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新进展

2024-07-14

儿科护理新进展(共8篇)

篇1:儿科护理新进展

儿科护理新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赵秀芳

一、儿科新技术护理

婴儿抚触

血液净化在儿科的应用

心血管介入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呼吸机辅助呼吸(不讲)

PICC(不讲)

二、儿科护理新领域、新理念

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早期教育

儿童疼痛管理

儿科护理伦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婴儿抚触

1.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

2.有利于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3.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抚触的注意事项:

1.环境温暖、舒适,准备好干净的尿布和换洗衣物

2.最佳时间:清醒、半空腹、沐浴后

3.操作者先洗手,摘下戒指等物,手掌侧涂擦婴儿润肤油和 爽身粉

4.配以轻柔的音乐或边与孩子说话

5.手法轻柔,逐渐增加力度

6.抚触的顺序: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不绝对)

7.频率:2~3次/日,5~15分钟。每个部位4~6次

8.注意孩子的反应

血液净化

在我科广泛应用:

1.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2.各种中毒:药物、生物、毒物等中毒

3.免疫性疾病:HP、嗜血细胞综合症

4.炎症性疾病:SIRS和脓毒症

5.多器官功能衰竭:挤压综合症

6.血液病:肿瘤细胞溶解综合症

……

成功救治病例

1.汶川大地震导致的挤压综合征多个

2.问题奶粉事件导致ARF患儿多例

3.毒蛇咬伤导致下肢坏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

4.蜂蛰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5.双下肢血栓合并肺栓塞、肺出血患儿

6.儿童过敏性紫癜百余例

7.暴发性心肌炎合并7个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患儿

心血管介入治疗

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

先心病介入治疗优点

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无需输血,术程短,无排异现象。

先心病介入治疗分类

1.球囊解除狭窄(扩张或成形):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主动脉缩窄(COA)

2.栓子封堵/关闭异常通路: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末闭(PDA)

介入成功率达95%~100%,部分可得以彻底根治。但是,不是每个先心病患儿都能进行介入治疗。

不宜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

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术前:

1.签署同意书:

2.心理护理:

3.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凝血时间、血、尿、大便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

超、碘过敏试验及皮试结果

4.禁食4~6小时,禁饮2小时

5.房间设备的准备

6.迎接患儿,术前查对

7.协助摆好体位,建立静脉通道

术中:

1.心电监护、监测ECG、HR、Sp02、血气及、电解质、心律、血压等

2.协助抗凝药应用

术后:

1.穿刺部位按压止血1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止血,静脉穿刺处压

迫4小时,动脉压迫6小时。(点式止血)

2.监测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波动、穿刺点、造影剂反应,麻醉者的复苏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指把具有自我复制及分化功能的多能造血干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担负起造血作用,包括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巨核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骨髓中,亦存在于脐血及外周血中。

分类:简单地分为

自体和异体,同基因和异基因,BMT、PBSCT、CBSCT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某些疾病的根治性方法。

移植过程:

1.第一阶段为准备期,也称移植前预处理

2.第二阶段为造血干细胞的准备于输入期

3.第三阶段为移植后照顾期

护理:

1.环境和用物准备(全环境保护)

2.移植前的预处理:放疗、化疗

3.干细胞的输注:直接输不需过滤,先慢后快,密切观察

4.移植后护理:

5.输血的特殊性:γ射线照射,过滤白细胞

6.锁骨下导管的护理:按CVC或PICC

7.心理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

1.2.3.4.5.6.7.《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规定(1994年)筛查疾病:先天甲低、苯丙酮尿症 时间:出生3天后~20天以内 采外周血(足跟)普查、自愿、收费 可疑者复查:静脉血 护士:告知,协助采血,做好登记(详细),通知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

目的:

1. 分娩后住院期间和42天时筛查出患先天性或新生儿期听力损伤者,使疑似者在3个月

内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价。

2. 确诊者能在6个月龄前接受专业干预

3. 迟发性或进行性损伤者能接受为期3年的听力学和医学监测,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

预。

要求:

1.筛查者要经过培训

2.父母在知情选择下做出决定并同意听力普遍筛查

3.筛查分阶段进行

过程:

第一阶段(听力筛查阶段):

第二阶段(听力损伤诊断阶段):

第三阶段(随访与干预):

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CE,简称早教)是指从出生至8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予儿童某些器官(如大脑、感知觉器官等)以丰富刺激,进行略为超前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感觉、动作、语言、认知和习惯,发挥最大潜能。

重要性:

1.促进大脑发育和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

2.促进智力发育

3.是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原则:

适宜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一致性原则,督导

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

方法:

观察法,游戏法,示范法,提问法,试误法,发现法。

基本内容:

1.婴儿期:视听力训练、动作训练、早期语言训练和交往能力训练(亲子交往)

2.1~2岁:

动作:独立行走,协调性、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语言:创造交流机会,鼓励表达

认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交往能力: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交技能

3.2~3岁:注重良好习惯培养

儿童疼痛管理

疼痛的定义:不适感觉和情绪伴以实际/潜在性组织损伤或相关损伤的描述。无论年龄、成熟度和疾病严重度,疼痛均可被预测和控制。

多年来人们认为婴幼儿缺乏体验疼痛的神经机制,但研究表明胎儿时期痛觉神经已经发育。新生儿跟部反复受刺激,可增强痛觉神经过敏反应。

近年对儿童疼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儿童疼痛的控制倍受关注。

儿科护士对疼痛量表的使用最低,仅占4.3%。

护士对患儿疼痛难以了解和描述,对儿童疼痛感到陌生、害怕、无法评估,甚至不愿考虑疼痛的存在。

疼痛评估方法:自我描述、行为观察、生理学指标检测

疼痛的控制:非药物控制和药物控制

非药物控制:认知行为疗法和其他疗法

药物控制:

儿科护理伦理

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哲学,包括人伦关系、法权关系和生态关系

医学伦理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运用一般论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关系问题。包括医患关系、医务人员间关系、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

1. 尊重患儿及其家属

2. 保护患儿的隐私

3. 保密

4. 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5. 临床用药伦理问题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是发展的趋势,是护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宗旨:医疗服务提供者与家庭是合作伙伴

理念:家庭氛围、尊重、选择、信息共享、灵活性、协作、权利

护士的角色:病人/家属的拥护者

多学科中心的儿童护理

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

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如护理、教育、康复、心理、保健、营养与卫生、医疗各专业、人文社会、家庭等

篇2:儿科护理新进展

我于2014年4月24日至4月26日参加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举办的“儿科急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的学习,虽然只是短短三天的学习,但本人受益匪浅,管理能力和急诊急救知识掌握都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将学习体会向领导及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陈朔晖副主任护师急诊科的简介中关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介绍,她说急诊护理质量标准、应急预案不是护士长以及科内质控人员知晓就行,而是要人人知晓,只有每个人知晓了才知道怎样去做。因为质量控制工作不仅是护士长和科内质控人员的事情而是全科每一个人的事情,比如科内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就是专家检查的重点。对质量标准、应急预案必须进行全员培训。对这方面我也有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科内人员培训方面做的不够扎实,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提到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现任护士长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质量的思想。结合我科的工作实际,确实存在上述情况,每当上级医院、护理部或片区要检查了,就把科内的薄弱环节强调又强调,叮咛又叮咛。科内的质控标准也只是科内质控人员知晓,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调整工作方法确保急诊护理质量的内涵。

(二)在徐建英主管护师关于《儿科急诊护理纠纷和防范》讲解中,其中谈到了学法、懂法、依法执业和沟通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仅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恪守服务执业道德,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而且更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重视沟通和沟通的方法,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力量。使我今后如何面对护理纠纷,如何处理护理纠纷,知道了处理投诉8大实用技巧,处理投诉10大禁用语及处理投诉禁用行为,对今后处理护理纠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提高和更新急救业务知识

(一)叶盛副主任医师关于《CPR中团队合作》的讲解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就诊抢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以团队的合作的方式,组织者负责发出清洗的信息指令、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职责,才能确保心肺复苏时团队抢救有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

时效性。今后的对《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徒手心肺复苏的培训,将重视团队合作的培训。

(二)在陈朔晖副主任护师讲解《儿科输液安全管理》中,其中谈到输液用具的选择方面,使我的收获很大,对今后的输液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1.输液导管的选择:

应该不再使用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材料制造的输液器具,因为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材料具有不规则表面,有利于某些病原体的粘附,特别容易造成细菌的定植和继发感染,导管材质是静脉炎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推荐聚氨酯材质(PUR)的导管。2.输液针头的选择

持续刺激性药物、发泡剂、肠外营养、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渗透压大600mOsm/L液体等药物,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钢针输注。3.静脉的选择:

门诊输液患儿建议开展留置针输液,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可选手、足和头皮血管作为置管部位,避免使用血管进行穿刺。头皮钢针可用于患儿单次采取血标本。

(三)叶盛副主任医师关于《小儿严重过敏反应急诊处理》的讲解中,让我对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肌注比皮下注射迅速有效,股外侧肌比三角肌注射迅速有效,大腿肌注血药浓度最高。

在这次学习中还有许多老师精彩的讲课,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我感觉增加了急诊急救的知识面,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管理能力。我院新急诊即将投入使用,门诊输液大厅即将投入使用,急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也将得到大大的改观,我相信,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急诊科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急诊急救工作将上一个新的台阶。(陈少丽)

2014

篇3:浅析褥疮护理新进展

1 褥疮产生的危险因素

1.1 外部危险因素

褥疮产生的外部危险因素主要是压力因素及环境因素, 患者往往因为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身体受到压力压迫而又长期不动而产生褥疮。外部压力通过施加于患者骨骼的突出位置, 使得施压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长期如此就会产生褥疮。刘长云[1]认为皮下的软组织, 尤其是骨隆突位置的皮下软组织, 极容易因为体重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所能承受的压力而引发局部血流阻断, 造成局部缺氧, 局部缺氧持续2 h左右就会产生褥疮。

1.2 患者个体因素

褥疮多发于老年患者, 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认知能力降低、大小便失禁, 而又长期卧床而无法翻身。有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负氮平衡疾病的患者, 由于代谢功能紊乱, 患者体质较虚弱, 抵抗疾病能力下降, 极容易因为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或者组织损耗而缺乏营养而引发褥疮。

1.3 其他危险因素

褥疮产生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护理技术等主观因素。如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 在褥疮发生早期没能到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加重褥疮症状, 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患者家属而言, 90%左右的患者家属不知如何预防褥疮的发生, 褥疮发生后不知如何护理, 使得患者出现大面积的严重褥疮。

2 褥疮的预防

2.1 防止患者长时间受压

护理人员应定期帮患者翻身, 通常1~2 h翻一次身, 翻身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受到推、拉而造成皮肤损伤, 在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垫上海面垫、气垫等, 防治患者因长时间受压而是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褥疮。

2.2 保持环境干燥

干燥的环境能有效抑制病菌的传播, 有利于预防褥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整洁、卫生, 患者衣物、床单都要平整、干净、干燥。尽量避免使用脱瓷生活用具, 防止损伤皮肤。患者在大小便后, 应立即清洗干净。

2.3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患者要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消化的事物, 以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 可以进行鼻饲法或者静脉外营养, 定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监测。

