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024-06-20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共8篇)

篇1: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基本构造原理、常见的构造作法,以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经营与造价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常用建筑构造的作用及构造设计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和材料做法,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明确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各种建筑构件在布置上的要求,能根据建筑构造的作用和特点、具体情况,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形式,知晓其构造处理方式和手段。

4、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三、课程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加以了解的扩大知识面的延展性内容,在工作中可进一步学习。

2、熟悉:一般性掌握的资料性内容,在工作实际中要学会使用。

3、掌握:必须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基本构造作法。

四、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分工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遗漏,作以下界定:

1、《建筑制图基础》课程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图样包括剖面图的画法等内容,为本课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打下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为本课程建筑构件常用做法的选材打下基础。

3、与《地基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基础部分只介绍地基基础的概念、一般 基础形式和构造。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和截面计算。

4、与《建筑结构》课程:本课程只涉及承重结构类型,而不涉及承重结构设计。

5、与《建筑施工》课程:本课程重点为建筑构造处理,而不涉及施工方法。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筑构造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常用的、尤其是以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配合录像和IP课程等教学辅助媒体进行系统学习,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教学内容 民用建筑概论

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基础构造 墙体构造 楼层和地面构造

饰面装修 楼梯构造 屋顶构造 门窗构造 工业建筑概论 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复习总计学时

学时 2 6 4 8 4 6 8 8 6 8 6 4 2 72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重点、具体掌握深度、课内思考题或习题。IP课程是本课程的重要媒体之一,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知识点。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辅助教学媒体,录像片是文字教材的补充,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总成绩包括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侧重考察学生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熟悉和理解,通过笔试的形式进行,卷面分值100分,了解内容占15~20%,熟悉内容占25~35%,掌握内容占45~6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内容:

1、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2、建筑的类型和建筑物的等级。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教学要求:

1、熟悉民用建筑的基本构成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和建筑物的概念。

3、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熟悉建筑模数的含义和应用。

二、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建筑平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2、建筑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3、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依据。

2、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3、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主要内容。

4、掌握建筑平、立、剖面图的识图方法。

三、基础构造

教学内容:

1、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

2、基础的类型。

3、常用刚性基础的构造。

4、基础沉降缝构造。

5、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教学要求:

1、掌握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区分。

2、掌握基础的类型和对应的适用情况。

3、了解刚性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混凝土基础的构造要求。

4、了解条形基础沉降缝的两种做法。

5、掌握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处理方式。

四、墙体构造

教学内容:

1、墙体的作用、类型、承重方案及设计要求。

2、砖墙的材料和组砌方式。

3、砖墙厚度和局部尺寸的确定。

4、砖墙的细部构造。

5、砌块墙的类型与规格、砌块墙的细部构造。

6、块材隔墙、骨架隔墙、板材隔墙的构造。

7、变形缝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8、墙面保温构造,节能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墙体的作用、设计要求和分类。

2、了解砖墙的主要材料和选用。

3、熟悉砖墙的组砌方式和常用的墙体厚度。

4、掌握勒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和构造柱的构造要点,了解其作用。了解墙体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5、熟悉砌块墙的构造、了解隔墙的种类和构造。

6、熟悉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条件。了解墙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措施。

五、楼层和地面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板层和地面的基本构成和楼板的设计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种类、特点和构造形式。

3、对地面的要求,介绍地面的类型和地面变形缝构造。

4、楼地层的防潮防水。

5、阳台和雨篷的构造。

6、建筑楼层的隔声。

教学要求:

1、掌握楼地层的基本构造层次。

2、了解楼板的设计要求和主要材料。

3、掌握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布置原则,掌握板式楼板、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适用条件和构造特点。

4、熟悉装配整体式楼板的特点,熟悉密肋填充块楼板和叠合式楼板的构造特点。

5、了解阳台的类型和组成,掌握阳台承重结构的布置和阳台的排水构造。熟悉阳台栏杆的构造设计。

6、掌握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

6、掌握楼地层的防水防潮构造措施。

7、了解楼地层隔声措施。

六、饰面装修

教学内容:

1、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墙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3、楼地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4、顶棚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熟悉墙面装修、楼地面装修、顶棚装修的分类、特点。

3、掌握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墙面装修中常用墙面装修做法和选用。掌握墙裙和护角的一般构造做法。

4、掌握常用的楼地面做法和选用。

5、熟悉吊顶的基本组成和构造。

七、楼梯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梯的形式和组成和设计要求。

2、楼梯各部分的尺寸。

3、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和构造。

4、楼梯的细部构造。

5、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电梯的类型与组成、电梯与自动扶梯的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楼梯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2、掌握楼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求。

