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2024-07-16

青年学术论坛议程(通用8篇)

篇1: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经济管理学院第九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议 程 安 排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第九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议程安排

间:2017年12月15日全天(星期五)上

午:08:15~11:50

午:14:00~18:00 地

点:C101会议室、C304会议室、C315会议室、C301会议室、C406会议室

开幕式(08:15~08:45

经管大楼C101会议室)

08:15~08:20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敏娟教授致开幕辞

08:20~08:25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夏显力教授简要介绍本次论坛情况 08:25~08:35 研究生院领导讲话

08:35~08: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王倩讲话

合影留念:08:45~8:55

主旨报告(09:00~10:00

经管大楼C101会议室)

报告一(09:00~09:30)

报告人:吕晓 青年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土地政策文献量化分析初探—兼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报告二(09:30~10:00)

报告人:孔荣 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告题目:信贷约束、收入质量与农民金融素养 学术交流安排

1.上午安排:

第一组

间:10:10~11:50

地 点:C304会议室 评

委:朱玉春 教授

阮俊虎 副教授

10:10~10:25 蔡

信息通讯技术何以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行为? 10:25~10:40 乔

干中学、社会学习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10:40~10:55 黄

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采用强度与收入效应

——基于甘肃省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10:55~11:10 陈利斯

外部环境、内部控制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

——基于食品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1:10~11:25 徐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中的学习效应:干中学与社会学习11:25~11: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二组

间:10:10~11:50

地 点:C315会议室 评

委: 赵凯 教授

吕晓 青年教授

10:10~10:25 陈

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基于安徽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0:25~10:40 李晋阳

农村土地的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

10:40~10:55 曹

农户非农就业、耕地保护认知与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 10:55~11:10 蔡

杂粮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实现?

——以荞麦为例

11:10~11:25 李晓庆

基于社会学习视角的农户土地污染防治意愿研究 11:25~11:5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三组

间:10:10~11:50

地 点:C301会议室 评

委:孔荣 教授

石宝峰 副教授

10:10~10:25 张强强

苹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研究

——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10:25~10:40 喻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演进效应分析

——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区2005-2015年的数据

10:40~10:55 李立朋

信贷约束下乡土秩序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

——基于福建省调查与实证

10:55~11:10 杨海钰

要素禀赋变化与农业技术变迁

——以苹果栽培技术为例

11:10~11:25 梁

产权抵押背景下农户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决策行为对其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基于3省7155户数据的经验考察

11:25~11:5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四组

间:10:10~11:50

地 点:C406会议室 评

委:杨文杰 教授

淮建军 教授

10:10~10:2

5詹国辉

名声效应、重复博弈与农村集体行动

——基于个体农户与农村合作社的互动视角

10:25~10:40 王

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

——以秦巴山区684户农户数据为例

10:40~10:55 马兴栋

制度信任对农户遵从标准化生产的影响

——以苹果种植户无公害生产为例

10:55~11:10 薛姣姣

社会网络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

——基于苹果主产区108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

11:10~11:25 张

生态认知、家庭生计资本与牧民草原保护参与意愿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11:25~11:50 提问及评委点评 2.下午安排:

第五组

间:14:00~15:40

点:C304会议室 评

委:郭占峰 副教授

邢成举 博士

14:00~14:15 张国磊

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困境研究

——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的调研分析

14:15~14:30 辛璄怡

社区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1200户样本家庭的入户调查

14:30~14:45 闫春华

环境治理中底层主体互动逻辑及其实践过程

——基于呼和浩特CX区草场治理案例分析

14:45~15:00 周圣义

基于逻辑构建视角下多民族社区文化融合现状及治理路径分析——以乌鲁木齐市典型社区为例

15:00~15:15 张雷雷

人情社会下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对策

——以甘肃省静宁县乡村为例

15:15~15: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六组

间:14:00~15:40

点:C315会议室 评

委:陆迁 教授

张蚌蚌 博士

14:00~14:1

5张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责任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14:15~14:30 赵越云

