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三要素

2024-07-25

创新思维的三要素(精选10篇)

篇1:创新思维的三要素

创新思维 破解发展要素瓶颈

当前,全县正在加速推进跨越赶超,力争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的前列。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突破要素瓶颈的制约,可以说,资金、土地、电力、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是当前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最难突破的四个关键瓶颈。为此,本人对如何突破要素瓶颈制约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瓶颈

(一)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秭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由于受土地资源限制,一方面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十分困难,如帝元、AB秭归公司等企业在扩建过程中,生产车间规划先天不足,增加了项目投入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甚至因生产能力不足,只能请外厂代工。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新的项目建设无法落地,如康辉五星级酒店、冷库等项目协议已签订三年时间,但因土地不能落实,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二)电力保障严重不足。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然而,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始终不能跟上发展需求增长的速度。近五年来,我县有70%的规模工业企业在冬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供、断供电的影响。三金硅是我县用电量较大的企业,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断供电状态。

(三)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劳动力需求在1.5万人以上,但实有劳动力人员为1.2万人,需求缺口3000人以上,恒丰纸业、大力纸品等一批传统企业因劳动力不足,长期处于不能饱和生产的状态。同时,优秀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这些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县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据统计,我县规模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有的订单到了等米下锅,只能请外县工厂代工。初步估计,因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年减少规模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二、四大瓶颈的成因分析

(一)土地供给紧张成因分析。一是土地需求急增。随着“两园三区”建设,城区规划用地将达到30平方公里,是原有面积的6倍。二是土地投入成本高。我县因为特殊的地势结构,需要移山填沟、开山炸石、削峰填谷才能获得可用建设土地。同时拆迁成本不断上升,拆迁难度不断加大,亩土地的基础建设成本大大超过了企业承受的成本。三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现在土地利用仍然是粗放经营为主,规模效益不高,导致土地供给紧张的局势越演越烈。

(二)电力保障不足成因分析。一是电力资源储备不足。我县的电力资源为单一的水电资源,年发电量为3亿度左右,而目前,实际年用电量在10亿度以上,用电量的70%需由国家电网供给,一旦国家电网总量不足,断供、限供时有发生。二是基础设施脆弱。我县工业园区内部的电力设施并不健全,供电故障率在10%以上,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是电价成本上涨太快。我县工业电价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县内大工业用电综合价格为0.65元/度,由于我县以传统产品为主,电力成本节节攀升,影响了产品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短缺成因分析。一是保障不到位。企业待遇不高,福利保障不尽完善,劳动力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截止2012年,我县企业人均年收入平均数为2.61万元,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年工资在4万元左右。二是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效益不稳定,工资标准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企业缺乏与员工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等原因致使员工不安于在固定企业、固定岗位工作,据初步统计,我县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30%以上,有部份企业的流失率达到了70%。三是技术型、管理型高端人才匮乏。我县地处偏远山区,薪酬不高,很难招到并留住适合的人才。且我县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多是家族性企业,外来人员较难融入企业管理层。

(四)资金不足成因分析。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遭遇生存危机。近年来由于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已导致实体经济企业出现微利局面。二是小微企业抵押贷款难。由于自身并无多少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导致融资困难。三是助

推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的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我县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四是资金流向不合理。截止2013年3月,我县有72.82亿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但贷款总额中,农行对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贷款的32.5亿元,各行对全县433家县域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仅4.5亿元,我县企业的贷款额不足贷款总额的10%。

三、突破瓶颈的四大创新

(一)整合挖潜零耗地。一是积极向上“争”地。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在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创新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升等方面,加以包装,争取上级直拨指标。二是盘活整治“腾”地。牢抓“三类地”——低效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面盘活闲臵土地,采取收回、收购、“腾笼换鸟”等方式,提升闲臵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改造升级“生”地。通过法律手段淘汰企业盘活一批,对落后产能企业,抓紧实施淘汰工作,土地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处臵;通过行政手段倒逼提升一批,针对单位土地产出少、贡献低、能耗大、占地多的企业,倒逼其提升层次,特别是对供而未用、倒闭企业等闲臵土地,加大清理力度,挖掘最大潜力;通过经济手段退出一批。对环境污染重、亩均产出低,且占了大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的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回收土地。

