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意义

2024-07-26

科学哲学意义(共10篇)

篇1:科学哲学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素质,从而实现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能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它应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这是推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另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迫切需要。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要建设创新型社会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熏陶和滋养,一个国家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软实力的凝聚和支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和支持。

社会创新的过程必然包含着体制的创新。一种制度创新不可能完全脱离旧有体制凭空而生,它必然是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否定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嫁接或者创新符合社会进步的要素。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旧体制与新体制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会影响到社会创新的进程,我们要通过沟通、安抚来避免或者解决体制创新中产生的矛盾,顺利实现社会的转型与创新。(郑玉歆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篇2:科学哲学意义

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兼论科学问题哲学解的意义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 者:刘冠军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山东,曲阜,273165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年,卷(期):17(2)分类号:N031 B02关键词:哲学 科学 科学问题的哲学解 关系 可能 意义

篇3:科学哲学意义

对科学解释进行哲学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分离之后,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对自然科学进行较为系统的哲学反思。20世纪初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的发展,标志着科学哲学的逐渐成熟,科学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较早发展起来的是物理学哲学,物理学哲学范式成为科学哲学的基本范式。20世纪中叶以后,逻辑实证主义受到批评,发生了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生物学革命,科学哲学转向了各门具体的学科如生物学哲学与心灵哲学,具体的科学哲学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成为科学哲学界探讨的主题。相对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受到科学哲学的广泛关注相比,地理学哲学在科学哲学界几乎很少受到关注。地理学哲学问题的探讨主要由地理学界的学者对地理学的性质以及方法论问题争论所引起,并自发地进行探讨。由于缺乏主流科学哲学界的关注和科学哲学思维,造成了地理学缺乏有效的外在审视,这不仅影响了地理学的学术影响力,也对地理学的理论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西方的地理学哲学研究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德国,之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论的争论一直贯穿于地理学发展的整个历史[3]。康德对地理学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论述可以说是地理学哲学研究的初端[4]。他的“地理学是关于空间的科学”的论断,以及对科学总体的划分对后来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赫特纳(A Hettner)是区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可以视为对康德思想的发扬。哈特向(R Hartshorne)在继承赫特纳思想的同时也吸收了新康德主义的成分,他把地理学的对象视为“区域差异”,认为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辨识地球表面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区域学派”的思想,在方法论上倾向于新康德主义,认为地理学“比其他领域更关心个别事例的研究,……,然而它和每一个其他领域一样,尽可能发展科学法则”[6]。

舍费尔(F Schaefer)1953年发表论文《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对“区域学派”思想进行了批判,掀起了地理学方法论大论战。邦奇(W.Bunge,1962)的《理论地理学》、哈维(D.Harvey,1971)的《地理学中的解释》也具有代表性。舍费尔、邦奇与哈维的哲学基础都是逻辑实证主义,侧重于探讨地理学方法论,试图让现代地理学走物理学曾走过的道路,但逻辑实证主义对地理学方法论的认识依然陷入了哲学的误区,具有一定局限性。

段义孚(Y-F Tuan,1976)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倡导从哲学、心理学、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等角度来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约翰斯顿(R.J.Johnston)倾向于多元主义,他的《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当代西方哲学为人文地理学提供的解释与哲学基础,他的《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则体现了从科学社会学视角对地理学的分析。美国学者理查德·皮特(R.Peet)在《现代地理学思想》中对现代各种地理学思想如人文主义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女性主义地理学等等进行了各种深入的比较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各学派的哲学基础和哲学问题。格雷戈里(Derek Gregory)的《地域差异与后现代人文地理学》通过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阐释二战后地理学跨学科的知识发展的状况,归纳出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三个特点:对完整的、综合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持怀疑态度、反对传统的社会科学的“整体化”、强调“差异性”。

从上面的综述可以看出,地理学哲学的研究主题从康德、赫特纳、哈特向等对“地理学性质、对象和方法论”的探讨,到二战后费舍尔、哈维着重探讨地理学方法论,转换到对西方各种地理学思想哲学思潮的探讨以及从科学社会学视角探讨地理学和地理学研究问题。但是主要的思想和成果大部分来自于地理学家对地理学的自我反思,鲜有科学哲学界的学者从科学哲学的视角进行的探讨,例如地理学的进步问题、范式转换问题,也缺乏把地理学理论、成果作为科学哲学探讨主题的研究。这一方面同地理学本身在理论建树上缺乏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有关,也与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学术影响不无关系,这似乎是一种恶性循环。在科学哲学中,地理学哲学也是被遗忘的。

