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科室总结

2024-07-19

十年科室总结(精选8篇)

篇1:十年科室总结

工程处“一期”天保工程回顾

阿坝州林业筑路工程处组建于1964年10月。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森林资源的枯竭,修筑林区道路工程任务急剧减少,我处无劳动对象,经济严重危困,1993年11月省政府以川府函(1993)675号文将我核定为重点森工特困企业。从1996年开始,在上级政府的关怀下,我处退休职工全部纳入省级统筹和州级统筹,并于1998年开始,全处进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今年是“二期”天保工程建设的准备之年,为了把新一轮天保工程建设得更好,根据工程处处长行政办公会安排,我科室对企业“一期”天保工程离退休工作开展情况进了回顾,并针对企业在新一轮天保工程实施方面提出了建议,如有不妥,请指正。

一、离退休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内容:“一期”天保工程期间,工程处在离退休工作管理及维护稳定方面的开展情况,包括业务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等内容,思路要打开。

二、企业离退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类费用拖欠严重。截止2010年年底,我处共有离退休职工1502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退休教师8人),老工伤抚恤人员31人,因病死亡职工遗属538人(实有人数为461人)。截止2010年12月,累计拖欠离退休职工及职工遗属各项费用2900万元(其中“三文四费”2529万元)。实施第一轮天保工程后,我处退休职工全部纳入省级、州级统筹。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在当地社保部门领取,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离退休职工的非统筹费用、住院医药费、供抚人员费用和善后处理费等仍由企业负担。直到2005年,非统筹费用才由州财政解决,天保工程项目单位才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同年7月,一次性抚恤金由养老保险基金支

付,缓解了企业经济困难。但是历史已经形成的我处累计拖欠离退休职工各项费用数额巨大,企业仍无资金解决。同时仍要负担遗属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金。年需费用85万元,财政承担25元/人.月,企业每年仍需承担70万元,并且每年以10%的比例在递增。教师地方同类待遇企业和州财政各承担50%,企业年需费用5.8万元。(意思已经明确,但段落没有表述清楚,需补充完善)

2、医疗保险资金缺口大。2005年省财政厅以川财农[2005]48号下达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退休职工按2004年全省企业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6864元/人.元为缴费基数补助基本医疗保险,并且六年没变化。实际在参加医疗保险时,退休人员仍是要缴费的,缴费基数按上年度全州平均工资的4.5%(不建个人账户)比例缴纳。从2009年7月1日起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在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2%,单位缴纳为6%。退休职工的缴费基数为上上年度州平工资。(意思已经明确,但段落没有表述清楚,需补充完善)

3、维稳工作压力大。退休职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上访、集访现象,主要原因是退休职工费用由企业支付,企业经济严重危困,无力支付巨额离退休费。进入统筹后,离退休职工因为统筹外费用、参加医疗保险等问题仍在上访,这两个问题省、州财政已于2005年给予了解决。目前不稳定因素,一是大部分退休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对政策不能吃透、不能理解,加上少数离退休人员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歪曲理解政策并做反面宣传,造成了退休人员对政策的误解,退休职工集会、集访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在善后处理过程中因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过低,善后处理时家属抵触情绪较大,往往一起善后处理都要经过数次工作才能结束,工作强度、难度很大。加之由于资金紧张,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也不能完全做到按时发放,遗属反映强烈,也存在不稳定困素。企业在退休人员维稳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尚未解决的矛盾及对策建议

1、森工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我处离退休人员,自98年实施天保工程后纳入社会统筹,截止2008年底有离退休人员1598人,其中离休人员3人;供抚人员396人。省级统筹安置1551人,州级统筹107人。建议将我处所有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外费用等全部移交居住地政府进行统筹,实行社区化管理,消除地方政府对于森工退休人员“差别化对待”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离退休职工一直以来的迫切希望,既解决了离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又便于社保部门统筹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维护稳定工作。(此段再加一点内容,退管工作是企业的主要工作之一,从专业的角度自己思考下,应全面、实际、客观的进行建议。这样才能体现既能胜任本职工作,又可以说明你是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

2、企业无久性林地,“二期”天保工程实施,落实解决永久性林地是企业首要任务。首先我处由于无永久性林地,“一期”天保工程实施,都是在进行异地造林和管护,每年都要在落实林地、地方协调方面开展很多工作,费用开支也很大。其次我处在人工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职工并未开展实际造林和管护任务,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管理和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相对减少。由于我处多种经营逐年萎缩,企业无天保工程之外的其他资金收入,相应也造成了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长期偏低的现状,同时企业在经营发展方面也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再就是由于生产任务不饱满,企业相当一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岗位,由企业发放基本生活费,职工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工程处通过多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反

