烹调油烟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厨房煮饭炒菜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强致癌物;对机体具有肺脏毒性、免疫毒性、致癌致突变性。烹调油烟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烹调油烟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有关烹调油烟的健康危害研究近年来也日益受到重视。

·辐射及尘埃污染:

家用电器均产生不同的辐射、静电等结合尘埃粒子霉菌、病毒等随空气流动而污染室内环境,造成人们身体健康。

·烟草烟雾污染:

烟草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物质,如烟碱、二氧化氮、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 环境烟草暴露和肺癌发生有很强的病因学关系,已经被40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生物性污染:

主要来自家庭饲养的花鸟鱼虫和猫狗宠物,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成分等。

·人体代谢污染:

由人体呼吸排入环境的气体污染物有100多种,由皮肤排泄的近200种。其中,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有体臭、氨、霉菌、病菌、病毒等。

·室外来源污染

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孔隙等进入室内;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等。

·建筑装璜装饰材料污染

在居家的天花板,墙壁贴面使用的塑料,隔热材料及塑料家具和油漆涂料中一般都含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为细胞原浆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还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

·化妆品污染

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避光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香水,防晒剂,染发剂中含的对苯二胺,口红中含的二溴和四溴荧光素都具有变应原性质,可引起皮肤红肿,搔痒,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胭脂,眉笔的笔芯亦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

·日用化学品污染

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于生产家用化学品,涂料,光漆,染料,抗氧化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家用杀虫剂如萘(卫生球的主要成分)若误服,皮肤沾染或吸入高浓度蒸气均可损害肝,肾。广泛用做溶剂,灭火剂,干洗剂的CCl4,用做去油剂,干洗剂的CH3CCl3,用做致冷剂,发泡剂的CHF2Cl等是主要的氯代烃污染源。在农药,油漆,油墨,复写纸,粘胶剂等中用做添加剂,在塑料中用做增塑剂的多氯联苯(PCBs),是毒性极大的有机氯化物,可诱导肝癌,腺癌的发展,并能通过母体转移给胎儿致癌。多氯代二苯并二口恶口英(PCDD),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是目前毒性最大的有机氯化物。

2、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室内环境与健康13、GB/T 18883标准中标明的有哪些项目?

序号 参数类别 参数 单位 标准值 备注

1.物理性 温度.C 22-28 夏季空调 16-24 冬季采暖

2.相对湿度 % 40--80 夏季空调 30-60 冬季采暖

3.空气流速 m/s 0.3 夏季空调0.2 冬季采暖

4.新风量 m3/h.人 30

5.化学性 二氧化硫 SO2 mg/m3 0.50 1h均值

6.二氧化氮NO2 mg/m3 0.24 1h均值

7.一氧化碳CO mg/m3 10 1h均值

8.二氧化碳CO2 % 0.10 日平均值

9.氨NH3 mg/m3 0.20 1h均值

10.臭氧O3 mg/m3 0.16 1h均值.甲醛HCHO mg/m3 0.10 1h均值

12.苯C6H6 mg/m3 0.1 1h均值

13.甲苯 mg/m3 0.20 1h均值

14.二甲苯 mg/m3 0.20 1h均值

15.苯并〔α〕芘B(α)P mg/m3 1.0 日平均值

16.可吸入颗粒PM10 mg/m3 0.15 日平均值

17.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mg/m3 0.60 8h均值

18.生物性 菌落总数 cfu/m3 2500 依据仪器定放射性 氡222RN Bq/m3 400 年平均值

4、装修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什么?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其实不然,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健康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7亿美元。专家调查后发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儿童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特别是一些新建和新装修的幼儿园和家庭室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北京、广州、深圳、哈尔滨等大城市近几年白血病患儿都有增加趋势,而住在过度装修过的房间里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一份由北京儿童医院的调查显示,在该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九成患儿家庭在半年内曾经装修过。专家据此推测,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5、家具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家具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

甲醛 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可经呼吸道吸收,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长期吸入甲醛可引发鼻咽癌、喉头癌等严重疾病。