三国内地理学哲学探讨的匮乏及其原因

国内对地理学哲学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白眉初的《地理哲学》。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实践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与此同时,国内地理学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基础薄弱也是学界的共识,白光润归因于地理学的哲学贫困[7],钱学森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地理哲学思想的指导[8],一些地理学家提倡要重视地理学哲学研究[9],进行方法论创新[10]。虽然近些年在方法论探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11],与西方地理学哲学研究相比,国内存在对地理学哲学性质、意义认识欠缺、地理学哲学论域不明确,对地理学理论发展不足、理论实质的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12],地理学哲学理论匮乏、基础薄弱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地理学哲学的相关研究一直由地理学界推动,几乎没有进入科学哲学界的视野,这不仅造成科学哲学探讨领域的缺失,也使地理学研究缺乏科学哲学思维的理性光辉和批判性审视。

国内地理学哲学研究的滞后,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地理学哲学的意义、性质与问题域缺乏认识。对地理学哲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地理学哲学对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导致一些学者哲学素养欠缺,盲目崇拜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对研究问题的性质缺乏哲学思考,对地理学研究中哲学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清楚的认识,致使研究成果在根本的本体论层面上缺乏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就大打折扣。对地理学哲学的问题域缺乏整体的概括,把地理学方法论视为地理学哲学的全部,陷入方法论即地理学哲学的误区,对地理学哲学的其他问题域缺乏认识,致使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地理学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等问题缺乏关注。

2.科学哲学界的遗忘。从地理学哲学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以及其他哲学和地理学期刊的论文发表单位可以看出,没有来自科学哲学界的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地理学哲学论文主要是来自地理学界,发文量比较小。以关键词和篇名检索,1979年来发表在三大科学技术哲学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22篇,其中经甄别只有12篇涉及地理学哲学,占总发文量14861篇的0.08%,而且在检索的学科分类中无地理学。同期检索生物学哲学,根据检索的学科分类发文为298篇,物理学哲学为311篇,且大部分作者为科学哲学界。国内的主流科学哲学界几乎没有学者关注地理学哲学问题。

3.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国内地理学研究中实用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特别强调地理学的“经世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是两大导向造成的,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指南,着重对实际区域人文与自然地理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近20年来地理学思想、理论与哲学研究方面的资助也只有两个项目,一个涉及地理学思想史,另一个是人文地理系统理论研究;二是地理学期刊发表论文定量化倾向的评判标准,有学者指出,如果一篇论文没有应用较复杂的模型,就很难发表[13]。地理学者为了发表论文、获得资助、评职称,追求科研成果和学术地位,不可避免地被这种导向绑架,体现出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地理学理论、哲学研究不仅难度大,而且出成果比较慢,所以不受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阐明和论述地理学哲学研究的意义与性质、研究的论域,对于促进地理学哲学与理论研究就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四当代地理学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内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环境恶化、新型城镇化等问题,国际上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恐怖主义、经济全球化等世界性问题也为地理学提供了广泛的课题,也要求地理学做出更大的学科贡献,地理学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理论。而地理学中新技术的应用和各种新的哲学思想的渗透,也迫切要求开展系统的地理学哲学反思,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当代地理学哲学不仅需要对地理学家的科学实践进行理论上的考察,而且也要对地理学理论的结构与认识方法进行哲学上重新审视与反观,从而在不同的经验研究和哲学理论框架下为地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纲领性的思想指导。

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贫乏,理论体系发展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地理学应用研究的深入和实践价值的体现。过于实用主义的价值导向与功利主义的学术倾向,对地理学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地理学理论与地理学哲学研究一直处于地理学研究的边缘地带,甚至要达到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在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康德主义与区域地理学、新康德主义与人文与自然地理学的二元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与地理学“数量革命”、现象学、存在主义与人文主义地理学,地理学理论的几次重大发展都和地理学哲学思想的突破紧密相关。在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地理学往往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在学科系统独特理论建设方面的匮乏一直是地理学受人诟病的地方。地理学不仅需要解释和说明地理系统发展与演化的规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人们对地理世界的普遍理解,而且也要解决地理学应用的实践问题,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理解和预测能力。这需要系统的理论建设,更需要地理学哲学思想的指导。

