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2024-08-20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共14篇)

篇1: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内容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一、要想在初中阶段学好物理,首先要了解初中阶段物理学的特点,例如: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伊始,所以尤其注重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

2、初中物理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很多的物理问题设计简单的生活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尤其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实验题部分增加了根据生活情境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问题。

3、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中很多会涉及复杂的情境和繁琐的计算。

4、要学好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学会运用物理语言也是潜移默化培养物理思维的方式。因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殊的方式,这些特殊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学的“语言”

5、初中物理较为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中学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虽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

6、初中物理注重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又强调灵活,物理问题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习题具有多变性,较难把握。

二、针对初中物理课的这几个特点,学好物理的几种学习方法: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保有好奇心,最重要也是难做的就是在好奇心下认真死思考,多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对应才能在灵活的问题下抓住问题的本质。

2、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要把握好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实验的探究的方法。在设计实验时要学会模拟实验过程,认真思考每一个操作步骤,抓住要研究的问题,及与问题相关的物理量。

3、要想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善于使用物理语言,要学会向物理练习题学习,注意识记它们在描述物理问题时使用的物理词汇,描述物理情境、实验过程的 语句。

4、对于物理学中出现的概念、规律,一定要理解的记住,因为物理学中概念、规律是核心。我们应该从实验事实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懂概念,绝不能靠死记硬背。这对于基础的掌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对于物理问题的灵活性,还是需要对概念、规律的灵活掌握,联系实际问题,从基本规律入手,把握好知识点。

篇2: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郑雪榆

物理是一门研究事物原理,揭示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许多来自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物理现象,借用实验手段验证、依靠数学方法推理和运用科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具有共性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并反过来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由此可见,物理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这点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尤其明显,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把来自生活的感性认识升华到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是“身边的科学”,不但有趣而且有用,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以此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地方,因此,怎样围绕物理这一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研究的途径。本文结合自己初中物理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体会,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借助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许多是日常生活和劳动建设中常见的知识。学生在十多年的生活中,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很多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积累了不少体会和经验。可以说,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老师”,但是,如何把学生在各自生活中积淀而成的肤浅、片面、感性的认识升华到深刻的、系统、理性的领悟上来,必须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引导来完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更容易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验和情景式教育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

三、利用互动性强、仿真度高的课件,模拟完成一些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而无法操作的实验

比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误区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

在日常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总有些实验不易在教室中直接演示操作,有些实验即使可以演示操作,但可见度比较低,学生不易观察,更有一些演示实验,根本就没有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演示。这时,我们不妨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一些演示实验的多媒体课件,然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加工、组合和完善,制成内容充实、形式直观、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课件,由老师或学生通过运行课件来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同样也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课堂教学全学生步调一致,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综合起来的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而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篇3: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 物理学科的特点

(1) 知识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加强。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只是提出了一系列的物理概念, 而高中物理则重在理解, 由定性讨论上升到了定量计算。例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中物理只是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高中物理则要求我们会计算物体受力是多少N, 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m/s。再如:电磁感应, 这不仅要求我们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还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 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为电气, 自动化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物理知识涉及的范围扩大。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 高中物理有了很大的跳跃, 会学习到许多新内容, 新的知识点又比较复杂。如, 动量守恒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胡克定律等。同样以力和运动的关系为例, 在计算物体受力和运动速度的基础上, 又会引申出一个新的知识点, 那就是热量,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多少J[1]。

(3) 综合性强, 理论性强。高中物理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 它与其他科目也是相互渗透的, 比如数学。在物理的解题过程中, 会运用到数学中的函数等知识, 而在力学, 电磁学等抽象的知识上, 又离不开立体几何。高中物理理论性很强, 如果不能将理论理解透彻, 那么运用起来就十分困难, 这也是大家认为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

2 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进行学习时, 想要学好物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物理思维, 勤于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想要学好物理学科,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物理思维, 才能勇敢的面对各种物理问题。物理难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物理思维。将物理问题形象化是很必要的, 建立模型, 以图像形式来表现物理问题, 运用公式等都是将物理问题形象化[2]。物理思维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 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如果我们不具备物理思维, 那么许多物理问题就会变成数学问题。数学应该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 而不应该左右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由此可见, 丰富的物理现象会形成多变的物理模型, 而勤于思考多加练习, 更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2) 制定好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再到课后复习, 这是基本的学习三部曲。课前预习帮助我们初步了解新知识及自己的不足, 课堂学习帮助我们掌握新知识, 课后复习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外多做练习题, 这不仅可以测试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查漏补缺。好的学习计划不仅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对于学习, 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不能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心生畏惧, 积极面对困难, 是扫除消极心理最有效的方法。