3、熟悉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掌握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适用条件和构

造特点。

4、熟悉栏杆、踏步、扶手等的构造做法及其连接构造,熟悉防滑处理。

5、掌握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了解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的条件,了解电梯的布置方式和类型。

八、屋顶构造

教学内容:

1、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屋顶的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作法和细部构造。

4、坡屋顶的承重结构,瓦屋面作法和细部构造。

5、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教学要求:

1、了解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掌握平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和主要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掌握柔性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和细部构造要点,各层次的作用。

4、熟悉坡屋顶的构造层次,熟悉瓦屋面的构造作法。

5、了解常用的屋面保温和隔热措施。

九、门窗构造

教学内容:

1、门窗的作用和分类。

2、门窗的尺度要求。

3、以木门窗为例,介绍平开门窗的组成与构造。

4、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构造和安装。

5、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6、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7、遮阳的种类、遮阳板的基本形式和构造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门窗的类型和作用,掌握门窗尺寸的决定因素。

2、掌握平开门窗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掌握窗扇窗框的防水构造。

3、掌握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组成和安装连接构造。

4、了解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5、了解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6、熟悉遮阳板的类型和选用。第二篇 工业建筑

十、工业建筑概论

教学内容:

1、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2、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

3、单层厂房的平面和剖面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

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平面、剖面布置方案。

3、了解厂房内部起重设备的类型,掌握各类吊车的构造要求。

十一、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教学内容:

1、工业厂房外墙构造:砖墙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大型板材墙的类

型、规格与技术要求;墙板的布置、连接;轻质板材墙构造。

2、工业厂房屋面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屋面构造特点、屋顶及基层的类型;

屋面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作法和细部构造。

3、工业厂房地面及其它构造:地面的类型和常用构造做法;地面变形缝、接缝等细部构造;地沟、坡道的构造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单层工业厂房外墙的特点。

2、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墙体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构造。

3、了解大型板材墙的类型、规格与技术要求,掌握墙板的布置方案和安装、连接构造。

4、熟悉轻质板材墙的主要构造。

5、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屋面的排水方式和排水方案的组织。

6、了解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和细部构造。

7、掌握厂房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和常用做法。

8、熟悉地面变形缝和不同地面接缝的处理。

9、了解地沟和坡道和其它构造的一般构造做法。

十二、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教学内容:

1、轻型屋面类型,压型钢板屋面节点构造,太空屋面板节点构造。

2、檩条的形式和连接构造。

3、刚架的形式和特点,门式刚架的节点构造。

4、屋架的结构形式,角钢和T型钢屋架的节点构造。

教学要求:

1、熟悉轻型屋面类型和节点构造。

2、熟悉檩条的连接构造。

3、熟悉刚架和屋架的形式,了解其节点构造。

篇2: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总结

依托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培养学生制图能力、识图能力、房屋构造设计能力,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基础。教材内容包括三大部份,第一部分‘制图知识’;第二部分‘建筑识图’;第三部分‘建筑构造’。针对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一、对课时进行科学分配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时分配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也就是在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应增加外出实习实践教学学时数。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施工图的识图和对房屋构造的理解,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而导致理论学时缩减,可以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去解决,即精简教材内容,对那些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知识点,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

二、多种理论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针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特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做到课外课内融会贯通,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一套完整的工程图纸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教学

在教学中将一套完整的工程图纸和工程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查询资料、教学生读工程图纸、启发学生如何按质完成任务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热情。

采用学生角色扮演法进行体验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直

接到工程现场通过扮演监理员、资料员及现场施工员等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性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归纳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课堂内,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接的感官刺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工程现场图片展示、施工图纸、房屋各部分构造、设计做法等等。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训真实感,使他们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工作实境。

课堂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利用电子邮件和QQ,加强师生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沟通与交流,既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又将教师的答疑空间移到了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这种方式在线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和QQ不但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也可在网上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同学间得到共同提高。

五、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内容与建筑施工、监理、造价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项目。我院与兴安盟鑫安建筑有限公司、前旗质监站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在必要时可以安排学生到项目现场上课,从而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以教、学、做相结合为原则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兼职教师(也是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践、现场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过程。在这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见识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篇3: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 对教学内容采用的思考

