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2024-07-05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共9篇)

篇1: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4日,呼和浩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金满义在通报会上透露,呼和浩特46家公立医院预计在4月份全部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

金满义表示,调价机制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等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完成调价前的.准备工作,经测算,改革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将减轻。

呼和浩特市于启动城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覆盖了全市46家公立医院,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直属医院6家,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家,市直属医院6家,旗县区医院14家,解放军、武警、民政、院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办的医院17家。从20xx年12月1日起,46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根据测算,一年将让利患者2.8亿元。

相关阅读

马鞍山公布今年深化医改试点重点任务

中安在线讯据皖江在线报道,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马鞍山再出新举措。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对破除药价虚高、公立医院补偿、基本医保统筹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要求。

取消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药品和耗材价格虚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针对此,马鞍山将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按“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继续加大力度,理顺药品、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

所谓“带量采购”,就是在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由医疗机构或医联体与药企进行成交确认,明确采购的品种、数量及价格等,将量价挂钩,以获得最低采购价格。据了解,去年4月起,马鞍山组成1个药品采购联合体,市级、县级、基层带量采购后较省集中采购价平均分别降低了18%、15%、10%。在此基础上,今年马鞍山将取消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并实行分片带量采购、网上交易,进一步挤压耗材价格虚高空间。

此外,将全面推行“两票制”,进一步完善药品带量采购办法,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带量采购价格,逐步调整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格。

分级诊疗新增10个病种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今年马鞍山新增10个分级诊疗病种,完善16个病种分级诊疗指南并形成规定。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30%以上。

同时,马鞍山将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有新动作。马鞍山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转诊预约等签约服务,到20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签约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马鞍山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引导城市医生到基层开展全科医疗服务、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城乡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适宜技术推广等,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和农村。

公立医院40%以上患者按病种付费按病种付费,可以抑制过度用药和“小病开大药方”的现象。今年,马鞍山将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实行“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浮动定额管理机制。到年底,公立医院40%以上的住院患者实现按病种付费。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床日付费、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结合的付费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另外,将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具体时间路线图,整合医保经办机构,确保年底前完成整合。加大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试点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试点任务。

通知还明确,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综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强化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评价作用。城市三级医院应推进日间手术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应将不低于40%的专家门诊号源放在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等预约平台或医联体对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大产科等领域紧缺人才和老年医学等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与动态管理,深化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篇2: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xxxx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通知》规定,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要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和定价方式,国家负责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地方确定医疗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数量,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药费用控制,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知》强调有关部门和各地都要切实履行责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要坚持协同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要坚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协同推进改革、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时,同时公布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措施。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明显缓解,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xx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xx岁,比20xx年提高xx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以下,为近xx年来的最低水平。

近日,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联合发布的一份医改研究报告指出,20xx年至今,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保全民覆盖,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下降。中国向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迅速迈进。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显示,20xx年我国病人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同时,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在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xx%,较上年下降xx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启动国家药品谈判,让患者吃药更便宜。今年xx月xx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趋同。

篇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近期, 内地银行取款费、年费、挂失费等数项收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8月3日银监会紧急叫停“问题收费”, 要求银行对争议较大的收费项目就定价水平进行合理性评估。

8月10日, 中国银监会就最新下发到内地各商业银行并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进行公开表态, 在收到反馈意见后将会同国家发改委抓紧修改征求意见稿, 因其影响广泛, 该意见稿下一步还将征求公众意见。

中国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 银监会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修订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已下发到各商业银行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银监会和发改委在收到反馈意见后将抓紧修改征求意见稿。同时并称, 考虑到银行收费涉及金融消费者权益, 影响广泛, 下一步还将就《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篇4:3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受长期“以药养医”机制、医保结余支付能力不足以及诊疗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制约,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一些药品、材料设备等费用却过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疗行业运行机制,出现了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现象。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这次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合力推进改革,目标正是提高诊疗、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既体现医疗技术价值、确保医院良性运行,又实现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