(3) 重视物理实验。理科学习免不了做实验, 物理实验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真实体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1N的力究竟有多大, 只看概念描述我们无法想象, 但是用实际的物体来掂量一下我们就能大概感受到了。一个鸡蛋的重量约0.5N, 那么1N的力就相当于2个鸡蛋了, 2个鸡蛋拿在手中是什么样的感觉, 大家试试就很清楚了。做物理实验的过程,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 记录好每一个细节,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自己所见现象的原因, 实验后应该归纳总结并做好比较[3]。实验一次不成功, 可以重复多次, 做实验是检验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方法, 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办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物理学科虽然知识深度和难度都在初中物理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 涉及到的知识面也很广, 综合性和理论性都较强, 但是只要我们具备了物理思维, 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好学习计划, 重视物理实验, 我们一定能够将物理学好。

摘要: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学、力学、热学等多方面的物理应用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这些物理知识的积累是从初中开始, 螺旋式上升到高中阶段, 再不断的升华到生活中的。通常物理学习, 相对于其他科目难度更大, 因为其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 且理论还需联系实际, 而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又是互相矛盾的, 这就对许多同学造成了困扰。文章就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培养物理思维, 制定好学习计划, 重视物理实验等方法来学习物理。

关键词:物理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广涛.怎样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J].考试周刊, 2015, (43) :144-144.

[2]王颍水.谈高中物理的特点及学习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 2011, (7) :39-40.

篇4: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一、调整学习心态,做好高一和高二物理衔接

从教材上说,高一物理以力学和运动学为主,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和初中的知识容易衔接:所以相对容易些,高二物理包括力学、运动学、热学、电磁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抽象的知识越来越多,题型多而复杂,难度增加。所以学习的难度增加,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巩固高一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为高二的学习提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其次是规划学习,全面分析高一和高二的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高一和高二的知识体系,找出高一和高二的相关知识衔接点,如运动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相关的学习网络,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再次是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好学习心态,同学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掌握适当的调控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学习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注重学习过程,强化常规课堂学习

做好课堂常规学习是学好高二物理的关键。

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对于习惯自学的人来说,预习永远是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课堂学习和课下复习还要重要,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2、认清重点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课上听讲是学习的主要任务,听讲时,要挺直身子,竖直耳朵,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注意重点的地方,更要注意不懂的地方了,听老师是怎样讲的,必要时自己还要想想,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要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我们还要补充和完善我们的笔记,必要的解题思路和要点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强化相关知识,及时完成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认真复习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地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既符合同学们的认知特点,又能激发并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和实验又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获得必要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另外,有些实验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可增强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的途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在认真完成每一个分组实验以外,还应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接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同学们受到启发并归纳出规律。

四、善于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此外还有几点应该提一下,其一是勤于提问;要学会问同学,问老师,问自己,但凡问题一定要深思熟虑后再开口去问,否则就是对解答者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其二是勤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包括作业中,考试中甚至是课外习题中的错误,针对每道错题,要想明白它考的是什么,归属于哪一类型,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何以会出错,是哪个概念原理还不够明确,这几步思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下次见到同类的题型不至于再犯同类的错误,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编写了几个口诀:(1)判断弹力的方向:过点垂线指圆心,(2)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见啥分啥,(3)运用动能定理的方法;明确对象与过程,找力找功找速度,(4)运用机械能守恒的方法:明确对象过程,判断是否守恒;确定参考准绳;写出动能势能,(5)电路分析:串反并同,(6)伏安法测电阻:大内小外,两边分开,(7)电学左右手定则:看力(安培力)、电(感应电流)、磁(电流磁效应)三字最后一笔的朝向选择左右手,(8)电路串并联关系:串联电路大对大,并联电路大对小。

总之,认清物理规律,把握科学方法,强化过程学习,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篇5:初中数学学科特点

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是学生现阶段的难点,也是本册书的难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逻辑比较混

乱,不了解写证明题的步骤或者有些同学对证明题有些思路,但是过程不够完善。

2.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区别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定理,更加不能谈及应用和技巧了。

3.那本册书的难点还有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题,绝大多数初中生掌握不好应用题。针对初一家长:

1.虽然学生已经步入初中的大门,但思想仍停留在小学,玩心比较重,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务必要有老师

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2.初一数学对数进行的扩充,引入了负数,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而且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会

举一反三,老师讲一道类型题后学生独立完成各种变式题,因为科目则增多了,学生不适应,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3.本书的重点还有整事的运算,重中之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原因是大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

意,更不能谈及列方程解应用题了,这需要老师对应用题进行分类处理。

学好初中数学绝不是简单的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比如:(1)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2)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3)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4)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

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在平时数学学习的一些习惯与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二、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三、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篇6:初中物理学科谜语

夏练三伏。(打一物理学科名——热学)

攻书莫畏难。(打一物理学科名——应用力学)

业余勤攻书。(打一物理名词——空间力学)

坚持游泳锻炼。(打一物理名词——流体力学)

家徒四壁苦读书。(打一物理名词——空间力学)

功课不好怎么办?(打一物理学科名—— 应用力学)

苦修圣言先贤书。(打物理学科名—— 经典力学)

篇7: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研修实践,以课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以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物理教学中课型模式设计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提升个人的“教、研、析”各项能力,使平日的研修成为个人专业成长的真正的加油站。

二、研修专题

拟定专题:初中物理练习题的加工和使用方法 子专题:1.物理试题的认识和选择 2.物理试题的加工与修改 3.充分发挥练习题使用价值的方法

三、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明确阐明教学中所选练习题的原因和价值。提升个人的“研题”的意识。

2.通过研讨,能够指出一些物理试题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方法。提升个人的“研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实际,能够设计出典型物理练习题的使用方案,也能对他人的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促进教学行为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四、研修流程(一)、初始阶段

1.确定主题问题以及问题产生原因。

提炼基于自己的校本研修主题而产生的子课题,主要是结合学情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或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确立主题过程中要分析主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理论支撑。如果有条件,可在学生和老师间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确立主题,使校本研修更有针对性。(可以是区域性的共同问题,鼓励结合学校特点的个性化的问题)上报研修主题,在区域范围内研讨,交流和借鉴。2.个人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方法。

为了使校本研修做的更加有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集备、教研等时间向组内的老师学习相关材料,从而使个人研修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定期举行学习交流,明确学习方向,加强学习内容与所研究问题的关联性。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阐述理论依据。

3.同伴互助,针对具体案例给出具体意见,形成教学设计。

结合校本研修主题,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某节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节研讨课。以这节课为载体,通过课题引领,确立主讲人,组内集备,每个人都发表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

此过程要有专门的记录,会后整理归纳,形成文档,并辅以音像资料。预设方案的效果,设计实施过程中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二)、实施阶段 1.实践操作——试讲。

首次试讲,影像设备齐备,录像、照相留作资料储备,备课组长负责,全组教师都要参加,另外教学主任、教学校长、教学联合体的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也要参与听课,要求听课教师要认真记录,结合集备时的内容,课堂生成的东西提出整改想法,以备课后交流,如若需要可以请校内外专家参与听评课。

研究过程方向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2.深入研讨,给出具体问题的改进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并寻求理论支持。试讲结束组织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深入研究,先由上课教师谈本节课体会、感受与困惑,其他听课教师逐一发言,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相对于上一次为什么这样修改寻求理论支撑,形成文档。

3.再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再一次的实践,思考和研讨

(三)、总结阶段 个人反思,对研修过程的体会、感受、认识,进行总结和反思。(1)、总结整理好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形成校本研修案例集。

参与活动的教师,要结合个人的实际,针对研修主题、研修专题,努力写出真实、生动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

可以记录教学现场的点滴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教学细节的探讨,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实录。

总之形式多样,最关键的是要把材料整理好。

(2)、完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探索校本研修模式,形成若干典型模式。基于各校校本研修主题,结合区教学模式“积极情感+成功体验=高效学习”,探索适合本校教学环境的校本研修模式,最终形成就有学校特色的经典模式。

(3)、统计、整理、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作进一步科学处理分析。用数据说话,用量来衡量,从量变到质变,一定要保留研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与相关内容,学会从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有效方法。在研修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内容都由专职老师负责整理,分类汇总,为下一步的科学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4)、总结经验,开展区域校本研修观摩、交流活动,实现区域互补、优势推广,促进校本研修区域均衡发展。