地理学的理论陈述和问题域的确定都有特别的哲学基础,我们只有理解和明晰了这些哲学基础,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地理学理论陈述和问题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地理学哲学问题的系统回答对地理学来讲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作为对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反思,地理学哲学不仅需要阐述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的理论结构、地理学方法论、地理学的本体论等问题,也需要对相关的其他地理学前沿问题提供哲学上全面、系统的回答,从而为地理学知识提供一种本质的说明,为地理学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一种思想基础。

五地理学哲学的学科性质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思考,按照这个观点,地理学哲学就是对地理学的哲学思考。这样,地理学哲学就涉及了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哲学领域,就需要对地理现象、地理学理论结构、方法和实践应用等做哲学概括和思考。地理学哲学就是地理学的科学哲学,它围绕地理学的科学地位问题、人地关系、地理学方法论而逐渐形成,并以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审视、理性反观为基本旨趣。之所以命名为“地理学哲学”而不是“地理哲学”,是为了强调它的科学哲学性质,也体现了“对地理学进行哲学反思”的要求。从语义分析上来讲,地理学哲学关注的是地理学作为一门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强调的是科学哲学思维。

地理学哲学论述地理学涉及的哲学问题,它既涉及本体论问题,也涉及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如虚拟地理环境的哲学和地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等。地理学哲学除了要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哲学探讨,也要关注一些地理学科学目标和科学方法的合理性、地理学理论变革及其进步模式等在地理学中体现出的一般科学哲学问题。

自然科学的旨趣是认识世界,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世界做出解释和预言,而社会科学的旨趣则主要在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上。自然现象属于既定无意识的客体,比如物理学与化学的对象,大多与时代背景无直接关系;社会现象是属于人类社会自己活动的产物,并与历史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受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多带有强烈的时代背景色彩。地理学的情况比较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地理环境是社会的一个侧面或者一部分,而且社会环境无法脱离自然环境的独立存在,他们统一为地理环境。如果认为地理学哲学具有自然科学哲学的性质,那么地理学就得具有和自然科学一致的性质,显然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自然科学是以发现规律和进行解释为主要目的,这一点显然和地理学的目的有极大的差异;另外地理学也不和社会科学完全一致。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这体现出地理学对象的特征,反映在地理学哲学上也就体现出地理学哲学的特殊性。由于地理学对象具有独特性[14],地理学哲学需要在借鉴两者的同时,结合自己学科对象特征、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进行思考与创新。

在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主义地理学之前,以“区域学派”地理学思想为主要代表的“例外主义”一直是地理学方法论的代表性观点。科学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它是“统一科学”观在地理学思想中的体现。作为地理学“例外主义”体现的地理描述方法,显然不具备“统一科学”观的价值评判标准。与物理学中普遍的决定论或者机械论的解释框架相比较,地理学的解释则是区域性的、非决定论的,这也体现在地理学中很少存在像物理学中那样普遍的、系统的定律体系。地理学哲学就不能统一于以物理学为范式的自然科学哲学的普遍原理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上“自然-人文”“系统-区域”的二元论传统,地理学哲学也无法统一于某种社会科学哲学模式。

从逻辑上讲,地理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哲学等同属于一个大学科,其主体是探讨某个学术领域即地理学领域的哲学问题。一般来讲,地理学哲学是由地理学家或者科学哲学家来推动的,目的是阐述地理学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它关心的是,从事地理学研究的地理学家应该能从地理学哲学中获得些什么?例如,对他的研究领域的评价、他的研究定位的帮助以及对他在对地理世界的解释、说明与理解中所扮演角色的作用,地理学哲学需要对地理世界、地理学本身、作为人的地理学家、对地理学的理论结构、地理学得以实践应用的途径提出系统而全面的哲学观点。

六地理学哲学的论域

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地理学哲学对地理学的哲学反思与概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理学哲学涉及普遍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以及地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等,概括起来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地理学的本体论