1问:价格改革具体改啥

一位大夫去理发,给他剪了几年头发的师傅告诉他:“我晋级了,过去剃头是60元,现在涨到80元了!”师傅跟大夫聊天时表示,这20元涨得不算多,因为他都干了3年了。大夫说:“我读医学院11年,当大夫十几年,诊疗费一直只有几块钱。”这个段子,生动演绎了我国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的问题。

在医改工作中,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是焦点。近年来,伴随着药价改革的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渐渐提上议事日程。各地改革主要内容有两点: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前者目标是破除“以药补医”的窘境,后者则为了体现医疗技术价值。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四部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在《意见》中从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任务。

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对公立医疗机构,其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公立医院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各地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

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各地可按有关法律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合理确定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依法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

2问:配套改革怎么开展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诸多领域,如何稳妥推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江苏省物价局副局长孔祥平指出:“如果只是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疗费这样的简单平衡,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要推进医疗价格综合改革。”

由于这项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所以,《意见》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如:价格主管部门统筹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进价格调整和定价方式改革;卫生计生部门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医保部门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明确分工后,必须协同推进改革,形成政策合力。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必须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方面政策的衔接联动,方能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以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具体来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是,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必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

3问:患者负担会增加吗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价格改革,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会不会多掏钱。为了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

“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是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用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保衔接”,是指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政策要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整体医疗费用负担不会增加。同时,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医药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说明,正因为医疗服务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

据介绍,改革总体上实现了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以承受的预期目标。对患者而言,药品价格不同程度下降,总体负担没有增加。如安徽省改革后,全省100家城市公立医院的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3.7%和2.3%;门急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5%。

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而言,取消药品加成并未影响业务收入。安徽庐江县医院医改后业务收入持续上升,三年收入结余平均年增10%~15%,医务工作者的技术价值得以体现,一线员工待遇和积极性同步提升,而且行为更加规范。

篇5: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2006年5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加强和改进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价格工作的重要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体现农民意愿、符合农民利益的具体实施意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请各地将贯彻执行的具体情况于8月底前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七日

附:关于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加强和改进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一、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加强粮食供求和价格走势的监测分析,适时发布价格信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落实促进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各项价格优惠政策。继续对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对批发和零售环节实行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价。加强对种子、农药、农膜等价格管理,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制度。

(3)加强农村电价管理。加快推进城乡各类用电同价,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水平。农村中小学用电原则上执行居民生活电价。整顿农村电价秩序,严禁各种乱收费和乱摊派。

(4)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将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逐步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适度调整水利工程供农业用水价格,合理制定农业

1生产用水的水资源费标准,加强农村生活用水价格管理。对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免收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取水许可证工本费等收费,减轻农民用水负担。

(5)规范农产品检验检疫收费。对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志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对农机产品检验,严格执行省级以上价格、财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规范畜禽、畜禽产品检疫以及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严禁重复检验、重复收费。

(6)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管理。规范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提高应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支持农村价格监测、价格信息网络建设。

二、完善价格收费政策,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7)完善农村电信资费政策。研究制定电信服务向农村倾斜的资费政策措施,降低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标准,督促电信企业尽快推出适合农民需要的电信资费套餐。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促进电信普遍服务事业发展。

(8)规范有线电视等收费。合理制定农村有线电视收费,对低收入用户实行收费减免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用于“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无线电频率占用费。规范农村图书馆、体育设施使用等方面的收费,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9)加强农村客运价格管理。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农村客运价格。进一步清理整顿涉及农村客运的各项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

(10)规范农民建房收费。对农民建房除按规定收取证照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在办理建房手续时,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接受咨询、设计等服务并收取费用。

(11)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积极推行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落实征地补偿同地同价政策。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及时足额支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

(12)建立农村环保收费制度。研究提出促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建立和完善促进生态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加大治理整顿力度,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13)治理农村教育收费。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严禁学校以服务为名乱收费。严格限制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和收费标准,并力争逐年有所降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14)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管理,降低农村药品零售价格,支持农村零售药店发展。规范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诊所医疗服务项目,合理制定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收费标准,制止医疗服务中的乱收费行为。