殷商时期“畜牧食官”论

——兼论殷商农业经济的二元属性

14:30~14:45 付文凤

精准扶贫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与改进策略

14:45~15:00 崔冀娜

社会融入、公平感知对移民生计转型意愿影响及其代际差异 15:00~15:15 胡

关系网络对农户多维贫困缓解效应研究

——以秦巴特困连片区陕西省贫困县数据为例

15:15~15: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七组

间:14:00~15:40

点:C301会议室 评

委:姚顺波 教授

薛彩霞 副教授

14:00~14:1

5陈 儒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模式绩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14:15~14:30 杨 扬

产权安全、林地禀赋对农户林业管护行为影响研究

——来自集体林区浙江、江西林农的调查

14:30~14:45 于艳丽 Which 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forestry investment in China, Reform or Market? 14:45~15:00 刘 晶

林地细碎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异质性的倾向值匹配估计

15:00~15:15 陈文梅

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评价

——基于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框架

15:15~15: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八组

间:14:00~15:40

点:C406会议室 评

委:南灵 副教授

张道军 副教授

14:00~14:1

5刘

社会资本真的有助于年轻牧户租入草场吗?

14:15~14:30 杨

社会信任、组织支持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的影 14:30~14:45 周升强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收入影响与农牧民政策满意度 14:45~15:00 葛泓希

西北地区低碳农业联合生产强度测算与分析 15:00~15:15 曲

粮食主产区农户生计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基于河南滑县的473个农户样本

15:15~15: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15:40~16:00 茶歇

第九组

间:16:00~17:20

点:C304会议室 评

委:刘天军 教授

闫振宇 博士

16:00~16:1

5张聪颖

产出水平、生产利润与生产成本视角下的陕西苹果适度经营规模研究

——以661个苹果种植户为例

16:15~16:30 孟

基于供求理论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驱动机制通径分析 16:30~16:45 张倩倩

政府-农民讨价还价博弈与征地交易成本

——基于社会实验的分析

16:45~17:00 谭永风

干旱冲击、风险承担网络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 17:00~17:2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十组

间:16:00~17:20

点:C315会议室 评

委:姜雅莉 副教授

刘军弟 副教授

16:00~16:1

5苏岚岚

农民金融素养的创业效应研究

——基于农民分化的视角

16:15~16:30 尤

绝对收入、收入渴望与农民主观幸福感

——基于陕西两个整村农户的实证考察

16:30~16:45 梁

不同家庭结构下农户贫困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45~17:00 盖

基于农户视角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服务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

——来自冀、鲁、皖、鄂四省的调查

17:00~17:2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十一组

间:16:00~17:20

点:C301会议室 评

委:高建中 教授

梁洪松 副教授

16:00~16:15

郭清卉

基于社会规范视角的农户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研究 16:15~16:30 李

农业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的潜在风险

——基于农户动机视角

16:30~16:45 贾

土地流转促进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吗?

16:45~17:00 王雨格

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甘肃省集体林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7:00~17:2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十二组

间:16:00~17:20

点:C406会议室 评

委:汪红梅 副教授

陈海滨 博士

16:00~16:15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宅基地流转风险评价研究 16:15~16:30 王慧玲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二元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 16:30~16:45 刘胜科

异质性农户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收入质量视角

16:45~17:00 何学松

金融知识水平提升促进农户农业保险参保了吗?

——基于感知价值中介效应与经营规模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17:00~17:20 提问及评委点评

17:30~18:00: 闭幕式

地 点:C301会议室

17:30-17:35

宣布获奖名单 17:35-18:00

颁奖

篇2: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第十一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哲学篇”论坛议程

举办日期:2017年11月11日

签到

时间:2017年11月11日8:30-8:45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501报告厅

开幕式

时间:8:50-9:10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501报告厅

主题演讲西方的形象: 普遍还是他者-----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中国 嘉宾:孙向晨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时间:9:30-11:30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501报告厅

