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2024-05-27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共11篇)

篇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在市定点医院就医的,出院后对所发生的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相关医疗费用,都有哪些可以给予报销?包小的比例如何?请指教,谢谢!!!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如何?]

篇2: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2、药品费:执行《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凡目录以外的药品不予报销。

3、检查费:最高限额600元。

4、治疗费:300元以内按实计算,300元以上部分按50%纳入报销范围。

5、手术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6、输血费:危重疾病抢救或手术所发生的输血费用(限额500元)纳入报销范围,其他输血费用不予报销。

7、材料费:最高限额元。(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不予报销的项目不纳入报销范围)

办理流程

参保者出院后,将经患者本人签字或盖章的住院发票、出院记录、费用清单、转诊证明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证明缴本乡镇合管所,经审核后集中统一送交市农保业务管理中心。

报销比例标准

篇3: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关键词: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网络

一、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展现状及意义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首创的一项保障广大农民健康的保障制度,对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此,合作医疗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为: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乡镇、村集体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具体出资额为:每个参合农民至少交10元,中央和地方的出资额由原来的20元每人每年增加到40元每人每年。合作医疗同时也是一项救助制度,由民政部门资助五保户、特困户农民每人10元,并对特别困难的五保户、特困户合作医疗补偿外的医疗费用给以资助。

从2003年起,河北省首先选择枣强、曲周、迁安3个县(市)先行试点,各市也相继开展试点工作,从2004年起逐步推开,到2010年,在全省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各地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小康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凡是达到小康标准的县(市)必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市要率先实现上述目标,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要提前实现上述目标,张家口、承德市要确保如期实现上述目标。

目前,河北省试点工作已显示出初步成效。据了解,从2003年7月开始运行至2003年10月底,3个试点县(市)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28万多人,已参加116万多人;合作医疗基金共为5万多人减免门诊、住院医药费用达100多万元。

这项制度对河北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河北省6 700多万人口有70%以上在农村,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医疗制度,他们难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很突出。一项调查显示,河北省农民患病后应就诊而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分别为52.96%和53.12%,贫困户中61%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较大的好处:

1.解决了过去老百姓完全自费治疗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改变了农民的就医观念。以往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因此患病后或者不看,或只到小诊所看一看。实施合作医疗后,农民看病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3.带动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这次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在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上,使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和公共卫生的投入,改变了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建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改进了医疗设备。

二、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作为一项新制度,其自身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2006年7月,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河北省张家口、唐山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门细致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制度设计的问题

1. 起付线设置偏高,难以达到救助效果。

一般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100元,县级医疗单位起付线设在500元。在实际调查中,有40%的人(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认为起付线较高,而起付线水平低的乡镇卫生系统又几近瘫痪,难以达到救治效果。这使得农民小病不治疗,扛成大病送医院,大病又治不起,导致贫穷、返贫现象的产生,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难以充分实现。

2. 药品品目及价格未予公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大病统筹为主,而实际调查也显示了有65%的人认为应该大小兼管,以大病为主。所以从数据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的制度(如图1所示)。

看起来合乎民心、民意的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并没有发挥它应起的作用,这是因为什么呢?不只在于起付线偏高,也不仅仅是45%的报销比例不科学,而主要是药品品目、价格未予公开,农民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内的药品,用药的花费为多少,使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农民无法选择,实际花费很高,但真正报销的部分很少。既没有达到大病统筹的目的,又未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村民王某向我们说道,他住院花费将近5 000元,而实际报销只有100元。

3. 慢性病治疗不给予报销。

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很多农民反映:慢性病虽然不需要住医院,但因需长期用药,花销也很大。有关各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各类肿瘤术后治疗等尚未制订相应的报销政策,也未给予相应的补偿。那些终年被慢性病缠身的患者的负担依然未能得到减轻。

(二)宣传中的问题

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很多村民对其基本情况还是一知半解(如图2),可知,45%的人对合作医疗不是很了解,35%的人知道一点,15%的人知道,仅仅5%的人很清楚。据笔者对宣传工作的调查了解,60%的村民认为宣传工作做得一般,30%的村民认为做得还行,5%的村民认为做得很好,5%的村民认为做得很不好。

宣传不到位,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农民对其实施办法的不甚了解,对其带来好处认识不足,导致其对这项利民工程存有疑虑,这些又影响到合作医疗的继续开展,有的村子的参合率甚至出现回落。

(三)运行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1. 转诊手续复杂。

调查中一位曾经办过转诊手续的村民向我们谈到,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报销医药费,转诊手续很复杂。首先需要医院出具需转诊的证明,再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开具已参加合作医疗的证明,再转到其他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开具在此治疗的证明。然而,需转院的一般为重病或急病,由于转诊手续复杂有些农民在转诊时便放弃了合作医疗报销的权利,从而挫伤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 机构设置不科学,监管缺乏力度。