(15)规范殡葬服务收费。合理确定政府监管殡葬收费的范围。遗体接运费、火化费、骨灰盒寄存费等少数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其他殡葬服务收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规范殡葬服务收费行为,督促殡葬机构事前向丧属提供服务清单,清单内容应包括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等。

四、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16)清理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及时修改或废止,收费标准过高的要降低。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各地不得制定专

门针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清理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防止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

(17)规范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制定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应坚持公开、公正和质价相符的原则。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评估、粮食购销合同公证、乡镇法律服务等收费管理。规范专门面向农民的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业科技推广等收费。

(18)清理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收费。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就业,除规定的证书工本费外,取消其他一切针对农民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农民工乱收费。

(19)整顿农民就业培训收费。重点整顿涉及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收费,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凡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安排有专项资金的,不得向农民收取培训费。严禁强制农民参加各种有偿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并收取费用。

五、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农村市场价格秩序

(20)开展涉农价格检查。重点加强对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的检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业用水、农村用电、农村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检查,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烟叶等农产品收购价格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制止各种乱涨价、压级压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21)抓好涉农收费检查。重点加强对教育、国土、建设、计生、民政、县乡政府和村委会等部门和单位的检查,制止农民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教育、农民建房、殡葬服务、农民进城务工等乱收费行为。建立查处农村乱收费的快速反应机制。

(22)发挥价格举报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鼓励农民通过“12358”电话,举报价格违法行为,主动参与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的举报,应及时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23)坚持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把坚持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作为农村价格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改进公示形式,调整公示范围,充实公示内容,强化动态管理,健全配套措施,巩固公示成果,确保公示制度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

六、构建农村价格服务体系,帮助农民维护自身权益

(24)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为制定支农惠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农产品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及时向农民提供成本价格信息。

(25)搞好农村价格监测和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价格监测和信息网络,及时分析农村市场价格变化,并向农民发布。加强特色农产品价格的采集,通过乡镇政府网络、农产品合作组织、乡村价格信息员、农产品成本调查户、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等途径,把相关信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26)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不断改进活动方式,充实活动内容,调动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扩大农村价格监督检查的覆盖面。

(27)加强和改进价格宣传工作。农村价格宣传工作应做到入村入户、入情入理。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栏等载体,采取价格公告、新闻发布、现场咨询等方

篇6: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皖价医〔2012〕173号

■ 发布时间:2012-10-22

各市、县(区)物价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推进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补偿机制,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皖政〔2012〕98 号)精神,经省医改领导小组同意,现就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以2011年药品差价收入为参考基数,并根据财政、医疗保障情况,对药品实行零差率减少的收入,通过收取诊察费(含挂号费)和增加政府投入予以补偿。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减少的收入,通过合理调整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等项目价格予以补偿。

(二)医药价格联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必须在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前提下实施。

(三)与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同步实施。医药价格政策调整要与医保、财政、卫生等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同步实施,合理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有效控制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使患者医药费用有所降低,体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惠民利民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一)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县级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取消加成,按进价销售。

(二)设立诊察费项目。将挂号费并入该项目,诊察费分普通门诊和专家(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其中:西医普通门诊每人次35元,专家门诊每人次55元;中医普通门诊每人次40元,专家门诊每人次60元。急诊诊察费上浮20%。西医门诊诊察费医保支付33元,中医门诊诊察费医保支付38元,其余由个人自付。住院诊察费一次性按门诊三倍收取(含门诊已付一次)。

(三)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总量控制,降低与提高数额基本平衡的原则,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价幅度为20%;适当提高偏低的护理类服务价格、部分手术类价格和床位费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具体标准另行下发)。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医药价格改革工作政策性强,社会敏感性高。各级价格部门要从医改大局出发,加强与卫生、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二)加强监测,严格监管。为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各级价格部门要建立县级医院医药价格监测制度和医药价格定期检查制度,实行医药价格监管常态化。严厉查处药品加价销售,医疗服务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乱收费行为。