地理学本体论是地理学哲学研究最基本的问题,但是由于人们对地理学方法论的热衷,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使得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哲学研究表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都涉及本体论问题[15,16],一切科学都是方法论与本体论的统一[17]。由于本体论对于哲学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哲学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随着本体论的当代复兴[18],使得其在自然科学哲学[19]、社会科学哲学[20]、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中,本体论问题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地理学哲学应该特别关注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地理学的本体论就是地理学家关于地理学的“世界观”与信仰系统,体现为对地理学对象及其性质特征的基本观念与看法,可以概括为地理学家对于地理世界“何物存在”问题的基本回答。地理学中常见的本体论问题包括:地理世界由什么组成?地理要素具有什么性质,相互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地理世界是如何演化的?地理模型是虚构抑或是地理世界真实表达?地理系统是线性系统或者是复杂性系统等问题。

(二)地理学认识论与知识论

地理学的知识论和认识论都是地理学哲学研究的论域,它们各有侧重。地理学的知识论指的就是关于地理知识的理论,包括地理学知识的可能性、来源、地理知识的结构、地理知识的有效性,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地理学中规律”的认识,地理学中如何认识规律?这些规律有什么样的特征?地理学中存在因果律吗?等等。这些都是地理学知识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地理学的认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中思维如何把握地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地理学如何获得地理知识。它研究的是地理学认识的起源、结构、方法、条件和有效性的等方面的问题,涵盖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两维。诸如:地理认识具有什么特点?地理认识中主体与客体具有什么关系?如何对待各种哲学观念的认识论?地理学中各种哲学思潮的认识论是什么等等都是地理学认识论问题。

(三)地理学方法论

地理学的方法论一直是地理学哲学主要研究领域,而且也是地理学哲学中存在争议最大的领域,特别是“区域学派”的“例外主义”方法论与“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方法论之争几乎贯穿了现代地理学产生之后到当代的整个过程,至今余波未尽。

地理学中方法论的创新一直制约着地理学创新和发展。现代地理学中,逻辑实证主义、描述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各种方法论共同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往往有着不同的追求,自然科学的路径是“说明”,或者说是解释。社会现象由于人的参与以及其行为和心理的复杂性,在追求普遍法则方面的失败,继而转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理解。地理学如何借鉴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方法论研究的成果,地理学究竟如何对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如何创新?如何对待地理学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方法论如何受本体论的制约?地理学如何发展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如何借鉴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方法论创新等问题,都需要哲学上的探讨与回答。

(四)地理学价值论

科学活动本身是一种价值活动,它要满足人类一定的价值需求。地理学价值论不仅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以及该科学相关的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和人类所发挥的作用和满足的需求;同时,也研究价值取向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主要指在地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价值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是价值中立或者是不中立?价值如何控制地理学的研究等问题,这涉及“地理事实和价值的关系”。地理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地理学在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过程、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体现在地理学在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粮食短缺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包括地理学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地理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新对象对人的有用性,数字地球以及虚拟地理环境,他们对人类的有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地理学在科学研究、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的各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都有待于从哲学与价值论进行深入的探讨。

(五)地理学与社会(包括地理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事业,科学活动的主体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具有社会性的人。因此,科学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科学活动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学科的发展动力,除了本身的学术追求之外,关键的因素也体现在社会需求上。地理学作为一个获得建制化的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到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学术导向?怎样决定地理学发展的方向等都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地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地理环境的可能论,再到和谐论,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处理人地关系的广泛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现代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行为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3S、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地理学发展如何影响社会?地理学知识为社会提供什么样服务和具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六)地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

地理学哲学的研究领域除了上述之外,还需要对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系统的哲学思考。从人与生物圈计划、全球气候变暖、数字地球,到虚拟地理环境、全球危机等问题,地理学都在试图做出自己的回答,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是如此的宽大,地理学在解决全球问题、改善人类健康、造福人类、促进安全方面究竟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再者,全球化和区域发展平衡问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地理信息科学前沿(如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城市、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等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也需要哲学方面的深入探究。

七结论

篇4:科学哲学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以国家经济建设为着眼点,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实的理论基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支撑,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广阔的舞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不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怎样解决和应对所要面临的问题,怎样根据我们已有的宝贵经验,不断的去加强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的建设好社会主义,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三个创新”,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和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哲学社会科学能使稳定和谐高校的维护坚持正确的方向