经调查得知,合作医疗办公室是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的经办机构,负责具体的日程工作,然而,这个经办机构就设在县医院内,虽属于不同的部门,职责不同,但寄人篱下,且有些经办人员又为县医院内部人员,在这种关系的牵制下,难免在监管中出现或多或少的折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组织设置本身就不科学,然而又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审计,使医疗机构有可趁之机。增加农民的服务项目、滥检查、开大处方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导致农民的负担增加,另一方面又导致合作医疗基金的透支。

3. 账目公开问题。

在调查中(如图3所示),竟然有70%的人不关注账目公开问题,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制度的执行者也同样忽略了这个问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报销人员及报销金额未作公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保障的权利,全是在朦胧状态或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这直接导致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疑虑或排斥,对执行人员及执行过程的不满意。

三、解决对策

针对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现状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仅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增强宣传引导,做好公示制度,让公民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各乡、镇、县定点医院应向外界公布属于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的药品及价格,让患者有选择权、知情权,切实降低参合患者的医疗总费用,也便于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给患者带来好处。

2.建立疾病预防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参合农民体检制度,不做秀,不走过场,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虽然每年的体检不可能对所有的参合农户上门体检,但是可以对某些重点人群,譬如妇女、老人、儿童、在校学生等进行体检或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检测。这样做既有利于节约国家医疗资源,同时又有利于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3.理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管理体制、强化经办机构的监管职责,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可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从卫生院独立出来,工作直接对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上接受卫生部门的领导,也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将城镇医保和农村医保联为一体,直属劳动保障部管理,改变现在卫生系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4.健全合作医疗的规章制度。各试点县应按照国家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意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管理部门的行为。

5.实施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一是实行公示制度,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向社会公示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报销人数及报销金额。二是审计部门每年对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审计。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织,定期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审计。

6.加大政府的投入,增加新型合作医疗的预算,对于贫困地区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医疗救助,弥补“保大不保小”的不足,使农民不但通过合作医疗保障大病的治疗,还可以缓解部分贫困农民由于常年小病带来的沉重的家庭负担。

7.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支援乡镇卫生事业的建设,使几近瘫痪的乡镇卫生系统得以恢复。此外,乡镇卫生院施行直接向厂家统一采购药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进价,加强对药品的购销监管。在此基础上,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药物目录,实行药品价格公示,强化农民群众对其监督的权利,让农民明明白白看病买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1]郭久辉,林嵬.完善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6-04-20.

[2]谢圣远.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4).

[3]周铁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4]韩得,乔善波.从“江阴模式”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创建[J].保险研究,2007,(6).

[5]何玉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6]詹晓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J].卫生经济研究,2005,(3).

篇4: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落实健康体系,我国始终未落下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分别覆盖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疗保险缺失的不公平问题。【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加强群众日常看病保障,深化农村医疗改革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60%,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2】

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实施现状,加强国民对边缘地区农民新农合参与度的关注,调研人员深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就此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保险现状调查,共计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75%。

对象和方法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涉及孝姑镇所有在住村民、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及乡镇医院卫生院在职人员。覆盖11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00人。乐山市孝姑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城东南15公里,地处岷江两岸及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属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以孝姑镇进行此次调研,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发达地区国民及上级政府更为有效的了解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广泛有效性。对363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月平均收入四项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

变量频数百分比变量频数百分比

别男14640.22%

历初中及以下20255.65

女21759.78% 高中/中专12734.99%

合计363100.00% 大专143.86%

龄18岁以下226.06% 本科195.23%

18~209726.72% 研究生及以上10.28%

21~30297.99% 合计363100.00%

31~407520.66%

入<100022963.09%

41~505815.98% 1000~20007420.39%

51~606517.91% 2000~3000369.92%

61~70123.34% >3000236.64%

80以上51.38% 合计363100.00%

合计363100.00%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问卷有村民当面填写,辅以调研人员当面讲解,但不影响其选择,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对孝姑镇新农合现状进行了探讨及现实问题分析。运用excel,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孝姑镇村民参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现状

1.1 政策跟风,新农合整体了解度较低

据调研小组了解,孝姑镇村民中几乎所有在住人员都参与了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一阶段的“广覆盖”的设计理念,但如此高的参保率背后却不乏村民对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知之甚少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1.14%(84/363)村民表示自己对新农合完全不了解;69.70%(253/363)的村民表示自己了解一点;仅有7.16%(26/363)的村民能够肯定地表示自己了解新型医疗保险。大多村民表示自己选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是因为村委会的带动和鼓励,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新政策的肯定。

2 了解途径单一,政府带头作用明显

在对新农合的了解途径调查中显示,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的村民占所有调研对象的60.33%(219/363);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23.14%(84/363);通过他人了解的占14.88%(54/363);通过医生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8.28%(32/363);15.15%(55/363)选择了其他。在大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政府和村委会是了孝姑镇村民了解新农合的主要途径,并且是孝姑镇村民参加保险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村民的极高的参与度与其对新农合的极低了解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虽然村民的积极配合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孝姑镇的顺利实施,对新农合整体了解度的匮乏却让这样的利民政策成了一种形式,跳出表观的参与度,加强村民对于新农合的了解也是目前应该着手落实的事务。