随着建筑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的涌现,建筑设计观念和建筑构造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建筑构造课程应用的教材,即使是最新版本,也存在教材内容落后于工程实际、跟不上建筑发展的问题。如墙体构造部分,大部分教材都是以“实心黏土砖”为重点来讲解,其实在工程实际中实心黏土砖因大量消耗土地资源而被明令禁止使用,提倡使用环保节约的新型墙体材料,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砌块等,而在教材中工程实际的这些内容只是简略带过。这些教材内容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也影响着建筑设计中设计创意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中,为适应建筑技术的新发展,合理选用版本新、内容更新较快的教材,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应该以发展的观点,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不断调整、更新教材,把最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2.1 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建筑构造教学

建筑构造作为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教学思路应该与建筑设计过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相适应。我们应该摒弃过去建筑构造教学按建筑施工程序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应该按建筑设计过程的需求来安排教学,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构造教学,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2.1.1 向建筑本体回归

建造是设计的前提。建筑是由一系列材料和构件组成的整体,建筑本体最终被还原为材料、构造和结构三个建造因素。从建筑本体的角度、建造的角度去讲解和启发思考建筑,解答建筑的问题,让学生在刚接触建筑时,即获得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将建筑形式的问题拓展到建造的范围内,归纳到建造的三个因素中。建造的概念是做设计的前提,只有将建筑的材料、构件和空间合理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好的作品。

2.1.2 向设计本体回归

建筑设计课和建筑构造课的同步进行,为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在建筑构造的教学中,应体现建筑设计过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向设计本体回归。教师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讲解和启发思考,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建筑构造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建筑设计课和建筑构造课的同步进行(见表1),也为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方案的提出和深化完善提供了依据。学生通过对建筑构造知识的学习会发现自己方案中的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地方,改进方案的同时也理解了建筑构造知识;而且出于对自己方案成果的亲切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加强。

2.2 关于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思考

2.2.1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到实际建筑环境中(如校园内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参观认知所学构造知识点,这种方法直观,有助于弥补构造知识点与建筑实际密切相关而书本图解平面化无法直观感受的缺憾。辅助现场教学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加深记忆,但因为限制条件较多可适当选用。

2.2.2 注重课后综合设计作业环节

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点,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布置设计作业的作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课程中一般布置墙身、檐口、楼板层、楼梯等课后综合设计作业。单个知识点学生觉得容易弄懂,但对于小型综合设计作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不一定能正确合理的进行设计。如墙体作业,细部节点很多,学生设计图纸要经过几次修改才能基本合格,暴露的问题也是有待学生加强理解的问题:过梁尺寸、窗台坡度、散水坡度选用,踢脚线、踢脚板、勒脚做法……综合作业完成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全部细节部分的理解程度明显加强。

2.2.3 鼓励学生制作模型,创建模型展示室

结合建筑类专业学生爱动手的特点,鼓励学生制作构造模型,如楼梯模型,建筑结构系统模型(建筑承重系统完整,不含有门窗、隔墙等非承重构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亦加深了对构造原理、概念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系统之外,创建建筑构造实物做法、构造模型展示室,作为教学课堂、参观现场的延伸地。

3 关于教学手段的思考

3.1 选取合适的图例,增强直观效果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讲授相比,因信息量大、图片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是对多媒体不加限制不加选择越多越好。如在楼梯类型和尺度的教学中,可选取拍摄的各种基本形式楼梯的图片,直观全面又节省现场参观时间,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弄懂各楼梯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时与记忆中的实物楼梯对比认识,加以理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思考性。

3.2 适当结合动画,强化空间概念

建筑构造课程内容实践性强,感性认知的手段有时显得尤为必要。多媒体课程中考虑应用CAI软件,利用动态仿真、问答测试等使学生在图文声像、动态空间的效果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楼梯构造设计,对于楼梯半平台下设出入口时的平台净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是未能保证,一般图片展示可能流于平面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要求印象深刻,而利用多媒体动画辅助,可轻松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楼梯剖面图,指出平台净高明显不足,随后动画设置一行进的人物,到入口处嘎然而止———净高不足,进不去……巧妙的动画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净高保证的设计要求的理解记忆。当然,这也对老师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4 结语

把建筑构造课程当作一门纯技术基础理论课来讲授,容易造成构造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脱节,教师所讲授的相关建造知识不能与设计内容有效结合,学生会逐渐形成构造课程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的课程的印象,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构造设计原本就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分割。通过立足于将构造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这一基点,采用适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建筑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维菊.建筑构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华中建筑,2007(4):137-141.