2.4 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 并给与适当按摩, 使用0.5%的碘酊涂抹于患者的骶尾部、耳廓、足跟、肩胛部等容易产生褥疮的部位, 对于长期受压迫骨骼的突出位置, 应从中心逐渐向外涂抹, 待干后再涂一次。

3 褥疮患者的护理

对于褥疮患者的护理, 应根据不同时期的褥疮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3.1 Ⅰ期褥疮患者的护理

Ⅰ期褥疮, 也称为淤血红润期褥疮, 患者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肤刚开始出现红、肿、热、痛等感觉。这时候要结合基础疾病的治疗情况, 采取预防措施, 如提高帮助患者翻身的频率等。张小冬[2]对于患者产生褥疮的局部皮肤使用0.5%~1%的碘酊进行消毒, 3~5 d褥疮即可治愈。

3.2 Ⅱ-Ⅲ期褥疮患者的护理

Ⅱ期褥疮, 也称为炎性浸润期褥疮, 患者褥疮局部血液循环得不到任何改善, 产生皮下硬结, 皮肤表面有水泡产生, 呈紫红色。Ⅲ期褥疮, 也称为溃疡期褥疮, 患者的静脉回流严重受阻, 组织缺血严重, 有血栓形成, 溃疡处有脓性液体, 严重的可引发败血症。唐玉磊[3]使用直流电药物离子以及高频电疗对Ⅱ-Ⅲ期褥疮患者进行护理, 具体操作为:使用1%的氯化钾、5%的努夫卡因以及10%的硫酸镁涂于患处, 3次/d;同时用鸡蛋清清洗创面, 祛除患者褥疮处的坏死组织, 修复创面, 预防感染, 护理效果显著。

3.3 Ⅳ期褥疮患者的护理

Ⅳ期褥疮, 也称为坏死溃疡期褥疮, 此时的溃疡已深入骨骼。这时候应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并保证引流顺畅。陈海青[4]在患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擦拭, 将患处表面吹干后, 涂适量的抗生素, 预防感染。刘东梅[5]则使用湿润烧伤膏涂于患者溃疡部位大约1毫米厚, 然后再使用凡士林油纱布将创面覆盖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无菌纱布包扎的厚度应尽量与患处周围皮肤拉平, 每天要换药3次, 溃疡严重的可以增加换药次数。对于皮下潜行的褥疮区域, 可是将湿润烧伤膏制作成油纱, 将腔隙填充, 在适用凡士林油纱布进行覆盖, 而后包扎。

摘要: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推进, 临床对于褥疮的诱因、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方法等均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护理人员只有熟悉褥疮的基本知识, 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 才能帮助久卧病房的严重疾病患者预防褥疮发生, 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对褥疮护理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以期对临床预防褥疮以及护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褥疮,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1]刘长云.褥疮治疗护理的新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02) :10-11.

[2]张小冬, 陈爱萍.褥疮120例临床中医护理体会.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1) :34-35.

[3]唐玉磊.褥疮护理新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04) :22.

[4]陈海青.护理干预在老年卧床患者褥疮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7) :7-9.

篇4:儿科护理新进展

【关键词】 蒙脱石散剂;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进展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患儿的影响较大,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儿在出现此类疾病后,会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发热等临床症状,严重者除胃肠道症状外,还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需要及时、可靠,当前,临床上应用蒙脱石散剂对患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其应用蒙脱石散剂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88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男性49例,年龄在6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女性39例,年龄在9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88例患儿中,属于迁延性腹泻的有23例,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有14例,细菌性痢疾的有1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有11例,新生儿黄疸的有7例,急性胃粘膜出血的有17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应用蒙脱石散剂进行治疗,评估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1.2 方法 首先给予所有患儿常规治疗,对于患儿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并给予患儿营养支持治疗,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纠正脱水、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细菌感染者给予患儿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消化性溃疡症状者口服奥美拉唑,同时给予患儿适当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2]。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有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蒙脱石散剂进行治疗,每天3-6g,早晚各1次,服药时间应当在服用抗生素及奥美拉唑的2个小时后,以免影响蒙脱石的疗效,对患儿持续治疗8周。在患儿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其严密监控,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1.3 疗效判定 根据幼儿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标准判断患儿病情改善。基本治愈:患儿的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未发生感染,病情改善效果显著。显效:患儿的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出现轻微感染,对症治疗后改善。好转:患儿的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实行对症治疗时间延长。无效:患儿病情无改善,并呈现加重趋势[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所有患儿应用蒙脱石散剂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通过实行一系列治疗,所有患儿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8例患儿中,治疗有效率达90.9%,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 讨 论

蒙脱石散剂主要是由法国益普生企业生产的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其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及电荷分布不均匀性,使得其能够覆盖患儿的整个肠腔表面,而且效用维持时间较长,当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4]。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迁延性腹泻、肺炎继发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黄疸、急性胃粘膜出血等,通过应用蒙脱石散剂治疗,均促进了这些类型疾病症状的快速改善,效果显著。