映我处的困难现状,争取落实永久性自有林地,解决职工岗位缺乏,工资偏低的主要矛盾。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职工竞争意识。“一期”天保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职工活力不充分,参与企业发展建设的动力不足,加上企业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势,造成整体约束力和执行力软弱,从而造成了企业从管理层到基层处于松散、浮躁、盲目的运行状态,以致于企业精神面貌差,职工向心力弱,企业文化缺失。建议企业更名为国有林业工程局,实行以天保主业为依托,多种经营发展为辅助的企业运行模式。职工管理方面打破干部任用终身制,推行“竞争上岗、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以及其他重要岗位推行“任前考核、任后关注、年终评定”的管理模式,在非管理岗位和一般性岗位实行“任务量化,指标考核”的管理办法,并配套高效实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学习培养等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达到“公平竞争、意识增强、共同提高”的目的。

4、推行企业主流文化,弘扬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环境、管理理念、政策因素等影响,企业处于半封闭的保守发展状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对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对于要“做什么、怎么做”的思考一片茫然,职工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能力很弱,几乎谈不上知识更新和技能更新。建议工程处在企业长远发展方面下功夫,做好分步发展规划,并具备实用灵活的调整方案。在企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职工知识和技能培训,倡导学习新风尚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这需要工程处领导班子强有力领导,在“抓项目、抓管理、抓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带动职工团结拼搏,提高聚凝力,并创造具有企业特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从而形成企业高效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2:十年科室总结

社区事业科在xxxx的领导下,以深入推进辖区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工作任务。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和监管为手段,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服务在先、规范管理的原则,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积极引导、规范提升、纵深推进”的工作模式,大力促进和规范辖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莲新辖区共计有xxx个社会组织进行了相关备案工作,并有 个社会组织在区民政局进行了登记,参与人数达到了4300余人,服务于辖区6万余群众。其中,涉及公益服务类的共有9个,社会事务类的共有6个,文化体育类的共有7个,慈善救济类的共有4个,社区维权类12个;属于民办非企业的有32个,属于社会团体的4个。辖区社会组织自成立运行以来,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领域,通过进行政策宣传、开展综合治理、反映各种诉求等公共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得到了辖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高度肯定,社会效益日渐突出:

其中,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已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28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80000余人次。2010年,又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辖区5万余群众提供出了贯穿全年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饕餮盛宴;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已开展法律宣传活动28次,接待咨询群众1487人次,调解各类纠纷290起,调解成功率达100%,与xxx律师事务所、xxxx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了购买服务合同,有效巩固了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成果;社会事务类社会组织通过“全民物业”工作的开展,已在辖区所有无物管院落做到了准物业管理全覆盖,受益群众达到了近两万人,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签订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辖区各支志愿者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对辖区困难群众开展保洁、保健服务,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大家庭的温暖;慈善救济类社会组织以构筑完善的扶残助残体系为工作目标,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469次,充分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关爱。

二、开展活动情况:

Xxxx社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与莲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购买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入户调查服务的协议;

Xxxxx社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与莲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购买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入户调查服务的协议;

Xxxxx社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与莲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购买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入户调查服务的协议;

Xxxx社区社区矫正工作室与莲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协议;

Xxxx社区社区法律宣传工作室与莲新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协议书;

三、相关报道及荣誉 《xxxx日报》、《xxxx日报》以及《xxxx》、xxxx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上刊登相关工作信息22篇,及时反应辖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动态,不断引导、提升群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度、参与面和支持率。

篇3:十年科室总结

但是总体来说, 正像朱镕基总理当时讲的,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 如果工作做得好利大于弊。我觉得朱总理的这个判断很客观。经过十年努力, 现在看,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是利大于弊。从过去十年经济发展、从外贸的进出口, 利用外资以及走出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也包括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 和我们加入世贸是有一定关系的。应该说, 加入WTO是改革开放30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入世得到六方面好处

第一, 解决了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 改善了我国外部环境。当时做这个决策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我国跟美国的经贸关系, 这个因素非常大。因为在1989年“六四”之后美国带领了西方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 每年美国国会里都要讨论下一年要不要延长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如果说美国取消了对华的最惠国待遇, 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外贸和对外合作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每年我们要花半年的时间, 派代表团、采购团到美国去做国会的工作。当时美国企业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同盟军, 和我们一起做美国国会、美国政府的工作, 就是争取能够延长对华的最惠国待遇。当然美国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拿这个作为一张牌, 他真正要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对他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尽管如此, 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 在这上面耗费了我们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对稳定中美经济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也影响到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合作。

所以, 加入世贸组织一个很重要的结果, 应该是解决了美国对华的最惠国待遇, 而且也解决了美国经常用特殊301这种大棒单方面的对中国进行报复的问题。我们整个的外部环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 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民营企业来讲, 是个非常大的利好, 我们过去的外贸是垄断的, 经过了30年的改革, 外贸经营权不断放开,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标志了外贸经营权的彻底放开。民营企业可以登记, 按照有关的规定, 就取得了经营权, 当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的3大支柱之一, 一个是国营企业、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进出口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 2001年占整个外贸进出口6.6%, 2010年已经达到25%以上, 占整个外贸进出口的1/4多, 这对调动整个民营企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 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 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我们承诺对进出口关税大幅度削减, 实际上在入世过程中我们就不断的主动下调关税, 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意味着进口产品要比以前便宜了, 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对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快速发展, 也就制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像进出口加工业务的发展, 使得大量的农村到城里的人员有了就业机会, 提高了收入, 他们本身又作为消费者, 也提高了生活水平。