[3]张衡宇.澳洲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对我们的启迪[J].重庆建筑,2007(4):48-49.

[4]鲍家声.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J].新建筑,2000(1):8-11.

篇4: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构造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一、概述

《建筑装饰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是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上承上启下的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主要阐述建筑物各装修部位的装饰要求,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施工的方法和合理性。在目前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使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现今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有一种不良的倾向,那便是重艺术,轻技术;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轻视建筑装饰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现有的一些教材和大纲只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对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现有的建筑装饰构造教材中的知识老化,很难适应装饰设计事业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对装饰构造课程失去兴趣的原因。其三,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课程,必然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许多工程实例,而现实的教育状况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自然也显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全国各装饰设计专业开设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基本上都安排了60学时左右,所用教材主要为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同济大学主编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以及各校自编的教材、讲义等。但总的看来,2000年以后出版的一些教材虽然补充了一些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内容安排上也有所调整,但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要改革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紧跟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专业基础。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动机除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贮备。尽管每年级都会有部分学生对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出于爱好努力学习,但毕竟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学生们刚刚接触专业课程,对工程案例了解甚少,空间想象力差,课堂上的教学有时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各种装饰构造的规范做法,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主线,强化装饰构造知识的技术性功能,使学生切实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并与个人的工作性质、职业前途息息相关。

(二)加强与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融合

对学生而言,尽管在学校中,是分成若干门课程单独学习,但对于实际工程实践中,却是要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建筑设计。实践证明,要使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围绕着主干课程——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计划。

实践证明,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与装饰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构造等技术课的重要性,更宝贵的是,还使学生懂得,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还可作为建筑装饰设计创思的源泉,也就是说,技术也能促进设计,与相关课程的融合必定能取得共赢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建筑装饰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接触,施工现场的参观,参加一些工程实践才能逐步熟悉建筑装饰构造,最后才能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获取,因此,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引导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对各种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非常好奇,不断提问,通过在场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的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的讨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交流氛围。给学生开出学习参考书,提出各种学习专题,引导利用网络到各种装饰材料网站吸收专业知识,收集最新材料和构造技术,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达到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掌握收集各种专业资讯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参观实习环节中,笔者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学生们也会发现书本与实践相出入的地方,这时,笔者就适时地启发他们去找寻“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结语

篇5: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感想

经过半个学期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学习我觉得获益匪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大概掌握了一些建筑构造,绘图工具的使用,制图基本规格,图形分析与绘制,基本绘图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使实用性,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建筑的基本构造,增加我们的生活实用常识,对成为技术应用性人才,适应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门课程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让我们更好地学到实质性的东西。在这门课程上我们从老师那里学习到基本的理论知识,知道了一些建筑构造的专有名词与看施工图的方法,然后我们通过画一些房屋平面图,详图,侧面图,剖面图让我们对课程更加了解与掌握,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将知识更加灵活运用,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我们更好地深入学习。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总结出一些关于学习这门课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1.我们需要懂得看图,这要求我们要熟练知道一些专有特定的建筑符号和标志。

2.我们需要运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去画图,这要求我们要徒手画图,通过画图来更好了解建筑的构造和对知识的巩固。3.还有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落实好上面两点的工作。我们要通过设计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大概形状。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小小感悟,我相信通过半个学期的基本学习,在下面的课程里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可以掌握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可以更加提升自己的技能能力。

10房地产

篇6: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摘 要】随着建筑职业教育实践性要求的提高,如何做好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采用了BIM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信息模拟技术的应用,是我们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课程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BIM技术 建筑构造与识图 信息模型 实践教学

在当前的建筑职业教育过程中,利用专业教育工作优势为建筑行业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是我们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程实践教育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既BIM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创新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在实践教育研究中结合BIM技术的实际特点与主要功能,以及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实践研究。这一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可以保证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为建筑技术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提高利用有力帮助。

一、BIM技术的主要特点

在建筑设计技术研究中,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技术模式。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可视化:BIM技术作为一项模型技术,虽然是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在计算机界面完成,但是依然拥有良好的可视性特点。特别是是这一技术采用了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保证了立体化的可视效果,以及对视图中各个部分的细化观察效果。

(二)协调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协调性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只有确保建筑设计整体协调性,才能真正保证建筑设计质量。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如管道、电力系统等进行综合性考察,对于其中不协调的因素及时调整。

(三)模拟性:BIM技术采用了信息化模拟技术,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模拟技术,对设计结果进行现实模拟展示,对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展示,保证了设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现。

