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激励制度论文

2024-07-09

企业激励制度论文(精选6篇)

篇1:企业激励制度论文

公司奖励制度

一、奖励目的

鼓励发挥创新精神、增强团队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展晋升空间及薪资待遇。

二、奖励制度

1:周六、周日等非工作日参加公司会议或者活动,并且协助公司圆满完成会议或活动,在后续工作中积极执行会议既定方案等,一次奖励500积分。

2:能为公司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想法,有创新,对公司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按特殊贡献酌情给予奖励,2000积分起,上不封顶。3:应对突发状况、或发现公司重大失误及时纠正的,视情况给予奖励,1000积分起,上不封顶。

4:非工作日加班,加班费用为:满勤工资/应到天数x加班天数。5:工作日请假,应扣除工资计算方式为:满勤工资/应到天数x请假天数。

6:满勤奖,工作日满勤+参与所有费工作日活动,额外奖励100元。7:工龄奖,满半年,每月加100元。

三、市场拓展奖励

1:市场部人员超出任务内的订单,按照订单实际利润,给与订单金额5%---20%的金额奖励。

2:其他部门人员促成公司订单的,按照订单实际利润,给与订单金额5%---20%的金额奖励。

篇2:企业激励制度论文

1.为加强员工的市场意识,使员工与企业共同进入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利益共享原则,使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改善员工收益,发挥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2.范围

适用于全集团各单位。

3.职责:

3.1各单位负责人应在每年的11月15日前,将本单位的工资制度报至集团企标部,由企标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通过,于次年12月15日之前报至集团董事会,集团董事会应在12月30日之前作出批复,未按规定时间执行的,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3.2各单位财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工资核算,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发放。

3.3集团总部员工的工资由主管副总裁批准发放。

3.4促标部应定期对工资制度进行审计、监督。

4.名词解释:

4.1员工个人全年收入:是指员工全年的劳动报酬加上企业发放的年终奖励之和。

4.2员工月工资收入:是指员工每月的劳动付出所得到的相应的劳动报酬。

4.3年终奖励:是指广大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因工作需要,放弃了各种节假日的休息,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激励,企业股东从企业的税前利润或从企业减亏额中提取出一定比例资金,对员工全年的工作表现所给予的物质奖励。

5.月工资发放规定:

5.1员工月工资收入=月固定工资收入+由所在部门主管评定考核发放的月考核工资

5.2员工月工资收入资金来源为:企业当月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系数提取的部分。

5.2.1制造业企业的工资发放系数与各个企业当月的销售回笼款净值挂钩。

5.2.2商业超市、机电贸易企业和其他三产企业计提工资系数与当月营业额挂钩。

5.3员工月固定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星级工资+学历工资+技能工资(制造业一线员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暂不推行,实施与计件制相结合的考核)

5.3.1岗位工资:

5.3.1.1集团部员由所在部级主管每年评定一次,汇总人事部统一审核,报主管副总裁确认,一般为3-10分。

5.3.1.2集团下属单位二线员工由各负责人每年评定一次,一般为3-8分。

5.3.2工龄工资标准:(起算时间为进公司报到时间,工龄工资上限为180元。)工龄金额

一年以内10元

一年----二年30元

二年----三年50元

三年-----二十年50元+(工龄—三年)×10元

5.3.3星级工资标准:

级别金额

二星级员工20元

三星级员工60元

三星级员工二级付以上60元+(级别—二级付)×10元/半级

5.3.4学历工资标准:

学历系数

初中1分

高中(职高、技校、初中专)1.5分

高中专1.8分

大学专科2.5分

大学本科3.0分

硕士研究生6.0分

博士10.0分

博士后15.0分

注:取得专科以上多学历员工可以累计叠加,加分标准为:专科加1分,本科加1.5分,硕士加4.5分,博士加6分。

5.3.5技能工资标准:

5.3.5.1集团总部员工根据各岗位应掌握基本技能为依据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标准由集团人事部负责制定,每年评定一次;技能工资的起点分数为1.5分。

5.3.5.2集团下属企业二线员工技能评定标准自行制定。

5.3.6岗位工资系数、学历工资系数、技能工资系数对应的金额,由各单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报集团企标部审批。

5.4月考核工资(制造业一线员工主要以生产定额考核为主):

月考核工资总额=月发放工资总额——月固定工资总额

即:当月各单位财务人员在算出月发放工资总额减去月应发固定工资总额支出,余额作为月考核基金,考核发放。

5.5员工全年月平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发放。

5.6各单位月工资的发放时间为每月的24日(特殊单位可另行确定具体的日期报促标部备案)。

因特殊原因(如:资金安排困难),需延迟工资发放时间的,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单位负责人和工会(或分工会)主席联合签字批准后方可延迟发放,并通知说明工资延迟发放的原因和预计发放的日期,否则给予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各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经批准延迟发放工资的单位,其当月工资单应按时发放,对有发放年终奖的单位,应将本月员工人均年终奖一并算出,并在24日及时发放给每一位员工,否则给予该单位财务负责人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年终奖励:

6.1年终奖励发放原则:与各企业全年的经济效益挂钩,有赢利企业则从当年的税前利润提取年终奖励;新创办、兼并或长线投资的企业,则从当年的减亏金额中提取年终奖励;对计划有赢利的企业若当年没有赢利的,则取消当年的年终奖励(特殊情况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除外)。

6.2集团下属企业年终奖提取比例原则上为企业税前利润(或减亏部分)的15%-30%,具体提取比例由所在企业自行拟定,经企标部审核后,报集团董事会审批决定。

6.3集团总部年终奖励为除去创办未满三年的企业后,所有集团下属各企业在提取本企业当年年终奖励后的全年税前利润总和的55%中提取的百分比,具体比例每年报集团董事会审批。

6.4员工个人年终奖励计算公式:

某员工个人年终奖励=本单位年终奖励总金额/本单位员工考核总分数×该员工年终考核总分数

6.4.1员工个人年终考核总分数=员工每月考核总分数+企业年终浮动分(0-50分)。

6.4.1.1员工每月考核总分数,由所在单位、部门主管根据集团公司统一规定的三.三制考核方案进行评分。

6.4.1.2员工年终浮动分,由所在单位制订具体评分标准,由员工直接上级主管根据该员工的全年工作表现进行评分。

6.4.1.3集团部员年终浮动分由所在部门主管制定评分标准,并对该员工的全年工作表现进行评分,报主管副总裁审批。

6.5年终奖励金额发放规定:

6.5.1一般员工年终奖励发放时间为:春节前发放30%,剩余的70%在下一的6月份之前全部发放完毕,未按规定时间发放的,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五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5.2主管及享受主管待遇人员的年终奖励发放时间为:在下一的6月份之前发放50%,剩余的50%在下一的12月份之前全部发放完毕,未按规定时间发放,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五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5.3员工跨单位、部门工作调动的,调动前的年终奖励由原单位(部门)根据相应月份的考核分与年终浮动分的总和给予发放,费用由原单位承担;调动后的年终奖,由所在单位(部门)根据相应月份的考核分与年终浮动分总给予发放;若出现有一部分月份是享受员工年终奖待遇,有一部分时间是享受主管年终奖待遇的,则年终奖发放时间以工作时间较长岗位所规定的发放时间进行发放。

6.5.4一般科级主管年终奖励是所在单位员工平均年终奖励的2-3倍。

6.5.5除下列情况外,员工中途因辞职或被辞退等原因离开公司的,不予发放本的年终奖(补偿培训损失)。

6.5.5.1因国家征兵需要,参军入伍的;

6.5.5.2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期到,并做好交接工作的;

6.5.5.3有正规学校(其证书是由省一级以上教委统一颁发的)入取通知书的;

6.5.5.4二星级女员工生小孩;

6.5.5.5因生病(以医院证明为主)不能上班的。

6.5.6符合发放本年终奖的离厂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岗位工作交接后,方可给予结算,但发放时间按统一规定时间执行。

6.5.7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和聘请人员全年收入达不到合同规定标准的,则在年底的年终奖励中给平衡补足,若无奖励则在成本中支出;转为主管的人员则按主管考核规定执行。

6.5.8集团内辅助工序的人员不享受年终奖励。

6.6一般员工激励工资发放示意图:

资金来源

7.其它规定:

7.1一般员工岗位调动工资发放规定:

7.1.1各单位间员工临时工作调动的,工作以15-35元/天计算(特殊情况以每天50元计算,如搬机床、高空作业等),调动工资由用人单位发放。

7.1.2各单位内部的人员调动,其调动期工资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由各单位自行制订标准发放,建议标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工资的150%发放。

7.1.3经选拔或推荐进入机修、电工岗位的人员,试用期为6个月,前3个月工资以当地企业调动工资标准发放,第四、五、六三个月工资分别以岗位工资的60%、75%、90%发放。

7.2调往新筹建单位工资发放规定:(不包括超市商场筹建)