3 新农合医保制度透明化欠缺

访谈中孝姑镇村民表示新型农村合作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己的医疗费用,基本上脱离了以往“不敢看病,有病拖延”的现状,但自己在报销医疗费用的过程中仍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例如对于医保的申报比例和可以申报的药品种类及注意事项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问及是否了解可报销药品种类时,3.03%(11/363)的村民表示非常了解,21.76%(79/363)的村民选择了比较了解,47.93%(197/363)的不太了解,27.27%(99/363)的村民表示完全不了解。“医生开什么处方,就买什么药”成为大多村民看病的一个定律,由于未对可报销药品做一个系统学习,多数村民对可实际可报销的药品模棱两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虽然体现了人民生病政府买单的理念,但是如果参保的村民拿到的只是空头支票,何来医改成效呢?

4 医疗设施未完善,病员输出形成反差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规定,在二级以下医院报销比例高,到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报销比例相对较低。【3】但孝姑镇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基础医疗设施较为简陋,造成县级以下医院难以满足村民看大病的需求的现象。目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门诊就医不能报销,大病住院按照花费金额分层次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其实这一比例对农民基本没有任何帮助,即使有帮助,但作用不大。【4】医院级别越高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以外的费用却越多【5】当遇上稍严重的疾病时,村民都是选择市里或者省城里的大医院,因为那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新农合可以让村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仍是相当昂贵。县级以下医院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县级以下医院病员不饱和,市级省级医院病号饱和的现象。

对于村民来说,新农合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但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趋向而非自我的意识。据上数据显示,23.14%(84/363)的村民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新农合,而60.33%(219/363)的村民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便成为政策落实的一大阻碍,加之村民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让成为政策的具体化的一道瓶颈。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高

调查访谈的孝姑镇居民,大部分人对医保的保障感受都是有保障但不足。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得小病的时候更多,重病时候较少。然而,得小病本身花费的医药费就不多,对于其报销而言,虽少之又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看病有所保障。但是,当得大病时,花费的医药费更多,但其医保补贴相较医药费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没有满足人们最根本的医疗需求。并且,现在医药费用消费逐渐上涨,相对而言,医保报销程度就更有限了。所以,医保确有其保障,但保障也是有限的。

7 医疗消费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67.22%的孝姑镇居民(255/363)对医疗方面的消费感受是勉强可以接受,15.43%的人(56/363)认为难以承受,17.35%的人(63/363)认为不会造成负担。调查的大部分孝姑镇居民都认为,小病痛例如感冒等在当地小诊所能治好,花费不高。但如果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进大医院治疗,所支出的医疗费就是一笔大开销了,对于一些相对较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入不敷出。另外,新农合医疗制度中制定的可报销药物和医疗项目种类偏少【6】,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未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改善自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关于居民医疗保险的问卷中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医疗保险了解度不高,说明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居民不了解参保流程,同时说明居民对医疗保险的关注度很低,自我保险意识淡薄。而且,许多宣传只是停留在介绍新农村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的表面好处而已,并没有突出重点。【7】鉴于此情况,建议通过有力的宣传来打消居民的各种顾虑。同时,让居民真正了解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

当前,我国在医疗保险相关制度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就其而言,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建议推行全国医保“一卡通”。【8】为了方便居民就医用保,建议扩大医保覆盖面。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医保政策的进程。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医疗保险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在调查中也发现,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建议进一步提高相关内容的透明化程度。【9】通过将所有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下实行“阳光”管理,公开,公正,透明。比如:公开报账明细,让受报人知道详细报销情况。建议加强对定点医疗单位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比如:加强药品价格监督

<四>简化报销程序

一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在医院窗口直接补偿;二是简化县城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限时办结补偿结算手续;三是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两项业务一个窗口办理、同时审核结算;四是市级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工作,农民异地就医也能够“当天出院,当天补偿”。【10】

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重要来源,只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受保人真正从中获益,才能改变如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普遍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不难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贯彻、实施仍存在较大问题。若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提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望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柴华敏.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保险研究[D].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3.5:3

[2]谭秀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来自陕西的调查结果分析[D].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1-3

[3]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Z].2009:12.

[4]何忠伟,王有年,陈艳芬.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89

[5]刘芳.新型农村医疗费用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1(08):68-70

[6]吕大伟.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运行管理[J].财经界,2014.(29):74—74.

[7]石金科. 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9:141..

[8]刘玉娟,杨文毕. 广西异地就医管理的探索与困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418-3420.

[9]赵玉香,赵银祥. 我国农村医保现状分析与建议[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49-250.