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碰撞,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严重影响了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影响渠道也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要求我们在维护高校稳定和谐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来加强指导,减少和排除各方面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干扰,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義的理论引领,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更加坚定坚决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哲学社会科学能切实提高高校师生的思想认识

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只有广大师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维护高校稳定和谐的重要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自觉性,调动起维护高校稳定和谐的积极意识,最终建成一个民主、公正、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3 哲学社会科学能减少和调节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矛盾

哲学社会科学能够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从理论层面上指导广大师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通过宏观的理解和把握,使他们认识到,由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的社会形态的影响,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的群体,这些情况的出现,也是社会改革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发展好社会主义,建设好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等等一系列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应该彼此相依,和谐相处。从而减少和调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

4 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最科学、最进步、最正确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科学发展的产物,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其中精辟概括。高校师生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为维护高校稳定以及社会稳定和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能够为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必定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哲学社会科学能维护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

西部及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高校,往往是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聚集的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严酷、经济落后,人才匮乏为其主要特点;同时,因为风俗习惯、家庭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很明显。加之这些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又是动乱暴力事件发生的集中地,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波动。当今社会的教育环境有许多地方差强人意,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高校教育的小范围环境也存在着脱节现象,这种情况对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综上种种,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更加艰巨复杂,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民族和谐的工作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中,要非常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举办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统一的教育以及结合省情教育的民族风俗文化讲座,要结合地方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民族特色与现代法制讲座等等。要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弘扬民族文化。学校哲学社科教师结合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本地区历史、文物、景观、生态的研究和宣讲,结合少数民族地方新农村建设和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进行调研,服务于民族地方社会建设积极展开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 2012:1.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3.

篇5:科学哲学意义

论牛顿“警惕形而上学”的告诫在科学哲学上的意义

近代自然科学要建立自己的大厦必须要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决裂,建立适应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其中十分重要的是牛顿所告诫的“物理学,要警惕形而上学啊!”。这一告诫对于摆脱以往哲学的钳制,建立近代物理学,以至全部近代科学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张子文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刊 名: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0(1)分类号:N09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牛顿 科学哲学

篇6: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

听完阿智所言,大贾子接茬儿道:“冬虫夏草是好药不假,但是在你说的那种制品里有多少真的冬虫夏草含量还是个问号,至于它是不是能治病又是一个问号。所以,购买的人不会多,药店没辙了,为了回笼资金只好一再打折,若是好卖的话,他们才舍不得降价呢!”

“贾君说的有道理,连着降价的商品一般都是不好卖的。记得很多年以前我父亲治病时吃中草药,里面就有冬虫夏草,价钱并不贵。近几年冬虫夏草的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似的,简直上了天,肯定是有炒家在其中捣鬼。”老宋接着分析道。

“类似的情况在白酒里也有,有些名牌酒的系列产品平时标价一百多元一瓶,而有活动促销时才二十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也卖。像这样的酒,到底值多少钱,不用问商家,咱们自己也能估出来,他要是卖十几块钱都不会赔本儿的话,那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一百多元时肯定是暴利。”大贾子又说。

“像冬虫夏草那些高档滋补品、高档酒等商品也能间接地折射出这些年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老宋话题一转,又牵扯到了社会问题。

“这怎么能联系到一块儿去呢?”阿智不由得问道。

“这里面有逻辑关系,咱们分析一下。你想想,冬虫夏草制品能不能治病还得两说,假设它真的能治病,吃一盒、两盒,甚至十盒、八盒的也不一定见效,必须长吃才行。可是它不搞促销活动时价钱那么贵,中低收入的人们若长期服用肯定承受不起,所以他们一般不买。”老宋解释道。

“是这么个理儿,有那些钱还不如买肉吃呢。”阿智点了点头。“那有钱人呢?他们该买吧?”他又问。

“有钱人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靠辛勤劳动或经营发家的,他们不会乱花钱的,所以,他们也不一定舍得买。再一类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他们的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来得太容易,但是他们也不用买。”老宋又分析道。