苯 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率增高;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

篇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 企业

调查区域内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在0.1~6 mg/m3的苯系物作业企业35家,作业岗位94个。

1.2 对象

35家企业苯系物作业工人共977人。其中男685人,女292人;年龄18~48岁,平均26.3岁;从事苯系物作业工龄1~22年,平均4.6年。另尽可能选各自企业性别一致的不接触苯作业工人977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2人,女305人;年龄17~44岁,平均24.7岁;平均工龄5.2年。对两组人员性别、工龄和年龄进行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环境监测

按 GBZ 159 - 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GBZ 160.42-2007(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的规定,对各企业作业场所进行苯、甲苯、二甲苯CTWA监测。

1.3.2 职业健康监护

按照 GBZ 188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对977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项目包括:问询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内科、外科、神经科、五官科,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数字胸片扫描,B超以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包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企业基本情况

35家企业行业分布主要为电子企业13家、印刷企业4家、机械制造12家、化工企业4家、轻工企业2家;作业岗位94个,分别为:制漆调漆喷漆45个、喷胶涂胶37个、印刷12个。

2.2 工作环境苯系物测定结果

对35家企业、 94个作业岗位采样分析,苯CTWA在0.1~5.68 mg/m3之间,均低于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苯接触限值;甲苯:4个岗位超标(PC-TWA:50 mg/m3);二甲苯:8个岗位超标(PC-TWA:50 mg/m3)。各作业岗位监测结果见表1。

*不包括本次调查开展的工作。

2.3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截止至本次调查时,35家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见表2。

2.4 局部排风设施风速测定结果

94个岗位中,有77个岗位设有局部排风设施,罩口风速:<0.01~5.75 m/s;罩口平均风速:1.57 m/s;控制点风速:<0.01~1.31 m/s,控制点平均风速:0.44 m/s(<0.01的测定结果统计时以0.005计)。

2.5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977名苯接触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按照WBC≥4.5×109/L,PLT≥8×1010/L,Hb≥110 g/L的要求对检查结果判定,发现114人出现WBC下降(11.67%),PLT下降19人(1.94%),17人(1.74%)Hb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计数和Hb含量异常率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肝功能、B超、心电图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超和肝功能异常率较对照组略高。见表3、表4。

*经期女性采用复检后结果

3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部分企业的自身管理薄弱,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企业内部虽然制定有各项规章制度,但执行力度较差;部分职工防护用品配置不到位、使用不规范;员工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对职业体检结果和日常防护不在意。

苯、甲苯、二甲苯较易挥发,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除与生产过程中苯系物的使用消耗量有关外,车间整体通风、局部排风、新风量、循环风量等防护设施设置情况、后期维护保养的执行情况也十分重要。

部分企业无通风排毒设施。有的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安装局部排风设施,但安装的位置、角度、通风管道口径大小、风管的走向与连接、罩口形式、动力风机功率选择不正确。有的部件损坏没有及时修理,控制点风速不符合规范要求,吸风效果差,达不到相应的防护效果和要求。

本次以CTWA在0.1~6 mg/m3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分别有4个岗位(4.26%)甲苯超标、8个岗位(8.51%)二甲苯超标。

苯系物,尤其是苯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98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苯确定为明确致癌物[5]。尽管不断加强工艺改进,尽量避免使用纯苯,但国内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事件仍屡见报道[6,7],2006-2011年广东省合计报告诊断225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8]。本次健康监护结果显示苯接触工人中有 11.67% 出现WBC下降。建议对WBC低于4.5×109/L和复检多次WBC仍然低于标准要求的,应作为职业禁忌证人员调离接触苯的岗位。WBC计数低于4×109/L以及血常规其他项目异常者,要定期观察和复检。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教育;要求职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加强对职工的健康监护,切实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次健康监护分析苯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工人在 B 超和心电图检查中,多数工人检查出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等和窦性心律不齐、T 波改变、左心室高电压、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且异常率较高。经统计分析,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除苯系物以外,这些厂可能存在一些其他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有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源头上入手。选用低毒代替高毒,设置有效的局部排风设施;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特别要履行危害告知义务;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安监部门、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保护劳动者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内企业工人低浓度苯系物防护状况、接触水平、管理现状及其对工人健康影响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健康监护策略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企业工作场所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对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将相应企业不接触苯的工人作为内对照,对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977人,查出各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者244人(361项次),异常率为24.97%;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工人的白细胞计数下降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1)。结论 在现有的防护状况和管理措施下,从事低浓度苯系物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外周白细胞计数改变,需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低浓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并改善劳动环境。

关键词: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1.