第四, 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也是个巨大的推动。一个典型事例就是我们取消了农业税, 农业税在中国已经有2 600年的历史, 对老百姓来说, 交皇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农民是不交税的, 不但不交税, 而且政府给农民巨额补贴。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发达国家对农业大量的补贴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贸易价格, 使得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不起来, 没法在国际市场上跟他们竞争, 而且自己的国内市场很大的份额也都被发达国家占据了。每年OECD国家对他们的农产品补贴高达3 600亿美元, 相当于一天补贴10亿美元,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有些成员就批评他们的巨额补贴。举个例子, 瑞士一年对一头牛的补贴, 相当于给这头牛买一张头等舱的机票绕地球一圈。所以, 这也加快了我们国内对农业税的改革, 在2006年我们把农业税取消了, 农民不再有这个负担了。不但取消了农业税, 而且给农民提供了在WTO规则项下允许的补贴。这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 推动政府在阳光下运作。加入世贸组织对各个政府部门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世贸组织实际上是个政府间的组织, 它的规则是约束政府的, 是要求各国政府让度一部分自主权, 核心就是这么个问题。世贸组织不管企业, 就管政府。政府出台的政策应当是促进、推动贸易发展, 达到改善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所以, 世贸组织中很多规则对促进我们国内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有些原则是很好的, 例如提高透明度, 非歧视性, 大家都应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另外就是消除贸易壁垒, 使得贸易能够自由的、顺利的开展, 这对企业、对消费者都是非常好的;对政府来说、尤其对中国的有关部门不断的改革, 转换政府职能, 出台政策不能和世贸组织的规则相违背。

另外, 它还推动了中国的法制建设。由于它的透明度原则, 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和透明程序应该是个比较大的推动。最近我们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 就是个非常透明的程序, 网民起码提了23万条意见。而且这个透明度也符合温总理讲的“政府应当在阳光下运作”。包括你的行政开支、财务预算、决算都应该在广大的人民监督之下执行, 这对国家、政府的廉政建设是个非常好的推动。所以,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改革开放应该是个很积极的事情。

第六, 提高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得到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 就是要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现在世贸组织里的规则, 当然有一些是比较合理的、比较好的, 但是也有一些规则是明显的倾向于发达国家的, 因为过去的所有规则都是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主导下制定的。现在世贸组织里没有一条规则是为中国制定的, 因为我们一直都不是成员, 但是多哈回合谈判本身就是个制定新的贸易规则的过程, 我们逐步在里面成为核心圈的成员, 所以今后再出台新的国际贸易政策, 我们就会尽全力不能再老向发达国家倾斜, 要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多学者指出的, 这十几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贫富差距的拉大, 基尼系数处于0.46, 环境恶化、安全问题, 重大事件频发, 腐败的问题, 在群众中还是有很多不满的。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看重GDP发展, 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因素, 我们要坚持进一步改革开放, 朝着真正建立和谐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企业走出去讲诚信和社会责任

首先我认为企业走出去是个历史的必然。我们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 其中1/3都是买了美国的国债, 现在美国出现债务危机, 我们的外汇储备面临着缩水的威胁, 现在怎么办?不买美国的债务买谁的?买欧元区的国债也不安全, 所以到国外买优质的资产, 对外投资, 包括矿山、油田, 这些应该不失为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同样是有风险的, 但总比眼看着缩水好一些。

实际上早在70年代我们就有很多公司走出去了, 首先是外贸公司, 像五矿、粮油、中化在境外有了一些代表处和公司;另外像中信、中国银行、中远公司他们在国外都有机构;我们的承包业务也有很长的历史, 所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经验, 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包括早期比较失败的, 比如说我们在西雅图买森林、买林地、买粮仓, 在加拿大搞造纸厂、收购钢铁厂, 开始我们还觉得很好, 但做着做着都是血本无归, 这种风险很大。随着我们国家对能源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大, 像国企的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还有有色这些企业, 他们在国外收购了一些油田、矿山。民营企业在这当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像海尔、联想、华为、中兴、格力等在国外已经布点, 扎下了根。