五、研修措施

1.培训提高: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类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寻找理论支撑,注重理论跟进式指导,指向主题研修,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小组互助:教研组内各位教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互助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

4.同课异构:广泛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同中求异”—教师面对相同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异中求同”—不同教师面对不同学生,运用相同模式,验证模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个人自修:一方面,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须有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才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通过此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六、研修预期效果

1.能够针对某一具体教学要求,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练习。2.能够对试题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恰当的修改。

3.能够针对一道典型练习题设计一份讲解方案并说明设计依据。

九、研修工作要求

1.研修工作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2.研修计划具体,可操作性强,至少每二周进行一次教研组范围内的校本研修主题活动。

篇8: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

众所周知, 物理学科难学、难教, 学生入门难, 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 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 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把握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 对于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大体有四种:

一、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兴趣, 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 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 当用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 问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 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只停留在现象本身, 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 一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在这个阶段。

二、对物理的操作兴趣, 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 如我们曾对两个班级作过调查, 根据自愿的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杆秤, 结果两个班动手做的占75%, 这说明他们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愿意参加物理课外小组, 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 却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 他们的兴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 理解物理实质。当知道了一个物理现象的原因时, 就会想这个现象发展下去将有怎样的结果, 而当知道了现象的结果时, 就会想知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 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 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四、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 其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少数物理水平高的学生, 对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物理题特别感兴趣, 习惯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活动, 往往就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篇9: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技能特点;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点就在实践性,而其实践性又渗透于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特点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从信息技术科学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文章就结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而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软硬结合”的学科,在经历了大型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性学科,其综合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其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也极大地刺激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人文性特点,将其和工具性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发展性特点

以语言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迄今35000年~50000年了,随之文字的创造,印刷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起,人类和信息技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到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让人类真正地步入信息社会。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捷。

纵观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其发展方向基本是严重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方向发展,具有高速大容量、综合集成、网络化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就是要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2.综合性特点

信息技术并非独立的学科,相反,其综合性较强,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如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物理、工程、控制论……我们甚至可以说,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而是兼备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并不孤立于任何一个学科,而是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如,在平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经常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再如,在信息技术课堂的Word编辑教学中,教师就经常会讲到文章的美化等,在Excel的学习中,数学公式就常被用到。

3.应用性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以计算机学习而学习的学科,而是以计算机技术学习而促进学习效率提高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学科自然就具有其应用性。从最常见的文字编辑到复杂的工程图纸、从简单的成绩统计到图文制作,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特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要以“技术”为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基本文字处理,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平台来实现网络写作,而常见的网络知识学习则是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去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从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4.工具性特点

从应用性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正因为这一点,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就容易演变为打字课堂和纯粹的信息技术理论课这两个极端。所谓的工具性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进行学习、生活。同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如果将信息技术课看作是单纯的理论课或技术课,那么,信息技术背后所掩盖的人文性就会被淹没,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就容易变成要么是“知识丰富、手脚笨”或是“手脚灵活而无知识”的极端。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其工具性时还要注意突出其人文性,让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分析,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这也是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新课改后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内容更广,难度更大。想学好这门课,一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应付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二要养成喜好动手的习惯,动手会使你变成技术高超的“问题杀手”;三要善于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交流;四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1.注重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是理论加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只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地去动手实践,那么,信息技术学习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获得真正的技术。当然,要想获得真正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基础。既然信息技术是理论加实践的课程,那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操作前就需将理论知识掌握好,如此才能正确操作,形成技能。

2.注重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高深莫测的高科技,很多学生不敢动,而有的则乱动,于是学习就变得较为困难。笔者所说的动手操作的习惯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动手操作。以PowerPoint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理论阶段指导了如何去截图,如何抓取,但当真正进行操作时,又不知道“工具”在哪里,动手操作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熟悉,让指导形成一种技能。如,在Word的学习中,对剪贴、复制等,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地从工具栏中一一寻找,然后操作,速度慢而效率低,而当学生熟悉后,利用右键或快捷键,不但速度能加快,编辑起文本来也称手顺心。

3.注重合作交流的习惯养成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模式,尤其是刚接触信息技术时,很多学生连双击、单击、左键、右键都难以分清楚,更不用说利用软件来进行图文之类的处理。而通过合作交流,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这里所指的交流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上的交流。如在学习中对哪一知识点不理解,通过合作交流来相互探讨。而在操作技法上的交流,信息技术虽然存在固定的程序模式,但同是一种模式可获得不同的效果。如,在文本中插入图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插入后还能对图片进行一定的编辑,在位置上也有选择,通过交流,学生不同的意见得到综合,对解决问题和优化操作程序都大有裨益。此外,学会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反思也是学习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方法。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攻击性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走基础化、综合化和工具化道路。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找到“渔”后去捕获更多的“鱼”。

参考文献:

[1]张斌.试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26).