(2)唐焕文,庄志雄,梁海荣.苯的骨髓和细胞因子毒性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1):64-65.

(3)Smith MT.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benzene health effects andsusceptibility(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10;31(1):133-148.

(4)Whysner J,Reddy MV,Ross PM.Genotoxicity of benzene and itsmetabolites(J).Mutat Res.2004,566(2):99-130.

(5)IARC.Monographs on the evaI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 of chem-icals to humans(M).Lyon:IARC,1982:93-148.

(6)黄文彦.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14(11):1685-1686.

(7)吴燕燕,郭勇,邹妤婕.急性苯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2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5):2545-2551.

篇4: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关键词】电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防护

有毒气体、有害烟尘、高频电磁场、弧光辐射、噪音、震动、高温、氮氧化物、氟化氢、氧化锰、放射性元素、镍、铅、铬、铝、锰以及铁等等都是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相比于粉尘,电焊气溶胶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分散度,由于电焊作业的焊接方式以及焊条的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生物活性以及组成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对电焊工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检测方法,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促进电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

锰中毒是电焊作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锰会造成人体内微量元素发生变化并且出现失衡的现象;气焊和电焊的紫外线以及弧光长时间照射人的眼睛会损害角膜上皮,使患者出现视线模糊、怕光以及眼痛等症状;电焊作业的相关人员大部分情况都处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状态下,很容易吸入由于电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或者金属氧化物颗粒,在此工作环境中的电焊工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肺功能损伤的问题;电焊作业中的铅、铝以及锰等金属会促使电焊工出现神经行为、神经心理以及神经生理异常的现象,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这些因素会对神经系统、皮肤、眼睛、生殖系统、抗体、体内酶、人体免疫球蛋白、内脏以及体内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1.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采集样品检测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测定氮氧化物浓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音》检测噪音强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检测电焊弧光强度。

2.超细粒子检测。将仪器放置在焊接工人的蹲点位置,把焊接点与二氧化碳保护焊一米、两米、三米的位置作为采样点。把连续三天不同距离不同岗位的电焊作业进行分别采样。运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三天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均值作为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

3.检测粉尘浓度可以采用粉尘检测仪,检测粒子浓度可以采用冷凝粒子计数器,对于滤膜重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取样前后重量的测量。

在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检测位置和点数的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合理性,使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电焊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电焊行业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电焊作业环境局部、全面通风等等以及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

1.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

相关研究证明电焊作业现场的风速与气体保护焊颗粒浓度具有负相关关系,颗粒数量的浓度会伴随着现场风速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风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颗粒间的碰撞机率,从而促使颗粒聚集减少颗粒的数量。电焊作业环境中的烟尘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可以在侧墙、屋顶等地方安置烟尘捕集机、增加局部或者全面通风等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提高风的流通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电焊作业环境中颗粒的数量浓度。

电焊行业用人单位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噪、减噪的措施,降低噪音的分贝,治理电焊作业完成过程当中产生的噪音污染。

2.个体防护措施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电焊作业环境中的工作人員配发的个体防护设施并不是很理想,耳塞、耳罩的发放率是81.7%,口罩的发放率是63.5%,眼罩、手套以及工作服的发放率则基本都超过90%。为了更好地防护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电焊作业的企业要加强对个体防护措施的重视和研发,提高对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例如:防尘口罩要安装具有防护超细粒子以及化学毒物的过滤棉,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无纺布,它无法过滤超细粒子以及亚微米级粒子,不过聚丙烯驻极体材料在防尘口罩中的安装能够很好地提高口罩对超细粒子、亚微米级粒子的过滤效果。

四、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焊工艺在建筑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作用。电焊技术是采用加热或加压,使金属连接面熔化或成为塑性状态而使之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加工工艺,电焊在车辆制造、建筑、化工设备、桥梁、机械制造、锅炉以及造船等行业或者领域都有所涉及。当前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和安全问题不断加重,严重影响到电焊工的生活健康。相关的企业、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采取一定的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

参考文献

[1]杨树新.电焊作业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J]现代职业安全,2008年11期.