[10]林秀琴,福州市新农合医疗现状及发展的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福建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璐瑶(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邓世芸(1994-),女,汉族,重庆永川人,主要从事麻醉医学

降央初(1993-),女,藏族,四川甘孜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篇5: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买起了保险。而在浙江省的农民也不例外,但对于农民买保险,比较常见的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很多已经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想要了解其报销比例是怎样的?咨询或者投保保险就上保险同城网。浙江省农民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可以报销的范围主要分为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和大病补偿,其报销比例可根据如下所示:

一、门诊补偿

1、在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

2、在镇卫生院就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

3、在二级医院就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4、在三级医院就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5、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

6、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千元。

二、住院补偿

1、在镇卫生院住院,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60%;

2、在二级医院住院,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40%;

3、在三级医院住院,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报销30%。

三、大病补偿

篇6: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比例

2、结算比例:合同期内派遣人员2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个人自付50%;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派遣人员门、急诊报销最高数额为2万元。

3、参保人员要妥善保管好在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单据(含大额以下部分的收据、处方底方等),作为医疗费用报销凭证。

4、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参保人员患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需在门诊就医时,由参保人就医的二、三级定点医院开据 “疾病诊断证明”,并填写《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表》,报区医保中心审批备案。这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及取药仅限在批准就诊的定点医院,不能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发生的医疗费符合门诊特殊病规定范围的,参照住院进行结算。

5、住院医疗。

医保缴够,才能享受退休后的医保报销。

医疗保险缴费情况如何查询

1. 社保中心查询

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单位所属地社保局服务大厅打印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清单。

2.电话咨询

打当地社保局电话报个人身份证号查询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情况。

3.上网查询

篇7: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我家在安岳县两板桥镇

我的小孩在华西医院住院后,回农村报销医疗费,请问:报销比例是多少?谢谢

[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篇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及分析

本文通过对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从参合状况、基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等角度, 综合考察三地新农合的实施现状, 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对新医改背景下的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进行了一定的政策预期,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以期探索使该制度本身能够依据现实因素因地制宜推行, 同时又让农民有充分发言权和参与权的方法。

一、三县新农合制度现状分析

在新农合进行实证研究时, 可以将新农合制度分解为参合状况、资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并突出横向的对比分析。

1、农户参合状况。

农民家庭的参合状况与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熟悉程度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山东贺家村参合率为93.5%, 河南戚老村为89.5%, 重庆巫山路口村为87.5%。从调查的结果看, 三地新农合参合率与所在县的统计资料基本一致。

在对新农合作的满意程度调查中, 河南戚老村近四成农民比较满意, 超过一成不满意;山东贺家村比较满意的占到六成;重庆路口村则达到了近七成。可以看出, 东、西部地区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中部。调查同时表明, 农民的参合状况与其对新农合的熟悉程度有关。三地农民对新农合的熟悉度都较高, 这与三地农民较高的参合率表现出正相关。

2、资金筹集。

资金是新农合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新农合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和充足, 影响新农合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以调研中的资料为基础对新农合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进行相关阐述 (见表1) 。

注:调查数据截止2008年7月

在筹资渠道上, 三地筹资的主渠道是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政府在新农合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是保障新农合资金长效增长的关键。从三地横向的比较看, 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财政保障能力导致了三地不同的筹资能力, 即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 中部与西部相比占有优势。

从筹资方式看, 山东邹平贺家村以农民自觉缴款为主, 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地村干部通知缴款时间、地点、金额等, 农民自觉去缴费;河南上蔡戚老村采用的是当地新农合组织部门在村庄设立缴费点, 由农民按规定时间自主缴费。重庆巫山路口村则采取干部或乡村医生挨家挨户上门收取的方法。山东邹平新农合的缴费跟农业税取消之前的缴费方式一致, 农民对缴费流程比较熟悉, 且成本较低;河南戚老村的情况比较类似;重庆路口村的方式可以保证农民的缴款率, 但成本较高。

三地的资金筹集方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沿袭性。例如, 山东贺家村采用的缴费流程与之前的农业税相同, 这从某种意义上减小了农民缴费的“转换成本”。二是地方性, 当地干部能够结合本地实际, 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三是强制性, 当地村干部未将新农合费用收缴和传统的农村“提留”严格区别。这有悖于新农合自愿的原则, 但保证了参合率经过几年的实践, 当地农民参合与缴费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所以, 新农合要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其强制性。

3、分配补偿。

在补偿比例方面, 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三地补偿方案中起付线基本相同, 重庆巫山和河南上蔡的起付线相对于山东邹平更低, 农民的受惠面更广。尤其是重庆巫山通过扩展门诊日常医疗救助, 更多群众能够“小病即治”, 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实惠。封顶线方面, 邹平为每人每年2万。河南上蔡和重庆巫山均超过了东部地区的邹平, 分别达到2.5万和3万元, 绝对差分别达到0.5万和1万元。笔者认为, 山东邹平应该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金额。因为无论是从经济能力来讲, 还是从政策的执行力上, 邹平县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报销比例方面, 三地虽然略有不同, 但大体报销金额差别不大, 河南上蔡的报销金额略高于其他两地。山东邹平的报销金额又低于重庆巫山。同时, 在差异性方面, 邹平和巫山只是根据医疗费用的金额不同确定不同的报销比例;上蔡则在这一基础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又进行了区分, 将具体方案具体化, 在考虑病人医疗费用金额差异的同时, 又注意到不同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经济承受能力, 相比而言可能更加合理。