在2001年我们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 我们每年在海外的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 2010年海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590亿美元, 应该说这个步子迈的非常大, 这也代表了一种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是大家都感到欢欣鼓舞的, 总有一些人心里不痛快, 特别像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所以他们散布所谓中国在掠夺非洲的资源、中国搞新殖民主义, 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有机会就要对他们进行批驳, 其实他们不值一驳, 谁都知道他们在非洲这些国家的劣迹, 实际他们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而且中国帮非洲援建了铁路、公路、学校、医院, 中国对他们一向是无私的帮助, 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扣在我们的头上是非常荒唐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卡扎菲有过这种论调, 个别的非洲国家领导也有这种论调, 所以我们要反思, 要注意我们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国家的, 如果大家在国外做的不好, 不但损害本身企业的信誉, 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信誉, 影响整个走出去的大战略。最重要的一点, 一定要讲究诚信, 诚信的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是大家必须要牢记的。不能把国内的一套简单的搬到国外去, 作为企业不可能不考虑经营的利益和利润问题, 但是不能够见利忘义, 在涉及到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的社会信誉要作出选择的时候, 我希望大家选择后者。

我们走出去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的意识, 尊重当地的法律, 合法经营, 依法纳税, 注意解决当地人的就业, 积极参加救援、救灾、捐赠等的公益事业, 树立好的企业形象,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国外做的更好, 不断的向国内传回佳音。

篇4: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福利整体上有了巨大改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与过去相比,经济体制变活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大消除了传统僵化体制的消极影响,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我们对这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无比欢欣鼓舞,成绩不容否认。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一面,要看到成绩。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在全部商品流通总额中,目前市场调节部分已占到90%以上。几年前有人估计,我国市场经济在整体上完成程度已达到70%左右。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

但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市场经济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如资源要素市场、资本金融市场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到位。也有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领域不该市场化的部分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之后,市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充分展现出来。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优越性的同时,其自身固有的缺陷经过三十年的演变,也逐步显露出来了。特别是在总量综合平衡上、环境资源保护上,以及社会公平分配上引发的问题,在我国不是市场经济本身能够解决的。因此,三十年的结果,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出现新的矛盾,资源环境、分配民生等矛盾越积越多。这与国家宏观计划调控跟不上市场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关系。

本来,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一根本点在1992年就明确地写入了党的十四大文件。这些年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不断前进,我们在短期经济波动的控制上,先后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两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是,国家计划对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明显减弱,计划本身多是政策汇编性的,少有约束性问责的任务,计划的要求与执行实绩相差很大,国家计划控制不了地方盲目扩张行为。总之,国家计划失之软弱,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影响到宏观调控的实效,造成国民经济发展许多方面失衡。

现在是到了继续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需要加强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指导作用的时候了。针对国家宏观计划调控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状况,十七大提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十七大重新强调多年未提的发挥国家计划的导向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知道,宏观调控有这么几种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计划手段。只有少数市场经济国家设有计划机构,并编有预测性计划,一般不用计划手段。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有必要在宏观调控中利用计划手段。至于产业政策,则属于计划手段。规划也是一种计划。所以,主要就是上述三种手段。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财政、货币、计划三者关系中,计划应是财政货币政策的指针,财政、货币政策要有计划的指导。国家计划与宏观调控不可分,计划是宏观调控的主心骨。国家计划有年度计划,还编制五年、十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包含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总额、财政预算、信贷总额、外汇收支、失业率、物价上涨率和人口增长率等指标。每年都由国务院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应当是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这些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都应该在宏观调控中起导向作用,具有约束力。关键之处还应问责和追究法律责任,这样的国家计划才能对宏观调控起到导向作用。

在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市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充分展现之后,目前在“市场化改革”口号下,迷信市场成风,计划大有成为禁区的趋向。在这种氛围下,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要加强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看来十分必要。

十七大重新强调了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并不是如某些人所歪曲的那样,“要回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重新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不同于过去“传统计划经济”,而是计划与市场这个问题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结合。其主要表现:一是现在的计划不是既管宏观又管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而是只管宏观层面,微观的事情主要由市场调节。二是现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计划是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的必要手段。三是现在的计划主要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战略性、预测性的计划,同时又要有必要的约束和问责的功能。

国家计划导向下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不能把“计划性”排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有计划的”。我们要依照这个精神,努力改进国家计划工作和宏观调控工作,使之名副其实地起导向作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市场与计划的更高层次的综合。

篇5:科室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2012年里,圆满完成了年初的工作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中西部骨干教师“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方面:

完成了我校第三次国家级教师培训工作----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申报和竟标(初中体育、美术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脱产培训、小学英语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脱产培训),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初中体育示范项目,拓展了我校的“国培计划”项目范围,并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

2、在社会文化培训方面:

不断拓展培训范围,在只接受中小学文化培训的基础上,开办了行业部门的相关培训工作。以后要依托吉首大学这个大平台和雄厚的办学资源不断增加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3、自学考试方面:

完成了2012年10月份我校自学考试的查分、登分、实践环节的申报,完成了2012年已达到毕业条件学员的毕业材料的整理、申报、毕业证的办理。

4、在职业培训工作方面:

2012年对我校的职业培训是一个历史转折点,通过学校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在2012年11月获得了“湘西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定点资质”,并与州就业局签定了培训协议;全年完成国家职业资格考试600人次,通过率达80%,其中高级保健按摩师通过率达100%。职业培训不仅在招生人数稳步推进,而且范围、认可度也不断扩大。同时完成了我校职业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完成了我校国家职业鉴定所考评员的送培工作。

5、其它工作:

坚决服从和完成了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

培训中心

篇6:科室总结

2011年,家禽生产科在站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对照我站《2011年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家禽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家禽存栏达1681.97万只,其中鸡1105.68万只(蛋鸡474.78万只)。出栏家禽7174.76万只,其中鸡4936.33万只,完成任务的。生产种蛋3402.12万枚,其中买入种蛋2158.43万枚。孵化雏鸡2992.47万只,买入雏鸡2372.74万只。禽肉产量83803.41吨,蛋产量达62489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成家禽产业标准工作。

将解决家禽养殖空间分布、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薄弱和不适应问题,规范家禽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年初科室就多次讨论制定家禽产业标准。2月17日科室举办了家禽产业化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邀请了地区动物疾病诊断与控制中心、地区畜牧兽医局兽医科、地区兽药饲料检测站的多位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先进经验、1严格进行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时间,8月25日,《标准化商品蛋鸡场建设标准》、《标准化商品肉鸡场建设标准》、《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商品肉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养鸡小区建设管理及技术管理规范》、《种鸡场建设标准》等6个标准通过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并于9月1日在全区实施。另外《种蛋的卫生标准》、《种蛋的管理规范》、《养殖场(小区)的环境管理规范》等标准以报送给地区畜牧兽医局。

(二)完成《优质商品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任务。

6月《优质商品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在地区科技局立项,7月项目在伊什库木力乡8村实施,截止目前项目已出栏优质商品肉鸡31000只,向市场提供优质鸡肉27.5吨,完成计划的62.00%,预计今年基本完成出栏5万只的任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在规范性地做好项目常规工作的同时,精心组织,突出创新,真正把带领示范户科技致富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技术水平。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便住在8村村委会,采取面对面现场指

导的培训方式开展技术培训,蹲点时间长达100余天,共组织农户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达120余人次。发放养鸡技术材料200余份。

2、以“四到位”工作模式,落实项目工作。

项目组经过长期的蹲点工作,以“四到位”的工作方式,落实项目工作:

一是入户指导到位:自7月份开展项目工作以来,项目组蹲点,坚持每天入户指导重点户日常工作,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100%。做到进养殖户门、说养殖行话、传养殖政策、做养殖户的贴心人。

二是技术服务到位:项目组从养殖户品种的购进、饲料的选择、鸡舍的建筑、防疫消毒、污物无害化处理、日常管理全程给予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服务的入户率均达100%。

三是物化补贴到位:通过项目领导小组的协调,年内项目所需的消毒机械、无害化处理池所需资金便可到位,处理池的建设明年可实施建设,项目组已出台《优质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奖励办法》将对严格按照《优质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配套技术要求饲养肉鸡、成活率达到90%、料

重比在1:2.7以下的示范户进行奖励。奖励标准暂定为0.25/每只鸡,奖励每半年兑现一次。

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在工作中项目组制作了维、汉文《入户登记表》、《入户工作记录表》、《日程管理操作要求》、《肉鸡防疫程序》等技术表格,要求农户严格按照技术程序进行饲养管理,在日程入户走访过程中督促农户填写技术表格,发现出现的问题技术解决,使农户在养殖各阶段明白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些什。

(三)完成养殖场(小区)备案管理工作

根据站领导安排,科室安排2位同志参加了此项工作。共检查养殖场及养殖小区86个,其中:奶牛养殖场2个,奶牛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场2个,养殖小区5个;肉羊养殖场1个,养殖小区36个;种鸡场4个,蛋鸡养殖场6个,肉鸡养殖小区14个;养殖小区生猪养殖小区8个;特种畜禽养殖场2个。

共调查养殖大户214户,其中:肉牛养殖及育肥大户有30户,肉羊养殖及育肥大户107户,蛋鸡养殖大户18户,肉鸡养殖大户27户,生猪养殖大户为30户,特禽养殖大户2户。

(四)其他工作

1、根据畜牧兽医局安排,科室一名同志参加了“7.30、3.31”面对面宣讲教育工作,向群众宣讲事件的真实情况,让群众了解只有团结稳定、才能带来幸福生活,民族分裂分子的阴谋一定不会得逞。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做好了换届选举选民的登记工作。

3、发表了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当代畜牧》与《草食家畜》杂志上,并编写了《基层兽医人员实用化验手册》。

4、完成了1篇调研报告,报送了牧业信息4篇,党建信息1篇。

5、局里安排为泽普县棚圈建设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论证通过,项目已实施。

一年来,科室在互相团结的基础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后科室将在工作中逐步改进工作发放和工作思路,为实现我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的力量。

(五)2012年家禽工作计划任务

1、计划指标

(1)产肉量13.56万吨;