(二)开源节流解电荒。一是调。落实电力调控政策,运用市场化的经济调节手段,通过执行差别电价、加价电价、加强能源监察等有效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争。积极争取用电指标,加大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高峰时段用电负荷上的支持。三是保。加快电网和工业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我县电网供电的整体稳定能力,从硬件设施上予以保障。四是增。积极发展新能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发展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鼓励企业利用车间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站。

(三)改善环境留人才。一是用品牌招人。政府要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当作品牌来建设,用良好的品牌来吸引投资和创业;企业要把改善用工环境和待遇当作品牌来打造,用良好的口碑来吸纳人才。二是用环境留人。政府要着力改善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生活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企业要强化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的发展晋升渠道,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三是用服务感人。对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其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给予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应加大生活上的帮助,多开展些“关爱行动”,切实解决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四)融资创新拓财源。一是做强财政“主平台”。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二是疏通信贷“主渠道”。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活跃资本市场,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要引导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推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加强金融部门服务企业力度。三是激活民资“主源头”。要强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四是争抢上资“主阵地”。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论证、谋划、包装、申报等工作,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求“多”、“快”,全力以赴争抢上级项目资金。

篇2:创新思维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又叫色彩三属性,是指任何一色同时含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它们的特性与相互间的关系上题己阐述。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范围相对较大,其一是:色彩的光感要素,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其二是:色彩的开象要素,即色彩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其三是:色彩的视觉心理要素,即色彩的冷暖、进退、轻重、厚薄、动静,是人的心理活动影响色彩感觉的结果,

色彩三要素在色彩构成中,主要解决色彩之间的色差大小与配置问题,关键之处是整体的、三者兼顾地使用。而色彩之间的关系、色与形之间的关系、色与质之间的关系、色与人的视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色与美感之间的关系等等。

篇3:培养化学创新思维的三点措施

一、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才可能激发其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产生的强烈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二、营造氛围, 培养创新环境

确保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将教师和学生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引导———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关系, 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 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理解学生、尊敬学生, 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学生, 以赞许和肯定激励学生,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这种氛围里, 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渴求解决问题, 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三、设计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

篇4:“源创新”的三要素

一、人

在中国推动“源创新”最大的困难在哪里?人。“源创新”给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拥有真正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宽阔的胸怀。做源创新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或使命感。视野不高,心胸狭窄的人是做不到源创新的。

二、平台

“源创新”的中心思想是要扶持中小企业,而不是打压或排挤。大型企业最适合做源创新,因为它很容易建立一个产业链的平台。比如说,一家化工原料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延伸,为中小企业服务,将中小企业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其实中小企业很难成为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建立平台一定要突破垄断的思维,如果希望通过垄断而控制市场,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上个世纪80年代,索尼beta录像机占有了美国录像机市场80%的份额,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市场。索尼依靠自己品牌、资金、技术的实力试图控制下游市场。他以强硬的态度与影视制造商谈判,并希冀以自己的实力压低供应商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利润空间,结果被其他企业用VHS标准和与下游商家合作的方式击败。

三、资金

篇5:简历的三要素

一、封面

简历封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对一个孩子的第一印象,封面太过花俏、颜色过于繁多的简历肯定会在第一阶段就被扣掉分数。图案简洁,但色彩要明亮,这个年龄的孩子原本就充满着朝气,灰暗的颜色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个人认为不可少的有电话、姓名、照片和学校名称。下面就来具体讲一下:

1、电话,是学校联系家长的重要方式,建议记录下所投学校的名称,以避免老师打电话时,家长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防止错过机会。当然了姓名也是要留下的。