分论坛(每篇报告进行顺序:报告人发言、评议人评议、报告人回应讨论、嘉宾老师点评)分论坛一:光华楼西主楼2404室

点评嘉宾:林宏星、徐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3:30-14:15 报告人:清华大学高瑞杰“天下失礼”与“贤圣改制”——《礼记》与《公羊》“记始”例初探 评议人:复旦大学林宏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4:15-15:00 报告人:北京大学冯骏豪范式转移的尝试——牟宗三劳思光“哲学”概念诠释比较 评议人:复旦大学曾帆 茶歇(15:00-15:25)15:25-16:10 报告人:复旦大学季磊荀子论圣王——从权威与秩序的角度看 评议人:复旦大学张亦辰 16:10-16:55 报告人:复旦大学苏杭通于神明,参于天地——对荀子“心”诸面向之检讨 评议人:复旦大学姚 勇 16:55-17:40 报告人:台湾大学苏嫈雱先秦儒道“无为”思想比较 评议人:复旦大学陈华波

分论坛二:光华楼西主楼2409室

点评嘉宾:朱晓红、孙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3:30-14:10 报告人:复旦大学杨文怡论马里翁现象学圣像理论中“kenosis” 评议人:复旦大学朱晓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4:10-14:50 报告人:南开大学唐诗韵笛卡尔两种实体概念及其问题 评议人:复旦大学程都 14:50-15:30 报告人:南京大学王光耀意志与让予的交错——论海德格尔“泰然让之”概念的内在结构及其伦理缺失 评议人:复旦大学杨健 茶歇(15:30-15:40)15:40-16:20 报告人:复旦大学张孟雯倾向有因果效力吗? 评议人:复旦大学刘学良 16:20-17:00 报告人:南京大学李昊晟走出政治理性主义——波普尔与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对勘 评议人:复旦大学丁毅超 17:00-17:40 报告人:浙江大学周午鹏技术与身体:对“技术具身”的现象学反思 评议人:复旦大学汪功伟

分论坛三:光华楼西主楼2410室

点评嘉宾:鲁绍臣、祁涛、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3:30-14:10 报告人:复旦大学陈曲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考察——兼析奥尔曼对辩证法的辩护及其限度 评议人:复旦大学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14:10-14:50 报告人:北京大学王帅金里卡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问题 评议人:复旦大学张炯 14:50-15:30 报告人:中山大学荣伟杰回到艾伦·伍德: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也谈道德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兼容性 评议人:复旦大学李嘉弘 茶歇(15:30-15:40)15:40-16:20 报告人:复旦大学张米兰从价值形式中发现商品拜物教的秘密 评议人:复旦大学王旭荣 16:20-17:00 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陈广思《资本论》中的身体理论探析 评议人:复旦大学訾阳 17:00-17:40 报告人:复旦大学孙妍豪论斯蒂格勒的“知识无产化” 评议人:复旦大学蔡淞任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时间:17:40-18:00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501报告厅

篇3: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江苏省通信学会理事长肖金学指出, 江苏是科技创新的沃土, 江苏的通信行业更是人才济济。作为“为通信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提高公民通信和信息技术素质服务、为广大通信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专业社团组织, 江苏省通信学会乐意发挥好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通信学会跨部门、跨行业, 广泛联系通信科技工作者, 汇聚各类人才的独特优势, 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为各类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平台。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指出, 随着高速无线通信、宽带、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突破发展, 物联网正在加速进入“跨界整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物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物联网将成为撬动江苏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 拥抱物联网才能拥有未来, 要全力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生态系统, 促进物联网发展。

此次江苏省信息通信行业青年学术论坛是“第七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主题活动之一, 同时进行了2016年江苏省通信学会ICT优秀论文表彰颁奖仪式。

篇4: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薪火传承:产业与工艺美术教育 姜鸣

关于产业与工艺美术教育的关系,各位校长已经谈了想法,作为上海工艺美院的院长,因一直在企业中担任职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我的思考:工艺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要与产业结合,要特别理解行业、产业的意义。在我看来,促进产业发展,与行业、产业共兴共荣,就是一种传承。

工艺美术教育在于传承教育

自从担任院长之后,我发现工艺美院在工艺传承上的断层:年老的教师逐渐退休,年轻的教师多是刚毕业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工艺的传承上,年轻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手工艺技能较为薄弱。于是在学院最近八年的发展中,我们注重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引进行业、产业的优秀带头人、大师,学习他们的优秀技能,进而进行传承。我认为要办好一座工艺美术类院校,一定要从工艺美术的传承上下功夫。