迁延性腹泻属于一种长期性腹泻,患儿常合并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异常。通过应用蒙脱石散剂,能够覆盖患儿的整个消化道,促进上皮组织的恢复,以确保肠道的正常分泌和吸收,从而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起效较快。肺炎继发腹泻主要是由于肺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对肠道形成刺激,加强肠蠕动,从而引发的腹泻。蒙脱石散剂可以与患者体内的黏膜蛋白结合,对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损伤,并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志贺菌所引发的急性肠道性传染疾病,出现此种疾病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不洁食物引发的,会导致整个结肠受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脓血便等,如果对于患儿的治疗不及时或效果较差,则会导致患儿出现死亡,严重危及到其生命安全。通过应用蒙脱石散剂治疗,对患儿肠道内的多种病原体产生吸附作用,并将这些病原体固定在肠腔的表面位置,然后随着肠蠕动而逐步排出体外,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对患儿的效果显著,而且痛苦较小,疗程也比较短,要远远优于仅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5]。其余如上消化道出血,将蒙脱石散剂用温水调成糊状,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使其均匀分布于胃粘膜,对胃溃疡及胃粘膜糜烂性出血有良好治疗效果。新生儿黄疸时,新生儿肠腔内的活性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被肠粘膜重新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加重新生儿黄疸。通过采取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能够建立消化道黏膜屏障,从而减少肠道粘膜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各种类型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应用蒙脱石散剂进行治疗,88例患儿中,基本治愈46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90.9%,不仅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促进了患儿病情的改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实现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采用蒙脱石散剂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蒙脱石散剂的应用范围必然更加广泛,以更好的促进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改善。

參考文献

[1] 李淑君,宋菊梅.蒙脱石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6):56.

[2] 王桂芳,吕宪俊,马少健,邱俊,张帅.蒙脱石的药理作用与医学应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21(03):102.

[3] 王院方.儿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探讨(附80例报告)[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84(06):77-78.

[4] 莫宗举.儿科消化系统常用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99(08):45-46.

篇5:肿瘤疼痛护理新进展

2009-02-02

癌症疼痛护理新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 高群英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1]。疼痛对机体的躯体、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在工作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2]。

1、癌症疼痛分类:

根据致痛原因,癌症疼痛可分为:①癌组织本身引起的疼痛,系由于癌肿发展、浸润、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渗出、肿胀,压迫或破坏神经;②机体因癌症而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肌肉关节疼痛;③因癌症合并症而引起疼痛,如神经炎、口腔炎、带状疱疹;④因癌症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免疫能力、全身状况而引起疼痛,如手术后疼痛,化学治疗引起的粘膜炎、神经炎,放射治疗引起的炎症、灼伤、溃疡等[3]。

2、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

2.1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 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由患者标出自觉疼痛程度在标尺中所处的位置。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疼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10级),疼痛无法控制。该评分法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适于动态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但赵继军等认为其刻度较为抽象,个人理解的随意性较大,从而易导致评估的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5]

[4]综述:

2009-02-02 2.2 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6]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来表

达疼痛程度:(1)非常愉快,无疼痛:(2)有一点疼痛;(3)轻微疼痛;(4)疼痛较明显:(5)疼痛较严重;(6)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从微笑到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对于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2.3 程度分级法: O级:无痛。

Ⅰ级: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用止疼药,睡眠受严重干扰)。

3、癌症疼痛治疗:

3.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套简单有效、可合理安排的治疗方法。轻度疼痛: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类[7]。熊华等报道癌症疼痛患者接受泰勒宁镇痛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镇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2.7%,连续用药后镇痛疗效稳定[8]。秦英等报道126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应用美菲康(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取得满意的疗效[9]。

3.2硬膜外PCA止痛治疗 对于经口服及注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硬膜外PCA止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除痛方法[10]。

3.3中医治疗 杜小艳应用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取得满意疗效[11]。陶敏等中医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对晚期癌痛有效率100%。此法是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综述:

2009-02-02 生素B12穴位注射,同于中医传统的针刺,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特点,用药物调节内分泌[12]。

3.4电疗、针刺疗法 这2种疗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疼痛部位,采用电刺激神经或用针刺激穴位的方法,来镇痛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癌痛和采用气功延长镇痛时间都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13]。

3.5心理治疗 包括生物反馈、自我催眠、分散注意力和幽默等方法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减轻癌痛。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不定期地为患者播放适当的音乐,唤醒其生命的自我意识,克服焦虑心理,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3]。4、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14] 4.1 与医护人员有关的原因

4.1.1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郑莹等[15]对上海市76所医院1415名医生进行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2.8%的医生认为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强度的是主管医师,4.7%的医生认为是患者家属。而实际上,医护人员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与患者自我感觉符合率仅33%,且54%医护人员判断疼痛的程度较患者自我感觉轻一个等级以上[16]。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判断准确率较低,这是造成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 黄晓蕾等[17]对27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36%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定义,99%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同样在处理癌痛上也存在问题。郑莹等调查表明[15],在接受癌痛治疗的患者中癌痛持续1个月以上才得到治疗的患者占24.49%,且有8.7%的医生在患者服用药物无法达到止痛效果时,不采用任何措施。以上资料显示,医务人员仍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所以临床上应加强对癌痛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4.1.3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 虽然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然而对医护人综述:

2009-02-02 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如上海地区36.7%医生担心药物成瘾,非肿瘤科医生比肿瘤科医生更担心成瘾[15];27省市护士调查显示88%护士担心药物成瘾性问题[17]。可见,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顾虑药物成瘾性问题,这种顾虑必然会造成临床上用药剂量不足或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导致治疗不充分。

4.2 与患者有关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李漓等[18]对212例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疼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12.74%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许怀麟等[19]的调查也表明,24%的患者有意隐瞒病情,主要表现在患者陈述病情时隐去疼痛的病史或降低疼痛的等级。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成为治疗不充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患者认为晚期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担心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

4.3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原因

4.3.1对药品控制过严 吗啡消耗量已作为WHO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吗啡在中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郑莹等

[15]

对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影响癌痛控制的第一位原因就是“阿片类药物使用限定过多”。所以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应相应改变医药管理条例,放宽对药品的控制,以适应临床需要。

4.3.2治疗费用过高 卫生部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的代表药物中,临床上以控释片应用最多,但该类药物价格较贵,而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因而患者难以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