2、孩子照片和学校名称

如果简历上可以放一张孩子的照片的话,一定放上,并写上“某某学校入学简历”等,建议家长,不要把洗出来的照片直接贴上去,这样看上去的效果不是很好,最好用图片处理软件把照片处理一下再放上去,同时选一些清晰、可爱、自然、活泼可爱一些的,不要放艺术照。

二、内页

基本要素是:家庭成员的介绍、成长手册、班主任评语。家庭成员介绍不用多说;其次是成长手册,主要看四下五上,建议弄好整个四、五年级的。再一个就是班主任评语了,尽量让班主任给个好的评语,现在也有学校很是看重班主任评语的。

三、证书

按主到次的顺序,把市区奖放到前面,也就是说,含金量高的放到前面,以此类推。复印证书时,建议不要直接复印,因为直接复印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建议先扫描出来在复印,这样复印件会很清晰的。

整理简历的步骤:

第一,整理孩子小学阶段的所有获奖证书,复印;市区级的复印件附上,校级的就不用了,但是在建立里可以提及,显示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孩子没有获得过区级以上获奖证书,学校里的获奖证书也是孩子成长的足迹。

第二,列出目录,按科目获奖时间排列

第三,撰写个人简历,重点在自我介绍;(也有例外的,有的孩子简历上将父母的单位也印上去的,非常有效果)

第四,成长手册复印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数外成绩,包括老师家长孩子有评语的一页;第五,选取孩子有代表性的照片1-2张,制作封面,包括姓名,毕业学校;

第六,装订成册,存档,投递。最好是快递,因为需要签收可查询。如果自己送最好能人是关键人物。一般都有学校教导处负责招生工作,寄校长办公室也行。

简历制作补充:

简历样本有很多,以表格形式最为简洁,当然,还有一些小窍门家长自己用心准备就行。补第一点,如果孩子没什么获奖证书,就注明参加过什么培训班,什么时间在哪里,特别是奥数学习,有的小学自己办的培训就很有特色。

篇6:成功的三要素作文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曾经非常成功却突遭意外之祸的朋友诉苦,而诉苦的主题往往是事发多么偶然,自己多么无辜,遭遇多么不幸等等,总之是错不在己,过不当诛。我当然也深为惋惜深表同情,但同时也会用我的分析方法告诉对方,所谓“偶然”就是两个或多个“必然”的相撞。孤立地看,很多逻辑都是完整甚至是完美的,是可以自我闭合、互不相干的。问题在于我们所处的时空实在是太拥挤了,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各种“意外”和“车祸”。当我们自己的逻辑只是自行车的时候,撞上汽车就会是牺牲品;当我们成为汽车时,撞上装甲车会成为牺牲品;当我们成为泰坦尼克时,撞上冰山会成为牺牲品;当我们在海滩漫步时,碰到海啸会成为牺牲品……在我们照顾不到的地方,随时有可能潜伏着一种远比我们强大的力量,或磨刀霍霍、或漫不经心地等待我们陷入罗网。这就要求我们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习惯于经常登高望远,多学多看,尽最大努力在了解、理解和尊重各种逻辑的前提下,安全地强化、放大和延伸自己的逻辑,竭力避免各种可能的意外夭折或突然死亡。想想看,健全的思维方式对长远的成功有多重要?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者未必是最聪明的人,有些甚至连聪明都算不上;而很多聪明人也并不成功,倒是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一个人如果把他的聪明用在合适的地方,用来捍卫自己的原则,他的聪明不但对自己的成功是够用的,这种聪明还可能被提升到智慧的层面,而智慧里面不但包含着智商,还包含着美德;一个人如果把他的聪明用在不合适的地方,用来背叛自己的原则,这种聪明往往会表现为“小聪明”,或者是所谓“聪明不高明”,结果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庸人自扰,一事无成。

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服从、服务于原则的重要性了。原则固然重要,但其性刚直,刚则易脆,直则易折,因此特别需要智慧增其柔性、韧性、弹性;智慧虽有神通,但其性若水,水性无定,无定则乱,因此特别需要原则来当其家、做其主、定其性

一个人一旦能够把二者在实践中很好地结合起来,则可望让原则贯彻始终,令智慧增益无穷。即使是一个天生愚钝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

所谓“原则”,就是你发自内心认为是对的、必须坚守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你做人、做事“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把原则当作命根子”这句话,谁都能听得懂,大部分人也能做得到,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想这样做,又真的在这样做呢?就算真的想、真的在这样做,又有多少人在滚滚红尘之中,遇到压力或诱惑能够坚定地、持久地做到对自己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呢?