引进先进技术的工艺美术教育

我的另一个教育理念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绝不放弃向任何领域的先进方面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把传统传承好,但不能只沉溺于学好传统工艺美术,要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适当融合。在今天徐汇校区的展出中,除了国内外各大院校的优秀作品,也有时尚与工艺学院数码工艺方向的3D打印高浮雕漆器作品《梅来祝菊》,该作品在第十六届中国工美大师精品展上荣获2015“中国原创-百花奖”银奖。现在许多行业将3D打印技术、先进雕刻技术引用到专业上来,我们知道3D打印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但我们不能够只掌握先进技术而忽略传统手工艺,在工艺美术最精微的部分,我们仍需要工艺美术的技能。我们将这两种技能都引进来,并交给学生。

“3+1”的教学模式的工艺美术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经验在高年级才逐渐形成。因为我们学校是三年制的职业大学,学生此刻也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但我认为学生如果不掌握真正的技能,就不能对于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于是我们开启了“3+1”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拓展第四年与国家、省级的大师工作室直接接轨的大师学徒制。

校企合作模式的工艺美术教育

我们学校有六个二级学院(时尚与工艺学院、数码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WPP学院和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其中两个学院(WPP学院和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是与企业合作创办的院校。2012年,为了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上海工艺美院创新办学体制,与世界最大的广告营销企业WPP集团合作成立WPP学院。学院建立企业和学校共同决策的理事会制度,邀请国际一流业界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持试点学院的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资源调配。相较于本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和数字专业,这个专业相对于其他学院的该专业学生更懂得行业的需求。该学院办学五年,有两届毕业生,但在获得号称广告界的奥斯卡赛事——英国D&AD大赛(“黄铅笔”)中连续三年入围,所获奖项要比中国的所有的本、专科设计类院校,甚至比整个亚洲地区的院校也多得多。

我们与水晶石公司合作创办的第六个学院——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也是与行业结合,了解行业发展,了解行业对我们未来的人才有什么要求,并探知这个行业对于人才需求方面所进行的前端引领的尝试。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具有变革性。这种办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传承上,还是创新上,我们作为艺术类院校要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与人民群众的未来高端生活需求以及对于这种需求所提出的要求契合,我们要对这种要求进行大量尝试,并将自己学院的工艺美术的传统显露出来。

开放的工艺美术职教模式

目前,上海工艺美院正在探索高中(中职)毕业三年制、高中(中职)毕业四年制(3+1)、初中毕业五年制以及行业培训并存的学院教育框架。下一步工艺美院还将与相关高校和中职学校合作,尝试更丰富的学程,构建多起点、多学制并存、多模式培养的开放的工艺美术职教体系,打通艺术设计类学生中职、专科、应用本科乃至专业硕士发展的渠道,培养既懂传统工艺、又会现代设计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薪技艺”对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多年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按照“继承传统、创造当代、拓展未来”办学思路推进办学,以技艺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为年轻人的成长搭建平台,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薪技艺”国际青年艺术展得以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徐汇校区举行,该校区前身是创建于1864年的土山湾孤儿院,这里是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历史和现实,传承与创新,通过我们这个展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样一个高水准的艺术活动,来自世界各地,各艺术门类的碰撞,不仅推动了年轻人的艺术创作热情,也必将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注入学术活力。我代表个人和学校再次热烈欢迎各位,欢迎世界各地艺术高校的领导、青年艺术家云集在上海,在此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传统与当代、时尚与潮流、实验与跨界等诸多学术命题。

再次感谢给予这次活动支持、给予年轻人肯定的鲁院长,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文化财财团在学术上的表率,感谢工作在第一线的各位青年艺术家,感谢世界各国的青年艺术家呈现出他们最优秀的作品。

Mr President Ming Jiang, colleagues and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emerging artists :

nlc202309031929

I am honoured to be invited to say a few words at the opening of this 1st international emerging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55th year of Shanghai Art and Design Academy. You have been warm and generous hosts in inviting many guests to share in this important occasion, and to recognise your achievement with you. It is particularly fitting that we celebrate the emergence of new talent in this group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and that in so doing we recognise th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nature of creativity, and our responsibilities as stewards of creativ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s we are engaged in developing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look both towards developing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world, alongside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with industry, it is an appropriate time to consider both established traditions and future innovations that will highlight potential pathways for the coming years ahead.