7.2.1在筹建期间所有人员的工资均由筹建组先行承担,如筹建成功,全部费用作为开办费,由新筹建单位承担,如筹建未成功,作为投资损失,由投资单位承担。

7.2.2对于工作满2周年以上的员工(包括一线和二线员工)调往新筹建单位,在筹建期内工资以固定400元,浮动考核0-300元/月由所在部门主管考核发放。

7.2.3对于工作未满2周年的非培训期员工(包括一线和二线员工)调往新筹建单位,在筹建期内工资以固定300元,浮动考核0-300元/月由所在部门主管考核发放。

7.2.4正式机修、电工和特殊岗位(副总裁审批)人员调往新筹建单位工资以固定800元/月,浮动考核0-400元/月发放;非正式机修、电工按普通员工同等发放。

7.2.5集团各职能部门,由于本身职能管理需要或在一个月以内的协助性调动,派出人员工资由总部承担,工资按原岗位发放;调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工资按原岗位工资标准发放,费用由筹建单位承担;对于兄弟单位临时派员给予协助支持的,一个月内工资由派出单位支付,超出一个月由筹建企业按该员工原企业工资标准支付。

7.2.6在筹建期间,对于一般工作需要调往新筹建单位工作的员工,不给予调动补助;对于列入筹建组成员的技术骨干或优秀管理人员,事先经集团企管部确认的,每月另行给予300-800元/人的补助,具体发放标准由筹建单位负责人确定,报集团企管部批准后,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发放。

7.2.7新创办或兼并企业其筹建期为6-9个月,具体期限由企管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事先进行确认;筹建期结束,由该企业负责起草临时工资制度报集团企标部审批后作为过渡实施。

7.2.8筹建期间人员不享受年终奖励。

7.3新招收人员的工资规定

7.3.1一星级员工工资发放规定

7.3.1.1一星级员工安排正式岗位培训期为1-3个月,工资300-600元/月;试用期满后工资按岗位工资核算,但扣工资的5%作为星级区别。

7.3.1.2一星级员工辅助工,试用期为1个月,工资为300元;试用期满后,按本单位激励工资制度执行。

7.3.2集团统一招收的学员(大专以下学历)有1-4个月的培训期(调令开出培训期即结束),培训期工资按300元/月,由人事部发放,费用由人事部承担。

7.3.3新招收的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有1-4个月的培训期(调令开出培训期即结束),培训期工资专科按700元/月发放,本科生按1000元/月发放,硕士生按1500元/月发放;培训期工资由人事部负责发放,费用由人事部承担。

7.3.4新学员在培训期后有3-6个月的学徒期(部分特殊岗位还可适当延长3个培训期),学徒期工资按用人单位激励工资制度发放,且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3.5未取得学历提前进公司者按降一学历待遇发放培训期工资。

7.3.6全集团专科生月总收入保底1000元/月;大学本科生上岗后月总收入保底1200元/月;硕士生月总收入保底2000元/月。

7.3.7有专业技术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时招收人员(专业对口),进公司后有1-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工资按500-1000元/月(具体以合同为标准)固定发放,正式上岗后按岗位工资计算。

7.3.8 新招收的经警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工资按当地企业工资标准发放,用人单位承担费用。试用期满核算正式的考核发放。

7.3.9二次回厂人员,试用期1-3个月,工资以300-800元/月发放,试用期满后以岗位考核发放。

7.4有关主管激励工资发放补充规定

7.4.1任期内主管发生岗位调动,在集团总部明确规定的交接期内,享受部级主管待遇的,发放2500元/月固定工资;享受科级主管待遇的,发放1800元/月固定工资,年终奖按新岗位标准发放。

7.4.2任期内因工作需要调往新筹建单位的主管,属部级主管的,发放月固定工资2000元/月(含同罚补贴),所属上级主管每月给予浮动考核0-1500元/月;属科级主管的,发放月固定工资1500元/月(含同罚补贴),所属上级主管给予浮动考核0-800元/月。筹建期结束,按所在单位新的激励工资制度执行,是企业负责人的,则按有关企业负责人激励工资制度执行。

7.4.3后备主管在脱产培训期间,其工资由人事部负责发放,固定700元/月,浮动考核300元/月,不享受年终奖;在管理岗位试用期(未独立上岗)的,其工资由试用单位负责发放,固定800元/月,浮动考核400元/月,不享受年终奖;若是直接独立上岗的,则按所在单位主管岗位工资(不包括固定工资和主管同罚责任补贴)收入的80%考核发放(包括年终奖),并承担全部主管责任。

7.4.4代理主管以所在单位主管岗位工资(不包括固定工资和主管同罚责任补贴)收入的70%考核发放(包括年终奖),并承担全部主管责任。

7.4.5一般情况下,集团下属各单位下一级主管全年平均收入不允许超出直属上级主管收入的80%。否则由上一级主管负责收回超发部分。

7.5业余时间晨训教官每天补助8-15元;临时调动全天军训、培训教官按35—50元计算;各类组织上课的老师(内部业余时间上课的员工)按每节课(45-60分钟为一节课)给予按《有关企业内部讲师评定管理规定》补助。

7.6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除学员培训期、学徒期及一星级员工的试用期)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7.7待岗期间发生活保证金240元/月,由待岗人员原所在单位发放,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7.8各种法定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的,工资按当地企业工资标准的150%发放;春节3天另给予(大年三