(三)加强宣传,跟踪评估。各级价格部门要积极宣传县级医院价格改革的意义、原则和具体方案,使得价格改革深入人心,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各地要做好跟踪调研、评估工作,为深化价格改革做准备。发现问题及时向省级价格、卫生、人社、财政等部门反馈。

安徽省物价局 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财政厅

篇7: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

来自: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东监管局 发布时间:2006-04-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物价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矛盾加剧,煤炭、电力供应紧张,价格矛盾突出。为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煤炭、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现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印发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电煤价格监测工作

及时、准确地掌握煤价变化情况是顺利实施煤电价格联动的关键。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发电用煤价格的监测,尤其是对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煤炭价格的监测;煤炭运销协会和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要分别对国有重点煤矿出矿价(车板价)和发电企业到厂煤价、从煤矿购煤的车板价进行监测。有关煤炭、电力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煤炭价格资料。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和煤炭运销协会、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每月要向我委报告汇总的煤价监测数据。

二、稳妥实施煤电价格联动

煤电价格联动由我委组织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电力、煤炭企业实施。首次煤电价格联动以2004 年5 月底煤炭企业销售电煤的车板价为基础,根据6 一11 月电煤车板价的平均涨幅,按照本文所附煤电价格联动公式测算和调整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和电网经营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电价调整将尽量以区域电网为单位进行。区域电网内煤价涨幅差距较大的,分省(区、市)调整电价。为保证首次煤电价格联动的顺利实施,调整电价时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价标准维持现行实际水平不变,居民、农业、中小化肥电价暂不作调整。

三、适当调控电煤价格

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决定2005 年在全国范围内对电煤价格进行适当调控。具体措施是:

(一)煤电双方已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了电煤交易价格的,按照合同价执行,铁路、交通部门优先安排运力。

(二)对尚未签订长期合同的电煤,2005 年车板价以2004 年9 月底实际结算的车板价为基础,在8 %的幅度范围内,由煤电双方协商确定。2004 年煤价已经较高、涨幅较大的,按较低的幅度协商;煤价较低、涨幅较小的,可按较高的幅度协商。

煤、电企业在协商确定电煤价格过程中,要顾全大局,不得因为价格纠纷而停止供煤或停止发电。对破坏煤、电生产秩序、危害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企业,国家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四、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电煤价格动态,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尤其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小煤矿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最高限价、哄抬价格、价格垄断等价格违法行为,要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等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并对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

附件:

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

二、煤电价格联动计算方法

附件一:

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

(一)为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煤炭、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办发〔 2004 〕 47 号文件要求,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二)从长远看,要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 电价改革方案》规定,对电力价格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三)过渡期间,应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积极开展电力竞价上网试点。同时,按照“市场导向、机制协调、价格联动、综合调控”的思路,建立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煤价变化的电价调整机制。

(四)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根据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的传导机制,建立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的公式(见附件)。以电煤综合出矿价格(车板价)为基础,实行煤电价格联动。为促进电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力企业要消化30 %的煤价上涨因素。燃煤电厂上网电价调整时,水电企业上网电价适当调整,其他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不随煤价变化调整。

(五)建立电煤价格信息系统及指标体系。设立分煤种的煤炭交易量、交易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确定统计标准、采价点、报送制度、统计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平均煤价及变化幅度,定期对外发布,作为煤电价格联动的计算依据。

(六)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上网电价调整后,按照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各类用户的销售电价中,居民电价、农业电价、中小化肥电价保持相对稳定,一年最多调整一次,调整居民用电价格应依法召开听证会;其他用户电价随上网电价变化相应调整。

(七)核定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价格。在电网经营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前,按照电网经营企业实际的电力购销价差,核定并公布各电网输配电价标准,作为煤电价格联动的基础。在电网经营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明确界定电网输配电资产后,依据国家制定的输配电价格定价机制和输配电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合理核定电网经营企业的输配电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实行煤电价格联动。

(八)确定电价联动周期。原则上以不少于6 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 %,相应调整电价;如变化幅度不到5 %,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 %,进行电价调整。