但目前三地普遍存在着报销手续繁琐、报销不及时和工作人员态度方面的问题。新农合制度的继续完善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方面的工作。如何最大程度简化报销手续, 有效降低农民的因病致贫率, 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应该是新农合制度完善中应着重注意的。

4、监督管理。

强化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管, 确保新农合基金合理支付, 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的要求。一方面,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于商业医疗保险, 没有强制性, 而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另一方面, 它不同于社会保障基金, 不能用于投资, 因此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机制。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特殊性也因此而变得尤为重要。

三地在新农合的基金监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 邹平县合管办加强了对基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 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 定期公示新农合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补偿情况。通过设立服务监督台、监督信箱, 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等。巫山县则通过健全县、乡监管机构, 确保新农合资金管用分离、管办分离, 保障了基金安全等。

调查中也发现, 三地新农合管委会和监督委员会通过出台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 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的效用也相对较好, 但其他主体的监督作用没得到很好的发挥, 尤其是参合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缺乏行使监督权的信息资源和制度化的监督途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当地政府给与农民的知情权有限, 农民认为基金使用透明度不够的比重在上蔡为56%, 巫山为35%, 邹平为63%。因此, 在基金使用透明度方面, 三地都应该加强工作, 切实保障农民知情权。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模型的构建。

考虑到东、中、西地区差别对新农合影响因素的差别, 以下设计二项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参合的因素,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得到模型:

同时构造如下模型, 分别对全国、西、中和东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L=In (p/1-p) ) 。从该式中可以看到, L值越大, 参合率越高。

2、实证分析。

选择SPSS17.0软件, 根据 (2) 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时选择“向后条件”回归。由于调查样本有限, 处理比较困难, 可以放宽标准, 把“选项”中“进入概率”中的“进入”和“删除”分别调整为0.1和0.3。按“向后条件”规则逐步剔除, 得到模型如下:

遵循上面的思路, 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回归, 得到下面的三个回归模

其中, L1, L2, L3分别为三个地区的回归模型, 三个模型均为变量剔除之后的最终统计模型。

3、结论与讨论。

从模型中可以看到, 不同地区影响新农合参合意愿的因素存在着共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下着重通过三地个体回归模型的比较, 对参合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性进行对比探讨。

(1) 三地农民年总收入、家庭医疗支出费用对参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西部的经济水平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 重庆市巫山的农民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年总收入, 而中、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 农民并不太重视年收入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民想参合, 但往往认为这些钱用在其他方面比花在医疗上的效用更大, 导致参合率偏低。相反, 东、中部地区更加注重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到, 医疗支出的影响, 在东部呈现正相关, 而中部呈现负相关。

(2) 不同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新农合参合影响和作用方式不同。文化程度对中西部地区参合率的影响在方向上却相反:中部呈现出负相关, 西部呈现出正相关。这是因为中部教育水平相对西部比较高, 更多的知识分子外出到东部, 又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医疗费用受到拒报的影响, 呈现出负相关;西部外出知识分子相对较少, 参合率与文化程度成正比是显而易见的。农民的文化程度远不及城市居民, 所以, 报销程序越繁琐, 对他们来说难度越大, 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就越多。

(3) 考察因子中新农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新农合参合作用方向较为相似。新农合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新农合的服务质量, 更直接地关系到该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模型中反映: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越差, 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越低。

(4) 三地在政策落实效率和出资标准高低方面的不同对新农合参合影响的差异。在政策的落实效率对新农合参合的影响上, 中、东部分别表现出了正相关和负相关。东部地区生活水平高于中、西部, 中西部追求满足基本的卫生保障, 东部则对新农合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满意反而是发展水平高的表现,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同时, 个人出资标准越低, 参合率越高。

(5) 受外出务工人员报销情况因素对三地新农合政策影响的不一致性。在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上, 中西部均表现出了负相关, 即拒报率越低参合率越高。原因是中西部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相反, 东部的农民很少到中西部地区打工。实践证明, 前几年由于异地报销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中西部地区的参合率一直不高。2008年开始, 部分地区开始异地报销, 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参合率。

三、完善三地新农合制度的对策建议

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和检验分析情况以及对新农合实施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 有重点地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工作, 关键在于实现制度的本地化。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山东邹平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提高报销效率、政府的执行效率以及新农合的基金监管等几个大的方面开展工作, 从提升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入手,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率先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制度模式。但同时应该注重提高报销的效率, 扩展农民受益面, 切实加大制度的落实效率, 在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 尤其应该注重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时, 应该完善新农合资金的监管, 加强参合农民行使监督权的制度化的监督途径, 给予农民充分的知情权。