十、年初一、二)50元/天的补贴。

8.有关超发工资处理规定:

篇3:民营企业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的促进作用, 是在一定的激励制度 (措施) 下, 不断强化和调整员工的目标, 使其和组织目标一致的一种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 由于人力的正向激励作用使组织能够更好的蓬勃向上发展, 所以, 就称这样的激励制度为运作良好的激励制度。这样, 组织能够满足员工的真正需要, 同时又能实现组织的期望目标, 使两者一致地并行前进。

激励制度的减弱作用, 是因为激励制度中存在去激励的因素, 员工没有表现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行为。虽然期望能够通过激励制度的实施, 更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但由于激励制度设置的不够科学合理, 或者制度本身的不健全, 便会对部分甚至大部分员工产生消极作用, 我们称它为减弱作用的激励制度。如果长此以往, 会限制企业的组织发展, 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甚至是致命的。

据此, 民营企业管理者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应尽可能地发挥激励制度的促进作用, 尽量减少激励制度的减弱作用。

激励制度的不同层次

激励制度的层次主要分为:第一层次是员工多做少做一个样,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大锅饭”式管理;第二层次是简单的计件考核制, 这种情况虽然一定程度上在激励员工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 实现企业经营效益, 但在员工多方面综合的考核方面缺陷明显;第三层次是针对第二层次有所改进的综合绩效考核, 能够相对的公平和公正;第四层次则是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 采取各项福利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创造性与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第五层次是企业提供给员工更好的个人能力发挥和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

现代与传统企业激励制度的区别

1.观念区别:传统管理把人力看做成本, 现代管理把人力看做资源

传统上, 人力投资被单纯的看作是生产成本, 因此传统的企业会尽量的减少人力投资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体现一种资本性资源的性质, 而不仅仅单纯的是一种自然性资源。一切其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要低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此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不断增多, 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与此同时, 在管理实践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企业战略高度会重点考虑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开始上升, 对人事工作者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相关课程被列为大学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2.重心区别:传统企业强调以事论事, 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

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 因事择人, 因事设人, 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这样才能做到事得其人和人适其事, 实行因事择人原则是避免因人择事、组织冗余, 关系颠倒、本末倒置是不合适的。不过传统人事管理过于突出人要适合工作, 过于重视事儿, 而忽视人, 不能因人设事, 而很大程度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没有意识到人的主观重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识到这个问题, 以人为本, 冲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认识上的束缚, 不再单纯把人看成是仅仅完成事情的技术要素, 更重要的是把人看作“具有内涵的创造性潜力”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人看成鲜活、充满活力的主体, 不单单是一种工具, 这样,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方法区别: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对静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动态

传统人事管理的稳定性太高, 一个人常常一辈子只呆在一个企业、一个岗位, 干同样重复大量的工作, 往复循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这种情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要动态管理, 就是说培训、就业、失业、选聘、淘汰, 是一种全方位、多方面的满足当前经济需要的一种工作学习形式。人力资源动态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急需的人才, 以便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同时也可以使职工有压力感和危机感, 这样, 员工自身要不断地、自觉地学习, 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而对于失业的人, 同样会刺激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能力, 不断充实和学习应有的知识与技能, 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

民营企业激励制度调整建议

1.改善民营企业管理层

(1) 招聘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缺少相应的系统, 以及规范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理念, 所以, 招聘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是民营中小企业建立相对规范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良性循环体系的重要前提。管理者必须了解、熟悉甚至要掌握企业战略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不仅是术业有专攻, 而且最好是多面手,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小民企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些重要问题, 这也是中小民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 健全监督体系, 确保激励制度的公正性。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化解负面效益的源动力。主要措施包括两方面:选用公正廉洁、作风优良、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经营管理人员;采用具有多人共同参与、不同岗位竞争、共同进步的相互制衡作用的运作机制。

2.多种激励手段综合使用

(1) 物质与精神激励相配合。

心理学、社会理论都认为:一个人的追求不单单是物质财富。收入只是追求的一方面, 快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也都是更重要的人生目标, 而且是更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因此, 要注重给员工搭建平台, 让员工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上升通道和舞台。

(2) 创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环境。

民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落实到员工的精神层面中, 让员工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企业文化相适应, 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 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和忠诚心。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 要充分尊重员工, 多关心员工的困难, 多与员工进行工作、生活上的沟通。这样, 他们就会有视企业如家的感觉, 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贡献度。

3. 建立快速的激励反馈机制

(1) 集思广益, 加强交流, 促进反馈。

先, 良好的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管理者需要转变沟通观念, 与员工主动沟通, 把员工的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其次, 在良好沟通基础上, 保证评价员工绩效时的公平与公正性, 并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 达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