“怪了,那些贪官污吏的钱既然来得那么容易,他们为什么也不买呢?难道他们也不吃吗?”大贾子问了一句。

“他们不买并不等于他们不吃。”老宋接道。

“对了!有人给他们送!”大贾子的机灵劲儿又上来了。

“给贪官污吏送冬虫夏草的,肯定是求人家办事儿,送一盒、两盒的能拿出手吗?”老宋反问道。

“整箱地送!”大贾子接道。

“整箱地买冬虫夏草能用私款吗?”老宋又提示。

“明白了,现在反腐的形势这么紧,那些用公款购买冬虫夏草的主儿不敢买了,贪官污吏们一个个地如惊弓之鸟、日子朝不保夕,也不敢再收礼了。原来的主顾少了、没了,所以药店的冬虫夏草只好一再降价!宋公分析得有道理,其间确实有逻辑关系!”阿智信服了。

“是社会上畸形的消费形式,把冬虫夏草‘烧’得曲高和寡了!等它什么时候‘退了烧’,降到几块钱一盒时咱们也吃!”大贾子笑着打趣道。

篇7:科学哲学意义

科学编史学的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问题

一、历史、编史学与科学编史学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问题,所以有必要把涉及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学术结构等问题作一交待.

作 者:任军 Ren Jun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温州,325011刊 名: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4)分类号:B0关键词:

篇8:霍金的哲学意义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1月7日报道,这位科学大师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指出,未来10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者温室效应。因此他强调人类必须移居其他星球:“万一地球毁灭,人类就必须在火星或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生活,但这在最近100年内还不会发生。”他还表示:“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可以带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

此前,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微子速度比光快。而霍金表示不相信这个实验结果:“我们最好的理论就是M理论。人类的宇宙并非唯一,预测宇宙有许多个,每一个物理常数对应的值不同。”

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有时会兼具思想家的特质。。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同时具备科学家和思想家身份的人。这类科学大师到了晚年,往往会将自己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考结果公诸于世,即使他们自己没有将这些思考看成精神遗产。这些科学大师所发表的观点,哪怕只是片言只语,亦足以引起人类认知层面的巨大改变。霍金就是一个例子。

霍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神话。从他每次来中国时被人们狂热追捧的情景就足以看出,霍金的偶像意义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更因为他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思考,他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对宇宙和自身认知的最高层次。

霍金最近的言论中包含两个主要的思想:一是关于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二是关于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和外星文明交往。两者都具有人文和哲学层面的意义,而且有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

2009年5月,霍金在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电视节目《斯蒂芬·霍金的宇宙》中表示,外星生命存在于宇宙中许多别的地方,不只在行星上,也可能在恒星的中央,甚至是太空的漂浮物质上。宇宙有1000亿个银河系,每个星系都包含几千万颗星球。在如此大的空间中,地球不可能是唯一进化出生命的行星。

这当然只是霍金的假想,但他由此提出一个警告:一些生命形式是高度智慧的,可能具有危险性,和这样的物种接触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霍金说,那些高度智慧的生命可能已经耗光了他们母星上的资源,可能栖居在一艘巨型太空飞船上。这样先进的外星文明正在伺机征服和殖民他们到达的行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各国科学家积极搜寻地外文明。关于人类是否应该主动去接触外星文明的争论,也一直存在着。但从来没有一个如此大牌的科学家如霍金者,明确地向公众表示自己反对人类主动寻找外星文明。尽管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发展人类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找地外文明,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霍金的看法似乎更加理智冷静,也更加以人为本。这其实是一个人文的、哲学的问题,其本质在于人类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位置,也就是说,是一个人类整体的身份认知问题。

关于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霍金2010年的新书《大设计》中这样说:因为存在引力法则,所以宇宙能够“无中生有”,宇宙是自发生成的,这足以解释宇宙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存在,而不必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也就是说,宇宙的存在并不需要造物主。《大设计》一书曾经引起某些宗教领袖的强烈不满,例如首席拉比萨克斯勋爵就斥责霍金犯了一个逻辑上的“基本谬误”。

事实上,霍金所说的上帝是隐喻的上帝而不是作为信仰的上帝。确实有许多科学家相信上帝创造了宇宙或推动了宇宙的运行,比如牛顿。这对于西方科学家来说,并不会造成困扰。因为在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宇宙(自然界)。至于“宇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大设计》中,霍金还深入讨论了一个在哲学上更具终极意义的问题。《大设计》第三章的标题是“何为真实?”霍金说,假定有一个鱼缸,里面的金鱼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外面的世界,它们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并建立起一些物理学定律,这些定律能够解释和描述金鱼们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还能够正确预言外部世界的新现象。总之,完全符合我们今天对物理学定律的要求。金鱼的物理学定律和人类的物理学定律将会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看到的直线运动在“金鱼物理学”中可能表现为曲线运动。