就河南上蔡而言, 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观念更新、人才吸引、增加投入和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等方面展开, 可以在新农合前一阶段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实行城乡联保, 建立贫困农民档案, 实行特殊医疗报销和专项资金大病救助制度, 将新农合制度推向深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 更新人们的观念, 结合当地文化传统, 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 着力解决外出打工拒报问题, 简化报销手续, 方便异地报销。

重庆巫山在某些方面, 比如封顶线和“小病即治”等方面做得较好, 农民受惠较大。但基金增长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新农合继续深入发展的难度较大。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和开展针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展开, 在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 新农合的保障能力。一方面要保障新农合资金的长效增长。另一方面考虑实施二次补偿, 加快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四、结语

新农合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太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 其良性发展有赖于制度上的不断创新。另外, 新农合作为一项公共事业, 政府在决策中必须将其定位为公共物品。因此, 在新医改方案中, 明确提出政府在新农合中的主导地位, 这是应该坚持的。加强新农合的强制性, 可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 这不会改变新农合的制度性质, 而更有利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理由相信,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的资金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考察了新农合的制度现状, 通过建立全国和三地区影响参合率的二项logistic模型, 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提出改进与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logistic模型,新医改

参考文献

[1]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 (美) 富兰德:卫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 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3;

[4]范伟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5]李琼: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问题、措施与发展趋势[J],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6]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7]黄余送、杨善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模式探索[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 (9) ;

篇9: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合作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63-03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区域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共同生产条件,具有较强的外部性。近些年来,随着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农作制度向农户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在为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很强激励的同时,也引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即由集体农作制度下的国家财政负担、动员并组织群众以劳代资的供给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私人共同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转变,出现了如供给总体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公共产品,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所产生的困境,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及其供给现状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历了由解放前的私人供给为主或个体农户合作供给模式到解放后的互助组形式再到合作社供给三个阶段,即供给制度逐步由私人供给发展为合作供给再发展为政府供给。这样的供给制度在当时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时产生了巨大的制度绩效[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作制度非集体化的变迁引起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的实施,促使农村私人产品供给激增,虽然在短期内的激励制度的改善增加了农户对于农耕的投入和产出,但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下,农村集体组织的经济力量和组织能力普遍低下,既无力用集体经济力量解决村级公共产品的良好供给,也没有人民公社体制下随意调动劳动力进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权力[3]。农村公共产品有政府和集体统一提供的供给机制出现缺失,同时适应新的农作制度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能及时建立,导致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了供给总体不足、供给制度不规范以及供给结构失衡导致的供给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4]。主要表现在:

首先,供给主体经济乏力,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难以产出。无论是在生产队时期还是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都不是“需求主导型”,制度内与制度外相结合的不规范的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决策程序和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同时供给也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另外,乡镇财力匮乏,多年来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数额始终偏低,财政的支农支出徘徊不前,以及较少顾及需求信息和农民本身存在的文化特质等原因,使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

其次,生产公共产品出现“两重两轻”现象,即重“硬”轻“软”、重“准”轻“纯”,农民很难享受到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农村公共产品。由于有限财政的覆盖范围有限,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追逐政绩,农民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不畅,导致了农村纯公共产品供给的乏力,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阻碍。

最后,供给的渠道单一,长期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使得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只寄希望于政府,但有限的政府财力无法生产更多的农村公共产品以满足需要。政府和私人相结合的供给方式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有效的供给方式,但是长期的制度外筹资使得私人供给缺乏制度保障,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导致私人供给很难充分满足实际中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影响

1.医疗产品供给经济主体的消失,加剧逆向选择

农作制度的改变,农民获得了长期的土地承包使用权,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和收益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大大弱化,农村医疗作为农村公共产品其供给的经济主体逐渐消失,形成了“空壳”,农村医疗制度由传统的国家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投入占主要部分,农民只需缴纳少量费用就能获得较大收益的保障形式完全蜕变为由农民自身负担的自我保障形式。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瓦解,自我保障形式下投入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极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经济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使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产生了怀疑,这对于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设计上,基本上将费用相对较低的乡村卫生诊所排除在合作医疗体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农民的吸引力,加剧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2.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瓦解,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去运行的平台