(2)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快速掌握员工的工作和需求状况。

篇4:企业经理激励制度分析

关键词:博弈论 激励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85-02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模型

本文以图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经理行为选择博弈模型。考虑一个风险中性的经理,在一个简化的行为博弈模型中(如图1),经理的行为分为两种:努力行为和偷懒行为。按照前面的逻辑,这两种行为对企业的业绩影响是不一样的,在此假定,努力行为对应的企业业绩为EH、给经理带来的效用为QH;反之,偷懒行为对应的企业业绩为EL,效用为QL,并且EH>EL。

在讨论经理行为选择前,有以下几点假定: (1)经理是“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选择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2)经理和选择经理的政府官员在关于经理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占优势。(3)为了自己的利益,经理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会损害企业或者他人的利益。(4)经理的总收入Q由三部分构成:固定工资收入w、机会主义行为收入Y和企业剩余分享rE。在此,将机会主义行为收入Y定义为经理因偷懒而带来的闲暇效用、在职消费、谋取私利等,明显地有Yh

经理按照以下逻辑进行行为选择:他根据所能获得的长期效用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采取努力还是偷懒行为,并且预期这种行为一旦采用就一直持续下去。考虑经理采取努力行为,预期自己任期为n,每期的工资收入是w,机会主义行为收入是Yh,贴现因子是q,0

U=(w+Yh+rEh)(1-β)βv所以,经理在其任期内的预期总效用为:

T表示经理采取偷懒行为比采取努力行为所能够增加的总效用,当T>0时,经理就会采取偷懒行为,并且随着T的增大,动机越强烈。在此,以T代表采取偷懒行为的倾向。

从(3)式可以看出,影响经理行为选择的因素包括经理所能分享企业剩余收入的比例r、经理各期的工资w、经理被更换后能取得的收入v、经理的任期n以及经理被更换的概率a和β等。在(3)式中对以上变量求导,得:

在(4)式中,当a≥β时,(4)式<0。这说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不小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分享企业剩余的比例成负向关系。当分享剩余的比例越高,经理越不会偷懒。

在(5)式中,当v

在(6)式中,当v0。这意味着当经理被解雇后在其他职位取得的收入,低于他在职努力工作所能获得的总收入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努力工作而被解雇的可能性成正向关系。即经理努力工作却被解雇的可能性越大,经理越容易偷懒。

在(7)式中,当a>β时,(7)式>0。表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大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在被解雇后其他职位(当经理的机会成本)取得的收入成正向关系。v越小,对经理偷懒行为的惩罚程度越高,经理的偷懒效用就越小。当a=β时,(7)式=0。说明这两种行为被解雇的概率一样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不受机会成本的影响。

在(8)式中,当a>β时,(8)式<0。表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大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的固定工资收入成负向关系。固定的工资收入对减轻经理的偷懒行为还是具有一定意义。当a=β时,(8)式=0。说明这两种行为被解雇的概率一样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不受其固定工资收入的影响。

在(9)式中,当T>0(即存在偷懒的可能性时),(9)<0。此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大小与经理预期自己的任职期数成负向关系。任职时间越长,经理越不容易偷懒。经理的预期任期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解释了为什么相对年轻经理比较努力工作,而即将离任的经理容易发生贪污受贿的情况,出现“59岁”现象。同时,当经理离任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侵蚀企业资产的现象。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经理的评价、激励程度和惩罚程度、经理的预期任期等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经理进行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影响经理行为的这些因素都属于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中的内容,不同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进而导致经理会选择不同的行为,这就是不同制度下的企业在相同经营条件下它们的业绩差异较大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

1.万家乐案例简介。万家乐(000533)是1992年由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和其他5家法人联合发起,以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本部部分资产以及下属8家全资企业,7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权益为基础,通过定向募集股份,组建而成,1994年起在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主营业务是燃气用具及其零部件、化工油墨和纸类印刷品等。万家乐上市期初,经营业绩表现良好,手中的“万家乐”牌热水器保持着“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好景不长,“万家乐”牌热水器连续几年销量第一也难以阻止万家乐业绩的连续下降,到了1997年,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1997年,顺德市政府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等方式的资产重组挽救万家乐。其中原第一大股东——广东万家乐集团转让了29.8%的股份给广东新力集团,并且由广东新力集团向万家乐注入了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市震德塑料机械厂和顺德市震德第二塑料机械厂3项优质资产。 重组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万家乐重组当年和重组后两年的业绩有了大幅的提高,1993—199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8%。可惜好景不长。2000年公司业绩再度大幅下滑,恢复到1996年重组前的水平。根据年报披露,其原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营销费用有所上升,同时新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加上行业性产品价格下调。”