5、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20]

作者认为,如果认同病人有权力要求有效止痛,那么护士就有责任维护这个权利,反之,对病人就是一种伤害。有些医护人员不知道怎样识别和治疗病人的疼痛,因而常忽视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护士不提供足量止痛药的关键原因是担心会加速病人死亡。一位病人在吗啡治疗后死亡,即使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也可能认为综述:

2009-02-02 是她们的护理措施加速或导致了病人的死亡。虽没有一个护士因执行医嘱应用过量止痛药而被起诉,但有些护士也可能担心法律责任。对此,“促进临终病人舒适和止痛”规则中明确指出:对临终病人疼痛的及时处理,应果断地使用有效足量的止痛药,最大程度地缓解症状,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伦理学允许的。当疼痛不能控制时,在临终病人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难以控制的疼痛能导致病人失望、沮丧、自杀倾向或寻求死亡;反之,当疼痛被很好地控制后,大部分病人可能放弃先前的想法。在有效的姑息治疗和止痛护理下,约95%临终病人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护士的职责是保护病人免受伤害,但却要执行“有害”剂量用药止痛,这与她们的责任相冲突。护理人员必须明白简单地拒绝一个疼痛病人,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也不应该推测病人愿意控制疼痛而承受加速死亡的危险。护士必须向病人和家属讲清这些问题,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尽管主张对病人适当止痛,但仍有非常多的病人在疼痛中死去。作者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病人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需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

6、癌痛护理

6.1一般护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所采取的姿势和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面色、出汗、肌肉紧张,监察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全面了解病情。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解决处理,尽快消除不适,以免加强恐惧、悲观心理 [21]。

6.2 按时、按阶梯、个性化给药、注意给药细节 按三阶梯给药法给药,达到癌症病人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和工作时无痛[22]。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6.3心理护理 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以“不治之症”的观点来看癌症,一般人对癌症都有恐惧心理,而确诊癌症对病人在精神上是沉重的打击,病人常惊慌失措,认为生命快要结束,疑病心理特别重,稍感某处不适,即怀疑是癌症转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23]。因此,在护理癌症病人时,必须注意心理支持,引导病人自我调控情绪和行为,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如计数、看报、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等,病人通过重新调节情绪,学会自我克综述:

2009-02-02 服不良情绪,学会用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来对待癌痛,从而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另外,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力,缺乏家庭支持的平凡人往往难以忍受癌症疼痛,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抗病能力[24]。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细。我们期待着新的突破,生产出效果强、副作用少的镇痛药;另外心理护理也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安慰,而是由专业心理技师对患者实行音乐疗法、催眠术、松弛训练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加强心理学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癌症疼痛的护理出现新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 曹军宁.肿瘤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05. [2] 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 [3] 刘小静,张敬伦.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肿瘤防治杂志,2000,第7卷第1期

[4]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2):123~124.[5] 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 [6] 申萍摘,施 毅校.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年,第17卷第3期

[7]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8] 熊华,邹燕梅,于世英.泰勒宁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8第17卷18期

[9] 秦英,王关芬,白桦,王芳玉, 向亚娟.美菲康在癌症疼痛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5期

[10] 李越,马长青.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12期 综述:

2009-02-02 [11] 杜小艳.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J].湖南中医杂志,第17卷第4期

[12] 陶敏,鲁汉英,陈南珠,钱淑芬,官成浓,侯天印.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13] 谭芳.癌性疼痛的控制、辅助治疗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年第9期 [14]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3月第40卷第3期

[15] 郑莹,李德录,许德凤,等.上海市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93-395 [16]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125.[17]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10(7):22-25 [18] 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0,15(4):200.[19] 许怀麟,谢德荣,陈岱佳,等.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医学,2001,32(2):105.[20] 李慧莉,张俊红摘,何学鹏,闵丹琳校.癌症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第20卷第3期

[21] 石红梅.减轻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体会[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12月第15卷第6期

篇6: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长期不接受学习和新的信息,会让护理工作停滞不前,护理的质量也会下降。很荣幸我能参加为期5天的的省肿瘤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和来自全省各家医院的护理同行相聚沟通交流。

于3月10月正式开始5天的理论学习,培训班由资深肿瘤界护理专家讲课,使我受益匪浅,具体内容如下:

一、肿瘤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自我管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癌症病人具有与慢性病病人相似症状特征,除了躯体方面的症状,还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感精神障碍,因此有必要将自我管理引入癌症的支持治疗领域中。

二、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让我深刻理解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制度。

三、化疗药物的分类,毒副作用预防及护理措施。加深了我对化疗知识的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防护,让我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好的做好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四、肿瘤护理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根据肿瘤护理有哪些特点,如何从护理专业角度管理和干预肿瘤病人,尤其是癌症患者?如何开展肿瘤护理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点应放在哪些问题和人群上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等方面来进行肿瘤护理研究领域及选题范畴,科研的选题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明白了选题的基本程序以及肿瘤护理研究科研设计。

五、造口病人的康复指导及食管癌手术前后护理,介绍了国内目前已有的专科护士包括肿瘤专科护士,而且肿瘤护理是艺术中的艺术,作为一个肿瘤专业的护士,你不仅是一名拥有临床知识和专业技

能的看护着,你还是一名老师、一名听众、一名可信耐的人,你要帮助他们度过生活最艰难的时刻,这使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六、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姑息护理及中医护理。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任务。

七、肿瘤病人生物治疗新进展。肿瘤免疫学揭示人类肿瘤抗原奥秘,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内涵。T细胞、NK、DC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持续稳定发展。生物疗法已显示与传统常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的互补性。在二十一世纪生物治疗必将得到突破性发展,并成为治疗肿瘤的常规疗法。