(九)按电网区域分价区实行煤电价格联动。由国家发改委根据煤炭平均车板价变化情况,按区域电网或在区域电网内分价区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并将具体实施情况报国务院备案。

(十)政府依法对煤炭价格进行适当调控。为避免煤炭价格发生剧烈波动,依据《价格法》 的规定,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在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在全国或部分地区采取价格千预措施。

(十一)制止价格垄断和价格联盟行为。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地方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不得直接干预煤价。煤炭企业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合理调整煤炭价格,不得结成联盟哄抬煤价。电力企业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消化部分煤价上涨成本,并增加电厂对煤价的决策权,不得串通压低煤价。

(十二)整顿煤炭流通秩序,制止中间环节各种乱加价行为。鼓励煤电双方直接订立购销合同,减少中间环节。煤电双方签订供货合同的煤炭应实行直达供应,不得经过中间环节倒买倒卖。逐步提高签订供货合同的煤量在全部发电用煤量中的比重。制止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输企业对煤炭乱加价、乱收费的行为,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在煤价外加收的各项基金和费用,减轻煤电企业负担。

(十三)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煤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鼓励煤电双方稳定供需关系,签订中长期合同,运输部门应对中长期合同优先安排运力。

附件二

煤电价格联动计算方法

(一)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 计算方法如下:

上网电价调整标准二煤价变动量又转换系数

其中,转换系数与供电标准煤耗、发热量、消化比例等因素有关,具体计算方法为:

转换系数=(1 一消化比例)x 供电标准煤耗x7000 /天然煤发热量x(l + 17 %)/(l + 13 %)

(二)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 计算方法如下:

篇8: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2016年07月06日 11:23

来源:发改委网站

原标题: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6]14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卫生计生委(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抓紧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二、各地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同步实施,确保群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此前有关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规定,凡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2016年7月1日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补偿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医疗服务价格尚未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调放结合。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科学核算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总量,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政府定价范围,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医保控费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坚持协同配套。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协同推进、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

坚持统筹兼顾。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正确处理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提高群众受益水平的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坚持稳步推进。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及时完善政策,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主要目标。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

1.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可探索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方谈判形成价格的机制。2.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及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部门,根据本地区医疗市场发展状况、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在2016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3.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基本医保基金支付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由医保经办机构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二)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级定价,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制定不同价格,拉开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等政策相互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并作为确定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的依据。各地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2020年前,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并实行动态调整。坚持鼓励创新和使用适宜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

(四)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到2016年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价格法的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并做好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医疗服务,要按照“管细、管好、管到位”的要求,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区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发挥12358全国价格监管平台作用,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求和职责分工,及时细化落实改革措施。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定价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在2016年底前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总费用、次均(床日)费用、检查检验收入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人次等指标定期通报制度,督促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清单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医疗机构控费意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并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费用控制,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

(二)协同推进改革。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加快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等改革,推动建立经营规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药品流通新秩序和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医疗机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中医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具体方案,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时,同时公布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措施。

(三)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地方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控制医药费用、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商业保险作用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经验,促进改革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第三方在规范医疗服务项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和开展政策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更加客观、公正、规范、透明。

(四)做好跟踪评估。各地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督导、考核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跟踪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推广好的做法。要密切关注改革后医药费用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其他方面未见到实际效果,医疗服务价格却大幅上升,群众和全社会医疗负担加重的问题。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要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第一时间研究处理社会反映的问题。

(五)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准确解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措施,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凝聚各方共识,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改革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改革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各地要及时报告。

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坚持调放结合,强化政策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放开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有力促进了医疗机构新型补偿机制的建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尚未完全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已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列入价格改革重点任务,并明确了改革目标和实现路径。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要求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此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医药价格的重要内容,也是2015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通过改革,将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医疗卫生特点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任务。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价格,逐步理顺比价关系。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各地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合理确定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问: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政策的衔接联动,以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一是协同推进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强调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必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二是明确部门分工,落实改革责任。围绕改革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并落实到具体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主要是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和定价方式改革,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主要是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管理;医保部门主要是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三是稳步有序实施,及时完善政策。要求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加强跟踪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加重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问:如何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答: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是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问:如何确保改革后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上不增加?