除了业绩下降,万家乐还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截至2001年为止,万家乐总共为大股东提供借款担保7.50亿元,现在尚有担保余额4.08亿元,其中为新力集团担保3.56亿元,为万家乐集团担保0.52亿元,并且有2.67亿元已进入法律执行程序。在2001年的债务重组前,广东万家乐集团总共欠万家乐的债务本息合计15.81亿元,占万家乐当年净资产110%以上。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新力集团似乎也没有意愿继续经营万家乐,于2001年5、6月份分两次将所持有的万家乐的股份转让给广州汇顺投资有限公司。

2.万家乐的制度分析。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而来,一般都有一个大的国有控股股东,万家乐也是如此,它的大股东分别是广东万家乐集团和广东新力集团。即使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成立的上市公司,但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造得并不彻底,这些公司的经营方式和制度安排仍然有着很深的国有企业制度的痕迹,上市越早的公司这种情况越明显。从万家乐的制度安排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国有企业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了经理所面临的效用分布,进而约束着经理所采取的行为。就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并不鼓励经理努力工作,经理具有从事偷懒行为的强烈动机。

(1)激励制度。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理名义收入制度中,经理的薪金收入较低并且是固定的合同支付,并不随着业绩的变化而变化。对应第二部分的模型,即w很小,在一般情况下(a>β),此时经营者的偷懒动机会比较强烈。根据1999和2000年年报披露,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共有13人,在公司领取报酬的区间及人数分别是:7~12万元,3人;12~18万元,2人;18~23万元,3人;未在公司领取报酬有5人,并且未领取报酬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了公司的董事长和监事长。从1998年的公开信息披露来看,当时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监事和经理)共有10人,但是没有1人在万家乐领取报酬。两个年度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薪金报酬都是120万左右,而这两年公司的净利润却分别是 15524.65万元和2318万元,2000年比1999年下降了85%,但是管理人员的薪金却维持不变。经理收入的另一个方面是持股收入。持股比例很低,意味着分享剩余收益的比例r很低(接近0),管理人员自然没有动力去提高企业的剩余收益,选择偷懒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企业业绩不好也是情理之中。根据万家乐1993—2000年的公开年报披露,在1997年股权转让前,高级管理人员总共持股256000股;在转让之后,1997年高级管理人员只持有80000股,不升反降。到了2000年,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当中无一人持有公司股票。

除了收入激励外,对于国有企业经理还有另外一种晋升激励。在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中,国有企业经理属于国家干部系列,由政府任命,有着一定的行政级别,很多经理本来就是政府官员,即使现在号称不给企业定级别,仍然实行“党管干部”原则,企业经理由各级组织部门任命,干得好的就会任命为上一级领导。为了实现晋升目标,经理必定要努力提高企业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问题。但这只解决了短期激励问题,长期激励问题仍然存在,即经理可能为了晋升,会倾向采用短期行为,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行为,甚至不惜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此时,经理和企业的关系就像卫星和火箭,卫星上天了,火箭必然要落地。如果晋升的目标达不到,经理采取次优选择,进行增加在职消费等机会主义行为,在可控的条件内实现个人福利最大化,但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要以保住经理的现有职位为限。如果临近退休,经理的未来收入变成0,则机会主义行为一定会突破原来的界限,这也为我国的“59岁”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2)经理任免制度。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效率最优安排要求将企业的经营权赋予企业家才能最高的人。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必须要求有一套机制以确保只有足够称职(即使不是最称职)的人成为经营者。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政府任命企业经理的制度,这是以企业国家所有为基础的,但这种制度很难保证称职的经理被任命到合适的岗位上。在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下,剩余索取权也应当和最终控制权(投票权)对应。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最终控制权是一种“廉价的投票权”,权力的行使者无需也不可能为他的行为负责。与上文讨论的一样,政府官员并不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他却代表国家行使最终控制权,在国有企业这种制度安排中,这两种权力是相互分离的。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官员并没有动力去选择一个好经理,因为选择一个好的经理并不能为他带来最大的收益;相反,一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经理才是最有效的寻租方式。并且选择一个好经理是要耗费成本的,包括搜寻、考核等成本,当我国外部经理市场远未达到有效的程度时,这种成本会相当高。另外,官员有权选择经理却不必为选择后果负责,企业出了问题最多只会追究经理的责任,我国现实的情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官员在选择经理的时候并不会重点考虑经理的工作表现,努力工作和偷懒工作的经理都有可能被更换,如果他们与官员的关系不够密切。根据前面模型的分析,a=β。在这种情况下,经理的固定工资w与经理的惩罚成本v对经理的行为选择不起作用。换言之,如果这种制度不改革,要想通过“高薪养廉”和提高惩罚成本来约束经理行为是行不通的。