(四)可出图性:BIM技术因其采用的是计算机图像技术内容,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在设计完成后,将设计好的三维图像进行处理,得出管线综合图、预留线路图等这类综合类立体图纸。这就为建筑施工程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工作。

二、BIM技术在课程中的主要应用研究

在实际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我们结合BIM技术以上的特点,根据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了实践教育研究,利用BIM技术提高课程的教育质量。

(一)提高学生对建筑结构全面认识

在建筑结构与识图教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建筑结构图纸与实际的建筑结构结合起来,对建筑结构形成立体化的印象,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实际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BIM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建筑结全面意识,特别是立体化意识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使学生形成整体结构认识。BIM技术是一项三维立体化技术,这就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利用三维视图,对于建筑结构的构成特点形成立体化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结构图纸或普通模型难以体现的内容(如建筑内部布局、细节内容等),BIM技术都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其次可以实现多角度观察。因为BIM技术采用的是新型化模拟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多角度的移动、缩放等功能。这就使的学生可以对建筑结构实现多角度的整体观察,实现其对建筑整体结构的认识。最后提高了学生对结构细节的认识。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细节化处理对于整体建筑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建筑结构学习中可以很好地观察建筑结构中的细节内容,对其形成直接的感官认识,提高建筑结构学习的质量。

(二)便于实践工作教育的开展

作为建筑结构与识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做好职业实践教育,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虽然也会开展实践考察工作,对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考察,是学生形成实践认识。但是这种实践考察工作受到安全问题、场地问题等各类因素影响,难以全面开展。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信息模型的实践观察,可以起到与建筑实地考察类似的实践作用。同时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实现重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BIM与实地观察性比较,虚拟模型观察不用考虑安全以及对工程进度的影响。这就使得学生可以进行重复观察,而不用考虑其他问题。这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完成实践观察学习过程。二是可以对隐藏结构进行实践观察。在工地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管道内部、电力系统构成等隐藏性的结构难以开展观察。但是BIM技术的虚拟性与可出图性特点,是我们可以对于这些隐藏性结构进行分解观察,保证了实践观察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利用学生纠错教学的开展

在建筑结构与识图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作业与考核的完成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实践作业中的错误难以全面理解,即使是修改完成也对其错误原因难以形成正确认识。在这一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实际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实践作用与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利用模拟技术进行再现,利用立体化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自身的错误有了较为详细与直观的了解。之后教育者利用BIM的协调性特点,对模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现场的修改与展现。这就使学生对于自身错误原因以及修改过程与结果有了整体性了解,提高了其对错误的认识与应对水平。

三、结束语

为了确实提高建筑职业教育中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工作质量,保证这一课程教师技术水平的提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BIM技术,利用信息模型开展教学工作。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在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学习中的全面结构认识的产生、实践观察课程的开展以及实践作业与考核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7: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时:64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材:《汽车构造》

马卫平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总论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

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水冷却系组成、水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工作特性;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齿轮式差速器的作原理及特性;防滑差速器;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转向轮定位;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转向器的类型,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制动系的功用,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制动系的类型及基本组成,各种制动器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其中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调整;制动力调节装置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简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总论

了解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掌握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了解发动机分类、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掌握四行程和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3、曲柄连杆机构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及构造;了解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掌握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掌握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掌握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材料及构造;掌握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了解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了解柴油机的燃烧室;掌握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整;掌握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了解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了解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和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掌握水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掌握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掌握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掌握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掌握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掌握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掌握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掌握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变速器的操纵机构;了解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了解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掌握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掌握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掌握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不等速工作特性;掌握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了解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掌握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掌握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掌握齿轮式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防滑差速器;了解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掌握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了解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了解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掌握转向轮定位;掌握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掌握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了解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掌握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了解转向器的类型,掌握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掌握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掌握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掌握制动系的功用,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制动系的类型及基本组成,掌握各种制动器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其中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调整;掌握制动力调节装置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简介。

四、课程习题要求

在每一章后安排1~2道思考题,用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思考题中既考虑对汽

车各机构和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到对关键结构的掌握。思考题量应占自习时间的三分之一。

五、课程的实验内容与要求

1.实验教学内容

1)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2)曲柄连杆机构结构认识与拆装。3)配气机构结构认识与拆装。4)汽油机供给系结构认识与拆装。5)柴油机供给系结构认识与拆装。6)润滑系、冷却系结构认识与拆装。7)传动系、离合器结构认识与拆装。8)变速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9)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结构认识与拆装。10)行驶系,重点:悬架、减振器结构认识与拆装。11)转向系,重点:转向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12)制动系,重点:气压制动系、制动器、制动阀结构认识与拆装。