(2)产蛋量8.64万吨;

(3)年末存栏:鸡年末存栏1096.8万只,其中:蛋鸡存栏1020万只,肉鸡存栏76.8万只;

(4)出栏任务:鸡出栏9021.6万只,其中:肉鸡出栏8119.2万只,蛋鸡出栏902.4万只,鸽子出栏4080万只;

2、主要任务

(1)种蛋生产供应11469.6万枚;

(2)雏鸡生产供应9496.8万只;

(3)孵化设备与孵化量:孵化机增加到368.4台,孵化雏鸡5698.8万只;(雏鸡生产的65%自己孵化)

(4)购入雏鸡2731.2万只;

(5)育雏9496.8万只;

篇7:科室评优总结

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医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医疗服务百日行动中,增强医疗智慧服务意识,确保医疗护理等各项服务零投诉。科内由全党支部党员带头,积极献计献策,结合本支部业务工作特点,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突出亮点,体现服务水平。现将我支部百日行动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落实医改精神,治理不担当不作为的行动

(一)深入落实核心制度

要求医护人员将医疗安全百日行动宗旨牢记于心,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以晨会提问、复习、小讲课等形式,认清并严格执行各人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流程等,党员带头落实,持之以恒发挥榜样作用。

(二)规范日常举止

以更加规范科室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举止、提升涵养素质,做到由内而外的优质服务,与患者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1、学习《医院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及《医院人员服务礼仪》,对全体医护人员职业服装、头型、发饰、胸卡、党徽、鞋袜以及工作姿态,包括:站、走、坐、推治疗车等进行统一规范训练。对工作语言进行简练规范礼貌训练,如:接打电话、接待访问、迎送患者、查房、操作时用语等。让患者看到、听到医护人员的优雅礼仪。

2、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对患者服务要主动周到,新住院患者帮助提行李热情介绍病房环境,遇到患者不方便情况主动帮一把,耐心倾听及时为病员排忧解难,值班期间主动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进处理。让患者亲身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亲切。

(三)对科室陪检、陪护、卫生员的培训

1、对本科室陪检人员做好培训,首先是着装仪表整洁规范,体现良好精神面貌。其次文明语言方面,陪患者做检查态度礼貌谦和,有困难的患者要与医护人员联系,给予帮助。预约时与检查科室态度良好,不发生争执。病房接到预约电话方可陪患者进行检查,不可以让患者自行在检查区等待,或自行回病房。

2、遇到科室内有陪护人员,与家属做好沟通,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环境管路及规范的生活护理工作。

3、卫生员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清洁时有防滑标识,患者在病房时清洁打扫要敲门,并注意礼貌用语,保持病室安静,满足患者或家属提出的清洁要求。服务主动耐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4.病房环境舒适,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上、床下、窗台等无杂物。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及抢救需要。病房公共用品有消毒措施,垃圾箱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墙壁:无张贴物,无扯绳悬挂,无蜘蛛网,墙边及角落无污渍污垢。地面:干燥、清洁无污迹,定期消毒。各个工作间物品按标准要求分类放置,管理有序。护士办公室:整洁、无杂物,洗手池清洁,有洗手方法说明。治疗室、换药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定期空气消毒,治疗车无污垢。冰箱:定期除霜清理,保存物品有标记,使用中的药品有开封日期,不存放非低温保存药品及私人用品。休息室、更衣室:整齐、清洁,床及橱上、下无杂物。

二、以质量效益提升为主线,开展精细化管理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危重、术后、新入院病人的交接,同时做好与手术室、ICU之间的交接,并双方签名,重视病人的各项检查,对特殊病人、危重病人的外出检查一定要有医护人员的陪同。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诊病及危重病人、专科病人护理常规,保证监护仪使用中的有效性,实施护理操作安全性,呼吸机管理道消毒的可靠性,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3.加强病房管理,进行健康教育,向病员讲解吸烟及用电的危害性。4.全体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尊重病人权利,体现人性化护理,注意沟通技巧,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5.对科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法律观念的培养教育,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安全。三,让患者满意零投诉

1、安全第一,让患者放心 严格执行重大手术审批、手术分级、不良事件上报等制度;不定期对手术预案、手术风险、防范措施的术前讨论进行抽查,对未进行充分术前讨论的暂停手术;创新启动了高危、高龄住院患者院内会诊程序,由主管院领导牵头组织院内外专家开展“双高”会诊,为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保证每一项危急值都能及时上报并迅速做出应对措施,实行每日双查房,科主任对检验、影像、超声等方面的危急值逐一核对,并对临床医生相应的处理、病程记录等进行日检,进一步确保了患者安全。

2、用心服务 让患者舒心

总医院倡导用心服务、真诚奉献的服务理念,以实现患者满意为目的,以提高服务意识、倡导文明服务、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注重服务细节,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高级病房作为独立的护理单元,跨病区收治各科病人,实现了医生跟着病人走的诊疗模式。护理队伍不仅重服务,更加重专科护理。努力实现从“患者满意”到“患者感动”的新提升。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整体护理模式,推行人性化、全科化、专科化护理模式,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疾病、心理、社会全面护理,以科学的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医生的侦查员,患者的通信兵,进一步方便了广大患者的住院就诊。