[2]李效庆.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漫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1).

[3]姚爱姬.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03).

篇10: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李慧清

研修主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修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在区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校教研组直接领导下,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

2.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在教研组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本备课组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题实施内容: 1 .构建“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的“有效教学”的模式。”。

2.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

3.教学相长,通过有效教学进一步推进有效学习。

分析论证: 1、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重视课前的教材研究与课后反思,开展单元教材通研,集众人之智,学大家之长,加强对教法的研究。增进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精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上好研讨课,定班级、定人员进行研究。健全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2.定期组织科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外出听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篇11: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我县物理学科教师基本情况:

全县物理学科教师含兼职共186人,其中男111人,女75人。以20我县参加中招考试考生数12750人计算,我县物理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为1:137。

全县物理年龄分布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36人,占总物理教师数的19.4%;36岁——5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120人,占总物理教师数64.5%;50岁以上的年长物理教师数30人,占总物理教师数的16.1%。另外,年龄为30岁以下的青年物理教师中女教师为24人,男教师为2人。从物理教师的教齡来看。以下教齡教师数为34人,为总物理教师人数的18.3%;10年—教齡教师数为1人,占总物理教师人数的0.5%;21—30年教齡教师数为104人,为总物理教师人数的55.9%;31年以上教齡教师数为28人,占总物理教师人数的15.1%。从任教学科年限来看,任教10以下的物理教师数为53人;—20年的物理教师数为26人;任教21——30年物理教师数为81人,任教31年以上物理教师数为26人。

从年龄来看我县初中物理教学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青年教师数理明显不足,不利于以后我县物理学科教育的发展。部分教师中途从其它学科“转行”到物理学科,一方面需要加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促进学科间有利的融合提升。

全县物理教师学历情况为:原始学历为中专物理教师数为93人,大专为64人,本科29人,最后学历为中专物理教师数1人,大专61人,本科124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县物理教师学历在逐步优化,优质师资正在进入教师队伍,这是既是提高教研水平提升专业素养的基础,又是提高全县物理教育的基础。

二、近三年中招物理成绩

鉴于今年数据不够全面,我们在不考虑今年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只从进三年的综合成绩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各级领导的安排督促下,我县物理教师努力拼搏,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各项考核指标全面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大物理教师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态度。

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基本情况:

分析对象为46节物理课,其中随堂课10节。下面分别对其做一简单分析。

随堂课中带教具的6节,占60%;课堂进行检测评价的为2节,占20%;课堂学习过程中涉及学生小组学习交流的2节,占20%。活动课中带教具的为20节,占比56%;课堂进行检测评价的为20节,占比为56%;课堂学习过程中涉及学生小组学习交流的为16节,占44%。

接合听课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观感,我对我县物理学科目前的教育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教育理念上:学科教育要落实全面育人。

在与教师的谈话中了解到不少教师关注于物理课堂的教,特别是某一知识点的讲解与处理方式、对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实验的创新等具体的学科知识;也关注于班级中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尖子生的流失、学生学习兴趣的淡化丧失等一些“面上”的客观存在的现象;也谈及一些学校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班级中一些优秀学生的表现等精英式人才及其教育的问题。但在如何分解整理学习目标、如何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设计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等关于学生整体素养培养方面的较少,也就是说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的理念还没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实际的教学思想,在真思考、真教研方面还要下一定的功夫。

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学生作业的了解检查,教师一般多关注于优秀学生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占很大比重。而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作业的订正及复批、错题本的应用与评价等涉及学生作业、做事认真态度,良好习惯养成的做法却很少见。甚至对于一些积重难返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讲、不做题、作业空白处连成片,而教师只关注于“优秀生”的现象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当然,有一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开始有意识的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来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关注于学生质疑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理规划能力等,一些教师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习惯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相信这种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的方向。

(二)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习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完整性、一致性