It is a very exciting prospect – because of the moment we are in, where we are experiencing, and promoting: –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central rol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value of an education in art,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cross the arts and sciences to address real challenges in the world – in culture, society,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As academies of art and design we all are placed to build on the priorities of strong and innovative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mportantly supported by liberal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nd rigour – covering the full ran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fine and applied arts, digital arts and humanities; with additional creative, intellectual and entrepreneurial value made possible through research and partnerships with companies and industry, as well as through growing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exchanges.

In common, we choose – or perhaps are chosen – to devote our energy, curiosity and expertise to the incredible potential for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education to solve problems, enrich liv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wider world; and we do this through a tacit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ity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Creativity is a complex and most distinctively – if not exclusively – human attribute: it endows us with the ability to bring the mind to bear on ideas, abstract concept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real world challenges and material solutions,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xpressing who and what we are. Creativity is at the seat of invention, of progress – of course of art and design; but also in a real sense in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oope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our common humanity – which requires the use of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to understand others’ experience and points of view, to place oneself in others’ shoes.

nlc202309031929

Creativity is exemplified and recognised throughout history in the great artists, architects, designers, musicians, writers and poets; but no less, I believe, in the broader humanities and in the sciences, and in the contributions all these fields make through the mind’s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to apply knowledge with intelligen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as the German artist Joseph Beuys did, that creativity is national capital. We might extend that to ‘world capital’,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sed and interdependent context, with global solutions required to address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It is for these reasons that we give – and should continue to give –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education such attention and importance, and to celebrate, as we do today, the contributions of international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in this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Through advancing the three areas of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dustry, allied to a growing 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ism, we learn to ask questions, identify patterns, develop skills, expand knowledge, seek meaning, find answers, and enhance our shared sense of cultural value and common humanity. This event celebrates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of craft, linked to intelligent inquiry, and reinforces humanity’s distinctive quality as makers: you emerging artists are making the future.

On this note, I congratulate Shanghai Art and Design Academy and – most importantly of all – the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who are represented here and who will lead the way in years to come; and in the spirit of friendship, and hopefully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visitors here today, may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with this event and for your future careers.

尊敬的姜鸣院长、各位同仁、嘉宾及青年艺术家们 :

很荣幸能够受邀在首届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这次美术展和研讨会恰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院五十五周年,双喜临门。在这重要的时刻,贵院盛情邀请众多佳朋惠友出席此次展览和研讨会,分享你们的喜悦,共赏贵院成立以来的成就。这一机会千载难逢,我们在此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上涌现了众多青年才俊而欢欣鼓舞、为日益提高的体现国际性和跨文化性的创意而沉醉,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二十一世纪创新教育管理的神圣职责。

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发展艺术和设计教育,以求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培养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和设计人才,同时,我们也在加强学术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良机天赐,当前正是我们推动传统和未来创新的时机,创新预示明天。

前景令人振奋,这归因于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的和竭力促进的一切:国际化不断拓展;对协同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创新和创造对于生活质量日益发挥核心作用;艺术等相关学科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这些学科包括艺术、设计、建筑以及其他学科,综合采用艺术和科学方法解决世界在文化、社会、科技、经济等领域面临的真正挑战。

作为艺术与设计学院,我们有责任推动富有创新性的艺术和设计实践、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发展伙伴关系并加强国际交流,支持不同领域的自由科学探索活动,包括视觉传达与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美术与应用艺术、数码艺术与人文等。

创新教育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丰富生活以及为日益广阔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创新对人类生活影响至深,基于此共同认识,我们主动(或被动)地集中包括能量、好奇心和专业知识在内的所有力量激发自身潜能,发展创新性教育。