篇8:十年科室总结

一、住建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推广中心的工作为协会成立及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住建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推广中心对引导、促进、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住建部的领导下,推广中心积极组织行业调查研究,发布了《我国智能建筑发展情况报告》等重要报告,奠定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基础。同时,推广中心培养的一大批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成为了持续推进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促进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心成功实施了一批试点项目,并积极倡导国产化,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这些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先河,同时也为我们协会的建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技术和行业基础。

二、十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充当桥梁和纽带,引领行业发展

十年来,协会努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为行业、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式,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会员诉求,积极参与产业政策的研究制订及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完善行业管理,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和促进了行业发展。

1. 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协会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多次反映行业存在的设计深度、企业从业资格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要求、第三方检测等问题,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如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筑智能化等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延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取消了对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要求,目前正在修订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将重点对智能化设计深度进行调整等,这些工作为行业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积极开展软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成效初显。

协会承担并完成了住建部近10项的科研课题研究,包括《数字化工业园实施细则》、《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导则》、《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纲要》、《物联网与智能建筑》、《建筑能效优化管理策略的研究》(基于智能化工程)、《楼宇自动化工程现状调查与分析》、《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调查》(北京市)、《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等。尤其是我们今天将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是行业内第一部发展报告,对行业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有这些课题研究工作为行业指明了技术发展方向,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 制定标准、完善体系,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主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参与编制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等,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

4. 面向行业发布指导性文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为提高工程质量,在行业发布《智能建筑工程评估办法》、《智能建筑工程评估细则》、《智能建筑工程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导则》、《智能建筑工程评估检测收费参考价格》等行业指导性文件,以制度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5. 编辑出版技术丛书,充分展示行业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发展的辉煌成果。

组织编写《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丛书》,包含了《安防工程》、《消防工程》、《机房工程》、《智能配电》、《智能建筑控制与节能》、《社区数字化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楼宇自动化工程》、《信息网络工程》和《会场系统工程》等10卷内容。这套丛书系统性强、内容全面深入,对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充分展现了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十几年来工程技术专家们的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结晶,在行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课题研究及规范的编写,紧跟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要,研究成果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政策环境。

(二)倡导规范、诚信、自律,营造行业新风

我会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管理制度、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约束机制所做的大量工作,对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会大力推行行业诚信和品牌建设,培养诚信企业,提高行业诚信度,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推行《智能建筑行业企业行为自律条例》,使行业企业共同遵守市场行为准则,自觉维护企业形象、行业形象。

2.积极配合中建协开展建筑行业年度守信AAA企业评定工作,负责推荐智能建筑行业诚信企业的申报工作,目前智能建筑行业有20多家企业通过该评定。

3.支持行业企业发起市场诚信倡议书,自发维护市场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010年分会成立大会时,以深圳市赛为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牵头发起《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市场诚信倡议书》,得到100多家企业的响应,为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开展系列活动,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行业内打造了一批品牌企业和优秀人物,成功推出一批行业代表性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名牌产品和优秀人物,在行业内发起了争优创先的良好风气,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打造行业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以及创新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评估通过优质工程30个、精品工程270项、创新工程近10个。这些示范工程对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作用。

6.加强产品企业品牌战略,打造优质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快推进产品制造企业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引导产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我会连续8年向行业推荐优质产品达368项。

7.关注慈善事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我会的积极倡导下,会员企业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尽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十年来,多次向福利院以及山区孩子送温暖、献爱心,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明确自身定位,以服务企业为协会使命和宗旨

协会代表行业企业的利益,必须切实为企业服务。十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办会宗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抓自身建设和自身素质提高,搭建各种交流平台,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1. 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覆盖面。

我们从完善制度、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素质做起,按照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学习型协会”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内部培训和管理,丰富和发展协会组织机构和服务功能。截至目前,我会已经形成了包括行业管理部、技术服务部、信息交流部以及办公室的比较完善的“三部一室”组织构架,协会专职工作人员近20名。同时,协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会员数量不断增加,增强了智能建筑行业在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影响力,我会也被评为建筑行业优秀协会。

2. 坚持办好“两刊一网”,构建服务企业的信息平台。

《智能建筑》杂志1997年由智能建筑推广中心创办,是行业第一本专业性杂志,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已成为行业内影响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杂志。同时创办的会员交流平台——会刊《智能建筑行业信息》和我会官网——智能建筑行业信息网,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高效的服务手段,为协会会员、行业企业提供最佳的宣传、交流平台。目前杂志已编辑出版154期,会刊11期,智能建筑行业信息网被评为“鸿翔杯”全国建筑行业优秀网站。