在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了解中,我感到教师大多能够进行上课前的认真准备,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熟悉,课堂教学流程顺畅,讲解生动风趣。但是我们如果认同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师生活动的前提下,我感觉课堂教学关注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评价的课堂过少,重视程度较低。近一半的课堂,到了结束也不见学生,特别是大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也没有简单的提问来了解学情。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课下作业学生能不能自己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效率如何?等等就更难以了解,而这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教学决不是一讲就行了,那种“我讲过了就没有我的事了”的认识已经明显过时。

目标、评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一致,才能让我们师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活动感到清晰、具体、心中有数。从整个数据来看,日常教学中关注于学生评价的课堂还不够多,但比较好的现象是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能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和评价,一节课下来,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效果,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有独立检测的时间和机会,而结合中招成绩,从整体来看,越是关注学生评价的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般越好。

(三)发力点:学生主体地位要用力维护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验观察、提问、特别是学生的展示、组间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明确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课堂在逐渐增加,并在教师的认识层面上占比更大,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进一步得到有力的维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以讲代练的现象还很常见,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学生会什么、能会什么、可以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看死,不能给予学生合理的机会和平台,当然只能由我们自己在课堂上唱独脚戏了,只是学生的活力从哪里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维护,需要我们教师科学的设计和指导。有的教师课堂上也让学生小组独学、合学、交流讨论,但学生的收获并不大,多是一些面上的热闹。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但提出的问题缺少启发性和层次性,多是一些附合性的回答,比如“是不是?”,“能不能用桌上的器材来进行实验?”,学生的回答是“是”、“能”等,学生在回答中养成的不是思考问题的习惯,多是一种庸懒的应付。还有的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层次,缺少设计,比如“一个放在水平面上,另一个放在……”,还有的问题设置的不太切合学生的学情,比如引课中有的老师用诗词、用歌曲,本来比较切合学生的兴趣,但用时可能三五分钟,而最终只是引入的课题,学生花费了时间精力,但课题却有点跑偏了。

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配合”不上的现象,我们不要简单的归结为学生资质不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点拨、合作学习的分工及流程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下真实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相信学生,给予机会和平台,但也要我们指导学生、激励学生。

(四)学科特色方面:物理实验关注度有所提升 还需加强实验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从涉及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的占比达到了50%以上,虽然没有开展分组实验的课堂,这也说明物理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家逐渐的认识到了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形成概念规律方面的促进作用。我们物理教师的专业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受限于师资条件和个人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实验的作用,多限于为了开展实验而开展实验,实验开展过程中科学知识、技能的设计简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活动后的可以观察的闪光点少,更没有实验后对实验活动效果的反思评价,使得实验活动的开展让人感觉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设计是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专业技能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与教师、中层领导的交流,感受到受学校规模、专业发展积极性、组织建设力度、考核评价办法、学习培训交流机会等方面的影响,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较少。

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的进行自我反思,追求个人教育价值的体现,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组织等方面有可喜的收获,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推广。更多的是受上述因素限制,多数教师个人主动的教学反思一般较少,特别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的更少。还有一部分新入学科的教师,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加强学习,比如对于100℃的正确读法,密度的物理意义等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更需要加强学习,但这种学习效果更多的来自同行间的真实的交流。

我的建议:

(一)结合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学习

进一步学习课改理念,立足学科教学,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树立大的教育观,从而能从更广的角度看待学科教育问题。在科学理念引领下,坚持进行课堂教学尝试探索,以学生的兴趣、习惯、精神、理念培养带动学科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别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多安排物理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开拓眼界,提高认识,更好的服务于全县的物理教育教学。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关注目标达成

从学生学情分析入手,细致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思考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疑有趣的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从学情出发,精讲多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从学习习惯培养入手,加强小组建设,科学开展独学、合学,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从落实评价内容入手,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学习效果; 从习惯、兴趣培养入手,激励和指导相结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三)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科学技能有益,也对学生学习兴趣、精神理想、社会参与等综合素养的有益。但实验不仅涉及实验器材等硬件配置,还需要实验的准备、调试,学生管理等,一方面建议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多加重视,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培养、实验规划、实验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整合,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组织建设,个人和团队力量相互促进

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条件,建议各级领导加强物理教师队伍建设,配足物理教师和实验室人员数量,保证正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教学常规的检查、教研组建设、校间校际间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给予闪光做法和骨干教师以平台,给予青年教师学习机会和发展方向的引领,弘扬教育正能量。