[2]袁伟明,宾平凡,邢鸣鸾,张美辨,邹华,刘鸿,栾俞清.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年04期.

[3]孙金艳.电焊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对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5期.

作者简介

篇5: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报告

一、初始评审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通过初始评审了解公司当前总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剖析公司目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公司在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管理制度以及对环境污染和施工风险的控制措施等方面与

GB/T24001和GB/28001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差异,从而确定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表现中需改进的领域和机会,为公司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背景条件并奠定基础。

范围:包括公司总部办公区域及公司所承建的所有房屋建筑、安装、装饰和市政施工项目部。

二、初始环境评审的程序和方法:

评审程序:

确定评审范围

组成评审组

收集评审信息

制定现场评审计划

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源

识别适用法律法规

评价法规符合性

评价公司现有管理惯例对体系标准的适用程度

对公司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的调查反馈信息

评价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机遇

了解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初始评审总结

评审方法:收集文件、信息、资料、面谈和实地调查

三、公司基本情况:

本公司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是一家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装修装饰、机电设备安装、园林古建筑、物业管理、酒店娱乐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企业。2000年已通过了ISO9002:1996认证,2003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工作。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通过实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生产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遵循建筑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有效完善的安全管

理制度和工程施工管理制度,项目部、班组安全管理依照浙江省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编制的包括:建立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安全责任制与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工程安全交底、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活动等十二项安全台帐要求进行,使各项目部安全生产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重伤以上施工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病例,也未发生任何违反国家、行业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事件,连续创造了4项省标、13项市标工地。较完善的安全管理现状也给公司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初始评审也发现了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如公司总部对各项目部的管理接口不完善;在某些管理环节上责任不清;部分职工安全意识不够强;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认识不够充分;一些危险作业活动缺乏控制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工地部分施工人员忽视了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穿戴;公司总部和部分项目部消防意识不够强,在消防制度建立、消防器材配备上不够完善;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缺乏应急响应意识;在施工现场职业危害防治和卫生防疫管理上措施不够完善等。

在初始评审中还发现公司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对公司范围内存在的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了解不充分,基本未采取污染防治和节能降耗控制措施;对供方、分包方未施加环境影响。对施工噪声、生产废水、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指标尚未有监测数据,对环境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基本无法判断。

本公司纳入初始评审范围的为建筑施工、安装、装修和市政施工工程及公司总部。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是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即人、材料、机械设备围绕建筑产品进行露天作业,交叉环节多,施工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如刮风下雨、雷电、冰雹、台风影响大;二是目前建筑业3500多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占80%以上,他们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三是建筑工地人口密集,生活居住条件简陋,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四是由于施工过程存在的环境因素较多,如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装饰过程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较明显,如噪声扰民、废水超标、扬尘污染,大量建筑垃圾增加城市垃圾消纳量、装饰施工造成室内有害气体超标等;五是建筑行业存在众多相关方,既有供方、分包方,又有社区居民,既要受供方、分包方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因管理不善而带来的影响,施工过程又给社区居民造成一定的环境和安全影响。基于上述原因,使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事故多发、对社区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控制对建筑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公司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持续改进环

境、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对于企业内强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外塑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产品竞争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四、初始评审内容:

(一)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建筑安装装饰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危险、危害因素是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方针、确定环境、安全管理目标、指标的依据,是加强管理、控制施工事故和预防污染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次评审根据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环保、安全生产要求,以污染预防和控制施工风险思想为指导,以过程分析为基础,发动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把建筑安装装饰市政工程的各分部(分项)作业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活动,然后参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表》、《建筑安装工艺标准》等施工标准,结合施工现场观察分析每一作业活动中:

(1)使用的机电、设备、机器

(2)消耗资源、能源、原材料

(3)涉及的化学危险品、油品、易燃品、有毒有害品

(4)采用的作业方法、工艺要求

(5)涉及的相关方

从中逐一识别每一作业活动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

对识别出来的环境、危险因素,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打分法和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打分法,结合直接判断法,评价出了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见《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评价出来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是对其采取控制措施的基本条件。

(二)识别适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各项要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公司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和标准,也是建立体系的基础条件、改进目标及控制标准。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包括:

1)有关的国际公约

2)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3)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4)行业标准及规范

5)组织的上级机构的标准、规定或方针

6)内部行为准则及标准(包括产品标准)

所谓“适用”是指:

1)与公司的运行活动相关的2)与公司的产品、活动、服务有关的3)与公司的产品、活动、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

4)与公司的产品、活动、服务有关的危险因素

本次评审公司发动各部门主要采用:

1)去上级主管部门获取

2)去行业主管部门获取

3)去专业咨询公司获取

4)书店购书

5)网上查询、下载等渠道,收集了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具体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三)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

1、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法规基本符合,对《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等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程序,对《传染病实施办法》的执行未有具体措施。对职业健康方面的标准因未有监测数据而无法判定对标准的符合性。

2、公司目前施工中的环境因素基本处于非受控状态,因此对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无从判定。但公司连续多年从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或因施工扰民而受到社区居民投诉。

五、结论:

1、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较为规范,有较好的行业安全管理基础,尚需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

2、公司在环境管理上缺乏基础,应按照GB/T24001:1996标准中各要素的要求逐一进行建立、落实,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采取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方法逐一进行控制,并采取监测手段来获取污染指标对有关标准的符合性。通过持续改进使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3、鉴于公司已通过了GB/T19001:2000认证并取得较好的运行效果,又鉴于三个体系标准管理模式相同,有很强的兼容性。为有利于体系策划、资源合理配置,确定互补目标并体现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公司将三个体系有效整合,形成一个使用共有支持性要素的单一的整合型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篇6: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我项目经理部将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联合协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空气粉尘及噪音污染,对一些对易引起职业健康安全工种加强控制,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扎扎实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1)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环保、劳保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和劳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2)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各种渠道严格控制。3)配足适合本工种作业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4)聘请环保专家现场指导,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联合开展环保工作协议。

1.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1)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对树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2)施工完毕后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3)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4)及早施工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

流失。

(5)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按设计分别采用生化设施或化粪池处理。

(2)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3)来自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的污水,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环保标准后,再排入水中。

(4)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并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5)冲洗骨料的水或施工废水,经过过滤、沉淀或其它方法处理后再排入河道。

3)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防护,尽可能防止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2)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彩条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不污染道路。

(3)对于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储存材料用彩条布覆盖严密,并适当的洒水降尘。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影响和对当地环境的造成污染。

4)固体废弃物

(1)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经当地环保部门同

意后,运至指定地点。

(2)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5)噪声环境

(1)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2)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5)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6)拌合站尽量远离居民区。

(7)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并配备劳保用品。

6)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⑴对白灰消解场地施工作业人员配足长筒胶鞋、手套、防尘口罩等,场地经常洒水降尘,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治疗。

⑵项目部对电焊工配备电焊面罩,手套,工作服、眼镜等,减少其工作对身体的伤害。

⑶摊铺机司机配戴防毒面罩阻止沥青蒸汽对身体的伤害,发放茶叶、绿豆汤、风油精等降温物体,以防止高温中暑。

⑷沥青拌合楼、灰土拌合楼施工人员配戴安全帽、施工手套、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派专职安全员指挥,消除事故隐患,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⑸底基层、基层施工队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天24小时供应凉开水,绿豆汤,施工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⑹对从事油库、沥青柴油罐等易燃、易爆的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持证上岗,并对其发放劳保用品和消防设施,确保不发生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安全事故。