3. 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十年来,协会举办企业家沙龙、会长沙龙、技术专题研讨会、新技术推广会、行业发展论坛、专题展览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近百场,尤其每年一度的年会和行业发展论坛已经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交流盛会!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平台,不仅帮助相关企业拓展市场,也将新技术、新产品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推向用户,促进了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 加强行业技术培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建筑行业,我会积极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在全国建立10个培训基地,在行业内开展以专家授课,包括标准规范培训、专题技术培训、新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训场场爆满,成为了行业中组织最好、讲师水平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的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了上千名学员,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

5、支持建设“智能建筑体验馆”,创新引领发展新方式。

智能建筑行业是新技术应用的行业,为加快新技术的落地、推广,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建筑体验馆”,将体验馆打造成为科研、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活力,提高行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以及人才素质,不断增强智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充分发挥专家工作委员会作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专家技术支撑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专家工作委员会已是第五届,根据专业技术将专家工作委员会划分成7个专业组,在行业内开展技术服务、课题研究、标准规范编写、行业培训等工作,并为企业、行业的发展献言献策。随着行业的发展,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专家工作委员会有专家363名,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专家工作委员会为技术依托,我会已在全国为近百项工程开展了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尤其是在2005年受2008北京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组成专家组作为奥运会场馆智能化工程的技术咨询顾问单位,为奥运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受到广泛好评,提高了行业知名度。同时专家工作委员会还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和赞誉。

(五)密切合作交流,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2008年,我会和相关兄弟协会共同制定了《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协会(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工作办法》,每年召开“智能建筑行业协会(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目前联席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五届,全国近20个省(市)的相关兄弟协会加入了联席会议,会议交流各地发展情况,相互借鉴经验,共同促进智能建筑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我会和各地兄弟协会共同服务行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召开形式多样的交流会数十场,开展先进技术、工程经验交流,有力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实力的提高。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紧密合作,召开了四届全国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年会,共同探讨提高工程质量的方式方法,促进行业间的理解与认同。

(六)加强国际交流,保持和增强行业发展的前瞻性

积极与境外组织交流,开阔眼界、开拓国际合作渠道,及时了解发达国家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动向,促进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我会已与英国、美国、瑞士等相关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既将最新的行业发展成就引进来,又将国内企业推向国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经过再创新,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一大批工程承包企业承接海外工程项目,展现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与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成就。

智能分会十年发展史,也是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年的发展史;智能分会的十年发展实践,见证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年来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2013年协会工作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智能建筑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随着实际应用的推广逐渐被社会认识和接受,由此而催生的新产业领域正在规范化、规模化,并产生社会效应。智能建筑行业作为重要的新技术实践领域,蕴藏着推广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量机遇,推动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很多相关领域都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政府和各行业提升到显著位置。为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服务智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现提出协会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2013年协会的工作思路是“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继续坚持协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拓服务创新,促进行业发展”的服务宗旨,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主动创新,包括协会服务创新和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更好地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围绕“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的主线,从四个方面着眼,推动具体工作开展:

(一)着眼新领域、新技术,创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一是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引导,促进绿色节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产业新技术及时应用转化,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会和项目试点应用的形式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二是积极促进和协助企业创新,为创新企业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树立示范产品、示范项目,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择机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研讨、产业对接、应用推广等行业会议,搭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和推广平台。四是积极加强与相关协会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了解信息、取长补短、增强协会的行业影响力,推进行业共同发展。五是继续办好会刊、网站和杂志,充分利用行业媒体为行业服务,及时反映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发掘新热点,做好创新引导。

(二)着眼自身建设,推进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协会发展。

一是规范协会自身发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更好的学习型协会组织;二是积极吸收和发展会员,使会员更具行业代表性,进一步优化协会组织建设。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和规范市场环境;三是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和标准体系研究,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四是协助政府开展相关行业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为行业提供政策支持。

(三)着眼行业长远发展,继续做好行业技术培训服务。

智能建筑行业是一个多专业综合的高技术行业,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利用协会丰富的高水平专家资源,做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执业继续教育工作,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2013年我们将开设12项培训课程,精编教材、精选讲师,加强与培训基地合作,为行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行业企业技术实力提高多做着实有效的工作。

(四)着眼为服务企业,扶持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引导行业发展进步。

一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支持、培育、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龙头企业,引导他们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上取得突破。二是积极推进企业进行产业转型,促进企业从简单的工程承包发展到有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生产能力的技术型企业。三是继续推进品牌战略,促进行业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培育行业品牌企业,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四是强化行业人才意识,大力培养行业专业人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竞争力和技术水平重要体现的识人、用人观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十年科室总结】相关文章:

骨科科室科室总结05-09

医院科室总结06-22

科室年中总结05-09

年度科室总结05-30

科室年度总结06-09

科室年总结08-04

护理科室实习总结05-24

教科室总结范文05-20

科室业务学习总结07-08

医院科室会议总结05-18

上一篇:语文收获高一作文下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