在万家乐的经营过程中,顺德市政府介入的程度很深。万家乐两次陷入困境,都是顺德市政府出面对其进行重组,在万家乐数次股权转让中,顺德市政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正是这几次股权变动的结果。在政府介入程度如此之深和历史遗留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万家乐的经理很难按照自己的经营策略开展经营,所以,经理对自己任期的预期都不会很高。根据模型,也就是预期任期n很小,那么,根据这一制度安排,万家乐的经理会存在较强的偷懒动机。这种制度也是传统计划经济的结果。理论上,政府是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负责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参与微观市场的运行。但是在我国的国有国营模式下,政府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企业的经营中。政府多重角色的冲突,使得它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理好所有的国有企业,而过度地介入反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改革这么多年的口号都是“政企分开”,但只要国家仍然拥有企业权益,政府对企业的经营介入就不可避免。

四、结论与建议

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的重点。但对以万家乐的制度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并不要求国有企业经理努力工作。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和政府官员对国有企业经营责任的规定仍不完善,也难以通过惩罚手段来约束经理和官员行为。那么在改革当前制度之前,很难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形成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安排的结果,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得没有为企业承担风险的主体。

改变这种制度安排的方法是将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清晰,政府退出企业内部治理安排和经营决策,代之以外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这种做法在一些产权改革走得比较早的地区已经出现。

参考文献:

1.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姚国庆.博弈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0

3.雷霖,刘倩.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博弈论方法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咸纲.多维博弈人性假设[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镇江市航道管理处 江苏镇江 212000)(责编:若佳)

篇5:企业全员创新激励制度

编制:

审核:

标 准

批准:

受控状态:

企业全员创新激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培养和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塑造高效率、高绩效、高目标达成率的优秀团队,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设适应我公司发展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队伍,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有限公司全体员工。

本制度所指的创新,即:工作形式上的创新,工作内容上的创新、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合理化建议与意见。

第二章 激励原则

第三条 全面激励原则

对员工的创新激励并不只是针对部分优秀员工,而是针对公司全体员工运用各种激励方式进行创新激励,即全员创新激励。

第四条 绩效考核为基础原则

对员工所采取的相应创新激励措施,应依据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

第五条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奖励创新的考核标准要公开,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对员工创新性充分发挥,不致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而产生负面影响。

第六条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员工的创新奖励不能只适用物质奖励,要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激励手段的协同作用。

第三章 激励方式

我公司奉行知本主义,让知识有效转化为资本,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激励方式,并将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而采用更多的激励方式。

第七条 薪酬激励

我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市场领先薪酬制度,通过对创新型员工薪资需求的合理满足保证对员工的创新激励作用。

我公司薪酬的主要理念:

⑴ 按功定奖、按劳分配,贡献者和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 ⑵ 分配和奖励采用多种形式,机会、职权、工资、奖金、津贴、股金、红利、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都将作为分配与奖励形式;

⑶ 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成长发展的共同体;

⑷ 报酬认可基于能力、态度、贡献与责任;

⑸ 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秀人才;

⑹ 始终关注报酬的对外竞争性和对内公平性:

A 对外竞争性: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具有同行业竞争力;

B 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

薪金结构与绩效政策;同性质职位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

知本主义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公司对知识员工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资制,按照能力与责任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按照在岗绩效和在岗责任以及突出贡献确定奖励。各种奖励的分配完全与个人及部门的常规绩效和突出贡献绩效挂钩,不倾向于行政或技术职务。

第八条 股权激励

我公司用股份奖励的方式让技术专家得到合理回报,并且其股权额度与贡献大小成正比。

因为知识是资本,所以我公司人的学历、能力、职务、职称、科研能力等都应转化为有价资本,持有这些“资本”的人自然应该成为公司的决策参与者和资产享有者。当然,在公司服务的年限、劳动态度等也应看作是获得资本的条件,这就形成了员工与公司成长发展的共同体。

第九条 职业规划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核,公司对创新型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其能力提高和晋升提供相应的发展通道。

第十条 培训激励

公司对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提供了各种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

创新能力。

第十一条 职位晋升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对绩效突出、素质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技能员工,通过岗位轮换、个性化培训等方式,从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培养,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补充和调整人员时,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第十二条 创新考核激励

我公司建立了一套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员工的创新行为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第十三条 创新奖

创新奖是指通过公开评选对工作表现好、工作能力佳、取得创新成果的公司员工予以公开奖励,以达到促进员工不断创新的目的。

创新奖的申报由部门向事业部提出申请,申请包括该项创新的具体内容、可行性和创新效果,获批后核发创新奖励现金和证书,同时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十四条 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针对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足或优化设想,及时提出的书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改进解决方案和优化方案。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改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改善;新产品经营项目的开发建议;业务往来、业务开发的建议;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市场开拓、营销策划的合理化建议;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工作绩效的合理化建议;职务范围内,重大突破性