世界上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放弃乃至背叛自己的原则。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自从我们放弃原则的那一刻起,自己已经开始迈向庸人的行列了。

篇7:企业 管理员工的三要素

企业 管理员工的三要素

随述;

影响员工行为的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种力量:制度。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

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做,包括岗位作业标准及业务流程。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第二种力量:管理,具体的讲是指员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为。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难道就能运作起来了么?显然不是,当然还需要组织各阶位上的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才行。

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一个是指导。控制是指,主管人员依照公司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当然只懂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好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还应当懂得指导。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我们应当懂得,制度和标准是死的,而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如果按照“标准”做就可能发生问题,这时应当怎么办?员工只可以按规定做,而主管则应当依据经验和“例外法则”(譬如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或趋利弊害原则等等)作出判断,对部属的行动做出调整和指导,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种力量:文化即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无论怎样的下定义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看待和运用才是最重要的。笔者在这里必须澄清一个错误的观念,在管理界许多的专家主张说,构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这完全是一个误导。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那个民族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传承,同样的道理,一家公司的文化当然是这家公司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企业文化不是写在墙上或者是文件的表达形式,而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客观事实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企业以好的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更有甚者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老子说,一言能兴邦也能毁国。而且,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是这家企业老板的价值观、习惯与修养,所谓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力量,文化是无形力量;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人)发挥作用;制度、管理、文化就是一个系统,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我们忽略了哪种力量的存在和影响都将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知和承认它们的存在,而且,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用心构建这个系统,通过不断实践、调整,以实现三者的最佳动态的配合,这才是我们的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

制度、管理、文化是管理员工的三种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执行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因为基层员工的管理职能是作业。员工按照规章或规范做事情,规规矩矩,人众才能步调一致,产品才能减少差异,工作才能减少失误,才能达成工作目标。一个企业必须管理制度化,但制度化的管理绝对不是好的管理,这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我赞同。因此仅有制度化的管理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管理和文化相配套。

管理的中级形式就是企业的干部即主管人员所实施的管理,这也说明管理是干部的职责。老板一般不应当直接干涉或参与管理,否则干部将无所适从,公司运作将发生混乱。

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这是因为企业文化靠老板发起,是老板的责任而不是干部的责任。请试想一下,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老板,没有的老板的认同、参与和支持,仅凭着人力资源部门在咨询师的指导在那里穷捣鼓,无疑是徒劳无功的,必将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死胡同。

篇8:创新思维的三要素

关键词:大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任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是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核心的综合性思维,而形象思维在创新中更发挥着关键性和突破性的作用。

一、形象思维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

1.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形成感性材料后,再对此进行分析、加工、升华,进行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脑活动过程。

形象思维是把事物的具体形象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成可以脱离具体事物和代表事物本质的表象,并以表象为细胞,再应用想象、联想进行加工生成新的表象,创造出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基本特征,以表象为思维的细胞,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经过表象、意象和典型形象三个过程[1]。

2.形象思维是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性要素

创新的实质就是研究创新问题时,应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通过科学实验等获得的新信息,按照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发现和建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认识未知世界的内在规律,创造出新知识、新理论、新产品。在此过程中,形象思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1)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及一切思维模式的基础。形象思维模式通过对具体事物形象进行反复观察、分析、去粗取精、逐步舍去具体的事物形象及非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形成概念,在概念中还存在观念性形象。由于任何思维模式都是从事物的形象开始,在思维过程中也离不开形象,因此,形象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