答:为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主要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二是与医保支付政策进行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上不会增加。三是强化医药费用控制,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早在2015年10月,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建立医疗费用监测和考核机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感受会有所不同。

篇9: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及意见

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国家、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7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91号)精神,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按照“市乡托管,乡村一体;定性定编,绩效管理”的工作思路,以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开展市、乡镇、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原则。以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市居民提供。

坚持基层基础基本原则。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配置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调动和激发城乡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功能整合和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整体运行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修订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强龙头、强专科、强基层”,进一步健全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强龙头。新建一家市级综合性医院,整合市级医院医疗资源。市级医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开展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的对口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面实施等级提升工程,提高市级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对全市医疗机构的高精检测项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避免重复投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检测结果互认,减轻患者负担。市级医院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强专科。加强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专科医院建设,整合市域内相关专业学科资源,进一步突出专科特色,并更好地发挥其对城乡社区妇幼保健、精神病防治和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

3.强基层。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至2011年,建设(新建、迁建、扩建)甘霖、三界、三江、鹿山和剡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完成1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计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推进偏远山区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定点、定时、定人、定服务内容”的“四定”驻村服务制度,实现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职能,明确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定位,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国家基本药物和中医药治疗,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服务。

(二)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体制。

1.明确机构性质。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会公益类卫生事业单位。

2.明确机构职能。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面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并对本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3.核定机构编制。根据《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浙编办发„2009‟19号)规定及实际工作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名为标准核定。对规划设置床位的,按每床位0.7人相应增加编制。对人口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适当增加编制。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按照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功能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市、乡镇、村统筹整合管理新机制,统筹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1.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实行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站(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健全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随访有档案的“五有”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和考核“六统一”管理,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进程。实行乡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采取不占编制聘用的办法,择优将原乡村医生纳入统一管理。

2.开展市、乡镇托管试点。在仙岩镇、下王镇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进行市、乡镇托管试点,其医疗卫生业务由市人民医院托管。托管后,机构名称、性质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区域、对象、模式、补助不变,人、财、物和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统一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市、乡镇二级资源优势。

3.完善对口扶助机制。每家市级医院与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市级医院派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服务,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人员进修、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服务水平。

4.实行双向转诊。在市、乡镇托管和对口扶持的基础上,建立市、乡镇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5.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基础上,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降低医疗费用,使城乡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改政策带来的实惠。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部署阶段(2010年3月底前):根据省医改精神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发改、财政、人事、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与衔接,确定具体操作方案。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4—11月):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总结向省政府汇报。

五、保障机制

(一)建立工作协作机制。

成立由市政府领导负责,发改、财政、人事、卫生、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定符合本部门、本区域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市城乡居民。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机制。

1.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补助。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明确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和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由财政预算全额安排,其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建设发展支出由政府足额安排。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2.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补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实施与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配套的绩效工资制度,工资水平与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等。人员经费主要用于补助政府核定的编制人员工资补助、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支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经常性支出由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等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建设发展支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支出由政府专项补助。

3.村卫生室补助。政府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建设给予一次性补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对村卫生室运行进行定额补助,用于补偿其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人力成本等支出。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支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安排。

4.市级医疗机构补助。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对市级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给予专项补助,使市级医院经费来源逐渐转向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对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中医、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0年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对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对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等十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职能和主要任务,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一是核定工作任务,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现有能力、服务人口以及上级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核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三是补助与绩效挂钩,对于绩效好的机构,预算补助全额发放;对于绩效较差的机构,预算补助按比例核减,形成“干好者多得、干差者少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

(四)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根据目前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及省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的规定,重新核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招聘培养、在岗培训、柔性流动和学习进修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建立乡村医生进退机制和养老、医保等保障机制,加强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

(五)建立卫生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上一篇:集体经济简报下一篇:各种颜色代表什么样的心情