创新是人类独享的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品质。它赋予了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由抽象概念演绎实际问题,为现实挑战寻求实质性解决方案,塑造环境并表达我们是谁和我们是什么。创新是发明和进步的根基,也是艺术与设计的根基,创新同样是开展合作、增进理解和促进人类共性的根基,因为这要求我们运用创造性想象力、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经验和观点。

人类历史长河中,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音乐家、作家和诗人数不胜数,我相信,他们所展现的创造性,丝毫也不逊色于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和科学界。在自己的领域中,他们开展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与智慧。正如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所言,创新是民族资本。在国际化和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21世纪众多挑战必须寻求全球解决方案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引申得出,创新也是“世界资本”。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给予并将继续给予创新与创造教育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正如今天我们所做的,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为本次展览和研讨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业绩令人欣喜。当前,国际化意识不断提高,通过推进教育、实践和相关行业等三大领域的大力发展,我们学习问问题、识别模式、发展技能、拓展知识领域、寻求意义、探索答案,凝聚我们有关文化价值和人性的共识。此次活动旨在庆祝与青年艺术家智力探索相关联的工艺的无限可能,强化其作为创作者的独特性,青年艺术家是此次活动主角,他们正在开创未来。

在此,作为朋友,我代表出席此次活动的国际同仁,祝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更祝代表并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青年艺术家们,万事顺利!前程似锦!

篇5:学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活动小结

经过一个月的初评、审批、决赛,学校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终于宣告结束。看着评选的结果,回忆决赛的情景,联想教师平日的工作,颇多感慨。

自从学期初,学校就着手酝酿和准备论坛的有关事宜。意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树立科学教学、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的教育意识;督促大家注重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内修自己,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调动教师主动研究,博采众长的能动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此次活动,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一、青年教师参与热情高。

在论坛通知刚刚下发后,各部积极做好宣传,仅一天时间就有28位教师报名参加。截止到报名时限,确定46位教师参加比赛,占我校青年教师比例的85%。还有的教师报名后,就和教科室联系,自己观看上届市级论坛的光碟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青年教师有提升自己的渴求,主动抓住这次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参赛稿件突出高效主题。

这次论坛稿件的撰写,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紧紧围绕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将自己实际教学中好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和大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从大家参赛的稿件看,每位教师在高效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独到的特点,都能明确高效教学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方向明确了,方法选对了,效率自然会提高。

在实际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青年教师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影响团队力量的发挥,影响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势必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一、出力不出功。

参加论坛教师的成果,80%是从网上荡过来的。有的教师甚至连学科和人物都没有修改,就全部拿来。别人的成果可以参考,可以借鉴,可以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新的发现。但很多教师并非如此,剽窃别人的成果视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东拼西凑,学术混杂。这些教师既想通过活动为自己贴金,又不想费力劳神有所付出。宁可不动脑筋费时去上网疯荡,也不愿意让自己集中精力静心思考。出笨力而不出精功,临时应付。

二、教学盲目性太强。

从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不难看出,年轻教师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难以把握自己学科教学的整个体系及学段知识的衔接,大多数教师是照本宣科,当一天和尚讲一天经,全不管这经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顺其自然,经验主义、形式主义泛滥。即使是一本教材,教 师教授之后也很难在自己头脑中构建一套清晰的知识框架。教师自己稀里糊涂,那学科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低效的。所有这些,在教师的观点论证中全都显示了出来。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非但不能自圆其说,反倒南辕北辙。

三、教师写作能力有待提高。从初评教师的论文稿件,以及每年接触教师参评论文,发现一些共性问题:

1、行文格式错误。教师的论文在段落划分上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谈及细节处,很多教师就是凭意识,外行看不出,内行看笑话了。序号排列没有层次,标点使用没有标准。尤其是参考文献,什么格式的都有,却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2、写作技巧不熟。既然是论文,就该以论述为主。明确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宣传自己的观点。很多教师每年都写论文,但论文写作的起码要求都做不到。论点提出了,论据不足。思维发散开去,结尾却收不回来,逻辑思路混乱。