(2)形象思维在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创新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新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创新的酝酿阶段;第三阶段,明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已有知识,联系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新观念、新思想,并逐步形成创新的假设方案;第四阶段,验证阶段,验证创新假设方案理论上的合理性、严密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并修正假设方案。创新的四个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但关键是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人脑对信息加工创造新成果阶段[2]。爱因斯坦说:“表象是能够予以‘自由’地再生和组合,这种再生和组合活动才是富于创造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因此,许多创造发明都是通过形象思维模式取得的。在创新的第二、第三阶段,人脑在信息加工的思维活动中,以观察力、想象力和联想力为主要武器,而它们又是形象思维的优势。由于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经常使用,同时人脑感觉皮层又有可塑性,即感觉皮层使用越频繁越增强,由于经常使用,逐步熟练,熟能生巧,甚至形成思维定势。由于形象思维具有上述优势,因此,在创新中常起关键性作用。

(3)形象思维在创新中的突破性作用。在创新中经常会遇到要解决的创新难题,经过长期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解决。而形象思维是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很好的“接线工”,要靠表象接通思路,实现认识的飞跃,突发地实现创新理论,取得创新成果。如灵感思维遇到难题时,经过长期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解决,这往往是由于思路中断,要接通这个思路,往往要依靠形象思维。当思路中断后,为什么需要形象思维呢?这是因为把自己思考的问题与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以形象为载体,可以以联想、想象为桥梁把间断的思路连接起来。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有机化学结构式的长期思考没有结果,有一天在半睡眠状态下,看见蛇舞构成的形状联想到有机化学中的化学结构式,在头脑中形成苯分子式C6H6的环形结构式,揭开了碳链结合的秘密,这是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作用的结果。

3.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结合应用能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模式,各有特点及适合应用条件,同时创新过程是需要各种思维综合作用的。因此,创新过程始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及各种思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紧密结合的过程。如丁肇中教授1972年就感到很可能存在许多有光特性又比较重的质量的粒子,为弄清这个问题,他时而用抽象的量子理论分析,时而用形象的实验探索,最终在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了震动物理学界的J粒子。可见,只有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结合应用才能对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筑科学、机械加工等工程科学都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紧密结合,在抽象思维中存在形象思维内容,在形象思维中存在抽象思维内容。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如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首先在脑子里存在很多房屋的表象,并对各种房屋表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提出自己最佳的设计方案,这主要是形象思维过程。在方案确定后,要以抽象思维的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中要结合各种构件的尺寸形状等形象进行计算,得出理论计算结果,最后要用图纸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进行建筑实践。

二、大学生形象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形象思维的认知不足

大学生由于对形象思维没有迫切要求,长期没有学习,也没有自觉应用,除艺术院校大学生外,大多数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形象思维知识。如对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回答对的学生只有44.15%,不对的占55.85%,这个百分比属于猜想概率范围。由此看出目前大学生对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知识的了解很缺乏,基本上没有形象思维及创新思维概念。

2.大学生对形象思维重视不够

有一项问卷调查提出关于“人的一生追求”的问题,选择一生追求生活好的有70.9%,一生要求有所创造发明的仅占20.1%。由此看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创造发明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可以看出,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紧迫要求,没有引起重视。

3.大学生应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欠缺

从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不均衡的,是欠缺的,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常规的正向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而应用形象思维及反向等非常规思维的能力则比较弱,而它们则往往是创造新成果的关键思维。如在调查中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回答正确的占67.36%;对有一定难度的形象思维问题回答完全正确的占3.35%,回答部分正确的占53.97%,回答不出来的占42.68%。

三、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心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会后在全国掀起了万众创新的热潮,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髙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提髙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科技界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关心和思考。笔者也通过学习,进行如下思考。

1.转变思维模式,从观念上重视形象思维

早在20多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就曾提议:“我建议把形象思维研究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为什么以形象思维作为突破口,这是由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等一切思维的基础并在创新中起关键作用,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整个思维体系的提高。