霍金的问题是:这样的“金鱼物理学”是正确的吗?按照习惯思维,我们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我们把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定义为“真实”或“客观事实”,而将所有与此不一致的都判定为不正确。霍金接下来问道:“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拥有未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金鱼看到的图像与我们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们的图像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与其说霍金的问题是物理学问题,不如说是哲学问题。唯物主义或实在论哲学观告诉我们,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这个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心主义或反实在论则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纯粹客观”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只存在于感知的意义上。霍金的“金鱼缸物理学”似乎正是“反实在论”的体现。

2010年5月,霍金曾经接受英国《卫报》的访谈。这次访谈包括了霍金对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主要内容如下:

《卫报》: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究竟价值何在?

霍金:科学支配宇宙。科学以抽象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类无法解决某些终极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实用性的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选择论,来解释那些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生命体系。人类赋予它们以更高的价值。

《卫报》:你曾经说过,祈求上帝点亮他的蓝色火种并推动宇宙运行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人类的存在只能被归结为偶然吗?

霍金:科学预言,从虚无中会同时诞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宇宙。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存在的概率问题。

《卫报》:人类该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霍金:人类应当寻求行为的最高价值。

《卫报》:你对死亡恐惧吗?

霍金:死亡我并不畏惧,但也不急于去死。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认为大脑就如同一台电脑,零件失灵它就停止工作。对于出现故障的电脑来说,天堂或来生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为害怕黑暗的人预备的童话故事。

篇9:科学哲学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人生价值;客观规律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活动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和毒害,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由于人的价值属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范畴,所以人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人的价值整体。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包含这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没有奉献就没有索取,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表明,人生道路是客观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而非什么“人生如梦”“人生如戏”。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这就说明,人生是充满矛盾的,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树立必胜的信念,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尽快成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不能脱离实践、脱离基层,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磨炼自己、改造自己,同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具有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中有很多客观规律,如日夜交替、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等,这些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意识。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这里的“常”就是规律,“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谋福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和方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顺应自然,把握自然规律,使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和谐发展是全人类的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坚持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坚持用集体主义统帅个人价值,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价值观念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的存在和现实的个人利益与个人需要,而是坚持个人利益离不开社会利益。从根本上说,集体主义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是相适应的,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根本原则。

篇10:清明祭祖风俗的哲学意义

据历史的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于外,因连年的灾害,没有收成。行走在了荒芜人烟的地带,环境极其的恶劣,生活极其的艰苦。由于成年累月的劳累、饥饿,公子性命危在旦夕。在此之际,常年跟随他的介子推,毫不惋惜地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公子充饥。后来,公子重耳回到了晋国,并且作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绵山,享受田园风光,不肯出来辅弼朝事。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带人马去放火烧山林。他想,介子推是个孝子,一定会带着母亲出来。万万没想到这场烈火把介子推母子给活活的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就下令每逢此日,举国上下,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融汇了寒食节、上巳节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一个国家节假日总量跟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假日,中国的节日体系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一是保护民族的文化身份、民族情感、民族的精神方式。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最近十几年我们的节日越来越淡薄。节日应该是一个民族老百姓生活的高潮,一两千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一代一代人不断地创造、不断地积累,每一个节日都有很多民俗。所谓民俗是它有很多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这些东西慢慢就消失了。怎么样使我们民族在转型期间,能够把文化传承下去,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的个性,文化界的人都是很重视的。实际中华民族保护自己的文化个性,也是为人类保护一种文化的多样性。二是保护文化遗产。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每一个节日都是全民共同过的。所以,文化的淡薄也是说明文化遗产的流失。怎么样保护好节日文化遗产,肯定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调整放假,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假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哲学意义】相关文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意义重大04-23

科学哲学07-21

科学哲学论文06-18

科学哲学解释08-20

大陆科学哲学05-29

科学实践哲学08-03

科学哲学论文范文05-10

哲学科学论文范文05-10

哲学科学论文提纲11-15

科学哲学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物业管理协会下一篇:移动支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