四、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加强。

作为一名教师,内修自己,外塑形象,是公众道德的典范。无论从言行,还是从穿着打扮,都要显示出儒雅、高洁、彬彬有礼。但,虽经过了赛前培训,但参加决赛教师的穿着打扮过于随意,很难展示教师的气质;在比赛中的礼仪,也不能展示教师的学识和儒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综合素养低次于其他行业,挺觉汗颜。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指导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注重以下素养的提升:

1、加强论文撰写的正确指导。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对论文选题、如何论证、行文格式、文法推论等进行专业性地指导,将教师论文写作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消除掉。

2、加强教材研修的科学指导。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组集体研究教材的形式,在每学期初将本册教材建立知识体系,逐步促进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

3、进行师德修养的提升培训。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撰写学习心得,制定实施计划,时时提醒自己要做高尚的、善良的、有修养的教师。

篇6: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一、论坛主题:

执政党与国家发展:中国的经验

二、征稿对象:

上海市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青年教师

三、征稿时间:

2011年10月20日截止

四、论坛时间: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五、征稿要求:

(一)参赛文章须围绕论坛主题,结合专业和研究方向,自拟题目。

(二)题目可以具体指向中国或上海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三)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四)论文应是未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成果。

(五)论文在5000字以上,摘要约150--300字,严格遵循学术规范。

(六)投稿应写明作者的姓名、学校、部门、专业、学位和电话等联系方式。

六、奖励办法:

论坛将邀请本校与校外资深教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投稿分类(哲学、政治学、经济

学、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进行匿名评选。此次征文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优秀论文将编入论文集,并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所办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党政论坛》等中文核心期刊推荐发表。

论坛当天我校将向外校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提供部分交通补贴、纪念品和伙食补贴。

七、征稿方式:

论文在征稿时间内以Word电子文档发送至:dxforum@126.com或者

spizhang0318@163.com

联系人:张鸽;李承伟

联系电话:***;***

八、优秀论文:

在上海市委党校第六届学术论坛上,优秀征文《我国政治修辞的历史变迁与重新定位》一文,在校内外专家学者的点评和指导后,已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发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团委

篇7: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通讯录

如需要具体联系电话,请写邮件到rehabilitation2005@yahoo.com.cn申请下载。

篇8:青年学术论坛议程

链接一:天津市青年校长学术论坛简介

天津市青年校长学术论坛是天津市教育学会举办的群众性教育科研系列活动之一,是天津市基础教育领域一项受到广泛关注、有很大影响的群众性学术品牌活动。论坛活动为广大青年校长(园长)搭建了一个展示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树立和推广在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校长(园长)从不同侧面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先进典型。

天津市青年校长学术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论坛于2006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活动分为区县级论坛和市级论坛两个阶段。在区县级论坛的基础上,每个区县推选两名校长(园长)参加市级论坛。参加论坛的是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青年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校长助理,幼儿园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年龄都在45岁以下。他们对“现代学校建设”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有坚持不懈的追求与大胆创新的探索。他们紧紧围绕论坛主题,清晰地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总结出比较系统、便于操作、可以推广的学校管理经验。他们在本区县都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赢得本校(园)师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

论坛活动分为论文宣讲、答辩互动、素质考核三部分。参评论文由参评选手现场宣讲,围绕论坛主题,阐述本人对教育背景、办学理念和理论支撑的思考和梳理,对创新管理模式、策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答辩互动为评委和现场观众围绕论文宣讲中涉及的问题向校长(园长)提问,校长(园长)要简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素质考核为笔试,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的政策、 法律、法规和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及有关教育新理念方面的内容。天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9月1日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的意见》等为参加论坛活动的主要自学资料。