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生产重“准”轻“纯”,国家对医疗保障放任自流,医疗保障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性政策,发展医疗保障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政府对于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大幅度减少,从1992年以后,尽管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绝对数有所增加,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在一路下跌不止,到2002年已经跌入4%以内[5]。农村乡、镇医院的医生缺乏,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下降严重,医院设备陈旧,乡镇医院以及当时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兴盛逐渐发展起来的县、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倒闭或撤销,大大削弱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公共卫生功能。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逐渐瓦解,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3.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费用增长过快,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共卫生机构也毫不例外地从原来的完全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公立机构,转型为以服务换取收入的组织。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呈现出民营化的趋势。作为农村医疗保健重要载体的村卫生室演变为个体或个人联办的卫生点,无论是民办还是公立,所有卫生服务提供者均以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向病人收费。激励结构的变化,使得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所有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了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县、乡医院虽然被纳入了合作医疗的体系,但是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合作医疗看病补偿比例的增加,农民自付部分的费用支出仍然远远超过其医疗支出的预算约束,医疗费用支出的负担依旧很重。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根据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可以将农村公共产品进行大致的分类,从而确定其相应的供给方式。一般认为,按照消费的竞争性、受益排他性以及外部性可以将农村公共产品分成三类:(1)农村纯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这类公共产品只有外部收益而没有内部收益,适合于由政府提供。政府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引进私人投资或直接交由私人生产,然后再由政府购买提供。(2)农村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农民混合提供。这类公共产品通常既有社会受益又有个人受益的特点,可以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按照“谁受益?熏谁负担”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农民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进行集资生产。(3)小范围受益的低级公共产品,可以考虑将农民组织起来?熏通过俱乐部的方式提供。这类公共产品由于其外溢较小,且受益群体相对固定,由政府提供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对农民来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私人提供也容易造成效率损失,因而理想的方式是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将外部收益内在化,以提高供给效率。遵照分类供给的原则,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审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供给,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要求政府承担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责任。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

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就使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出现失灵,“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上的私人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时无法弥补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个人消费量不能确定,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只有政府的力量能够充足的供给公共产品,通过强制性的税收来弥补生产成本,并免费向公众提供,满足社会需求,达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这也是一种效率选择的结果。农村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是全体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施公共卫生职能和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制度安排,需要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这一制度安排的良好运行。

此外,顾昕、方黎明研究认为,提高统筹层次,在县级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不是简单的统筹层次提高的问题,而是我国在坚持社区还是国家组织合作医疗的大问题上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般采取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在起步阶段也可采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筹,逐步向县(市)统筹过渡”。这意味着合作医疗将从社区医疗筹资制度转型成为国家福利[6]。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政府在合作医疗的制度安排上要负起更大的责任。

2.政府在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责任

政府在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需要从医疗保障的政策设计、财政投入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保障的投入,增加财政支出中的卫生费用,解决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投资“缺位”问题。在当前国家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中的投入重点应该放在两个方面:(1)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投资,保证农村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供给。如农村防病防疫的投入,重建村卫生室的启动资金的投入等。(2)增加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经费,提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的医疗水平。通过对基础卫生建设的投入,逐步恢复和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保证医疗资源的稳定供给。其次,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实行财政分权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建立起大病医疗基金,解决贫困人口重症治疗,消除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最后,加强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和引导,完善和强化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医疗保障的监督机构和有效的医疗考评制度,一方面,督促医疗保障实施、审核医疗保障资金筹集、管理、资金预算和医疗服务以及经济补偿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考评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7]。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医疗卫生体系,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在医疗卫生的提供上,可以进行多渠道的供给。

医疗卫生体系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因为医疗卫生服务与个人的劳动能力以及个人收入状况密切相关,具有较高收入潜力的个人具有享受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从这一点说,医疗卫生针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样,在提供和享受医疗服务上,就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既有社会受益又有个人收益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进行多种形式的供给。对那些有差异的与个人联系密切的医疗服务,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交易的渠道进行购买。此外,就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是一种社区医疗筹资制度,基于他的非营利性和立足于社区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动农民进行合作,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医疗作为一种小范围受益的低级公共产品进行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洛川的试点就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特征。

(三)来自陕西洛川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

自2003年至今,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开展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其做法是建立农民医疗合作组织——旧县镇农民医疗合作社,集体筹款、集体签约、集体购买、集体监督乡镇卫生院提供的规定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形成需方补偿供方与制衡供方并举的新机制。该做法与当地大病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相配合,试图探索一个新合县(大)统筹、农医合镇(小)统筹的大小结合、县乡结合的农村卫生服务新模式。农医合作社组织分为三层:一层为村,二层是片,三层是镇。按户每个农民每年缴费10元,由镇农医合作社代表会发给社员证。小钱聚大钱,大钱搞镇统筹,由农医合组织代表社员集体购买社区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员有权凭证享受质优价低的基本医疗与健康服务,有权参加农医合对社区基本卫生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反映意见,健康信息,有权通过推选或选举成为农医合作社代表、组长、主任。民办、民用、民管、民受益是农医合的运营原则,农医合在征得各方同意后可以用征集社员会费的方式向农民筹资,同时也可向社会筹资。在运行的过程中,6万多人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医疗补助,一些大病患者报销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医药费用,“大病统筹”使一大批农民家庭免于因病致贫。

在解决大病统筹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小病统筹进行试点。我国学者杨团在洛川进行了旨在解决农民仍旧看不起小病这一问题的农村社区卫生实验。通过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农民个人账户中的一部分资金进行门诊和体检的费用支付。但是现行制度对于利用农民的个人账户资金作为经费还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预防保健和常见病跟踪等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被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内,这一试验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过关于小病统筹的试验,对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方式的改进以及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美华,郭晔.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

[2] 郭瑞萍.人民公社缘起的制度经济学解释——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角度[J].西北大学学报,2005,(11).