篇7: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2、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年(月的活动。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计划举行安全培训教育班几期;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素质。

3、加强各类安全检查工作。

4、对重大危险源、不安全隐患进行如何整治。

5、对安全卫生项目计划,投资、实施等。

6、加强劳动保护管理;如防护用品、防暑降温、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等。

7、有计划的指导基层安全工作。

8、严格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工作。

9、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工作。

10、其它相关的安全卫生工作内容。

篇8: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环境、安全与健康 (Environment Safety&Health, ESH) 理念是一个闪耀着人文精神的管理科学命题。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诞生于环境管理体系 (EMS) 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 两大体系之上, 是对两大体系的整合。环境、安全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其研究与实践突破了许多传统界限, 向一体化领域发展。所以, 本文所指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既包括传统的环境安全、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内容 (环境一般涉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安全一般涉及隐患检查、事故处理、消防安全等;健康一般指个人防护、职业体检) , 还包括在一体化体系中拓展和上升的内容 (环境扩展到节能减碳、能源能耗等方面;安全上升到建立安全体系、推行安全绩效、推动安全文化层面;健康扩展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员工心理健康等方面) 。作为企业管理体系, 环境、安全与健康体系最初可能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或工具, 但其坚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对于环境、对于 (个体) 健康以及对于安全方面的影响”, 认为“组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组织内部与外部共同和谐发展的状态”,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等。这一理念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1], 符合现代社会人、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符合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共同进步的要求。

目前, 国内环境、安全与健康研究集中于政府政策、行业规范研究以及企业执行国家政策、行业规范情况介绍, 内容上偏重经验介绍。对已有文献所涉及的行业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除了传统的石油、化工行业外, 机械、制造、建筑、医药卫生甚至教育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接受、引入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国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环境、安全与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 已构建了职业健康与安全全民教育体系, 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教育中都有专门的课程。我国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王葳等开展过学校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研究, 但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实践仍以政府政策为主导, 以企业培训、在职教育为主。

2 卫生职业院校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基础

2.1 职业学校较早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2010年出台的《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 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被认为是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正式启动的标志。江苏等省颁发了文件, 要求试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组织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 在中职学生中营造关注职业健康、注重安全教育的氛围, 提高中职学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在试点调研期, 相关研究文献集中在调研报告、试点工作方案、试点案例、现状分析、专家对策研究、政策解读等方面, 如《江苏省试点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调研报告》等。随后, 高职院校也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并取得一定成果。袁雄军等进行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调查研究, 有针对性地调研了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情况, 揭示了当前高职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2]。张以清等对高职德育课程中融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进行了实践和思考[3]。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研究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职业教育类) 特等奖。

2.2 护理、药学等卫生类专业积极关注职业安全与环境教育

医药卫生行业积极关注环境、安全与健康问题, 尽管相关研究集中在护理、药品管理、药厂管理等特定岗位的环境、安全与健康需求方面, 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经验介绍、诉求分析等内容居多, 但也可以发现, 行业企业的需求引发了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对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关注。护理教育者开始思考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4,5], 开展高职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设置与评价研究[6], 增设护理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7], 在急重症护理、护理技术等课程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8,9], 开展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教育模式研究[10]等。中国药科大学高职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岗位能力分析中将安全环保知识作为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11]。此外, 高职药学教育普遍较重视以化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的环境、健康问题。

2.3 卫生职业院校具有推进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优势

由于我国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相关教育价值未被广泛关注, 教育实践多以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环境为主, 或以独立零散的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形式进行, 环境、安全与健康一体化程度低。在卫生类院校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则有其自身的优势。

卫生职业教育具有充足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资源和素材, 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卫生类专业学生具有较为深厚的与环境、安全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学、临床医学、化学、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知识背景, 具有很好地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一体化教育的基础。而卫生类专业就业岗位对环境、安全与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 医院、药厂等相关工作岗位对环境的要求、对健康和安全的理解及认知比其他行业更为直接和显性。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 是开展此项教育最重要的动力。同时, 医药卫生行业也承担着维护环境、安全与健康的责任, 开展一体化教育体现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