2、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各部主要零件、机构和总成的构造、调整、维护方法。

2)、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底盘系统中主要总成、机件的构造、工作原理、调整、维护方法。

篇8:《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ching methods do not enable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truly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so we men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to reach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For this problem,the authors in the cours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practice,including theoretical aspects of feedback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i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in market research,structural design and materials applications,and combined with

1 创新点

1.1 理论环节——阶段性教学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更实在的掌握构造课的基本知识,阶段性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总结就显得非常重要。其目的在于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教师上课讲授内容的真实情况,以便对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1.2 实践环节

为了改变以及突破《建筑构造》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引入了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对理论环节教学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1)以偏概全,面面俱到。建筑构造与建筑材料联系紧密,如果学生不能够对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是比较较困难的。因此,在讲解建筑构造知识点的同时,我们也给学生补充和加强了一些有关建筑材料的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在关于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偏概全,面面俱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我们将建筑材料按照建筑构造部位不同进行分类,比如:墙体材料、地面装饰装修材料、门窗材料等几项内容,按照学生们的兴趣方向进行分组,然后按照各个组选定的材料方向进行市场调查,并在市场调查环节结束时进行一次建筑材料专题调查报告会。报告内容包括专项材料的种类、特征、强度、优缺点、耐用年限、应用范围等多个方面。通过各个小组所调查的专项建筑材料形成较全的建筑材料调查报告会,各组的同学能够通过其他小组的建筑材料专项报告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对建筑材料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2)构造设计,材料实践。通过理论课的教学以及材料市场的调查报告,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转化到比较直观和具象的材料和构造认识层面,但以上两项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比较初步的认识阶段,很多学生对于建筑构造的具体做法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性没有直接的接触,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构造和材料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对建筑构造有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于《建筑构造》课程,我们设置的另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通过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一个简单的构造设计,并让此构造成为现实。对于构造设计的选题我们不加以限制,但是要确保构造设计的可实现性。在进行学生分组后,各组学生要把自己的构造设计题目形成具体的方案,老师对于学生的构造设计提出建议并进行指导,确保各个小组的构造设计能够在一个星期内完成。

(3)科研激励,政策并行。结合学校每年的大学生科研立项,我们鼓励建筑构造课程实践环节中的各小组踊跃申报。一方面,由于构造课的实践环节较容易出成果,这使在学校各类大学生科研立项中获奖占据优势,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添了自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低年级的同学树立的榜样和标杆,成为低年级同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中的构造设计中产生的交通费、材料费、通讯费等,可以通过科研立项的经费进行解决,也激励着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出更多优秀的构造设计和成果。

2 实践总结

通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使原本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四个能够促进提高教学效果的观点: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实践教学是打破了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中老师讲课,学生思维滞后的情况,使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讲课的节奏。在进行实践环节后,当老师再讲到具体的构造或材料应用时,学生脑子里面能够浮现出曾经进行过的市场考察和实践应用环节的内容并立即做出反应,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强化记忆和牢固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重。由于《建筑构造》学时有限,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把课本中的各部分知识点讲得比较透彻,但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是不太理想。既然如此,不如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取舍,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实践内容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进行构造设计实践,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主动寻求课本和老师的帮助,反而使理论教学环节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收获和快乐,最终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阶段性教学反馈与期终考核并行。《建筑构造》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本的全部内容讲解完毕后进行期终考核,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大部分的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还没有能够将前面几章的内容消化吸收就马上要进入到下一个知识讲解环节中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停一停,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教学反馈,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程教学与科研立项结合。鼓励《建筑构造》课程实践环节与科研立项相结合,使教师,学生都参与了教学的产、学、研的过程,并使产、学、研真正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管学时很有限,学生实践的各项内容的深度也有限,但是却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以及培养了在小组合作中沟通以及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以及将来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建筑构造又是该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性课程,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时代,培养应用性人才是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建筑构造课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都是非常有效的。希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今天大众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学子们是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并武装有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建设者。

摘要:《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课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使学生完全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便谈不上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从而达不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针对此问题,作者在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践,其中包括在理论环节中实施的阶段性教学反馈以及在实践环节中的市场考察、构造设计和材料应用以及结合科研立项,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构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建斌.应用型本科《建筑构造》课程的建设[J].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08-411.

上一篇:作家作品介绍下一篇:人力资源专员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