许多学者对思维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几十种不同名称的思维模式,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性思维等,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本质来说,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是思维的基本模式,其他思维模式都是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复合或简化而成的,都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划分的。

总之,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及形象思维,当然在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中,也有应用判断推理抽象思维的地方,因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不同的是以谁为主的问题,其他思维模式就比较简单,都是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组合或简化而成。如发散思维是解决创新问题时,向问题的四周方向辐射,扩散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而每种方案都是由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形成;集中思维是把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选择一种方案作出决定,而分析比较综合过程,不是使用形象思维就是使用抽象思维或两者的结合;再如直觉思维只是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简化而已,是根据创新者的经验、感觉直接作出判断。

形象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只要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原理弄清楚,掌握其应用方法、规律,就可以带动整个思维体系水平的提高。

2.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训练形象思维

大学生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学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知识,理解各种思维的概念、内容及各种思维之间的关系;最后重点掌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应用方法及其规律。知识是基础,能确定思维的方向,可避免学生在创新中走弯路。

学习了创新思维理论知识,不等于会正确应用思维规律,取得创新成果。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应把教学课堂和自学作为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在课堂上,结合前人创新中应用形象思维等取得创新成果的典型事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作为创新性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而且要理会前人创造知识的全过程,像前人那样去思考问题,学习前人的思维方法,吸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新问题。同时,把学习功能提高到自觉应用思维规律上,具备吸取新信息、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由死记硬背,改为探究性学习,把每一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论文等都作为创新活动,自觉应用形象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不断总结提高,这才是最好的实践。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髙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要全面考虑制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要把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核心位置;要增设创新型课程内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启蒙教育,进行创新思维和科研基本方法等教育,增强创新意识;要把科研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拿出一些科研经费为学生设立科研项目,有条件的高年级学生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要对全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教育,全员重视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髙,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3.文理结合教育,在融合中形成形象思维

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坚持理工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人文教育中特别是艺术教育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优势。

文理结合可以建立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来看,研究自然科学主要形成的是抽象、严谨的逻辑思维;人文科学主要形成的是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比较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

人文中特别是艺术对形象思维及其要素,如事物的形象、形象观察以及形象之间的联想、结合、想象等具有很大优势;对树立形象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创造中存在大量的观察、想象、联想等非逻辑思维,有的甚至全部是由想象、联想、创造出来的。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就是最好的例子。音乐更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艺术,要通过音乐反映客观世界,只能通过音响的运动,靠想象力、联想力以象征、模拟、音乐、抽象、概括的方法间接地显现客观世界。要认识音乐的主题含义也只有在通过听赏音乐中,从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中了解时代、民族特点,通过联想、想象了解时代的思想精神。如《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为题,全曲分13段,以不同音调、节奏和演奏技法依次展现战前、战中、战后的场景,从欣赏音乐中联想、想象出当时金戈铁马、雷霆万钧的宏大战争场面。

在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中,要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的作用,学习形象思维知识,参加艺术小创作活动、艺术欣赏、艺术比赛等实践中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

总之,形象思维对取得创新成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及突破性等重要作用。要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努力学习形象思维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形象思维规律,并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锤炼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革.现代思维模式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65.

篇9:创新零阶段的三要素

如果你要做的创新只是对现有产品持续改进或稍作改进,那你可真走运,因为你只需拓展一下自己现有的知识库。反之,如果你需要实施彻底的或颠覆性的创新,你现有的知识体系、工作范畴和框架,甚至你拥有的工具和洞见,可能非但不会加速创新,反而会阻碍创新,因为真正的创新需要你去探索、学习和分析,依靠过去的知识和成功是实现不了创新的。真正的创新非比寻常,需要另辟蹊径。今天在企业里,创新成了唯一一个由外行开展的活动,因为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很少花时间去发现新的需求,了解客户和市场,以及深入思考探索和学习能够带来的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看前端创新*之所以不同于企业其他活动的三个要素。