3 卫生职业院校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途径

借鉴国内外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研究成果, 结合卫生类专业教育实践, 笔者提出卫生职业院校可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多角度、全过程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

3.1 建设符合卫生类专业特点的环境、安全与健康课程体系

从适应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来看, 卫生职业院校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需要立足专业、依托专业。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过程中, 接受本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常见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依托卫生类专业, 立足专业特点, 建设环境、安全与健康课程体系是一种重要且便捷的途径。

卫生职业院校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类。显性课程包括立足于公共人文素养教育平台的环境、安全与健康基础类课程, 内容涉及环境、安全与健康基本概念与理论、法律法规, 基础的环境、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和技术, 以及贴近行业、针对岗位特点开发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模块课程。隐性课程包括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理念、知识、技术、案例等内容, 还包括卫生类专业临床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 以及行业专家、社会团体、媒体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的环境、安全与健康专题讲座、公益活动等。结合高职实践教学比重大、学制短等特点, 高职院校环境、健康与安全教育应选择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形课程, 都倾向于将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融入专业教育, 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开展工作环境中的案例教学。

3.2 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阶段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

高职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顶岗实习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最后实战演练环节, 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也是教学与就业的最后对接。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效果必须在此阶段加以夯实。

一方面, 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指导、敦促实习生在顶岗工作时自觉遵守环境、安全与健康规范, 提升环境、安全与健康意识;另一方面, 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能够常态地指导实习生学习和掌握本岗位常见环境、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应对技术, 通过本岗位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3.3 营造校园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具有科技人文特性, 从人文教育视角来看, 实施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学。环境、安全与健康意识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润物无声, 长期发力, 是高职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目标, 同时也是最能发挥卫生职业院校专业优势、整合资源、形成特色的途径。

目前, 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已进入高职校园, 成为高职教育内容;环境教育相对薄弱, 更多作为学生社团活动主题存在。整体而言, 既有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相对独立、分散, 作为体系化的、面向未来职业生活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 需要整合零散、独立的教育资源。首先, 立足日常生活教育, 纵深联系专业教学与职业生活。重视日常交通消防安全、饮食安全与健康、宿舍安全及学习习惯 (如用眼卫生、长期伏案导致身体不适等) 宣传教育, 培养学生注重环境、安全与健康意识;行政部门主导的主题教育活动需要专业教师加入, 与专业课程、模拟职业活动相结合, 使学生对环境、健康、安全与职业的关系有所体验和认识。其次, 在实验、实训、实习过程中进行相关环境、安全及与健康案例教育与专题讲座;尤其重视实验室、实训场所环境、安全与健康文化建设和教师的规范执教, 培养学生环境、安全与健康意识。

高职院校开展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是新探索, 必须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 立足行业岗位需求。作为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 卫生职业院校首先必须认可并重视其价值, 包括将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之中;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以熟悉行业一线环境、安全与健康工作规范与需求;协助教师整合本校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资源;要求并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进行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转移和嫁接, 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发现、重视其价值;协助实习单位及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环境、安全与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陈玉娥.EHS——人文科技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完美体现[J].前沿, 2011 (4) :74-77, 85.

[2]袁雄军, 白泽朴, 葛秀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 :207-209.

[3]张以清.高职德育课程中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9) :98-99.

[4]柯永红, 杜丹丹, 陈靖.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7) :605-606.

[5]张俊玲, 付显华, 徐美贤.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教学尝试[J].护理学杂志, 2012 (15) :71-72.

[6]邬维娜.“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的编制及评价[D].上海:复旦大学, 2009.

[7]张瑞莹, 刘君, 孙亚男, 等.高职护理专业增设《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0) :1254-1255.

[8]费素定, 冯小君, 徐金梅.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7) :55-56.

[9]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 :54-55.

[10]朱玉芳.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教育模式探讨[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2.

上一篇:《给雅各布神父的信》阅读答案下一篇:21世纪大学英语3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