[3] 叶文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3).

[4] 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6).

[5] 孙健夫,要敬辉.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5,(3).

[6] 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5).

篇10: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我们在河南农村上了新农合保险,现在北京工作,孩子意外疾病住院花了1万多,在学校统一上的人寿保险那报了一少部分,我想知道在老家农村医疗保险还能报销吗(没有住院证明的原件,只有复印件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分割单)

在北京我咨询了保险公司,说是一个人如果上了多个保险,第一个报销的就把原件留下了,下一个保险有分割单就可以了,不知道河南老家可不可以报销剩下的住院费用

[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篇11:湖南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为进一步落实特殊药品纳入大病保险支付,加强和规范特殊药品使用管理,保障重特大疾病患者特殊用药待遇,特制定本办法。

一、特殊药品范围

大病保险特殊药品(以下简称“特药”)特指不在现行《湖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之内,但对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且已通过谈判机制纳入湖南省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首批特药生产厂家、品种、规格及限定支付范围等。

二、保障对象

特药的保障对象为参加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参加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或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常享受医保待遇的人员中符合特药使用限定支付范围的患者(以下简称“参保患者”)。

三、待遇标准

特药的大病保险待遇(以下简称“特药待遇”),包括大病保险支付待遇和按规定获得的无偿供药待遇。

(一)大病保险支付待遇:特药费用支付不另行设立起付线,一个医保结算年度内,参保患者发生符合规定的特药费用,城镇职工按照特药的医保结算价纳入大病医疗互助费支付,城乡居民纳入大病保险基金支付,6万元以内(含6万元)城镇职工按70%、城乡居民按60%支付,6万元以上12万元以内(含12万元)城镇职工按60%、城乡居民按50%支付,超过12万元的特药费用,不纳入支付范围;特药实际报销金额计入年度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最高支付限额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特药大病保险待遇标准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基金运行情况、筹资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

(二)无偿供药待遇:按照与特药生产厂家的谈判约定,参保患者因治疗所需按规定申请获得药品生产企业或慈善合作机构无偿提供的特药,大病保险不再支付特药费用。

四、服务管理

(一)实行特药待遇资格备案制。参保患者经诊断需使用特药治疗,须持特药责任医师(后续评估和处方开具须为同一责任医师)签名确认和就诊医院相关部门意见的《湖南省大病保险特药使用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见附件2)及有关材料向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提出申请,经资格审核通过后,可享受一个年度(或慈善赠药周期)的大病保险特药待遇。申请特药待遇需提供的材料: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复印件、相关医疗文书(基因检测报告、病理诊断、影像报告、免疫组化报告、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

(二)实行特药责任医师负责制。特药责任医师由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协商报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备案,一般应由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特药责任医师负责对参保患者治疗各阶段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开具处方、签署转诊意见和随诊跟踪;负责为参保患者病情发展后续用药评估确认;负责对参保患者特药治疗流程的宣教、咨询,同时协助参保患者向药品企业或慈善机构申请无偿供药手续。

特药责任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参保患者身份,做到人、证、卡相符,真实记录病情、开药时间和剂量等。

(三)实行特药集中供应。特药协议供应药店(以下简称“协议药店”)由特药生产企业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协议药店或已参与特药销售的零售药店中,按照信誉良好、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备(如冷链产品应具有相应配送服务能力)的要求推荐,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原则确定,负责特药供应。

特药协议药店根据特药的给药途径及需求,将特药配送至参保患者就诊医院或发放给参保患者。特药的注射制剂应由特药协议药店于参保患者注射前安全配送至就诊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协助协议药店与就诊医院做好特药配送及在医院注射等诊治工作。

五、结算方式

特药结算参照门诊特殊病种管理模式。各统筹地区按省厅谈判确定的特药医保结算价格进行结算,超出医保结算价的特药费用大病保险不予支付。

(一)参保患者使用特药,原则上限在统筹区特药协议药店购药方可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应积极实现与特药协议药店联网结算,参保患者在特药协议药店取药,只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应由大病保险支付的费用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与特药定点机构定期结算;在暂未实现联网结算的协议药店发生的特药费用,参保患者先行垫付费用,再凭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发票及相关材料至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按规定核报;经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同意后,在医疗机构发生的合规特药费用,可按特药医保结算价格及相关规定享受特药待遇,超过特药医保结算价格部分由参保患者自负。

(二)参保患者异地购药,经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备案同意后,在就医地发生的合规特药费用,可按参保地特药医保结算价及相关规定享受特药待遇。参保患者可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发票及相关材料至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或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按规定核报。

上一篇:描述个性的伤心分手语句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