合理化建议;非职务范围内,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其他各项有利于公司发展、公司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任何合理化建议,均需员工本人详细写明合理化建议的方案内容和可行性和工作流程等。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方案,一经公司采纳,各事业部由总裁层批准,投资公司由总经理批准即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我公司所采用的创新激励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指明的各种方式,各部门鼓励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灵活增加其他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第十六条 本制度大多属于对整个我公司员工激励制度的原则性规定,各部门可在本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和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细化规定,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我公司党政联席会制定,其解释权、修订权归我公司办公室。

篇6:企业员工奖惩激励考核制度

一、目的

规范公司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新员工试用期培训流程及要求,提高试用期员工转正合格率;明确新员工试用期考核流程及标准,有效鉴别新员工的适用性,降低公司人力成本。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

三、管理原则

1. 完善新员工入职报到流程,让新员工在短时间内融入公司的

工作氛围。

2. 建立新员工试用期辅导员制度,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团队,进入工作角色,增强新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培训及考核制度,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

4. 明确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及时沟通与指导。

第二章 新员工入职管理

一、新员工入职前的准备

1、人事行政部按照人员招聘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做好录用通知的发送、入职报到时间的确认、办公物品准备等,以及通知用人部门新员工报到时间及相关事宜。

2、用人部门协助人事行政部做好新员工办公位置的安排(包括办公桌椅、电脑等)及确定新员工试用期辅导员。

二、入职指引

1. 人事行政部:新员工入职当天办妥相关入职手续后,由人事行政部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如下指引:人事行政部代表公司对新员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新员工简单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人事行政规章制度等内容;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并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人事行政部负责将新员工带到所属部门,并介绍给所属部门全体员工;新员工入职当天下班前,由人事行政部负责跟进新员工当天工作及其他情况,并及时反馈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

2、部门负责人

向新员工介绍部门组织架构、各岗位职责,以及新员工试用期主要工作内容、考核目标及标准等;

将新员工介绍给新员工试用期间辅导员认识;与新员工沟通,及时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第三章 新员工试用期辅导

一、试用期在岗辅导员辅导

1、辅导员基本条件

公司正式员工,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有良好的工作业绩;现岗位专业人士或熟悉新员工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等;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性和沟通能力。

2. 辅导员职责对新员工进行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及时了解新员工思想动态,为新员工解答疑难,帮助其快速融入团队;向部门负责人或人事行政部及时汇报新员工的工作及思想动态等情况;对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评估结果提出建议。

二、试用期部门负责人工作指导

1、试用期工作计划的审批 、工作目标的跟进和指导。

2、新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需定期与新员工就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沟通,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3、新员工思想动态跟进。定期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工作思想动态,并及时对新员工进行指导,如发现新员工有异常情况(例如:明显不胜任岗位、不适应企业文化等需辞退或表现特别突出需提前转正等),应及时向人事行政部反馈。

4、对于关键岗位(如经理级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或重要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人事行政部每月负责跟进及沟通,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

一、试用期转正考核及结果运用

1、考核时间

新员工试用期满前十五日内进行转正考核,试用期满前2个工作日务必结束。

2、考核要素

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性、主动性、纪律性等

内容。

工作能力:主要指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等试用员工岗位所

要求具备的能力。

工作绩效:新员工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考核期内所安排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达成每月工作目标。

3、考核流程及结果运用(注:可根据具体岗位来确定)

试用期满前两个星期,人事行政部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部门反馈试用人员试用表现,其直接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新员工试用期考核的内容在《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中评分、以及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上详细列出考核意见,并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于试用期前一个星期内提交至人事行政部;

由用人部门提交《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评分并陈述事实与理由,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提交至人事行政部(注:提前转正试用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

试用期间,新员工有严重违规行为或能力明显不足者,试用部门应在《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中评分并陈述事实与理由,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于辞退日前五个工作日内交人事行政部(注:最迟不得超过试用期满前五个工作日),由人事行政部将试用期不合格的事实和理由通知相关员工,并办理辞退手续。

二、定岗定薪

员工试用期满或提前转正的,按照入职时确定的薪资,并结合试用期考核结果,进行定级定薪。

三、员工转正沟通

直属上级沟通:

员工转正后,所在部门直属上级与员工进行面谈,传达转正及定岗定薪结果,肯定工作成绩,并就工作期望、主要工作目标、工作改进方向、岗位规划等内容与员工进行沟通,并了解员工需求及想法。对员工提出的合理需求及建议,直属上级予以积极配合。

人事行政部沟通:

人事行政部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从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员工职业规划、工作需求、建议等各方面了解员工的想法,有相关问题及时反馈给员工直属上级

第五章 附则

一、本制度将于最终签批生效后起执行。

二、本制度为公司内部管理文件,任何人不得随意复印和外传

上一篇:委托代建合同范本下一篇:初中描写母亲节5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