探索

在企业里,我们大多数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清晰明确,每个人都很熟悉,只需稍作调整就能趋于完善。关于日常运营,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发掘的,因为多年来我们已经熟悉和完善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我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不断重复这些工作,已基本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索挖掘。那些不用的工具和能力渐渐变得生涩,被我们淡忘。当我们不再有效开展探索活动,哪怕不再定期进行探索,这方面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

在谈及创新之道时,创新者们通常将创新视为一个“发散-聚合”过程。也就是说,在开展创新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发散思维”——拓宽视野,考虑更多的可能结果,发现新的可能性。我们大多数人都非常善于“聚合思维”——为了迅速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便是合理的备选方案也会被剔除。对于许多公司高管来说,发散思维往往是开展创新最大的难点之一,因为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此外,发散思维并非易事,因为这要求你走出舒适区,去探索自己并不擅长或缺乏专业知识的领域。

探索者需要乐于获取新知,而且有兴趣发现对企业有意义的新情况。他们需要从意想不到之处入手,去发现新的意外惊喜。要知道,企业管理者最喜欢听到这样的惊喜了。

学习

如果创新是为了给市场或世界创造新鲜事物,显然我们需要进行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市场需求、新的能力、新的渠道,或新的客户细分市场,因为无数创新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始于学习。然而,在现代企业里,学习基本上是个陌生的字眼,尤其是在撇开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工具和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我们花费大量时间了解性格差异、容忍度、沟通,以及其他强化现有体系框架的工作因素,却几乎没有抽出任何时间去了解新兴需求、新兴技术和邻近市场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学习只限于组织内部,最多也不会超出行业范围,而且对未来的展望不会超过一年。人们很少考虑组织外部的问题和需求,也不过问邻近市场、新进入者和新出现的客户需求情况。许多产品经理与实际使用产品的客户素未谋面,也从未接触过那些坚决拒绝使用其产品的潜在客户或细分市场。

如前所述,人们如今不太重视探索活动。如果没有探索,也就不需要去了解所发现的市场或机遇会存在哪些需求。即使有可能开展探索活动,也没有多少时间可用于学习。我们拥有完备的教育和学习经历,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做出重要的决策。但是,请谨记: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

你可能听说过专家常常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完全了解或掌握某个领域的重要知识,不相信还有可能对这个领域做进一步探索。在自己选定的领域花时间钻研已非易事,再想抽出时间和资源来了解新的领域、市场或机遇,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没有学习,你就无从实现引人注目的创新。

分析与综合

如果你有幸找到时间去探索和学习,接下来的最后一项工作——分析与综合——或许是最重要的,但它的必要性也是最难证明的。探索和学习属于动态活动,你会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但是,你在做最后这项最重要的工作时,看上去就像是在沉思,甚至让人觉得你在胡思乱想。通常,对于这类活动,我们并不看重,因为它们难以量化,对企业利润似乎也没什么贡献。在知识经济中,业务活动是我们最大的关注点,而对于知识创造的源泉——思考,我们却很少重视。

分析和综合是探索和学习的升华。如果你能有所发现,再结合自己了解的信息,然后深入思考它们对你所在市场、行业、客户和业务的意义,你就会有所创新。发现某种需求或机会,深入了解其重要性和相关性,然后决定如何做出响应,这构成了一种良性的创新循环。只是在今天,这种良性循环并不多见。

人们会质疑分析和综合的必要性,因为它们需要沉浸在探索和学习中的人花时间去深思熟虑。在旁观者看来,这些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我们被动做出的反应,而且其结果不可量化,因此容易让人嘲笑。通过分析和综合,我们形成洞见和结论,解读所发现和了解的情况,并运用我们的直觉和洞察力,界定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我们常常发现,由于范围过早界定,在探索和学习还没开始之前,许多很好的新洞见和机遇就已经被忽视或排除在外了。