青年校长学术论坛的特色之一是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每届青年校长论坛都确定一个主题。第一届的主题是“校长与学校的科学发展”,第二届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与学校管理”,第三届的主题是“创新管理与科学发展”,第四届的主题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近年来,天津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势头非常好,全市中小学陆续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达标评估验收,这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条件。但是,高质量的教育不是一日之功,必须依赖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形成关键是由一批德高业精、观念先进、勇于创新、善于管理的校长去引领。所以,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坛确立的主题,就是力图引导青年校长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摆脱偏离学校科学发展的各种思潮的干扰,坚持以师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把学校的科学发展作为校长思考的首要问题。事实上,参加学术论坛的青年校长,都在如何使学校科学发展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发表了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观点。这给了青年校长们一个正确的导向。

青年校长学术论坛的特色之二是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参加学术论坛的青年校长,紧紧围绕主题,结合自己学习、实践的成果,对学校科学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提出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观点的论题。这些论题不是简单地重复阐释主题,也没有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而是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既体现了个人的学术水平,也增强了论坛的学术性。校长论坛设置的素质考核从四个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一是政策法规方面,二是先进的教育观念,三是优秀的中华教育传统,四是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思考。提示青年校长在自身素质的提升过程中,要注重政策法规的学习,注重古今中外经典教育理论的学习,还要随时关注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深入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青年校长学术论坛的特色之三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每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从年初布置启动到区县级论坛、市级论坛,再到年底总结颁奖大会,历时整整一年。全市各区县教育学会倾力投入论坛活动,参与率为100%。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得益于各区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许多区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组干科科长和教育中心主任等亲自出马,指导论坛活动;还在于全市广大青年校长(园长)队伍的热情支持、积极参与。各区县普遍把组织论坛活动作为促进广大青年校长(园长)学习提高的过程,作为推动群众性学术活动的过程,积极组织青年校长(园长)踊跃参加论坛活动。一些区县借此东风,把活动范围从青年校长(园长)扩大到全体校长(园长),有的还与本区县的“名校长” 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使论坛活动呈现蓬勃开展的局面。每届学术论坛都涌现出一大批组织论坛活动的先进单位。

学术论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校长(园长)的科研积极性, 普及了教育理论,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新。学术论坛活动规模大,参与青年校长多,涉及问题深,研究内容实,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对推动全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一直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受到各区县和各学校青年干部的欢迎。通过这个平台,一批又一批青年校长(园长)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基础教育中勇于探索实验、锐意改革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链接二:天津市第四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一、获奖选手

一等奖:田玮(天津市第四中学)、杨立军(天津市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朱广英(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褚新红(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孔维薇(天津市红桥区佳园里小学)、常欣(天津市西青道中学)、王君红(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杨晓春(天津市北辰区瑞景小学)、王雪洁(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

二等奖:崔慧梅(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李晶(天津市河东区靶村小学)、刘欣玉(天津市津南区高庄子小学)、刘瑛(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李福秀(天津市静海县第一幼儿园)、李祖华(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卢凤臣(天津市静海县第七中学)、刘福颖(天津市北辰区东堤头中学)、张稳艳(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幼儿园)、陈志霞(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仁合小学)、刘炳辉(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张志欣(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刘丽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三等奖:焦建东(天津市南开区第一幼儿园)、张亚民(天津市北辰区前丁庄小学)、王瑞庆(天津市宝坻区景苑小学)、姬琳(天津市南开区川府里小学)、张学军(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中学)、宋志伟(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中学)、李忠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初级中学)、高月涵(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花园里小学)、王久远(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运河湾小学)、张允娟(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大田中学)、高洁(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小学)、张晖(天津市东丽区徐庄小学)、顾金艳(天津市津南区葛沽实验小学)、王彦祺(天津市木斋中学)、马德平(天津市蓟县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董爱军(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王东兴(天津市蓟县白塔子中学)

二、获奖单位

优秀组织奖:和平区教育学会、河东区教育学会、河西区教育学会、河北区教育学会、南开区教育学会、红桥区教育学会、滨海新区塘沽教育学会、滨海新区汉沽教育学会、滨海新区大港教育学会、东丽区教育学会、西青区教育学会、津南区教育学会、北辰区教育学会、武清区教育学会、宝坻区教育学会、蓟县教育学会、静海县教育学会、宁河县教育学会、海滨(油田)教育学会、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

上一篇:公司治理及组织架构下一篇:小学生诚信的主题演讲稿6分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