笔者相信,近三年来我县物理教学成绩的进步,源于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源于教育局的正确领导,更源于广大物理教师的辛勤付出。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教育均衡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县的物理教育现状必然会发生更加积极的改变,物理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篇12: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计划

伴隨科技的飛躍發展,以電腦技術為核心的資訊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它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用好資訊技術,真正發揮其作用,值得我們探究和思考。

一、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化學資訊教學平臺

在資訊技術教學環境中的教學過程結構,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資訊技術為知識交流的載體。為此我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二、要善於借鑒、積累與創新,建設物理教學資源庫

物理教學中需要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需要建設與物理教學的教學資源庫,其包括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素材,還應包括文字材料。多媒體素材能帶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製作複雜,且所耗的存儲空間大;而文字材料卻能彌補。學生對文字材料的選取、分析、綜合,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從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入手,提高物理教學品質 在資訊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中,我最關注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這當前整合教學最迫切解決的兩個問題。學生的資訊素養是指其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組合資訊的能力,是其個人素質的組成,培養起來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考老師的多方、多年積累。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將使整合教學取得更大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化學的教學品質。

資訊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計畫

篇13:物理学科的能力思维特点浅析

一、物理教学中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具备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二、在物理教学中的多级性与多向性

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本文谓此特点为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一般说,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转换.无疑,这种思维的多级性,要求更高的思维能力,这是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次推进.而对于步入新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水平,也是对思维惰性的一个冲击.从开设物理课开始,便须注意不断地引导并培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敏锐能力,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深于追究的思维品质.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还有一些问题则不同,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决这类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过程,须是开放性的.即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灵活而全面地寻求对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这种特点,被称作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维从曾经历过的路上转移开来,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在思考中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转换,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

三、弄清概念,策略认知,分配注意,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学生树立界定意识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3.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双向思维”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

四、在物理教学中的等效思维

等效方法的运用,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所谓等效,即效果相同.例如,矢量的合成分解、等效电路等,都是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对象等效作一个模型,以便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这种等效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五、运用规律、感知范围、网络信息、逻辑思维

中学学习的力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一些能力中下的学生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及适用范围置于思维盲区,需要对已建立的解题信息加以选择.设疑开拓、点拨解惑、触类旁通、深化思维.

课本上的力学习题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中获取了探求知识的方法,思维敏捷.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解题一旦受阻,思维停滞,需要点拨才能展开.通过设疑→点拨→探究→解惑,学生思维进入新的层次.

篇14: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激发兴趣 教学策略

人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物理教学而言,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把握、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不能冒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服从者”的思维与做法。我们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他(她)所教的科目。那么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与所教的学科是不可分的,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应该做到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师生关系和谐友善。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要双方在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良好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兴趣的提高。一堂生动而幽默的物理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状态时,由于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很难理解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分子运动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课堂上打比喻:你们每个同学都像一个分子,在上课时学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在座位上有一些学习的小动作,这种情形就和固体的分子运动相似。课间同学们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还受限制在校园内,这种情形就像液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周末放学每位学生都可以回家,四面八方都可走,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大,这就像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学生都表现出理解和认识,事半功倍。

二、注重实验教学,通过鲜明、清晰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是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每一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显著。例如:在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课前应认真选择好精密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使弹簧测力计所挂的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显著,另外,选取的石块大小要合适,既能放进溢水杯,又能排出更多的水。由于我课前精心准备,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使学生信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新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各栏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

如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栏目,分别介绍了多彩的阳光,没打击的音叉也会震动,神奇的魔镜,冒着仙境白烟的试管(干冰)等实验展示了自然界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吹不掉的乒乓球、折断的筷子、上升的试管、大气压现象等试验展示了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对于他们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科学家不断向传统提出挑战、创新求真的历史,发展的每个初始阶段都存在着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每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大量动人的关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就不会出现数学家陈景润的“陈氏”定理,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电的猜想,法拉第又怎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如果不是众多科学家在燃烧现象的研究中关于“燃素”的猜想,拉瓦锡怎能揭开空气成分的神秘面纱。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学家,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具创新色彩的重要环节。猜想不是瞎想、妄想,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进行演绎、归纳、类比及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直觉思维。合理的猜想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追根问底、勇于探究和开拓求知领域的创新意识的体现。猜想能激活思维灵感,猜想能培养对传统知识的挑战、对未知领域开拓的勇气,猜想能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上一篇:红楼梦读后感三千字下一篇:感受到父爱八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