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现况,解读《输液治疗实践护理指南与实施细则》,介绍PICC、CVC导管维护及静脉输液港维护。这一课对我影响很深,这是我科护士必须要掌握的原则和以后改进的方法。

篇7: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

地点:内三科医办室 主讲人:马春雷 参加人员:

讲课内容: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压疮认定和报告制度及压疮防范措施

一、定义

压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它是由于机体长期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病痛,也因延长住院日而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病人,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

二、压疮的发生机制及诱因 1 压疮发生的机制

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褪色,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甚至皮肤组织破溃、糜烂。压疮发生的诱因

受压、营养不良、潮湿、摩擦是压疮好发的主要因素。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长时间受压可以使局部皮肤血流停止,淋巴滞流、蓄积,厌氧代谢废物积聚,造成皮肤、肌肉组织坏死。当病人的血红蛋白低于120 g/L 时,也是形成压疮的一个原因。而由于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导致皮肤浸渍、松软,再加上细菌及毒素的繁殖与增加,更易使皮肤感染形成压疮。3 压疮的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 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Waterlow压疮评分法。如果评分≥10,则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

三、压疮新分期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完整的皮肤表面呈现紫色或暗红色,或者出现血泡。其相比于周围组织会有疼痛、硬结、腐烂、皮温增高或降低的变化。对于皮肤黑的人不易发现该变化,可以表现为在黑色基底上出现薄薄的水泡,进一步演变成黑色焦痂。该类伤口即使采取了相应的处理,也会很快演变恶化。

2、淤血红润期:为压疮的初期,又称为Ⅰ期压疮。此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的血液循环障碍,呈现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或麻木感。判断标准为解除压力三十分钟后,仍不能褪色。此期可逆,解除压力后可阻止进一步发展。

3、炎性浸润期:又称Ⅱ度压疮。病变累及真皮层,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可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底面潮湿红润,此期有疼痛感。

4、浅度溃疡期:Ⅲ度压疮,全层皮肤破损,病变累及皮下组织,可延及但不穿透皮下筋膜。此期水疱进一步扩大,感染后有脓液覆盖,病人疼痛感加重。

5、坏死溃疡期:Ⅳ期压疮。此期坏死深入真皮下层和肌肉,甚至达到骨面,可出现邻近组织破坏和窦道形成。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重者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

6、无法分期(unstageable):在缺失全层的基底部被坏死组织(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或焦痂(黄褐色,棕色或黑色)所覆盖,只有去除这些坏死组织后才能进行分期。

四、对压疮易患因素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五、压疮的预防 减轻病人局部皮肤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规采取2 h~3 h 翻身、叩背1 次,对于水肿、出汗、感觉麻木等病人需30 min~60 min 翻身1 次。翻身时尽量将病人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电动防压疮气垫床可防止剪切力,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压迫,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它是通过规律循环,间隔2.5 min~3.0 min 交替充放气的方式,不断改变病人受压部位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为受压部位提供更好的血液循环,可免去人工按摩。流动的空气还可阻止化脓菌的繁殖,起到防止和治疗压疮的作用。同时,气垫床还适用于瘫痪、烧伤、骨折牵引、外科手术护理以及意识不清、自主翻身困难的病人。还可运用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2 减少摩擦

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无渣屑,注意随时检查清理。更换被服时,不能“拖”“拉”“拽”,以避免因摩擦而使皮肤受损。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抬起病人腰骶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3 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局部按摩,定时用搽红花酒精、10%樟脑酒、50 %乙醇或红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压处,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4 降低皮肤温度

垫茶叶枕(隔夜的茶叶晾干包在纱布内),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肤温度,以防压疮的发生。5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纠正低蛋白血症, 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是治疗压疮的根本保障。营养不足可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延迟创面的愈合。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潮湿等刺激,病人每次排便后应立即清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状态。同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床单,使病人舒适。

六、治疗 1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压疮是毒邪内结、淤血、寒凝气滞造成。由于组织受损,溃后脓水淋漓,导致气血亏虚、肝气久郁不解。黄芪注射液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的作用。新癀片具有保护创面、抗菌和抑菌、止痒、生血和活血的作用。复方七叶莲可免除清疮、换药、包扎等程序。三黄乳香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2 生化药物制剂

具有保护创面、减轻疼痛、清除脓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莫匹罗星软膏为局部抗生素,抗菌谱广,使用后可使创面炎性反应减轻、分泌物减少、肿胀时间缩短,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生物流体敷料对皮肤创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创面形成透明薄膜,具有抗感染及促进组织生长、创面愈合、控制和吸收渗出物的独特功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素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合成,形成胶原蛋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形成丰富的肉芽组织,使伤口愈合。3 理化治疗

用激光、外科手术治疗也是近几年来的新方法。激光以CO2激光及Nd∶YAG激光汽化切割溃疡面, 使溃疡面在术后形成一保护性痂壳, 2周或3周脱落, 痂壳脱落时, 其下的组织已修复缺损;以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法, 具有杀菌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外科手术可用局部皮瓣和带血管肌蒂皮瓣转移植入法等治疗, 其手术治疗方式应取决于创面的大小、部位以及深度。另外, Brown认为高压氧治疗压疮最好, 其机制为改善微循环, 促进创面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再生, 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创面愈合。

近年来对压疮治疗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七、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普及压疮的预防知识及治疗技术,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必要时进行家庭巡诊,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复发。

八、小结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 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 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 客观地承认压疮危险因素, 充分认识其危害, 努力探索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新方法、新技术,是每一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压疮认定和报告制度