想创新,想提出真正新颖的创意,你就得乐于探索新的需求、市场或机遇。一旦你发现了机遇,就需要深入了解新出现的市场或需求。这个市场或需求为何存在?现有解决方案为何满足不了这个市场或需求?完成了探索和学习后,你就可以开始解读、分析和认识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到了这一步,你才会迸发灵感,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想取得真正的创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学习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们没有为这些活动安排时间和分派合适的人员,也没有提出期望和建立相应的文化,为成功创新提供指导框架。探索、学习和思考需要人们安静地去做,而且其结果似乎也不可量化,因此在创新过程中不受重视,常常被人们遗漏。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有这么多的公司在渐进式创新和持续改善方面表现出色,却很难拿出真正新颖的创意。这些公司没有花时间去探索新的机遇或需求,没有开展任何学习活动,即便开展了探索或学习,也不愿意做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看看那些完全跳过探索、学习和思考环节的“创新”项目,你会觉得很有趣。如果你听到有人说“头脑风暴”不管用,他们说的没错,因为他们跳过了前几个步骤。试问,如果你没有发现新的机遇或需求,也没有深入了解其来龙去脉和相关性,又怎么可能产生令人感兴趣的创意或解决方案呢?

前端创新并不是不可知或无法界定,它只是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常规活动。如果你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发现新的需求和机遇,真正认识自己的发现,并将发现和学习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你的前端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翻译:乐昀

篇10:华为,面试成功的三要素

一、针对性强

总结亮点,最终做到脱口而出。积累了大量的基本知识后,考友就要增加自己的复习强度,务必记得经常积累,经常总结,总结思路,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听清题目,学会应对,学会同义变换(尤其人际关系题),如人际关系题中领导非常固执,经常批评你,这个我们就可以说领导原则性强,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批评我是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这个一定要靠自己总结积累,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练习结束后把自己的思路进行总结,做到天天总结,日日成长。到最后一两个星期时,准备几张纸,把一类题的基本套路,答题亮点都总结到一张纸上,在最后备考阶段,这张纸上所包含的内容就是要集中提高复习的内容。

二、思维清晰

思维清晰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即思维清晰=套路熟悉+要点齐全+简洁明了

一是看到题能迅速反应出这是什么类型的题,应该应用哪个套路,明确知道这个套路有哪些要点是必须要答的,要点务必要全。套路就是基本思路,是处事的原则、程序、要点,是对生活经验的抽象总结,很有指导意义。

二是必备题型一定要熟记,如自我认知类(自我介绍、报考动机、入职打算等),计划组织题(会议、调研、宣传、比赛等),每类至少背一道完整的题。

三是要点答到稍微展开一两句话即可,切忌长篇大论,一定要掌握时间。我前两次面试都是差不多用足了时间,又过于啰嗦,这次相当注意,5道题25分钟的只用了16-18分钟。

备考的考友在平时学习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熟悉公务员面试中的基本知识,了解答题思路,在平时的练习中熟记那些惯用的套路语言。然后就要每天进行大量的练习,让自己敢于大胆说话。同时,在练习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地进行总结。我们要把套路用于实践,再用实践丰富套路,而后再用完善后的套路指导实践,不断重复,不断进步。最后能达到跳出套路,有针对性、能切合实际地回答问题,这也是面试回答的亮点所在。

三、语言感染力

有很多有过实战经验的前辈总结过这一样一句话:与人沟通=语言+声音+表情,也就是说与人沟通光有语言交流是不够的,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表达。

一是语言流畅。考友可以通过无限答题,总结后答题,逐渐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考友可以利用读报纸、读故事等练习语言的流程。

二是自信。声音洪亮、坚定能让倾听者感受到说话者的自信,考友在练习时可以尽量使用短句,不要太长;每天清晨考友可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三是表情。说话时的表情变化也能带动倾听者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面试中与考官交流的很好的办法之

一。面部表情可以随着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有点变化,尤其是在讲述你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不要让考官感觉只是在背答案。

上一篇: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总结下一篇:企业形象策划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