1、各科室将新增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患者床号、姓名、诊断、压疮基本情况及处理措施及时报告护理部,并填写《压疮申报表》。(带入压疮于24小时内报告,难免压疮根据病情进展及时报告。)

2、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下病房了解病情及处理措施到位情况,适时指导。

3、对存在护理难度的病人,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会诊,提供解决方案,确保病人安全。

4、护理部及时跟踪督查压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5、患者出院后科室将压疮转归情况在申报表上如实填写后交护理部存档。压疮防范措施

1、正确评估病情:对压疮高危病人应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建立翻身卡。

2、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常更换体位使骨突部位交替减轻压迫(勤翻身);保护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减轻皮肤与床褥间的剪切力(如软枕、气圈、气垫床、水褥、翻身床的使用);对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矫形器械者,衬垫应松紧适宜并认真听取病人主诉并随时调整。

3、避免局部受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皱折、干燥、无碎屑;指导家属正确翻身和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随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及伤口敷料;尿失禁者应留置尿管(男病人可使用尿套),大便失禁者应特别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

4、促进血液循环: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全背按摩;使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行骨突部位局部按摩;使用电动按摩器按摩(依靠其电磁作用引导治疗器按摩头震动,以代替各种手法按摩)。

5、改善营养状况:长期卧床者或危重病人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必要时给予鼻饲、TPN、输血等支持疗法。

6、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篇8:临床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

1 口腔护理新理念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对口腔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简单的口腔清洁已经不能满足口腔护理的需要, 口腔护理已从单纯的预防口腔疾病, 发展为保持、促进身体健康, 提高康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 (QOL) 的科学技术[1]。在21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从维持口腔清洁出发来达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是口腔护理新的理念[2]。

2 口腔护理理论指导

2.1 护理程序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李瑞琴等[3]运用护理程序对48例患者实施口腔护理, 认为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口腔护理, 摒弃了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工作模式, 代之以全面评估、科学决策、系统实施、客观评价的主动调控过程, 故而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2.2 运用整体护理观指导口腔护理

郑玲等[4]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对口腔护理现状作了分析, 指出在为患者实施或指导口腔护理时, 关注患者的感受是整体护理的要求之一。提出口腔护理应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 从变化的动态中对效果进行评估, 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方法, 用整体护理观指导护理活动, 有利于提高口腔护理的内在质量。

2.3 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口腔护理

蒋伟亚等[5]认为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 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而Orem自理理论指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 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而应用自理理论指导颅骨牵引患者通过应用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完成自我口腔护理, 可对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 增强自信心。

2.4 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口腔护理

需要接受口腔护理的患者情况千差万别, 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口腔护理指导原则, 明确技术标准, 选择适宜的器械、设备和药物,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 我们既要及时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创造的证据, 更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证据。因此, 学习和运用循证医学, 指导我们口腔护理实践和科研实践, 提高科研质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6]。郑玲[2]为探讨如何运用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实践, 运用循证思维的方式, 重新认识口腔护理, 提出模仿口腔的生理清洁功能, 使口腔护理干预达到高度的个体化, 是口腔护理应遵循的原则。

3 口腔护理新用具

3.1 一次性清洁刷

李天雅等[7]使用了一种由上海科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利制作的新颖黏膜及皮肤清洁材料 (一次性清洁刷) 进行口腔护理, 效果良好。清洁刷由一根白色细长圆形棒和长方形、表面呈锯齿状的海绵体组成, 每一块海绵体有5个清洁面, 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为一次性无菌物品, 保质期1年。一次性清洁刷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节约开支、安全可行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3.2 三面牙刷

于杰等[8]将市场上出售的三面牙刷的三个面远离柄部的一半分别去毛, 中央挖凹槽, 牙刷头部与凹槽两边留一部分, 将棉球一面蘸取少量胶固定, 待干, 将此面修剪成与牙刷凹面相同的形状, 再将其他面修剪整齐, 将棉球固定端放入凹槽内, 凹槽三边突出的部分将棉球固定就制作成了临床专用三面牙刷。其具有减轻患者的痛苦、安全高效、省时省力的优点。

3.3 电动牙刷[1]

电动牙刷体积小, 毛软, 刷毛经过圆头处理, 特别温和, 不会损伤牙龈;刷头采用独特的实用新型专利T形传动电动牙刷头, 左右各60°匀速摆动, 刷洗时转动灵活, 不仅可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其电机采用电动牙刷专用的进口马达, 噪声极微, 5 200转/min, 还可增进牙龈的血液循环, 维护牙龈的健康。刘敏等采用电动牙刷刷洗结合氧化电位水冲洗法清洁口腔彻底有效, 能明显减少细菌数量, 抑制细菌繁殖, 防止口腔感染的发生。

3.4 声波震动牙刷[9]

近年来市场推出了声波震动牙刷, 其通过声波震动产生合适的刷力和频率, 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去除菌斑和口腔内其他物质的目的。声波震动牙刷采用类似磁悬浮的原理, 产生3 100次/min的震动, 震幅1 mm, 从而达到有效去除牙菌斑的效果, 有实验证明声波震动牙刷对各牙面的菌斑清除有效率优于其他电动牙刷, 尤其值得在口腔卫生依从性较差的儿童中推广应用。

4 口腔护理新方法

4.1 喉镜协助法

李丽婷[10]对201例昏迷患者使用喉镜协助口腔护理后效果满意。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操作者站在患者同侧, 一手持喉镜镜片朝下顺患者嘴角插入口腔后, 操作者先观察口腔及舌黏膜情况, 如有痰液先将痰液吸尽, 然后将喉镜置于上方口角处, 按常规清洗下侧口腔, 同法清洗对侧。喉镜起到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和手电筒的叠加作用, 能够清楚直接地观察到口腔、舌黏膜的情况及口腔污垢的位置和量, 使口腔护理更彻底有效。

4.2 纱球擦拭法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采用纱球代替棉球, 获效满意。龙羽玲[11]研究表明纱球较棉球能更有效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及软垢 (P<0.01) , 主要是纱球有孔, 表面较粗糙, 擦牙时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纱球的方格线在移动时, 能刮除牙面上的附着物, 且纱球中的小孔能吸附牙面、牙缝的异物, 从而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

4.3 含漱法

对于能漱口的患者, 尽量鼓励进行含漱, 每日多次的含漱, 类似物理性的冲洗, 可清除大块残渣和分泌物, 减少牙菌斑。含漱的动作还有利于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 能促进口腔的自洁作用。含漱的方法用舌头上下、左右、前后反复地搅拌;嘱患者每1 h~2 h含漱1次, 药液保留在口腔内3 min~5 min, 尤其在晨起、饭后30 min和睡前含漱更为重要。

4.4 注射式负压吸引法[12]

用物:床边备负压吸引装置1套, 装有漱口液的漱口杯1个, 20 ml注射器1副 (取下针头) , 5 cm长一次性头皮针细管1根 (剪去针头) , 弯盘1个, 治疗巾1块。操作方法:携用物置床旁, 患者头偏向一侧, 颌下垫治疗巾, 将一次性头皮针细管套在20 ml注射器乳头上, 将细管轻轻插入口腔, 左手持注射器缓慢注射漱口液, 同时右手持负压吸引管进行抽吸, 一边注射一边抽吸, 直至口腔全部冲洗干净。优点:操作简单, 口腔清洗彻底, 特别适用于口腔损伤严重的患者。

4.5 咀嚼法

李丽芳等[13]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用咀嚼口香糖的办法进行口腔护理, 取得一定效果。方法:患者湿润嘴唇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15 min, 早、中、晚各1次, 口干烦躁时加嚼1次, 直到患者肛门排气为止。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安全, 患者乐于接受。咀嚼口香糖还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 预防口腔并发症, 防止真菌感染。

5 口腔护理药物选择

5.1 西药类

近年来, 国内一些新型的口腔护理液经临床验证不但杀菌力强, 同时具有口感好的特点, 患者乐于接受。如0.5%聚维酮碘具有清香味, 口泰略带微苦清凉味, 且二者的杀菌效果不受p H值影响, 免去了测试口腔p H值的繁琐步骤, 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口腔护理液。还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的止痛作用;0.5%碘伏、氯己定、0.5%甲硝唑的抗菌除臭作用。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根据口腔感染的菌种选择用药, 如对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庆大霉素,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时, 可选用3%苏打水含漱。

5.2 中药类

大量临床资料报道, 口腔护理液已不仅局限于西药。近几年有关中药漱口液的报道较多, 如金蒲散含漱剂、丁香漱口液、口疮灵漱口液、银甘漱口液、中药清口液、两面针漱口水等, 经临床应用并与传统口腔护理液进行对比研究, 均获得较好效果。此外中药口服液和中药牙膏也在口腔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3 其他

也有学者将米醋、浓茶水、强氧化离子水应用于口腔护理, 均有一定效果。

6 口腔溃疡护理新技术

在临床, 口腔溃疡是肿瘤化疗、放疗中常见并发症, 据报道, 此类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66%~75%[14]。它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影响患者进食, 产生恐惧心理,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导致全身性严重感染。口腔溃疡也是口腔护理中的棘手问题, 因此防治口腔溃疡的措施应放在首要位置。

6.1 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是临床防治口腔溃疡中最常用的方法。如有学者用湿润烧伤膏、维生素E、云南白药、六神丸药糊等在溃疡面涂药;也有学者用利多卡因加其他药物的配制液含漱或电位氧化水、中药漱口液含漱;还有学者用维斯克配制液、灭滴灵配制液雾化吸入, 均有一定效果[14]。

6.2 中药外敷

张雅红[15]报道用吴茱萸、胡黄连研末, 加陈醋制成糊状, 敷于双足涌泉穴, 有效率100%。

6.3 耳穴贴压

王建华等[16]对42例口腔溃疡的患者采取用王不留行子行耳穴贴压治疗, 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6.4 紫外线局部照射

朱萍英等[17]采用紫外线对化疗后所致口腔溃疡进行局部照射。方法:嘱患者张口, 用压舌板使溃疡面暴露, 将光导头尽量靠近溃疡面, 局部照射8 s~12 s, 每日1次, 6~7次为1个疗程, 每次照射后给予溃疡面涂搽碘甘油。经临床观察发现, 紫外线局部照射能有效地减轻局部疼痛, 加速口腔溃疡面愈合, 且其操作简单, 治疗时间短, 无痛苦, 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 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6.5 口腔吹氧法

叶健浓等[18]采用口腔吹氧法对168例小儿溃疡性口腔炎进行治疗。方法:给予4~6 L/min的高流量口腔吹氧, 20 min/次, 2次/d, 再予思密达粉末直接涂于口腔溃疡面, 3~4次/d。向口腔内高流量吹氧是利用纯氧破坏厌氧菌的生长环境, 提高创面组织中氧的供应量, 使坏死组织氧化分解, 促使正常细胞的氧合, 从而抑制创面厌氧菌的大量滋生和繁殖, 并防止溃疡面加重。氧气流吹干创面后, 形成薄痂, 利于愈合, 而思密达是一种高效黏膜保护剂, 能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愈合。两者联合应用, 高效快速, 经济实用且方法简便, 小儿易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学生和谐校园主题国旗下演讲下一篇:开学典礼教导主任精彩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